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日本戰國的時候 那些武將穿在盔甲外面的衣服是什麼啊
羽織嘛
陣羽織是在戰國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衣物。由絹等所織出來的無袖羽織,再配合上鎧甲或保護物穿上。亦會稱為具足羽織。
陣羽織之名,源於戰國時代,以在戰陣所穿著的羽織得名,羽織是無袖和服,穿於鎧甲之上,特色是方便美觀、兼具防寒。
如果對此不是很了解的話,可以參考日本大河劇中大將的穿著,尤其是今川義元、大內義隆這類文化人,應該大多會於鎧甲外,再穿一件陣羽織,以顯示其威儀。
由於美觀方便,陣羽織到了江戶時代更加盛行,不過不限無袖。
武士出外打獵等幾乎都會穿著,甚至成為女性扮男出外的服飾,由於太過流行,及男尊女卑等原因,到了江戶中期(大約1750年代),幕府還特地下達禁止女性穿著羽織的規定,到明治時代才正式解除。
2. 關於日本和服的介紹
日本傳統民族服裝。日文稱著物。
日本古代曾長期使用附袖貫頭衣,稱"小袖",是結合南方"身頃"、北方"筒袖"所創制,袖裉下有"身八口"(通風口)。從公元3世紀開始,中國袍傳入日本並產生影響,"小袖"不斷吸收吳服(中國三國時期吳國服裝、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服裝)、唐衣(中國唐代服裝)和中國明代服裝特點,在室町時期(1338~1573)發展成擺長過膝、袖口寬大的"長丈小袖",確定了和服的基本形式。
和服分男用、女用、兒童用和單衣、夾衣,有"表著"(外袍)、"下著"(內袍)等種類。和服長度一般齊踝,交領,右大襟,寬袖,留身八口,上下無扣無襻,系腰帶,衣上印有家族徽記。男和服採用黑、褐、灰、深藍等色的布料,或用細格、圓點、鳥眼圖案的布料。女和服通常採用色彩艷麗的絲綢面料,有精細的刺綉、繪畫及附加飾物。女和服腰帶(奧比)質地為織花或綉花的綢緞,長約3~5m,寬約25~40cm,通常單條織造而不加裁剪,用時裹於腰胸之間,在背後打結,結眼考究,有200多種。腰帶後中部有一小墊襯,用以撐住腰帶的褶飾。在各種社交活動中,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
3. 短的和服叫什麼
應該是甚平,甚平是種日本傳統服裝,常為男性或兒童在夏天所穿的家居服
《甚兵衛》有提到這服飾
甚平是「甚兵衛羽織」的略稱,有種說法是源自「名為甚兵衛的人穿的服裝」,也有說是江戶末期的平民所穿的「袖無し羽織」
由於形式上類似武士所穿的陣羽織,後者的說法可能性較高
據古老的說法,在大阪這種無束口的筒袖於大正時代成為普及
甚平長度很短及臀,袖口無袖束,並且在領衿尾與腰部固定的地方,附有打結用的繩子
打結的地方,右外左內,與一般和服右衽的穿法相同
現今的甚平是搭配有成套的短褲
不過,直到昭和40年前,甚平只是及膝的上衣
傳統的甚平是由棉或是麻布製成的無襯里服裝,兩側腋下開有稱為馬乗り的細縫
袖子為5分長或是7分長的筒袖,袖口平且開口大
衣領為一般的細領,不若衽那麼粗
因有繩結固定,並不需穿腰帶
由於自袖到全身都相當的通風涼爽舒適,適合夏季作家居服用
而在夏日的慶典中,甚平也作為男性所穿的服飾,相當於女性的浴衣
今日,甚平也常被當睡衣穿
同時現今的甚平也有以其他的布料製成,並印有特別的圖案
另外,也有類似甚平的和服作為工作服用
4. 請問日本人一般穿在和服外面的這件小外套叫什麼
那個一套的叫和服吧 一件的是浴衣
5. 和服外面套的這種衣服叫什麼
親你的圖沒發上來。。。
不過和服外面套的。。。一般就是羽織和打褂了吧
圖一打褂,圖二羽織,親自己辨別一下吧
6. 短的和服叫什麼
應該是甚平,甚平是種日本傳統服裝,常為男性或兒童在夏天所穿的家居服
《甚兵衛》有提到這服飾
甚平是「甚兵衛羽織」的略稱,有種說法是源自「名為甚兵衛的人穿的服裝」,也有說是江戶末期的平民所穿的「袖無し羽織」
由於形式上類似武士所穿的陣羽織,後者的說法可能性較高
據古老的說法,在大阪這種無束口的筒袖於大正時代成為普及
甚平長度很短及臀,袖口無袖束,並且在領衿尾與腰部固定的地方,附有打結用的繩子
打結的地方,右外左內,與一般和服右衽的穿法相同
現今的甚平是搭配有成套的短褲
不過,直到昭和40年前,甚平只是及膝的上衣
傳統的甚平是由棉或是麻布製成的無襯里服裝,兩側腋下開有稱為馬乗り的細縫
袖子為5分長或是7分長的筒袖,袖口平且開口大
衣領為一般的細領,不若衽那麼粗
因有繩結固定,並不需穿腰帶
由於自袖到全身都相當的通風涼爽舒適,適合夏季作家居服用
而在夏日的慶典中,甚平也作為男性所穿的服飾,相當於女性的浴衣
今日,甚平也常被當睡衣穿
同時現今的甚平也有以其他的布料製成,並印有特別的圖案
另外,也有類似甚平的和服作為工作服用
7. 日本和服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留袖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以黑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表示已婚婦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色留袖 黑留袖
2.振袖和服
未婚小姐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3.訪問和服
整體上染上圖案的和服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而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
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整體上染有碎小花紋,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如果是年輕的女性,也可以用於半正式的晚會。
5.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6.素色和服
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7.付下"和服
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三、和服帶子的種類
丸帶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帶子,其正面里有花紋,華麗而不失典雅。
袋帶
寬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紋,底面是素色,目前是日本最流行的帶子。其中一種織入錦線或金線的帶子可與禮裝搭配,其他染有輕快圖案的帶子則用於時裝服。
名古屋帶
太鼓的兩端分別連有兩條較細的帶子,這樣系起來即舒適又方便。
袋名古屋帶
帶寬八寸(1寸=3.03cm),比袋帶更輕便舒適。
半中帶
其帶寬只有普通帶子的一半左右,沒有里襯,也不用細絛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結。
四、和服的配件
配件:和服之美,除了袷、帶、結的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帶揚、帶締、帶板、帶枕、伊達締、腰紐、胸紐、比翼等。另外還有與和服配套的內衣,穿和服時、進行美容時的一些輔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屬品。
帶揚和帶締是和服整裝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帶揚的作用除了在製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一般選用紡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扎染紋樣、友禪染、小紋、刺綉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系結和服帶結的作用,有繩帶、編織帶、絎縫帶之分。有一種絎成圓筒形的帶子稱為丸絎帶,是禮服上專用的帶締。還有一種摻和金銀絲的繩帶也是平常用於正式禮服和便禮服的帶締。一般來說,帶締厚實的寬頻比窄幅帶的價格高,所以窄幅帶締一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帶板是置於帶子前方,防止帶子起皺的一種整形用的配件,寬度比帶子窄一些。
帶枕是製作太鼓的帶山和塑造變化帶結造型時用的,大的很大,但一般都是選用標准形的。
伊達締,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一種和服配件。伊達締一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
腰紐、胸紐,是和服著裝時用於比試和服的長度,或者作為胸口的假紐之用。
比翼,是留袖上的一種特定的裝飾,為的是讓和服兩層縫合能看得出來。比翼規定裝飾在袖口、領、衽以及從腋下到袖下的開口部分。喪服不能用比翼。
和服的內衣主要是指足袋、肌襦袢、襯裙、長襦袢、半領。
足袋,即襪子。和服的襪子要求完全選用白色,而且四個腳趾套在一起與大腳趾分開。材料選用上等寬面府綢。
肌襦袢,即貼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選用天然纖維製成的細紗、羅等,領子用同類布做成窄幅的V形領。
襯裙 、襯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裙子沾污和保暖。面料選用紡綢、縐織物、尼龍等,長度比長襦袢短5厘米左右。
長襦袢,也叫和服長襯衣,是穿在和服裡面的一層衣服,主要功能是在穿著是保持和服的平整和外形的美觀,同時也起到防污的作用。
半領,也叫襯領。半領縫在長襦袢上,主要功能是防污。面料選用縐織物、鹽瀨紡綢等。
履物與其他服飾品包括草履、下馱、手提包、帶扣、發飾等。
草履,不是指用草製做的鞋,而是對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腳後跟約在2——8厘米的鞋的總稱。選草履是,要注意所選的草履與和服的用途要相符。禮服用的草履是布制的,鞋子的腳後跟也要選得高一些。近些年選用漆皮鞋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草履的一種時尚。
下馱,即木屐,有塗漆下馱、白木下馱等。穿浴衣時,赤足穿下馱。下雨時,木屐要套上防雨、防泥的木屐罩稱為雨下馱。
手提包,也是和服的重要附屬品之一,在選用面料、花色上同樣要求與和服配套。禮服用的手提包通常是以佐賀錦、博多織、織錦作為面料。作為外出是攜帶的手提包,一般都是選用漆皮和皮革作為面料。
帶扣和帶締起著同樣的作用,但是帶扣上通常裝飾珍珠、七寶等,為的是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發飾,如梳、簪、絲帶等,選擇發飾要注意使用的場合,像穿振袖之類的華麗和服,選擇發飾也就要花哨些;若是穿喪服則要避免戴珊瑚、翡翠之類的發飾。
和服的歷史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服的兩個袖子在左肩上打結,腰間用別針固定,下排開衩是一種新設計的無袖和服。使布面起立體皺紋的直線式和服。在長襯衣外披上和服並用別針固定腰部,行動起來兩袖輕盈飄逸。
六、和服的紋樣
和服及其帶的圖案也可以稱為紋樣,紋樣有全部一體的循環紋樣,也有不循環的紋樣,經排列組合後形成模樣。日本紋樣的原型大多來自自然界的花鳥風月或生活中的各種道具,包括以下四大類:
植物紋樣:梅、櫻、藤、菊
動物紋樣:龍、鳳、魚、鳥、蝶
器物紋樣:扇子、團扇、茶道具
幾何紋樣:麻葉、網眼、龜甲
但是,在日常的紋樣分類中,一般以紋樣的風格分類比較多,如:
吉祥紋樣:是指以中國傳統思想所產生的帶有吉祥含義的各種題材的紋樣的總稱。如松、竹、梅等的植物紋樣,鶴、龜、鳳凰等動物紋樣,以及各種寶物,吉祥紋樣是古典紋樣的代表。
有職紋樣:平安時代在宮中與儀式有關或行事相關的古典紋樣,它通常以外來的幾何學紋樣作地,再加上具有明顯日本風格的紋樣作主題,如鶴、立涌、龜甲等,格調極高,多用於禮裝或略禮裝。
法隆寺紋樣:飛鳥時代在法隆寺傳下來的中國制的織物的紋樣,其中有不少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
正倉院紋樣:以奈良時代傳入的正倉院織物為原型的紋樣。
名物裂紋樣:宋代前後從南方海上傳入的特別為茶人所喜好,用作茶葉袋的織物紋樣。
唐草紋樣:以卷草式樣構成的唐草紋樣在和服的面料中十分流行,它可分成葡萄唐草、菊唐草、牡丹唐草等,其紋樣帶有中國唐代風格。
更紗紋樣:室町時代以後,從南洋一帶傳來的印花或手繪棉布,其紋樣帶有明顯的印度風格。
光琳紋樣:以江戶時代的畫家尾形光琳命名的紋樣,題材以花鳥風月為主,紋樣的線條十分流暢。
縞紋樣:以 直線組合而成的單純的紋樣,只有直線的粗細、色彩或暈色過程中營造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變化。
格子紋樣:將經向的縞紋樣和緯向的縞紋樣組合起來,形成格子紋樣,這種紋樣十分普遍,通常用於普通的和服。
並紋樣:並其實就是一種扎經染色織物,它先將經線或緯線以扎經染色的方法染出一段段的色彩, 然後再進行織造,織造成的織物圖案邊界會有參差不起的效果,這就是並,並有幾何並和繪並之分。
不祝儀紋樣:用於喪服的紋樣,有紗綾形、雲、蓮、流水、波等。
帶的紋樣與和服的紋樣基本相同。
禮服所用的丸帶和袋帶為了表示豪華一般用厚重的紋樣,通常是法隆寺紋樣或正倉院紋樣,吉祥紋樣和有職紋樣也經常被使用。但是無論用什麼樣的帶,紋樣的季節感是很重要的。
名古屋帶通常使用較為親切和簡單的紋樣,如四季折枝花、有趣的器物紋樣,或是小型的幾何紋樣,與和服十分相稱。
所以,在紋樣的選用上,必須注意和服與腰帶紋樣的配合,還有紋樣格式的配合。
8. 日劇里冬天穿在和服外面的那種很大很和式的外套叫什麼
羽織(はおり)是日本服裝的一種。作為防寒、禮服等目的,穿著在長著、小袖的上面。雖然從室町時代後期就開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開始被普遍穿著。
9. 日本男士冬季套在和服外面類似外套的叫什麼
穿在和服外面的,叫羽織。
羽織前身的部分是完全無法閉合的構造,前面用紐系結也是其特徵。這個紐有的與羽織的布料縫合在一起,但通常使用稱作「乳」的小環狀布條或者金屬,專用的成組的紐(羽織紐)穿著使用。穿著的方法有古老的直接系結法,但現在多用S字形的金屬介入其中固定。這個紐可以根據時間、場所、場合以及流行而替換。
10. 誰知道日本的那種外套,很日式的風格的,寬寬鬆鬆略像和服的那種衣服叫什麼
說的是羽織吧!對襟的開衫,非常寬松,春夏秋冬雖然厚薄不同但都可以隨意搭配
羽織:前身的部分是完全無法閉合的構造,前襟用「紐」系結。這個紐有的與羽織的布料縫合在一起,但通常使用稱作「乳」的小環狀布條或者金屬,專用的配成組的「紐」(羽織紐)穿著使用。穿著的方法有古老的直接系結法,但現在多用S字形的金屬介入其中固定。羽織紐可以根據時間、場所、場合以及流行而替換。短的只有半身,中長款長度到胯下,長款可以到小腿或等身長。
1872年,天皇下詔"服制改革內勅"。規定大臣、參議、諸省長、次官除了朝儀以外,以羽織和袴為便服,官員逐漸改穿洋服。日本神前式婚禮中,新郎著黑/白底的紋付羽織和袴,新娘則以白無垢搭配角隱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