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茉莉花舞蹈串詞
一抹純白身影獨自綻放幽香,踏著音樂的旋律展現婀挪身姿。那點純白好似聖潔之光,照進我們清澈的心。那靈動的身姿傾情獻舞,舞出我們的花樣年華。下面請欣賞由~帶來的舞蹈<茉莉花>,掌聲鼓勵。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你是否已經聞到芳香的花,已經聽到了悅耳的音樂,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個優美的舞蹈,走進《茉莉花》的世界。
串詞的附屬性地位,決定了它只能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撰寫報幕詞的過程中,從結構到內容乃至遣詞造句、語言風格、講話口氣等,都要服從並服務於整個會議,與會議相協調,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使主持詞符合主持人的身份。
(1)舞蹈茉莉花開旗袍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節目單是在串詞以前編排出來了的,這個時候,串詞是以節目為基礎進行編撰的。當節目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擇編排的,這樣串詞就容易圍繞主題進行;如果節目是拼湊的,(即不是圍繞主題編排的)那麼串詞根本就無法以節目為藍本來進行,這個時候,串詞作者就只能把握住主題進行串詞創作,而不能去照顧個別與主題無關的節目。
在照顧整體的情況下,與主題無關的則另行考慮,在鄉鎮、街道文化站組織的節目,往往不能按主題編排節目,這樣的節目就可以採用「隨波逐流」的方法來進行串詞創作。即在整體上不考慮文藝節目的宣傳主題,只在個別與主題有關的節目串詞才考慮主題宣傳,串詞更多的是只考慮上下節目之間的聯系,或者承上,或者啟下。串詞是單點聚焦,就是只顧一點,不及其餘。
單點聚集是最次的一種方法,即串詞只針對每個節目進行考慮。雖然,這會使一台節目難以形成一個整體,這應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2. 《茉莉花》 歌曲簡介
《茉莉花》是前線歌舞團原唱的歌曲,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單曲發行。
《茉莉花》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的結構,又能與西方的審美習慣相適應,因此其能夠在西方世界傳播。
該曲屬於小調類民歌,是單樂段的歌曲。它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表現了委婉流暢、柔和與優美的江南風格,生動刻畫了一個文雅賢淑的少女被芬芳美麗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和眷戀之情。全曲婉轉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2)舞蹈茉莉花開旗袍擴展閱讀:
2008年8月,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該曲進行了MV的拍攝。雷佳身著金色旗袍參與了MV的拍攝,為了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MV導演孔嘉歡首次運用了另類表現手法,把中國宗教文化和該曲結合起來。
作為MV鏡頭重要組成部分,導演策劃了雷佳站在幾丈高的大佛的手心裡演唱該曲,雷佳從容的在大佛上拍攝了MV畫面。此外,該曲MV作為向北京奧運會的獻禮,特別剪輯了鳥巢的鏡頭畫面,使整個MV充滿了奧運的氣息 。
3. 影片《茉莉花開》反映了哪3個時代的故事
《茉莉花開》是一部反映一家三代女性的愛情與婚姻的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獨特視角展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和女人的命運。
茉,一個由經營著照相館的單親母親養大的18歲少女,在遇到孟老闆後一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她成了明星,同時也懷上了孟老闆的小孩,那是上個世紀30年代舊上海的事;茉生下孩子不久就被拋棄了,失去了明星的光彩,她為這個私生女取名叫莉,莉一心要離開這個陰冷的家,嫁給了水泥廠工人鄒傑。
莉決定生個小孩,但她偏偏不能生育,只能從福利院抱了一個女孩,取名叫花,莉對生活仍然極度不滿,甚至懷疑自己的丈夫與養女有染,丈夫選擇了卧軌自殺,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莉精神分裂離家出走了,花找了個男友小杜,在結婚後懷孕不久發現小杜有了外遇,她堅決地提出離婚並把小孩生了下來,這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
演員陣容:
章子怡一人飾演三角
年輕時的「茉」、「莉」和「花」。三個女人都有過情竇初開的甜美時刻,也都有性格撕裂、陰郁、暴戾的人生過程,「花」還擁有了一種發端於深厚母性的爆發力。出演她們的人選,侯詠認為鞏俐、章子怡都是最理想的。而現在,章子怡是實現這三個角色的不二之人。大半個月的拍攝,侯詠已經吃下定心丸,「子怡戲好」是他的一句現場評價…。
陸毅飾演鄒傑
是莉的愛人。年輕時意氣風發,後被沉淪的婚姻生活一路裹挾終至絕路。健康、敦厚、缺心眼、帥氣,鄒傑年輕時候的特質,幾乎就是陸毅本人留給人的印象。而中年鄒傑的絕望、緊張、惶惑與泄氣,由外形陽光的陸毅演來,平添角色一股「在生活中坐以待斃」的無奈氣息。
製作花絮:兩套場景,兩場記憶
場景之一:匯隆照相館 一個比一個騷
這是故事最初的發生地:照相館里生活著死了丈夫的茉的母親,茉在這遇到了孟老闆,從此踏上星途;也因此茉懷上了莉,才有後來的莉收養了花……景是搭在上海郊區的車墩影視基地,在全片中只有十幾場戲的姜文,大部分時間的重頭戲全在照相館。14日上午是一場他走進照相館初次勾搭茉的戲。只見化了淡妝的姜文從遠外走來,黝黑的皮膚,一撇小鬍子,一襲淺色長風衣,上世紀30年代的禮帽,讓大家想起《毀滅之路》里那個湯姆·漢克斯,攝影記者王軼庶上前一邊搶拍一邊說:「這風衣一穿還真像湯姆·漢克斯那造型呢。」姜文笑著回駁道:「那你也得看穿在誰身上啊!」
章子怡演年輕時的茉,綠色毛線長衫,淺色長裙,白襪,梳著兩條高高的辮子,一副少不經事的清純樣。拍姜文走進照相館勾引章子怡演的茉時,在場的記者都笑彎了腰,章子怡演得跟個追星族一樣,姜文演的孟老闆也像極了劇中人,他顛著腳扭著腰就進了相館,一口一句英文還分升降調兩種,「NO」(升調),「NO」(降調),「Certainly」。陳沖事後調侃姜文道:「什麼時候我改用中文演戲,你倒用英文演了!」侯詠在一邊直樂:「反正我們是沒機會競逐最佳外語片了。」事後知道英文台詞是姜文為了表現人物性格自己改的。
那場戲里孟老闆向茉介紹自己是電影公司的,想給她拍幾張照片,章子怡演的茉在極度興奮中請示正從樓上下來的母親陳沖的意見,陳沖照著劇本要求滿臉不耐煩地說:「有什麼可拍的!」姜文拍完整一個鏡頭突然裝著生氣地嘀咕了一句:「這是什麼媽呀?」好像真替孟老闆委屈似的。
這場戲分不同機位拍了好多遍,從上午拍到下午,演員們的表演也越來越生動,陳沖演的母親在這場戲里只是個配角,所以她幾乎是在看著章子怡和姜文演對手戲,看完她忍不住說:「你們怎麼一個個都這么騷呀!」輪到姜文的特寫,本來整條要從姜文在照相館外一直拍到走進照相館來,拍了幾遍因為各部門配合總不滿意,侯詠怕麻煩姜文就讓他把後半條重來一遍,沒想到姜文說:「半條不會拍,還是拍整條吧。」
場景之二:舊錦江飯店——場面最大的戲
15日劇組從車墩轉到舊錦江飯店拍攝影片中最大場面的戲,即茉一生中最幸福最輝煌的時刻——她成為明星後受到眾人寵愛的時刻。章子怡的服裝也是幾段戲中最靚的一套:綠色珠片露背旗袍,上海師傅精細的手工令章子怡窈窕的身段更加婀娜。穿上這套旗袍,章子怡有點像是在演繹自己的明星風彩,她在生日蛋糕前許願的那一刻,臉上溢滿了初入影壇的興奮、激動和對未來美好的設想,她身旁一幫漂亮的群眾演員則眾星拱月。蓋麗麗演的是過氣女星,雖然性感亮麗但畢竟過了時。每個人的表演都很到位,只是因為這場戲里人物太多,有舞會,又有樂隊配合,攝影機還得適時移動,所以拍了好多次,導演都不滿意。
這是姜文片約的最後一天,侯詠因為趕戲壓力大現場悶聲不語,這兩天他發了一生中最多的脾氣,吼燈光、吼攝影……姜文看出了他的焦慮。晚上十點多,侯詠對他說:「姜文,今天可能拍不了你的戲了。」姜文立刻主動表示:「沒事,我可以再等等,萬一你又有空了呢。」場地規定只能用到晚上十一點,本來有場戲侯詠希望拍得更細,但一看時間來不及,先勸姜文離開了。姜文倒有點戀戀不舍,買了兩瓶葡萄酒自顧自喝起來,劇組里找他合影的人一個接一個,他很樂意地為別人簽名留電話,開著玩笑,其樂融融的感覺。這時記者坐在一旁觀察,私底下的姜文好像並不像傳媒寫的那麼可怕。
現場看回放時,副導演走過來對姜文說:「你個老騷貨!」姜文嘿嘿直笑,他演的這場戲正是孟老闆在舞會上偷偷打量「茉」並為她的演唱動了心的鏡頭,姜文抽著雪茄,從柱子後探著個身子一副著迷的眼神盯著台上的「茉」,這時章子怡為了搭戲正全身心地扭動腰肢對著個礦泉水瓶假唱呢。搭戲的章子怡看到姜文的表演心裡直笑,故意做出一副勾引他的姿態,結果姜文沒什麼反應照他原先設計好的那一套演完;後來一問才知他原來是近視眼,章子怡在這邊做什麼小動作他啥也沒看見!
落魄的水西少爺,他丟了自己的劍……
4. 前一個節目是舞蹈茉莉花開,後一個節目是魔術,該怎麼串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為伊人,在水一方。江南水鄉,多少歌來傳唱,請欣賞 班的古箏 奏茉莉花
5. 對《茉莉花開》影片主題的理解
影片講述的是不同年代的女性生活,每一個女性都因血緣和親情的關系聯系起來,但又有各自不同的時代特色。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以下是我對這部影片的理解,有點抽象。
茉——華麗的涅磐
奢華的霓裳遮不住這般風情萬種,裙擺下的雀躍張揚出一個年代的繁華,本是一場令人艷羨的愛情,一次看似錯誤的執著終結了絕代名伶的風華,釀就了凄美,也開始了命運的輪回。
莉——絕望的幸福
紅色的烙印似乎註定了悲情的世襲,熱火朝天的潮流中鑄造的愛情也多了幾分激昂。一個特殊的字眼揭開了上一輩的詛咒,凄涼的背影一路祭奠曾經的誓言,留下一雙稚嫩的眼睛,透著天真的惶恐。
花——固執的平凡
新生的愛情簡單青澀,充斥著無知的揮霍和痴情的思念,學生時代的純真到最後只剩褪色的相片和無法挽留的軀殼。倔強的內心找到了真正的歸屬,那就是釋然地望著往日的身影,流出的一滴淚。
6. 類似胭脂扣的旗袍獨舞有什麼
《茉莉花開》、《家·梅表姐》。
舞蹈《胭脂扣》的題材源於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和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的同名電影,講述了一個在1932年殉情的妓女,獲得陰間的批准,重返陽間找尋本該和她一起殉情的舊情人,最終失望的故事。
7. 茉莉花開扇子舞 mp3
茉莉花開扇子舞 mp3
可以下載
http://5sing.kugou.com/bz/2610375.html
8. CCTV3 的一個廣告 有個女人在竹排上吹笛子 音樂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那個女子是
這是個廣告而已,女的隨筆找一個也行,沒有正面寫真,都是側面和後面的攝影,而且那個笛子的音樂也不可能是她吹的呢,只是穿上那個旗袍好看而已,
9. 關於<茉莉花開>的觀後感
《茉莉花開》觀後感
《茉莉花開》上:她一個人飆戲爽到癲
好電影是不受時間限制與外界干擾的,攝影出生的候詠《茉莉花開》終於在紅色5月絢爛綻放,其間經歷的風雨歷程,痛楚磨難也已煙飛灰滅,等待的只是影迷們此起彼伏的狂熱推崇,我也是唱贊美詩的一個,因為我被蘇童打敗,被章子怡擊倒。
電影根據蘇童的小說《婦女生活》改編而生,純粹是一個關於女性的電影,時間跨度50多來,屬於史詩類別的電影,特能考驗導演駕馭能力。候詠很聰明,他並沒有用細微的線索來引出時間段的改變,因為這個實在太難了,候詠也沒有陳凱歌如此的大局觀,可是他運用了小標題的模式卻別具一格,使人一目瞭然,清爽醒目,能夠把短處掩飾,顯示了候詠不一般的巧妙。過了這個難關,等於把史詩電影的難點消除了一半,接下來就要看演員的演技了,他們的成敗直接關繫到電影的成功與否。章子怡,我不得不說,佩服你!
章子怡剛出道就被張藝謀看上,從此就與緋聞形影不離,保持著高度的媒體曝光率,在奧斯卡上英文也說得越來越溜,一臉的明星胚子像。的確有很多影迷都不喜歡她,說她演戲嗲、假、煽。可是你不覺得她是在進步的嗎?《我的父親母親》顯現了她的青春,給觀眾混了個臉熟,在《卧虎藏龍》里,被人責備成一個包袱一個累贅,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她表演地很棒,把玉蛟龍的野蠻、堅強詮釋地很好,主流對她的責備不外乎帶有些感情色彩,可是電影是她的工作,她做得不錯,與其工作外的生活無關。如今的章子怡,已走上國際巨星的行列,可以與張曼玉、鞏俐同起同坐了,身價狂飆。候詠也賺翻的,要是在今年拍這個電影請章子怡出馬的話,就要把電影的製作費用翻上幾番了。明星就是明星,出來的鏡頭屢看不爽,大呼過癮。
毫無疑問,《茉莉花開》是章子怡的個人秀,秀得出色,秀得精彩。她一人飾演三個角色,有蠻長的時間跨度,要把握住30年代、50年代、80年代女性的思想觀念,還要通過自己的咀嚼,把內心的矛盾抒發在膠片里,夠難,很能體現一位演員的演技。「茉」的飾演是個情感畸變的過程,起初的茉是個喜歡電影,喜愛電影明星的開朗女孩,青春盪漾的她愛上了孟老闆,並且為了他不願打掉肚子里的孩子,她希冀愛情是永恆的,愛情是無價的,可惜從香港寄來的支票使她徹底改變了人生觀與愛情觀。這是一個劇變的過程,時間只有30分鍾左右,章子怡演繹的「一個女性從喜悅推至抑鬱的地獄」的情感戲令人眼睛一亮,同時也為角色的悲涼而扼腕嘆息。
「莉」的角色最難,因為這里需要演員歇斯底里的爆發力,章子怡的爆發力在曾經的電影里還是有點味道的,這次的爆發力才是真正展現她才華的時刻。「莉」懷疑丈夫與養女有染,憤怒地把白色床單拉起,責問丈夫的行徑。她神經質了,她太愛眼前的那個男人了,這種變態式的愛使人難以接受,與小栗康平的《死之棘》,張元的《我愛你》類似。章子怡掌控了大局,也把劇情推向了高潮。「花」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影像中的「花」戴著粗邊眼鏡,俏麗動人,對待外婆和氣友善,對待心愛的丈夫,像極了夢中情人。這個角色也有一個轉變過程,那就是當丈夫另有心歡,遠離她的時刻,她變得堅強起來,不對丈夫妥協,拒絕簽離婚協議書,並且倔強地把孩子生下來。雨夜獨自生孩子的鏡頭,候詠不惜餘力地用了整整6分鍾的時間,章子怡非常敬業,為了這6分鍾她7個夜晚都在瓢潑大雨中熬過。鏡頭很凄慘,但也隱寓了生命的希冀。電影結尾處,「花」笑了,對著鏡頭笑了很久很久,這個長鏡頭徹底地把我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擊潰,感動地一塌糊塗。
《茉莉花開》結束了,章子怡的演戲也宣告結束,靚麗的她已經在好萊塢有了較高的地位,在亞洲影壇也算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了,希望你帶上愛國情調,把電影做得更好,祝福你。在下文中,我會集中精力寫關於電影主題的文字,來真正展現候詠的電影水平。
《茉莉花開》下:候詠,好一場及時雨
蘇童比女人還了解女人,文字充滿了對女性感性描述,對女性的感嘆。候詠也是一個喜歡琢磨女性情感變化的人,當《茉莉花開》用蘇童的文字(張獻編劇)、候詠的影像呈現在影迷眼前的時候,璀璨的光芒瞬間迸發。電影是具有史詩味道的,人物是具有代表性質的,候詠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來證明他在第五代導演中的地位。
電影主題鮮明,就是通過三個女性人物的闡述,來反映女性對待愛情的態度,三個時代三個態度,只是對於愛情的專一永遠都不曾改變。這個專一就集中表現在「生孩子」方面,「茉」為了孟老闆,不願流產;「莉」為了鄒傑領養了「花」;「花」為了小杜在大雨夜中痛苦產子。女性的偉大在這個輪回中表現地淋漓盡致,致使男人的地位瞬間倒塌,因而說《茉莉花開》不僅是一部謳歌女性的詩篇,也是一篇打破男權主義的檄文。候詠腳踏實地地用自己豐富的電影理念與優美的協調鏡頭詮釋了以上的一切。
上文已經提過《茉莉花開》涉及的年代為30、50、80年代,時間跨越巨大,難以駕馭,而候詠就採用了小標題的方式迴避了這個困難。這個迴避絕不是逃避,如果是逃避,那我也不會說《茉莉花開》是如此的成功了。簡化難度是一個導演聰明的表現,當初的昆廷�6�1塔倫蒂諾最喜這個模式。回顧國產史詩電影來,《活著》的時間串連最為巧妙,福貴的一個常規動作就立馬把觀眾帶到了另一個時代去,沒有卡殼,自然順暢。這是當時張藝謀最為輝煌的時刻,駕馭電影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次候詠就直接把時間線索成分省去,取而代之的是「第一章」、「第二章」……挺好的,避重就輕。
對於電影主題的把握,候詠始終沒有改變,隨著劇情的發展,也沒有進行更多深層次的解剖。停留在女性對待愛情忠貞不渝這個方面上,「茉」、「莉」、「花」這三個角色的情感幾乎都是一樣的,顯得重復,並不像沙灘上的海浪,一浪高過一浪,對於文藝片來說,尚可忍受,要是對於商業片來說,肯定要刪戲不少。但這不能怪候詠,是劇本所致,劇本的主導思想是要告訴觀眾一個輪回的過程,而輪回的過程中就要無限的相似、類似、甚至重復。如果用第三隻眼看電影的話,這種類似的情感還是具有可看度的,而且感受還不小。只是候詠沒有把主題深化,例如在刻畫女性堅強方面、獨立方面有所變革的話,就會使電影顯得愈加豐滿。
在通篇的女性指導思想下,男演員就都成了章子怡與陳沖的配角,姜文還是一臉的痞子相,陸毅的演技不敢恭維,劉燁怎麼就變成了「壞人」,還帶有些猥瑣。配角終歸是配角,只要主角出彩,他們也就盡了綠葉的責任。章子怡與陳沖的表演非常出彩,刻畫女人的情感還真有一手,尤其是陳沖的「心狠老辣」。現在想想候詠也挺有能耐的,一個戲竟然請來了那麼多名演員,看來魅力頗大,在演員的心中他也屬於一個老資格的電影人了。
說起電影人,就不得不提候詠的攝像了。電影中的攝像如同樂隊中的吉他手,是主角。主角的地位可能就比導演遜一籌。第五代中,很多導演都是攝像出生,拍攝的電影絕不比純正導演出生來得差,顧長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孔雀》太過美麗了。《茉莉花開》中,色彩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尤其是30年代的老上海里,章子怡的旗袍色彩絢麗,美輪美奐,用足了綠色的成分,顯得嬌艷可人。而50年代,由於時代的限制,他只能運用灰淡的顏色,80年代又變得俏皮起來,粉色與淡藍色相得益彰。拍攝中,展現了候詠攝影師的本領。在「花」雨夜產子的鏡頭里,他全方位地記錄了整個過程,鏡頭又長有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仰視鏡頭、俯視鏡頭,特寫、大特寫,比比皆是,包羅萬象,精彩出色。
當一個導演,駕馭了劇情,控制了演員,也抒發了自己的想法之後,那麼電影就靠近了成功的彼岸,《茉莉花開》終於在封塵三年之後,進入了影迷的眼簾,候詠也用其獨特的魅力與實力征服了大多數的觀眾與眼光挑剔的影評人,如果電影機構的官員們能夠「識大局,顧大全」,那麼《茉莉花開》定會在金雞獎里春風得意,獨攬一面。大陸電影太過缺水,幸而候詠在悶燥的午後下了場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