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花重錦的介紹
zhòng
意思解釋是待天亮後看看這春雨後的錦宮城城花遍開,沉重的露水壓在花瓣上
開女裝店取名字成為許多服裝店主頭疼的事情,店名既要個性,也不「撞衫」,的確很難。今日中國女裝網小編給大家羅列一些服裝店店名,也許會對將要開店的你有所啟發哦。1、碧麗斯2、衣雅優3、衣心衣意4、雅怡服飾雅怡扮裝宜雅清爽5、時尚女士6、粉黛爾女裝7、時尚之美服裝店8、百優特服英文beautiful的音譯,針對時尚年輕白領對衣服要求要好,個性的特點。9、咖啡&奶茶咖啡意為個性時尚以及干練的女士,奶茶意為個性溫和以及淑女類型女士,同時在門頭下方寫上英文名顯得小店氣質高雅入時,或者將英文名設為大標題,中文在右下方寫上兼可.10、時尚搜廊非凡女廊11、領袖麗人;非凡領域;靈秀麗人(取「領袖」諧音)12、雅依13、依人怡慧\旗曼\衣詩依倩14、香舍麗榭或者尚憶廣告語:時尚的回憶15、靈秀服裝16、靚雅服裝店17、「梧桐語」(雨)「月下紫藤」18、伊人飄影19、尚層衣舍20、時尚麗人21、:衫舞飛揚、白領麗人、舞衣閣22、百色麗人23、知心靚衣房24、咖啡服裝店25、衫舞飛揚26、雲想裳雲想衣27、追求自我28、我建議起炫客族這個名字比較好29、白領麗人30、時尚佳人31、伊人麗影,蝶戀花32、衣布遮體33、伊衫風尚「伊」——她,比較柔美,也比較時尚的感覺34、麗人軒35、小城故事36、店名:美輪美奐麥子的小鋪重裝上陣衣飾家37、女士服裝,時尚天堂38、往事如茶39、始終浪漫40、麗領緣清水服飾82、美姿堂衣廊83、領秀84、依緣小築85、1.愛我麗她或(愛你麗她)2.格調女人3.讓你的魅力保鮮!(保鮮你的魅力)4.在優雅與自信間激盪5.魅力一身(諧音:美麗一生)86、衣衣不舍/秋水衣人/星期衣/霓裳羽衣/獨衣無二87、我在南方的好多城市裡面,看到好多專門賣白領級衣服的店,他們的名字並不是特別的奇特,我比較喜歡的無非下面的這幾個:縫一凡,錦綉添穿,淘衣吧這三個是比較有個性的廂耐爾非凡挪威森林這些都是常見的蟑螂蘋果吧八度空間。這些都是有點搞笑得,讓人看到後都都記住的選擇一個名字沒那麼難。88、飄飄服飾89、衣·佳人90、衣戀91、"秋水伊人"不知你覺得怎麼樣?92、「漂浮的白」吧。三十歲以下的白領階層,是比較有內涵、有韻味的。這個名字比較適合。在現代感十足的社會獨特並有些復古的名字總會吸引眼球。93、玫瑰屋,康乃馨之家.94、白領麗人服飾95、淑麗雅完美服飾96、伊人醉97、雲裳98、「魅緣坊」寓意為「每次與本店接觸都是一次美麗的緣分」
C. 有哪些文藝小清新的服裝搭配
文藝唯美的套頭款連衣裙,簡潔大方的領口設計,修飾秀美臉型。簡約寬松的版型,可以很好的修飾不完美身材。清新透氣棉麻面料,是柔和朴實但又不失時尚的,不花哨、不張揚的質感,恰好適合現代都市女性的審美觀。
文藝復古松緊腰頭設計,少去一些束縛感,不僅遮肉還能滿足各種身材的妹紙。寬款的圓領設計,露出誘人的鎖骨,修飾臉型效果超棒!顯瘦的七分袖設計,更好的遮擋住手臂上面的「拜拜肉」。大大的下擺綻放濃濃女人味。
清新的顏色是小清新的時尚感,森女系的氣質優雅,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寬松的版型是身材不完美女子的最愛,至腳踝的長度正好可以遮擋住身上多餘贅肉,露出纖細腳踝,穿出森系纖瘦感。
純亞麻的材質衣服,吸汗好穿而且看起來清爽干凈,沒有累贅感,版型設計十分顯瘦,還十分的藏肉,很有春天的氣息,搭配一雙平底鞋,休閑舒適又很隨性,而且無論你是胖瘦身材都能駕馭,文藝范滿滿!
小清新的顏色,清透猶如山間歸來的純凈悠然。最美三月花開,暢快著早春的青澀懵懂,加之下擺撞色設計,如同雲間仙姿,仙氣襲人。
雙層雪紡裙褲造型飄逸自然,給人靈動的感覺。它飄逸涼爽,極具女人味,為女士衣著錦上添花。簡單搭配一件寬松T恤衫,就能讓女人平添千般百媚與萬種風情。雪紡裙褲比雪紡長裙更容易穿著,運動起來也更加方便。
D. 我需要一些好聽四字成語,可以用來作為女裝名字的~例如:秋水伊人 花開彼岸 這些好聽的~
伊人紅妝,清水芙蓉,雲想霓裳,紅艷凝香,梨花帶雨
E. 求隋代的女子服飾描寫!
隋唐婦女的面部妝飾
唐代婦女的化妝順序大致如次: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塗鵝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古時婦女常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後用一種以燒焦的柳條或礦石製成的青黑色顏料畫上各種形狀,名叫「黛眉」。唐代婦女黛眉名目甚多,從細而長的「蛾眉」到寬二闊的「廣眉」,應有盡有。《簪花仕女圖》中貴族婦女的眉飾,就是一種廣眉。所謂「花鈿」是兩眉之間的裝飾。據說在南北朝時,一日,壽陽公主卧殿檐下,一朵梅花正落其額上,染成顏色,拂之不去。宮女見之奇異,乃爭相效仿。到了唐代,花鈿除了用顏色染繪之外,還有用金屬製造者。至於面靨,是因為有個貴婦,面頰上有塊斑痕,特點此作為掩飾,眾人覺其妍麗,便競而效之,遂成一時風氣。左1圖為「花鈿妝」婦女;左2圖為「黛眉妝」婦女;左3圖為「花黃妝」婦女。左4圖為「面靨妝」婦女;左5、6圖為「花鈿妝」婦女。
此圖為敦煌莫高窟晚唐女供養人服飾。梳寶髻,插雙蓖為飾,穿直領衣衫,高腰裙,束紳帶,披帛,笏頭履。
中晚唐女服
回鶻裝展示圖。梳回鶻髻、戴金鳳冠、穿回鶴裝的晚唐貴婦及變體寶相花紋雲頭錦鞋。回鶻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即現在的維吾爾族的前身。在唐朝開元年間,回鶻曾一度是北方最強盛的少數民族政權。回鶻族人民與漢族人民,有著親密友好的關系,相互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來往從未間斷。回鶻族的服裝,對漢族人民曾帶來較大的影響,尤其在貴族婦女及宮廷婦女中間廣為流行。回鶻裝的基本特點略似男子的長袍,翻領,袖子窄小而衣身寬大,下長曳地。顏色以暖色調為主,尤喜用紅色。材料大多用質地厚實的織錦,領、袖均鑲有較寬闊的織金錦花邊。穿著這種服裝,通常都將頭發挽成椎狀的髻式,稱「回鶻髻」。髻上另戴一頂綴滿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綴鳳鳥。兩鬢一般還插有簪釵,耳邊及頸項各佩許多精美的首飾。足穿翹頭軟錦鞋。
中晚唐女服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本圖為中晚唐寬袖對襟衫、長裙、披帛穿戴展示圖。這是中晚唐之際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及出嫁等。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中唐女服
穿窄袖短襦及袍衫的婦女。唐代婦女,以體態*為美,在畫中表現的十分具體。同時期的壁畫、陶俑婦女形象也大多如此,連石窟寺里的菩薩也是這種形狀,反映了當時的審美情趣和社會風尚。由於身材豐碩,服裝也漸趨寬大,裙子的寬度比隋末唐初時要肥大的多。衣衫雖為小袖,但與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顯趨於寬松。
中唐女服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此圖為穿短襦長裙、披帛的貴婦。
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婦女穿著男裝是當時一種時尚。從當時畫跡來看,婦女穿著男裝,並不都戴襆頭,也有挽各式發髻而單穿圓領袍衫的。本圖為穿襦裙的貴婦及戴襆頭、穿袍衫的侍女。
唐代舞女服飾--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稱「健舞」,文舞又稱「軟舞」,兩種風格截然不同;前者威武激越,後者飄然若仙。胡舞大多屬於前者,而傳統的漢族舞蹈,則基本屬於後者。兩種不同的舞蹈,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服飾。總的看來,健舞的舞服以小袖為多,以便騰越旋轉。而軟舞的服裝則多用大袖,以表現出婉轉、舒展的姿態。圖為穿舞衣的婦女(陶俑)。
隋唐五代服飾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絹畫婦女及《簪花仕女圖》所繪的貴族婦女以及南唐二陵墓出土的陶塑婦女服飾,都是這一時期的典型樣式。唐代貴族婦女,頭簪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紗衣,紗衣的裡面不穿內衣,僅以輕紗蔽體,這是一種大膽的裝束,從中也反映出當時婦女的思想開放。大袖衫裙樣式為大袖、對襟,佩以長裙、披帛。此圖為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畫,頭戴鳳冠寶髻、金花簪蓖,珠寶頸鏈,大袖衫裙,披帛,圓頭履的貴族婦女。
隋唐幃帽
唐代的幃帽、笠帽都婦女出行時,為了遮蔽面容,不讓路人窺視而設計的帽子。這種帽子多用藤席或氈笠做成帽子骨架,糊裱繒帛,有的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後用皂紗全幅綴於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此圖為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彩戴笠帽的婦女(敦煌莫高窟壁畫)。
隋唐半臂
半臂,又稱「半袖」,是一種從短襦中脫胎出來的服式。一般為短袖、對襟,衣長與腰齊,並在胸前結帶。樣式還有「套衫」式的,穿時由頭套穿。半臂下擺,可顯現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樣束在裡面。從傳世的壁畫、陶俑來看,穿著這種服裝,裡面一定要穿內衣(如半臂),而不能單獨使用。此圖為穿襦裙、半臂的婦女。(唐代陶俑)
隋唐胡服
翻領對襟胡服、條紋褲、蹀躞帶穿戴展示圖,圖中所繪女服,是胡服的典型樣式,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它的特徵是翻領、對襟、窄袖、錦邊。在陝西等地的墓中壁畫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絹畫中也有這類服裝的婦女。凡穿胡服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原來是北方民族的裝飾,在魏晉時傳入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上面懸掛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開元以後,由於朝廷有了新的規定,所以一般官員不再佩掛。但在民間婦女中十分流行,凡穿這種服裝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還常有若干條小帶下垂,只是裝飾之意,無使用價值。本圖為穿胡服及襦裙披帛的侍女。
婦女的裙字有不少名目,在中上層婦女中,曾流行百鳥毛裙,由於這種裙子都用禽鳥羽毛製成,使大批珍禽瑞鳥遭受損害,後被朝廷下令禁止。在廣大婦女中間,則流行一種叫「石榴裙」的裙子,這種裙子用鮮艷奪目的紅色染成,故名。唐人小說中的李娃幾霍小玉等就常穿這種裙子。唐代裙子款式之新、顏色之多、質料之精、、圖案精美,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本圖為隋朝時期的短襦、長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圖及穿小袖短襦、長裙的隋代婦女(隋代瓷俑實物)。
隋唐五代服飾
隋代發式比較簡單,變化較少,一般為平頂式,將發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發式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趨勢,大多作成雲朵型。到太宗時,發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隋唐婦女日常服飾,大多為襦、半臂、披帛、衫、襖、長裙(裙腰束至腋下)等。左1穿襦裙、披帛的婦女(陝西乾縣李賢墓壁畫)。左2穿襦裙、半臂的婦女(陝西西安西郊出土三彩泳)。左3麻鞋(新疆吐魯番出土實物)。左4蒲草鞋(新疆吐魯番出土實物)。
隋代發式比較簡單,變化較少,一般為平頂式,將發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發式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趨勢,大多作成雲朵型。到太宗時,發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隋唐婦女日常服飾,大多為襦、衫、襖、裙等。唐玄宗開元年間,胡服盛行,男女皆穿著胡服胡帽。左圖為隋唐戴高冠、穿大袖衫的唐代貴婦。右圖為隋唐穿翻領胡服及條紋褲的婦女。
F. 花繁似錦的錦的意思
滿意回答
【解釋】: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像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出自】: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中飯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百花盛開的景象
G. 鮮花著錦什麼意思『著』讀什麼音
【鮮花著錦】意思是【把鮮花附著在織錦上;意思是好上加好】。【著】讀音為【zhuó】。
詞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讀音:liè huǒ pēng yóu,xiān huā zhuó jǐn
解釋:烹:煮;著:附著。指用熾烈的大火煮油脂,把鮮花附著在織錦止。比喻好上加好。也形容更加熱鬧,更有排場。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H. 花團錦簇這個詞語的意思
花團錦簇 [huā tuán jǐn cù]
錦:有文彩的絲織品;簇:叢聚。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
出 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四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於仙府瑤宮。」
例 句
1. 上海國際服裝博覽會上名牌雲集,霓裳潮湧,似~,喜迎嘉賓。
I.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這句詩什麼意思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這句詩的意思是: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1、古詩
《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2、賞析
譯文: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3、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J.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
出自唐代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一)》,原文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盪,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10)花思錦女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准備表演歌舞以助興。並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賞析:
「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像為雲,把容貌想像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像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台。
「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