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的英文是什麼啊,Cheung還是Chang在線等
「Cheung」和「Chang」兩種表達方式都存在,按不同情況可以甄別使用,具體標准如下:
1、按中國國內的標准: Zhang;
2、按港澳的英文拼音慣例:Cheung;
3、按台灣的英文拼音慣例: Chang。
(1)廣東話說旗袍的發音擴展閱讀:
1、多數情況下,張姓人填寫姓名的拼音就可以了,護照上面也是姓名的拼音,至於你如何翻譯「張」,通常來說,就是「Zhang」,沒有什麼特別後面兩個發音的拼寫雖然也是「張」的意思。
2、主要是用於某種品牌或者名人,比如張裕葡萄酒的名字,這是因為他們或者產品在國外也有知名度,但是英語中沒有「zh」的發音,於是在口口傳遞中出現了差別,這才會反應在拼寫上。
3、中國的方言比較多,尤其是廣東話,去國外的廣東人也很多,所以很多中文中的物品在英語中的發音是來源於粵語的,比如旗袍的英文是cheong-sam,因為在粵語中是長衫。
⑵ 旗袍在廣東話中是什麼意思
廣東話【旗袍】,是指服裝的某一種款式類別,如下圖:
旗袍
⑶ 民國時期的雜志上,有許多關於「旗袍」概念的討論,什麼是旗袍
旗袍是民國時期一種非常獨特的衣物,這種衣物可以展現女性身材的曼妙感,而且也受到了當時很多年輕女性的俠義支持,在當時旗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穿法。
⑷ 會廣東話的筒子幫我翻譯一下這段話,有什麼要注意的順便提一下,謝謝~~
第五課
2.4
買「嘢」(東西)A你買「乜」(什麼)嘢呀(買東西
A你買什麼呀)
B「唔該」(麻煩、勞駕)「畀」(給)「嗰」(別的)個手袋我「睇嚇」(看一下)。(麻煩給別的手袋給我看一下)
A四十「蚊」(元)。(40元)
B請問「有冇」(有沒有)「細」(小)「啲」(的)「架」(語氣)?(請問有沒有小一點的)
A「對唔住」(對不起),冇「嘞」(了)。(對不起,沒有了)
B「幾時」(什麼時候)有呀?(什麼時候有呀)
A下星期三啦。(下星期三啦)
B唔該,「呢對皮鞋」(這對皮鞋)「點」(怎麼)賣呀?(勞駕,這對皮鞋怎麼賣呀)
A九十三蚊,你「著」(廣東話同音字:相當於穿)」幾碼鞋」(多大的鞋子)呀?(92f塊,你穿多少碼的?)
B三十七,有冇「灰色架」(灰色的)?
A
冇。(沒有)
B
「可唔可以」(可不可以)「試嚇」(試一下)?(可不可以試一下)
A可以。(可以)
課文
星期日,我去街。百貨公司好熱鬧。呢件旗袍好靚,百七蚊一件,唔系幾貴。嗰對皮靴系新款,價錢好平,曬士大過頭,唔啱我。(星期天,我到街上,百貨公司好熱鬧,這件旗袍好漂亮,一百七十塊一件,不是很貴,那一雙皮靴是新款,價錢好便宜,尺寸太大了,不適合我。)
⑸ 旗袍的意思是什麼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60秒看各地家長花式送考,家長們為了孩子有多拼
2022年的高考終於落下了帷幕,確實每年的高考也是引發全民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之一。對於每一位參加高考的考生而言,他們也希望能夠在考場之上發揮自己出色的水平,但終究對於他們而言,很有可能也會面臨著焦慮以及緊張,生怕在考場之上不能夠出色如意的發揮,除此以外,在考場外等待著他們的家長也是最為翹首以盼的一個群體,他們的緊張程度並不亞於任何一位考生。
不管家長採用什麼樣的獨特方式為孩子送考,其實也是飽含著家長們對孩子滿懷殷切的期望,而考生們也是帶著家長滿滿的祝福與期盼,在步入考場之後,也是盡己所能出色的發揮自己的學習水平。在此也希望考生們通過這次高考的歷練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更大的升華,除此以外也祝願他們取得一個好成績。
⑺ 上海人說什麼話是粵語嗎
上海人一般說上海話(方言)或者普通話,不是粵語。
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上海話又稱上海閑話、上海吳語、吳語上海話、滬語,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是吳語的重要代表,與吳語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現代吳語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支語言。
狹義上海話指上海市區方言,也就是現在被廣泛使用和認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話是以本地吳語為基礎,自然融合上海開埠後的吳語區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吳語。
(7)廣東話說旗袍的發音擴展閱讀:
上海話的發展歷程
上海位於江東吳地,本地語言為有數千年歷史的古老吳語。吳語一詞自古有之,常見於古詩文中,即指江東一帶方言,上海話留存古代江東文化氣息。
上海話源於松江話,有700年的歷史。上海的人口聚落是因上海浦而得名的。上海浦就是今從龍華到外白渡橋一段的黃浦江。
古代在長江出海處的三角洲上,有一條自西向東、水勢好大的松江(即吳淞江,蘇州河),在其下游近入海處,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兩支流。以「上海」相稱的聚落,最早見於北宋熙寧十年(1077)。
由於上海面臨東海,在清末碰上了特殊的機遇。1843年上海被迫開埠以後,成為一個自由發展的租界,有相當長時間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變成一個國際大都市、金融中心,龐大移民和高速經濟的沖刷,使上海話一躍成為太湖片吳語區發展最快的語言。
⑻ 旗袍為什麼叫cheongsam
長衫,來源於廣東話的發音
為什麼採用廣東話的發音我就不知道了,但是詞典上確實是這么解釋的。可能最早是從廣州流傳到歐美地區的吧,雖然起源於北方,但是那時可能還沒有對應的英文稱呼。
下面是金山詞霸上面的解釋,你仔細看最後的一部分,關於普通話和廣東話的:
cheongsam
[`tFR:N`sAm]
<漢>n.旗袍
cheongsam
cheong.sam
AHD:[chông」s\adie/m「]
D.J.[7t.%806s$8m]
K.K.[7t.%06s$m]
n.(名詞)
A long dress with a high collar and slit skirt, traditionally worn by Chinese women.
旗袍:中國女性傳統上所穿著的高領開衩裙式連身服飾
Chinese (Cantonese) ch'e¿ng shaam [long gown]
Chinese (Cantonese) ch'e¿ng shaam [long gown]
equivalent to Chinese (Mandarin) cháng [long]
equivalent to Chinese (Mandarin) cháng [long]
Chinese (Mandarin) sh³n [gown]
Chinese (Mandarin) sh³n [gown]
cheongsam
cheong.sam
AHD:[chông」s\adie/m「]
D.J.[7t.%806s$8m]
K.K.[7t.%06s$m]
n.
A long dress with a high collar and slit skirt, traditionally worn by Chinese women.
Chinese (Cantonese) ch'e¿ng shaam [long gown]
equivalent to Chinese (Mandarin) cháng [long]
Chinese (Mandarin) sh³n [gown]
⑼ 甘蔗香蕉配旗袍什麼意思
寓意是:「金蕉過後,掂過碌蔗。」普通話就是「有朝一日,通暢順達」或者「有朝一日,功成名就」。這句話的形象表現,祈求兒女們考試順順利利,穩穩妥妥。
這是一句美好的祝福,在廣州,人們互相問候的時候,經常會說這句話,譬如你給對方道賀:「恭喜發財!」對方就會客氣的回你:「金蕉過後,你都一樣,掂過碌蔗!」
這里的「金蕉」音同「今朝」,「金蕉過後」就是「今朝過後」。「掂」是一個古老的方言詞,在這里是「直」的意思;「碌」是一條的意思。「掂過碌蔗」,字面意思就是比甘蔗還要直,寓意事情非常順利和穩妥。
來源
這種甘蔗掛香蕉的習俗在廣東早就有了,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買一根甘蔗上面掛上香蕉,擺放在客廳,或者門店裡,祈求來年順風順水,從頭甜到尾,萬事順利。
家長們把掛著香蕉的甘蔗拿到考場外,就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如同其它地方的家長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穿馬甲(寓意:馬到成功)一樣,都是對子女們的美好祝福,可憐天下父母親,為兒女們也是苦費心思啊!
⑽ 書上明明寫旗袍叫cheongsam 那為什麼有的寫qi-pao這兩個有差別么
cheongsam來自於粵語中的「長衫」,所以是外國人把粵語發音音譯過去成了英語單詞
qi-pao就簡單了,就是漢語拼音,是外國人根據普通話發音音譯過去的
意思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