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說說有孩子、沒孩子有哪些區別
帶孩子真的很累很累。沒孩子的時候,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想幾點起來就幾點起來。有了孩子之後,他不睡的話,你不可能睡。他醒來了,你也不可能再睡。沒孩子的時候,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了孩子之後,不能經常當著他的面吃零食,吃冷飲,做飯的時候得考慮他喜歡不喜歡吃他能不能吃。沒孩子的時候,想怎麼逛街就怎麼逛街。有了孩子之後,逛街的次數就少了很多。偶爾要逛街,也得考慮他怎麼吃飯,怎麼睡覺。帶他去服裝店,你還沒開始挑衣服,他會說「不好看,去另外一家」。他喜歡一家一家不停的逛,就是不給你挑東西的時間。沒孩子的時候,想玩手機就玩手機。有了孩子之後,你得在他面前盡量少玩手機,多花點時間陪他看書、玩游戲。沒孩子的時候,經常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感興趣的一些活動。有了孩子之後,除了不得以的應酬,和朋友聚個餐都變得很奢侈。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真是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我們在陪伴他們長大的同時,自己也在不停的做著改變。沒有孩子的時候,偶爾還會闖紅燈。有了孩子之後,幾乎再也沒有闖過紅燈。沒有孩子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有了孩子之後,盡量做到吃飯的時候不看手機。養孩子,特別是負責任的養孩子,真的非常累。但是,當你靜下來,回想他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的時候,你會覺得,在他的笑容面前,所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Ⅱ 旗袍又叫什麼
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與中原地區的流行寬衫大袍、褒衣博帶的袍服不同,以滿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而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選擇】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中華民放牧傳統藝術、為國際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婦女代表服裝。
旗袍品種如此繁多,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要根據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結婚禮服(旗袍)不僅面料質地上乘而且色彩鮮艷奪目,充滿喜慶色彩;迎賓赴宴禮服(旗袍)面料應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市場上成衣旗袍的規格是按大眾化的身材體型量制的。由於每個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趨於緊身、抱合性強的服裝,尺寸規格則是選購旗袍的重要指標。所以,購買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旗袍面料的選擇: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旗袍的保存和穿著】
一旗袍的整理
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們建議: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為了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二旗袍的洗燙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塊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一些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張曼玉在演的《花樣年華》中一連穿了20多套旗袍,成為旗袍公認的代言人,也使旗袍更加流行,更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旗袍趣談】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胡人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胡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
Ⅲ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著與這邊不一樣的過節風俗!
我們過節吃的年夜飯是用自家種的大米做的,飽滿粒大。我們還要吃餃子、湯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里會放少許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甜美;還有一種「長壽果」,大多是給老人吃的,是在餃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長壽。我們還把餃子和面條一起煮,餃子包的像元寶,名叫「金針穿元寶」。
過年時我們還要貼對聯、貼年畫、拜祖先、敲鑼打鼓......但最開心的還是我們這些晚輩了,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表示了長輩們對晚輩新一年的祝福。我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過,我們要送禮物,都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臨走時,主人便會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贈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中、在人們吃年夜飯的快樂中漸行漸遠。這也明顯地展示了中國文化風俗的魅力!
Ⅳ 怎樣挑選旗袍尺寸
1、量體
完美旗袍的第一步是復雜縝密的量體過程,需要收集近20個數據,拿到尺寸之後,會根據尺寸判斷客人的體型,調節放量,憑借自己的經驗,將版樣控制在剛剛好的范圍內。
用相似材質的面料做好樣衣以後,請客人自己再過來試穿,用大頭針固定好需要改動的地方,打板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2、價格
一般市面上定做真絲旗袍的價格從1000元起步,根據面料、款式的不同而定。帶特殊工藝的,比如綉花旗袍,要視綉花的復雜程度而定。瀚藝的真絲綉花旗袍價位從5800元起。
選料瀚藝以重磅真絲緞為主,面料厚,不易變形,這種面料又分為單色或者帶花紋兩種。一般單色面料用來做刺綉。
帶花紋面料也分為印花和提花兩種,相比較印花,提花更加內斂,所以適合年齡較大的女性。市面上也有絲絨、棉布等。
3、開叉
傳統來說,旗袍的開叉高度為雙手自然下垂手掌虎口的位置。也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可以調整開叉的高度。但最低不能超過指尖,不然窄裙擺的旗袍將會影響行走。
4、花型
對於刺綉的旗袍來說,花型選擇也至關重要。如果你身材較為高大和豐滿,大可放心的挑選襯有大花型的旗袍,像牡丹花和牽牛花。但千萬不要穿淺色的,那樣不僅穿不出旗袍的風情,還會暴露自身的缺點;小巧的女人可以穿小碎花旗袍,顯得玲瓏有致。
5、長度
一般來說,年紀稍長的可以選長至腳面的長款,或是離開腳面10公分的長款;年輕的姑娘,想要日常穿的,推薦及膝的短款。
旗袍保養注意事項
1、真絲的衣物在洗滌的時候一定要用30度以下的溫水,手洗,絕對不能長時間浸泡。
2、真絲耐酸不耐鹼,不宜用鹼性洗滌劑或肥皂洗滌,最好是用真絲專用洗滌劑或不含鹼性洗發精洗滌。
3、真絲衣物一定要用手輕柔,不可用洗衣機或者用手用力搓洗。
4、曬的時候一定要掛在光滑的衣架上,以免掛起抽絲。
5、掛在陰涼通風處曬干,不要暴曬,裡面朝外反過來曬。
6、衣服八成乾的時候墊布熨燙,熨斗溫度不宜過高,以免泛黃。
Ⅳ 形容女人穿旗袍氣質優雅詩句
1.描述穿旗袍美女的詩句Ⅵ 如何選擇和保養旗袍
現在很多新人在選擇了婚紗定做的時候,沒有忘記也置辦一身旗袍。但是,很多朋友由於保養不好,花重金買的旗袍成了一次性的使用。那旗袍的保養注意些什麼呢?小編幫你總結一些幾個方面,希望對準新娘有所幫助。旗袍的選擇旗袍面料: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由於旗袍特別注重三圍的修身、松緊有度的效果,因此,消費者要因人而異,量身訂做,方能穿出效果。旗袍的保養保養要領: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建議消費者: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旗袍的洗燙:
新穿的旗袍如果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旗袍的收藏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不穿的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Ⅶ 求cosplay道具製作討論群群號
第一篇 關於材料
其實很多東西都能成為道具的材料。就細節的部分來說,聖誕球,門鎖,瓶蓋,電線,紙,碎布頭,乃至報紙這種脆弱的東西。
去當地的玩具市場或者五金店逛一圈,就會發現很多能用的東西(本太子現在已經不論逛到哪裡都只有"這東西能用和這東西不能用的概念了……")
當然,根據要做的東西不同,小商品市場,還有一些特殊商品的專營店都有必要去淘……
小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就不一一說明了,有機會的話,在其他的篇章里可能會提到啦。細節的問題主要還是靠自己慢慢體會的OTL。
這里只說大件的材料。
所謂大件的材料,在某離這里就是指能夠作為道具的主體或骨架而存在的東西。
這類型的材料一般要求要質硬有強度;拿在手上的重量至少不能超過使用者的能力,當然上台的話最好是很輕;對於一般的製作者來說最好還要能自己手切(不然拜託外面的師傅幫忙會很麻煩。)雖然不過是三個條件……但實際上是很苛刻的。拿當年浪人的話來說,就是越硬的東西就越難切開,能被美工刀之類的東西切開的多半不會硬到哪裡去……
這個……就是殘酷的現實,而且密度高的材料還多半不會輕……說明了密度高嘛……
所以,在選用主體材料的時候,考慮的問題就很多。基本上,一般的道具只要加厚材料就能維持硬度,如果遇到很長,或者很細的部位時,就要考慮加"骨架"。這個稍後再說明。
下面來分類說明
EVA
相信這個東西很多的道具教程裡面都提到過了……是現在相當普遍的材料。這東西最大的好處在於塑型很方便。一件道具,製作的最初步驟就是要把基礎的形狀開好。如果原始形狀不對,其他的做得再好,也是不會原版的。所以,現在很多的製作者都很喜歡用這種材料。
包括盔甲(這是用得最多的)、大型武器上台用的、怪物皮膚等等。
EVA是一種做鞋底的料子,也就是平常穿的那種人字拖的泡沫鞋底(真oTL),所以在鞋料市場就能找到。價格不貴,在材料里算了比較便宜的。厚度有3毫米至各種厚度,可以直接根據需要買。但是由於是做鞋底用的,所以比較厚的EVA很少一整張的厚度相等的,都存在斜面,也就是有的部分更厚有的部分更薄,買的時候要估算好自己的用量,免得去好幾次……另外也有各種硬度,一般是越厚的越硬,但是……也硬不到哪裡去……
加熱後可以塑形。
我一般是用酒精燈的(因為做的面積還算小……),但是有一點要注意,酒精燈的溫度較一般的什麼打火機啊蠟燭啊溫度都要高,EVA燒熔的速度很快,所以在加熱的時候要控制時間。其他的加熱器具也一樣,因為各種火的溫度不一,所以最好先拿一點材料試試,掌握好加熱的時間。面積大的……可以試試家裡的煤氣爐啦……但是……注意安全……切記。
加熱之後最好能迅速冷卻,這樣能出來比較准確漂亮的形狀。所以,家裡有冰箱或者電風扇的要善用了(提一下,用電風扇的話記得不要離酒精燈太近,酒精燈不能用吹的……)
EVA不能打磨,但是可以上漆。由於EVA的密度很低,孔隙大,所以直接上漆是不行的,秘訣是上漆一直塗一層稀乳膠,塗均勻一點,等幹了以後就能順利上漆了。小盔甲的部分也可以考慮在EVA的基礎上包一層布(皮子啊塗層布啊柔丁啊等等都是可以的,做皮甲或者非金屬軟甲的時候都可以這么做)
另外,502膠對EVA也是用處不大的。用502還會令EVA變硬,黏合處會變得明顯。最好是用U膠。當然如果特意要做出效果,可以先在介面的地方塗一層乳膠,干以後在上502,這樣會比較牢固。
PVC
這是某離用的最多的材料,雖然好像業界都不怎麼用這種東西……
PVC其實就是一種塑料,平時見到的那些白色的水管就是PVC的一種。pVC也有各種硬度,但是跟EVA不一樣,PVC的硬度不是用厚度來衡量的,由於他是一種混合塑料,所以是根據密度來衡量的。越硬的價格越貴。買的時候用手捏一捏同一厚度不同價格的板子就能感受到了。當然就同一密度的板子來說,當然也是越厚的越硬……
PVC總的來說是比較貴的……但是硬度相對來說也是「手能切開的東西」里最硬的東西之一了。所以某離很喜歡拿它來做主體。
前面說過,PVC可以用裁紙刀切開,但是也只限於3MM以下的厚度(包括3MM),3MM以上的板子,基本上是可以鄙視美工刀的。所以如果不夠硬,某離一般會用3MM的板子迭起來,做小范圍的道具是沒問題的;但是做大范圍的東西時,這個方法就不可行了,要考慮加"骨架"。可以是鐵絲、木等等,有需要的時候也有特殊的做法,這個有機會再說。如果嫌麻煩,也可以考慮拿到店裡去請師父切。做燈箱廣告牌的店經常會用PVC板的,所以拿到那裡去就可以了。但是因為這種店使用的板子都是密度低的,所以最好自己選好了板子,畫好形狀帶到店裡去。切割機器有兩種,一種是按照計算機圖控制切割的,這種弄出來的形狀會相當的准確,但是價格肯定也不便宜就是了;另一種就是靠人手推的,有點像最老式的手推切割機,那就要看師傅的手藝了……不過……反正,拿出去切都不會便宜的,諸君還是自己多努力吧……
PVC有專用的PVC膠,不過502就足夠對付它的了(要買那種盒裝一瓶的,大約4塊錢左右的502,那種2塊錢一支的不靠譜……),也可以用U膠啦,就是幹得比較慢而已。(簡單來說PVC就是萬"受"體啦哇卡卡)
PVC也可以打磨,有一定厚度的板子可以打磨出斜面,但是打磨後的PVC反而不會太光滑,需要用石灰乳膠混合物塗一層,打磨光滑後再上漆。這個大家可以自己去試著打磨體會一下就明白了。
PVC其實也是可以加熱定型的,方法跟EVA的一樣。但是可塑性沒有EVA那麼強大,做簡單的弧形的話還是能出很贊的形狀的。(可以參考阿國的頭飾)
玻璃紙
其實這個一點也不大件……在文具店就能買到。就是一層薄薄的透明塑料,還算比較硬(相比紙的話)。雖然是很輕很軟的材料,但是經過架構還能出形狀的(就是簡單的力學啦,紙牌塔的那個相迭相支撐的原理),而且很輕很輕,相對於有機玻璃,這個東西做水晶一類的東西就方便的多了。不過就是做完以後注意一點都不能壓倒。
相對起來密度滿高的。像502之類的東西都不能完全把它融了。所以接觸面積小的話,粘膠上上去也不會太牢固的。
使用之前要注意不要刮花了……光滑的玻璃紙上漆的效果是很好的
木
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大范圍使用的原料。可雕刻硬度大。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材料了。但是前提是你得會做木工。
用木的話要比較了解各種木材。杉木白木夾板等等。不同的木料會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杉木比較輕但是密度低,不適合拿來雕刻或者做弧度較大的形狀;夾板直接就不能拿來做有刃兵器,而且比較重。這些由於某離從不同的木匠那裡聽到的似乎都不一樣,所以諸君還是找老的木工師傅了解會比較好,這里就不亂講了。
其實像杉木這樣的軟木,也是裁紙刀就能對付的紙老虎。只要有耐性,裁紙刀加砂紙加簡單的木刻雕刀就能應付小部件的雕刻了(當然也是需要一點手工基礎的……多雕一些就上手了)
木料直接做材料,也就是外面沒有遮蓋物,需要直接在木頭上上漆的時候,一定要打磨的很光滑,之後上一層光油,待幹了之後再上漆,效果會比較好哦。
簡單來說,木頭就是考驗力量和耐性的材料啦……因為鋸木真的很費力啊OTL
EVA上貼東西最好是能用UHU那種膠水加固,就算是廣告紙後面有粘性也要加膠水,不然等完成之後脫膠了那是欲哭無淚
而且用EVA做東西經常是要弄成各種形狀,一定要做好胚型,定好形狀之後再加貼東西
夾板這種東西連刨出類似劍刃這樣的斜面都很不好使,中間材料和兩邊的密度差很多,沒辦法打磨得很平整,要一定厚度的話非常重,如果只是平面的東西倒是沒什麼,不過總的來說還是不好用
木料的確挺貴,但是好點的材料做出來的東西也能精細些
用玩具改裝是好辦法,有合用的當然最好,但是很多時候需要的大小,形狀,長度等等都不能滿足要求,ACG里的東西尺寸上都比較誇張,但是玩具畢竟是給孩子玩的,相較而言就太過袖珍了
有關油漆上色
說到噴漆,對道具來說是方便又經濟的上色方法,不過它最大的缺點就如LS所說,空氣污染很嚴重,沒有什麼很有效的防範措施,只能盡量找通風好的地方,戴個口罩,但是還是要注意毒氣擾民???我在家做東西在安全樓梯里噴漆,爸媽碎碎念了一星期???囧???
噴漆有很多牌子,不同的牌子同一種顏色會有細微的區別,質量不好的噴漆也會比較容易脫色,我們用過的質量不錯的牌子有世嘉寶和瓶身上有一個大「B」字的保賜利兩種,拿NO. 35 金色來說這兩個牌子的比較亮,更有金屬質感一些,其他牌子的多是會有些啞光,當然也有專門的啞光金
至於噴的注意跟MH上色一樣,注意距離,不能噴太厚,最好上3層漆,前兩層顏色,最後再上層光油做保護(如果是要啞光效果的話我們是省略這步),每一層噴好之後最好陰干一天不要碰他,不然可能會留下指紋???
要收進刀鞘的劍刃上色,如果刀鞘比較緊還是盡量一層就好,油漆也有一定厚度,摩擦很容易掉
越是光滑的材料就越是容易掉漆,鋼管是典型,碰到硬的東西就會被蹭掉,這一點我們沒找到什麼解決之道,只能盡量小心???=v=?????
EVA的上漆方法在上面說過,我就不再寫,其他東西基本上能放心上漆
比噴漆更好的是手塗漆這是製作木製傢具的手藝,工序復雜也很考技術,但是因為用的油漆質量是噴漆沒法比的,所以有手藝的話效果會比噴漆好很多,也不容易脫色,我們沒技術沒場地沒工具,所以也僅僅是見過,對那效果嘆為觀止,在這簡單提一句
有時候需要補色,但是如果零件已經組裝好了,就需要擋住不能被污染的部分,面積小的話建議手塗,用丙烯調色塗好之後上層光油,不能太厚,不然可能會開裂,大面積時,如果需要用到膠布,紙質的美工膠布是好東西,千萬不要用雙面膠???
順便說句上色物件的搬運
新上油漆的東西如果要搬運一般為了保護也為了掩人耳目(喂???)會找東西包起來,咱們慘烈的教訓顯示,最好不要用報紙,特別是需要長途搬運,陰干時間不夠,表面光滑(比如鋼管)等等的東西,會發生什麼事我不用多說了吧???所以為了心血不會毀於一旦,用布包是最好的
有關膠水
一般我們常用的是502,UHU,乳膠,熱熔膠
502我想不用多說了,那麼UHU,這東西據說是做建築模型用的膠,開始做道具之前我完全不認識這東西,基本上像是小時候玩的包裝像是小牙膏那樣可以拿來吹泡泡的某種東西,對於軟質的材料幾乎是全能,對一些可能受力的部分也比幹了之後就會變脆的502好很多,不會像502一樣幹了就變硬,因為它包裝管的開口比較小,可以粘得比熱熔膠精細,現在我最愛這種膠水了~
乳膠確切地說我們不拿它粘東西,是作為調和劑,把它跟石灰或者紙粘土調在一起作用跟做手辦時候的補土是一樣的,調稀一些也可以作為改善表面均勻度硬度的塗料,幹了之後再用細號的砂紙打磨下上漆效果不錯,裝修市場里塑料罐裝的質量好,不過就是太多
一.羽毛翅膀的做法
這里簡單介紹其中一種方法。1.使用衣架、或是粗鐵絲,凹出所要的形狀;再用熱融膠,將紗網黏至弄好形狀的骨架上面。
若羽毛不易取得,可以去買穿旗袍時所搭配的羽毛披肩,將羽毛拆下來,一隻只黏在紗網上,依照想要的感覺來排列。正反兩面都要貼,直到紗網被蓋住為止。可使用松緊帶來當背帶,將翅膀固定於背上。
2.方法二:材料: 鐵絲 衛生紙 乳白膠 羽毛先用鐵絲做骨架,然後用乳白膠和衛生紙將鐵絲填塞出厚度和質感。再沾上羽毛。還有一種黑色布翅膀,用鐵絲做出翅膀的形狀,包上布。翅膀的固定方法:用一根黑色繩子繞過脖子綁住,將兩根鐵絲從腰後插進去固定。
二.藝術耳朵
【尖耳朵】
魔族or精靈的尖耳朵看起來很不錯,但正式做法繁復。要塞耳、倒模等……會讓你煩到抽筋。比較簡捷的辦法是用治療風濕的那種肉色大膠布,折成三角形,粘上耳朵。這種辦法做出來的耳朵當然不好看了,不過一分辛勞一分收獲……
【貓耳朵】
做法就是將耳朵縫在與發色一致的頭箍上固定。如果你不想讓頭箍那麼明顯地露出來,可以把頭箍繞在腦後,跨過耳朵固定(像某種耳機那樣),然後將兩條彎曲的鐵絲一端焊接在頭箍靠近耳朵處,另一端繞向頭的上方。耳朵縫在彎曲的鐵絲上。
刀劍鎧甲類做法
1.真正的刀劍是非常重的,當然不可能用金屬來做,可是會扛死人的。大部份的人,是選擇用木頭來製作刀劍身,木頭可以至木材行取得。用刨刀刨出所要的形狀之後,使用補土、塑鋼土(可至五金行購得)來補平刨刀刨出來的隙縫,再用砂紙磨平。重復以上步驟,直到表面達到希望的光滑度。上色的部份,可至五金行購買噴漆。噴漆需要一點小技巧才能噴得勻稱,請記得口訣「快、狠、准」,多試幾次,就能抓到訣竅。記得要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噴漆喔!另外,有些需要透明感的劍身,有的人是以***來製作;但***在切割方面比較困難,可能需要花點錢請專賣店幫忙處理。為了做出完美的道具,所費的時力亦或是金錢都蠻可觀的,尤其是在做壞了的時候。但從其中得到的知識、成就感、以及樂趣,可是不少呢!希望各位能為了更完美的演出而努力。手杖之類的武器,可以選用木頭、甚至是水管再加工。保麗龍因為很輕,也常常是製作武器時很好的選擇。建議大家可以去逛逛美術行,會發現許多特別的材料喔!著手製作一樣道具,尤其是武器之前,請先取得足夠的設定;再試著自己畫出設計圖,邊畫邊想像要用什麼樣的素材來製造質感。
2.鎧甲的困難度比較高,其中最難的一點,便是要如何將鎧甲的弧度做得漂亮、一體成型,而不會看起來拼拼湊湊、有菱有角,有些人是選擇用薄的金屬片來製作。
〖第二階段:外觀效果處理〗
材料及工具:
1.棉布:普通棉布,10元左右一米。
2.底漆:這個……沒有什麼要求,市場上有不同品牌不同價格,不過用在聖衣上感覺沒多大區別。
3.原子灰:也沒有什麼牌子的限制,一桶原子灰配一管加固劑市場上便宜的二十幾塊錢,貴的有七八十塊錢。
4.砂紙:從400目到1200目盡量准備三四個不同規格的。
5.萬能膠:只要是非腐蝕性的膠就都可以用,我們習慣用「三合」牌的,感覺粘稠度剛剛好也比較環保,15元/罐。
6.裝飾布:像青銅這樣色彩豐富的聖衣,我們選用的裝飾布是彈力氨綸,28元/米。黃金選用金色裝飾布,從深到淺三種金色,10元/米。
流程簡要說明以及注意點:
胸甲百分之100附著軀干,體積大且一般沒有活動關節,在出展過程中壓力很大,所以要盡量做得結實。
首先將胸甲用棉布包上一層,至於「膠水」,用糨子就可以,注意麵糊不要調的太稠。晾乾後刷底漆,這是第一層加固,而且漆皮表面上的粗糙可以方便掛住原子灰。底漆干後用摻上百分之二加固劑的原子灰把胸甲上的縫隙、小坑、棉布接縫處填上。最好把整個胸甲都刮上一層原子灰。晾乾後用砂紙打磨光滑。從400目木砂紙逐漸到1000目以上的水砂紙,磨一遍後再用原子灰填坑修補,然後再磨。反復操作直到表面光滑為止。
原子灰能使紙殼做的胸甲硬度大大加強,等閑磕磕碰碰的小沖擊都不會有問題。當然,如果您打算穿聖衣PK甚至要打到屍橫遍野的慘烈程度……原子灰也不夠,建議里側加鐵絲(或鋼絲)吧!
基本上COS鎧甲系和布衣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布衣實在不行是找個裁縫來做,鎧甲的話大部分需要自製。但是當然,舞台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首先要有概念
出盔甲的話大概要准備個500~800元左右預算先(材料費,加工費,塗料費 武器 再加其他小飾品)。
硬材料都是一樣的,玻璃鋼或者PVC板,玻璃鋼按桶買的,據說是很便宜的(工業材料,不可能貴到哪裡去)。
PVC
優勢:便宜,加工簡單(相對玻璃鋼而言)
劣勢:影響行動,造型呆板,復雜物體加工困難(相對普通材料而言)上色麻煩
玻璃鋼
優勢:形狀可以做的很好(視手工而定) 堅固耐用 型做的好的話基本不影響舞台行動
劣勢:加工難度大,重量稍重,但是應該在可接受范圍內。
舉例《怪物獵人》來說,大概一般是肩甲和頭盔等需要塑型的部位用玻璃鋼做 其他部位用PVC板。
大致 玻璃鋼、PVC、布料的比例是3:3:4。
大型武器肯定不能用木頭的,原因很簡單,我們是玩COS,不是干體力活的,孩子們都弱不經風的萬一誰舉到一半舉不動掉下來了砸到人怎麼辦。
基本上有以下幾個方案
1.KT板,優勢:加工簡單、成本便宜,劣勢:不經用、容易壞
2.鋼絲搭骨架蒙皮,優勢:好塑型、成本也便宜,劣勢:容易變形、容易壞
3.玻璃鋼中空鑄模,優勢:完美塑性、重量輕、堅固耐用,劣勢:較貴、難加工、入門者不推薦
PS.關於玻璃鋼,因為加工難度是比較大所以杭州COS界好象目前還是沒有出現過,但是廣州已經有多組成功案例,本年度杭州動漫節COS冠軍 TB 道具大部分是玻璃鋼製作,華麗程度大家也已經看見了,但這個材料目前99還在技術開發中,最主要的困難是沒有太多的塑型師(製作流程是先用1:1比例把道具泥模先製作出來再翻模注型),所以材料方面是很便宜的,最大的問題是手工活要好,最好有雕塑基礎。
需要道具部的人來用油泥製作泥模,塑型可以丟到店裡做。
關於材質上色,關繫到觀眾的第一印象,一個道具的形狀做的再精美,色上的爛,材質差,都非常影響觀眾的信服度,道具顏色的問題似乎在我們社團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或者說在整個COS界都不是很受重視,但其實這是一個相當重要又經常被遺漏的環節。
發泡聚乙烯
比海綿(urethane foam)略微堅硬,浴室的防滑墊就是用它製成的.應用廣泛,不過表面粗糙難以附上塗料,通常通過貼上片材進行處理.使用的黏合劑是橡膠黏合劑(罐或管),其中以G10性能最優良.
發泡聚烯烴板
發泡聚乙烯的一種.紋理相當細致卻有優異的實用性和強度,多數COSER都使用這種素材來製作造型.是沖擊性,耐熱性優良的素材.用裁紙刀或剪刀都可以輕松加工.輕量.
適用:從盔甲到小道具,用途廣泛.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一般用於游泳練習板 隔熱材 緩沖材 .比聚烯烴板硬質,加工也很容易.輕量表面紋理幼細.
適用:堅硬 結實型的盔甲 武器 小道具等.
苯乙烯板
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製成板狀.普通硬質以及輕量,但是很薄因此不適合製作厚的東西.
適用:刀劍等薄的武器和小道具.
苯乙烯棒
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製成棒狀.輕量 柔軟性低,不適合製作環狀的東西.
適用:香煙等細棒狀的小道具和衣服的裝飾等.
發泡苯乙烯(板)
比較容易入手,價格便宜.可以用裁紙刀加工,不過表面粗糙,容易破損.
適用:不介意粗糙性和耐久性的話,使用范圍廣泛.
發泡苯乙烯(塊)
除了正方體,還有像屏障一樣的形狀,有的顏色如粘土製品.
適用:不但可以用於武器 小道具,還能適合用在攝影背景 道具等.
發泡苯乙烯(球)
有各種大小尺寸,輕量.除了球狀,還有卵狀和半圓狀,使用范圍廣泛.
適用:最適合發飾 耳環 衣服的裝飾等.
Larissa
一種硬質有光澤的含有襯里的結實片材.看上去有金屬感因此可用來製作機械盔甲.在成型的發泡聚乙烯上使用橡膠黏合劑粘貼.底面貼上布的塑料薄膜.剝除襯里可以與曲面接合,可以熱加工.
適用:貼在發泡聚烯烴板上製作盔甲等物.
水性噴物劑
乾燥前是水溶性,乾燥後卻呈耐水性,可塗抹.
適用:用於發泡苯乙烯 塑料等的塗裝 .
油性噴物劑
快乾,不容易滴下.需注意會溶解發泡苯乙烯等物.
適用:鐵製品 木製品等的塗裝.
樹脂粘土
塑料樹脂制的粘土.用熱水即可使其柔軟,簡單成形.冷卻後也可以再利用.
適用:塑料部件等造型.
輕量紙粘土
超輕量的紙粘土.很容易找到,造型也很簡單.用畫具可以上顏色,是初學者最適合的素材.但耐久性低.
適用:根據塗裝可以用於武器 小道具 部件等
服飾製作
1.選購適合角色的布料
以製作cosplay服裝來做基準考慮的話,選購上最重要是評估布料的特性,是否能夠表現該角色的服裝特質。例如禮服類的角色,卻選了最薄的梭織布,不但華麗度無法顯示,製作上必須加內里,不然會相當的透光。一般推薦使用有一點厚度的斜紋素色布,如果還不夠硬挺,可以貼襯。
其他像制服類的衣服就會用到斜紋布、或卡其布等較耐洗耐磨的布料,而較為合身的衣服,會用到伸縮布一類的布料。選購時可以詢問店員,相信他們可以提供不錯的建議。
在布料顏色方面,由於圖畫上的顏色,常與現實中有些出入;只要是一點點的色差可能就會造成整件衣服視覺上的不同,這是製作cosplay服裝的特點。建議大家多找些圖片、多方比較,再選擇適合的顏色。
2.購買布料
要買多少布料呢?相信這很多人都陷入這個問題過。首先,布有分單幅和雙幅,在於布的寬度不同;單幅布寬90公分,雙幅布寬144公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角色的圖案印下來,直接請製作衣裝的店家、或是布店老闆估個大概。下面也給大家一個大概的觀念 ∶( 以下是指雙幅布而言 )
A.一件長褲 大約一碼半 B.一件上衣 ( 短袖、無領 ) 大約一碼
C.一件裙子(基本窄裙、膝上長度) 大約不到一碼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估算方法,還要看款式來加減布料。
3.其他配件
其他的衣服配件,像是襯、松緊帶、.針線、扣子、.裡布、墊肩、胸墊等等的,一般來說想找的小東西,都可以在專門的副料行找到;在布店的附近大多都有這樣的專門店唷!
Ⅷ 民俗七十二行包括哪些是民俗七十二行,不是我們平常說的七十二行
民俗七十二行有:跑旱船、做席、賣檳榔、吹糖人兒、賣琉璃喇叭、拾糞、賣玻璃鏡、串鈴賣葯、耍耗子、拉冰床、吞刀、簸米、蘸羊油蝕、雪花酪、賣蟈蟈、娶親通信、指甲草染指甲、耍火流星、翻跟頭、高蹺會、賣豌豆糕、賣估衣、送報、雨水泡、耍雙石頭、搖車、賣仙鶴燈。
收拾錫器、烙薄餅、耍碗、賣春聯、賣鮮花、賣白薯、舍冰水、耍壇子、打蛋雀、頂寶塔碗、乞丐人、踢球、販騾馬、架雙拐、瞧香、賣吊爐燒餅、賣江米人、瞽目人、賣藝、技勇石、戧剃刀、沖石磨、賣糖瓜糖餅、耍鈸、賣涼粉、三棒鼓、賣小鞋、賣豆腐、蹬梯子、做潮煙、唱大鼓書。
賣鞋墊托墊、練皮條子、剃頭放捶、鑽火圈、箍桶、賣圖兒、趕腳、撞鍾、抽糖人、過賣、打連廂、劁豬、打糖罐兒、道士化緣、打太平鼓、雇乳母、畫扇面、剃頭、修腳、賣零綢子、醫道、耍叉、焊水煙袋、擺西瓜攤、賣皮鞭子、批殃榜、點蒿子燈、賣大碗茶、窗戶畫兒、賣風箏。
打梳頭油、賣小金魚及蛤蟆骨朵大田螺、換綠盆、窩脖兒、鋦碗、磕泥餑餑、賣桑椹大櫻桃、扒糕涼粉、賣鴨蛋、小什不閑乞丐、宰羊、燒包袱。
(8)旗袍粘板超輕粘土擴展閱讀:
旱船用竹或秫秸紮成船形,圍以紙或布,紋彩,系於表演者腰間或肩上 ,下端用表示波浪的藍布遮住腳,各地船形樣式極多,工藝精湛,一般長1.67~2.33米,大的可達3米多 。
檳榔糕的製法是在熬糖時放入切成薄片的檳榔,然後製作成小塊出售,售賣者背著盛有檳榔糕的木製匣子,並帶著一個布口袋,買時可收現錢,也可用婦女梳落的長發換取,其布袋即裝頭發用的,售者的吆喝為「亂頭發換檳榔糕!」
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
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包袱里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Ⅸ 關於旗袍優美的詩句
1.形容「穿旗袍」的美的詩句有哪些Ⅹ 現代詩歌:旗袍
旗袍(詩歌)
旗 袍
作者:徐東風
你是歲月嫵媚的積淀
凹凸起伏著歷史的綿延
你是塞北的黃沙中飛來的
一隻雛燕,在歷史的拐角中
飛進了江南的雲煙
修長的玉腿被長叉走光
暴露了女人羞澀的曖昧
讓無數人產生神秘的遐想
媚態橫生飄然如飛燕
錦袍嬌艷玲瓏了東方的曲線
舞步輕盈醉了檐下的紫燕
華貴絢麗如怒放的牡丹
你羞澀了出水的芙蓉
純潔的百合也感到無地自容
大氣的蘭花也只能在幽谷里
發出暗香,優雅的月季
關閉了花蕾,錯過了季節
你溫婉了鬱金香的芬芳
典雅的玫瑰也不敢散發芳香
你是江南煙雨里走出的一簇美艷
花摺扇遮不住東方女子的神韻
煙是你的思,雨是你的念
手中的絹扇,讓思念悠遠纏綿
青石板上彈奏出歷史的足音
白牆黛瓦上定格了
一張永不褪色的底片
你用長長的等待復制了
一段張愛玲的幽怨
粘結在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你是天青色里的一個等
你是烏篷船上的一個盼
你是小橋流水裡的一個媚
你是深宅大院里的一個怨
你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嘆
你握住蒼老,永駐了容顏
旗袍,你是東方女子的清雅秀嫻
你生動了塞北的粗狂,更美麗了煙雨江南
似水流年,時光不歇,痴語未減
那是江南小巷撐著油紙傘款款走來的丁香嗎
那是異彩T台婉約優雅起擺POSS的模特嗎
那是民國中期十里洋場風華絕代的名媛佳麗嗎
不 不 不?都不是
清秀的丁香只是「戴望舒「的專有
T台的POSS那是專業模特的特長
十里洋場的風華佳麗已經遠離我們的視野
只有這近在咫尺的秀美和端麗
才是那些追求生活樂趣的人獨有
丁香是結著愁怨的丁香
她有世紀的清香,卻沒有此時的輕盈心性
模特是擁有商業標簽的模特
她有慾望的心結,卻沒有此時的素潔性情
洋場的華麗是名噪一時的歷史縮影
而此時的如花倩影才是時代的流光溢彩
撐著油紙傘不是江南小巷的專屬
身處豫東的小城也可有修長的背影
優雅的婉約和灑麗不是模特的`特權
職場的白領,全職的媽咪,也可以統籌兼備
大家的凜然和氣度不是民國的包攬
小家碧玉的委婉和柔美也可以技壓群芳
「丁香」不是結著愁怨的丁香
她是心性豐盈的李香、王香
模特不是商業的模特
她是職場,家庭的雙料贏家
佳麗不是灰色迷濛下的名媛佳麗
她是和煦艷陽下的時光麗人
T台不是聚光盈利的舞台
那是她彰顯氣度的舞台
T台不是顯擺做作的舞台
那是她彰顯自我的舞台
T台不是虛擲光陰的舞台
那是她充實歲月的舞台
時光因了她和她的參與,多彩了
歲月因了她和她的付出,升華了
性情因了她和她的滋潤,溫和了
氣度因了她和她的鍛造,美麗了
她和她,從此不再孤寂沉悶了
她和她,從此不再煩憂沉溺了
她和她,從此不再自輕自賤了
她和她,從此不再迷茫無望了
旗袍,因了她的裝扮,更明艷了
她也因旗袍的裝扮,更明媚了
舞台,因了她的走秀,更華美了
她也因舞台的光彩,更誘人了
她和她是舞台的寵兒
她和她是旗袍的靈魂
舞台因她而活躍
旗袍因她而艷美
她和她不是丁香
但她和她是丁香
她和她不是模特
但她和她是模特
她和她不是佳麗
但她和她是佳麗
一個有著丁香的芳香
一個有著模特的氣度
一個有著佳麗的端容
她和她
在向我們款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