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泰國奧袋旗袍

泰國奧袋旗袍

發布時間:2022-09-01 20:45:19

㈠ 奧黛是什麼東西

奧黛(Ao Dai),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是越南的國服,它在越南南方發音發作/ow yai/ 而在北方發作/ow zai/. 「ao」源於漢語「襖」,在現代越語里「ao」則指遮蓋到頸部以下的服飾,而dai的意思是「長」。它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中國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走路時前後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因此無論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很方便,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頭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奧黛少女。

㈡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旗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裝,這種服裝能夠展現出東方女性的美。不過有的人在看越劇的時候,發現越南的女性也穿著旗袍,不過名字卻是奧黛。事實上,她們穿的並不是旗袍,雖然乍一看很像旗袍,但是跟我國的旗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越南叫這種服裝為奧黛,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旗袍和奧黛的區別之處在哪裡吧。

奧黛和旗袍都同為兩國的國服,都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柔美。因為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各自展示了國家的文化。奧黛與旗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清楚內幕的人,往往會認成旗袍,不過看了上述的介紹,應該對奧黛和旗袍有了新的認識了吧。

㈢ 奧黛和旗袍有沒有關系

奧黛和旗袍有一定的關系的,奧黛是越南的傳統服裝的,主要還是借鑒了我們國家的旗袍樣式,從而發展而來的。

㈣ 為什麼要把奧黛叫做旗袍

奧黛確實是越南的國服。前期的奧黛傳承了中國旗袍的做法,可以被稱作旗袍。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奧黛已經融合了西方的文化,並結合了他們本土的特色。所以就不能稱為旗袍了。

㈤ 黑色奧黛什麼人穿

女人穿。
為了弘揚奧黛傳統文化價值,承天順化省曾經舉行許多活動,傳播順化文化和傳統奧黛之美。承天順化省文化體育廳廳長潘青海認為,身穿奧黛有助於發揮順化傳統奧黛。
這對於喜歡旗袍卻望而止步的豐滿女性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打擊」。不過,這種改良奧黛旗袍,色彩神秘,透視貼膚,款型設計更是傾向大眾化,於炎熱夏季來說,是女性最好的選擇,清爽舒適,神秘。

㈥ 奧黛的發展歷史

在越南語里,奧黛一詞可以指歷史上的多種服裝,包括ao ngu than ---- 一種受到清國影響的時裝。包括河內藝術家Nguyen Cat Tuong 在1930年受巴黎時裝的靈感而重新設計的一種服飾,包括我們看到的西貢服裝設計師在50年代設計的樣式。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越南南方,奧黛曾經非常流行,但是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以後,提倡儉朴的服裝而禁止時裝而基本消失,直到90年代,奧黛才重新流行起來。越南男子相對應也有一種叫Ao gam,通常也在重大節日和婚喪禮等場合穿,但是今天Ao gam只是在老年男子中才穿。不過2006年在越南舉行的APEC會議上各國首腦也都穿上了奧黛。
歷史流變
越南在歷史上曾受到中國的巨大影響,奧黛的發展流變也是如此,不過隨著越南經濟的發展,本土意識開始增強,開始在奧黛中加入了不少少數民族元素。因此可以說,越南的奧黛是融合了多種文化的產物。網路上有人把它稱作「越南旗袍」是不準確的,雖然它與旗袍很相像,但是從歷史流變來看,奧黛在早期只是與旗袍有聯系,後期的發展則融合了歐美文化。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屬時代,一些年輕女孩開始進入法國人的學校讀書,這時出現了既能符合她們知識文化上優越感、同時又能領導時尚風潮的服裝。1930年代,當時最有名的設計師同時也是作家的 Nguyen Cat Tuong(法國人稱他 Le Mur)從巴黎時裝獲得靈感,設計了一系列明亮色系、肩膀打折、圓型低領、馬甲剪裁等具有濃厚法式風格的奧黛,同時也使用墊肩、袖套、蕾絲、流蘇等歐式配件。而另一位設計師Le Pho 也延續這種剪裁合身的風格,奠定了現代越南奧黛的基本樣式。
1950年代,Tran Kim 以及Dung這兩位服裝設計師,將領口到腋下這部分改采45度的插肩袖設計,可避免手臂活動時產生的縐折,同時也在長褲部分做了貼臀、寬管的斜邊剪裁設計,直到今天仍被繼續沿用。(Tram Kim,這位老牌設計師在1982年到美國加州開了分店 Thiet Lap Tailors,而他在西貢的老店則由他的兒子繼續經營)
1954年之後,南北越進入分裂時期,越南南方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無領的奧黛,這股風潮由 Madame Nhu(人稱「龍夫人」,她是前南越總統吳庭艷時代的第一夫人,因吳廷艷終身未婚,因此由吳庭艷胞弟吳廷儒的太太陳麗春Tran Le Xuan 擔任)親自帶動,她常常穿著船領或水手領的奧黛接見外賓,露出纖細白皙的頸部曲線。直到1975南越解放前,此時的奧黛呈現各種嬉皮、迷幻的風格,也有迷你裙化的傾向。
1975年北越解放南方,南北統一之後,奧黛幾乎消失殆盡,因為越共認為奧黛代表當年南越的資本主義、布爾喬亞與邪惡美帝,而且不符合勞動人民的穿著,只允許在少數場合例如婚禮時才能穿。 直到1986越南「革新開放」以後,越南政府開始重新提倡奧黛,奧黛因此才再度流行起來,並成為女性公務人員、旅館接待、新聞主播、航空公司空姐以及高中女生的標准制服
越南政府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例如,春節時普遍穿紅色的,喪禮穿黑色,婚禮以粉色為最佳。大中院校的女子校服定為白色國服,以象徵少女的純潔(所以在胡志明市街道上,時有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竟然都是女學生,一到上學或放學的時間,街道上成群的白色「奧黛」晃動著,十分醒目)而在她們結業典禮時則可換上色彩鮮艷的國服意味著她們的成熟,和和服有些相似。越南航空公司空姐的工作服也被設計成「奧黛」的樣式。一般情況下,中年婦女穿深色國服較合適,少女則為淺色或白色為主。雖然他們的男國服特色不太鮮明,和「唐裝」幾乎一樣,但足以見得他們對自己傳統服飾的重視。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與會領導人穿的也是奧黛,不過由於奧黛本來是越南女性的傳統服裝,而與會領導人中,18名是男性,因此設計師專門對「奧黛」長衫略作改造。
1989年越南開始舉辦「奧黛小姐」的選拔(Miss Ao Dai),每年都吸引上千名佳麗參賽(在1989年有16000越南人參加了在胡志明市舉辦的選美大賽),年齡從15歲到35歲都有,而美術學校的學生也開始參與奧黛的改良設計,再加上女性雜志定期發表新的奧黛款式,以及越南紡織業開始蓬勃發展,因此越南奧黛進入繁榮階段。1995年東京舉辦世界小姐選美,越南佳麗Truong Quynh Mai 以一襲藍白相閑的錦緞奧黛贏得最佳民族服飾獎,同時也引起國際間對奧黛的重視。許多國際時裝秀或設計大師也從奧黛獲得不少啟發與靈感,例如:Claude Montana、Ralph Lauren、Karl Lagerfeld、Richard Tyler、Christian Lacroix等。
越南奧黛至今已成為國家形象、流行時尚甚至建築藝術的最佳代表,目前首都河內正在興建一座全越南最高的65層樓建築,預計2010正式完工,而它的外觀正是來自越南奧黛的靈感。

㈦ 東南亞的民俗風情

東南亞 東南亞(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 民族服飾 顏色 說到東南亞的服飾顏色, 只能用色彩繽紛來形容。或許是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的影響,很多東南亞國家的人們喜歡一些鮮艷的色彩。 比如,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所以馬來的服飾給你的感覺總是快樂奔放的,處處顯示熱帶風情。去過馬來西亞的人都有生動的回憶。一隊隊身著五顏六色紗籠的馬來婦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鮮花,把馬來西亞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而柬埔寨人有個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習慣,他們喜歡用五彩繽粉的服飾色彩來表示日子。星期一喜歡用嫩黃色,星期二愛用紫色,星期三樂於用綠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淺藍色,星期五紅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紅色。上述習慣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動中特別盛行,因此被譽為「七彩星期」。 平民從前的服裝顏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婦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越婦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綉花,但目前幾乎沒有分別。 特色 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多樣統一性的地域。大陸與島嶼並存,山地與平原同在的地理特點,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逐漸過渡的自然條件,加上頻繁的民族遷徙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構成了多樣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 相較馬來西亞的其他服飾來說,「巴迪」(蠟染)可以說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飾啦。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譽為馬來西亞國服,「巴迪」設計優美,圖案繁多,款式別致,有的編織手法相當細膩,「巴迪」為長袖上衣,圖案講究對稱,圖案花紋不對稱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蠟染布製成,有的則由絲綢作原料,質地不同,但大多寬而大,薄而涼爽。「巴迪」有長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著長袖「巴迪」。傳統的馬來婦女服飾分上衣和紗籠(筒裙),衣寬如袍,袖長,衣身長過臂部,紗籠十分寬大,通常長達足踝。馬來婦女穿著傳統服裝時,頭上披著一條薄薄艷麗的紗巾,紗巾垂掛至肩膀或胸前。她們的服飾習俗忌諱袒胸露臂。馬來族服飾造型、設計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情調。 菲律賓有一種男士穿的上衣,名字叫做「巴隆」。「巴隆」樣子像敞領襯衫,白色,可以是長袖的,也可以是短袖的。兩邊腰際開點岔,腰部略窄,前面有兩個大口袋,胸前兩邊各有一條織出來的垂直白色花紋。這是一種菲律賓的禮服,可以穿著參加宴會,或者重要會議。 菲律賓女土們愛穿西式裙子,在會議和宴會上也有穿民族服裝的,叫做「馬隆」,樣子有點像印度的紗麗。「馬隆」是一條寬長的布,有十幾種穿法。在身上圍好以後,布的末端是否搭過肩頭,若搭過肩頭又如何搭法,可以變化出許多式樣來。 菲律賓還有一種叫菠蘿服的。這是菲律賓人用菠蘿葉製成的衣服。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在枝葉繁茂的菠蘿種植園里,菠蘿葉喜獲豐收,菲律賓人用它製成一種透氣性好,不縮水又便於洗滌的布料,然後加工製作男襯衫、短衫和外衣以及檯布、門窗簾和餐巾等。但不是所有的菠蘿葉都能製作菠蘿服,只有在指定種植場栽培出的特殊品種——一種堅硬帶刺的菠蘿葉才能製作。菲律賓人在喜慶的日子裡,都愛穿菠蘿服。 服飾變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吸納外來文化和異族文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必須的,只有這樣,她才顯得寬厚、豐滿。變革是必須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個民族文化的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脈承關系,都在這個定律中行進著。違背這個定律就會走向滅亡,就只有依賴於人,就會成為別人的附庸,對此在人類歷史上有證可考。以我為本,立足於構建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特徵,廣納外來文化的優秀成份,才使得本民族文化的特質更具個性,更具有活力,更加能豐富人類社會文明這個大框架。 「奧黛」(aodai)是越南最具傳統的民族服飾,多為絲綢製作,其最初的樣式借鑒了中國旗袍的特點,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後來,包括法國設計師在內的不少服裝專家又對「奧黛」進行了修改。今天我們看到的「奧黛」,大概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最終確定的。 很多人都覺得「奧黛」和中國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實「奧黛」是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的一種服飾,它最能體現越南男子淳樸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 娘惹服飾,馬來西亞華人引以為傲的精緻與奢華。娘惹服飾是娘惹文化的另一個代表。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娘惹服裝多為輕紗製作,典型的熱帶風格。其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服裝上點綴裝飾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印度尼西亞以其絢麗多彩的染織文化而為世所周知。尤其表現在服裝上,傳統文化與殖民地文化交織在一起,逾發顯得多姿多彩。本民族固有文化與100年前品頓族文化重疊交叉,完美的體現在一幅布料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旗袍也出現在印尼。經過改編,印尼人將它吸收到當地的傳統服飾中。至今,印尼服飾在染織圖案和刺綉手法上,還能明顯看出其受中國文化之顯著影響。印尼的服飾文化,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礎上,受地域性文化(如「品頓文化」)、伊斯蘭文化、中國文化,及西洋文化的錯綜交叉影響,在其眾多島嶼上遍地開花。今天,以多樣化民族文化為主旋律的印尼流行服飾,正以其獨特的設計,向國際化發展。印尼人將各種文化,成功的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形成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這,或許也就是印尼時裝今日能立足於國際的緣故吧 風情 緬甸人篤信佛教,參拜寺院寶塔必須脫鞋赤腳進入,表示對佛祖的尊敬。緬甸人視摸頭為一件不禮貌的事,因此不要隨便摸小孩子的頭。 越南是一個重視獨立與自主的國家,正致力於發展經濟。雖然目前仍然物質較為匱乏,但人與人之間還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對待,即便是飯店的服務生,也要以禮相待,切不可擺出鄙視的態度,引起當地人的不滿。 泰國是個佛教盛行的國家,法律中有許多保障宗教的條文,故而不要對佛像不敬。由於僧侶必須嚴格遵守小乘佛教教義,絕對禁止接觸女性或被女性觸摸,所以女性遊客在公共場合應避免碰觸僧侶。 回教是馬來西亞的國教,在傍晚的回教徒祈禱時間內不要打擾他們。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馬來西亞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最好以拇指代替;觸摸小孩子的頭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建築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10個東南亞國家集體驚艷亮相,無疑是世博園里一大看點。從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傳統建築、繽紛絢麗的民族服飾,到風情萬種的民族歌舞、獨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無不透露出濃濃的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獨特而神秘的風情。 東南亞館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色。泰國館呈現給遊客一座古典泰式建築,從任何角度看都奪目的泰式尖塔。緬甸館亭台風格和神廟建築,展示了緬甸建築藝術的魅力。柬埔寨館展示文明古國的瑰寶「吳哥古跡」,有吳哥寺廟的女神浮雕和大吳哥的南門樓,讓遊客領略其建築文化、歷史遺產及輝煌燦爛的文明。越南館波浪形的竹子外牆和用竹子搭成的宮殿,吸引遊人的眼球。東帝汶洛斯帕洛斯風格的屋頂、刻有雕像的木門,構成了與眾不同的城市風貌。 「泰國色彩」——泰國國家館。泰國傳統的服飾,鮮艷的妝容,優美的舞姿,泰式的大餐,無不讓遊客著迷。來自哈爾濱的吳先生說,泰國傳統舞蹈很美,不僅是服飾上的美,舞姿上也很美,用舞蹈的方式來講述故事,讓人感覺很神秘。 東南亞館的民族服飾只能用色彩繽紛來形容。馬來西亞館入口處,展現代表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該國其他民族的服飾。印尼多個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也在展館中充分的體現。汶萊的年輕男女身著傳統的純手工馬來族結婚禮服,在長者帶領下進入婚典舞台,舉行一系列馬來族傳統祝福儀式。 東南亞館的亞熱帶風光景色旖旎。馬爾地夫是世界最美島國之一,也是人們心目中的浪漫天堂,盛產金槍魚、鯉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貝殼、海龜和玳瑁等。馬爾地夫館布景和各式展品充滿島國風情,呈現陽光海域,館內多種海產品展現了當地發達的漁業資源。印尼館「海底世界」,展示海洋、沙灘、河流等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展現了千島之國的萬種風情。 東南亞館的民族歌舞表演多姿多彩。馬來西亞館由全國多個民族的文化元素構成的歌舞表演,在世博會期里每天都會表演兩常泰國館由中音木琴、洋琴、響板等傳統樂器合奏民俗音樂,民間舞蹈有北部指甲舞、東北部手網舞、中部祝福舞和南部扇舞。柬埔寨呈現民族音樂的一大特色——滑音表演,在亞洲廣場伴著曼妙舞姿上演。菲律賓有高山部落民族的古老曲調,也有棉蘭老島婚禮上的穆斯林舞蹈。 飲食 泰國 泰國人的飲食習慣與我國南方大同小異。主食以大米為主,輔以麵粉,東北部人多習慣吃糯米,飯後喜歡水果和甜食。泰國素以酸辣著名,且一般較肥膩,因此,能吃辣的人吃泰國菜是不用擔心的。菜餚上也沒有太多禁忌,只是在南部穆斯林地區都吃清真菜,與我國回族人一樣。泰國菜所用調料很豐富,有辣椒、蝦醬、魚露、醬油、醋等。泰國華人較多,在一些大城市和旅遊地區,都有華人開設的中餐廳,南北風味齊全。 到泰國旅遊,品嘗海鮮也是重要活動項目之一。泰國南部兩面是海,漁業十分發達,熱帶海鮮品種豐富,物美價廉,而且有些海鮮在我國是少見的。但是吃海鮮不能貪食,特別是吃烤蝦、烤魚和生魚片、生蚝時要特別小心,一定要用按泰人習慣配製的調料吃,吃海鮮最好能喝點酒、多吃點蒜,以防拉肚子。 地道的泰國菜具有獨特的風味,通常選用新鮮的食品原料,菜的味道以辛辣為主,但也有些菜與中國南方菜(如粵菜、潮州菜)的味道相似。主要菜餚有烹飪海鮮、野味、蔬菜和涼拌菜,多有辣味。因菜餚中有一種調料叫"香茅草",有股異味,一般人不能接受,若能吃習慣了,也會喜歡其獨特的味道。泰菜中有一道名菜,泰語叫"冬洋宮",中文意為、酸辣蝦湯",由鮮蝦加上香茅草、野茄子、辣椒、鮮蘑菇等調味品煮制而成,很具泰國菜特色。另一美味菜餚――咖喱海鮮也值得一嘗,如咖喱蝦、咖喱蟹等,其味與"冬洋宮"不同,每個人都能接受。此外,涼拌菜品種也很多,但它多為生冷盤餚,且有異味,初時可能不習慣,因此,在吃自助餐選擇涼拌菜時可先嘗後取食。 泰國小吃很多,且物美價廉,全國各地大同小異。較普遍的有蓋澆飯、各式包子、各種湯類、甜品等。其中,以中餐館的小吃最具特色,類似我國廣東、香港的早茶食品。泰國的燒烤食品別具風味,如烤魷魚香脆可口,越嚼越香;炸香蕉味道獨特,香蕉去皮後油炸成咖啡色軟條,吃時感到甜中帶酸。香竹糯米飯更是芳香清甜,不可不嘗。此外還有烤牛肉片、烤雞胸肉、烤大蝦、烤雞翅,以及魚、香蕉干、芒果條、榴槤糕等水果、風味小吃等。 泰國人的飲料,一般為咖啡、涼開水或礦泉水,多數還要加冰塊,熱茶不多。因此到泰國旅行時,不習慣喝涼開水或冰水的遊客,可自帶茶葉、茶杯,用酒店准備的電熱水壺燒水沖茶,如旅館沒有,可請導游設法解決。 到泰國品嘗新鮮水果也是樂事,並可以果代水,因泰國盛產水果,一年到頭供應的水果十分豐富,其價格比我國香港便宜。泰國較有名的四季水果有:榴槤、山竺、紅毛丹、荔枝、龍眼、芒果、菠蘿、木瓜等,其中榴槤、山竺、紅毛丹最有特色。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由於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動物血液。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衛生和禮節。 越南飲食 越南料理通常可以分為三個菜系。越南北部是越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很多著名的菜餚(如越南河粉和越南粉卷)都源自北部地區。越南北部的菜餚更傳統並在對調料和原料的選擇上更嚴格。 越南南部菜餚在歷史上收到中國南方移民和法國殖民者的影響。越南南方人喜歡帶甜味的菜餚,作為一個更具多樣性的地區,越南南方菜使用更多種類的香草。 越南中部的飲食與南部和北部的相比差異明顯,越南中部料理使用更多的小配菜,也更具辣味。 外來的肉類,如蛇肉、軟殼龜(soft-shell turtle)肉,狗肉和羊肉多在飲酒時才使用,它們並不被視為日常菜餚。 鴨仔蛋,將孵了15至18天,快孵化成雛鴨的鴨蛋用開水煮熟,敲開蛋殼,加入鹽等調味,以小匙羹挖來吃。它通常與鮮鮮蔬菜如:越南香菜、食鹽、胡椒、青檸汁一起被食用。

㈧ 美女一身白色奧黛穿搭,美得清新又溫婉,仙氣飄飄,你喜歡嗎

說到奧黛服飾,可能有些人不大知道,這種衣服主要是以純色為主,尤其是淺色的奧黛服飾,清新亮麗,十足飄逸。且這種款式的衣服在設計方面延續的旗袍式的設計,不過,在風格方面還是有著特別大的區別的。旗袍是一種整體式的設計,充分地展現它所具有的美感。而奧黛服則是採用上下兩件套的設計風格,上身是樣式很長的襯衫款式,下是寬松的闊腿褲,整體穿起來特別的灑脫輕盈。

在鞋子的挑選搭配上,小姐姐選了一雙粉色的高水台細跟涼鞋,淺淺的粉色突顯出她的柔美及溫婉,高水台與細跟撞擊在一起,不僅擁有十足明顯的提高顯高的功效,還促使她的氣質提高了許多,美麗的十足美麗動人。素雅的妝面看起來的她分外的溫柔,在美麗的景色的烘托下,更看起來她靈氣飄舞。

白色奧黛穿起來特別的雅緻漂亮,清新淡雅,那樣的色彩及設計風格相信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愛,不用用很多的裝飾設計就可以利潤最大化地凸顯出一個最真實的自己,這種美當然很吸引人。因此,喜愛奧黛的漂亮小姐姐,可以去大膽的試一下。

㈨ 白色奧戴長裙彰顯女生優雅溫婉氣質,你喜歡嗎

我是非常喜歡的,這樣的穿搭是非常有氣質的,也非常的溫婉,這樣的搭配特別好看,就像一個小仙女一樣。

㈩ 越南女生一襲白色奧黛穿搭,美得清新又溫婉,你喜歡這種優雅的穿搭嗎

大到國家小到一個民族都是有自身的代表服飾,而奧黛服飾也是這般。初期的奧黛服飾以純色為主導,清新亮麗又顯灑脫的美,這類服飾在設計方案層面沿用了旗袍的設計理念,可是在樣式上擁有非常大的差別,旗袍歸屬於一件裝,能夠充足的搭出身型產生的藝術美,與此同時又能展現出旗袍自身的層次感美。而奧黛則徹底不一樣了,選用套裝的設計風格。上衣款式較長,搭配比較寬松的闊腳褲,衣著輕柔又瀟灑。

這名漂亮小姐姐在鞋子搭配上選了一雙防水台細高跟鞋,淺淺的皮粉色帶上柔美的氣場,穿出清爽的實際效果,防水台高跟鞋子是休閑娛樂穿衣搭配的一款提高顯著的鞋,它鞋底子選用了變厚的解決再加上細細高跟鞋,讓穿衣搭配顯瘦又提高,美麗的又氣質。純色的奧黛是十分漂亮又雅緻的。終究清爽淡雅的打扮是所有人都能接納又都喜愛的,無需太多的裝飾就能真正的呈現自身,這就是美麗的自信和整體實力的呈現。

與泰國奧袋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編織圍巾 瀏覽:363
帽子圍巾連體有嗎 瀏覽:213
操校服蘿莉漫畫圖片大全 瀏覽:106
貂皮大衣搭配金絲絨褲子圖片 瀏覽:126
t恤與半裙該如何搭配呢 瀏覽:65
曼德詩女裝加盟多少 瀏覽:925
胖的人穿米白色褲子 瀏覽:717
單層外套製作教程 瀏覽:840
粉色打底衫配白色外套可以嗎 瀏覽:41
旗雲3正時皮帶多少公里更換 瀏覽:923
貴人鳥帽子多少錢 瀏覽:557
嬰兒小衣的織法視頻 瀏覽:661
隱藏大佬馬甲有點多 瀏覽:680
巴寶瑞風衣商標真假 瀏覽:670
男粉色衛衣穿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86
乳白色羽絨服可以用氧凈泡嗎 瀏覽:606
短款新娘旗袍 瀏覽:271
黑色長馬甲搭配闊腿褲 瀏覽:169
綠色衣配什麼顏色胸針 瀏覽:980
羊衫顏色褪色怎麼辦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