A.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告訴你的道理,需要用一生去體會
布魯諾,是一個純真善良的小男孩,他眼中的世界都是閃著光芒的。
他的父親,是納粹軍官,一次升遷,舉家都搬到了鄉下,周圍有很多人,但都不是能陪他玩的人。
沒有玩伴,也不能上學,只有一個教他歷史政治的家庭教師,連自由都被限制,不能隨意走動。他,很無聊。
父親對他說, 布魯諾,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的。
後來,他在集中營認識了一個猶太男孩,因為是同齡人,他們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他並不知道集中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他跟這個穿著條紋睡衣的猶太男孩說, 很滑稽吧,大人總是沒辦法下定決心做一件事。
是的,長大之後,我們學會了趨利避害,也開始追求所謂的「利益最大化」,為了功名利祿、金錢美色,總是說著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然後做著有違初衷的事情。
覺得痛苦,卻不捨得放手,生活越來越壓抑,你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就像布魯諾的父親。
當你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你就要失去一些不想失去的東西,這是萬物定理。
如果你覺得「身不由己」,那就放下那些導致你「身不由己」的外在事物。卸掉包袱,也許你會活得輕松。
布魯諾的父親大衛,開會的時候,播放了一部描寫集中營「美好生活」的影片,而這一幕被不諳世事地布魯諾看到了,並且深信不疑。
所以,當他聽說猶太男孩的父親被帶走了的時候,他決定進入集中營幫他尋找。
可他不知道的是,集中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地獄,直到他被毒氣毒死的那一刻,他都以為這是一場游戲。
諷刺的是,就在他死前,他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可他卻再也沒有了機會。
而這一切的悲劇,都源於大人的謊言。
大人們以為只要不告訴孩子真相,孩子就永遠不會被真相傷害。
說謊就像仰頭吐唾沫,唾沫最終還是會落到自己的臉上。
大衛因為放不下功名利祿的誘惑,母親對他冷嘲熱諷直到死前都沒見他,妻子幾乎要瘋了,兒子死於自己管轄的集中營里。
如果大衛當初沒有說謊騙子女和妻子,也不會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天道好輪回,蒼天又何曾放過誰?
就像茨威格所說的:「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 」
布魯諾,不喜歡鄉下的這個家,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只是因為這里沒有家的氣息,只是鋼筋水泥鑄成的圍牆而已。
黑白灰的色調,讓人更感壓抑,就連只比他年長一兩歲姐姐,都把自己最喜愛的洋娃娃丟在了倉庫,滿嘴的政治。
這也暗示了悲慘的結局,周遭的環境扼殺了姐姐的童年。
布魯諾覺得這不是一個家,更像是一個牢籠,不準去後院,不準跟那些猶太人說話。
可父親告訴他, 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
於是,他慢慢接受這個事實,學會自己找樂子,盪鞦韆、看自己喜歡的書籍。
但,在我看來,他從未覺得這里是家,因為布魯諾一有空就往外跑,寧願跟猶太男孩隔著鐵網聊天,也不願意待在家裡。
雖說,因為有家人才有了家,但當這個家不能讓你覺得溫暖時,就會想要不顧一切地逃離。
家庭成員只是家的基礎,父慈子孝、父母恩愛才是家的必要條件。
家之所以是家,不僅僅是有你有我,還要有愛,需要用心經營。
END
B.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給了我們什麼人生感悟
關於猶太人,關於納粹,關於反戰,換成8歲小男孩的視角,透著藍眼睛的心碎…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扭曲,家庭在社會之下的變形,媽媽對孩子溫柔的愛,友情的純澈,孩子內心的美好和純凈…都隨著一把火化為黑煙。孩子們不知道穿上那件「睡衣」的人,都變成了什麼,直到最後一刻,握著手的兩個孩子,就像戰爭中的雙方,走向了玉石俱焚。痛苦是為了銘刻平凡。
三:戰爭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記得當時布魯諾問施穆爾「集中營里的睡衣好拿嗎」施穆爾告訴他上千套這樣的衣服沒人拿,與結尾最後一個長鏡頭--布魯諾他們脫下來的睡衣有的掛著,有的扔在地上,形成相呼應。原來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條紋睡衣。
戰爭是為了緬懷和平,仇恨是為了紀念愛只有回頭看歷史,河流上的波光才更加刺眼。大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我們看。在戰爭面前,似乎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才能夠對抗戰爭。
C.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英文讀後感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穿條紋衣的男孩)
》讀後感
發表於:
2009-4-16
08:12
作者:
loach8
來源:
『原版英語』
[i=s]
本帖最後由
loach8
於
2009-4-21
07:41
編輯
</I>
看了《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到結尾的。和其他反映二戰時納粹慘無人道的暴行和受難者悲慘的集中營生活的小說不同,這部小說描述了德國軍官的兒子Bruno的經歷,從側面描述了那個時代的黑暗。Bruno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系搬到了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附近居住。天真的對這個黑暗世界一無所知的他
在一次「探險」中來到了集中營邊上結識了同樣年紀的男孩Shmuel,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只要天氣好,Bruno瞞著父母每天來到那裡和Shmuel會面。Bruno一直不明白,為什麼Shmuel總是那麼憂傷,為什麼這么多人住在一起,為什麼有那麼多士兵在裡面,為什麼用鐵絲網將他們隔開,為什麼在「那一邊」的人都穿著一模一樣的條紋睡衣。直到有一天父親決定讓孩子跟著母親回柏林,Bruno決定和Shmuel來一次分手前的最後一次「探險」,幫Shmue找失蹤的爸爸,他換上了Shmue帶來的條紋睡衣,穿過了鐵絲網,到了他一直想去的「那一邊」。結果他和Shmue再也沒有回來。
小說的結尾讓人悲傷,不過作者的結束語令人深思,這個故事屬於很久以前,現在和將來歷史再也不會重演。
D.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_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反映二戰時期的電影。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觀後感 ,希望能幫到大家!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1同大多數講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片子不同,這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不同於大多數片子,是個美好的結局。這部片子,則獨樹一幟,是一個沉重的悲劇。
悲慘、凄涼、使人痛心的結局,母親、姐姐跪在孩子的衣服前哭泣,父親懺悔的眼神,也能反應出當年的事實。"奧斯維辛集中營"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猶太人的傷痛,更是全人類的傷痛。它所帶來的,是一個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人類史上的悲劇。名勝古跡的摧毀,經濟的重創,科技發展的停止不前,都可以用時間去彌補。而當代猶太人的智慧,或者說是無價的生命,都一去不復回。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給布魯諾一家削土豆的猶太老人,有著高超的醫術,卻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淪落為一個打雜的傭人。希姆爾的父親,是個鍾表匠,卻只干起來了修補鞋子的粗活。還有很多,無數的猶太人,他們的高智商,他們能力范圍內能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卻只化成了焚屍爐里飄出的灰煙。
在德國人眼中,猶太人是邪惡的,甚至連很多 兒童 ,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種憎恨、恐懼猶太人的心理。這源於歷史遺留問題,也源於德國歷史的扭曲和放大,更源於當局的邪惡。希特勒,通過從基層 教育 入手的方式,在一批德國人的心理,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甚至使他們失去了基本的人性,糊里糊塗地做著,渾然不知自己以犯下滔天大罪。要怪,只能怪一些恐怖的、怪癖的、狂妄的思想極端分子,他們的惡毒思想,傳入了民間。其危害,遠勝於SARS等傳染病,精神的毒害,使人們分不清是非,甚至無葯可救。
可現在,在中國,也面臨這種問題。在歷史遺留的釣魚島問題上,中國很多網民、憤青,就有著一種很不理智的態度。"寧可華夏全是墳,也要殺光日本人"等極端 口號 在網上瘋傳,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砸搶日店、日車等危害社會穩定的行為。這種"偽愛國主義",毒化了中國人的精神環境,活像一群強盜。但,仍有一群不理性的人,為之喝彩。甚至,有時在小區里都能聽到一些"拿原子彈轟平小日本"的言語,這些話,傳進了很多甚至都沒上幼兒園的小孩的耳朵里。
在不經意之間,中國的一代代,都有那麼一部分,被這種"偽情懷"毒害,在不經意之間,這種當年法西斯的思想再次浮出水面。
也許,中國的政府,人民的領導者,他們是理性的,他們能看清事實。或許,出於美國的威懾;或許,出於中日海上力量相近,中國沒有絕對的把握;或許,在很多亞洲國家,如越南、菲律賓等國的虎視眈眈下,中國政府,沒有選擇通過火拚解決問題。或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所謂的中日大戰。
因為,曾經的畫面,依然浮現在人們的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圖畫,向人們陳述著戰爭所帶來的悲慘結局。當今,國人的愛國主義,一直沒有拜脫泄憤的方式,是一種悲劇;祖國的後代,被一種"偽愛國主義"所毒害,也是一種悲劇。無數的悲劇,到最後所帶來的結果,將是一段無法回首的歷史。
理性吧!讓祖國的後代,自己思考!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歷史,而不是帶著大人思想的陰影,面對未來。也許那時,他們會發現那些所謂"敵人"的優點、長處,也許他們還會像布魯諾和希姆爾那樣,成為超越種族、國度、生死的朋友,營造出一個屬於全人類的伊甸園。
當代的所有國人,我們無權給後人戴上思想枷鎖。未來,需要一批有著獨立思想、國際態度的後人。未來世界,不需要一種因無法擺脫歷史的報復心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2二戰時期,柏林的一個男孩叫布魯諾,他的爸爸是一名德國軍官。布魯諾和他的朋友很親近,然而他的爸爸因為要去柏林的一個鄉下去執行任務,所以他們全家都要搬到鄉下去。布魯諾很捨不得他的朋友,可是他卻不能阻擋爸爸的命令。
到了鄉下,布魯諾很無聊,他沒有一個小夥伴。他的姐姐也沒法和他融到一起,因為他的姐姐已經有了強烈的民族思想,她把洋娃娃全部都丟到了地下室去。他的爸爸給他們姐弟倆請了一個家教。布魯諾很討厭那些枯燥的歷史知識,但他很喜歡看探險書,他長大後想當一名探險家。
有一天,他實在悶得慌,跑進了誰都不讓進的後院。結果被他的媽媽看到了,他的媽媽很生氣,並喝令他趕緊回屋。而且他的媽媽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這更激發了布魯諾對後院的好奇心。
布魯諾跑到了他家外面,跑呀跑,跑到了勞動營。在那兒他碰到了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穿著條紋睡衣的猶太男孩什穆埃爾。雖然有一道鐵網相隔,但他們在一起很開心,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不久的一天,布魯諾的爸爸要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去,布魯諾很傷心,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好朋友。布魯諾不願意再次搬家,失去他的好朋友。他也穿上了條紋睡衣,進入了勞動營。在這之前他們挖了一個洞,可以自由穿梭。結果,上帝和他開了天大的玩笑。當天正是處置猶太囚犯的時間,但他媽媽發現他失蹤時,他已經進入了毒氣室被處決了。
愛探險的布魯諾只是想擁有一個夥伴,去不曾想掉入了大人殘酷的世界裡。兒時的天真造就了神話般的想像,而大人的殘酷和戰爭卻扭曲了這一切。大人們請不要再進行殘酷的戰爭,這不只是一個孩子生命的凋謝,而是成千上萬整個世界孩子心靈的破碎。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3這是戰時的德國,彼時的柏林還未被戰火燃燒,但是,即使是幼孩的生活,也依稀有戰爭的影子,於是,幾個七八歲的男孩,他們的游戲就是伸展著臂膀,將自己想像成一架翱翔的戰機,互相追逐。
八歲的布魯諾的世界,是和同齡孩子的游戲和友誼,以及沉浸在幻想的探險世界中。即使他的父親是一個納粹軍官,即將升職去奧斯維辛集中營,對於他來說,那也只是一座奇怪的農場,裡面的人都穿著條紋睡衣。對於他來說,世界的真相還遠未凸顯,就像影片開頭所引用的一句 名言 那樣,一個孩子,在他還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他們是用聽覺、嗅覺和視覺去認識世界的。
可是,有一些強大的陰影在逼近。請來的家庭教師向孩子灌輸納粹的思想,純種雅利安人的高尚,猶太人的邪惡。孩子似懂非懂,就像他嗅到的從"農場"的煙囪里出飄過來的怪味,他奇怪,但懵懂。他偷偷地從小門溜出去,來到了那個"農場",和鐵絲網里的一個瘦弱的小男孩薩繆爾締結了友誼。從他有限的角度,他並沒有發現"農場"里所發生的罪惡,在影片中,布魯諾對"農場"的觀望只是一片荒涼的工地,幾個瘦弱的工人在搭造一個臨時營房,以及那一陣陣急促的哨聲。那些牽著狼狗巡視的士兵不在他的視野中,毒氣室焚燒爐也不在他的視野中。他並不清楚裡面到底在發生什麼,但是他在思考在判斷,通過在他家廚房勞動的那個顫巍巍的衰弱的醫生,以及因他的撒謊而導致薩繆爾被打,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有一種罪惡在發生。但是當他偷偷地觀看了納粹對集中營的美化宣傳後,他釋然,他緊緊地擁抱從觀影室出來的父親,深感欣慰。
影片里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布魯諾的姐姐,十二歲的小女孩,一個前一秒鍾還是整天抱著布娃娃的天真女孩,在家庭教師的洗腦之下,後一秒就將所有的布娃娃扔進地下室,而床頭則貼滿了納粹的宣傳海報。當她的母親驚訝地發現了這個變化之後,責問做父親的他們請了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教師?而父親則回答,那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須要接受的教育。而那個科特勒中尉,一個粗暴對待猶太人的青年軍官,其父親是一個文學教授。而他自己則因為向上級隱瞞了這個細節而被派駐前線。而布魯諾的祖母則對布魯諾的父親的職業一直微言加譏刺。我就想,父母或者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是在什麼向度上?
當布魯諾的母親知道了丈夫所從事的事情的真相時,無法忍受,決意帶著孩子離開這個罪惡之地。走之前,布魯諾決定為自己的撒謊而向薩繆爾請求寬恕,於是他答應換上條紋睡衣,爬進"農場"幫助薩繆爾尋找父親。
當布魯諾自己也變成了一個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時,他離真相越來越近,離死亡也越來越近。
在納粹的對集中營的美化宣傳影片中,布魯諾看到一個小女孩跳著腳高興地走在磚頭鋪成的小徑上,旁邊是咖啡館,人們在休閑娛樂。可是當他隨著薩繆爾跑過這條小徑時,他什麼都沒看到,既沒有咖啡館,也沒有臉上洋溢著快樂笑容的女孩,而所有的人都擠在狹小而密閉的房間內,驚恐慌亂,死亡的氣息在彌漫,當他們被趕進毒氣室的時候,他似乎終於明白了什麼。而毒氣室外,則是脫下的條紋睡衣,一堆一堆。
E.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觀後感
讓傑寧之心守護夢的天使 傑寧之心守護夢的天使------《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守護夢的天使世界對於大人來說, 是各種利益編織的網。 而在孩子說來, 只有玩伴, 歡樂, 和單純得讓人心疼的眼神。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當 鏡頭定在小男孩的那雙眼睛時候, 那麼純潔清澈的眸子里看的世界才會那麼完美 無瑕。他透過窗戶看到了集中營,把犯人的囚服當條紋睡衣。但是兩種完全不一 樣的含義, 一個是幸福, 一個是痛苦與無望。 對比, 無處不在。 從電影的一開始, 一大批士兵氣勢洶洶地押著猶太人, 接著鏡頭切換到一群奔跑嬉鬧玩紙飛機的孩 子們。干凈的路面,可愛的孩子,爽朗的笑聲還有透過樹葉灑下的參差斑駁的陽 光。整部劇情都是那麼平靜,沒有多少情節的起伏。最後在一個臟舊,掛滿「條 紋睡衣」室內結束。鮮明的對比,讓人充滿了壓抑情緒。 孩子,永遠是戰爭的受害者。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與另一部影片《傑寧之 心》的主題很相似。《傑寧之心》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巴 斯 坦的故事。故事主 人公生活的地區傑寧是 「自 襲 的搖 籃」,恐 怖的氣氛在整個地區蔓延。 一天小男孩提著一隻仿 真 在街上遭誤殺,最後不治身亡,孩子的父親捐贈了器 官,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傑寧之心》。
而在傑寧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可以播 出這部電影的影院。最終在 20 年後,孩子父親建成了一個電影院,從此這個電 影院被看做是「和 平的紀念館」,而傑寧之心就是和平的象徵。 童年,是一塊五彩斑斕的畫布,是一塊沒有被污染的聖土。記得小時候,我 會提著小籃子在田野間采野花,四處找鵝毛編雞毛毽子,在門前種毛豆,為小蝸 牛舉行水葬,歡樂而幸福。回想起來,覺得一路走來,美滿而真實。很難想像, 在集中營的孩子是有著一顆怎樣的痛苦的心靈。 劇中猶太孩子在生命期間的最後 一刻,緊緊地拉著布魯若的小手,有人說這個猶太孩子是為了復仇,他在帶主人 公布魯若去毒 氣 室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這是一條通往死 亡的道路, 而他要找的父親, 也就在死亡的領地了。 是什麼使得這個可愛的孩子變得充滿復仇心態?是戰爭還 有人心的嫉妒與丑惡。大人們的世界,毒瘤在蔓延,就像一條條毒蛇,闖進他們 的心靈。傑寧之心在哪裡?那些受傷的心靈應該用什麼來縫合? 《小王子》是一部在歐洲銷售及其火熱的書籍,銷售量僅次於《聖經》。故 事中的小王子就是孩子最純真的寫照。希望我們都可以像小王子一樣,永遠保持 著那麼一顆純凈的心靈,靈動的雙眸。 不要有戰 爭,有殺 戮,不要讓夢折了雙翼,讓小布魯若在天堂安好,讓傑寧 之心保佑孩子們。
F.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有人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有人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但從來沒有人說過二戰是一個好的時代。如果說二戰是先走進一片黑暗,《鋼琴家》《美麗人生》則帶你走過這片黑暗,迎接黎明充滿希望,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則帶你迷失在黑暗裡,將美好的東西撕裂。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一個納粹家庭的天真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選取兩個孩童之間的純潔友誼,將殘酷最大化,讓人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在電影的第29秒處出現了約翰貝傑曼說過的一句話:「在生命的黑暗滋生蔓延之前,用以丈量孩提時代的是我們的所聽所聞所見。」
與其他戰爭片不一樣,整部電影沒有令人心驚肉跳的情節、沒有炮火連天的戰場、沒有遍地屍體的畫面,展現給觀眾的是藍藍的天空、美麗的母親、幸福的家庭,以及孩童之間純潔的友誼,這部電影擁有講述孩童美好時代的所有要素。
而事實上,它又有著一部殘酷歷史影片所具備的細節:濃煙滾滾在上空、士兵的呵斥聲、狼狗的叫聲。
影片從孩童的視角來看待這場悲劇,一切事情彷彿都映在他那深藍色的瞳孔中。姐姐在被家庭教師洗腦性地灌輸法西斯思想後逐漸淪落的悲劇,母親無法接受這一切日日流淚,使故事的悲劇性氣氛逐漸呈現。
大鐵門內緊握的雙手、大鐵門外散落一地的睡衣、滂沱的大雨,似乎在與時間賽跑的士兵牽著狼狗狂奔而來,終是晚來一步,即使身為軍官的父親也難逃悲劇,讓自己的孩子迷失在黑森林淪為陪葬品。
而小布魯諾和施穆爾的悲劇,大概在故事的開頭就已註定,稚嫩的眼神中總是藏著焦慮,周圍所有的隱瞞幫他們屏蔽了醜陋,讓他們只看到彼此之間的真誠與美好,甚至在踏進深淵的最後一刻,仍以為自己在洗澡。
時代終會過去,但有人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永遠留在了那片黑暗裡,即使什麼都沒有做錯。
G.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直喜歡看有關二戰的電影,特別喜歡看打德軍的二戰片,說不出理由的喜歡,幾乎我看過的每一部這種類型的電影,都沒有讓我失望。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八歲男孩布魯諾視角去看戰爭,簡而言之,這是個很好的故事,是個會讓人痛心、催淚的故事。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和視覺。看完影片,一股惡寒爬上心頭,讓人壓抑的難受,令人窒息。八歲男主布魯諾母親的憐憫和兩個小孩子純潔的友情(兩位小演員演得非常棒),小孩子的天真與納粹軍官兇殘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部影片都沒有直接去拍攝戰爭,卻更能讓人體會到納粹軍官的殺人不眨眼的血腥和兇殘,更加震撼人心。
為了不劇透,我只寫一點有關父母教育孩子的觀後感。
在一個人的童年,父母教育孩子,盡力去保護孩子的童真,少一點理性,這點是對的。為了保護這份童真,父母甚至是用了欺騙和虛假的手段,如電影里的男主角的父母,把猶太人的集中營說成農場,為了納粹的政治宣傳需要,拍的集中營里幸福生活的模樣,被八歲的男主好奇偷看了,八歲的男主真的相信了他父親是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快樂生活而努力工作……給自己的孩子人為營造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也許真的沒有錯,讓自己的孩子的童年遠離殘酷的現實,把現實虛構成美好,很多二戰電影都這樣拍的,而且都拍得很棒!然而……
一個是戰爭中的童真,另一個是童真眼裡的戰爭。
真相和理性,應該從幾歲開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值得復習的電影。
無論你之前是什麼人,換上條紋睡衣,人與人就沒有區別了。這場戰爭猶太人是悲劇的主角,而戰爭的殘酷,對於普通德國百姓,依然是悲劇的人生。
看完電影,更加珍惜和平!
這是一部描寫戰爭的電影。影片一開頭,醒目的希特勒標志和一大批軍官氣勢洶洶的押著猶太人,迅速與小主人公布魯諾把自己當做飛機,快樂的跑回家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我知道,殘酷的戰爭會奪去孩子的快樂。
因布魯諾爸爸的原因,全家搬到鄉下,在那裡,布魯諾沒有同齡朋友,只得自己找樂子:下棋,造鞦韆……一個偶然的機會,布魯諾認識了一個猶太人——希姆爾,並和他成為了朋友,幾乎天天都要去營地找他,給他帶吃的,玩的。有一次布魯諾給希姆爾吃的,配一個士兵發現了,布魯諾卻說是希姆爾自己吃的,結果希姆爾被士兵懲罰了。因為這個關系,布魯諾在與希姆爾告別的時候,他突然下了個決心:要幫希姆爾把失蹤三天的爸爸找回來。正當布魯諾鑽過圍牆時,天空烏雲密布,接著就是一陣悶雷,不言而喻,最可怕的事情要降臨了。兩人正四處尋找時,被眾人擠進了毒氣室,在哪兒,布魯諾和希姆爾緊緊地握著對方的手,他們不知道接下去將要發生什麼,他們以為雨停了,就可以回家了。然而,抬起頭時,一股黑色的毒氣正彌漫下來……
震撼人心的結局像一劑充滿猛葯的針筒狠狠的刺痛了我心靈的最後一道防線。
猶太人是無辜的,孩子更是無辜的,我們總是在說戰爭是在毀滅人性,戰爭的結局只能是鮮血淋漓,然而,戰爭總是像瘟神一樣揮之不去,到底還有多少人在戰爭中妻離子散流離失所,數不清。
戰爭,你有永遠結束的那一天嗎?不是過個幾十年再爆發,而是,永遠永遠……
我看著這 篇電影,就彷彿來到這位男孩身邊,與他同生共死。
這 篇電影就是講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魯諾的小男孩是一位德國人,它的爸爸是一位軍官。有一次,他爸爸升職了,被派到鄉下去管理猶太人。於是,布魯諾只好離開了他心愛的夥伴,跟隨爸爸來到鄉下,但是在那裡沒有夥伴,他的媽媽只讓他在院子里玩,布魯諾很喜愛探險,經常院子探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一位正在修車的軍官,向他要一個輪胎做鞦韆,他跟著一名穿條紋睡衣的猶太人,來到後花園的儲藏室里拿到了一個輪胎,並且發現只用爬出窗戶,就可來到一片樹林。這片樹林正是布魯諾探險的好地方。可僅有八歲的布魯諾怎麼會知道,穿過這片樹林就是猶太人的集中營。他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進了樹林,穿過小溪,看到了猶太人的集中營。正巧一位叫薩廖爾的男孩坐在那。不久就成了朋友,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對方。後來,布魯諾知道了薩廖爾的爸爸已經失蹤三天了,希望布魯諾幫忙來找。
第二天,布魯諾也穿著條紋睡衣進了集中營。布魯諾與薩廖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堪稱集中營的地方,竟是一座「殺人工廠」煙囪里的黑煙卻是毒氣。後來,布魯諾的爸爸命令把猶太人關在一間屋子裡,往裡面放毒氣,他和猶太人都死在這間屋子裡。八歲的布魯諾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兇手竟是自己的爸爸。這位布魯諾的爸爸是多麼無情、冷酷,布魯諾的死應該就是對他爸爸的報復。戰爭是多麼可怕,不僅摧毀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還讓那麼多的孩子無家可歸,甚至失去生命,請杜絕戰爭!遠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