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定西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任務
2010年主要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對定西蓄勢轉型、謀求更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球經濟初步回暖和國內經濟整體向好,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央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力度,扶持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以及正在研究制定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我市爭取項目、擴大投資、改善民生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為我市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發揮區位、交通、產業和後發優勢,圍繞中心帶動捕捉機遇,圍繞組團發展爭創優勢,圍繞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農業設施化、工業集群化、城鎮規模化,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這一戰略部署,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實施全省區域發展戰略,堅持「打造兩都、弘揚三苦精神、建設四大基地、實施五項工程」總體思路,以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更加註重加強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更加註重發展壯大工業、培育特色產業,更加註重加快城鎮建設、增強帶動能力,更加註重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生態環境,更加註重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大口徑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 .3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這些目標是預期性和導向性的,體現了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力求項目建設與投資拉動相促進。堅持發展抓項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以爭取國家投資,帶動民間投資,促進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力求調整結構與轉變方式相統一。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消費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推動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力求城鎮建設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統籌城鄉建設,著力壯大工業、帶動農業,做大城鎮、帶動鄉村,創新機制、增強活力,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力求夯實基礎與改善生態相配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更加重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增強發展後勁。
———力求社會建設與保障民生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與發展社會事業、增加居民收入、落實惠民政策、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
———力求改革發展與維護穩定相並重。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社會穩定,在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擴大投資為核心,大力實施項目推進戰略。把項目工作提升到戰略高度,全方位、多層次推進項目建設,促進大項目、生產經營性項目、改善民生項目不斷增多。准確把握國家投資導向和產業政策,繼續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籌措項目前期經費3000萬元以上,論證儲備項目1600個以上,其中70%以上項目完成可研編制,爭取渭河源區生態建設專項規劃上報國家審批並付諸實施。不斷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主動溝通銜接,積極跟蹤落實,爭取政策性投資30億元以上。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全面完成四批中央擴大內需和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任務。加快推進引洮一期配套工程建設,完成10條支渠、4項農村供水水廠及管網、2項城鎮供水水廠、4項田間配套工程和6萬畝平田整地年度建設任務。積極配合引洮工程、天定高速公路、蘭渝鐵路、寶蘭客運專線等省部屬重大項目建設,爭取臨渭高速公路、定臨二級公路內官至臨洮段、文殪二級公路開工建設。繼續實行重點項目領導責任制,嚴格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嚴格項目資金監督管理,嚴格項目實施督查考核,確保工程質量、建設進度和資金安全。
(二)以城鎮建設為龍頭,切實改善城鄉基礎條件。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大力開展「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活動,著力打造綠色定西,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修編定西市城市總體規劃、縣城和重點小城鎮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市區新城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市區建設實施各類項目68個,力爭完成投資增長87%,達到20.9 2 億元。完成生態園、關川河景觀帶和翻板壩、江廈廣場、西環路南段綠化工程以及新城大道等6條道路建設任務,開工建設行政中心水體景觀、大小鹼溝治理、政府北路等7條道路和鳳安路大鹼溝橋、友誼橋等9座橋梁工程,啟動建設行政中心和影劇院、圖書館、博物館、規劃展覽館,加快市醫院等13個單位建設進度。實施新城區供水項目,開工建設集中供熱工程。縣城和重點小城鎮實施項目120個,力爭完成投資25億元以上。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重點開展交通秩序、環境衛生、佔道經營、違章建築等綜合整治活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基本農田、農村道路、農村沼氣、安全飲水和農村電網等為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梯田2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2.5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320平方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9座。鞏固退耕還林和封山禁牧成果,建設文冠果基地、沙棘基地各5萬畝,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各5萬畝,新增市區和縣城面山綠化4萬畝。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立足定西依然是一個貧困市的實際,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積極探索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9個、整村推進項目49個。
(三)以產業開發為抓手,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牧業和旱作高效農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打造「中國薯都」,加快建設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及良種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現代物流及價格形成與發布中心;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繼續實施良種工程,建設一級種擴繁基地15萬畝,原種擴繁基地1萬畝,其中網棚擴繁7000畝,脫毒種薯應用率提高5-10個百分點;提升馬鈴薯精深加工水平,積極支持加工企業聯合重組,提高設備使用率;依託聖大方舟等重點企業和馬鈴薯工程研發中心,加大高端產品研發力度,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以安定為核心區,爭取規劃建設省級馬鈴薯產業園,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新平台;改進和創新馬鈴薯大會舉辦方式,注冊「薯都」商標,不斷提升品牌效應。著力打造「中國葯都」,加快建設全國最大的優質中葯材葯源基地、重要的飲片加工及大型制葯企業前處理基地和「健」字型大小產品基地、全國中葯材物流中心和期貨市場;建設道地優勢地產葯材優質種子種苗基地4萬畝、GAP基地35萬畝;支持扶正制葯、岷海制葯、眾友葯業、隴原中天等骨幹企業研發名優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甘肅隴西中醫葯產業園建設步伐,爭取規劃建設隴西現代中醫葯綜合交易市場,推動中葯材產業集群化發展。著力推進設施農牧業建設,加快發展綠色無公害肉蛋奶和蔬菜、瓜果生產,爭取把定西建成蘭州鮮活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堅持標准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集中連片推進洮河、渭河、漳河灌區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建設,重點培育精品蔬菜、高檔瓜果、新型花卉和休閑農業四大品牌;完成基礎母畜擴群35萬頭只,青貯氨化玉米秸稈110萬噸,促進草畜轉化;抓好安定、岷縣牛羊養殖大縣建設,爭取將臨洮、隴西列入全省牛羊養殖大縣扶持范圍;大力推廣旱作高效農業技術,完成全膜雙壟溝播242萬畝。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農業、畜牧、科技等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把技術培訓、推廣、服務貫穿於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形成以科技支撐產業開發、以服務保障生產經營的良好機制。繼續實施促農增收六大行動,進一步拓寬農民持續增收渠道。
(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發展地方新型工業。按照「建園區、上項目、擴總量、調結構」的要求,修訂完善並全面落實工業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力爭實施的工業項目數和投資額翻一番,工業增加值達到21.7億元,使工業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發展階段。高標准建設市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蘭州高新區臨洮循環經濟示範區和其他縣循環經濟示範區,努力把循環經濟園區打造成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地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組建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2億元以上,加快完成起步區「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力和吸引力;認真落實企業入園優惠政策,面向省外再引進一批企業入園發展。配套完善各縣示範區基礎設施,爭取年內各引進3戶以上企業入園投資置業。堅持技改、續建、新上並舉,突出抓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確保楊家河水電站等21個項目達產達標,三易公司100萬噸、祁連山公司1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等17個項目建成投產,螺釘公司出城入園等16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一方公司現代制葯等29個項目開工建設。圍繞有色冶金、精鹽化工、電能開發、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現代制葯、礦產開發等重點行業,謀劃完成47個項目前期工作。堅持走質量立市、品牌興企的路子,實施名牌戰略,爭創省級名牌產品2-3個、省著名商標5-10個,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實做深項目,靠實領導責任,落實縣區任務,嚴格考核獎懲,創新工作方式,突出節會推介招商、企業主體招商、產業對接招商、小分隊跟蹤招商,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實效,引進到位資金力爭增長25%。
(五)以擴大消費為重點,努力提升第三產業水平。按照「現代物流引領、市場體系支撐、旅遊產業帶動、新興業態補充」的思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增強發展活力。依託境內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路,圍繞沿線站點和出口,規劃建設一批縣域物流中心和區域物資集散地,重點打造定西物流園區和隴西、岷縣、臨洮、渭源物流中心,形成現代物流園區、功能性物流中心、多層次配送中心協調發展格局,盡早把我市建成蘭州以東現代物流重要樞紐。新建一批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實施好萬村千鄉工程、集貿市場改造工程,扎實推進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不斷擴大農村消費。規劃建設定西市車輛維護保養中心,推進市區修車、洗車、租車及配件經營集聚發展。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健全旅遊市場監管體系,完善區域旅遊協作機制,聯合開發綠色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黃土風情旅遊,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特色休閑旅遊,把定西打造成蘭白都市經濟圈的重要休閑度假之地。鞏固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配送等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外向型企業,確保進出口穩定增長。從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營造寬松創業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
(六)以促進和諧為目的,著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實施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支持定西理工中專、定西工貿中專轉型發展,實施臨洮農校搬遷工程,發揮職業教育集團作用,培育定西職業教育品牌。推動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辦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較快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育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抓好醫德醫風建設,認真落實婚前醫學檢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准,開展門診統籌試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完成15個縣級醫療機構建設任務。發展文化事業,培育文化產業,挖掘馬家窯文化、李氏文化、老子文化,繁榮文藝創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備戰參加全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配合實施好臨洮國家亞高原訓練基地建設。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步伐,深入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有線電視通達鄉鎮工程,不斷擴大廣播影視覆蓋面。認真落實市政府與省移動和電信公司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創新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利益導向機制、綜合治理機制和優質服務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修編,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充分發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作用,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把維護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升綜治工作水平,依法從嚴打擊嚴重刑事犯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繼續創新各項體制機制。完成市縣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堅持「低水平、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原則,穩妥有序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門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管理和「鄉財縣管」、「村財鄉管」制度,提高財政管理精細化水平。加強財源建設,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繼續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新增財力更多向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傾斜。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信用環境,加強銀政銀企合作,積極爭取各類信貸支持,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爭取蘭州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有實力的企業上市融資,開辟企業融資的新渠道。健全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制度,引導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落戶和就業。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盤活隴西渭水酒業公司資產,完成紅旗山煤業公司產權轉讓。
(八)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堅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普惠制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加強城鄉低保工作,加大農村敬老院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好防災減災、救災救濟、醫療救助、臨時性救助、優撫安置、雙擁和老齡工作。不斷完善城鎮職工保險體系,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增強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實效,開展漳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多形式安置軍轉幹部和復退軍人。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組織化輸出程度,輸轉城鄉勞動力60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0億元。進一步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繼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解決特困企業職工基本生活問題。做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落實好老幹部政治生活待遇。切實維護婦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爭取建設市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加大住房公積金歸集力度,增加城鎮保障性住房供給,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貧困家庭住房條件。加強市場物價監管,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管、質量技術監督綜合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各位代表!在全面抓好以上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要認真總結「十一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准確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未來發展大勢,大力開展調查研究,深化市情認識,注重上下銜接,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各方力量,堅持「科學發展、民生優先,項目支撐、創新驅動,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著手制定「十二五」規劃,力求規劃指導思想科學超前、指標體系完整健全、發展重點明確具體,為今後五年及更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指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1
③ 延安西路定西路哪裡有定做小西裝的要女孩子穿的精至些的
定製西裝在安順路上有幾家不錯的裁縫小店 是不錯的 路上需要問問就能找到 好點的 可以去伊犁路上 有兩家門面 也可以定製旗袍之類的 很不錯的 伊犁路 安順路交叉口處 定西路離安順路也是很近的
④ 定西到蘭州一共有多少公里路
從定西到蘭州約103.60公里,假如你選擇以下交通工具:
正常步行:6公里/小時,17時16分。
騎自行車:20公里/小時,5時10分。
郵輪客船:28公里/小時,3時41分。
騎摩托車:50公里/小時,2時4分。
駕駛汽車:80公里/小時,1時17分。
坐火車:150公里/小時,41.44分。
坐高鐵:250公里/小時,24.864分。
坐飛機:800公里/小時,7.77分。
定西簡介:
定西地處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是甘肅省確定的區域中心城市、國家中醫葯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全國首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素有「蘭州門戶、甘肅咽喉」之稱。
⑤ 滿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從馬背上走下的民族,滿族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滿族服飾是指男子穿的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女子穿的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等。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
上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筒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所謂的京派旗袍,就是我們所說的早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裝。 2007年,滿族旗袍製作工藝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滿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內蒙古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松峰被列為傳承人。 2011年,劉淑芬、陳玉秋被評為滿族旗袍製作工藝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⑥ 為什麼蘭州和定西的山上都不植樹
不是不植樹,那山的土壤鹼性很強,沒有營養,植物無法生長。所以甘肅很窮,主要原因就在這這,再加之降水量極少,乾旱嚴重,因此更窮。定西那一帶,看見那山我的心都涼,真可謂隴中貧瘠甲天下啊!
⑦ 在蘭州哪裡可以買到旗袍
小西湖有專賣或租的地方,東部市場也有,自己去尋一下,問一下
⑧ 95後大二女生痴迷做旗袍,把千里江山圖穿在身上,驚艷時光。後來如何
⑨ 蘭州國芳百貨有旗袍嗎
有。
蘭州國芳百貨有旗袍,品牌叫龍笛,在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