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哪些國家愛穿旗袍

哪些國家愛穿旗袍

發布時間:2022-10-09 13:53:37

1. 穿旗袍的民族

旗袍起源於滿族的旗裝,後加改良,慢慢形成現在的款式旗袍。
現在穿旗袍不分民族,喜歡就穿,如果加上個人觀念,男人都能穿旗袍,沒什麼的。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一種能很好體現女性曲線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西方審美觀的完美結合、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為什麼它會成為永恆的時裝經典,答案也正在這里。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 間。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風格時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把婦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這里 , 那麼最能說明一切奧妙的關鍵字眼就是「表 現」。把美好的體貌表現出來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裝。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女性的服裝也隨著歷史不斷改變。比起科技帶給世界 的巨大變化,人體卻頑強地保持了原狀,這雖然不能算是奇跡,卻為服裝發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
【特色】
1.特徵
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滿族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刺綉精細。
2.工藝特點
滿族旗裝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3.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甚至還被做為一種有中國少數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2. 旗袍是哪國的服飾

旗袍的起源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
,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其實旗人穿的衣服正確來說是叫旗裝,而經改良後後比較貼全人體曲線的才中旗袍

3. 旗袍,長袍,和服,蘇格蘭裙,紗麗,韓服,分別是那個國家的

中國,阿拉伯,日本,蘇格蘭,印度及周邊國家,韓國

4. 各個國家的代表性服飾。速度回答····三克油···

韓國 韓國的傳統服飾是韓服
蘇格蘭 短裙是英國最為傳統的服飾
埃及人 為了適應炎熱乾旱的氣候,用透氣性好的麻布製作衣服,只簡單的把腰部以下圍起來,形成一種很寬松的帳簾式的衣服
印度 的傳統服飾分為女士穿著的「薩利」(音譯),和男性穿著的「道地」(音譯)。
中國 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服飾是旗袍
俄羅斯
傳統的俄羅斯服飾是男人下身穿手編毛褲,上身穿色彩華麗的襯衫和扣住兩肋的叫做「高所報了特卡」(音譯)的襯衫。除此之外還帶著毛皮帽子,穿一種叫做「拉不高」(音譯)的用菩提樹皮做成的鞋子。節日時,常穿著用皮革或毛皮做的叫「巴萊機」(音譯)。女性大都穿著自己親手做的亞麻布襯衫和掛有圍裙的毛織裙子。頭上包一條頭巾,已婚女性系一條高頭帶。年紀大的未婚女人穿長婦人裝和到裙子中間的「撒斕盤」(音譯)。
荷蘭
荷蘭傳統服飾的花紋特別多。很多17世紀的美術品也展現出許多的荷蘭傳統服飾,木屐上配有可愛的斗笠。重視旅遊業的荷蘭人還為遊客准備了傳統服飾。在荷蘭由於地域差異存在多樣的傳統服飾,很難說出最具代表性的服飾。曾經是漁村的愛比爾湖附近,很容易遇到穿傳統服飾生活的人。
希臘
希臘服飾與現在服飾不同,前面沒有開口。它除了腰帶外,沒有一處緊貼在身上,是一種自然地形成許多褶皺的寬松的服飾。基本服裝是由棉或羊毛製成的「特優尼克」和「齊盾」(音譯)。「特優尼克」是男女都穿著的服飾,「齊盾」則是更為簡單,可以看成是兩邊無開旗的「特優尼克」。音樂家或藝人女性喜歡穿著「帕拉」,穿在「齊盾」一樣的外衣裡面,兩邊有開旗的話,固定在肩上。垂到地面的「矽瑪特問」圍在肩上可以展現出瀟灑的風度。
墨西哥
男人們穿著棉質的襯衫和褲子及一種叫做「嘩啦才」的皮質涼鞋。另外,還帶一種寬檐的尾端上卷的墨西哥帽子。這種帽子有遮擋炎熱陽光的作用。天氣變冷或是下雨的時候穿蓑衣。女人們穿著長的「不拉烏斯」和長裙,頭上戴著一種叫做「萊鮑照」的披巾以禦寒。
美國
可能由於美國人大都是從英國移民過來的原因,傳統服飾與歐洲沒有大的差異。特別是女性服飾更是如此。只有在象徵開辟西部的牛仔服中才能很好的體現出美國精神,也只有它才能被看作是美國男性的服裝。皮質的、寬檐的牛仔帽是牛仔服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同時也是很好的表現了美國的獨立精神。
肯亞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服裝樣式根據氣候和習慣的不同出現了很多樣式。城市人們大都穿西方服飾,一少部分城市居民和農村人穿著以多彩的顏色和大膽的樣式為特徵的非洲傳統服飾。根據性別的不同服飾也有所不同,男人大都穿亮紅色的布匹,女人穿著設計華麗的服裝並穿戴用珠子串成的項鏈。華麗而又獨特的裝飾品是非洲傳統服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日本
日本的傳統服飾是和服,和服從奈良時代初期直到現在一直是日本男女喜歡穿著的服飾,起源於中國袍服。和服的基本形式是長度到腳脖,袖子長而寬,脖子處開有V字形領子,沒有扣子和繩子,左襟壓右側,腰間系有帶子。和服雖然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服飾,但是17-18世紀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們將其進行了改進,使之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優雅服飾之一。

5. 國外有哪些國家穿中國旗袍

歐美地區你穿唐裝和旗袍的話,都挺受歡迎的。我在加拿大,參加party的時候經常穿旗袍,反響不錯的

6. 一些國家的特有服飾(像日本的和服,中國的旗袍一類的)急~~~

阿拉伯國家服飾
關鍵詞:阿拉伯國家服飾,,阿拉伯國家,阿拉伯留學, 點擊:40 時間:2010-12-23 14:22
阿拉伯國傢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傳統風俗,隨著社會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滲透和交流,其人民的傳統習俗也隨著演變,他們的審美觀、穿戴、居住既蘊涵著傳統色彩又帶有朝代氣息。

男子的裝束

身著大袍,外加披風,包頭巾上戴頭箍,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7. 迪拜世博會上演東方旗袍秀,旗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引言:旗袍作為我國的傳統服飾,也象徵著東方女性之美,特別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也是眾多婦女喜歡的服裝。不僅非常的輕便舒適,而且能夠體現出東方的韻律之美。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迪拜世博會,上演東方旗袍秀,旗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8. 都說旗袍圈很可怕,旗袍為何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

旗袍這一服裝類型經久不衰,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美感。都說時尚是一個講究更替的東西,那麼是什麼讓旗袍在時尚的圈子裡有著不衰的姿態,又是什麼讓旗袍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呢?

一、局限性不大

“什麼樣的衣服只適合什麼樣的身材”“什麼年齡段的人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條條框框總是讓女性多多少少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無論是年齡、身材、還是什麼外在因素,都不該是限制女性散發自身魅力的原因,而旗袍這一服裝類型就做到了極為寬大的兼容性,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所附加的元素類型也各式各樣。

故而身著旗袍的女性相比之下給人一種安靜端莊,優雅大方的感覺。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認為旗袍之所以在各個國家廣受女性的喜愛的原因啦。對於這種能展現自我的同時還能舉手投足中增加自信優雅的服裝,女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呢?

9. 哪個國家入場式的衣服是旗袍,而且手裡還拿著中國的扇子!

瑞典
女穿旗袍、男穿中山裝

與哪些國家愛穿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冬季牛仔褲搭配圖片欣賞 瀏覽:526
漳州園服校服定製 瀏覽:989
穿綠襖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478
現在沒人會做旗袍了 瀏覽:182
灰色衣服和黑色褲子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198
豹紋馬甲搭配什麼圍巾好看 瀏覽:63
換水泵皮帶多少錢 瀏覽:800
黑色衛衣搭配什麼色外套 瀏覽:705
stylewear羽絨服 瀏覽:1
深灰色外套搭紫色 瀏覽:47
整雙黑的鞋子如何搭配褲子 瀏覽:939
男胖子寬松大t恤如何穿好看 瀏覽:416
高領秋衣配風衣男士 瀏覽:460
外套總掉怎麼辦 瀏覽:833
風衣兩個圓環怎麼穿 瀏覽:139
旗袍陪卷發還是直發 瀏覽:450
休斯頓襯衫 瀏覽:797
2017保暖絨品牌褲子 瀏覽:908
褲子上有球怎麼樣處理掉 瀏覽:625
荷葉領大怎麼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