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黃梅戲的評價的詩句有哪些
都是來自晚清文人王浣溪,選取部分詩句參考。
1、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贈伶人葛某》
2、曲部風流鬥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觀戲有得》
3、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再贈二絕句》
4、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再贈二絕句》
5、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觀戲有得》
原文:
《贈伶人葛某》
作者:王浣溪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觀戲有得》
作者:王浣溪
一:
絕大文章游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鬥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再贈二絕句》
作者:王浣溪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痴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牆頭破鏡時。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雲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五:
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
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六:
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
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七:
苟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
到底羅巾能泄恨,不教東海郁冤魂。
八:
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
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九:
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
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Ⅱ .女生形容旗袍和油紙傘句子優美句子
《雨 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Ⅲ 旗袍女人的唯美句子
1. 多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得體地穿在身上,風姿綽約,盡顯妖嬈。就像有一段隨心的愛情一樣,舒適地存在著,亦是一種安然。
描寫旗袍女人的好句子
2. 女人味還是一種風情,一種從里到外的韻律。穿著或綢或錦或絲的旗袍,裸露美麗小腿,發髻高挽,豐姿綽約,風情萬種,那份東方神韻,宛若古典的花,開放在時光深處,不隨光陰的打磨而凋謝,就那麼妖嬈著,那麼玲瓏著,令所有男人震撼。
3. 模特身著一身紅色的旗袍,看上去像是靜靜地倔強的從牆角開出的野薔薇,就像一隻翩翩欲舞的紅色蝴蝶,充滿了那種舊時代與新時代氣質的完美融合。
4. 你是花叢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無論什麼衣服穿到你的身上,總是那麼端莊、好看。你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遠看去,真像一隻小蝴蝶飛過一樣,既美麗稱身,又色彩柔和。
5. 你像一片輕柔的雲在我眼前飄來飄去,你清麗秀雅的臉上盪漾著春天般美麗的笑容。在你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裡,桔紅色的西服自然敞開,展現出紅白相間的絨衣,湖藍色的緊身長褲,襯托出修長的腿,既瀟灑又富有美感。你的裝扮是成功的!
6. 一個身穿白色綉著淡粉色的荷花抹胸,腰系百花曳地裙,手挽薄霧煙綠色拖地煙紗,風鬟霧鬢,發中別著珠花簪。眼神有神,眼眉之間點著一抹金調點,撩人心弦,果真是一位絕色佳人!
7.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8. 說起旗袍,印像最深的是電影《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各式各樣的旗袍在她完美身段下被演澤的淋漓盡致。每一款旗袍穿在她的身上,舉手投足間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只見她蓮步輕移,或朱唇翠袖,或眼波琉璃,或輕盈淺笑,或凝神沉思。與其說是與愛情的邂逅,不如說是一場旗袍的盛宴。
Ⅳ 形容唱黃梅戲時聲音婉轉好聽的句子
1、歌聲在繼續。副歌部分感情陡然上揚,大肆渲染,孫楠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如泣如訴。血濃於水,情重如山,中華民族的血脈真情,在地震廢墟上徐徐流淌——
2、餘音裊裊,不絕如縷。餘音繞梁三日猶未盡。
3、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動聽。
4、長歌一曲,好風好夢好歌好意氣。好的歌曲燦若星辰,我沒有精力也不可能一一欣賞,也沒有能力一一解讀。我只能說,好的就是好的,碰上了,就絕不放過。
5、你的歌聲婉轉動聽,讓人贊不絕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6、有時簡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聯唱,輪唱,使你辨不清頭尾,摸不到邊際。那才叫盡情的歌唱哩!
7、歌聲拖得很長很長,因此能聽得很遠很遠。人還沒看見,已經先聽見歌聲了;或者人已經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8、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
9、覺得他唱歌很大氣,音調從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盪氣回腸,氣勢磅礴,繞梁三日,還有人唱得出這樣的境界嗎?
10、你的歌聲婉轉動聽,讓人贊不絕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再給我唱一首吧。
Ⅳ 黃梅戲鑒賞800字
黃梅戲鑒賞800字
黃梅戲鑒賞800字,鑒賞是對文物、藝術品等的鑒定和欣賞。人們對藝術形象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當我們很欣賞一個東西的時候可以寫一遍鑒賞作文,以下分享黃梅戲鑒賞800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歷史悠久的文化,至今流傳,黃梅戲就是其中之一。
從記事起,每次到爺爺奶奶家玩,他們總端坐在電視機旁的搖椅上,興致勃勃地觀看電視上一群人唱戲。當時我還小,並不明白這是什麼。只是坐在奶奶懷里,咿咿呀呀的哼著。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爺爺奶奶他們看的叫黃梅戲。
我對黃梅戲了解並不深,但也知道些,畢竟這是我們安徽的特色文化。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黃梅戲最出名的莫過於《天仙配》和《女駙馬》了。
記得有一天傍晚,百般無聊的,我想去公園逛逛,便拉上弟弟奔向公園,還未走到公園,就遠遠的看到那裡燈火璀璨,似乎隱隱約約的聽到有主持人講話。我立即起了勁,沖向公園。果然不出我所料,有人在公園里搭了戲檯子,正准備表演黃梅戲,圍觀的人大多都是老人,偶爾有幾個孩子。即使是這樣,人還是很多。我和弟弟始終擠不進去,就找了一個較高的地方坐下,遠遠的看著。第一個就是黃梅戲的經典《天仙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聽著聽著,我便沉迷於這曲調之中,不愧是經典,不愧是黃梅戲,這曲調甚有韻味,讓人念念不忘。由於偶爾會帶幾句家鄉話的緣故,我總感到很親切。一曲很快就完了,我意猶未盡地等待著下一曲。下一曲的《女駙馬》也是較為出名,只見一個身穿古代狀元衣裳的人從後台走上前來"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黃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這一曲我聽過很多次,所以會唱一點,便跟著哼了起來。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媽媽讓我回家了,我回頭看了看台上,依依不捨地回去了。自那以後,我對黃梅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有人搭檯子唱黃梅戲,我都會坐在台下,興致盎然地看著。
黃梅戲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他流行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大區域。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戲為主,曲調健康朴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小調色彩。彩調曲調歡暢,曾在花腔小戲中廣泛使用。主調是黃梅戲傳統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
黃梅戲是中華傳統文化,更是安徽特色文化。我們這些中華兒女應傳承下去,讓它流傳千古!
通過我院開課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離我們很遠,通過學習我了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是指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民族小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被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但我們仍有必要系統地學習我們的文化。因為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韓、哈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我們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歷史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沒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但是在現代中國人的身上隨著一代一代更替,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
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
有段時間,我學習了關於《孝經》的知識,父母在最初的時候給予了我們生命,然後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我們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我們洗臉,等教我們學會了所有東西時候,我們首先回報給他們的是頑皮和頂嘴,我們忘記了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那些日子,我們忘記了父母是怎樣把畢生的心血一點一點的傳輸給我們。所以我很慶幸能在這個時候學習到傳統文化讓我學會了感恩。
我們需要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才會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貢獻,才能是個有精神有信仰的有靈魂的人……
我的家鄉安慶最大的特色便是那婉轉的黃梅戲了。在我還在故鄉時,一家人去聽戲可是家常便飯的事呢!那時的我雖然年幼,但黃梅戲的柔綿悅耳的卻依然深深的可在我心裡。
黃梅戲是委婉清新的`,它彷彿是海邊的微風,帶著清新的空氣,輕輕地撫摸著你,使人心曠神怡;似乎是天邊的彩霞,多姿多彩,美輪美奐,在天空中游盪著,讓人悠然自得;又好像是百靈鳥的歌聲,既圓潤又清脆,在無形之中變化,令人應接不暇。當黃梅戲迎面撲來時,你並不覺得突兀,也許相反的,你還會驚訝於自己竟這么快地沉浸其中;當它環繞在你耳邊時,你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當它悄然離開時,你也許還渾然不知,臉上還掛著一絲安詳的笑容。黃梅戲是美的!
黃梅戲是極其質朴的。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充滿了朴實的氣息。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唱腔和那古樸的伴奏也讓黃梅戲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一個個特點都讓觀眾們身歷其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黃梅戲。它是美麗的!
黃梅戲雖朴實但絕不膚淺。
黃梅戲是富有哲理的。每一支戲曲都講敘了一個動聽的故事。這些故事都直接來源於當時當地的真人真事。而朴實的字眼織就了故事戲謔的外衣,披在了故事們的身上,可是因為來源於民間,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滲透著生活的經驗與道理,內蘊豐富,極具個性。誰能說它不是黃梅戲的一個特點呢?它是美的!
有人說黃梅戲太過婉轉。不如流行歌曲簡潔。我說,那是它的特點,美的悠揚;有人說黃梅戲太過鄉土,不如京劇華麗,我說那是它的特點,美的樸素;有人說黃梅戲道理淺顯,我說源於生活中的道理永遠是最深奧的。
黃梅戲是輕快的,是幽默的,是新鮮的,它是美的!
這個文化快餐的時代,戲曲文化逐漸衰落,可我還會衷心地希望黃梅戲能夠發揚光大,不止在我一個人心中婉轉回盪!
Ⅵ 關於旗袍優美的詩句
1.形容「穿旗袍」的美的詩句有哪些Ⅶ 關於旗袍的唯美句子
1、我打馬走過江南,你一襲旗袍,一把花折傘,回眸瞬間,天地獨染芳華。從此,你在我夢里,不曾離開。
2、你我因旗袍相識、相知、相愛,可終歸是你心思太小,我對你百依百順,你卻當作理所當然,情依舊,卻不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3、旗袍可以在煙雨紅塵中寵辱不驚,風情萬種。它有著雲水禪心一樣的簡約,在眾芳國里行走的從容。
4、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5、旗袍,是一直想嘗試的服飾,卻一直沒有如願。
6、我那年還身著你常見的素色旗袍,而你一身紅火喃喃笑語,我想那一刻身著紅色旗袍,而不是祝福你。
7、旗袍是女人最美麗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簾幽夢;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嚀;是才情女子軟玉的人生。
8、旗袍,用細膩的曲線勾勒出女人的玲瓏體態,讓她們的氣質得到最大程度地凸顯。
9、旗袍是我落筆時的驚喜,在煙雨迷濛中書寫著厚重,它是曾經獨守的一豆燭火,一笑傾城。
10、一件實用的旗袍,不需要綉鳳描龍,也不需要鑲金滾銀,只要選料適當,剪裁得體,就可以襯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11、你說,你那麼喜歡旗袍,等我們結婚時,便以旗袍為幸福的嫁衣,可我突然不想了,不是不愛了,只是你不懂我。我想要的只是簡單的幸福和你的體貼,愛情里,不是一個人的唯一付出。
12、旗袍,是歲月深處的一株梧桐,等待著鳳凰的情有獨鍾。
13、旗袍是瓔珞搖動的春風,帶給人無限地憧憬;它是情人眼裡的朦朧,帶著微笑戲說人生。
14、旗袍在經典永恆的光華中,依舊未老。花樣年華,隨花開花落,寵辱不驚而典雅地走過一度度春秋。
15、那件青花旗袍,一直被我潛藏在箱子底下,也早已染上了歲月的味道。
Ⅷ 描寫黃梅戲的詩句有哪些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痴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牆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牆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雲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