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旗袍:不是誰想穿都能穿的,唯有浸了華夏歷史的中國女人才可為呢
真正的女性美,如一襲上好旗袍,不僅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內在永遠比身材皮相高一等──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份歷久彌新的經典審美,古人誠不我欺。成都就有位90後帥裁縫,他比你我都更懂欣賞女性美麗的內在。
聘聘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② 在走旗袍秀時怎樣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我認為是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樣子讓別人說去吧。
③ 表示對旗袍的贊美的散文
旗袍是女人美麗的象徵,也是東方女人的特色。當代作家念人的散文《別了,夢園》中,一句描寫旗袍的句子,很讓人心動。現摘下來作為新春禮物獻給你,一起分享:
杜鵑花、百合花、菊花、茉莉花、夜來香等各種各樣的花朵,爭妍吐艷,彷彿像一位美麗的少婦穿著美麗艷目的粉紅色旗袍站在小路邊,對你露出甜甜的微笑。
④ 求經典散文或散文佳句
細雨江南,滌凈心靈
時間:2011-11-05 17:51散文來源:本站原創 散文作者: 寒煙冷月點擊:1097次
-
沉湎於咖啡的苦澀,那是對逆境的頓悟;執著於泉水的恬淡,那是江南的難以釋懷。而我,正是陷入江南霏霏細雨中難以自拔的人。——題記
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芬芳固然清新,但江南的熱情更為難忘,那是同泉水般的質朴的甘甜,滌盡世俗的塵埃,純凈的不受絲縷沾染。
然而,屬於宋詞的季節,那百花熱情綻放的春季,如今早已靜靜地悄逝,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秋季般蕭瑟與荒蕪的現代社會,所有美好的事物早已如落葉般靜靜飄落。
季節變遷,人事沉浮,在微涼的夜晚,靜坐室內,一卷卷散發著濃濃墨香的書籍,在手中慢慢翻閱,時間彷彿過得很快,任思緒在不停漂浮,那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古韻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同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天空飄飛的雨絲,如同彌漫的思緒,裊裊翩躚,暢游於天地,尋找安靜,讓心靜謐。
聽雨打在樹葉上的聲音,隨風飄散的煩惱,慢慢地。慢慢地溶解在雨中,讓混濁的心境被絲絲細雨洗滌得明凈,讓心去詩中翱翔,讓柔和的詩音從詩頁中飄舞。給心靈找一處棲息地。
我喜歡過一種清凈自由的生活,遠離世俗的喧囂,一個沒有紅塵煩憂的地方,依天地而歌,傍山水而行,所以我選擇心靈的寧靜,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固守一份孤獨。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棲息心靈,在小橋流水中舒展靈魂,也喜歡獨倚小樓,聆聽雨點美妙的韻律,品味人生的無限永恆。
走在雨霧氤氳的街道,踏著潮濕的路面,擁抱紛揚的雨絲,親吻一顆靜謐的心。佇立在蕭瑟的細雨中,享受雨點滴落在臉頰上冰涼的愜意。未曾想到,自己竟被那黑暗中的一陣搖曳吸引,風吹起的那一陣欣喜,伴著耳際縷縷青絲輕輕盪漾開去,心靈在那一刻,有了一絲別樣的悸動。
喜歡在細雨的夜晚,獨坐一方清池的旁邊,看雨水的燈的倒影打碎,泛起層層漣漪,漸次擴散開去,傳遞一份久遠的呼喚,那來自心底的呼喚。喜歡信步在細雨的巷道,腳尖斂取些許水花,體味著雨點紛舞的悠閑與落地的歡欣,用面龐去迎接雨的祝福,感受那傳遍全身乃至透徹心靈的一絲清涼。
行走在秋風中,迎著紛紛細雨,沫滌我所有的煩憂,洗去滿身的塵埃,我不怕「秋風、秋雨愁煞人」;也不俱「留得殘荷聽雨聲」,那也是屬於秋天的韻味,即便傷感孤獨,也是一種美麗的心情。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如此的景緻,許是只讓憶起如此佳美的句子,含蓄、空靈,在空中舞動著絲絲的美感。縷縷的恬靜,它悄然無聲地落進心中那塊極其微妙的境地,細細觸及,卻綻放出令人激動萬分,嬌艷無比的心花,可以聞到傳達出的陣陣芬芳,可以體會到只有心中的那份喜悅。
這種清純靜謐,恬然優美的意境,令人渾然忘卻了城市的浮華與喧囂,那淚的苦澀,心的憂郁,都在這細雨中滌凈。思念,只在雨中,悄然滑落,一地如水。更多見散文在線
散文在線(www.sanwenzx.com)首發網址: http://sanwenzx.com/sanwen/qinggan/2011/67800.html
⑤ 關於旗袍的最美文案美文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關於旗袍,最深的記憶是民國那些搖曳多姿的女子,舊上海不曾迷失的風情。
旗袍的花色面料各式各樣、水墨、花間、落櫻、若蘭、妖嬈等等,靜謐的長款,溫婉的連袖,還有那古典精緻的手工扣。
旗袍是一種風景,自有一種清絕與傲然、溫婉、內斂、在花月沉香的日子裡,總幻想回歸古代,在楊柳依依的河畔踏青,在雕花的窗欞背後嘆息。
而旗袍也在無意間暗合了這古典的心境,也常庸人自擾,在浩渺的天地間,落得一懷的孤寂,旗袍淡雅的色調讓我安寧,淡定,在平淡的光陰里明凈流動。
一抹淺淡的笑在剎那間成為永恆,婉約的旗袍身影,如江南的情結,在時光中柔軟著,穿越悠長的時空,尋尋覓覓,你的笑容綻放如花,回眸,那一刻的溫柔,傾倒了前世的杯樽,迷失了孤單的行程,優雅了千年的美麗。
旗袍留給人的是無言的背景,似乎誰都知道穿旗袍需要修長柔美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總是覺得東方的女子,都該著一身旗袍,卻又覺得不妥,因為不是所以的人都能穿出旗袍的風情。
一襲旗袍,邂逅的是一份平靜,帶給我的是優雅的閑情,是如同秋荷的心事,任月光灑落在小屋,流瀉在每個黑暗的角落,在這無聲無息的月色中清靜,就連思緒與意念都顯得多餘。
旗袍是真正的藝術品。或者我賦予它太嚴肅、太拘謹、太優雅、太珍貴的元素,只覺得它適合於照片里畫里戲里穿著,適合舞台表演 。
如今,走在擁擠的人群中,發覺身著一襲旗袍會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旗袍如今註定是一種孤獨的風景,這風景有些遙遠,有些古舊,像極了將要落寞的黃昏,帶著最後一抹絢麗。
一直認為,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粉色團扇,豐腴佼嬌的女子,以及溢出墨香的古線裝書,紅木桌椅和窗外潺潺流過的竹間小溪。
我本平庸,沒有一顆晶瑩的心來醞釀江南獨有的秀與婉約,沒有輕盈的身段來穿出那份清新。我的心境亦不合旗袍,我放不下紅塵,放不下在重樓深閨處嘆怨的心事,不能挑盡燈花不成眠。
越過盛唐的風騷,沿仄仄平平的路徑,簾卷西風,誰在風中吟一闕醉花陰!暗香盈袖,你用恬靜填詞,醉了江南風光,喜歡江南,卻未必有江南委婉動人的才情。
還有那絕俗的古典韻致,只是喜歡在湖畔的楊柳依依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里,旗袍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
(5)旗袍與詩書散文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時尚的開端,在民國二十世紀,鄭元明說:「原來的女人在清朝時期穿了短衣服,沒有穿旗袍。
對於某些年份,以前的研究相對模糊。周錫寶和張愛玲考慮了1921年以後中國山姆的盛行,根據1923年的繪畫和其他資料,當時上海有數十個人,其中一到兩個所謂的中國山姆。我想沒有別的了。
實際上,當時上海的媒體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新時尚的注意,但是1925年5月之前的「 Shinho」這樣的報紙提供了有關中國服飾的信息。很難找到。大量信息為1925年中國服飾的出現提供了證據。
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記錄表明,旗袍始於1925年。因此,可以認為起泡的開始時間是1925年。
⑥ 旗袍的作者簡介
王彪,六十年代生於浙江,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庄園》《隱秘沖動》《致命的模仿》,長篇小說《身體里的聲音》《越跑越遠》《復眼》等,著有電視劇《紅日》《東方紅1949》等。
海飛: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曾在《收獲》、《人民文學》《十月》等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300多萬字,大量作品被《小說選刊》及各類年度精選本選用,獲人民文學獎等十數個國家、省級文學獎項。著有小說集《看你往哪兒跑》《像老子一樣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等;長篇小說《花滿朵》《花雕》《向延安》等;影視劇本《旗袍》《大西南剿匪記》《鐵面歌女》《從將軍到士兵》《代號十三釵》《隋唐英雄》《太平公主秘史》《旗袍,旗袍》等。
周維,網名鄒鄒有理。80後太陽花系寫作人代表之一。2010年被《新周刊》評為80後最具奮斗代表人物之一。曾是湖南衛視北京中心宣傳主推人,新浪、搜狐、鳳凰網超人氣知名博主,上百家平面媒體專欄作者。2009年最具爭議文化界名人榜制榜人,著有《書里有花悄悄開》等。
⑦ 請以「開始」為題作現代詩,或散文詩,或古體詩。
旗袍的美,是《傾城之戀》里白流蘇淡淡的婉約氣質,是旖旎的舊上海暗生的風情,是半世紀前東方女性特有的古典韻味。旗袍,彷彿承載了幾世的風雨,從舊上海嘎嘎的汽笛聲中走向現在。越久的時間,越能釀造出旗袍的獨特韻致。淺色碎花的旗袍,有一種靈動的美,星星點點的碎花,是時光里綻放的年華,素靜安然。而錦綉花紋的旗袍,總是帶些頹靡的艷,是深夜裡暗笑的玫瑰,帶著妖嬈冷艷的刺,或是一朵朵傾世的牡丹,轟轟烈烈地盛開在絨面綢緞上,以一種不甘的姿態包裹著每一個寂寞的靈魂。
曾看過《花樣年華》,驚嘆張曼玉能把旗袍穿出生命。每一次的換裝,都意味著新的情緒。似水的年華里,相遇了一個知己,於是旗袍變得更有生命。「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的」是誰先把承諾打破,讓旗袍美到窒息?幽暗的樓梯道里,古老的音樂不停地放著,誰一襲旗袍款款走來,驚了浮世?你來,我往,這一切如旗袍一樣沉默,但每一個擦肩,都在日後變成明媚的思念,讓一地的奼紫嫣紅開遍?穿上旗袍的張曼玉,是有自我的。她能把旗袍穿出傷感與哀怨,也能讓故事沾染韻味和端莊。她的旗袍,在夜裡折射出嬌羞的影,等待一個人撲捉,可那個人最終沒有走上前,於是結局把慰藉變成了回憶,留在了相聚的那些年裡。走廊里,樓梯口,包房道上,旗袍,總掩藏著太多秘密。那些相知相守的時光,那段歲月靜好的日子,終於在一枚船票里擱淺。曾經穿旗袍的婀娜背影,隨著曲終人散定格在不能說的時光里。許多年後再回首,旗袍依舊留在那裡,招搖了浮生,迷亂了人世。
⑧ 張愛玲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旗袍 爬滿了虱子 出自張愛玲的哪裡的哪一段
出自張愛玲散文《天才夢》,具體請參考以下鏈接:http://..com/question/297493577.html?fr=qrl&cid=218&index=1&fr2=query
⑨ 適合與古箏旗袍相結合的朗誦文章
演奏古箏不適合穿旗袍
⑩ 讓很多女性鍾愛的旗袍,有沒有可以日常能穿的款式呢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旗袍協會,我們這里也有。旗袍協會研究旗袍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組織各種表演和比賽活動,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團體中,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眾所周知,服飾是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梁實秋先生有一句名言:「衣裳是文化中很燦爛的一部分。」又有一句專說旗袍的:「現在所謂旗袍,實際上只是大坎肩,因為兩臂已經齊根劃去。」旗袍作為國際公認的中國女性的代表服裝,的確蘊藏著豐富的東方文化的內涵。或許是受文藝作品影響較深,我對旗袍特別欣賞。我把它稱之為:屬於女人的詩。
上世紀30年代以後,旗袍經過改良,打破清教徒風格,變得愈來愈美妙。在我年輕的時候,讀魯迅、茅盾、巴金、郁達夫、蕭紅、張愛玲、張恨水等作家的小說,其中許多女主人公的衣裳都是旗袍。讀書著迷了,腦子里常常幻化出小說人物的萬種風情。那些穿織錦旗袍的女人,往往在斜襟的盤鈕上扣一塊薄薄的絲絹子,或者插一朵白玉蘭,倚欄而笑,婷婷玉立,滿眼是秋波盈盈流轉,說不盡的優雅風韻。像那個時代的著名歌星周璇、著名影星阮玲玉,她們穿旗袍的照片,現在看起來還是那麼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