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 服飾(古裝)
清代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中原地區。幾千年來世代 清代服飾
相傳的傳統服制度,由於滿族貴族的「剃發易服」、「十從十不從」、「留頭不留發」政策以及大量的屠殺漢民,造成了中國傳統的衣冠的消亡。這種屠殺式的變革,是中國傳統服制的又一次變態式的發展,是歷史上"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明顯的突變。 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祭服,非常服)、瀟灑富麗、纖細柔弱,與衣身膨脹、衣袖短窄的滿裝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體態暴露的旗袍,具有暫時的存在價值。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族婦女不纏足、不穿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族婦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 明、清兩代漢族女裝變化不大,仍著衫、裙,清代後期始以褲代裙。清中期以後女裝層層鑲邊,稱為「滾鑲」。清代滿族婦女著旗裝,她們不纏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時外加坎肩。乾隆以後,滿族女裝中出現高底的「花盆底」鞋。咸豐以後,又出現高大的「兩把頭」、「大拉翅」等發型,成為滿族女裝之突出的特徵。 旗袍馬褂 馬褂、旗袍是清代滿族男女的典型服飾。 旗袍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它區別於漢族在宋明時期的馬褂,滿清的馬褂不修邊幅。滿人初進關時,通過大屠殺而迫使漢族穿上它們的馬褂。康熙雍正年間,由於奴化政策,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 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琵琶襟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馬褂,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大襟馬褂,則將衣襟開在右邊,四周用異色作為緣邊,一般作常服使用。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為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長袖馬褂」。 中有一種顏色不能隨便使用,那就是黃色。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大褂
旗袍是我國清朝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裳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經漢人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明代
文武官服之忠靖冠服
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如左圖所示) 明初官服
,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襆頭和圓領袍,但這時的襆頭外塗黑漆,腳短而闊,名烏紗帽,無官職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級規定服色外,還在胸、背綴補子。文官補子中飾鳥,武官飾獸。為褒獎官員的功勛,另特賜蟒袍、飛魚服、鬥牛服等服飾。蟒是四爪之龍,飛魚為魚尾有鰭之蟒,鬥牛則在蟒頭上加彎曲的牛角。官至極品則用玉帶。所以「蟒袍玉帶」就成為這時大官僚之最顯赫的裝束。明代的漢服影像頗遠,近至東北亞的朝鮮,遠至日本、琉球等藩屬國。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裝,起於軒轅黃帝,而終止於滿清的大屠殺。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平等,而漢族也應當永遠其民族服裝,即漢服。
元代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 元代服裝
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質孫服"服用面很廣,大臣在內宮大宴中可以穿著,樂工和衛士也同樣服用。這種服式上、下級的區別體現在質地粗細的不同上。天子的有十五個等級(以質分級層次〉。每級所用的原料和選色完全統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體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天子夏服也有十五等級,與冬裝類同。百官的冬服有九個等級,夏季有十四個等級,同樣也是以質地和色澤區分。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種有里有面的較馬褂稍長的皮衣,元代蒙人稱之為"襻子答忽"。"比甲"則是便於騎射的衣裳,無領無袖,前短後長,以襻相連的便服。 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隨漢族習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婦女也有這種習俗(稱為襦裙半臂)。 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只找到了幾個,不是很詳細,希望採納,謝謝啦。
Ⅱ 唐裝、旗袍是不是漢服漢服和唐裝的區別是什麼
唐裝和旗袍都是漢服,它們都是漢服的一種,是經過了時代的演變,慢慢改良而來的。而漢服和唐裝是由很大區別的,像是兩個歷史不同、概念不同、文化也有所不同,這兩種服飾雖然都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瑰寶,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唐裝和旗袍,還有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唐裝是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泛指唐制漢服,它是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唐裝的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唐裝的代表代表服飾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其中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比較寬松;襦、襖有窄袖和長袖兩種而唐裝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它是一種服飾,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文化傳承。
Ⅲ 漢服和旗袍你喜歡哪一個
你好
古有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四大美人,皆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貌;今有妙齡少女,各個姿態動人。那麼一樣富有古典美的旗袍和漢服,你會更傾向於喜歡哪一種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旗袍和漢服的文化,讓大家對這些文化認識更多一些。
旗袍和漢服,一樣具有古典美,但是旗袍多了一分現代美。如果要說哪個更美一點,我還是會選擇漢服。不過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一樣,漢服美在它的華麗;旗袍美在它的性感。兩種不能混為一談,如果注重氣質的人就會選擇漢服,如果注重身材的人就會選擇旗袍,我說的對吧?
接著,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旗袍則是由民國時期開始流行起來的,雖然也有一段歷史的時間,但是也算不上什麼古裝,只能算是服裝領域的一個開端吧,隨著後來的演變各種開叉褲、緊身衣如雨後春筍一樣爆發流行起來。
漢服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傳統服飾,漢服曾經被其他國家引用。比如在唐代時期,漢服被日本引用過去,在他們國家慢慢的演變成他們自己的服裝,也就是大家印象當中的和服。所以有的小夥伴會有疑惑,為什麼日本人的和服看起來有點眼熟,原來和服的祖先居然是我們中國人的漢服。
除了日本引用我們的漢服之外,朝鮮的朝鮮服也是引用了中國的漢服哦。在明朝時期,由於引進了漢服的元素,在他們國內一時盛行起了漢服的穿搭風格,在後來的幾百年歷史中慢慢改變成比較適合他們自己元素的服裝也就是現在的朝鮮服,而且你會發現他們的官服也都和中國明朝時期的官服很像。
旗袍更是有一段歷史,本來旗袍的名字叫做滿服,後來清朝統一之後就成了國服,後來改了名字成旗袍。所以那時候民國時期也是非常流行旗袍,因為清朝下來就是民國時期啦,再也沒有什麼君王了。
各有各的特點,都是提現中國傳統美。
望採納祝你好運
Ⅳ 中國風旗袍式連衣裙,優雅端莊,不知道你鍾意嗎
中國風旗袍式連衣裙,優雅端莊,不知道你鍾意嗎?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尤其是這些年,我們的穿衣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最起初的中國風,民族風,走向了中西合璧,中外相互交流借鑒,再到現在我們的穿衣風格,我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走向西化,以前我們會穿旗袍,穿中衣,穿漢服,穿中山裝,而現在我們更多的選擇長裙,婚紗,禮服,西裝。
反正我是愛了,如果我有一條這樣的大長腿,我一定會買來試一試的,要不真是浪費了我這一雙大長腿優勢啊,並且它的布料屬於絲綢面料,面料比較清涼爽快,而且在夏天出門穿搭尤其合適,在夏天這個季節,普遍高溫的情況下,每天的天氣都能達到三十五六度,如果你再穿的不舒服的面料,那麼你就更不願意出門了,倒不如選擇一款這樣的裙子,款式短清涼解暑,面料清涼不粘身,就算是夏天也不容易出汗,並且絲綢面料的衣服,看起來十分的有檔次,高端大氣上檔次。並且面料清涼,容易清洗,容易打理,這樣的衣服也容易收納,不易褶皺,不易變形,輕松打理。穿在身上十分的舒適,並且這樣的風格也十分的襯托我們中國人。優雅端莊的旗袍式連衣裙,時尚百搭,不如嘗試一下吧!
Ⅳ 旗袍的款式繁多,風格多樣,旗袍的款式有哪些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尤其是衣服的搭配,因為一個人有了好的衣服,不僅可以彰顯自己的氣質,還可以讓自己越來越自信。但是服裝種類繁多,服裝的款式也是五顏六色的。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才會完美展現自己的氣質。旗袍是女性的一種復古服裝,現階段非常流行。
直徑旗袍一般比較端莊,非常適合重要場合,而且這種款式的旗袍一般比較保守,非常適合三十多歲的女性。當然,這種旗袍的好處是可以讓女性看起來端莊成熟,對女性的氣質也有很好的襯托作用。方排旗袍:方排旗袍的特點是在廣場中央有一個花園。我在想,它的設計理念大概也是取自於這個世界的善良。光滑有稜角,適度有一種犀利的感覺。中間帶花園的方形,含蓄內斂,又富於變化,適合不同臉型的女性。方翻領適合臉型較瘦的女性,可以起到修飾面部線條的作用。肩袖。比無袖稍長,用衣服遮住人的肩膀,但看起來不會很死板。而是很自然的符合我們肩膀的弧度,讓肩膀看起來很柔軟,插肩袖可以很好的突出肩膀的曲線。比如《色戒》里湯唯穿旗袍,有些是插肩袖。
Ⅵ 漢服、唐裝與旗袍,究竟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之美
相信大家對漢服,唐裝和旗袍都有一定的了解,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以及穿衣風格,所以相對來說,對於衣服的品種也有一定的差異,那麼,對於漢服,唐裝和旗袍來說,究竟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之美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
當然,其實漢服唐裝與旗袍對於不同的人穿上之後都有不同的美感,每個人也要根據自己的穿格以及合適度來進行相應的選擇,這樣子才能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的身材以及風格的美感。
Ⅶ 室內拍攝古裝旗袍,淺色系衣服搭配哪些顏色的背景布比較好看
旗袍雅緻、精巧、性感、嫵媚,勾勒出女人的一派風情。 旗袍既端莊內斂,又充滿誘惑意味。 東方女性的美通過旗袍有了更好的展現。那在 實際拍攝的過程中拍攝淺色系的旗袍如何搭配合適顏色的背景布呢? 就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實際拍攝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反差搭配 這種反差搭配,主要目的是通過強烈的明度差別(也就是亮與暗)來突出旗袍這個主體。比如,淺色的旗袍搭配明度比較暗的背景布,同理深色旗袍搭配比較亮的背景,其目的就是強烈突出旗袍主體。這種搭配經常在影視上見到。
2、互補色搭配 這是利用色彩的互補性利用色彩的反差,對所拍攝的主體進行反襯。比如在拍攝黃色的旗袍便以藍色做為背景(當然藍色的飽和度可以根據主體顏色進行調節)。
3、 順色搭配 這也是色彩的接近原理,更好地的烘托旗袍主體。這樣的搭配會讓主體和背景顯得和諧淡雅,不會出現強烈的對比,整個畫面節奏舒緩溫馨。很多中國風風格的主題拍攝經常採用這種方法。
4、背景布的材質 以上談了背景布的色彩以及明度的問題,另外,背景布的材質也是對拍攝旗袍題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紋理帶給觀眾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由於樓主的問題是關於室內拍攝和背景布選擇類的問題,我們對於室外的選背景就不做更多描述了,以上的回答是基於室內拍攝的一些粗淺看法,希望能給你一定的幫助!
你好,首先你選擇拍攝中國旗袍,室內影棚拍攝,如果你選擇是淺色系的衣服,那背景可以選擇淺色高調的照片,也可以選擇深色低調的照片,因為淺色的衣服都屬於高調的服裝,比較好選擇背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謝謝。以下是我拍攝的旗袍照片,發上來互相學習。
旗袍的拍攝一直都是一個有趣的題材,一個合適的場景,加上復古的造型和旗袍,那樣拍出來的照片一定很有趣。我在2017年就組織過室內的旗袍人像拍攝,利用閃光燈的補光及合理的拍攝技巧,拍出理想有質感的復古風旗袍人像。
這屬於生活之外的 時尚 搭配問題。但熱愛生活的人依然會喜歡回答這樣的問題。
室內拍攝古裝旗袍,要想淺色系的衣服,拍出來好看。當然背景布就很關鍵了,無非也就是深色或淺色。但背景布一定要選適合的場景。有了場景畫面才會生動有趣耐看!
室內拍攝古裝旗袍,其實跟咱們裝修房子有點類似,也是分多種風格類型的,這樣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整體上都要以簡約大氣為主,裝飾不能過多,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才會有內涵,有品味且韻味十足,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雖然人是主角,但好的場景絕對有超強的襯托性。
(一)淺色的衣服配淺色的背景布。淺色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跟衣服一個色系的顏色。整體效果簡單大方,干凈整潔優雅。
(二)淺色衣服配深色背景布。大家都知道,古裝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穿在身上會有一種女人特有的韻味在裡面,可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對女性來說,旗袍永遠是一種無言的誘惑。所以,這個背景布若是深色的話,就更會有種成熟穩重在裡面,特別適合中國古風的味道,比如一些灰或者咖啡的重色。會有種很高大上的感覺,同時又不失那種典雅與唯美。
顏色上有深淺或者中性,關鍵選好場景也是比較關鍵的。場景一定要符合古裝旗袍的那種格調,切忌花里胡哨,要體現高端 時尚 優雅的感覺。就像我們畫完一幅畫,這幅畫畫的不錯,但經過裝裱後掛在合適的位置,那效果立馬提升,絕對錦上添花。
祝你成功!
隨著旗袍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妹子開始喜歡去一些攝影館拍一組漂亮的旗袍寫真。特別有感覺,並且非常值得紀念。
如果是淺色的旗袍又是在室內場景的話,騙子我比較喜歡以下兩個風格
第一個就是工筆風
工筆風的旗袍寫真中,一般淺色旗袍是比較多的,像淺粉啊,淺藍啊,淺綠啊,奶白啊等等,而且背景一般都比較素,或者是牛皮紙色,或者是與旗袍同色系,然後再後期成工筆的效果,非常有意境。
如果不是一個背景是個場景的話,通過比較素雅的布景,也能營造出工筆畫的效果
除了工筆效果之外,騙子我再喜歡的一個淺色旗袍的室內布景就是復古風,有點七八十年代老上海那種感覺
布景可以是那種比較深一點的,特別有七八十年代家裡面那種感覺的顏色,比如紅牆,金屬的裝飾,墨綠色的窗簾等等,這種就比較有種姨太太的感覺
還有一種就是整體的色調都特別的清淺文藝,書香世家,也非常好看
旗袍作為寫真照的主體,一定要選擇符合拍攝風格的旗袍裝,拍攝風格一致,才能襯托出寫真照的質感。
① 想拍簡潔、高冷風格的寫真照,可以選擇簡單的背景和旗袍服飾。要點:不要有過多的裝飾,吸引人視覺焦點的只能是食物,畫面干凈,適當留白。
② 如果想拍出 時尚 感,可以選擇華麗、復古等風格的旗袍,與現代的背景搭配。
2
學會畫簡單的旗袍妝容
想要有寫真照的感覺,妝容造型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有條件的姐妹們可以做出水波紋的旗袍發型,不會做發型的也可以在家做出精緻利落的盤發,搭配旗袍拍照更有感覺。
妝容上可以不必太麻煩,但是重點的眉形和唇妝是一定要有的。
柳葉彎眉是經典旗袍美人的代表眉形,干凈利落的細彎眉復古又 時尚 ,輕松打造出旗袍的時代美。
唇妝部分可以選擇復古的姨媽色或溫婉的豆沙色,飽和度高的唇妝拍出照片,後期處理過後會更有寫真照的質感。
3
善於利用身邊道具
因為旗袍屬於小眾的民族服飾,所以在拍攝道具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符合時代感的道具,避免加入太過跳躍的現代道具。
建議搭配一些手工刺綉團扇、實木桌椅、陶瓷花瓶等道具,拍攝效果會更好。
切忌搭配現代 時尚 手提包、數碼產品、歐美風格傢具等入鏡,影響視覺效果。
4
利用光線,打造照片層次感
稍懂一點攝影的姐妹們都知道,光線對一張照片的成敗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巧妙的利用好照片中的光線,可以讓照片看起來更有層次感,內容上也更加飽滿,讓人看到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在拍照片時,首先要注意的是照片寧可暗一些,也不要太亮。
因為拍暗了照片通過後期濾鏡還可以調亮,但是拍的太亮,導致曝光過度的照片會丟失細節,是後期也無法彌補的。
不會使用光線的,也可以使用美顏相機APP中「質感大片」功能,在「質感主題」中,選擇「光影」系列的濾鏡,這樣拍出的照片就帶有光線質感。
5
合理的構圖,照片立增「高級感」
手機上最簡單的構圖方法就是三分法。
打開手機的相機設置,打開「網格」選項,再回到原相機,畫面就會出現構圖輔助線。
將重要的主體放在一側的豎線上,另外的2/3適當留白,畫面構圖更加和諧,切勿人物放在正中間,占據整個畫面。
6
濾鏡應用少不了 VSCO
濾鏡是寫真照一定需要的,手機用的濾鏡誠意推薦VSCO。
內含上百個不同風格的濾鏡。此款是收費軟體,可以通過某寶購買會員,使用全套的濾鏡。
處理照片只需要按你想要的風格和喜好來選擇就好。
7
工筆畫背景
如果你問我旗袍寫真照最貴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工筆畫風格!貴到沒人性!
但是今天,只需要在手機上下個APP,就能輕松搞定幾千塊的工筆畫旗袍寫真照。
「美圖秀秀」,將前面調色好的照片在「美化圖片」中打開,找到「馬賽克」選項,找到「工筆畫背景」。
這時小心翼翼的將背景塗抹,人物邊緣處一定要更加仔細的塗抹。畫錯了也不要緊,下面還有橡皮擦功能。越細致,效果就會越好哦。
一張影樓的工筆畫寫真就完成啦~坐在家裡修修圖就能剩下幾千塊!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智能手機的時代,沒有什麼技術性的修圖是可以難到你的。最主要的還是創意啦~擁有好的創意,隨時c位出道!
遇見大元說說:
1,淺色旗袍若使用淺色背景,即同色系的。拍出來的照片上的人物,看上去更溫柔可愛,畫面更柔和親切,可以娶回家做老婆的感覺。
2,淺色旗袍使用深色背景,色彩跳躍,視覺沖擊力更大,使人物更加有個性,也許性感也許勾魂,可以做情人或一夜情的感覺。
黑色,形成鮮明對比。
你好,首先你選擇拍攝中國旗袍,室內影棚拍攝,如果你選擇是淺色系的衣服,那背景可以選擇淺色高調的照片,也可以選擇深色低調的照片,因為淺色的衣服都屬於高調的服裝,比較好選擇背景。
單純的從顏色搭配來看,顏色都是配相鄰色這樣符合人的審美。
Ⅷ 周潔瓊著淡粉旗袍古風造型曝光,她身上有古典美人氣質嗎
周潔瓊身穿淡粉色旗袍和淡粉色漢服的古風造型可謂是古典氣息十足,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子確實讓周潔瓊看起來很有古典美人的氣質。周潔瓊之所以會身穿淡粉色旗袍拍攝全新古典大片,是因為周潔瓊參加了新綜藝節目《書畫里的中國》,沒想到正是這樣的綜藝機遇,讓周潔瓊得以有機會能夠完美展示自己身上的東方女性韻味美。
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句古詩詞在周潔瓊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周潔瓊和琵琶的貼合程度也稱得上是相得益彰。周潔瓊也曾拍攝過不少古裝漢服照片,都給大家帶來了眼前一亮的效果。周潔瓊與中國風的適配度特別高,作為一個顏值出眾的藝人,希望她能多多嘗試這種妝容造型。
Ⅸ 旗袍算不算古裝
不算。清朝的旗裝可以算古裝,旗袍是由旗裝演變過來的,盛行於民國,已經進入近代了,所以旗袍不算古裝。
Ⅹ 旗袍屬於漢服嗎
不屬於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而旗袍是民國時期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但糅合了當時女性的服飾元素。由於那個時候漢族服飾文化完全滿化,所以糅合進西服中的是滿元素。滿是滿清元素的服飾怎麼能說是漢服呢。
旗袍的原型是源於滿清旗人的服飾進化改良而來,最早出現在舊上海,當時的上海可謂十里洋場煙花地,紙醉金迷黃浦江,三百六十行的各色人等出現在這里撈生活,所以自然也少不了青樓,但這行也是人滿為患,競爭激烈,就有一些青樓女子為了更好的招攬生意。於是將原本寬直的滿清大褂長袍改良成瘦腰效果,來更加突出女性身材的S曲線,一點一點發展到後面在側縫也開出了露至大腿的高叉,也就是出現了我們現代旗袍的雛形,可能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司空見慣不以為然,但在清末民初的那個時代,還是能驚煞一眾國人的三觀,但確實改良後的旗袍即美艷又動人,而且開始在工藝上大量使用像夾筋、鑲邊、包窄、盤扣、綉花等等這些復雜工藝裝飾,在面料上也開始多種多樣化,除了棉布還有一些收入較高的舞女之類也使用錦、鍛、絲綢這些華貴面料製作而成的,且手感、光澤及親膚效果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