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敬業!新娘回門宴穿旗袍給學生上網課,各地回門宴有何風俗習慣
“回門”習俗主要是相對於結婚來說的,大婚當日所擺酒席宴請的主要是男方的親朋好友和女方的主要送客,而不是全部。“回門”是指新郎和新娘一起,在娘家擺酒席招待女方所有給新娘添置賀禮的親朋好友、和家族宗長的,一有謝禮之意,二有相互認識新人的需要。
總的來說一個地方一個風俗,都是要新人們白頭偕老,多子多福幸福一輩子吧。
㈡ 會親家穿旗袍合適嗎
會親家穿旗袍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旗袍可以非常凸顯女性的氣質的,而且穿起來也是非常現實身材的。
㈢ 結婚後回門應該呆幾天
舉辦婚禮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人會選擇旅行結婚,這樣就會節省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還有相當多的人會選擇舉辦婚禮儀式。婚禮並不是舉辦完儀式就算完的,婚禮結束的標志應該是新娘回門。㈣ 結婚當天到回門,每天都要穿新衣服嗎
1、回門穿的衣服多數人都會選擇比較日常的衣服,因此這樣平時也是可以穿的,沒有什麼禁忌和說法。
2、回門的衣服,在中國的傳統中,一般都是嶄新的,寓意著一個新的開始,因此穿舊衣服的話會顯得不太吉利。
3、回門穿的衣服顏色最好是靚麗一點,過於素靜不太符合新婚的樣子,一般穿喜慶的顏色,大家都能看出來是新婚。但不喜歡過於鮮艷也不要穿過於沉悶的顏色。
回門穿的衣服不能再穿回去了嗎
1、有些地區有這樣的說法,說的是新娘在回門當天的穿的衣服,若是下次回娘家再穿那件衣服,不是很好的兆頭,給娘家帶來不好的事情。
2、但實際上是因為,古代的出嫁姑娘很少回娘家,因此每次回娘家都要精心打扮一翻,給外人看也給娘家人看,自己過得很好。
3、若是穿的衣服還是上次回門穿的那件,那就說明嫁過去過得不是很好,至少家庭不富裕,因為那麼久了都還沒買新衣服。因此回門的衣服不能再穿回娘家,最大的禁忌就是不太長臉。
㈤ 出嫁女兒回娘家住禁忌
忌女兒女婿同房
忌女兒女婿同房這是一個傳統的習慣風俗,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當地是不是有呢?最好打聽一下或提前和父母溝通下,免得尷尬。
1.記得剛認識對象時候去,岳母讓小舅子跟我一起睡,後來去小舅子還和我們一起玩,很晚了也不說睡,然後岳母就給小舅子說,趕緊去睡覺,你姐他們也該休息了。
2.農村風俗,不能睡在一起,這樣會對娘家舅舅不利。
3.我們老家風俗不睡一起,每次回我家我和老公都分開睡。
4.在我們的農村不可以的,女兒女婿在娘家睡一起,對娘家不好,要倒霉的,除非家沒有哥哥和弟弟。
5.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入鄉隨俗!我們那就不能睡一起,但是我老丈人那就可以每年去都和老婆睡一起。
6.我們這里也一樣女兒回娘家不能同丈夫一起睡,不然後家要到霉的說法,獨生子女就無所謂了因為都是她的家。
7.我們這里是不許女兒女婿共睡一床的,有一句古話,寧給人家停喪,不給人家成雙。
三十不能回娘家
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正常情況下三十也是在自己家,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離婚女容易犯這個錯誤。因為離婚了,過年沒地去,一個人孤孤單單,回家陪父母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三十這一天真的不可以。
因為三十是團聚的日子,只有一家人才可能呆一起的,否則影響新年的運勢。出嫁女已經是個外人了。當然獨生女除外。
既然有這方面的忌諱,還是應該注意下。
㈥ 第一次和親家見面吃飯女士穿旗袍合適嗎
沒有什麼不合適的,旗袍一般人真穿不了,這個對身材要求比較高,沒有好身材襯托不了旗袍的韻味。
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可以穿。
而且旗袍也是正式場合可以穿著,第一次見親家就是比較隆重的。
㈦ 結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時間,服裝和禮物都有講究。
㈧ 出嫁第一年回娘家禁忌
出嫁第一年回娘家禁忌
出嫁第一年回娘家禁忌,女兒總是要嫁出去的,女兒出嫁後因為很多地方風俗不一樣,所以回娘家的時候也是具有在一定的講究的, 下面為大家分享出嫁第一年回娘家禁忌。
1、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不能像未出嫁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你已經是一個客人了,不能睡到日曬桿頭,等待爸爸媽媽端來可口的飯菜,要主動幫助媽媽下廚,能伸手的要伸手幫忙!幫助媽媽減少辛苦,給父母奉上一桌美餐。
2、不能參與娘家的家務事,家裡的矛盾,家裡的糾紛等!這些已不是你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了,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學會明哲保身,沉默是金!有多少嫁出去的女兒因多次攪亂家中事宜,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致使和娘家成為陌路人。
3、回娘家住的日子不要太長,尤其是家裡有兄弟的,畢竟兄弟媳婦看在眼裡,心理會不是滋味,嘴上一套心理想的是另一套,日久家裡生矛盾!
4、回娘家不要空手而歸,未出嫁你在娘家呆理所應當,無需拿禮,但是出嫁了,你回娘家是相當於探親,所以要帶禮物給家人!當然也不能太過於誇張,畢竟婆家人也是要估計的呢。
5、在娘家不要打罵自己的老公,不可以仗著在娘家有父母撐腰壯膽提神,就給自己的老公點顏色看看,這樣的做法極其不明智!所以,出門在外,要學會給男人面子,在娘家也要顧及男生尊嚴!
1、在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當中,有著一句話叫做三招回門,也就是新娘在結婚的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回到娘家,現在大部分的回門時間通常都是結婚後的第三天,回歸的服裝也是有一定講究的,必須要男方給買,表示對新娘的看重,我們的時候可以選擇色彩比較喜慶的禮服或者旗袍。如果這個時候辦理了一些小型家宴,穿一些日常的衣服也是可以的。
2、同時回門的時候是一定要帶禮物的,不能空手回去,大部分都是送煙酒的比較多。如果新郎和你娘不是一個地方的,也可以帶一些新郎當地的特產不平等等。回門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般都是邀請一些近親或者距離比較遠,沒有能參加婚宴的娘家人在回門宴上,還需要去聽長輩的教誨。
出嫁女兒回娘家住禁忌有哪些
1、出嫁女兒回娘家,第一個禁忌就是大年初一回娘家,因為大年初一是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日,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很多地方都是禁止嫁出去的,女兒在這一天回娘,因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大年初一需要和自己的夫君團聚在一起。
2、在我們國家河南一帶,也有著女性不急躁的說法,所以在祭灶日也有不回娘家的習俗,一般情況下,如果回娘家住的時間是不能太長的,如果說的太長的時間,第一是耽誤婆家的事,第二也會耽誤娘家的事。
出嫁女兒回家過年禁忌
大年三十不過夜
一般來說,出嫁女大年三十是要待在夫家的。有句俗語說:「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意思是說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見娘家年三十的火,如果看見了相對來說可能寓意不好。也有的習俗說出嫁女可以回家和父母一起吃團年飯,但不能過夜。習俗文化有好有壞,具體如何理解還是要看個人,理性分析看待。
正月初一不能回娘家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以前人們的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外人了,所以在新年第一天這個合家團圓的喜慶之日,她們應該和夫家人待在一起。有些習俗話雖如此,但是其實因人而異,畢竟現在許多人不會覺得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外人了。
祭灶日不能回娘家
春節時,家家要祭灶,中國自古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為防止娘家裡的老祖宗年回家受香火供奉時不高興,一般出嫁女不能在這一天回家,否則寓意不好。
回娘家不能摸鍋、勺
民間有「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等說法,人們認為,出嫁女回娘家碰鍋、勺,可能讓娘家一年都不吉利,所以出嫁女在回娘家時應該主動遵循這些習俗,不要去碰這些讓人忌諱的東西。
女兒在娘家過年的禁忌
不能在娘家掃地,不能跟老公同床睡。
不能久住在娘家,會影響兄弟財運。
不能在娘家吃晚飯,要在晚上點燈前要回婆家,否則會吃窮娘家。
不能在娘家坐月子,或未出月子回娘家,否則會招霉運。
孝敬父母的禮物要成雙成對,不能是奇數份。
結婚第一年元宵節可以回娘家嗎
根據傳統的習俗觀念,已經出嫁的女兒元宵節不能在娘家過,不能看娘家花燈,「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意思是說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見娘家年三十的火,若看見了娘家來年就不發財,不興旺。因此在這一天是不可以回娘家的。
為什麼不可以回娘家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因此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這個習俗特別是在農村,非常嚴格。
結婚第一年都有什麼忌諱
不要在家裡放置和夫妻倆相撞的干支飾品。新人在新婚時,選擇在家裡放人偶飾品裝飾新家,調節氣氛。但是,在裝飾新房間的時候,不要在家裡放置與夫婦相撞的飾品。這可能會影響夫妻關系,對日後的是哪個或有不好的影響。
出嫁女兒過年回娘家注意事項
1、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叄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3、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4、娘家須派兄弟或子侄到女婿家搬請帶路,以表慎重之意,傳統習俗上娘家第一年會請女兒的兄弟到夫家接送女兒與女婿(之後也可以這樣做),若是家中沒有兄弟,也可以請同輩的男性代勞。
①普遍認為女兒出嫁後再回家便是做客,既然是客人就不好無故進出家中,讓兄弟接送代表女兒是有娘家邀請。
②娘家的兄弟就是母舅,輩分高即代表娘家的人誠心歡迎,也可以讓夫家知道娘家對女兒的重視。
③派出娘家中的男丁登門搬請,婆家便不好意思假藉媳婦須在家中幫忙的理由,而不準他們回娘家。
5、女兒回娘家伴手禮以表示孝敬父母之意,伴手禮應該選雙份,禁忌成單。
6、通常在中午宴請,禁忌留到天黑吃晚飯,以防娘家被吃窮。
7、以前農業社會,女兒帶回家的伴手禮常會以夫家自己生產的東西為主,可能是養的雞或自釀的酒之類,但這些東西通常攜帶不便,因此也常用糕餅或糖來代替。
8、若是女兒已生了兒子,外婆通常會准備雞腿給外孫,或送一條以紅絨線綁古錢的結衫帶。
9、許多婆家覺得媳婦就是必須以夫家生活為主,且可能也由於家務繁忙或宣示主權等因素,不願意讓自己的媳婦在外過夜,即使是自己的娘家也一樣。加上有些民間傳說指稱女兒留到天黑吃晚餐,會把自己的娘家吃窮。
因此一般來說宴請女兒通常都是辦在中午,讓女兒可以在太陽下山前回到夫家。但若遇到路程遙遠無法當日來回、或一年只回一次娘家的狀況,通常會先讓女婿回家,女兒則可以彈性的多待個幾天。
10、很多人有過初二在高速公路上塞怕了的經驗,加以都會生活形態較有彈性,故愈來愈多人不再嚴格遵守非要初二回娘家。無法回家的女兒要將自己穿過的衣物寄回,便代表自己已回過娘家。
㈨ 回門有什麼講究
回門的講究有:
1、送雙不送單
按照古人的說法,「好事成雙」,已婚的女孩回去帶了一個雙倍的禮物,單數被娘家拒絕。 同時,娘家不能接受這些禮物,通常讓女方把它拿回一半,這也是古老習俗的持續傳承。
但在在不同的地區「回門」會有著不同的注意事項,比如說新郎要給岳父岳母帶去回門禮,表示對岳父岳母的尊敬;有的地方還甚至要求回門當天太陽落山之前要回婆家,有的地方是要求回門的時候要擺上回門宴。
㈩ 女方回門有什麼講究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於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將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系的。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凶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凶事發生。一般結婚三日時,新郎新娘要回門看望二老,但是當晚必須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縣一帶,新婦三天回門時要順著迎親的那條道走,所謂「三天不走兩條路」。彝族新婦回門時忌在路上與新郎交談,兩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樣。這與其不落夫家習俗有關。漢族回門時小兩口總是親親熱熱,有說有笑的。民間有「回娘家」的小調流行。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忌單數。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婦,受迷信思想影響,直到一百二十天(四個月)後才能歸寧,還有的要三年以後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謂「破娘家」的,這樣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由男家接女出門,女穿破衣,扮作討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必須避匿,一切由夫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歸寧。否則,娘家定會破敗或遭受不幸。還有所謂命犯「離窠」(夫妻離散)及「回頭祿」(遭天火)的,都要在四個月後,甚至三年後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滿一個月之後,姻親間便可自由往來。回門時,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數頗有講究。河南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於嫁出去的閨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慮。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義的制約,也有經濟的壓力和生產的需求,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習俗的約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准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於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內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並存於同一縣境之內,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鄂倫春族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禁忌刷鍋。否則,娘家的財運會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縣也有類似的禁忌。當地民間忌諱出門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說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還忌諱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說是:「恐怕日後割斷娘家的關系,咬斷路。」總之是生盡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動用或者拿走娘家的東西,如果出嫁後再拿娘家的東西,並且因此而發生了口角、爭執,那勢必會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的,但是,嚴加防範畢竟不是好辦法,怎麼才能讓她自覺地不拿呢?於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語來嚇唬她,以警戒之。
新婦歸寧,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婆家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新婦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新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確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