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
我給你找了,看看幫得上忙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c1a4010007rw.html(由來)
http://wenku..com/view/3a23057502768e9951e73831.html(特色)
不過感覺談特色的有點少,差不多就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② 北京旗袍和上海旗袍不同是審美不同嗎
③ 古代旗袍和現代旗袍的區別
清代旗袍與民國旗袍的差別[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 | 發布日期:2013-06-15 | 瀏覽(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編者按: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清代旗裝
⒈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⒉ 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⒊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
40年代——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④ 穿著上,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區別
1、薄厚區別:
南方人比較注重單衣的穿著,且多為不易吸熱的淺顏色,衣服形制多為短衣和裙類;北方人則較注重皮衣、棉衣的穿著,且多為易吸熱的深顏色,衣服的形制多為長衣和袍類。
2、款式區別:
南方許多地方時興穿裙,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更是離不了裙服。上衣多具有無領、開襟、短袖、緊身等特點,富有熱帶、亞熱帶的情調。
(4)南方旗袍與北方旗袍的區別擴展閱讀:
客家族的服飾:
1、孩童時代:
嬰兒呱呱落地開始,接生婆就把嬰兒媽媽事先准備好的「和尚衫」和「屎裙子」穿上,待滿月時穿上「滿月衫」,四個月才給幼兒穿上「破胸衫」,及「開檔褲」,男女通用。待六七歲以後才換上男女有別的衣衫和「塞腹褲」。
2、青壯年時期:
男人的上衣是「破胸衫」和「大裾衫」兩種,前者又叫對襟衫,左右對襟,胸間破開綴邊,早先以布紐為多,以後又有骨紐、金屬紐;後者衣襟開右邊,布紐扣襟。兩種男衫都有長短之分,多用藍和黑灰色布料縫制。
女衫,有長短之分,長的大都是「大裾衫」,衣襟開右邊,布制紐扣;短衫右胸紐扣一副單紐或雙紐,右腋下至胯部,紐扣四副。
襟口和前後下擺均飾以欄桿花邊,下擺遮過膝蓋。衫色喜有大紅、大藍、大綠等鮮色。衫料平常人多用棉布,極少數富家才用呢、絨、綢等。褲,男女基本一樣,只不過規格有大小,有折褲頭褲和無褲頭的縮帶褲兩種。也有長短之分。
3、老年時期:
老年人的穿著與青年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有條件者加以添置棉襖、馬甲、旗袍之類的,棉襖是為了御嚴冬臘月之寒,有長短之分,式樣也如上對襟和大襟。
前者多用金屬紐、牛角紐;後者多用布紐扣;馬甲,又稱坎肩、褂子,形式多樣,有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夾心棉絮的叫棉甲子,內附羊皮的皮甲子,旗袍,主要是富裕人家或有身份女子所穿,大都用綢緞、毛皮作料。
製作方法和式樣與前述相同,不過加工精細,用料昂貴。男的也有制袍穿著,多為大襟右開,高領闊袖,長及踝腳,有單有夾,夾分面和里,袍面用好料,袍里為一般素色布料。袍是正式服裝,外出或應酬場合穿用。
⑤ 旗袍有省無省是什麼意思-旗袍有省無省穿著的差別
旗袍也是我國女性的傳統服飾之一,特別能凸顯東方女性的魅力和身段,從民國時期時流行,到現在也是很適合女性穿著的,非常凸顯氣質。在買旗袍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什麼有省旗袍、無省旗袍,這里的「省」指的是旗袍製作時的一個小細節,感興趣的話繼續看下去吧。⑥ 南方旗袍怎麼樣
這位大姐年齡不到四十,身高一米六二左右,算是南方女性的中上水平了,體重應該有五十五公斤左右吧。這位大姐平時穿著常規的服飾打扮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今天穿了個暗紅色的旗袍出現,那個端莊大氣優雅的氣質和東方女性的之美自然流露出來,居然成為了整個辦公室的亮點!
大家紛紛為大姐的氣質贊不絕口,大姐原來還有點不好意思,經過大家一番發自肺腑的贊揚,她也坦然了,甚至還和幾位女同事交流起穿旗袍的心得來。
大姐說,她有一次被一姐妹拉去加入了一個旗袍秀團隊,之前還只是抱著去看看的心態,但沒想到經過幾次學習,自己也忍不住融入了她們。
自此,買旗袍、挑搭配帽子鞋子,為了周末方便和團隊成員出去拍照拍寫真,甚至還順便買了兩把油紙傘和香扇子。在老街深巷,一群風韻猶存的東方女性身穿一襲旗袍,或手執一把香扇,或手擎一把油紙傘,迎面款款走來,彷彿回到了韻味十足的民國時期!
旗袍屬中國的國粹,穿旗袍要體現出端莊、優雅、美麗、大方的氣質。但是,旗袍也是最挑身材的服飾,由於設計比較顯體型,需要身材勻稱,不能有大肚腩,才能顯出女性特有的美。此外,最重要的是還要有氣質,旗袍就是要穿出那種優雅,才能展示出東方女性之美!
現在人們穿的大都是改良版旗袍,改良旗袍更加精緻、美觀適體,既保持了旗袍特有的傳統韻味,又體現了現代時尚簡約之美
我們黃種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人種,而旗袍恰恰是最能體現黃種人女性的服裝,希望更多的女同胞都勇敢地去嘗試一下我們的國粹,向世界展示東方女性的韻美!
⑦ 北京旗袍和上海旗袍不同是審美不同嗎
北京旗袍和上海旗袍不同,並不是審美不同,而是款式不同,北京旗袍主要還有有清朝的影響的,而上海旗袍主要就是民國款式的。
⑧ 旗袍是起源於北方還是南方
我覺得是南方的,因為北方這么冷,不大可能穿露腿的旗袍,可能北方的旗袍先是受了南方的某種服裝的影響吧。
⑨ 北京旗袍和上海旗袍不同是審美不同嗎
摘要 所謂京派、海派之稱,最早出現於民國年間的中國文壇。海派一詞是當時北京一些進步作家的發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風。「京派」是相對「海派」而言的。再往後,京派和海派便分別象徵著兩種對立的文化了。京派是傳統的正宗;海派是對傳統的標新,是中西結合的產物。
⑩ 旗袍四大派別有著怎樣的美
旗袍四大派分別是:京派,海派,蘇派,廣派。各派都有各派的美。
四、大膽開放的廣派旗袍。還有一個派別,叫廣派,也有叫粵派的,流行於南方沿海省份,受西方影響較深,廣派強調露、亮、奇,在四個派別中是最不像旗袍的一個派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