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柒牌的中華立領中山裝價格多少
柒牌的專賣店覆蓋全國統一價格,去了專賣店就不用擔心價格上挨宰。而且柒牌網上也根本沒店。價格么,從800-1300,1400不等。看做工材料裁減羅。我就有一套黑的,888元。一套白的,1350元。柒牌還有不少單一的立領上衣,能略便宜點,其實和全套的價格差異不大。
『貳』 立領裝起源於什麼服飾
立領就是中山裝! 老實說什麼南洋企領服、廣東便服、寧波便服、甚至西裝都不太像中山裝,彼此的關系應該不會太密切。最 像中山裝的是日本校服及陸軍士官服。孫中山及革命黨在日活動時間不短(曾留日者眾)。據說孫中山委託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返上海後,於1916年命王才運依圖生產。亦有一說是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造型特徵 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並賦於了新的含義。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 其一,前身四個口袋錶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 其二,門襟五粒紐扣區別於西方的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其三,袖口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其四,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其五,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中山裝是因孫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在民國十八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 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 以表示 遵奉先生之法。如今中山裝和旗袍 已經成為我國男女服裝的代表。 形制: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 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 中山裝的最初款式:上衣為立領、前門襟、9粒明扣,4個壓爿口袋,背面有後過肩、暗褶式背縫和半腰帶。1922年中山裝改為立翻領、7粒扣,下口袋為老虎袋。後又改成現在的款式:上衣為立翻領,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前門襟,5粒明扣;4個貼袋,各有袋蓋及1粒明扣,上為平貼袋,下為老虎袋,左右對稱;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有約3cm的插筆口。高檔中山裝,在袖口部位有3粒飾扣。與中山裝配套的褲,一般採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褲。 關於「中山裝」,《中華文化習俗辭典》記載說:「孫中山參照中國原有的衣褲特點,吸收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和『西裝樣式』,本著『適於衛生,便於動作,易於經濟,壯於觀瞻』的原則,親自主持設計,由黃隆生裁製出的一種服裝式樣」。
『叄』 立領中山裝裡面穿什麼衣服好看
摘要 襯衫。
『肆』 那種立領"中山裝」 是中國的嗎中山裝不都是那種翻過來領子的
都是。
中山裝每個袖子有三個小扣,象徵「三民主義」;正面有四個口袋,象徵「禮義廉恥」;衣服有五個主扣,象徵「五族共和」。
中山裝是在西氏軍裝的基礎上改的,無所謂有領無領。
————————————————————————
日本的軍裝及學生裝也是源自西式軍服,中山裝是西式服裝這一點毋庸置疑,根本就不是什麼中日的傳統服裝。所以無論中日把中山裝作為國服只能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國不流行中山裝是時尚潮流而已,所謂「日本人說是它們的服裝」實在可笑!
『伍』 立領和中山裝的區別
中山裝
為服裝的一種,是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裝。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長褲,由孫中山提倡而得名。
立領(stand collar, Mao collar〕
指領子向上豎起緊貼頸部的領型。
換句話說,中山裝是一種服裝,而立領是中山裝的領型。中山裝上的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中山裝是男性服裝,而立領這種領型是男女皆可。
『陸』 立領西裝和中山裝有什麼區別
立領西裝和中山裝都是立領,但不同。
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
前襟的五粒紐扣表示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還有監察權),以彰顯監察權的人民監督作用
左右袖口的三個紐扣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愛)
衣領為立領,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
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
背部不開衩,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立領西裝除了領子跟中山裝一樣外,不一定具備其他必要特徵
『柒』 為什麼日本男生的校服是中山裝呢中山裝不是中國的嗎為什麼中國人不裝,日本人反而裝了
日本校服又叫詰襟和中山裝還是有區別的,日本的最多2個口袋,領子與領子之間挨的非常近幾乎看不到喉結
。
中國的中山裝。。
有關中山裝的創作靈感,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來自南洋華僑的企領服。它指出孫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籌建興中會分會,委託河內一來自廣東的裁縫黃隆生生產第一套中山裝。孫中山采當時南洋華僑流行的企領代替西裝的硬領,又將企領服的三袋改為四個,可放筆記、紙筆及工具等東西以方便學習或工作。不過現代日本有些學校也穿中山裝了。。哎為什麼中國有什麼日本就有什麼日本就什麼?中國就有什麼?不過這次是冤枉日本了,日本的學生裝已經有了一百多年接近200年歷史了。還有英國儀仗隊軍服和中山裝也很像不過英國儀仗隊軍服是用的按扣,其實日本學生裝就是改自英國儀仗隊軍服
『捌』 一般那些領導幹部穿的立領外套叫什麼
是夾克。
夾克是一種無領、無袖的服裝,各地領導幹部很快就接受了這種服裝方式,在各省的本地新聞上,都可以看見各地的省市領導身著夾克開會的電視畫面。
克有著「效率先生」的氣質,免熨、利索、耐臟、親民,在把筷子伸向大盆盛上來的河南燉菜、拍蒜茼蒿或者把包子放進醋碟時,袖口絕對不會不爭氣地掉進盤子里去,這使得夾克成為中國官場上受歡迎的文官便服。
在十八大後常委的第一次集體參觀時,五人穿夾克,兩人穿西裝,穿西裝的兩人也都選擇襯衣第一粒扣子敞開,不打領帶。在過去的領導人當中,夾克一般是在下基層調研的情況下的穿著。
(8)中山裝立領外套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文官衣著變遷。
1、民國初期的政治家們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國際環境,過去的頂子翎子突然廢止,和國際交往或者對國內展示的時候,人們進入了一個亂穿衣的混亂期,袁世凱、黎元洪這樣軍人出身的政治家會選擇去掉軍銜的軍便服。
黃興這樣的革命者會穿著西裝,倡導議會政治的宋教仁則選擇西裝和立領襯衣,孫中山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則希望創造出一種百搭的中國文官服飾,這就是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中山裝。
2、中山裝是一套政治服裝,根據國民黨後來的解釋,五個扣子代表五權憲法,衣袖上三個扣子代表三權分立,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背後不開縫,意思是國家不能分裂,其實很多服裝都是類似的配置。
3、其他曾經被當作文官制服的,還有雙排扣的列寧裝,這衣服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一直風行,來自蘇聯,本來是男裝,後來轉為中性,能比較好地勾勒腰身,後來變成55式公安女警的制服,好多反特電視劇當中還能看見這樣的漂亮制服。
4、中國文官改穿西裝的風潮和胡耀邦的呼籲有關,198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深圳時專門提到:「特區幹部把衣服穿好些,要敢於穿西裝,我1953年還穿過花衣服。」這句話引發了當年花裙子的熱銷,也讓西裝成了合規的文官制服。
『玖』 中華立領和立領中山裝是一回事嗎
立領中山裝是服裝款式的統稱,中華立領是柒牌服裝自己對服裝系列的命名,也就是柒牌生產的立領的中山裝,是對傳統中山裝改良後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