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十九世紀女裝裙子叫什麼

十九世紀女裝裙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1 11:04:29

『壹』 那種上個世紀歐美女人喜歡穿的裙子叫什麼就是很大的裙擺,下面有架子撐起來,需要束胸的裙子,如圖

新洛可可時期的克里諾林裙。
這一時期表現女性纖細的腰除了緊身胸衣外,擴大裙子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也能達到視覺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數層襯裙來實現的,一般至少重疊四至六層,最多可達三十層,因而人們創造出用馬尾襯做硬襯裙,也有把毛、絲、或棉織物漿硬後用來做的。於是新的裙撐誕生了,稱作克里諾林(crinoline),這個詞源於義大利語,是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硬襯的新型克里諾林,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鳥籠狀的裙撐。這種裙撐1860年傳人法國,以歐仁妮皇後為中心的宮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們所喜愛,迅速成為流行服裝,以致影響到西歐各國的所有階層,甚至農婦們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裝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為克里諾林時代。

『貳』 英國以前的裙子叫什麼

基爾特。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

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歷史民俗

蘇格蘭裙(Kil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Kilt這個詞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早,它是蘇格蘭高地人的服裝。它起初的形態,是一段超過1.5米寬,6米長的未經剪裁的布料,折疊裹在身上,腰間用皮帶固定。為了對付陰雨寒冷的氣候,還有把布料浸透鵝油的做法,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的樣子和蘇格蘭短裙相仿,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斗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

19世紀以後,這種高地人的傳統服飾,也逐漸被地底人接受,成為蘇格蘭民族特色的標志。

只有純羊毛、純手工、製造於蘇格蘭的格子裙,才能被稱為「蘇格蘭格子裙」。

『叄』 歐洲中世紀裙子有哪些種類,名稱

拉巴領:後期法國路易十四當政時是巴洛克風格的成熟時期,這時又出現了「領帶」的前身,即用一塊細布打褶圍在脖子上,用花邊緞帶扣住的「領飾」。.
裙撐:帕尼埃這時期的裙撐比以前的都要大,叫「帕尼埃」,起初為鍾形,後來演變成了橢圓形,前後扁平,左右寬大。穿上去後就會形成非常非常誇張的臀部造型。可以看出這時期女裝越來越無視人體,走向極端追求造型美的道路。並且「帕尼埃」外層面積的增大,給表層裝飾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修米茲:襯裙式女裝裙子面料是沙似的乳白色或淺黃色棉布,像古希臘長裙女裝低領、短袖、高腰的款式。
肖爾:披肩為了女士禦寒用的披肩,常用經編絹網,後來興開士米的長披肩。
斯潘塞:短外套大橢圓領,長袖,衣長到高腰位置,由男款服裝演化而來。

『肆』 誰知道中世紀歐洲等地那些女人穿的裙子叫什麼呀

你說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的服飾吧。歐洲中世紀的服飾並不華麗,因為有教會掌控,當時教會權利很大,大多數人穿著很樸素,皇室貴族還好點。維多利亞時期不是歐洲中世紀。

『伍』 到底是vivienne westwood還是vivian westwood啊

vivienne westwood薇薇安·韋斯特伍德

去看網路 有

vivienne是品牌創始人的名字啊!

Vivienne Westwood

放眼當代英國服飾界 Vivienne Westwood是個中翹楚,她崛起於一九六0年代末期。她開設前衛的服飾店鋪,祭出反體制的權杖,引起世人注目。英國給人的印象總是兩種極端:一端是英 國的皇家形象,一板一眼;另一端則是身體語言非常活潑的龐克,有著五顏六色的叛逆衣裝和發型。Westwood是屬於非正統的極端, 她頗能掌握時代精神,將叛逆的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她的設計風格已經具有代表英國的地位,就像披頭四的音樂、迷你裙和街頭流行一般。肉慾主義的裝著、浪盪不拘的模樣,圖樣血淋淋的T恤、假皮的燈籠褲、不受傳統束縛,絕對抵抗到底的態度,就是VIVIENNE WESTWOOD演繹個人品牌時的重要戲碼,使ivienne Westwood有如前衛派的極致代表,例如以S&M加以轉化調味的服裝,印滿精神標語的T恤,撕裂海盜服的LOOK,VivienneWestwood也為70的搖磙龐克與80年代的新浪漫主義做了明確的註解。
設計師介紹:
Vivienne Westwood 本名Vivienne Isabel Swire 1941年4月8日出生於英國勞工家庭。年輕時嫁Derek John Westwood並誕下一名男嬰,但她忍受不了沉悶的家庭主婦生活,毅然決定離婚。
1971年認識了搞樂隊的McLaren才開始對時裝有興趣,並為男友McLaren設計舞台服飾 。
1972年與McLaren合夥開設第一間精品店,名為「Let it Rock「,
74年更名為「性」,76年又再度更改為「煽動者」,而店中多以販售作風大膽,帶有色情意味的皮革服飾,因此在當時深受Heavy Metal支持者的愛戴。
1989年,曾被Women's Wear Daily此報導服裝產業的日報評選為年度六大設計師之一。
在1990年與1991年,成為英國年度設計師,從此奠定了VivienneWestwood大師級的地位。
經典作品:
vivienne的設計最令人贊賞的是她從傳統歷史服裝里取材,轉化為現代風格的設計手法,她不斷將17、18世紀的傳統服飾 里的特質拿來加以演繹,以特別的手法,將街頭流行成功的帶入時尚的領域;還有她將蘇格蘭格子紋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將英國魅力推到最高點。從傳統中找尋創作元素,將有如過時的束胸、厚底高跟鞋、經典的蘇格蘭格紋等設計重新發揮,又再度成為嶄新的時髦流行品,無疑是Vivienne Westwood的經典作品。
品牌識別:
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慣用的皇冠、星球及骷顱、以高彩度 的色澤出現在胸針、手鍊、與項鍊設計上,增添不少冷艷時髦的俏麗模樣
風格特色:
在80年代初期,Vivienne的設計風格開始脫離犟烈的社會意識和政 治批判,開始重視剪裁及材質運用,早期所發表的多重波浪的裙子、荷葉磙邊、皮帶盤扣海盜帽和長統靴等帶有浪漫色彩的海盜風格,一躍上國際流行舞台立即備受注目,到了80年代中期Vivienne開始探索古典及英國的傳統,到了90年代的Vivienne設計出不規則的剪裁 和結構誇張繁復的無厘頭穿搭方式、不同材質和花色的對比搭配等,已經成為Vivienne的獨特風格。

維維安·韋斯特伍德 維維安·韋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1941-04-08~ )
英國時裝設計師,時裝界的「朋克之母」。出身於一個來自北英格蘭的工人家庭。她曾是朋克運動的顯赫人物,她的成就要歸於她的第二任丈夫麥爾考姆·麥克拉文——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性槍手」的組建者和經紀人的啟發與指點。她使搖滾具有了典型的外表,撕口子或挖洞的T恤、拉鏈、色情口號、金屬掛鏈等,並一直影響至今。她和麥克拉文一起在倫敦國王大道開了她的第一家服裝店,店名為「盡情搖滾」,專門出售那些街頭少年們所穿著的服裝。隨後他們的店幾經更名,並且專門為搖滾樂手和朋克製作服裝。創造與叛逆一直是她生活中心的所在。由於她的推動,朋克文化對高級時裝形成了革命性的影響。由於她以徹底否定的粗暴方式給予法國傳統高級時裝以極大打擊,同時也為英國時裝在國際時裝界爭得了一席之地,因此,英女皇為她頒發了金質勛章。她始終是一名具有革命意義的服裝設計師。多年以來被看作服裝界的另類人士,擁有狂放的想像和大膽的創造力。她的那些式樣已經匯入主流的設計理念中:不對稱T恤,剪破、磨損的毛邊布料,內衣外穿,短上衣下的緊身裝,克里尼迷你裙,緊身長筒裙,束帶式長褲,木屐式坡形高跟鞋……。她影響了幾代人,也影響了幾代設計師。她還曾為電影《離開拉斯維加斯》設計服裝,還為歌劇《三便士》、《村莊》設計過服裝。
薇薇恩·韋斯特伍德 放眼當代英國服飾界 Vivienne Westwood是個中翹楚,她崛起於一九六0年代末期。她開設前衛的服飾店鋪,祭出反體制的權杖,引起世人注目。英國給人的印象總是兩種極端:一端是英 國的皇家形象,一板一眼;另一端則是身體語言非常活潑的龐克,有著五顏六色的叛逆衣裝和發型。Westwood是屬於非正統的極端, 她頗能掌握時代精神,將叛逆的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她的設計風格已經具有代表英國的地位,就像披頭四的音樂、迷你裙和街頭流行一般。肉慾主義的裝著、浪盪不拘的模樣,圖樣血淋淋的T恤、假皮的燈籠褲、不受傳統束縛,絕對抵抗到底的態度,就是VIVIENNE WESTWOOD演繹個人品牌時的重要戲碼,使ivienne Westwood有如前衛派的極致代表,例如以S&M加以轉化調味的服裝,印滿精神標語的T恤,撕裂海盜服的LOOK,VivienneWestwood也為70的搖磙龐克與80年代的新浪漫主義做了明確的註解。
即使用"頹廢"、"變態"、"離經叛道"等字眼來形容韋斯特伍德的服裝,也絕不過分.因為她那種長短不一,稀奇古怪,沒有章法的服裝著實讓西方時裝界大吃一驚,人們可以不恭維她的傑作,但不能不被她的獨特的設計思想而震懾.不管對韋斯特伍德的設計或褒或貶,但人們不得不承認她那罕見的,乖僻古怪的設計思想對當今服裝界的貢獻.她的設計迎合了八十年代時髦青年的歡迎,尤其是倫敦的青年"朋克"、"特迪哥兒",使得韋斯特伍德的服裝成為具有世界影響.海福爾德評論說:"她是過去十年裡英國最有影響的設計家,她的設計思想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服裝觀念."盡管她的設計沒有成為巴黎時裝界的主宰,也未能形成潮流,但她的影響主要是在觀念上的,她的設計觀不但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時裝界,而且代表了激進的年輕一代.某種意義說,她像六十年代的瑪麗·奎恩特一樣,給予這個時裝世界劇烈的撞擊.
韋斯特伍德來自英國南方,1941年她生於一個叫丁特威斯特爾村的小地方.父親在冰淇淋工廠的機械車間工作,盡管出身並不富有,但她的童年是幸福的.韋斯特伍德自幼聰敏過人,學習優秀,中學時屢獲獎學金.以後,她的雙親省吃儉用,捐買到了南方哈羅鎮的郵政局的差事,於是舉家南遷.後來她回憶自己的思想時說,我到哈羅藝術學校學習時,還完全是工人階級的思想.她在哈羅藝術學校學習了一個學期,學的是金銀首飾設計.那時她夢想當一名教師,為了進師資培訓大學,她先到柯達工廠掙錢,然後上學當教師,當時她想"我能同時做教師和作畫."
不久,她結婚了,並生了個兒子本傑明.她喜歡畫畫,但不喜歡幹家務,最後她同丈夫仳離了,她認為導致離婚是丈夫思想懶惰.韋斯特伍德從來不是那種按部就班的人,作為一名教師,她也不是校長喜歡的那類人,盡管學生們很喜歡她,但她畢竟不善於與同事相處.於是,她不得不設計製作珠寶,並拿到波托貝洛街上去賣.通過她的弟弟她認識了對她成功有重要影響的馬爾姆·麥克萊倫.他倆像兩股游盪、搖曳而瘋狂的電流,一旦相遇便會產生出強烈的閃電,志趣相同終於使他們走到一起了,麥克萊倫成了她的良師益友和合夥人,韋斯特伍德在思想上則追隨他日趨信仰無政府主義.
1970年,韋斯特伍德向母親借了一百英鎊,和麥克萊倫合夥在倫敦的英王道430號開店,後面是一間命名為"伊甸園"的汽車間.起初,他倆出售五十年代搖擺樂和滾石樂的錄音.然而韋斯特伍德的興趣在服裝設計方面,不久她的第一套服裝系列問世,它是受到西方都市青年反叛精神啟發後創作的,人們稱之是"特迪哥兒們"風格,獲得了社會的重視.她的設計完全擺脫了傳統的服式特點,用幾乎是粗暴的方式將各種不可想像的材料和方式進行組合.而恰恰正是這種怪誕、荒廖的形式,博得了西方頹廢青年的喝彩.
韋斯特伍德的設計構思是在服裝領域里最荒誕的、最稀奇古怪的,也是最有獨創性的.七十年代末,她的設計中多使用皮革、橡膠製作怪誕的時裝,膨脹如鼓的陀螺形褲子;不得不在腦袋上先纏上布的巨大氈禮帽;黑色皮革制的T恤衫;海盜式的縐衣服加上美麗的大商標.甚至在昂貴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條的"跳傘服裝".八十年代初期一個大膽的做法是;內衣外穿,甚至將胸罩穿在外衣外面,在裙褲外加穿女式內襯裙、褲,她揚言要把一切在家中的秘密公諸於世.她的種種癲狂的設想,常常使外國遊客們毛骨悚然.她甚至可以使衣袖一個長一個短,長的到四英尺,撕成碎塊,拼湊不協調的色彩,有意緝出的粗糙縫紉線,總之,這些都成為她的設計手段,或者說,設計風格.
韋斯特伍德的服裝正是她追求這么一種觀念,粗魯地反對當時的社會政治,抵制傳統的程式服飾.她的服裝常常使穿著者看上去像遭到大屠殺後一群受難者,但又像是心靈上得到幸福、滿足的殉難者.所以,韋斯特伍德被認為是倫敦最有創造力的勇敢的設計家,她的主導思想是"讓傳統見鬼去吧"!· 她的狂亂的想法也反映在不斷更換的店名上.1971年,店名是"讓它搖擺吧!"1972年改作"走吧,快得沒法活";繼而改作"年輕死了",1974年改為"性感",開始為"朋克"經營橡膠和各種原始材質的服裝.1977年又改作"叛逆者"她扯出反叛的旗號.她說:"我們的興趣所在,就是考慮反叛,我們想以此惹惱英國佬……".
1980年,著名的"世界末日"店誕生了."世界末日"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上出名的時裝店,就因為它是和法國時裝店完全相反的"時裝店".因為她的店裡一切都是荒誕無稽的,七歪八扭的樓梯,逆向行走的時鍾,和稀奇古怪的服飾."世界末日"的第一個系列叫"海盜"系列,用縐邊寬松的下垂到膝的褲子,加上紅、橙、藍的粗糙印花上衣,顯示出一種粗野、放盪精神."世界末日"很快成為倫敦英王道上現代青年推崇的聖地.
1982年,她的第二家商店"泥淖的懷舊"開張,那裡經銷"朋克"青年喜歡的各種保持豎發用的油脂,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的化妝品.韋斯特伍德推出的怪裝鼓舞著街頭的"朋克",尤其是英王道和哈默史密斯宮的"朋克""部落民".
隨著"朋克"走向世界,韋斯特伍德的知名度亦愈來愈高.1983年春,韋斯特伍德第一次到巴黎舉辦時裝表演.她推出的系列叫"女巫",是一組暴露下腹部的現代服裝,那裡有不按規律拼輟的色布,粗糙的縫線,邋遢的碎布塊和各色補丁,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時裝".她的挑戰雖然不可能獲得全社會的共鳴,但畢竟使她贏得了世界的側目.
韋斯特伍德的主要崇拜者,是近年來流行於西方的青年流派.他們不滿現狀,反對政府,反對傳統,在衣著和舉止上都宣洩出極度的不滿,頹廢的情緒和對社會的嘲弄.盛行於八十年代的"朋克",是與以往"嬉皮"、"特迪哥兒們"一樣,只是服飾上不同的青年流派,"朋克"的"注冊商標"是印第安莫希幹人式的發型,將兩邊剃得精光,腦袋頂上矗立一綹短發.韋斯特伍德為他們設計了許多染發、護發、豎發定型劑.還有奇特的化妝用油彩、青、綠、金色都是塗抹於唇、頰上的;服裝則更甚,韋斯特伍德的服飾恰恰體現和代表了這個青年文化層的需要.他們以奇裝異發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在這一點上,現代人同原始人的衣著動機並無兩樣.對此,韋斯特伍德說"服裝,是表達每個人的一種方式.在1981-82年,她的所謂新浪漫主義風格,是一種流浪漢式的服裝,"這些服裝是為原始的探索,"她說,"我想用自己的手法來尋找羅曼蒂克."她拋出有褶邊的海盜襯衫,緞子繞在羊毛衫上的內衣外穿在布法羅少女裝,無不傳達了她反常規的設計觀念.
1985年,正當世界風行具有男子氣的寬肩女裝時,倫敦市場的衣架上出現一種"新"式的裙子,即韋斯特伍德推出的十九世紀式的撐架裙.看來這種反常的時髦是很難贏得人們的歡迎,尤其正當人們追求自然、合體的今天,但這種箍狀的裙子在十月倫敦時裝周後擺滿了櫥窗長達三個月之久.韋斯特伍德便是該裙式的鼓吹者,那當然她的撐架裙或泡泡裙裡面穿的是牛仔褲.她把這種裙子稱為"另一種古典的款式"或叫"新時代的合體情調".她說:"我永不喜歡大肩膀的服裝.那是繆格勒帶來的玩意."又說:"女人是有力量的,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要弄成無性別的形體."其實,她本人的設計就常常是反復無常的.韋斯特伍德正是用荒誕、誇張、出爾反爾的手法以贏得現代青年的青睞的,她自己也成了"朋克"青年崇拜的偶像.
自1972年她在倫敦展出了她的作品,她便確立了自己反常規的服裝風格.近三年裡,她曾五次在巴黎表演,她的作品出現在義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時、荷蘭、法國和日本等國,在日本她的追隨者不少,運用同樣荒誕的手法設計那些或緊得可怕或超大寬松的服裝.她不無得意的說:"有人奉承我說,是我那種撕裂、特大、破相的設計啟發了日本人.他們是七十年代初,背著相機來英國的采風人,日本和英國一樣,是個島國文化,它的發展不能不賴以其他文化."
"世界末日"創造的風格,應該說,主要基於他們的無政府主義觀點.韋斯特伍德和麥克萊倫支持各種青年反叛流派,而這些流派亦依次成為他們設計的靈感之源,他們把宣言印在T恤衫上"惟有無政府主義最美."在他倆共同的事業里,韋斯特伍德是一個實乾的設計家,她設計並製作,而麥克萊倫更多的是"思想上"、"字面上"的設計和創作,這位長得溫和、文雅、面似和善的人,有一頭可愛的捲曲紅發,但他倒是個堅定的無政府主義者,他曾是英國搖擺樂團"性槍手"的組建者,他的種種狂熱的思想無疑感染和支持了韋斯特伍德.在反對越戰的示威中,麥克萊倫曾被捕,韋斯特伍德聞訊自願入獄.他們聲稱要暴露我們這個社會的墮落和虛偽.韋斯特伍德說:"我們沖擊了我們自己的文化以及一切迷信.我們試圖找到我們真正的自由."
如何評價韋斯特伍德的設計呢?對她的創作的評價,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或不耐煩.她有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但缺少政治家的清晰頭腦.不過正如她所堅信的,文化反映了社會,而時裝則是社會文化中必然顯露的一部分,她的創作所代表的正是現代社會的所謂"亞文化群".正是她的創作思想基於政治上的無政府主義和藝術上的反傳統精神,八十年代,她以"朋克"為調色板,創造出為現代某些青年喜愛的服飾,她也曾因此被稱為"朋克"之母.韋斯特伍德的一些古怪念頭總是最初一瞬間里蹦出來,這種思維通常表現為扭曲的縫線,不對稱的剪裁,尚未完工的下擺和不調和的色彩,她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向時裝界的傳統偶像挑戰.盡管她常常以十分崇敬的口吻提到夏奈爾、維奧內、阿瑪尼,但她的創作成果卻是反對他們的.她曾把一位遵守傳統的女裝設計家L·阿許莉稱之為最蹩腳的設計家,"她把婦女打扮成小孩,像躲在卧室里的小可憐或傻瓜一樣."
歷史從來都是由不滿歷史者來撰寫的.改變現狀,反對傳統服飾,這在二十世紀服裝史上已不是鮮見的主張了,但像她這樣對傳統高級時裝的徹底否定,用反傳統的粗暴方式來沖擊服裝美學,無疑在八十年代她是獨樹一幟的,她的影響不可能不波及時裝界.1982年,英國雜志《觀察者》稱韋斯特伍德是"英王道上的皇後".文章說,世界不能否認她的影響,從"世界末日"到巴黎舞台,她作為一個先鋒戰士,一個現代文化之母,其創造性思維啟迪了許許多多的現代設計家,她為他們打破了桎梏,沖擊了所謂"窒息的時裝沙龍".
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奇怪組合,韋斯特伍德和"朋克"對傳統時髦的藐視,對傳統美的摒棄,卻使這種反時髦反時尚的樣式又成為一種新的時髦、新的時尚.如果說韋斯特伍德的設計常常因過於極端,是欲速不達的話,那麼其他設計家則因淡化她的過激方式反而開創了時裝設計的新路子.
Vivienne Westwood
簡介
Vivienne Westwood,本名Vivienne Isabel Swire1941年4月8日出生於英國勞工家庭。年輕時嫁Derek John Westwood並誕下一名男嬰,但她忍受不了沉悶的家庭主婦生活,毅然決定離婚。
1971年認識了搞樂隊的McLaren才開始對時裝有興趣,並為男友McLaren設計舞台服飾。
1972年與McLaren合夥開設第一間精品店,名為「Let it Rock「,
74年更名為「性」,76年又再度更改為「煽動者」,而店中多以販售作風大膽,帶有色情意味的皮革服飾,因此在當時深受Heavy Metal支持者的愛戴。
1989年,曾被Women's Wear Daily此報導服裝產業的日報評選為年度六大設計師之一。
在1990年與1991年,成為英國年度設計師,從此奠定了VivienneWestwood大師級的地位。
經典作品
vivienne的設計最令人贊賞的是她從傳統歷史服裝里取材,轉化為現代風格的設計手法,她不斷將17、18世紀的傳統服飾里的特質拿來加以演繹,以特別的手法,將街頭流行成功的帶入時尚的領域;還有她將蘇格蘭格子紋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將英國魅力推到最高點。從傳統中找尋創作元素,將有如過時的束胸、厚底高跟鞋、經典的蘇格蘭格紋等設計重新發揮,又再度成為嶄新的時髦流行品,無疑是Vivienne Westwood的經典作品。
品牌識別
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慣用的皇冠、星球及骷顱、以高彩度的色澤出現在胸針、手鏈、與項鏈設計上,增添不少冷艷時髦的俏麗模樣
風格特色
在80年代初期,Vivienne的設計風格開始脫離強烈的社會意識和政治批判,開始重視剪裁及材質運用,早期所發表的多重波浪的裙子、荷葉滾邊、皮帶盤扣海盜帽和長統靴等帶有浪漫色彩的海盜風格,一躍上國際流行舞台立即備受注目,到了80年代中期Vivienne開始探索古典及英國的傳統,到了90年代的Vivienne設計出不規則的剪裁和結構誇張繁復的無厘頭穿搭方式、不同材質和花色的對比搭配等,已經成為Vivienne的獨特風格。

至於另外那個。。。怎麼看怎麼山寨?!
大概是國人不怎麼認識只知道發音然後很多人一起拼寫錯誤造出來的
真正的品牌名是前面那個

『陸』 裙子的種類,裙子的種類有哪些

按具體樣式:

1、統裙

從裙腰開始自然垂落的筒狀或管狀裙。又稱筒裙、直裙、直統裙。常見的有旗袍裙、西裝裙、夾克裙、圍裹裙等。

①旗袍裙。左右側縫開衩。因造型與旗袍中腰以下部分相同而得名。多選用絲綢、絲絨、錦緞、羊毛絨等面料裁製。

②西裝裙。通常採用收顙、打褶等方法使裙體合身。因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而得名。多選用呢、絨、化纖混紡織物和針織面料裁製。

③夾克裙注重拼縫裝飾,在縫合處緝明線,有橫插袋或明貼袋,後裙擺開衩或前中縫開門,也可採用暗褶。因與夾克衫的裝飾特點相近而得名。多以堅固呢、小帆布等比較厚實的面料裁製。

④圍裹裙。從裙腰至擺開口的裙片 ,通常在前身交疊,以紐帶系合。因圍裹式穿著而得名。面料不限。也可不用紐帶,圍裹下體後將余幅塞入裙腰。

2、斜裙

由腰部至下擺斜向展開呈A字形的裙。多用棉布、絲綢、薄呢料和化纖織物等裁製。按裙型構成可分為單片斜裙和多片斜裙。單片斜裙又稱圓台裙。

是將一塊幅寬與長度等同的面料,在中央挖剪出腰圍洞的裙,宜 選用軟薄面料裁製。多片斜裙由兩片以上的扇形面料縱向拼接構成。通常以片數命名,有兩片斜裙、4片斜裙、16片斜裙等。

常見的品種有鍾形裙、喇叭裙、超短裙、褶裙和節裙等。

①鍾形裙。外形似鍾的裙。腰部常以褶飾使裙體蓬起,內加襯里或亞麻布質的襯裙。

②喇叭裙。裙體上部與人體腰臀緊密貼附,由臀線斜向下展開,形似喇叭狀。

③超短裙:迷你裙。

④褶裙。有定型褶的裙。通常採用可塑性高的面料,加熱壓出褶形。有百褶裙、褶襇裙等。百褶裙的裙體為等寬一邊倒的明褶和暗褶。褶襇裙通常在臀圍以上部位為收攏緝縫的襇,臀圍線以下為燙出的活褶。褶襇裙的褶襇一般比百褶裙寬,並富於變化。

⑤節裙。又稱塔裙。裙體以多層次的橫向多片剪接,外形如塔狀。通常為曳地長裙,每節裙片抽碎褶,產生波浪效果。19世紀初盛行於歐洲皇室,多穿用於隆重的社交場合。現已將節裙改短,便於日常穿著。

3、纏繞裙

纏繞裙用布料纏繞軀乾和腿部,用立體裁剪法裁製的裙。因纏繞方法不一,裙式也多種多樣。纏繞裙常作為晚禮服,當人體動作時,裙體縐褶的光影效果給人以韻律美感。

4、百變裙

一款可以有多種穿法,隨心穿,隨心變,百變百搭;一條裙子可以變換成上百種禮服、連衣裙、吊帶裙、長裙、中裙、短裙、半身裙、舞裙造型,被稱為「智慧裙子」、「魔幻裙子」的新款裙子。

(6)十九世紀女裝裙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裙自古以來就通行世界。如原始人的草裙、樹葉裙、獸皮裙,古埃及人的麻布透明筒狀裙,克里特島人的鍾形裙,古希臘人的褶裙,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羊毛圍裙,古印度雅利安人的紗麗裙。中國先秦時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

魏晉南北朝時期時興直襟式長裙,並有單裙(襯裙)、復裙(外裙)之別。隋唐以後,女子盛行上襦下裙,裙的品種、款式日趨多姿多彩。

歷代著名的裙有夾纈花羅裙、單絲花籠裙、石榴裙、翠霞裙、隱花裙、百鳥翎裙、雙蝶裙、鬱金裙、月華裙、鳳尾裙、彈墨裙、魚鱗百褶裙、彩綉馬面裙等。至近代,世界各國的裙不盡相同,並互相借鑒,使裙的品種日益豐富。

『柒』 古靈的小說《鳥籠里的暹邏貓》中提到的19世紀的法國宮廷女裝是什麼樣的她們怎麼座著

女人流行「Robe」,寬大的撐裙上有華美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襯托胸部的豐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裝扮是典型的男士裝扮。

『捌』 19世紀舞會晚禮服什麼樣急求!

英國的19世紀主要處於維多利亞所統治的時代(1837年~1901年)。這個時期的女性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材質
蕾絲 有古董感的蕾絲材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頭號代表。上好的蕾絲頗費手工,而且代價不匪,具有高級訂制的珍貴感,而如今先進技術手法的運用,令坊間的蕾絲也變得較為柔軟、透氣、易熨燙,因此開始被大面積運用在了服裝上。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喜歡在領口、袖口、裙擺處露出內衣的蕾絲花邊,而就算是當時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鋪上白色刺綉蕾絲的桌布和餐巾,才顯得情調十足,可見蕾絲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純蕾絲的上裝之外,蕾絲也被高超的拼接技術運用到了服裝的局部,例如領口、衣襟、袖口、下擺處等等,與其它材質混搭出更加華麗繁復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與硬挺材質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絲材質的適應面更加廣泛。體型較豐韻也能安心穿著。今年,高品質蕾絲的運用將變得無所不在。
荷葉邊 溫婉的荷葉邊今季再現,變化出新時代古典高貴的氣質。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葉邊擺脫了細碎的小家子氣,在融入了英國皇家氣質後,大大地舒展了開來,造型更加大氣,輕柔飛揚地蔓延在整個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葉邊也配合圓裙的裁剪,加以垂綴感的線條修飾,融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於一體,更加具有貴族高雅的神韻。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蛋糕裙,本季無論是搭配休閑服飾的膝上蛋糕裙,還是出席酒會的長蛋糕裙,都十分受歡迎,能凸現維多利亞式的華麗典雅精神。
包紐 在維多利亞的典雅之下,紐扣也不再無足輕重,精緻、考究的材質成為了你不可忽略的細節所在。仿珍珠紐扣十分優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紐,用與服裝同材質的真絲或綢緞將紐扣包住,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裝飾感,同時,也體現出猶如手工定製般的縝密做工。不要小看這一排小紐扣,它是確保你的維多利亞小洋裝是否經得起挑剔的關鍵元素!
蝴蝶結 用閃亮的緞帶結一個蝴蝶結作裝飾吧,因為蝴蝶結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符號。區別在於,維多利亞式的蝴蝶結更加講究結後長長的飄帶,粗而寬的帶子或者是纖細的細繩都沒有問題!
■關鍵款式 立領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穿著趨向於保守,用層層疊疊的技法塑造華美感,而立領,就是其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有時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來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領襯衫無比走紅,全棉材質具有學生般清純的氣息,而蕾絲的材質則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約,加上蝴蝶結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領口露出,顯得十分華美精神,保暖時髦兩不誤。
羊腿袖 所謂羊腿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袖部猶如羊腿一般,上端蓬開,而近手腕處一長段收緊。這種極具歐洲古典美的袖型現在也開始走紅,無論是絲綢上衣或者針織毛衣都有運用到這款袖型,在強調蓬鬆有型上身的同時,相對縮短上衣的長度,是其要決。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氣息的泡泡袖和燈籠袖也十分盛行,蓬鬆的燈籠袖更加能凸顯小臂和手腕的纖細,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將燈籠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維多利亞時期的高腰線略微區別於拿破崙時代的高腰線,而是以高腰的設計強調整體修長感的線條,在胸前和腰部強調曲線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時有明顯的束腰特徵,既有修長感又不失豐滿,能讓穿著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皺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關鍵詞,用垂直的線條塑造含蓄美,用褶皺創造華麗感,因此無論是 襯衫、裙擺都有折皺出現,袖口的反褶也運用得較多。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層社會,有許多禮儀講究,特別是夜裡的社交活動,男士必須穿燕尾服,需舉止文雅談吐不俗。晚宴過後,男士們可以聚在餐廳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這里,才可以抽煙、喝白蘭地、開玩笑,也可以在沙發上躺卧,這時那筆挺的緊包身體的燕尾服就顯得不和時宜。於是,一種寬松的無尾茄克就作為休息室專用的衣服登上歷史的舞台,這就是「拉翁基·茄克」,約產生於1848年前後。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這種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於休息或郊遊、散步等休閑時穿用。十九世紀後半葉,這種茄克上升為男裝中一個重要品種,當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學生穿的牛津茄克、劍橋外套也都是這種造型。
更多的內容可以看一下CCTV9播出的《時尚風雲錄》,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作品《名利場》簡•奧斯汀的作品及其電影,日本動漫《黑執事》(其中的人物都是穿著英國19世紀的服飾

『玖』 這種19世紀英國皇室的禮服叫什麼,就是裙子蓬蓬的

宮廷裝

『拾』 大概是歐洲中世紀吧,女子穿的那種大裙子叫什麼啊,裙擺裡面有支架的那種······電影里常常看到

蓬裙是歐洲古代貴婦穿的那類裙子。裡面一般是有金屬撐或是用很多層內襯稱起來。
關於【名稱】
現在的膨裙也叫公主裙,泡泡裙,蛋糕裙,南瓜裙,娃娃裙。這些叫法指帶略有不同。本身這類衣服是由歐洲小洋裝演化來的,最開始大陸地區就叫他小洋裝。這些叫法多半是從台灣和日本過來的。
關於【代表】
蓬蓬裙代表著一種懷舊的記憶,是過去歐洲的淑女們參加宴會時的必備行頭。後來,DIOR和Chanel的小禮服、小洋裝等,打破了當時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和款式,令蓬蓬裙一時被眾人所遺忘。 關於【風靡】
而到了2005年,懷舊風尚被一一發掘,蓬蓬裙終於等到了出頭之日,大舉反攻。在2005紐約時裝周中,蓬蓬裙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各大設計品牌中。無論是搭配西裝式外套、連身可愛小洋裝、或是簡單輕松的運動外套,都將女人的嫵媚與風情滲透在層層襯裙間,成為一股新街頭浪潮。
腰間打細褶,呈現圓裙型態的圓蓬裙發展至今,已變成了「實穿版」的現代蓬蓬裙———A字造型展開的大圓裙,短則及膝,長及小腿肚。蓬蓬裙以各種小圓、大圓、中圓的裙幅表現,風格不一,浪漫有如芭蕾女伶,搖曳生姿。
要說把蓬蓬裙推向高峰的,不得不提Alexander McQueen,這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的強烈風格有種戲劇性的張力。在2005年春夏秀上,以收腰上裝,襯托下截突然向外延展的蓬蓬裙,十分可愛。Marc by Marc Jacobs以俏麗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風格為創作靈感,大量運用蓬蓬裙,將頹廢雜亂的街頭風,轉化為干凈細致的甜美時尚;而Luella則以沉穩低調的設計,將高腰的娃娃裝大圓裙呈現兼具端莊隆重和復古俏麗感;DKNY也添入了異國風情的農村女孩可愛蓬蓬裙,帶來了不同風格的俏麗繽紛。

與十九世紀女裝裙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花里胡哨的鞋子怎麼配褲子 瀏覽:566
學生脫校服 瀏覽:542
白襪校服美女脫內衣 瀏覽:847
廈門哪些學校校服好看 瀏覽:286
如何編織線大衣外套 瀏覽:615
陸軍與武警制服 瀏覽:877
男士中長款倒領棉衣 瀏覽:131
男友的手在褲子里 瀏覽:890
普寧流沙哪有做校服的廠 瀏覽:896
冬天穿什麼褲子不顯腿彎 瀏覽:64
yyvp什麼意思什麼馬甲 瀏覽:243
穿什麼樣的睡衣才能吸引丈夫 瀏覽:229
褲子縫扣子 瀏覽:507
棉衣羽絨服臟了怎麼洗 瀏覽:260
柯橋旗袍店 瀏覽:554
杜嘉班納衣女多少錢 瀏覽:827
襯衫洗過皺了怎麼辦 瀏覽:750
三星白戰隊帽子 瀏覽:950
香檳色外套搭配 瀏覽:60
女式針織羊外套中長款馬甲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