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的代表

旗袍的代表

發布時間:2022-07-12 05:26:37

『壹』 中國旗袍歷史時間及創始人是什麼

一、旗袍發展的歷史

清朝男人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發展的過程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1)旗袍之源~~「棗」(Zao三聲)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但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民國之初旗袍開始了悄然過渡和發展。
民國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都在為新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3)民國初期20年代出現的倒大袖與新樣式。
民國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民國的30~4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0年代裡~~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間,那是因為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化。
(5)在中國的60年中葉~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場浩劫,也是旗袍經歷的災難期。
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輝煌難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貳』 誰發明的旗袍為何旗袍能成為中華女性美的典範象徵

我國年輕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年輕女性相比,一般更纖細、秀麗,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貴氣十足的旗袍,更能把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充分的體現出來。


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也跟著變短,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中國的旗袍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旗袍文化是中國文化僅有的一部分文化,旗袍只適合中國女性穿,西方女性是永遠也穿不出那種韻味。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的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的人生是中國新時代女性的人生,透過旗袍的歲月,可以看見我們中國女性的魅力,旗袍,把東方女性的古色古香,高貴典雅體現的恰到好處,它是一種本色的東方文化,旗袍是屬於民族的,成為一種氣質與高貴完美結合的經典,回味在我們的歲月里。


旗袍在我國女性心裡足夠美麗,它貼合女性身材的裁剪,優雅的氣韻,都完美表現了東方女性的大方美麗,如果一生沒有穿過一次旗袍,絕對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看民國時期電視劇里主角都比較愛穿旗袍,那種美讓人意猶未盡。

『叄』 很多人說旗袍是中華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徵,你認為呢

有人就要問了,遙想民國時期,摩登一點的女子幾乎人人都穿旗袍,那麼,那些旗袍如今還有沒有呢?

服飾不容易保留,時光荏苒,數十年後,當年的旗袍的確已很少保存下來了。

可是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數十件珍貴的民國旗袍,不僅如此,高松還收藏數個民國女子用過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講述著發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樣年華」。

高松給我們看了一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個歲月,南京街頭——太平路、新街口、夫子廟的女子,幾乎人人身著旗袍,襯托出迷人的曲線,透露出隱隱的性感

而長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齡、沈慧蓮、蔣碧微等民國著名女子們,她們在公共場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說,這些民國名媛身著的,也多為在南京本地定製的旗袍。

高松所說的「南京本地旗袍風格」,可以詮釋為端莊、大方、得體,「這與當時南京作為首都的社會風氣和時尚風向有關,西洋的文化雖然對南京有浸染,但卻不像上海灘那樣『歐風勁吹』。

因此,歐美女裝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設計和製作中體現出來,體現得最多的反而是濃濃的民族風味!」高松說。

太艷麗的旗袍其實不多

不過,細細品鑒,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見的時尚元素,「你看,這些旗袍擺在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體,便能夠通過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來展現女人的曼妙曲線。」

高松說,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雖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為多種款式,比如,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等。

『肆』 白色旗袍代表什麼寓意

白色旗袍寓意著旗開得勝,而且白色旗袍寓意著單純純潔美好,寓意著花開護膚,這些都是比較美好的寓意

『伍』 旗袍是如何成為中國傳統服裝代表的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由滿族人的「長袍」演變而來。因滿人又稱旗人,因此這種服裝被命名為「旗袍」。辛亥革命後,帝制被廢除,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國的女子們開始追求和表現女性之美。她們在滿族長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把西方服飾的特點摻雜其中,「旗袍」便這樣誕生了。

『陸』 旗袍的來歷簡介

一、旗袍的由來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國服,是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演變而來。袍服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八旗女子的長袍才可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後又經過與漢族女子服飾的融合,取長補短,在鴉片戰爭後,西風東漸,服飾也隨之受到很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屬於旗袍開始興起,化繁為簡,樣式變的素雅。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

旗袍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帶給我們感受從過去的拘束、節制逐漸轉變成端莊、秀美。

『柒』 旗袍代表女性什麼特徵

旗袍代表女性的身體之美,東方女性之美,開放包容的特徵

『捌』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內涵對現代服飾市場其實具備著一定的影響力,在最近的幾年間,旗袍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

旗袍文化其實始於清代,隨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設立了清軍中的紅,藍,黃,自四正旗。入關後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來區分,統馭所屬軍民,稱做八旗。八旗所屬臣民習慣穿長袍,是滿族的土著服裝,故此而得名為旗袍。

旗袍的影響。

旗袍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如此有代表性有超凡意義的服裝,高開叉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旗袍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旗袍的文化內涵不僅是傳統的象徵,也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 中國古代婦女的服裝基本上是保守的。旗袍通常包含各種中國風格的元素。中國風格對國際時裝業產生了影響。

旗袍的文化內涵受到眾多著名設計師的青睞,大膽突破旗袍原有模式,融入時代創新精神,注入時代血液,賦予青春活力,表達新感受,以新理念展示旗袍的文化內涵。

『玖』 旗袍是什麼族的服飾

旗袍是滿族的服飾。

旗袍本是滿族的民族服飾,作為一個游牧民族,滿族在入關前主要以狩獵為生。所以,最早的滿族服裝設計要利於騎射。

典型的滿族男性服裝由一整塊環繞全身的直筒型布料製成,衣袍下擺剪裁為四片。衣袍還包括圓領(round collar )、窄袖(narrow cuff)、數枚紐扣(buttons)以及一條腰帶(waist band)。女性服裝基本與男裝類似,但袍服的下擺只剪裁為兩片。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長衫的長度大大縮短,下擺從腳踝提高到了小腿。腰線收緊了,同時位於大腿兩側的開衩也相應地提高了。這個時期的旗袍,變得更加凸現女性的柔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達到了頂峰。旗袍不再是傳統的滿洲服飾, 它徹底改良為一種凸顯女性窈窕曲線的服飾,設計多樣,材質各異,色彩繽紛。

(9)旗袍的代表擴展閱讀

1、旗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盤花扣的編制,鑲滾邊的精作,都是中國服飾的獨特創舉。盤花扣是古老的「中國結」的一種,從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這種繩結就已經出現,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民間手工藝,延傳至今,在服飾上的應用,凝結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盤花扣是利用中國結的編制工藝手段,以大自然為題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積上,進行了精工再造,發展出很多的圖案和花式,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旗袍的用料多為錦、緞、縐、綢,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傳統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不但具有傳統文化的意蘊,更體現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2、旗袍所表現的含蓄婉約的儒家思想

服飾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有著緊密的聯系。儒家思想影響著中國社會幾千年並在現在也持續著這種影響。

儒家禮教講究含蓄、中庸,旗袍線條簡潔流暢,婉約含蓄,在「露」的同時講究「遮」,含蓄之中,流閃著幾絲只有在線裝小說、綉像插圖中的仕女才有的清幽氣質,因而連帶旗袍的性感,都是一種恬淡的靚麗。

旗袍是中國女性著裝文化的典型標志,其整體造型風格既符合中國藝術和諧的特點,又將具有東方特質的裝飾手法融入其中。在這里,旗袍所表現的服飾文化特色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致性的,因而其獨特的魅力得以經久地流行。

3、旗袍所體現的民族文化理念

旗袍文化展現了生動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細藝術手法和工藝表達,大量採用的刺綉、圖案等豐富的服飾手段,表達了豐富的現象和意境;同時旗袍的端莊、大氣,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力求穩重、平靜,有助安寧、融洽和禮讓的人際關系,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以倫理道德自律、維持禮儀之邦的精神。

現在的旗袍已經和流行趨勢相結合,在國際時裝舞台上頻頻亮相,而且被作為一種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旗袍從流行走向經典,它寄託著民族服飾上的一種家園情結,一種民族精神的再現。

『拾』 黑旗袍的寓意

黑色旗袍代表旗開得勝。


相關信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化大革命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與旗袍的代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羊衫比其品牌 瀏覽:924
春季服裝女裝新款襯衫 瀏覽:49
正品阿迪達斯羽絨服圖片 瀏覽:471
搜索春季女裝修身皮衣外套 瀏覽:630
白襯衫圓領的衣 瀏覽:778
粉藍色風衣怎麼搭配 瀏覽:516
白色闊腿褲搭配米色外套 瀏覽:562
提花領帶如何搭配 瀏覽:348
怎麼帶寶寶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873
校園博士國際校服福建總部 瀏覽:979
霧霾藍西裝配什麼顏色領帶 瀏覽:259
白色輕薄羽絨服短款如何搭配 瀏覽:72
旗袍秀吉尼斯記錄 瀏覽:224
打底必備的衣裙搭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678
男士編織皮帶好不好看 瀏覽:98
衣外套好看嗎 瀏覽:577
艾格es灰外套 瀏覽:310
是什麼品牌韓國人頭t恤 瀏覽:795
病菌在外套中的存活時間 瀏覽:971
褲子臟月經怎麼清洗干凈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