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寶貝發燒晚上要不要蓋被子
寶寶發燒最好要散熱,蓋被子或者穿的比較厚有些家長認為是在捂汗,是不利於發散的,發燒的時候自體就會產生很多熱量,盡量稍微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溫度不要很高,不能捂著就是蓋被子之類的,會引起高熱驚厥,不利於體溫發散而導致孩子體溫急速上升,可以做物理降溫用溫毛巾給孩子做擦拭。不要拿酒精給孩子做物理降溫,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這樣刺激反而沒有利於降溫而導致皮膚引起過敏。孩子高熱一定要散熱,千萬不敢用被子使勁捂著孩子
㈡ 小孩感冒發燒38度,睡衣是穿厚的好還是薄的好
38度應該是都可以的,睡衣薄厚應該都沒有問題。因為現在也不用物理降溫,只要多喝水就可以了。
㈢ 發燒的寶寶是要多穿衣服還是少穿
親,我覺得發燒的寶寶穿適合的衣服就可以了,多穿和少穿都有可能不舒服。最重要的還是要退燒的。溫度不高就物理方法降溫,溫度高就考慮用葯,多喂寶寶喝些白開水。 小兒發燒的物理降溫方法: 嬰幼兒體溫中樞發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過敏、接種反應等都會出現寶寶體溫升高的情況,但又不能亂用葯。那麼當寶寶發燒或高熱不退時,媽媽該採取什麼措施幫助寶寶降低體溫呢? 1、 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准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溫水等量,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不能過冷,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致使熱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時,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進行,腋 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有利於降溫。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 、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可以多洗澡,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 、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於能幫助降溫。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於平時,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准。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4 、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後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家庭自製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硅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凍成固體後取用。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 5 、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去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把冰塊倒入盆里,敲成小塊,用水沖去稜角,裝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裝滿,2/3滿就可以,排凈空氣,夾緊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㈣ 寶寶發燒,寶媽該怎樣讓孩子舒服一些
寶寶發燒,寶媽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來緩解寶寶發燒的症狀。也可以為寶寶按摩腳丫,讓寶寶的下肢快速熱起來,身體上出一些汗,寶寶自然就舒服了。對於超過38.5℃的發燒,還是需要服用退燒葯物的。服完葯物之後要注意多喝水,促進身體的代謝能力,寶寶發燒也會退下來的。寶寶在發燒之後,父母總是會認為寶寶怕冷,所以給寶寶蓋太多的被子。這會引起寶寶出現捂熱綜合征,嚴重還可以導致寶寶脫水性休克,威脅到生命安全。
一、寶媽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使用溫熱的毛巾給寶寶擦拭腋下,額頭等部位
在寶寶發燒之後,媽媽必須要給寶寶測量體溫。如果寶寶體溫低於38.5℃的話,父母只需要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就可以讓寶寶退燒了。如果室內比較溫暖,父母還可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寶寶睡著也會舒服一些。
那麼,你知道寶寶在發燒期間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嗎?
㈤ 寶寶晚上發燒到38 5,應該讓他多穿衣服睡覺嗎
你好. 寶寶睡覺最好是只穿衛生衣睡 發燒到38.5的話是不是持續的呢? 如果觀察不是的話就不要去醫院了, 有些不道德的醫生只會有抗生素治療. 雖然這個立馬就能見效但是對寶寶不好.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 祝你家寶寶健健康康
㈥ 寶寶發燒了睡覺要蓋被子嗎
寶寶在發燒39度的情況下,如果睡覺需要少量的蓋被子,以免發生著涼的情況,但是絕對不可以蓋得過多、過厚,否則不利於寶寶的機體進行散熱,反而會加重發燒的症狀。而且發燒39度的情況,一定要先給孩子服用退燒葯在讓孩子睡覺,否則體溫持續性的升高很容易導致高熱驚厥的發生,對孩子的腦功能或者腦細胞產生損傷,可以口服布洛芬混懸液或者對乙醯氨基酚顆粒
㈦ 寶寶發燒需要蓋被子嗎
當孩子在說冷的時候,在寒戰的時候,可以蓋上被子;
但是孩子已經開始冒汗,說熱的時候,一定要散熱,千萬不要蓋被子!
基礎知識
蓋被子的目的是讓孩子舒服,不是捂汗。
感染引起的發熱(就是排除了穿的多、中暑導致的發熱),體溫上升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體溫下降期。
什麼時候蓋被子?
結論:體溫上升期,寒戰的時候,可以蓋被子
體溫上升時身體是這樣變化的:
1、體溫上升期時,大腦發出指令,一定要把體溫升高到39.0度(非確切數啊),把細菌或病毒殺死。
2、這時候,身體的肌肉開始執行這一指令,拚命的抖動自己,以產生熱量—這是孩子為什麼會寒戰的原因。
3、另外這個時候,血管開始收縮,減少熱量散發,這是為什麼手腳還涼的原因。
4、全身齊努力,一定要把大腦的命令執行到位,就是把體溫飆到39.0度。
這個時候,要蓋被子嗎?
嚴謹點,得從兩個方面說:
1如果孩子在寒戰,全身都發冷,這時可以蓋被子。
這個時蓋被子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讓孩子感覺到舒服,不僅讓孩子自己產熱,再蓋上被子相對減少熱量的散發,協助達到大腦的指標,達到指標後,孩子就不會覺得冷了,就會更舒服。
同時,一定要注意,這個時候孩子體溫上升的可能非常快,一定要檢測體溫,多數孩子需要吃退熱葯。
總結一下: 就是吃著退熱葯,蓋著被子!!
孩子寒戰時蓋被子注意3要點
第一、這一段時間要一直和孩子呆在一起,隨時監測孩子的情況;
第二、在寒戰的時候,多數孩子體溫已經到了39度,這時孩子已經吃上退熱葯了,蓋被子和吃退熱要結合使用,不是單獨蓋被子;
第三、不是讓你把家裡的被子全都蓋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覺舒服就行,這樣不會讓孩子體溫急劇上升,而熱性驚厥多發生在體溫急劇上升期。
如果孩子沒有寒戰,只有手腳發涼,這時候,建議給孩子手腳保暖就行了:
弄個小暖水袋暖手腳或者蓋上手腳都行了。
㈧ 孩子發燒是多穿衣服還是少穿衣服
少穿為佳,必要時可以採取物理降溫。 孩子的體溫要在餵奶、喂飯、哭鬧、活動後半小時平靜狀態以及包裹合適的情況下測試,如果體溫偏高(37.5°以上),應在半小時以後復測一次,已確認發熱,在發熱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一般採用物理降溫為其退熱。 一般物理降溫退熱的方法: 1.冷敷法:取20°的水,用軟毛巾浸入後擠壓,使其不滴水後置於前額、腋下、大腿內側降溫,3-5分鍾換一次。 2.溫水浴法(32---34°)和酒精擦拭法,擦拭部位同上。 但需避免擦拭胸、腹和後背部,以免引起心律減緩或腹瀉。在突起高熱(39 °以上)時,應一邊採取物理降溫,一邊送醫院治療。
㈨ 寶寶發燒要晚上睡著了要蓋被子嗎
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生病。 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葯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為此,家長應該有基本的認識。家長除按醫囑治療並護理病兒外,還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別疾病的知識。 1.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發熱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葯退熱後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說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院。 2.觀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紅,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若面色暗淡、發黃、發青、發紫,眼神發呆,則說明病情嚴重,應送醫院。 3.觀察孩子有無劇烈、噴射性嘔吐,如有說明顱腦病變,應去醫院。 4.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葯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院。 5.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膿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須上醫院。 如果孩子僅有高熱,沒有上述各種合並症出現,盡管退熱緩慢,或者時有反復,也不必擔心,應該耐心在家中治療、護理,可採取如下措施: 1.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濕潤,室內定時通風,成人不要吸煙。 2.發燒是機體對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38.5°C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葯。只有體溫超過38.5°C以上,才需採取退燒措施。 3.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升得更高。 4.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多吃水果。發熱後孩子食慾減退,可准備一些可口和易於消化的飯菜,選擇孩子體溫不高,或吃葯退燒的時機進食,但不要吃得太飽。 5.保持大便通暢。 寶寶發燒應急3要素 第 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 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准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 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葯。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科學退燒巧護理 方法 1.小兒發燒的物理降溫法:a 35%酒精擦浴;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b 溫水洗澡;洗澡能幫助散熱。c 熱水泡腳;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d 冰袋冷敷;e 冰枕;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發燒是嬰幼兒最常見、最易發生的症狀。年輕的新媽媽沒有經驗,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摸摸手心熱熱的、額頭燙燙的,用體溫計一量:38℃,就帶著寶寶急匆匆地趕往醫院。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 1摸: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後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燒,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麼寶寶多半是發燒了。 2看: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慾時,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 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准確體溫和是否發燒。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TIPS: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現寶寶發熱時,不要手足無措,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熱還是生理性發熱,再做出正確的處理,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 * 寶寶穿得過多、蓋得太厚,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寶寶。只要將這些因素排除,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 劇烈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排便等,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 * 體質虛弱、飢餓、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 * 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好,沒有異常,可能只是生理現象,並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 小提醒: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38℃以上)或過低(36℃以下),都應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寶發燒別吃葷,多吃素:發燒是以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唾液分泌,胃腸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就會發酵、腐敗,最後引起中毒。所以當兒童發燒時,父母不要給他們准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葯。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葯物。 這兩類退燒葯雖屬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醯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葯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葯。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 1.5滴管。 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葯。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葯,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葯,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用葯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葯的時間別太長,發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葯。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