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也是我國的一種文化,關於它的影視劇有哪些
有關旗袍的影視劇有《旗袍》。
《旗袍》是長城影視出品的諜戰劇,由李舒執導,李幼斌、王志文、馬蘇、劉佩琦等人主演。
該劇改編自中共地下黨員的真實故事,通過中共地下組織在逆境中的奮戰過程、情報戰中的鬥智斗勇,講述了由馬蘇飾演的紅色女諜關萍露的傳奇人生。2011年4月23日於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吉林衛視、天津衛視上星播出。
(1)穿旗袍露大腿的國產連續劇擴展閱讀
《旗袍》劇情介紹:1937年淞滬會戰,中國英勇的熱血男兒雖然築起了鐵一般的血肉長城,但依舊無法抵擋日本侵略者無情冷酷的鐵蹄,上海、南京等地相繼淪陷。
在此之後,如汪精衛、丁默群(王志文 飾)之流不顧廉恥認賊作父、助紂為虐,更有關萍露(馬蘇 飾)、趙世傑(祖峰 飾)等愛國兒女組成青年鋤奸團,發誓消滅所有漢奸與敵寇。
因一件家傳的珍貴旗袍,關萍露和丁默群這兩個絕然處於不同世界的兩個人相識。從此關有了多重身份,她是報社的激進專欄作家,也是大漢奸丁默群的情婦、更是時刻策劃將丁就地正法的鋤奸隊成員。亂世之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傳奇上演。
⑵ 驚險萬分!一身旗裝袍驚艷眾人的宋軼險走光,為何王陽卻意外火了
在《我就是演員》的舞台上驚險萬分!一身旗裝袍驚艷眾人的宋軼在表演的過程中險些走光,王陽在後續的表演中,一邊表演一邊為宋軼整理旗袍,因這個紳士的舉動意外火了,圈了一大波粉絲。證明很多人還是十分注重演員的人格魅力的,大家並不是無腦的腦殘粉。
大家之所以會對王陽的舉動稱贊不斷,也是因為娛樂圈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很多演員有演技但是沒人品,或者有人品又沒有演技,遇到又有演技有人品的演員,是難能可貴的。對於大部分影迷來說,演員的人格魅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面對王陽如此紳士的舉動,大家自然會認為他的人品不差。
⑶ 問一部國產文藝電影,在cctv6放過,知識分子的故事,有一個鏡頭是一起上山,從後面看姑娘旗袍裹著的屁股
《小城之春》翻拍版。
⑷ 旗袍太驚艷,老掌櫃穿著也有講究,《老酒館》驚現時裝秀
確實是這個樣子的,很多時候穿著確實是有講究的,而且不同的人物對穿著也是需求不同的。
⑸ 黃志忠多年前演的一部電視劇。裡面有一中年女人經常穿旗袍,裝成普通人,其實是特務。電視劇名字是什麼
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⑹ 電視劇《司藤》里,有哪些好看的穿搭造型
在電視劇《司藤》中,景甜旗袍的穿衣搭配真的是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目光,真的是太漂亮了,而男主張彬彬的造型也很帥氣養眼。
可能你離成功只差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可能也只是一點點的努力,但是你的努力一定會讓你成功,只是時間的問題。
⑺ 跪求電視劇或電影中的旗袍露大腿的片斷!
危險關系
金陵十三釵
⑻ 我就是演員:宋軼穿旗袍躺地上險走光,有誰注意王陽左手的動作呢
有許多身材好的女明星,宋軼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宋軼的腿不能和普通人相比。他穿緊身褲,又細又直,沒有任何贅肉。這一次,戴著黑色花盆帽,黑色短毛,黑色修身褲,身材真的沒有遮。修長的雙腿真的完美詮釋了傳說中的「螞蚱腿」是什麼。我們來看看。
要說這條黑褲子的設計特點,首先要數的就是橫條和撕邊。橫條和四邊不是很整齊,但是很有個性,打破了原來黑一水帶來的沉悶感。
其次,小黑褲子的顏色也呈現出深淺不一,有些地方被打磨成了白色。雖然效果不明顯,但是表現出了很好的漸變效果,所以不得不說這些褲子還是挺精緻的。
⑼ 《司藤》首播反響不錯,景甜穿旗袍漂亮,你驚艷了嗎
電視劇市場上,呈現了很多激烈的攻擊,其中玄幻吊戀劇《司藤》惹起了普遍的關注。這部戲劇聚集了景甜,張彬彬,李沐宸,張亦馳的新作,講述了一個年輕設計師秦放,在尋覓本源的過程中不當心觸碰了器官的故事。他翻開了沉睡了幾十年的司藤。在協助司藤復仇的過程中,兩個人相互認識,剋制了很多障礙,一同長大。
無論在首映式上,一切的地點都是在真實的場景中拍攝的,每一個場景都像畫卷一樣美麗。每一個動人的場景都讓觀眾感遭到大自然的魅力。此外,劇中突出優秀的生態環境作為重點,讓觀眾看到導演對鏡頭的掌控。另外,作為一部奇幻作品不可或缺的特效鏡頭,給觀眾一種華美的覺得。毫無疑問,這部劇是改編自暢銷小說的作品,壓力很大。它在小說中有著許多精緻的寫作作風和超強的想像力,曾經成為人們津津有味原著的中央。不過這部劇播出後,並沒有惹起太多對原著的吐槽和質疑。反而得到了這部劇演員,以至劇情的高度評價,等待這部劇有更好的收視率。
⑽ 穿旗袍的美女從樓梯走下來是哪一部電視劇
電視劇《旗袍》。
這部電視劇里就有很多關平露穿旗袍從樓梯走下來的鏡頭。
旗袍(qipao)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新中國成立後,旗袍在內地漸漸被冷落。80年代,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帶來的影響,旗袍逐漸在內地復興,並於1984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