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分叉有幾種

旗袍分叉有幾種

發布時間:2022-07-23 12:11:00

『壹』 「兩邊開叉」是旗袍的特色,那麼開叉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旗袍在民國時期非常盛行,許多女子都紛紛穿著旗袍,當時將女子的身材更加的顯現出來,旗袍也被稱為是東方女人的代表性服裝。旗袍一年四季都可以穿,讓當時的女人對旗袍非常的著迷,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旗袍大多都是開叉的。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後來旗袍雖然發生了很大改變,但是它的開叉卻一直都保留著,為什麼要這么做呢?其實是有很多的原因。露出開叉的一方面是為了表現出東方女人的美,讓女人露出小腿來,再就是這樣做,為了方便行走,旗袍一般都是緊身的,行走起來就會非常不方便。

『貳』 旗袍為什麼要分叉

正解
旗袍中國民族服裝的代表,能體現出中國女性的嫵媚和文靜,也比較適合中國女性的體型。旗袍最初是清朝男人們穿在身上,在馬上打仗時用的,後來逐步形成現在的女性穿著的樣式。旗袍一般合體度要求很高,所以開叉一來可以方便穿著,另一方面顯示女性的柔美。

外傳
旗袍原是清朝洲旗人婦女的服裝,據考證,滿人的旗袍下擺是不開叉的。最近書店"老照片"系列泛濫,仔細看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叉,樣式很土。特別是那領子很特別,立領,極高,高到腮邊,硬邦邦很不舒服的樣子。據我想來,估計是為了約束婦女的頭部運動,使小腳女人更加顯得"端莊"。本世紀初的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了。特別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叉,那時的漢族男人都說這種服裝很漂亮,很美。可是我在想,開叉無非是為了露出女人的大腿,當時的意識形態中女人的身體絕不是"藝術",民國時的劉海粟幾乎被認為是個流氓。就算今日,畫個女人大腿之類的藝術還未為全體國人所接受。可是為什麼這種服裝在將近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是"美"的呢?原因無非是男人喜歡,開叉能看到大腿,我想看旗袍開叉處裸露的大腿的男人,投入視力最多的肯定是開叉的最上方,就是靠近大腿根部的那片,而絕非是腳踝附近。於是就能聯想到那看不到的腿根、私處,進而是床、是做愛。旗袍被認為是時裝,只要穿的起,所有丈夫、父親都不反對家裡女人穿旗袍。但是極力反對自己的女兒或老婆穿開叉很高的旗袍。心裡卻希望的旗袍開叉高一點、再高一點。因為不好意思直接說:"對面的女孩給我看看大腿",只好間接說開了叉的旗袍好看了。

『叄』 旗袍開叉有什麼講究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民族服裝,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代表。。旗袍的穿著有講究,一是內衣的選擇,是旗袍的款式與尺寸,一定要特別合體。旗袍開叉是為了方便活動自由,再就是為了展現線條曲線完美。一般旗袍的開衩都會到膝蓋的位置。也有到大腿的位置。

『肆』 旗袍兩側的開衩高度在什麼范圍內是高衩

旗袍兩側的開叉高度。沒有比較明顯的標准,一般旗袍的開叉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也有個旗袍開到大腿的位置。

『伍』 旗袍兩邊為何開叉,難道只是為了好看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是當時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將它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等到50年代的時候,旗袍在中國大陸開始漸漸被冷落。而在80年代的之後開始被重新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旗袍不僅在中國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之後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旗袍的樣式在這些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無論再怎麼變,旗袍兩邊的開叉一直都沒有改變過。而在古代,旗袍兩邊開叉是為了方便出去幹活和行走。而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也有很多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女性走路的時候,能夠突出女性的風采,如果兩邊都不開叉或者開叉短的話,根本就邁不開步子;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方便上廁所,很多小夥伴聽到這個用途的時候臉都紅了,其實不用害羞,這是真實存在的問題,是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出來的。

『陸』 旗袍為什麼要兩邊開叉,不只是為了好看,還有什麼隱藏的作用

旗袍兩邊開叉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其實是還有兩個隱藏的作用,第一個就是為了方便走路和幹活,第二個作用就是為了上廁所時方便,旗袍它是一種非常古典的服飾,它同樣也是東方女性服飾中的代表,很多人都認為穿上旗袍的東方女性是最美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旗袍的樣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唯一沒有變的就是旗袍的兩邊一直是開叉的,現在的女性雖然不用再去乾重活了,但是兩邊開叉走起路來也是很方便的,還有就是省去了上廁所時的困擾,以上就是旗袍的兩個隱藏作用。

『柒』 一般的旗袍開叉高度多少才合適

旗袍原是滿族婦女服裝,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漢族婦女開始穿著。剛開始,旗袍並不是一直開衩的。
那為何保守的旗袍有漸漸的有了開衩呢?首先是因為歷史的客觀因素,在滿族人入關之前,他們是需要去打獵、騎馬、擠牛奶等活動,而在大腿處開衩就方便日常的工作。
然後又由於儒家文化的影響,那時候的漢人觀念還很保守,在穿著方面都比較嚴實,旗袍在大腿開個衩,能顛覆清朝漢人的思維。所以到後來,旗袍反而漸漸成為了華人的象徵性服飾。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女性開始領悟到「曲線美」,於是就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
隨著與時俱進,思想審美的解放,旗袍袖子又開始縮短,開始在左邊開低衩。旗袍開衩打開了中國服飾的性感之門,中國女性的美得到了舒展和釋放。這種顯而不揚、含而不露,將中國女性婉約含蓄之美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出來。
對於旗袍的改革輿論也如潮水一樣幾番來回起伏,旗袍開衩的程度也不斷調整。後來越開越高,漸至大腿,因為有人反對,又回落到膝蓋之下。
旗袍開衩在高度的細微變化中,所展現的氣質是不一樣的。少女穿著的旗袍開衩高度一般比較中庸,至膝蓋以上一點兒。女孩初長時,清純與成熟相交接,旗袍襯托的是一種出水芙蓉般的清純與嬌俏。
而成熟的女性選擇的旗袍開衩則要更高一些,以凸顯她們成熟飽滿的曲線之美。旗袍開衩其實也與女性自身個性有很大的關系,或嬌媚,或婉約,或清秀,或奔放,不同特點的女性選擇的開衩高度也不盡相同。
當然,旗袍開衩得當才能詮釋出最美風情。

『捌』 旗袍開叉多高算合理

百分之15。基本上是根據身高和衣服的解析度開的。旗袍的開叉是由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顧蘭君所帶領的,當時她這種先鋒的行為,令到旗袍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事實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非常貼身,穿著旗袍時行動不便,所以旗袍有開衩。一般旗袍的開衩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但隨著時代和人民思想的改變。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與旗袍分叉有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制服誘感老師 瀏覽:646
中老年秋款衣 瀏覽:513
滌綸褲子容易起嗎 瀏覽:425
褲子中間那叫什麼 瀏覽:112
嬰兒睡覺穿睡衣 瀏覽:864
旗艦店女裝長裙子 瀏覽:112
女裝褲子21碼是多少嗎 瀏覽:618
薴麻外套怎麼清潔 瀏覽:123
羽絨服lb是什麼牌子 瀏覽:475
襯衫上的黃斑乾洗能去除嗎 瀏覽:578
黑色牛仔褲上身搭配什麼好 瀏覽:380
定型褲子排冷什麼意思 瀏覽:869
火紅旗袍拍賣會 瀏覽:277
90白鴨絨的羽絨服多少錢一件 瀏覽:972
旗袍表演好樣的 瀏覽:571
為什麼穿牛仔褲老是掉多少錢 瀏覽:122
學生校服定做價位 瀏覽:800
為什麼大多數手套是藍色的 瀏覽:881
女士夏季裙裝女士風衣 瀏覽:750
穿上出汗的褲子叫什麼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