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走秀基本步教程
旗袍是我國獨有的女性服飾,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不僅再國內受到眾多女性的喜愛,其他國家的很多女性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它不僅能體現女性之美,更是能展現我國獨有的文化特色,旗袍也因此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件衣裳,更是莊重場合女性的不二之選。而旗袍走秀也是一項高雅的審美項目,現在我們就簡單地來說說旗袍走秀的基本步教程。
首先是站姿:旗袍作為女性的服飾,而我們講究的是東方韻味之美,是柔美。所以整體不能太過於僵硬,身體需要微微放鬆。
體態美:注意要微微抬頭、挺胸、收腹。
表情面帶微笑,雙眼平視前方,在開始走之前雙肩要稍微張開,手臂自然下垂,切記手不能握拳。
走秀時步子不能邁的太大(控制在30厘米左右),節奏要盡量放慢。
行走時手臂的擺動幅度不能太大,但也不要過分克制,在自然擺動的基礎上稍加控制即可。
旗袍走秀不同於國外個別時尚服飾走秀,所以一切都講究一種韻味美。
㈡ 贊美「旗袍秀」的詩句有哪些
1、《煙雨江南》
作者: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2、《煙雨江南》
作者: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3、《題旗袍美人圖》
作者: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6、旗袍秀(《點絳唇》)
作者:佳紗
溫婉矜持,妖嬈淑女心脾著。
時光輕渡,雲鬢攜香素。
立領蠻腰,韻到端莊住。
顰不語,風情知否?鎖住娥眉處。
㈢ 陽春三月下揚州是哪裡的詩
應該是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託。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滔滔的長江,東依靜靜的京杭大運河,歷來就是風光秀美的風景城、人文薈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其由來是因「州界多水,水揚波」,遂以「揚」為州名。揚州建城始於2400餘年前的春秋時期,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揚州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春秋時代的運河,漢代廣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剎大明寺,隋代迷宮、隋煬帝陵,唐城遺址,宋元時期的普哈丁墓、仙鶴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時期的樓、台、亭、閣、園林等,更使古城揚州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平添了揚州這座古城名邑的無限風韻。
古詩里的春天總是最美好的,萬物蘇醒,春光明媚,什麼都是剛剛開始的,什麼都是希望滿懷的。在這個春天裡,應該到揚州去看一看,這個時候正是那裡最美的時候。那裡的天氣,那裡的煙柳,那裡的瓊花,都帶著濃濃的春的氣息。
㈣ 旗袍走秀基本步要領是
模特的基本步法要點如下:
一、模特的基本步法之貼壁
1.深呼吸、縮小腹、雙腿夾越緊越好。
(把氣集在胸口,並維持這樣的姿勢繼續下面的動作)。
2.背對牆壁。
3.注意從頭到腳跟都要貼貼到牆。
4.肩膀放鬆。
5.目視前方。
6.雙手以輕松的方式自然垂下,不用"立正"。
貼壁時間:20~40分鍾。
一般我們練習貼壁是用這樣的方法啦!
走路的時候,只要維持這樣的感覺,保持一直線,眼睛直視前方。
記得雙腿要夾緊,肩膀放輕松。
二、模特的基本步法之站姿
站姿以前都是以丁字步比較多啦!
簡單的說,就是站的方式會有點像L型接近"丁"字啦!
這樣站,會修飾腿部的線條(發現自己用文字似乎不太能形容)。
多觀察上電視通告的線上模特兒,你就會知道了。(或是看他們拍照的姿勢)
三、模特的基本步法之台步
1.貼壁練習。
2.注意呼吸並用力挺起背脊。
3.站姿、定點pose練習。
4.半轉時腳背壓低、眼神堅定、切忌不要東張西望。
5.重心放高、手臂自然擺動。
6.兩人走位時由左肩交錯。
7.女生可以手插腰、男生可以半插口袋。
8.有自信最重要!
注意事項
1、模特的基本步法之貼壁,只要維持這樣的感覺,保持一直線,眼睛直視前方。記得雙腿要夾緊,肩膀放輕松。
2、模特的基本步法之站姿,簡單的說,就是站的方式會有點像L型接近"丁"字啦!
3、模特的基本步法之台步,有自信最重要。
㈤ 關於旗袍走秀的古詩詞
關於旗袍走秀的古詩詞如下:
1.詠旗袍
窈窕淑女著錦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柔柔階前靠,笑意盈盈抬酥腳。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不移醉梅桃。
美眉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2.詠旗袍女(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3.詠旗袍女(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4.詠旗袍女(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5.詠旗袍女(四)
旗袍獨特有品性,紅塵初妝山河嬌;
面龐碾碎夢無常,荏苒歲月鑄哀嚎。
6.詠旗袍女(五)
白雲山上白雲飄,旗袍美女齊過招;
綠柳新荷雨里搖,亭亭玉頸小蠻腰。
7.詠旗袍女(六)
青竹曾記白雲游,不見人兒現媚嬌,
玲瓏體態碎步裊,自古美人穿旗袍。
8.詠旗袍女(七)
窈窕淑女著旗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碎步階前靠,笑意盈盈暮與朝。
9.詠旗袍女(八)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婀娜醉果桃;
新寵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10.詠旗袍女(九)
東方女子穿旗袍,天光雲影步履嬈;
有緣相遇天崖角,蒼海明月驚鴻鳥。
11.詠旗袍女(十)
安然度過一世秋,青絲沒冢滄桑笑;
溫婉韻致身上嬈,悲哀喜慶綿味道。
12.五律.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13.《激流三部曲》巴金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
14.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15.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
㈥ 陽春三月下揚洲詩全文查找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
㈦ 陽春三月下揚州全詩
1. 關於陽春三月下揚州詩句的詩
關於陽春三月下揚州詩句的詩 1.陽春三月下揚州是哪裡的詩
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原句為「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
原文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如下: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詞句注釋如下: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7)旗袍走秀陽春三月下陽洲擴展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
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全詩
全詩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作者:唐·李白
(7)旗袍走秀陽春三月下陽洲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版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權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誰的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 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盪盪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4.「陽春三月下揚州」下一句什麼
應為煙花三月下揚州,下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煙花三月下揚州"整首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回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答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6.請問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及注釋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注釋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7.請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譯文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㈧ 關於旗袍走秀的古詩詞
描寫旗袍的詩詞 原文來源 wqhr
旗袍的美與詩詞的境
窈窕淑女著錦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柔柔階前靠,笑意盈盈抬酥腳。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不移醉梅桃。
美眉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詠旗袍女三首
(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五律.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供參考。
㈨ 最炫民族風廣場舞糖豆廣場陽春三月下揚州萱萱
上傳廣場舞《煙花三月下揚州》舞曲與大家分享。
歌曲:《煙花三月下揚州》
作詞:陳小奇
作曲:陳小奇
演唱:童麗
歌詞:
牽住你的手,
相別在黃鶴樓
波濤萬里長江水,
送你下揚州
真情伴你走,
春色為你留
二十四橋明月夜,
牽掛在揚州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
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
揚州城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
煙花三月,
是折不斷的柳
夢里江南,
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
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
㈩ 怎麼走旗袍秀基本步 旗袍走秀基本步教程
1、挺胸,抬頭,收腹,立腰,提臀,雙肩打開並向下沉,手臂自然放鬆。
2、兩眼平視前方,放鬆眼部肌肉,下巴稍收。
3、大腿內側肌肉、膝蓋夾緊。
4、雙腳向下踩,頭頂用意念向上頂,脊椎一節節撐開,感覺自己還能長高。
5、呼吸通暢,聽音樂,感覺音樂意境。
6、出腳和落腳的時後,腳尖腳跟應與前進方呈一條直線。
7、兩臂要自然協調的擺動,手臂與身體的夾角應該在10°~15°,注意肘關節只能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