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綉花民族風外套

綉花民族風外套

發布時間:2022-07-25 12:02:40

❶ 民族風格的衣服刺綉是什麼素材

山東民間剪紙: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

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的花樣子常常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近鄉村剪花的樣子。剪紙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戶。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貼一些小的花,婦女們開發自己的創意,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這種稱為「窗越」的剪紙一般貼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懸掛在窗前會活動的「斗雞花」等,構成了系列性的「欞間文化」。與節慶的居室布置相適應,剪紙還用於牆圍及天頂仰棚的裝飾,以及器皿的貼花。

山東剪紙從古發展到今,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獨具有審美功能,因此,民間的「伎倆人」也就更加註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斷若連的線條和細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種凡人難以達到的絕妙。

山西民間刺綉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綉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綉,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綉,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綉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綉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綉,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綉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綉

忻州民間,刺綉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一帶,刺綉品有著嚴謹、華麗、雅緻的特色;五台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綉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綉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

忻州刺綉,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綉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綉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綉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綉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綉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綉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綉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綉花,甚為精緻。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綉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 。也有綉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綉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綉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綉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綉一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綉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舊時嬰兒滿月時,親友都要綉制童帽作為贈禮。在這些刺綉中,贈男孩的以虎帽為多,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而送給女嬰戴的是蓮花帽、女冠等刺綉品。

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里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男女結婚時縫制的方型合枕,兩頭綉以魚采蓮,魚徵婚配性愛。

「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綉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綉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針敝」,是供婦女插針使用的日用品。常分為上 、下兩部分 ,有魚、豬、虎、兔不同造型,也分外別致。

「粉線袋」,是城鄉農村婦女們剪裁衣服用的打線印工具,大多造型是動物,綉工一般也分外別致。

「鑰匙套」,是婦女外出時常常佩帶在身上的日用品。上面常常綉以各種圖案,既有實用價值,又是隨身佩帶的飾物,綉工也多別致。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綉制一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綉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穀「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綉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綉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製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綉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一類綉製品,常常用干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綉物。還有的,綉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綉,用料和綉工都甚為講究。

晉南刺綉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裡,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綉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

晉南民間刺綉,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綉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綉的一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台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綉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綉,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綉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里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綉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綉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綉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綉的作者,很善於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綉工藝品來。

晉南民間刺綉在表現方法上,取材范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綉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為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獨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綉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加之以刺綉和披肩,非常引人,是一件難得的民間工藝品。

在色彩運用上,採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綉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綉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晉南刺綉,在綉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在刺綉針法的運用上,晉南民間刺綉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綉和打子綉、套扣綉、盤金綉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綉品,反映了晉南農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情趣。

晉南民間刺綉,歷史悠久,地方色彩濃重,構圖嚴謹,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山西民間木版畫

02月20日16:36 華夏經緯網

以晉南臨汾一帶為中心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不但在民間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繪畫史上亦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作為一種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中介層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播和豐富了民族文化,也強健和完善了自身的藝術形象,成為一顆光耀三晉的藝術明珠。

山西民間木版畫歷史悠久,宋山西絳州著名的畫工楊威,以擅畫《村田樂》而聞名京華,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紙畫市場的搶手貨。1127年金滅北宋,將從汴梁擄來的刻印工人遷到平陽,這里成為繼汴梁之後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其分布以臨汾及西南的古平水縣為中心,並擴及洪洞、趙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近代在甘肅發現的金《四美人圖》及《義勇武安王位》就分別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徐家印」的字樣,可見這里刻印年畫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

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以戲曲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戲曲版畫,在中國木版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戲曲版畫題材中,又與當地地方戲曲蒲劇的主要曲目相吻合。在表現方法上,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形成了晉南木版年畫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

清道光、咸豐年間至本世紀初,晉南木版年畫的製作和銷售遍及城鄉,作坊、畫鋪隨處可見,僅絳州南關的益盛成,每年印銷年畫達十萬份左右。這些年畫在形式上滿足廣大群眾多方面的需要,如中堂、貢箋、條屏、三裁、拂塵紙、桌圍、窗畫、燈畫、門畫、歷畫、魚缸、福字燈等應有盡有,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印藝術世界。

晉南木版畫作為黃河流域民族文化的一枝,長期受歷史文化、戲曲藝術、民俗風情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極有特色的造型體系風格。黃河文化的粗獷豪放、地方戲曲的凝煉剛健,歷史壁畫的流暢舒雅,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以及題材選擇上的藝術特徵。

首先它在運用傳統白描手法雙勾鐵線概括地進行形體組合,再經雕刻製作,使刀味木味與線條的剛健相統一,形成了別具韻味的藝術形象。人物造型尺度與表現方法尺度相統一,不以形似為能,注重繪畫意識的體現,真正以繪畫語言傳達情感。在造型方法上,民間藝術隨意灑脫的自由尺度結合戲曲藝術程式化臉譜,典型化動態,再經雕刻工藝的制約,使各個藝術形象充滿了干練、典型、幽默的韻味,神態動態的極度誇張使不合比例的造型充滿了藝術的合理性。在構圖方法上,嚴謹飽滿簡約的概括,充分吸收戲曲表演中舞台造型和調度的藝術感染力,並常常以全景式、半景式、特寫式、連環式的方法隨心所欲地表現對象,安排構圖。設色方法以分版套印和手繪暈染相結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導地位,以透明度極高的品色紅、綠、青、紫實施大強度對比和重疊,呈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同時民間藝術家們還注意到不同題材內容的作品又有不同的施色方法:神祗類的作品用色獰厲、強烈;戲曲類色彩設置活潑豐滿;仕女類的乎緩曲雅、暈染較多,其它童戲、傳說類的顯得概括、單純、輕松,沒有大起大落的強烈對比。

這種既有整體特徵,又有局部層次的表現手法,使晉南木版年畫形成了自己完整優美的藝術形象,從而毫無愧色地俏立於民族藝術之林。建國後,在老一輩美術家的積極倡導和組織實踐下,對晉南木版年畫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和發展,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以比較完整的保護和藝術上的更新。這里試從如下方面將山西民間木版年畫加以介紹。

一、驅邪鎮宅的護佑神

自秦漢時神荼、郁壘、白虎、金雞成為鎮守門戶,懲治惡鬼的護佑神祗之後,經歷代演變,古老的神眾已被新的神眾所替代,它所表現的鎮宅神大多是唐朝名將秦瓊、尉遲恭以及鍾馗等。傳說唐太宗病中受鬼魅縈擾,夢見秦瓊、敬德二人武裝守護,鬼魅全無,太宗大喜,遂命畫師繪之二人形象懸掛宮門永保安樂,後世沿襲,流於民間成為新的守護神。除了人中英豪可懾鬼魅外,鬼魅中的強者善者亦是人們心中驅邪護佑的偶像,鍾馗便是這樣由鬼成神的。此外獸中之王,鳥中之雄,如虎、獅、雞等都成為滿足人們心理驅邪意識的崇拜物。從晉南木版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門神的敬德、叔寶造型魁壯、飽滿富有內在的力度,色彩華艷明快,對比強烈,刻線流暢生動,加上鎧甲、靠旗、頭飾、寶刀,整個構圖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人物神態豪放而和藹,體現了人們對這二位神祗的崇敬與信賴,也使年節增添了祥和的氣氛。而鍾馗之像在造型上雖有神之威武、獰厲,卻缺少人間情致,從整體氣氛上與人的情感形成一定距離,構圖也採取動態的倒三角形式,形成動盪之感。從環境對比上則以比例極小的蝙蝠代表變異的鬼魅妖孽,以顯示鍾馗的威力之大。這種朴實直率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與大眾純朴的審美思想相吻合,滿足了人民大眾在心理上和視覺上的審美需要。此外在對雄雞、猛虎的塑造上也都極力誇張其壯美威武的氣勢,形成一種威懾力。

二、降祥納福的天地神眾

我國民間,可以說民眾有多少生活和心理的需要就塑造多少類神眾。就象供神牌上所寫的「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這種多方位的神靈崇拜信仰,為民間木版畫提供了無數創作題材,由此塑造出了許多具有我們民族內向、含蓄、沉穩、守成性格的眾神形象。

民間木版畫中數量最多的當屬灶神。老百姓稱灶爺爺、灶奶奶,這種稱呼本身就使他們的身份與民眾貼近了。因為灶神是日夜』與合家老小相伴,專司人間煙火的「現管」,所以在形象塑造上給他以長輩的慈祥而少有天神的威儀,假如在灶頭上一年四季日日夜夜蹲著一位吡牙裂嘴的黑臉大漢的形象,勢必在人們的心理上蒙上一層恐怖的陰影,不如這一對面帶笑容的老頭老太太使人感覺平易詳和。晉南木版畫中的灶神像採用組合空間構圖,把灶神的人間司職和上天述職放在同一畫面上。人們既把他看作是平易的長輩,又忘不了他是受命的天神。色彩上根據節日氣氛的需要以紅黃為主色調,綠和紫色作為對比色強化畫面增添了感人的效果。

財神是民間供奉的第二大神,這位面帶笑容,富態可親的形象,手執如意和批財大印,一到年底年初就笑咪咪地被虔誠的人們請進千家萬戶,滿足了人們對富裕生活嚮往的需求。藉人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天地神、馬王神、土地神、水草神、廁神、福祿壽三星、山神、水神、喜神等等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接受著人們虔誠的供奉。這些神眾個個造型飽滿富貴,設色優雅熱烈,充滿了人情味。

三、豐富多彩的戲曲版畫

以戲曲為題材的山西木版畫,其作品之多,造型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蒲劇的故鄉是山西南部,其傳統劇目達四百多個,上至宮廷生活,下至民情生活,遠至神話傳說,小至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它充實了當地民眾文化生活,也為民間木版年畫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地方戲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也是歷代民間文化教化的重要範本。然而季節性強,流動性大,並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每時每刻的需要。木版畫變動態的戲為靜態的戲,變瞬間的美為永恆的美,與傳統戲曲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民間藝術圈。民間戲曲版畫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打金枝》、《少華山》、《訪白袍》、《黃鶴樓》、《高平關》、《西廂記》、《白水灘》、《賣水》、《美人圖》、《三家店》、《通天犀》、《二度梅》、《三進士》等等。而其中所表現的故事又大都是以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民間傳說為主,這就更增加了它的地域性特色。這些戲曲版畫一般以燈畫、條屏、拂塵紙橫披等形式出現。其藝術特色正象山西民間美術專家王永豪同志所言:「……偶見之,似覺尋常,若仔細品摩,卻自有其不凡之處。筆者認為其特別能引人人勝的便是人物(角色)造型的准確得體與形象的生動傳神,即我國古代論畫者所謂的寓『神』於『形』中,而『形神兼備』。畫家似乎把戲中有關角色應具備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一整套傳統表現技藝,通過巧妙的構思、精湛的繪技,用畫筆與雕刀,神情畢肖,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使觀畫者猶有觀其畫如見其戲,聽無音恰似有聲的感覺」。「在畫面布局上,它突破了舞台藝術的局限,把傳統的戲劇人物、情節、背景和傳統小說、民間故事、現實景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然後運用我國傳統繪畫的技法,根據劇情和畫面需要通過藝術概括加以再創造,使作品達到更完美的境界。這類作品的粗獷線條和較大色塊的處理,很有我國傳統國畫的寫意和近代黑白版畫的效果,它那誇張,意象的人物造型則又充滿著漫畫的情趣。她不僅是一宗珍貴的美術品,而且是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資料。」(見《中國晉南戲曲版畫》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眾彩紛呈的世俗畫

作為民眾多層次的審美需要,幽默風趣的民間故事、傳說,優美典雅的閨秀氣質、裝飾,、充滿人情世態的日常事禮,都成為民間藝術家的表現對象,成為普通百姓裝飾、美化環境的文化需要。而雍榮華貴、秀麗典雅的人物仕女畫又成為世俗版畫中的代表作。

1909年在甘肅水城發現的金代木刻版畫《四美圖》,以優美豐滿的造型,准確的比例結構,不同時空人物的組合,合理的人物和景物造型的對比,健美流暢的刻線,把漢、晉時期的歷史人物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塑造得顧盼生輝,成為我國雕刻印刷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從而也使我國的雕版印刷術從宗教題材轉向世俗內容,為中國年畫史上仕女畫的主導地位開了先河。

仕女畫藝術的繁榮與我國漢民族民俗內涵的母性特徵的影響分不開。母性是人性的本源,母性特徵就是傳統家庭特徵,母性的溫馨氣息是家庭的主要氣氛製造者,女性的魅力又是社會群體的粘合劑,而母性又是人類藉以世代繁衍的根本所在。這正是仕女版畫世代不衰的最本質的原因。對母性特徵的展示,對生殖繁衍意識的贊頌,加之對傳統文化忠孝節義的道德宣揚,綜合而成為世俗畫表現的主要范疇。

晉南仕女版畫多以貢箋、條屏的形式表現。整個藝術風格清雅嚴謹、設色明麗而豐富,以印刷、手繪、暈染相結合,線條疏密合理,流暢輕松,背景處理除主要道具外以大量空白形成一種空靈含蓄的氣氛,這些作品除滿足人民審美需要以外,還是研究各個時期服飾習俗、生活方式的寶貴資料。

多子意識是中國家族觀念的產物。這是封閉型文化傳統,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以及對自然災害的不可戰勝,綜合形成的一種歷史心理積淀。民間文化中通過各種顯性的和隱性的文化方式宣揚和贊頌這一永恆的觀念意識。如民間廣泛流傳的老鼠娶親的故事,通過幽默風趣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生殖繁衍思想的崇拜。木版畫中的老鼠娶親,以擬人詼諧的手法,表現了浩浩盪盪、吹吹打打的娶親全過程,實質是人間迎親風俗的縮影。並以貓鼠結親的悲劇性結尾,深化了生命主題,強化了人們善惡觀念。

在民間,《麒麟送子》是最普遍的求子題材。麒麟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一種祥瑞動物,在十六國前秦方士王嘉編造的孔子降生時「麟吐玉書」的瑞應故事在民間的廣為流傳,這一題材便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從深層文化結構上講,對這一題材的崇拜,表明了人們已把普通的傳宗接代,上升到高層次的文化意義加以崇拜,是文明的發展。此外如「蓮生貴子」、「天仙送子」、「送子觀音」等內容由於同屬這類主題而倍受青睞。

在宣揚傳統的忠孝節義思想方面,以關公題材和二卜四孝內容為最。對這種思想長期潛移默化的宣教,使封建社會中的人倫道德、家族觀念、民族意識得以凝聚和強化,這種方式在今天仍有一定積極的借鑒意義。

以晉南為代表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以它廣泛的表現內容、精湛優美的表現技巧、久遠的歷史傳統和普遍豐厚的審美層次,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精美一頁。它同時從民俗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文化等諸方面向各階層的文化學者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珍貴的形象資料。當代華美的彩印藝術已逐步地取代了木版畫在家庭中的裝飾地位,但它所開掘出的審美導向,依然是現代審美范疇的必行軌道。而且,民間木版畫的造型意識,已開始由民間俗物轉入文人視野中,成為專業藝術家吸收、借鑒、開拓新的藝術視野的優秀基礎養料,也是進行全新的藝術教育的基礎教材。

請採用本答案,O(∩_∩)O謝謝

❷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❸ 民族服飾特點

  1. 白吐馬克(喀什白皮帽)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缽,羊皮製,絨毛在內,皮板在外,頂部有四個厚大的菱角,在下沿,有一圈白色或黑色毛邊。

  2. 阿圖什吐馬克帽面由黑色平絨或絲絨製成,形似缽形,較喀什吐馬克淺,下沿的一圈毛邊為旱獺或貂皮製成。

  3. 賽爾皮切吐瑪克形狀同白皮帽,但布料用平絨或絲絨製成,沿邊較細,而用貂皮或其它獸皮作成,此帽一般由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戴。

  4. 歐熱吐瑪克該帽約高30公分,形狀類梯形、柱形,分里外兩層,以一般羊毛皮為里子,黑色羔皮作面,男女農民均戴,女帽主要由老年婦女戴。

  5. 開木切特吐瑪克沿邊較寬,用海獺皮縫制,帽圈帽頂用黑色或咖啡色平絨、絲絨作面子,此帽子過去多為貴婦佩戴,現在多為老年人佩戴。

  6. 庫拉克恰是維吾爾族群眾冬季常戴的皮帽,基本形狀是圓形,兩側帽瓣較長,可以上下活動。庫拉克恰的主要種類之一的羔皮庫拉克恰,是較有特色的一種,用羔皮作成,色彩部分為黑色或灰色,它的兩側瓣不能翻下,只是一種裝飾;喀力帕克(氈帽),內氈外布,等等。

(3)綉花民族風外套擴展閱讀:

  1.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綉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綉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都體現了我們的民族特色。

  2. 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綉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綉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都是民族的特色。

❹ 夏天你會選擇有刺綉圖案的服裝嗎

其實我覺得在夏天選擇有刺綉圖案的服裝還是挺不錯的,很多人可能會把刺綉和碎花混為一談,但實際上刺綉和碎花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刺綉只是有小面積的花紋,而碎花則是大面積,而且是重復的花紋。在夏天如果選擇一件有刺綉圖案的服裝,看上去也是特別的有朝氣,另外現在刺綉圖案服裝的款式也是比較的多,我們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穿搭風格來進行選擇。

另外有一些帶有刺綉圖案的服裝是屬於民族風的服飾,這種服裝一般在衣服的領口上面都會有蕾絲,而且整個領口也都是圓口。通常刺綉都是在袖口上,而且這種刺綉顯得會特別的抽象一點,衣服的主要材料也都是棉質的,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會特別的吸汗。當然我們在穿這種服裝的時候,那大家一定要配一條牛仔褲,這樣子會更加的漂亮一些。

❺ 美特斯邦威2014款春季民族風牛仔外套

先淘寶搜索,沒有就代購,代購很全能的

❻ 《大時代》中的周慧敏有哪些好看的穿搭

《大時代》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時裝商戰劇,由韋家輝執導並監制,鄭少秋、劉青雲 領銜主演。該劇以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 。

周慧敏在《大時代》中飾演阮梅,是一個很節省、單純的家庭小婦女,常常被戲稱為“小猶太”,和劉青雲飾演的方展博是官配。出於角色原因,周慧敏的穿搭就比較居家休閑。


一、綉花民族風白色棉麻長袖上衣+黑色鉛筆褲+休閑小白鞋。


這一套上身搭配實在太好看了,讓筆者幾乎淡忘她下身的搭配。因為周慧敏在出演“小猶太”時,本身的年紀只有二十五歲,還略顯稚嫩。牛仔材質的服裝本就是青春感爆棚的百搭品,周慧敏穿著牛仔外套出現時,觀眾會有瞬間出戲,因為“太精神”了,即非常有活力,她不是那個天天為生計奔波的“小猶太”了,而是大明星周慧敏。內搭是深咖色棉麻質感,會展現一種老道、世故的氣質,一方面是因為顏色太深,另一方面棉麻質感一般只有上了年紀,追求舒適的人才會喜歡。

❼ 民族風刺綉服裝批發一般多少錢一件

不同的料子不同的樣式不同的刺綉面積都是影響價位的因素,所以你這樣的問題不能給出一個准確的回答,你可以去前店後廠看看,參考一下,前店後廠的服裝種類比較全。

❽ 中國的民族服飾有哪些

苗族: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色珠串連成三條套邊,袖口和下擺以貝紋、人紋、動植物紋等裝飾,前後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圖案。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有些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袖口上綉白色花紋,後背有一道橫條花紋,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設在前面,盛裝時頭插銀釵,頸戴銀鏈、銀項圈,胸掛珠鈴,手戴銀圈。頭系黑布頭巾。黎族婦女擅長紡織。黎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斕,圖案新穎,質地細膩,經磨耐用。
僳僳族:僳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德宏僳僳族男子佩戴長刀,頸戴貝殼頸圈,身背手工縫制綴有紅綠色小絨球的花包,穿白色護腿。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制的掛包,頭戴白色硨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有的絢麗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極有特色.(註:硨磲音為車渠,一種蛤)
佤族: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下著黑色或青色的大襠寬筒褲,剪發,用黑、青、白、紅色的布包頭,喜歡戴銀鐲,佩竹飾,出門肩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披發,佩戴銀、竹、藤製的飾物,喜歡用竹或藤做成圈狀飾物裝飾在頸、腰、臂、腿等處。男女老少都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男女青年還用作愛情的信物。服飾原料多為自製棉、麻土布,染成紅、黃、藍、黑、褐等色,配上各種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
畲族:畲族男子過去一般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冬天套沒有褲腰的棉套褲。老年男子扎黑布頭巾,外罩背褡。結婚禮服為青色長衫,祭祖時則穿紅色長衫。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畲族婦女服飾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綉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畲族對自然之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除此,紅、黃、黑也是畲族婦女服飾常用的顏色。服飾條紋圖案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衣領上常綉一些水紅、黃色的花紋。
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有的身穿對襟長袖短衣,下著長裙,胸前掛一塊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個背心,下身橫圍一塊腰布,冬天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頭戴木製八角頭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歡佩戴飾物,如貝料、獸牙、羽毛、獸皮、花卉、錢幣、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裝點得五光十色。婦女刺綉享有盛名。
水族:水族男子過去多穿對襟上衣,戴馬尾帽或遮陽帽。現多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穿草鞋或布鞋。婦女過去多穿圓領寬袖的對襟上衣,飾以銀扣、下配百褶裙,打綁腿,穿翹尖綉花鞋。現在多穿圓領大襟藍色的寬大半長衫、長褲,系青色綉花圍腰,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穿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的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聞名遐邇的「水家布」,質地細膩,紡織均勻,染工技藝純熟,洗、磨都不褪色。布的紋樣有平紋、人字紋、斜紋、方格紋等多種紋樣。「豆漿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發明的工序復雜的獨特技藝。
東鄉族: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穿用時,用飄帶扎住褲腳。喜慶節日則身穿綉花裙,足蹬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蓋頭的顏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別,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結婚一年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戴蓋頭時只露面孔,全部頭發都須遮住。婦女的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納西族:納西族過去是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歡黑色,以表現其二元對立的宇宙觀。現在婦女服飾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演變和發展。永寧的納西族女子喜歡穿紅、藍、紫色且用彩色布鑲邊、釘雙排扣子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百褶長裙,用絲線綉五彩花邊。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青布綉花鞋。納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飾是婦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層結構的體現,蘊含著納西族豐富的歷史和思想內涵。
景頗族: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飾、包頭都習慣用黑色的。男子穿黑色的對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頭。褲子的款式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頭。男子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體現了景頗族尚武的習俗。婦女的上衣一般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綴滿銀泡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的護腿,筒裙的花色非常鮮艷,喜歡佩銀制物。過去景頗族男女都跣足。
藏族:藏族的服飾在藏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的精美首飾。
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坎肩多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下穿緋紅色鑲白邊的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未婚婦女著紅色,已婚婦女穿藍色或黑色。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姑娘梳根發辮,已婚婦女梳雙辮,末梢綴珊瑚、松石,外面戴織錦氈帽。土族婦女的傳統頭飾最講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在一起,長長地垂在胸前。婦女的傳統手工藝為刺綉、盤線。
滿族: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滿族婦女的旗袍最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筒式,長至腳面。領、襟、袖的邊緣鑲上寬邊作為裝飾。坎肩是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製作精緻,不僅鑲上各色花邊,而且還綉有花卉圖案。頭飾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過去男子留長發、結辮。而婦女的發型則富於變化,不僅留發、結辮,還綰或髻等。滿族把深絳色看作福色,倍加寵愛。另外還崇尚白色,常用作鑲邊的飾物。滿族婦女擅長刺綉,服飾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頭上,到處都可看到龍鳳、鶴鹿、花草等吉祥圖案
羌族: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羊皮坎肩兩面穿用,晴天毛朝內,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腰帶和綁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織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歡在腰帶上佩掛鑲嵌著珊瑚的火鐮和刀。女子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都綉有花邊,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綉著花紋圖案。婦女包帕有一定的講究,姑娘梳辮盤頭,包綉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綉花頭帕。腳穿雲雲鞋。喜歡佩戴銀簪、耳環、耳墜、領花、銀牌、手鐲、戒指等飾物。羌族婦女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布朗族:布朗族過去男子穿花上衣,系青綠小條繩腰帶,膝下系黑藤,裹紅布包頭。婦女上穿花衣,下著筒裙,崇尚黑、藍色,發式為挽髻於腦後,戴青綠珠,飾海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環。現代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男子頭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布朗族很早就會用藍靛染布,用「梅樹」皮、「黃花」根作原料,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分別染成經久不褪的紅、黃色,極具大自然的風韻。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輔以必不可少的刺綉。
撒拉族: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黑色或白色的圓頂帽。腰帶多為紅、綠色,長褲則多為黑、藍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襖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則在外面掛上布或毛料面。婦女穿各種顏色和質料的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穿綉花布鞋。撒拉族婦女喜歡戴金、銀戒指,玉石、銅或銀制的手鐲,銀耳環等首飾。姑娘從小就開始戴頭巾,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毛南族: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邊褲。上衣的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一寬兩窄,十分別致。毛南族衣料多為青、藍色,以銀質的手鐲、項圈、麒麟等裝扮,藍白分明,格外清秀。小姑娘系一塊綉著精美花紋的長方形圍腰,更顯得婀娜多姿。「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毛南族婦女視為精美、珍貴的裝飾品,帽頂編幾十個蜂窩眼,內襯以油紙及花布,使蜂窩眼與周圍花紋相映襯,極其美觀。防雨防曬,美化容顏,兼具實用與裝飾兩種功效。
仡佬族:仡佬族,現有4 3 7 9 9 7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少數散居在雲南、廣西地區。仡佬族聚居區地處黔北,在貴州與四川交界處,是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年降雨量居全國平均數之首,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動植物資源,適合於農業與多種經營的發展。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新中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未定論。仡佬族沒有本民族文字,以漢字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數老年人通仡佬語。
錫伯族: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長袍的樣式是大襟右衽,左右兩邊開衩,喜歡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還喜歡穿紅、綠、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擺處多褶的連衣裙,外套短坎肩。新娘的婚禮服飾特別講究,面料質地優良、色澤鮮艷,製作精緻考究。並佩戴額箍、簪子、鬢釵、絹花等首飾。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則喜歡戴各色頭巾,老年婦女一般用青色或白色的頭巾包頭,冬季戴青色棉帽。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刺綉是錫伯族婦女必備的技能,擅長將花鳥魚蟲等圖案綉在服飾及生活用品上。
阿昌族: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出門喜歡背「筒帕」和「戶撒刀」。男子包頭和婦女衣飾都有著婚否的區別。未婚婦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也有穿對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青年婦女的銀質裝飾非常多,有的在胸襟上釘四顆銀紐扣,掛銀鏈,拴銀盒,還在銀盒內裝著石灰、檳榔等物。阿昌族男女均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基諾族:基諾族的服飾具有古樸素雅的風格。男子一般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用長布包頭,戴著花紋的竹木或銀制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鑲七色紋飾,內襯緊身衣或戴菱形刺綉胸兜。下著前面開合式的短裙,裹綁腿,頭戴披風形的尖頂帽。基諾族的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其間點綴黑紅色條。織布技術原始簡易,織出來的布不潤滑、無光澤,但卻結實耐用,深受基諾族的喜愛。
怒族: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典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則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衣裙上都綉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緻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特審美觀。
回族: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做,式樣為無檐小圓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以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鄂溫克族: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過去主要為獸皮,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服,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製作講究,外面綉著各種花紋,既美觀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
德昂族: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有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為衣褲式或衣裙式兩種。稱為「別列」支系的婦女上穿對襟上衣,下著及踝長的紅色條紋筒裙,佩戴耳墜,耳筒和銀項圈。稱為「梁」的支系的筒裙則是藍、紅等條紋。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保安族:保安族男子平時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黑、白色圓頂小帽;喜慶節日喜歡穿翻領、大襟、鑲邊的黑色條絨長袍,腰束15尺長的彩色長帶,頭戴禮帽,足蹬牛皮長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領皮襖。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多以燈芯絨為原料,喜紫紅色、綠色等艷麗的色彩,並鑲有花邊;一般要戴蓋頭,姑娘戴綠的,少婦戴黑的,老婦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長辮,戴彩色紗巾,節日戴紅、綠色禮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為自豪的手工藝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飾,同時還是表達男女愛情的信物和饋贈親友的禮品。其工藝精巧,外形美觀,鋒利耐用。
哈尼族: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長用藍靛染布,男子穿對襟上衣和長褲,用青布或白布包頭。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顯差異。紅河等地婦女上穿右襟圓領上衣,下著長褲;墨江等地婦女上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褲,打綁腿;版納和瀾滄一帶婦女穿短裙,打護腳,也有著長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銀飾,無論紐扣、耳環、項圈、手鐲和胸飾,皆用銀制。衣襟、袖口、褲腳、腰帶等服飾上,多有鑲嵌的彩色花邊和刺綉的花紋圖案。
漢族:漢族有1042482187人,佔中國人口的92%。分布在全國各地.漢族是秦漢之際在夏、商、周人融匯為華夏族體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以農業為主,部分從事現代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創造了高度繁榮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漢族有北方、吳、湘、贛、閩、粵、客家七大方言,語音差別大。方塊漢字是統一的書面語言。漢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發達,在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名人濟濟,造詣博大精深。漢族以大米、麵粉為主食,喜吃蔬菜和肉類,烹調技術考究。住房依地區而不同,木樑立架承重,座北朝南,門樓影壁,斗拱飛檐是其民居的基本特徵。
獨龍族:獨龍族男子過去用一方毯批於背後、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結,下身穿短褲,惟遮掩臀股前後。女子用兩方長布,從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圍向前方。男女皆散發,前齊眉、後齊肩,左右皆蓋耳尖。兩耳或戴環或插精製的竹筒。現在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男女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花毛巾,項戴料珠。獨龍族紡織手藝較發達,所織麻布線毯質地優良,色彩協調,特色鮮明。
朝鮮族: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去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布別具一格。
赫哲族: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鮭、鯇、鯉魚等皮製成衣褲、靰鞡、腰帶、綳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製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干,然後用特製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註:靰鞡音同兀拉,亦做烏拉)
門巴族: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氆氌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脫地區男女都喜歡穿棉麻製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發,佩帶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並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氆氌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帶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鐲、耳環、戒指、項鏈,胸前還掛著護身盒"呷烏"。
珞巴族:珞巴族服飾獨具特色。男子一般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長及腹部,為套頭式。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膀上。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帽檐套著帶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張,帽後一塊長方形的狗熊皮垂於後背,以防箭射、刀砍。平日外出,身上總是佩掛著弓箭、腰刀、銅銀手鐲、竹管耳環、各色串珠。婦女一般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以麻布為原料。下身圍緊身筒裙,裙長略過膝部,用帶子扎緊裹腿。佩帶銅和銀的手鐲、戒指、藍白兩種顏色的項珠,腰部周圍還綴有很多海貝串成的圓球。男女都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要便於騎乘。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主要是冬季穿用。襯衣、長褲多選用白布為原料製作而成,襯衣採用套頭式,青年男子還喜歡在衣領處綉有花紋圖案,五顏六色,十分漂亮。婦女多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姑娘和少婦的連衣裙,袖子綉花、下擺縫花邊,十分艷麗。婦女的帽子、頭巾頗為講究。哈薩克傳統的手工藝術是頗具盛名的刺綉,手法有挑、貼、補、鉤、刺等,各種美麗圖案處處可見,顏色五彩斑斕。
塔塔爾族:塔塔爾族的傳統服飾,男子一般多穿套頭、寬袖、綉花邊的白襯衣,外加齊腰的黑色坎肩或黑色對襟、無扣的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農、牧民喜歡扎腰帶,行動起來比較方便。冬季穿皮棉大衣。婦女多穿寬大荷葉邊的連衣裙,顏色以黃、白、紫紅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子喜歡戴綉花小帽和圓形平頂絲絨花帽冬季戴黑色羔皮帽,帽檐上卷。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還加披頭巾。特別喜歡佩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首飾。男女皆穿皮鞋或長筒皮靴。牧區婦女喜歡把銀質或鎳質的貨幣釘在衣服上。
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男子夏季喜歡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襯衣的領口、袖口和前襟開口用紅、綠、藍相間的絲絨綉成各種美麗的彩色圖案花邊。春秋兩季,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棉布製成的三角形綉花腰帶。冬天穿毛衣、毛褲、羊皮襖等。婦女夏天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老年婦女穿的連衣裙一般褶多且寬大,顏色單調。青年婦子穿的連衣裙色彩艷麗,胸前綉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婦女穿的冬裝除毛衣、毛褲、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歡穿狐皮、裘皮大衣,更顯得氣質高雅,雍榮華貴。烏孜別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註:袷袢音為掐盼)

❾ 何超蓮穿民族風外套也不顯老氣,配縫補牛仔褲好潮,你怎麼

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聲望不斷提升,中國風和民族風正勢不可擋地向世界各地蔓延。無論是民族刺綉,還是民族印花,都蘊含著中國傳統的美好寓意,代表著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體現了中國。人們獨特的審美,中國特色的民族服飾早已成為時尚界不可忽視的服飾風格。何超蓮下身穿著藍色牛仔褲,兩膝彷彿被縫合了獨特的縫線,設計不僅不會讓人覺得破舊,而且看起來很時髦。搭配半球形斜挎包,個性也很搶眼。何超蓮上身的穿搭亮點都在這件民族刺綉上衣上。這款民族風夾克採用傳統工藝設計的雙翻蓋,極具民族風情。外套顏色為黑色,上面綉有民族刺綉圖案。

女孩們穿民族風的裙子,看起來很有異國情調。如果你對自己的身材比較自信,可以穿圖案復雜、顏色鮮艷的民族裙。除了民族風連衣裙,還可以穿民族風裙子,上身單品更加簡潔。不要太繁瑣復雜,否則整件衣服會變得更難駕馭,容易穿起來土氣俗氣。我們在選擇民族服飾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圖案設計比較簡單的款式,顏色也不能太艷麗、誇張。這樣可以稍微降低佩戴難度,防止整個人顯得更加臃腫和不利。同時可以突出民族圖案的優勢和亮點。圖案設計過於繁瑣復雜,更容易顯得俗氣和土氣。

❿ 沈月的中國風造型盡顯甜酷感,難道配雙丸子頭才更靈動

沈月尚處於青春期他甜美可愛嬌媚迷人。微笑著鄰家女孩的美麗始終可以輕松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這次沈月球形刺綉民族風外套,精緻的氣息俏皮可愛甜美美麗依然如此誘人。帶有少女般的甜美和純正沈月,穿著白色刺綉外套非常精緻簡單新鮮的色彩。反映出精緻的面孔精緻的刺綉具有復古經典和氣氛中。生動的圖案充滿了興奮,帶有球形頭的沈月更加敏捷活潑可愛迷人。干凈的外觀可以俘獲人們的心靈。

綉花夾克寬松休閑舒適大方。它搭配一條白色半身裙展現出溫柔的氣質。連帽設計顯示出修長的脖子格外甜美。眼睛可愛的球頭加上甜美的妝點綴充滿少女的感覺。也頗為深情站在燈火通明的鄉村風光下也十分醒目。

與綉花民族風外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袍女露內褲 瀏覽:199
服裝店裡褲子道櫃 瀏覽:366
衣太寬鬆了怎麼穿 瀏覽:180
深粉色襯衫搭配圖片 瀏覽:927
海爾洗衣機衣洗怎麼用 瀏覽:92
老年冬款珊瑚絨睡衣 瀏覽:134
童裝冬天外套 瀏覽:256
想出口襯衫應該找什麼國家 瀏覽:179
如何編織一個成人尺寸的帽子 瀏覽:999
針織闊腿的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818
學生在校服上畫什麼好 瀏覽:425
軟軟的牛仔外套怎麼樣 瀏覽:895
派出所協管員穿制服嗎 瀏覽:4
羊剪絨外套怎麼洗最好 瀏覽:652
白色大衣配白色顏色的圍巾 瀏覽:437
絲絨羽絨服可以機洗嗎 瀏覽:493
翠園校服初中 瀏覽:278
瑜伽與旗袍舞蹈 瀏覽:666
戴帽子的衛衣外面穿什麼好看圖片 瀏覽:167
福州羽絨服專賣店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