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傳統旗袍和海派旗袍的區別

傳統旗袍和海派旗袍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2-08-07 13:51:53

A. 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什麼區別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立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郁;「京派」風格則大氣恢弘,矜持凝練,但免不了官派風范。 海派 海派文化完成於20世紀30年代,海派服飾也在30年代達到輝煌燦爛的頂峰,而海派旗袍則在30年代的海派服飾中一統天下。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就指海派旗袍。 近代上海的開埠,「中體西用」、「西學東漸」,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的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傳統樣式與西式服飾的兼收並蓄。當時不僅把西式外套、大衣、羊絨衫穿在旗袍外,更採用洋裝中的翻領、V領、荷葉領,袖型則有荷葉袖、開衩袖等。 到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結構更趨向西化,一反傳統的有了胸省、腰省和裝袖、肩縫,甚至加入墊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舊式的大襟和繁瑣的裝飾則逐漸消失了,旗袍面料中面部、呢類、 莎羅應有盡有。某一段時間旗袍流行「透、露、瘦」,於是就採用鏤空織物和半透明的化纖與絲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種既穩定又變化無常的時裝。擺線高低來回更迭、稍不留神便會落伍,這種時髦確實是需要「追趕」才能及的。時尚是商業的催化劑,作為商業化大都會的產物,海派旗袍不僅順應社會心理,更切合商業利益。 京派 京派旗袍是旗袍家族中的大家閨秀,任風雲變幻,世風搖擺,它自巋然不動。 相 對於「海派」的開放與創新,「京派」就顯得矜持守舊一些。旗袍的「京派」自是指區別於海派,不為流行所動的傳統樣式。一方面北京的地理位置當時並不有利於 西洋文明的引入;另一方面,舊的官僚軍閥又阻礙它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包容,京派旗袍總是守著它固有的宮廷范,不肯跟風。 京派旗袍的特點不是中西合璧的艷麗,而是本位本土的拙樸。旗袍款型通常平直寬肥,有大襟、面料偏厚重,可單可夾。印花面料比海派要少,花色也未受到西方的影響。相反,旗袍的裝飾卻比海派來的豐富。 海派旗袍由於特別顯示女性身段,因而服裝在於表現人而非衣服本身。京派旗袍衣身的寬大使得人體退居第二位,所以在裝飾上就不得不考究起來,服裝以繁復和刺綉紋樣或織紋為美,充分展示旗袍自身的魅力。 「京 派」和「海派」各有千秋,「京派」猶如名門閨秀,「海派」猶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時尚,「京派」是矜持,「海派」就是浪漫。但隨著歷 史變遷,具有現代特點的「海派」逐漸成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傳至今沒有什麼改變。中國婦女的傳統形象也與之緊密相連,難以割離了。

B. 海派旗袍跟民國旗袍 京派旗袍,究竟有何區別

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今天大家所說的「旗袍文化」真正指的就是30年代的老上海「海派」旗袍,商業氣息比較重。

C. 旗袍分為哪幾派

旗袍分為京派、海派、蘇派,其中京派旗袍更加原汁原味地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D. 京派和海派旗袍的區別

兩中旗袍只是產地不同,在規制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二十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旗袍款式多樣,分類方法也各種各樣,有:面料分類、工藝分類、款式分類、季節分類等。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方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圓襟以及無襟。
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縫合的襟只作為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效果上更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扣,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紐。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因為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領型樣式有: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旗袍的每一種領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樣式。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脖子短的女性不適宜選擇高領,對於脖子較長的女性來說,沒有什麼限制,選擇的范圍要廣很多。
旗袍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以前的人們主要是按天氣變化來決定旗袍袖的類別,現在的女性著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多選後三種,而年長的則大都會選擇長袖。通常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寸,中袖越有十六寸,短袖長十寸。
傳統的旗袍一般都為長旗袍,現如今短旗袍也流行起來了。對於具有身高優勢的女性來說,長旗袍穿著高雅大方,短旗袍穿著則性感嫵媚;對於個子稍矮的女性來說,在鞋的搭配上,建議穿高跟鞋有拉長腿型的視覺效果,短旗袍是最佳的選擇。
旗袍的擺型分為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袖大、鋸齒擺等。
日常的旗袍穿著多以寬擺和直擺為主,禮服擺和魚尾擺用於婚宴、酒會、出席活動等特定場合。
旗袍開衩分為高開叉、低開叉。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一生酷愛旗袍的張愛玲回憶道:「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滾邊是旗袍上的一個亮點,雖然說只是用縫紉機在旗袍邊緣縫上一條細線。但是如果有心對比一下沒有經過滾邊的旗袍與經過精緻滾邊過的旗袍,就會知道它在提升旗袍氣質上起到的是點睛之筆。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步驟,但它有著自己的講究與搭配方法。比如:最佳的滾邊材料是真絲軟緞,而且滾邊的顏色必須要求素色。但是滾邊的類型就很多了:寬滾邊、細滾邊、單滾邊、雙滾邊。不同的滾邊類型,契合了不同類型的旗袍。
盤扣的種類多樣, 有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蝴蝶盤扣、吉字扣等等。
在與旗袍面料色彩的搭配上,如果是單色面料的旗袍,就選擇與該面料不同的顏色,起到突出和點綴的作用;如果是花色面料,就選用單色面料做盤扣,此時盤扣作為「綠葉」陪襯。此外,盤扣造型也要根據不同的旗袍紋樣搭配,其原則是要與面料紋樣相協調,,不能過分平淡,也不能過分出挑。

E. 旗袍四大派別有著怎樣的美

旗袍四大派分別是:京派,海派,蘇派,廣派。各派都有各派的美。

四、大膽開放的廣派旗袍。還有一個派別,叫廣派,也有叫粵派的,流行於南方沿海省份,受西方影響較深,廣派強調露、亮、奇,在四個派別中是最不像旗袍的一個派別了。

F.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麼區別

傳統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翹臀,凹凸有致,充分釋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盡顯典雅、高貴氣質;亭亭玉立,窈窕玲瓏,它充分展現了女性纖柔曼妙的身姿,如風擺俏荷,雨灑芭蕉,極富古典詩情意韻,它融入刺綉、綴珠、團龍、手繪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圖案,特具有中國特色和西式審美。改良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起源於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於現代「旗袍」這個詞專指女裝,所以又可以說旗袍起源於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大多都放棄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來,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
經過現代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特色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典雅時尚服裝———改良旗袍,穿在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G. 古代旗袍和現代旗袍的區別

清代旗袍與民國旗袍的差別[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 | 發布日期:2013-06-15 | 瀏覽(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編者按: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清代旗裝

⒈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⒉ 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⒊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

40年代——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H. 11 旗袍的形態有哪些 傳統的和現代的

古典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I. 旗袍越來越受人們喜愛,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的風格有什麼差異

我國旗袍的流行是從清代的後期開始的。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開始對旗袍進行改良。比如加入了立領和開衩,然後又根據當時的審美觀點將腰部改細,清朝後期改良的旗袍叫京派旗袍。京派旗袍給人一種端莊傳統的感覺,在裡面有一股成熟的魅力。民國初期旗袍受西方影響,由平面裁剪到立體裁剪,形成了民國旗袍也叫海派旗袍。

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在風格上存在的差異是在於兩者的注重點不同。海派注重藝術,京派注重文化。海派旗袍以展現曲線美而備受追捧,京派旗袍是寬松的風格。可以說京派旗袍是一個過去,而海派旗袍是一個未來,共同豐富了旗袍的文化發展歷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海派旗袍成為了現在主流。各種文化的相互交雜融合,旗袍的款式也變得更加的豐富,它們之間也在互相借鑒、互相影響。

J. 北京旗袍和上海旗袍不同是審美不同嗎

與傳統旗袍和海派旗袍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藍色的風衣配什麼顏色的小衫好 瀏覽:530
劉雯冬季穿搭羽絨服 瀏覽:601
森馬男羽絨服雙面穿 瀏覽:506
大金剛手機外套價格和圖片大全 瀏覽:596
高領開叉衣怎麼搭配 瀏覽:615
男裝衣高領 瀏覽:356
針織外套裡面可以穿吊帶嗎 瀏覽:844
紅開衫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959
男士黑色呢子風衣搭配圖 瀏覽:773
呢外套的腰帶怎麼系蝴蝶結 瀏覽:98
皇室戰爭帽子一隻在哪 瀏覽:80
正街褲子批發市場 瀏覽:885
請問南京玉橋市場有沒有帽子賣啊 瀏覽:740
國外兒童帽子 瀏覽:288
女裝搭配常用 瀏覽:535
灰色長款打底針織衫怎麼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616
普寧服裝城男裝襯衫批發 瀏覽:611
蘭州市第五十六中學校服 瀏覽:182
bbd羽絨服 瀏覽:781
春秋什麼褲子配風衣男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