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白人

旗袍白人

發布時間:2022-07-24 18:43:30

⑴ 胖女孩適合穿旗袍

嘿嘿…旗袍穿在身上可是很突顯中國傳統女性的賢德美的呦

⑵ 都說白人不適合穿旗袍,有哪些讓人驚艷的白人旗袍造型

都說白人不適合穿旗袍,但是我覺得有很多白人穿旗袍的造型非常的驚艷,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扮演赫敏的90後女演員艾瑪沃特森,就曾經穿了一身白色的旗袍,也非常的驚艷,非常的漂亮。比如說美國女孩穿旗袍事件。是因為一個美國的女孩在畢業典禮上穿了一個中國式的紅色旗袍與好友合照,結果這張照片被發到了網上,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我覺得這個女孩穿上旗袍後非常的漂亮,而且也非常的適合她。中國旗袍文化源遠流長,而且非常的博大精深,我們更多的是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中國文化。美國女孩穿旗袍這一事件就是因為她喜歡中國文化,有很多白人都非常喜歡穿具有中國特色的旗袍,而且也非常的適合他們,所以這一點我們更應該感到的是自豪,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被更多國外的人喜歡,這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一件事情。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好的宣傳中國文化,支持文化的傳播。

⑶ 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被為何指文化挪用

最近,因為一個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推特上吵翻了。

有人說是「文化挪用」,有人認為是「文化欣賞」,爭論雙方的氣焰不相上下。如今光是這條推文已經被轉發了6千多次,還有相關的評論推特獲得超4萬次轉發和近18萬次贊。

據1日報道,18歲的美國猶他州高中生凱夏(Keziah Daum)穿了一件紅色的旗袍參加畢業舞會,不過她並沒有中國血統。在她將照片上傳至社交網路,沒想到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曾將白人對非裔美國人音樂的「挪用」稱作「異花授粉」,並表示,這通常是出於崇拜之情進行的模仿,並沒有暗含傷害的目的。

有人類學家研究認為,文化借用、文化挪用、文化交流等都是「文化進化」和不同文化融匯的一部分。

對於「文化挪用」的爭議一直存在。反對者能夠舉出很多錯誤的例子,尤其是當被挪用的對象是少數民族文化或者被認為是主流文化之下的文化,往往伴隨著壓迫和剝削。

支持者則認為,文化自存在以來就是文化挪用的產物,有時甚至是良性的、互利的。例如,《星球大戰》挪用了黑澤明的《戰國英豪》,而後者其實也挪用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元素。

美國福德漢姆大學教授蘇珊·斯卡菲迪在《誰的文化?美國法律中的挪用與真實》中則寫道:「讓所有文化都像博物館里的陳列品那樣被封存在自己的時間里是不公平的,文化挪用有時能成為它們的救星。」

以上內容來自:觀察者網

⑷ 各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

1、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回族男子服飾「回回帽」,回族婦女的衣著打扮也是很有特點的。一般頭戴蓋頭(也叫搭蓋頭)。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三大節日。

(4)旗袍白人擴展閱讀:

民族風情

1、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回族居第三位。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13年一度)。

5、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

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

7、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

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8、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四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9、土家族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為正神,眾神之首,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土家族是少有的過兩個大年的民族,即趕在漢族過大年的前一天多過一個大年,俗稱「趕年」。張家界土家族人有這樣的俗語:「三十六,跌跟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因為土家人認為,36歲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禍事的幾率最大,故民間凡事總要迴避「36」。

10、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1、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2、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 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3、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

14、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縣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15、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從事畜牧和農業,少數從事狩獵業。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16、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

17、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8、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縣、林芝市、錯那縣等地。「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9、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市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

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自古以來,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聖。其原因主要有:一說白族是6詔(唐初居住在雲南大理洱海一帶烏蠻6個部落的總稱)的後裔。6詔年年要給大唐帝國上貢,每詔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贈禮品6份,各詔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間往來禮品必帶「6」字;一說取漢語「有福有祿」(既有福氣,又有錢財)一詞之義。

20、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積石山縣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1、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2、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市。「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3、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4、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5、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 水牛王」。

參考資料:網路-少數民族

⑸ 美國和中國哪個對文化更包容,上次美國女孩穿旗袍出現在畢業典禮很多人都反對

中國叫包容,就是把你教成我,讓你變成我
美國叫寬容,就是你是你我是我,你有權那麼穿,我也有權不喜歡
還記得當年中國人滿街打砸日系車的事嗎?跟「旗袍事件」比較,哪個更荒誕呢?

⑹ 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被指文化挪用嗎

最近,因為一個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推特上吵翻了。

有人說是「文化挪用」,有人認為是「文化欣賞」,爭論雙方的氣焰不相上下。如今光是這條推文已經被轉發了6千多次,還有相關的評論推特獲得超4萬次轉發和近18萬次贊。

另一中國網友稱:「如果你『欣賞』和『喜歡』我們的文化,你應該知道這是我們的傳統服飾……你讓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文化挪用,而非文化欣賞。」

「就算對小部分中國人來說沒問題,但並不代表對所有中國人都沒問題。我們的傳統服飾不是用來給你們增加時尚感,或者讓你更具異域風情的。旗袍背後有著很長的歷史,白人並未參與。」

不過,也有網友力挺凱夏,認為如此上綱上線未免太小題大做。

「她不是就穿了一件喜歡的衣服嗎,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么敏感?」

「作為一個中國人,同時也是一名時尚攝影師,我認為你看起來很棒、很驚艷、也很優雅。同時也為我們的文化遺產感到自豪,它可以影響別人並且分享美。」

「你穿起來很好看,我是中國人,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

「這根本不是冒犯,它沒有用來嘲笑任何人。大家應該停下來,不要發生什麼事都覺得自己被冒犯。」

也有人表示很多美國人都曾經穿過旗袍,其中包括去年陪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婭。

而凱夏本人在遭到諸多反對聲之後,表示不會刪帖。「想對所有因此事產生負面情緒的人說:我對中國文化沒有不尊重的意思。我只不過對他們的文化表示欣賞。我不會刪除我的推文,因為我除了表達對這種文化的喜愛之外,什麼都沒做。這是一件衣服,而且它很美。」

在推特上,支持者和反對者似乎「水火不容」,但在國內媒體,中國網友則顯得相當淡定。

近年來,受全球化影響,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沖突也日益凸顯,「文化挪用」一詞也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火星哥」布魯諾·馬爾斯的音樂被批「文化挪用」模仿黑人,林書豪的臟辮造型也曾遭黑人球員抨擊,時尚行業中「文化挪用」更是「飽受詬病」。

如何根據膚色來挑選旗袍

雖然東方女性屬於黃種人,但其實每個人的皮膚色調都會有所差別。

那喜歡穿旗袍的女性對於旗袍穿著的效果會格外重視和挑剔,這是無可厚非的。

所以選擇適合自己膚色的旗袍尤為重要,因為穿上與自己相配的旗袍會提升氣質,展現魅力,更能襯出好氣色!

膚如凝脂,人人艷羨

膚如凝脂,顧名思義就是形容皮膚潔白且細嫩。

那通過這些旗袍色彩搭配的建議,再通過一些美妝產品,都能很好地修飾自身的膚色,襯出好氣色,進而展現獨特的旗袍女性魅力!

⑻ 為什麼說旗袍最能體現東方女性之美

在民國時期盛行的旗袍,既有中國國粹的美稱,同時也被公認為是我國女性的國服,深受廣大女性同胞的喜愛。而之所以說旗袍能夠體現和詮釋東方女性之美,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一.特別的剪裁,能夠展現東方女性的體態美。

旗袍的美,是一種優雅知性且處處散發著魅力的美,它是最能展現穿著者身材的服飾之一。對於旗袍的流行起點,多數人認為要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說起,其最輝煌燦爛的時期是在1930年前後,這段時期奠定了旗袍在我國女性服飾舞台上不可撼動的地位。後期雖因種種原因,經歷了一段沒落期,但它卻從未被遺忘,近些年來,旗袍又漸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開始大放異彩。

即使這些西方女性在骨骼構造方面,可能略微偏大,但也不影響她們將旗袍穿出屬於自己的“西方味道”。且隨著旗袍的不斷改進和東西方文化的逐漸融合,相信我們的旗袍會被更多人接納,溫婉如玉的旗袍美也會被更多人知曉。

⑼ 美國女孩穿旗袍被人非議嗎

一位名為Jeremy Lam的華裔網友在推特上寫道:「我的文化不是你***舞會禮服!」,他在之後的推特中進一步寫道:「我為我的文化感到驕傲,即便是在這個文化下被邊緣化的人不得不克服極端的障礙。將它至於美國消費主義之下、取悅於白人觀眾,這就等同於殖民主義思想。」

一位網友寫道,「這樣做不好。我不會穿著韓國、日本或者其他國家傳統服裝出席。我是亞裔。我也不會穿傳統愛爾蘭、瑞士或者希臘傳統服飾。這些服飾背後有太多的歷史。」

最受到關注的就是上述Jeremy Lam質疑的貼子,他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Daum穿旗袍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她那張雙手合十擺pose的合影照,Lam說,「她穿著旗袍,擺出一個刻板中國人的姿勢,完全無視旗袍背後的歷史。」

但Daum回應說,她擺出的姿勢和中國沒有任何關系,而是模仿YouTube名人h3h3Proctions的樣子,堅稱自己沒有任何種族歧視的意思。

她的支持者們也認為她穿旗袍沒有任何問題。名為@bpookyslack的網友說,「她選擇穿這條漂亮的裙子去參加舞會,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她喜歡旗袍的美嗎?」一些華裔也對她表示了支持,名為@msyinseattle的推特網友寫道:「我是中國女性。我支持你。你穿那件旗袍太漂亮了!我有個18歲的女兒也剛剛參加了畢業舞會。她說你穿旗袍那麼好看,人們只是嫉妒你罷了。」

另外一位名為@FavianYee的網友說:「那件旗袍穿在你身上很好看。別聽那些人說什麼只有亞洲人才懂得旗袍。外面怪人太多了。2018畢業快樂!」

網上的負面言論似乎並沒有嚇倒Daum,她表示,如果再來一次,她還會選擇穿這件旗袍。她再次在推特中強調自己穿旗袍毫無惡意:「我喜歡、欣賞多元性和其他文化。我毫無惡意。我愛每個人。」

內容來自新浪微博

與旗袍白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務員黑色夾克外套 瀏覽:287
第一次織衣的感受 瀏覽:509
指作戰手套品牌及商品 瀏覽:664
衣袖子連接處如何織 瀏覽:216
南投皮帶輪旋壓機批發 瀏覽:42
條紋棉麻裙子怎麼搭配上衣 瀏覽:949
不好買褲子 瀏覽:517
線風衣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677
敘利亞校服 瀏覽:653
媽媽帽子編織 瀏覽:690
襯衫西服紐扣尺寸 瀏覽:760
burberry紅色風衣 瀏覽:692
綠色棉麻外套有點褪色怎麼弄 瀏覽:174
圍脖帽子用布料是怎麼做法 瀏覽:488
外套肩膀緊怎麼處理 瀏覽:345
粉色襯衣搭配什麼顏色領帶好看 瀏覽:149
衣服褲子疊一起方法 瀏覽:107
昆明航空制服照片 瀏覽:238
改良旗袍的製作視頻 瀏覽:175
浙江織里鎮童裝批發便宜嗎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