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下跪

旗袍下跪

發布時間:2022-07-11 07:21:13

Ⅰ 清朝臣子給皇帝下跪為什麼要拍幾下

清朝禮儀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但到了清代,大漢禮被悔,滿族禮儀對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到國家軍政,小到衣食住行、舉手投足,無不做出詳盡的規定。
跪拜與禮儀
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度服務是中國封建禮儀的最大特點,因而禮儀中處處體現著尊卑差別。而足以顯示這種尊卑的,恐怕要屬跪拜之禮了。封建社會,臣子見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百姓見官員須先行跪拜;下級官員晉見級別相差較大的上級時要行跪拜禮;子孫晚輩拜見長輩要跪地磕頭請安;祭祀祖先當然也要磕頭。
1793年,一個悶熱的午後,83高齡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小憩。此時,官員送來了英王的禮物,大多為西方的精巧機械,他觀看之後,頗為高興。早些時候,乾隆接到沿海商人代稟的英國使團信件,其中說到,皇帝83大壽時,未及來賀,今特遣使節前來進貢,因信中「情詞極為恭順懇摯」,他已經允准使節馬嘎爾尼等來京覲見,並命令沿海官員妥善接待。
使節未到,禮物已先期到達,這讓乾隆相當滿意。因為有了皇帝的旨意,馬嘎爾尼一行一路受到各級官員的禮貌接待,對中國人的「彬彬有禮」大加贊賞,並向中國官員表示:「敝使昧於貴國風俗,今後各事,請各大人就貴國習尚中所有者便宜行之,敝使決不稍持異議。」
然而,正是雙方都小心翼翼遵守的「禮儀」,卻差一點使英國使團覲見「中國大皇帝」的行動夭折——矛盾就發生在馬嘎爾尼一行即將面見乾隆的前夕,雙方就朝見禮節進行商討時,中國官員要求馬嘎爾尼等向乾隆行三拜九叩大禮,而英國使團堅持要行面見本國國王時的單膝跪拜吻手禮。爭執激烈之時,馬嘎爾尼甚至以不見皇帝相威脅。眼看原定覲見日期將至,雙方終於達成一致:英國使團官員以單膝跪拜禮見皇帝。
盡管最後乾隆表示寬容,讓馬嘎爾尼行單腿屈膝禮,而其背後的意義則是,西方蠻夷,不知禮數。既然禮數不全,其他皆免談。
當然,晚清社會中還有打拱作揖之禮,這多見於平級官員和平輩人之間。雙方一見面,即雙手打拱,彎腰低頭,有時甚至要一揖到地。這已經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禮數了,但比起鞠躬和握手來則又顯得繁瑣了。
晚清從跪拜之禮向鞠躬握手之禮的轉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人格基本平等為主旨的西式的鞠躬和握手,作為正式禮儀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從清代開始,但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作為正式禮儀在中國流行。
服飾與禮節
服飾和禮節是一個國家文化源遠流長的最顯露的標志。在明清兩朝才創建起來的天子形象,使龍袍成為清朝帝王最具特色的服飾。按照清朝禮儀,皇帝龍袍屬於吉服,在一般慶典、公務活動時穿著。而在重要大典、祭祀壇廟、納後大婚時,皇帝穿更高一等的朝服。搭配朝服穿戴的飾物從頭到腳包括了朝冠、朝帶、朝珠、披領與朝靴。不同的服裝名稱,穿著場合也不同,在當時是有嚴格區別的。
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滿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馬生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與漢人的服裝大異其趣。清王朝建立後,清代服飾也得以充分吸收漢族服飾的成就。以官服為例,馬蹄袖、馬褂是清代官員服制的一大特色,但官服上的「補子」直接取之明代,文官綉禽類,武官綉獸類,分別按品級的高低,綉以各類飛禽走獸,以突出官員在職能和氣質上的要求。與明代不同的是,清朝的官服大褂的前胸是對襟的,補子也分為兩塊,綉在袍衫外面的大褂子上,稱為「補褂」或「補服」,禽獸的花樣與明代也略有差異。由於補子是在成衣後縫上的,對於邊角的加工更為精細,常常配以精緻的花邊,突出了裝飾效果。明代的烏紗帽到清代換成花翎,用孔雀毛上的「眼」即「目暈」花樣的多少,分出單眼、雙眼和三眼的級別。官員的朝服和常服,里三層外三層,行袍、行裳、馬褂、坎肩、補服,重重疊疊,還要佩戴各種朝珠、朝帶、玉佩、彩絛、花金圓版、荷包香囊等等。朝珠又有翡翠、瑪瑙、珊瑚、玉石、檀木的等級限定,連絲絛都有明黃、寶藍、石青之分。用什麼款式、質料和顏色都要受到禮制的規范,違反規定的以犯罪論處。雍正皇帝賜死年羹堯,就有擅用鵝黃小刀荷包,穿四衩衣服,縱容家人穿補服的罪狀,將服飾的等級之別細分到了極致。女裝雖然相對寬松,但精雕細刻無微不至,鑲邊有所謂「三鑲三滾」、「五鑲五滾」、「七鑲七滾」,多至「十八鑲」。在鑲滾之外還在下擺、大襟、裙邊和袖口上綴滿各色珠翠和綉花,折襇之間再用絲線交叉串聯,連看不到的襪底、鞋底也綉上密密的花紋。這樣重重疊疊,無所不在的裝飾效果,雖然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但如此繁瑣細密的包裝,是衣冠之治高度細密化的產物,這也使清代的服飾到了難以再發展的地步。
清朝官員穿的朝服,其實是由旗裝演變過來的:圓領、捻襟、左衽,四面開楔,束腰,有扣絆,窄袖(有的帶有箭袖),保暖、便於坐騎。清初開始的制度規定,官員入朝必須穿披肩領袍,謂之朝服。朝服帶有箭袖,就是在本來就比較窄的袖口前邊再接一個半圓形的袖口。一般最長為半尺,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袖和肩是清服區別身份的標志。帶箭袖的旗袍是滿族貴族平時穿著和旗人百姓的節日禮服,一般旗人只許穿披肩領便袍,而到了普通百姓那裡就只許穿無披肩的領袍,謂之便服。
旗袍有單、棉、皮之分。清初,其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 「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Ⅱ 古代公主的禮儀

1、和顏悅色,語言簡潔,語調親切,語速適中。 2、認真聆聽,切忌心不在焉,不輕意打斷言者。 3、與人交談時目視對方,適時點頭、應答。 4、多人交談時說話時間長短適度,不滔滔不絕。 5、禮貌性的交談應使用謙詞和敬語。 6、用右手,雙腿並立站直,微笑著注視對方眼睛。 7、一般由年長的向年輕的伸手,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 伸手,女士向男士伸手;拜訪時主人先伸手,告別時客人先伸手。 8、在多人握手時,順其自然,不交叉握手。 9、與貴賓或老人握手時宜用雙手,身體微微前傾。 10、男士與女士握手時,時間長短和力度適中。 11、站立時挺胸、收腹、抬頭,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 12、穿禮服或旗袍站立時忌雙腳並列,應以一隻腳為重心,雙腳前後適當錯開。 13、坐立時上身保持端正,女士穿裙裝坐沙發不應太靠裡面。 14、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小腿回收,腳尖向下。 15、與人交談時身體適當前傾,可根據內容需要做適當手勢。 16、走路時身體挺直,自然擺動雙臂,不左搖右擺。 17、穿旗袍走路時胸微含,下頜微收,步幅不宜太大。 18、在室內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打噴嚏時適當掩口。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Ⅲ 拜師的時候女生穿旗袍可以嗎

百世學醫的時候,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女生穿旗袍是不行的,他給師傅敬茶拜的時候都得單腿跪下,他不下去,最好是不穿旗袍,不懂,這也是尊重

Ⅳ 清朝官員面見皇帝時為什麼先甩袖子再下跪

清朝官員學習漢人文化,便以甩袖子來表示自己「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只不過,清朝官員貪腐成風,使得這種「甩袖子」變成掩耳盜鈴之舉。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像那麼一回事,其實不然。因為如前所述,漢人官員並沒有這種甩袖子的禮儀。清朝統治者也不會學習一種從沒有過的禮儀。其實,清朝官員之所以在跪拜皇帝前甩兩下衣袖,與滿族人獨特的服裝有關。

Ⅳ 清朝官員下跪之前,要拍兩下袖子,這么做是為何

我們經常看清朝影視劇的時候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狀況,清朝官員不管文官還是武將在面見皇帝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袖子拍兩下,然後再下跪,這個到底是一種禮儀還是一種人們的行為習慣呢?


清朝官員之所以會進行這個動作是為了表達對皇帝的一種尊重,表示會一直效忠臣服。同樣的那些官員會通過拍袖子來證明自己兩袖清風,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是從這個小細節中也能看到清朝官員非常注意禮儀。另外就是把袖子放下來代表著整個人從原來的一種備戰狀態切換到了日常狀態,以一個放鬆的態度去聽皇帝的講話,會更有儀式感。這些都屬於清朝官員拍袖子的一些寓意。

Ⅵ 公主的所有禮儀有哪些

  1. 對皇後行「道萬福」的簡單禮儀;皇後行「頷首」禮。

  2. 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通常是有對生養過孩子的或得寵的)或「頷首」禮(通常是對沒生養過孩子的或不得寵的)這些後宮們還相同的禮儀(如果公主向她們行「頷首」禮,她們可以回「道萬福」禮)。

  3. 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可以行「頷首」禮或者不行禮,而那些後宮就要行「下跪」禮了(因為自嬪以下,就是沒什麼頭臉的身份,除非這些公主特許,否則是要下跪的)。

  1. 固倫公主: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禮是一樣的。

  2. 和碩公主:(1)對皇後行「下跪叩首」禮,皇後行「頷首」禮; (2)對比自己母親位次高的後宮和自己的母親行「下跪」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對和自己母親位次相同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或者回相同的禮儀; (4)對比自己母親位次低的後宮行「頷首」禮或不行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1. 對皇後行「下跪叩首」禮,皇後行「頷首」禮;

  2. 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下跪」禮或「道萬福」,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 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行「道萬福」禮或「頷首」禮,這些後宮回相同的禮儀。

Ⅶ 敬酒下跪的時候是穿紅色旗袍嗎

不一定是旗袍,但肯定是紅色服裝。

Ⅷ 清朝官員向皇帝或上司下跪前要先拍兩下袖子,這是什麼禮儀

近些年,清宮戲在熒幕上大行其道。人們很熟悉這樣的場景:當清朝官員覲見皇帝時,都會甩兩下袖子,才正式下跪。


清朝官員這個看似簡單的「甩袖子」動作,還是很有好處的。一是把袖子放下來,有利於袖口自然下垂,官服顯得整齊美觀。二是雙手可以藏在袖子中,在進行跪拜時,能夠保護手掌。美觀和實用兼具,難怪清朝官員會樂此不彼。

另外,由於清朝官服的袖子很寬大,裡面能夠輕易地藏著東西。滿漢官員在跪拜前甩兩下袖子,也是在向皇帝表示,自己袖子里沒有藏匿武器圖謀不軌,以示忠誠之意。

Ⅸ 夢見自己穿一件紅旗袍給不認識的遺像下跪磕頭

你最近的心思可能比較復雜,至少工作上不順心,也可能家事煩憂,做這種夢不會讓你破財,只是心理上的問題

Ⅹ 清朝如何叩拜

下級對上級要叩拜,晚輩見長輩要叩拜,地位低下的人對地位尊貴的人要叩拜。男性是採用跪拜的方式,女性採用問安或萬福的方式。

與旗袍下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季服裝女裝新款襯衫 瀏覽:49
正品阿迪達斯羽絨服圖片 瀏覽:471
搜索春季女裝修身皮衣外套 瀏覽:630
白襯衫圓領的衣 瀏覽:778
粉藍色風衣怎麼搭配 瀏覽:516
白色闊腿褲搭配米色外套 瀏覽:562
提花領帶如何搭配 瀏覽:348
怎麼帶寶寶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873
校園博士國際校服福建總部 瀏覽:979
霧霾藍西裝配什麼顏色領帶 瀏覽:259
白色輕薄羽絨服短款如何搭配 瀏覽:72
旗袍秀吉尼斯記錄 瀏覽:224
打底必備的衣裙搭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678
男士編織皮帶好不好看 瀏覽:98
衣外套好看嗎 瀏覽:577
艾格es灰外套 瀏覽:310
是什麼品牌韓國人頭t恤 瀏覽:795
病菌在外套中的存活時間 瀏覽:971
褲子臟月經怎麼清洗干凈 瀏覽:349
短發冬裝衣服搭配圖片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