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與中原地區的流行寬衫大袍、褒衣博帶的袍服不同,以滿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而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選擇】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中華民放牧傳統藝術、為國際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婦女代表服裝。
旗袍品種如此繁多,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要根據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結婚禮服(旗袍)不僅面料質地上乘而且色彩鮮艷奪目,充滿喜慶色彩;迎賓赴宴禮服(旗袍)面料應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市場上成衣旗袍的規格是按大眾化的身材體型量制的。由於每個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趨於緊身、抱合性強的服裝,尺寸規格則是選購旗袍的重要指標。所以,購買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旗袍面料的選擇: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旗袍的保存和穿著】
一旗袍的整理
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們建議: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為了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二旗袍的洗燙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塊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一些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張曼玉在演的《花樣年華》中一連穿了20多套旗袍,成為旗袍公認的代言人,也使旗袍更加流行,更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旗袍趣談】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胡人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胡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
B.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評價
我是贛州人,但我不是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的,我是隔壁贛州師專的。
看起來還是挺不錯的,其實這邊的食堂吃的都差不多。都是由學校食堂和外來連鎖企業組成。我朋友也沒咋吐槽學校飯菜,(也可能是因為她老點外賣)
紅旗校區的話因為我朋友是東江源校區的所以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新建的嘛,宿舍環境有空調然後都是新新的,但是沒東江源校區大,實訓設備條件可能也沒這么完善。
大概就是這樣,最後祝你找到心儀的院校
C. 古代旗袍和現代旗袍的區別
清代旗袍與民國旗袍的差別[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 | 發布日期:2013-06-15 | 瀏覽(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編者按: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清代旗裝
⒈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⒉ 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⒊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
40年代——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D. 旗袍怎麼畫請附圖。
先勾出輪廓,再添加花紋,描清楚每條線用橡皮擦乾凈後再上色
1.服裝效果圖的內容和表達方式
服裝效果圖一般採用寫實的方法准確表現人體著裝效果。一般採用8頭身的體形比例,以取得優美的形態感。設計的新意要點要在圖中進行強調以吸引人的注目,細節部分要仔細刻畫。服裝效果圖的模特採用的姿態以最利於體現設計構思和穿著效果的角度和動態為標准。要注意掌握好人體的重心,維持整體平衡。服裝效果圖可用水粉、水彩、素描等多種繪畫方式加以表達,要善於靈活利用不同畫種、不同繪畫工具的特殊表現力,表現變化多樣、質感豐富的服裝面料和服飾效果。服裝效果圖整體上要求人物造型輪廓清晰、動態優美、用筆簡煉、色彩明朗、繪畫技巧嫻熟流暢,能充分體現設計意圖,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
2.平面結構圖
一幅完美的時裝畫除了給人以美的享受外,最終還是要通過裁剪、縫製成成衣。服裝畫的特殊性在於表達款式造型設計的同時,要明確提示整體及各個關鍵部位結構線、裝飾線裁剪與工藝製作要點。平面結構圖即畫出服裝的平面形態,包括具體的各部位詳細比例,服裝內結構設計或特別的裝飾,一些服飾品的設計也可通過平面圖加以刻畫。平面結構圖應准確工整,各部位比例形態要符合服裝的尺寸規格,一般以單色線勾勒,線條流暢整潔,以利於服裝結構的表達。平面圖還應包括服裝所選面料。
3.文字說明
在服裝效果圖和平面結構圖完成後還應附上必要的文字說明,例如設計意圖、主題、工藝製作要點、面輔料及配件的選用要求以及裝飾方面的具體問題等,要使文字與圖畫相結合,全面而准確地表達出設計構思的效果。
E. 七夕活動策劃
活動主題:XX年七夕情人節活動心動party
活動內容:
1、最佳拍檔(情侶站報紙)
主題:愛情的聰明魔力
所獲獎項:最聰明愛情獎
組織方式:隨機抽取4對情侶或者夫婦,首先情侶或夫妻雙方站於報紙之上,然後不斷將報紙對折,報紙面積越來越小,但站在報紙之上的夫妻雙方的任何一隻腳都不能著地,且不可以藉助外力、外物,否則視為違例,自動退出比賽,最後所剩的一個為優勝者。本比賽分為兩輪,每輪四對,獲勝者均可獲得最聰明愛情獎。
2、女士蓋上紅蓋頭為男士打領帶
主題:我們的愛如此默契
所獲獎項:最佳默契情人獎
組織方式:隨機抽取4對情侶或者夫婦,女士用紅蓋頭蓋住頭部,蒙面為男士打領結,有偷看者算為違例,取消比賽資格速度最快、打的最好的為勝者。本比賽分為兩輪,每輪四對,獲勝者均可獲得最佳默契情人獎。
3、情侶(夫妻)游戲類:吸乒乓球表演賽(面向家庭)
主題:「吸引力」的秘密
所獲項:最具吸引力獎
組織方式:隨機從現場全體人員中抽取幸運家庭四戶,每戶選擇一人負責用吸管將乒乓球從一處吸起放到另一處,一人負責用手拿好乒乓球,最後一人負責拿著托盤或者小籃盛放吸起的乒乓球,時間三分鍾,吸的最多家庭為勝者。本比賽分為兩輪,每輪四戶,獲勝者均可獲得最具吸引力獎。
4、合作猜字游戲
主題:心有靈犀一點通
所獲獎項:最靈犀情人獎
組織方式:隨機抽取或者自願報名四對情侶,一人背對屏幕,一人面對屏幕,面對屏幕者用動作表演屏幕所示,也可以用語言提示,但在提示語言中若涉及到具體的屏幕所展示的圖片或文字,則視為違規;背對屏幕者說出屏幕所示內容,時間一分鍾,說出正確的最多的為勝者。本比賽分為四輪,獲勝者獲得最靈犀情人獎。
活動時間:
8月20日晚19:00
七夕派對正式開啟
活動內容:
憑當日19:00以後的觀影小票兩張
即可參與現場扔飛鏢活動(2支飛鏢)
6-10環即可獲得由漢密哈頓蛋糕店提供的價值20元蛋糕一份(限量40份)
11-16環即可獲得100元查理王西餐廳消費券(限量20份)
16環以上即可獲得由莎本映畫提供的699元情侶照套餐一份(限量3份)
活動主題:七夕迷情夜——呂布戲貂蟬
活動時間:20xx年8月20日
活動商家: 某香水品牌組、某時尚花藝館
活動布置:
一、場外布置
1. 設置一個香水系列品牌展示區,香水品牌組安排2 ~ 4位工作人員負責場外銷售和迎客,向入場的來賓派發香水聞香片。
2. 門口擺放香水系列產品4個宣傳X展架。
3. 設置一個「時尚花藝館」現場鮮花銷售展台。
二、場內布置
1. 全場桌台擺放某香水品牌、時尚花藝館宣傳資料及桌卡
2. 場內鮮花布置為紅、粉色玫瑰
3. 舞台外圍用大荷花花瓣包圍,兩邊各放一個浪漫白鴿花藤。舞台上方掛上系著紅繩的紅燈籠(活動用)。
活動內容:
一、 品牌香水七夕特賣
【香水外場銷售時間:21:30分——01:00分】
全場任意消費即可享受8折購買品牌系列香水,限量銷售50瓶。場外有香水贊助商安排的工作人員,對當晚來客發放現場有售的各種香水聞香片,感受品牌香水芬芳,同時向顧客介紹當晚的特價活動。
二、 50瓶品牌香水試用裝現場贈送
當晚到場的女士都可以獲得由某品牌香水提供的香水試用裝一瓶,由現場營銷協助品牌香水贊助商工作人員派送。並告知當晚任意消費即可享受8折外場購買。
三、 場內大屏幕投影儀宣傳
當晚DJ時段為品牌香水提供大屏幕投影儀品牌宣傳片視頻滾動播放。
四、 環球小姐位置安排
20位佳麗當晚分為6桌:吧1-1四位,吧1-3四位,B1三位,C6三位,B+三位,水吧1三位。 (請營銷部注意不要將以上桌位安排給其他客人)
五、 環球小姐品牌香水舞台走秀展示【23:30分——23:35分】
主持人介紹情人節當晚「呂布戲貂蟬」活動贊助商品牌香水,並有請某賽區10位環球小姐上台
走秀,身著旗袍盛裝展示品牌系列香水。走秀同時主持人詳細介紹所展示香水,並告知當晚全場任意消費可八折購買品牌香水。
六、 舞台互動游戲第一場【23:35分——23:45分】
情侶游戲「一心二用」
現場挑選三對情侶(營銷配合找出比較玩的開的客人),准備男女古裝服飾各三套。
活動規則:三對情侶同時上台,情侶雙方在規定的兩分鍾時間內一邊接吻一邊將對方的古裝服飾穿好,完成任務即過關。
活動獎品:凡過關情侶即可得到30ml男女款香水各一瓶,共三組。
七、 環球小姐舞台走秀花束現場競拍【00:35分——00:45分】
安排十位佳麗進行第二場香氛旗袍秀,她們將上台展示東方女性獨具韻味。走秀結束後安排四
捧花束(名為「四大美女」: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由四位佳麗捧上台進行現場「佳麗與花」同時競拍,競拍低價為77元/束,每喊一次加價50元。拍得鮮花者佳麗將下台與其一同喝酒。
八、 舞台互動游戲第二場【00:45分——00:55分】
單身交友游戲「拋磚引玉」
現場營銷配合找出三位較優秀單身男士,安排幾位佳麗,同時營銷配合選出多位漂亮單身女士一齊站到吧台後方
活動規則:三位較優秀單身男士,上台蒙上紅蓋頭,拋出綉球。佳麗及單身女士責站在吧台後方搶綉球。接到的單身女士上台用鼓棒挑起男士紅蓋頭,和他一起做互動游戲,由男士背女士,在規定時間內女士解開舞台上方所懸掛的紅繩越多組為勝。
活動獎品:
【一等獎獎品】——品牌系列50ML女款香水1瓶、男款香水1瓶
【二等獎獎品】——品牌系列30ML女款香水1瓶、男款香水1瓶
【三等獎獎品】——品牌系列15ML女款香水1瓶、男款香水1瓶
九、各部門工作職責
1、【服務部】
① 安排數名工作人員當日協助企劃部進行現場氣氛布置
② 提前通知自己熟悉的'客人七夕主題活動與當天合作商家,同時告之來場的前50名女性顧客將獲
得品牌香水小樣,並且參與游戲互動者可獲得品牌香水大瓶裝,當晚來參加酒吧七夕派對的客人還可享受購買品牌香水8折優惠,限量50瓶銷售。
③ 通知服務部現場所有工作人員保留「吧1-1、吧1-3、B1、C6、B+、水吧1」6個卡座給現場環球
旅遊小姐,進場客人均安排除此以外的卡座。
④ 告知客人場外有銷售品牌香水,當晚任意消費即可享受八折購買。每銷售出一瓶香水抽五個點,場外活動商家自行收款,每賣出一瓶簽上自己的名字以便活動後結算抽成。
2、【營銷部】
① 工作人員協助企劃部進行現場氣氛營造。
② 提提前通知自己熟悉的客人七夕主題活動與當天合作商家,同時告之來場的前50名女性顧客將獲得品牌香水小樣,並且參與游戲互動者可獲得品牌香水正瓶裝,當晚來參加酒吧七夕派對的客人還可享受購買品牌香水8折優惠,限量50瓶銷售。
③告知客人場外有銷售品牌香水,當晚任意消費即可享受八折購買。每銷售出一瓶香水抽五個點,場外活動商家自行收款,每賣出一瓶簽上自己的名字以便活動後結算抽成。
④ 當晚選出較為玩的開的三對情侶、以及三位優秀男士、多位優秀女士上台配合互動游戲環節。
⑤ 當晚客人當晚有場「花與佳麗」花束現場競拍,拍得花束者佳麗將對其謝酒。
活動目的:
宣染七夕節氣氛,促進巧克力等情人用品促銷,提升新華都品牌親和力。
活動口號
情人節,你准備好了嗎?
活動時間
8月15日(農歷七月七日,俗稱七夕節)
活動內容
一、「七夕情 人節計劃表」
在商場外製作一個情人節專欄,介紹本商場七夕節的活動內容,煽動目標顧客群體來本商場購買巧克力,布娃娃等來表白愛情,並為他們提供一個表白的平台,促進本商場相關產品的銷售
如:其實「想要說聲愛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氣!」那麼你應該這樣——到新華都購物廣場買一盒巧克力送她來表白愛意;帶她到新華都購物廣場來看「新華都情人劇場」;偷偷的到新華都服務台填一張點歌單,讓商場的廣播小姐的甜美的聲音來替你表白;最後拍張「拍貼樂」來當紀念。
相關支持:內容、製作——市場科
二、情人拍照
與一樓入口處「拍貼樂」聯合促銷,凡當日購物滿39元的情人可憑購物小票免費拍一組價值20元的雙人「拍貼樂」留念。
相關支持:聯合促銷談判——市場科
三、心情點歌
七夕當日你可到服務台填一張免費點歌單,廣播將帶去你的「心意」。
七夕情人節點歌單
點歌人姓名□、先生□小姐□、表白對象姓名□、先生□小姐□
表白內容
點歌內容:□《說聲愛你》、□《愛情表白》 □ 《情深深》 □ 《月亮代表我的心》□ 《限時專送》□ 《愛情白皮書》□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愛如潮水》□ 《信仰》 □ 《愛你一萬年》
相關支持:點歌單製作——市場科、廣播支持——前台科
四、情人節巧克力展
1、 在二樓做一個巧克力堆頭;
2、 其它相關商品端架前也可寫pop煽動目標顧客群體購買。如:布絨玩具、計生用品
相關支持:商品選擇——采購部、堆頭布置——市場科、pop——市場科
五、「情人劇場」
在三樓劇場安排上定8月15日播兩部精典愛情片,如:《飛天舞》、《泰坦尼克》
相關支持:影片選擇——市場科、劇場布置——市場科、pop——市場科、廣播支持——前台科
一、前言
花店是美麗幽雅的場所,花藝是花店之魂。美艷的花朵傳遞著人們五彩斑斕的情感。
很慶幸,我們**花店也成為了編織這個美麗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在這里,我們努力、奮斗,只為了充滿芬芳的花園、人們燦爛的笑靨、美好的未來!
七夕情人節將近。這個浪漫、富有情調的魅力日子每年都是我們花店創造花香奇跡,更是讓我們充滿期待的日子。
二、目標戰略
1、總體目標:
在三天門七夕情人節活動中,實現活動的成功圓滿,並且為花店招攬更多顧客,贏取更多人的支持與喜愛,並且最終實現最大利益的達成。
2、具體目標
在活動期間,爭取三天的營業額每天過兩萬元,每天訂花的數量不少於200,每天送花次數不少於300次。零散花數量總計3000朵。
三、活動目的
隨著目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務行業的各種需求都在不斷發展。由於迎合了市場需求,鮮花專遞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雖然目前的消費者並不明顯,但是隨著公司品牌的創建,信譽的提高、各種宣傳效應一定會激發更多的消費群體出發。我們團隊將致力於開創統一規范化的管理經營模式,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們通過這次活動來提升我們花店的品牌認知度及美譽度,以及增加我們的銷售量。
四、活動對象
我們**本次活動主要針對的對象16-30歲的人群,這些年輕人82.2%的人有求新求奇心理,就會產生該消費品的消費熱潮。
五、活動主題
「**邀您一起共度七夕情人節」
六、活動方式
(一)確定合作夥伴
本次活動我們可以找到供給我們花束裝飾品以及鮮花保養品的公司進行合作,爭取取得他們公司的贊助。
(二)促銷方式
1、鮮花預約活動---送花上門項目
2、七夕情人節主題花卉展出活動
3、七夕情人節束花促銷活動
4、七夕情人節散花特別活動
5、與插花有關的小件用品
七、活動時間和地點
(一)活動時間
本次活動時間為x天,分別是x月x日、x日和x日。
(二)活動地點
本次我們**花店活動的地點是在本花店門口以及附近一些大學、電影院、大型娛樂場所門口、廣場、花園等等七夕情人節情人會一起去的地方。
八、廣告配合方式
1、大型展板
2、傳單
3、標牌設計、花店裝飾與布置
4、網站宣傳
九、前期准備
(一)人員安排
1、在活動日前招聘30名臨時工(19名女的,11名男的),負責外送、客服、花束裝飾、宣傳以及賣散花等工作,要求外送人員必須熟悉當地環境,以致送花不會出現找不到地點、送花遲到等情況。
需要8名外送人員(本店原有2名外送人員,6名男臨時工);
接聽電話與網上訂單需要2名人員(本店原有1名客服人員、1名女臨時工);
花束裝飾人員5名(本店原有2名花束裝飾、3名女臨時工);
2名門口宣傳,5名街頭宣傳人員(6名臨時工2女5男,女的在門口宣傳,男的到附近借口宣傳);
安排14名人員將散花賣到附近的大學、電影院、大型娛樂場所門口、廣場、花園等等七夕情人節情人會一起去的地方(本店原有1名銷售人員, 13名都是女臨時工,該銷售人員會對這13名臨時工稍加培訓);
除了外送臨時工有必要要求,其他臨時工可以聘請一些附近打兼職的大學生,大學生兼職相對成本比較低,聘請他們可以減低成本。
(二)物質准備
活動前開展各種廣告與宣傳活動,在大街小巷發放傳單廣告,做好店內裝飾宣傳,網上更新花店生意,廣泛接收各種預約花束與網上訂購,同時准備為活動的大量送花、賣花活動補充足夠貨源,而合作夥伴方面提供的物品進行包裝,作為活動贈送的小禮品。
十、中期操作
活動過程中,消費者在本店消費滿99元可獲得本店的vip卡。無論新老顧客,凡vip顧客憑vip卡即可限領取禮品一份。如顧客對本次活動有任何疑惑,銷售人員應詳細說明,此活動最終解釋權在本店。
十一、後期操作
1、在網站上開設一個顧客論壇平台,給予顧客對我們花店活動的意見或建議,並解決一下顧客對我們此次活動的不滿,然後隨機選取10個名額送出本店的精心禮品。
2、繼續和媒體合作進行宣傳,利用打鐵趁熱的原理,進一步提高我們花店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留住了老顧客,招來了新顧客,將花店銷售率提高一個檔次。
十二、費用預算
臨時工費用:30人,每人3日工資平均為500元
店內店面的裝飾:更換一些舊老的飾品,由店門口到店內的一張紅地毯,店面裝飾與臨店相比突出點,吸引路人的慾望。約20xx元
廣告宣傳費用:一張橫幅300元,宣傳單10000張約800元,租下附件一帶的大型展板約5張,租一個月,每張每月約8000元
項目 費用
臨時工費用 15000元
店內店面的裝飾 20xx元
廣告宣傳費用 41100元
合計 58100元
十三、意外防範
1、為了不出現送花遲到的現象,我們會通知送花員提前5-15分鍾到達目的地。
2、如果出現政府部門的干預,我們會進行合理的協調,以及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
3、遇到顧客的投訴,我們會用最合適的方式與客戶進行交流,並立即向其表示道歉,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好顧客的不滿
十四、效果預估
1、形成整個的一個系統,設施完善、盡善盡美、滿足客戶需求、宣傳到位、服務到家。
2、提高了群眾對**花店的認知度,給群眾留下深刻印象,就跟提到送禮就想到腦白金一樣,讓消費者談到送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花店;從而擁有更多的忠實穩定的顧客
F. 廣州第十屆性文化節的參展過程
性福1 熱辣內衣秀+性感鋼管舞
性感是性文化節一大特色。在開幕式上,舞台上的一些禮儀小姐穿的都是布料非常少的性感內衣。與往年一樣,展館內最熱辣的節目就是模特內衣秀。在等了1個多小時後,內衣秀終於開始了。
當模特身穿內衣走秀時,T台被圍得水泄不通,有相機的舉相機,沒相機的舉手機。商家為了吸引眼球,也在自己的展台前找了模特作秀。在內衣秀的T台對面,一商家讓一名美女模特表演鋼管舞。當這名身穿黑絲內衣的模特在3米多高的鋼管上表演各種高難動作時,現場不少人驚呼熱辣。今年才出現的「中華旗袍秀」,也吸引了不少觀眾圍觀。
性福2 魚缸里不養魚養「防水震動棒」
為了吸引眼球,商家也是費盡心思。在一個性用品展櫃上,擺放著一個透明的小魚缸,裡面似乎有一尾朱紅色的魚兒在游動。近看才發現其實是一隻女性用的自慰震動棒,長約10厘米,有8種不同的震動款式。售貨員介紹,因為產品是防水的,所以放在魚缸里展示其防水功能。此外,一些震動棒還採用了各種動物或者卡通人物的造型,比如企鵝、鴨子、櫻桃小丸子等。
最吸引人的是兩款智能娃娃,與真人1:1大小,其中一個被放置在一輛摩托車上。銷售員介紹,這兩個智能娃娃,有人體體溫,可以唱歌,可以講故事。與一般的充氣娃娃相比,這種娃娃是實體硅膠做的,因此手感較好。不過這種娃娃價格較高,開價30000元/個。
性福3 情趣內衣布料越來越少了
今年情趣內衣也是諸多展品中的一大類。一名吳姓商家表示,現在的樣式緊追西方潮流。更新更快了。不過由於面料成本上升,市場不景氣,「現在情趣內衣的布料越來越少了。」另一名麗某集團的情趣內衣商家則表示制服誘惑等傳統的款式仍然火爆。不過肚兜等中國風的情趣內衣也比較受歡迎。總體來說,情趣內衣更時尚也更開放。
性福4 日本女優真人秀制服裝
此次的性文化節吸睛手段一個比一個強勁,一些參展商專門聘請日本AV女優上台助陣引爆全場,走俏的情趣用品,如護士裝、女僕裝、水手裙等日式制服裝在真人的演繹下更具誘惑力。
另外,一些性感內衣圖片光碟等仍然受到中老年觀眾的熱捧。今年,除了巨大的陽具雕塑外,還增加了另外一個也是表現碩大陽具的大型雕塑,引來不少觀眾與這兩個雕塑合影留念。
私密瑜伽
今年的性文化節由於在國慶期間低調開幕,現場人流比起往年相對少一些。據記者現場所見,在歷屆最受歡迎的「情趣內衣秀」展台周邊,依舊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長槍短炮紛紛架好,只等模特上場。舞台的另一側則是今年新設的「私密瑜伽」表演,也吸引了多人駐足。
參觀的市民以中老年人為主,不過也有不少年輕男女成雙結對而來。一對小夫妻告訴記者,對成人用品由最初的抗拒到現在完全接受,認為可以提高生活質量,這次夫妻倆就是專程來買成人用品的。
G. 南京的博物館們(5)江寧織造
最早聽到江寧織造這個詞自然是因為《紅樓夢》和曹雪芹,其曾祖父、祖父及父輩三代人歷任江寧織造一職,世代襲官居住於江寧織造府。現代復建的江寧織造府就是如今的江寧織造博物館。康熙南巡時以江寧織造府為行宮,所以如今人們仍將江寧織造府附近稱作「大行宮」。
在大行宮地鐵站下車,如今的大行宮地區已經是一片繁華的商業區,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了這座與眾不同的建築。博物館由吳良鏞先生擔綱設計,相比旁邊貝建中先生領銜設計的六朝博物館毫不遜色。正門進入後的大廳里有一處寬大的亭子,正中高掛康熙皇帝賜予曹雪芹曾祖父曹璽的「敬慎」匾額,下方的插屏上是徐元文所作《織造曹君示所賜御書敬賦》一詩,對康熙御筆極盡褒美之詞。
「江寧織造」展館以清代江寧織造沿革為主線深入闡述了江寧織造在江南地區的特殊地位。展館的結尾有設計師吳良鏞先生題寫的館名「江寧織造博物館」七字。
相比於其他博物館,江寧織造的文物陳列並不多,重點是復建的江寧織造府本身。除了康熙御筆「敬慎」匾額,原織造府中的西池、楝亭、萱瑞堂等建築也得到了復原。不少遊客將這里當作中繼休息的驛站,畢竟附近的總統府才是游覽的大熱門。
剛走進一處庭院,回頭看見一個女孩正要跨過門檻,身著古裝的她彷彿當年織造府里的大家閨秀,隨手拍下了這張照片。
園子一側有一處不起眼的窄台階直通二層中國旗袍館。旗袍是中國女性傳統服飾的代表,也是最具特色的中國符號之一。走進以後,燈光瞬間昏暗下來,只有在展台處才有幾束柔和的燈光聚焦在各式各樣的旗袍上。旗袍最為興盛的時期還屬民國,整個展廳內也營造了一種民國時期的風格。旗袍、中山裝、照相館、酒吧、唱片機,時代的特色十分濃郁。
作為一處專題博物館,其藏品自然不如綜合博物館豐富,文物數量也十分有限。但江寧織造博物館在展覽和布景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一方面作為江寧織造府的遺址,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物,復建起來的建築很好的反映了當時的風貌;另一方面僅有現代的復原肯定無法滿足博物的需要,雖然藏品不多,但緊扣江寧織造、曹家及紅樓夢、旗袍等主題,很好的反映了晚清到民國的建築、服飾與文化習俗。就此而言,這是一處優秀的專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