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穆桂英作為楊門女將之一,在真實的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
穆桂英,廣受人敬仰的楊門女將之人,後來為國捐軀,在狙擊外敵之時,戰死沙場。
穆桂英所在的穆柯寨,當初在北京順義密雲一帶,當時屬遼國燕京。楊宗保與穆桂英如何相識,穆桂英又如何能成為宋將呢?
第二種說法,說穆桂英是有歷史原型的。穆桂英此人是根據明朝著名女將秦良玉。穆桂英此人出現在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中,而秦良玉是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秦良玉甚至成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載入正史的女將,極具有傳奇性。所以穆桂英這樣一個巾幗女將的經典人物形象,很有可能借鑒有秦良玉的特徵……
第三種說法,穆桂英此人的確存在與真實的歷史中。近些年在很多地方都發現了楊家族譜,比如說在山西代縣《楊氏宗譜》、山西原平《楊氏宗譜》於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別記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而湖北黃梅的《楊氏宗譜》甚至還記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的文字。
除了楊氏族譜,《保德州志》也記有:「楊文廣之妻慕容氏,武藝高強,英勇善戰,遼兵將均 畏之。」
穆桂英的父親穆柯寨的寨主穆羽,原本是後唐的將領。宋朝趙匡胤統一天下之後,穆羽有心歸順。但恰好傳出趙匡胤「杯酒釋軍權」之事,於是穆羽知道趙匡胤不一定能容得下他,於是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在小說故事中,傳說穆桂英之所以武功那般出眾,是因為有神女教授其神箭刀槍之術。那麼這位傳說中的穆桂英的神女師傅是誰呢?
穆桂英的師傅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女仙,名字叫梨山老母。除了叫梨山老母,也叫黎山老母或驪山老母。
中國歷史典籍中有記載,殷周之間有驪山女,為戎胥軒妻,親附於周,為諸侯所推服,唐宋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這便是神女梨山老母的來歷,這位女仙橫跨各個朝代,歷史上許多女將都是梨山老母的徒弟。比如說,戰國時期齊宣王的皇後鍾無艷,唐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還有就是宋代高君保的老婆劉金定。
㈡ 楊門女將有哪些
楊門女將有佘賽花、花解語、周雲鏡、耿金花、鄒蘭秀、董月娥、孟金榜、耶律金娥、馬賽英、柴郡主、王蘭英、呼延赤金、杜金娥、蔡綉英、耶律銀娥、楊琪、楊瑛、楊排風、穆桂英、姜翠蘋、焦月娘、楊金花。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佘賽花
佘太君:名賽花,羌族,雲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將楊繼業(楊業)之妻。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
2、呼延赤金
呼延赤金,楊七郎正妻,生卒年待考,匈奴族,並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人),呼延贊之女。
3、杜金娥
杜金娥,是楊七郎次妻,父親是山寨王,熱情爽朗,有著傻大姐的幽默感,有書稱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戰時七郎出重圍搬兵與其相遇,在杜家山結為夫妻,子楊宗英。
4、楊延瑛
楊延瑛,字秋菊,排行第九故又稱楊九妹,書中慣稱楊瑛,楊業晚年得到的女兒,也是楊家最小的女兒,從小喜歡詩詞歌賦,她自詡「只要男子做得到,女子也一定能做到」。
5、穆桂英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
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不是,是二線品牌。
emoo是一個女裝品牌。該品牌來自於浙江,中文名是楊門,是一個具有獨特設計風格的品牌。是二線品牌。
浙江楊門時裝有限公司是集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股份企業,現在員工1000餘人。企業主導女裝品牌「emoo楊門」。歷經數年的迅猛發展,吸納匯聚了眾多才俊,已形成了堅定穩固的企業經營核心。其品牌以設計時尚、面料、工藝精湛之特點,以嚴謹、完善、的營銷架構與服務支持體系,借力創品牌的規模效應立足於市場。
㈣ 楊門女將分別是誰
佘太君、花解語/張金定、周雲鏡、耿金花/李翠萍、鄒蘭秀、董月娥/花謝玉/羅素梅、孟金榜/雲翠英/羅氏女、馬賽英、柴熙春/金花公主、王蘭英/懷女/重陽女、呼延赤金、杜金娥/杜玉娥、蔡綉英、楊延琪、楊延瑛、楊排風、焦月娘、楊金花等。
佘賽花又稱佘太君,是楊業(一作楊繼業)的遺孀,楊家將的母親,活了100多歲,楊業死後,她成為楊家的頂樑柱,經常率領楊家的寡婦們出征,對抗大遼。
佘賽花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她的父親和祖父都是五代時期的名將,所以佘賽花出身名將世家,自幼就文武雙全。一些民間故事中,佘賽花是在比武招親,選中了楊業,2人武藝基本上不分上下。
楊門女將中,穆桂英是絕對的女一號。她是楊宗保之妻,楊家將的第二任絕對領袖。穆桂英的實力非常強大,遠在楊宗保之上,所以出征時往往是元帥的身份,楊宗保只能做她的先鋒,所以後來戲曲中多有《穆桂英掛帥》這樣的橋段。
穆桂英的兒子楊文廣死後,楊家只剩下寡婦,已經沒有了男丁,但抗遼還要繼續,保家衛國還要繼續,於是有了「十二寡婦征西」這樣悲情的故事。
㈤ 正史中是否記載了楊家女將軍楊門女將都是誰後來怎麼樣了
那麼楊門女將到底都有誰呢?據統計出現在評書中的楊門女將共有22人,包括佘賽花、花解語、周雲鏡、耿金花、鄒蘭秀、董月娥、孟金榜、鐵鏡公主、馬賽英、柴郡主、王蘭英、呼延赤金、杜金娥、蔡綉英、耶律銀娥、楊延琪、楊延瑛、楊排風、穆桂英、姜翠蘋、焦月娘和楊金花。這里為就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下這22人。
十六、姜翠蘋。楊七郎次子楊宗英的正妻,她是蕭太後的義女,也是遼國元帥姜飛雄的妹妹,楊宗英下山認祖歸宗之時與其結為伉儷,後追隨楊門女將四處征戰,最終在天門陣中陣亡。
十七、焦月娘。楊六郎次子楊宗勉的正妻,是楊六郎副將焦贊的女兒。其在抗擊西夏的的戰爭屢立戰功,並成為楊門女將中最重要的成員。
十八、楊金花。穆桂英和楊宗保的女兒,在穆桂英的教導下,她的武功可謂高超無比,其箭法更是精湛,後追隨楊文廣一起保家衛國,屢立戰功。
㈥ 「楊門女將」都有誰,她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楊門女將有佘賽花、穆桂英、楊四娘、楊五娘、楊八妹、楊排風等人,她們中只有佘賽花一人是真實存在的。
楊門女將的故事不論是從電視還是音頻中都無數次聽說過,這一群女子們巾幗不讓須眉,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著實令人欽佩。這些創造了出色功績的楊門女將的故事,但是其實這個流傳了千年的故事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而只有一位人物是由歷史原型的,不過名字卻不是我們聽過的楊門女將中的,而是一直被叫錯了。
其實在古代這樣的文學作品很多,出來四大名著,像封神演義、隋唐演義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而楊家將的故事就是宋朝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楊家的傳奇子孫包括楊門的女將們,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雖然大部分人物都是虛構的,但這是人們都宋人的一種希望,對國家崛起的一種希望。
㈦ 楊門女將都會有誰,她們是否真實存在呢
其實對於楊門女將的人選一直都頗有爭議,但是大多數比較贊同的就是穆桂英、蔣翠萍和焦月娘以及佘太君和她的八個兒媳婦。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她們中的大多數其實是為了劇情效果而杜撰的。
而穆桂英的故事主要就是借鑒了楊琪的老婆慕容氏,慕容氏不是漢人,他是鮮卑族,她的家族也是那種世代都在習武的家庭,所以相對於當時其他女子她就更具有一種英武的氣概。後來她又嫁給了楊宗保,所以就有了穆桂英的這個故事路線。
所以,楊門女將中的很多故事其實都是後來所杜撰的而已,當時人們就想著藉助楊家將的忠烈喚起人們的一種共情而已,事實上說白了就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
㈧ 楊門女將都是誰
1。佘太君
2。穆桂英
3。楊四娘
4。楊五娘
5。楊六娘(柴郡主)
6。楊七娘
7。楊排風
8。楊八姐
9。楊九妹
10。楊大娘,二娘,三娘
㈨ 楊門女將厲害嗎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楊門女將
楊家將的故事,源遠流長,一門忠烈的楊家將早已深入人心,但多數人知道楊家將和楊門女將,是在演義、評書或者當代影視作品中,那麼歷史上,楊家將和楊門女將是否真實存在呢,或只是小說家們虛構的人物?
實際上,楊家將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在正史中,楊家將祖孫三代都有記載。
無敵楊業楊業其實是名降將,他原先一直在北漢軍中為將,是北宋的勁敵,在北漢時期,就已得名「楊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在宋太宗的親征下終於投降,楊業也因此歸宋,得到趙光義重用,將他任命為右領軍衛大將軍,仍舊在邊關駐扎,防禦遼國入侵。
楊業一生都在邊關,對邊事相當熟悉,他與另一員名將潘美搭檔,多次擊敗遼軍,威震邊境,成為契丹人的眼中釘。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為了收復漢土燕雲十六州,決定出兵北伐,這就是著名的雍熙北伐。
至於楊門女將,則大部分是演義的虛構,但根據考證,楊業的妻子佘賽花確有其人,也是女中豪傑。
佘賽花應為「折」姓,賽花之名估計是小說家為她加上的。折姓,羌族,是宋朝西北望族,據記載折氏是折家族長折德扆之女,嫁與楊業。
《岢嵐州志》:「楊業『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
北宋時期,西北的折家軍和種家軍都是著名的宗族軍隊,世代抗擊契丹與西夏,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名將輩出,比楊家將戰功更為卓著。《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就是指的種家名將種師道和種師中。
佘太君出生在將門世家,同一般大家閨秀不同,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文武雙全,是楊業的賢內助,楊門女將之名,名不虛傳。
《晉乘搜略卷二十》:「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
所以,楊門女將,應該是演義作者們在佘賽花形象基礎上,結合了楊家將們的元素,進行創作而來。
㈩ 楊門女將
冷風凄凄,北漢大將楊業因不滿北漢劉祟,遂與妻子畲賽花攜同七個年幼的兒子夤夜出走大宋,但遭北漢劉祟派兵追殺,幸得家將拚死保護,從染血的白雪堆中撿回小命的七個小子,初嘗戰爭的可怕,感受各異。適時楊業一眾遇一隱士相助,指點去路,眾人終可脫離險境。隱士告知賽花其子必成大器,暗示可惜會英年早逝,賽花擔心,欲詳加追問,但隱士只留下一句「七子去,六子回」,便飄然而去,賽花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與眾人平安抵達大宋國境,獲宋主厚待,賜與天波府,楊業一家正式歸順大宋。
楊業夫婦甚得宋主器重,故時被委以重任,終年在外征戰,戎馬倥傯的同時,楊家七子亦已在家僕楊洪夫妻的照顧下成長起來:
長子延平為七子之首,老誠持重,故得父母信賴,在父母不在家之時,延平便會長子作父,訓導弟妹,絕不徇私,弟妹有錯,便會照直向父母稟報,故弟妹對其甚是敬畏。但弟妹有難之時,他亦會挺身而出,絕不遲疑。
二郎延廣,為人心思慎密,飽讀兵書,是天生的謀略家,是眾人的軍師,也是眾兄弟口裡的「悶蛋」!
三郎延慶,為人魯莽,心裡總是懷著「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師里的惡人聞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唯一天敵便是女性,她對女性總是無法可施,任人魚肉。
四郎延朗,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譽早已傳遍京師,是眾少女心裡的理想郎君,亦因而令延朗不勝煩擾,他希望人欣賞是他的才幹,但別人談論的總是他的外表,加上優悠寡斷的性子,在父親楊業眼裡總覺他非大將之材,實質他才華不亞於兄弟,鋒芒卻不幸被缺乏自信的心所掩藏。
五郎延德,武功是七子之首,在出走大宋之時為救兄弟,情急之下對敵人狠下殺手,噴出的鮮血令他留下陰影,故不喜歡戰爭,天生慈悲心腸,從不吃肉。
六郎延昭,善解人意,能與各兄弟保持良好關系,亦最得父母寵愛,他沉迷武功,希望能改善楊家槍法,光大門楣。
七郎延嗣,性格跳脫,富冒險精神,總是探求新鮮刺激的事物,處事少理後果,時常為眾兄弟添上不少麻煩,但同時亦添上不少歡樂。
年輕人,對於愛情總有一份盼望與希冀。當大郎及二郎都接連成家立室之後,三郎便成了焦點。眾人只道不解溫柔的三郎不斷逃避上門說親媒人,卻不知他的眼神卻默默落在楊洪獨女……這個終日與七郎吵嘴斗氣的楚楚身上!楚楚待三郎有如哥哥一般,她可以在三郎身上找到保護,但卻不是男女之愛,這種感覺她卻可以在七郎身上找到,但七郎卻不知少女心事,只當楚楚是玩伴而矣。
但三郎的掩飾最終亦被六郎及七郎看透,七郎決定助三郎一把,給楚楚及三郎製造機會,楚楚得知,氣在心頭,但亦痛在心裡,遂決意順水推舟,欲乘此機會激怒七郎,希望七郎會感失去他是何等的一件憾事,從而對她珍惜。可是天不從人願,七郎竟真的以為自己撮合了一對神仙美眷,開心不已,令楚楚傷心,楚楚亦在半放棄的狀況下,跟三郎開始了似有還無的感情。
但楚楚的父親楊洪卻對楚楚及三郎出雙入對有所微言,他不是小覷三郎的功夫,但卻更欣賞六郎的才華,他覺得楚楚跟六郎才有幸福,楚楚漸變成了一片浮萍,順水飄浮,但她的心,卻未曾離開七郎,而六郎,亦不曾對楚楚有非份之想,最後楊洪放棄了。
正當楚楚及三郎陷於苦戀的糾纏之際,四郎亦默默地墮進一段孽緣之中,他竟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潘仁美的女兒潘語嫣,二人暗地交往。但紙卻包不了火,終於東窗事發,潘仁美發現愛女竟與仇人談情,怒發沖冠,決找剛從戰場回來的楊業算帳。軍功嘉獎典禮上,皇帝對楊業戰功大表贊許,決定晉升楊業,楊業欣然接受,甚感光榮。
禮畢,楊業卻遭潘仁美參了一本,訴說楊業縱子誘拐民女,皇帝雖知只是私怨,但亦責備了楊業數語。楊業氣結不已,回府質詢,四郎直認不諱,楊業痛斥四郎不自愛,態度儼如放棄這個不求長進的兒子,四郎心內更是難過。
而楊業以教子無方之罪自陳上表,自降一級,一夜間,楊業辛苦建立的軍功便盪然無存。四郎為父親降級一事鬱郁寡歡,感責任歸己,且回想多年以來對楊家一無貢獻,更可說是楊家的負累,思前想後之下,決定再度私會語焉,二人籌劃私奔,逃避一切煩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郎遇上弱女仇婍芸,得知婍芸剛被強盜奸劫,大表同情,但弱女已無生望,決意一死,五郎力救,並俏俏把婍芸藏於天波府中,以便照顧,幾經艱辛,婍芸才打消自盡之意。
婍芸藏於天波府一事終被揭發,五郎為免綺芸不能站於人前,替婍芸掩飾悲慘的經歷,在眾兄弟的幫忙游說下,楊業終肯答應收留婍芸,五郎對婍芸漸漸由憐生愛,但婍芸自卑,未敢接受愛意……
卻不知收留婍芸,卻是暗藏禍根,外表柔弱的婍芸實是遼國名將蕭天佑之乾女兒,綺芸被天佑派為內應,待時機一到,里應外合,先滅楊家,再滅宋國。
三郎、六郎及七郎春遊,見潘豹(潘仁美之子)搶民女,出手打退之,潘豹怒,暗放毒箭,七郎中箭受傷,潘豹瞬即逃之夭夭。眾人氣結,三郎欲立即找潘豹算帳,但被三郎及六郎阻止,免影響即將出戰的父親心情。
在七郎養傷期間,楚楚悉心照顧,衣不解帶,此情此景,七郎又焉能看不出楚楚心事,而同時七郎亦不知不覺間對楚楚生出奇妙感覺,他不敢承認這是愛的感覺,因他知有權愛楚楚的,便只有他的三哥,七郎遂開始刻意逃避楚楚。楚楚心碎的同時,病榻上的七郎心內亦隱隱作痛,慨嘆唏噓……
正當七郎及楚楚都為愛而痛苦的時候,可算是既得利益者的三郎,亦在暗角黯然神傷,其實一切他早已看在眼裡,初時還可以自我哄騙,但最終他還是接受現實,楚楚跟七郎才是天造地切的一對。而自己只不過是這段純真感情的多餘產物,他決定潚灑面對,裝得不著痕跡的俏俏引退。
在七郎養病期間,潘豹仍對強奪民女一事未遂深感不忿,故在天齊寺擺下擂台,下戰書相約楊家三兄弟上天齊寺台比武,三郎、六郎隱瞞七郎接受挑戰。比賽之時,三郎乘機將在感情上的不快發泄在潘豹身上,豹因而受傷,氣憤之下再度施展毒招,令三郎差點一命烏呼,六郎立即躍上檑台救三郎,混亂之下打死潘豹。
惡耗傳至潘仁美和潘妃(潘仁美之妹)耳中,二人悲痛,決找楊家算賬,大興問罪之師。楊業綁子上殿,太宗礙於形勢,雖有判其斬首,法場之上,八賢王趕至,大鬧法場,太宗無可奈何,只得改判三郎及六郎坐牢。
六郎在牢中,得遇高人王源指點,改良楊家槍法。時潘仁美對於三郎及六郎能逃過鬼間關,怒火久久不能平伏,決暗施毒計,欲在獄中加害楊家二子。此事卻被正准備跟四郎私奔的語焉得知,在會合地點向四郎告知此事,四郎遂暫時放棄私奔,火速前往救之。
時楊業夫婦與大郎及二郎均已隨軍征戰,故四郎與五郎商量之後,便立即聯合久病初愈的七郎劫獄,千均一發之際,三郎及六郎終於成功逃脫,而潘仁美雖知劫獄者是誰,但自己暗中加害三郎及六郎的證據亦在楊家手裡,故雙方唯有隱瞞此事。
四郎眼見楊家正面臨潘仁美的步步進逼,而三郎及六郎亦不能回家,考慮之下,哭對語焉,二人從此緣盡。語焉更為此而服毒自盡,卻被老父所救,但仁美卻順水推舟,騙說語焉已死,令四郎心碎,生無可戀。
六郎及三郎逃獄成功,同在山野間遇黑店,均被迷醉而死,時柴郡主至,只發現昏醉不醒的六郎,救之,可是同時被迷醉的三郎卻等待著不幸的來臨,被山賊押回山寨,送與女少主毛小英處置……
查毛小英其實就是藩豹事件中之民女,當日一心假扮,打算被藩豹搶回家中,再落手劫富濟貧,卻巧合地被三郎所救,見其一臉英氣,不禁觸動了她懷春之心,當日三郎問斬,少英更已准備兵馬劫法場,但八賢王及時趕至相救,其才臨時退走。今番三郎逃獄,少英見機不可失,故迫三郎做其押寨夫郎,可三郎寧死不屈,好勝的小英對三郎的硬朗更是傾慕,但溫柔的心卻其硬朗性格所掩蓋。無論如何,毛小英已視三郎為囊中物,決心收復這匹野性不羈的駿馬。山寨中,這一對身份回異的男女展開了一段有趣的感情角力,各有所得。
正當三郎及小英有所發展的同時,六郎得女扮男裝的柴郡主相救,六郎醒後決定打救三郎,但黑店已人去樓空,六郎欲救無從……其實柴郡主時正與父親斗氣,離家出走,二人均無家可歸,遂決定尋訪三郎,期間,本性戇直的六郎吃了鬼馬刁贊的柴郡主不少苦頭,但沒有機心的他無怨無悔,繼續相信柴郡主,柴郡主亦漸漸對他生出情愫。
而待在楊家的婍芸,終被五郎天生善良的心所同化,不知不覺間已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現在所知的,只是五郎最愛的人是自己。另一方面,三郎在與毛小英的角力中,終明白男不與女爭的真正道理,他疲倦了,亦決定接受毛小英的愛,但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他認為一生無憾的決定。
時遼兵侵宋,朝廷招募將帥之才,時六郎為可以光明正大的再現人間,在柴郡主父親的擔保下出來應試,希望能將功補過,皇帝勉為其難答允之。六郎以一手拉開大弓,得宋皇帝賞識,准其掛帥,而六郎亦說服皇帝同時讓三郎有將功抵罪之機會,潘仁美當然力加反對,但用人之際,加上群臣保奏,皇帝亦勉為其難的答允。
父子將准備同上陣去,當年「七郎去,六郎回」的祖簽語,又再繞上了畲賽花的心頭,賽花終日鬱郁寡歡,被楚楚看穿心事,遂與七郎商討,二人決定出征前先行成親,以作充喜,而毛小英得知,亦強烈暗示三郎成親,三郎在半推半就之下,與七郎同時舉行婚嫁之禮。
時遼國是蕭太後掌權,手下有蕭天佐、天佑兩名龍虎將軍,又有耶律斜軫及耶律休哥等謀臣,天佑但見婍芸行藏有異,暗查之下,終知婍芸已有離心,婍芸情義兩難全,決定自戕,但為五郎所救,而天佑亦決定利用婍芸,與潘仁美勾結,向太宗透露楊家收藏遼國間諜,楊家大禍臨頭,全家問斬。
時戰情緊急,朝臣均知楊家含冤,且失去楊家出戰,大宋岌岌可危,百官遂攜同家眷身穿素衣趕付刑場,以萬人之命力保楊家,場面悲凄,太宗亦受感動,潘仁美知到怒難犯,亦假惺惺的替楊家說項,心裡卻另謀毒招,太宗終決定讓楊家帶罪立功。
潘仁美用言詞惑主,誘太宗親征,自為監軍兼掌帥印,實則存心報復。宋兵分為多路,初時順利推進,但潘美成卻不時從中作梗,結果宋軍主力失利,接連敗績。兵凶勢危,潘美奏請楊業父子作前鋒,不料六郎誤卯,潘美正中下懷,要斬楊業全家,此際,柴郡主竟脅持太宗,太宗無奈暫允一切待戰後才作追究。
潘仁美又慫恿太宗往幽州五台山昊天寺進香(捕捉太宗懺罪心理),太宗允之,只帶同楊家子弟兵數百人前去。不料遼兵大至,太宗被困途中。遼兵在金沙灘設下「雙龍會」,誘太宗前去遼皇談判。楊業期期以為不可,命大郎淵平穿上龍袍扮太宗,眾子同行,隨機應變。會上,延平果被遼人圍攻,延平以袖箭射殺天慶王,一龍七虎陷入遼兵包圍中,且戰且走,延平遭遼兵萬箭穿心而死。
二郎瀕死反擊,縱馬反攻入遼陣,牽制對方,讓眾兄弟帶太宗逃走,結果以十餘人之力,大戰數千人,力盡之際,跌落馬下,遭萬馬踐踏而死。
三郎掩護太宗,守在車旁,長兵器斷了,竟以徒手肉搏,斃敵近百,最後死在御車下。
楊家父子一路掩護太宗逃走,四郎率兵引開遼軍,悉皆戰死,四郎負傷逃到江邊蘆葦叢中,被遼兵以絆馬索活捉,眾遼兵不認得他就是四郎,而四郎又佯稱自己名叫「木易」,於是被押回軍營中,他所以苟且偷生,因為他想乘機混入遼國,以圖作亂,里應外合,為宋室貢獻之餘,亦想向老父證明自己是可用之材。
楊業兵分兩路,由五郎帶太宗走,自己留下奠後。與六郎、七郎同被困於兩狼山,楊業發信予潘仁美來援,但潘美扣留軍使,拒不發兵,楊業父子命懸一線,唯有命七郎突圍,到雁門關求援,不料,竟被潘仁美亂發千箭,活生生射死!楊業不見七郎回,父子突圍,命六郎趕回汴京找救兵。
楊業被圍困在狼牙谷內,時只余不足百人,苦戰三日三夜,又疲又倦,知大勢已去,拒不投降,後來退至李陵碑旁,一時憤激,撞死碑下。
五郎帶著太宗逃到五台山下一帶,與潘仁美之宋兵相遇,太宗脫險。五郎關心父親和兄弟安危,再探,已無消息,悲痛不已,時太宗又提落發還願之心,以作罪己。五郎憂憤國事,及家人慘變,決代太宗還願,獨上五台。途中,五郎又遇遼兵伏擊,得知父兄慘況,傷心欲絕,時有高僧智光大師出現,點化五郎,一切皆為楊家殺孽,為了皇上,為了楊家的好,還是出家吧,五郎遂出家,後更創出五郎八卦棍。
婍芸得悉五郎出家,決上五台山,但五郎心意已決,叫婍芸另覓郎君,但婍芸對五郎不離不棄,決以山雞拜堂,是為楊家五媳婦。
另一方面,遼國鐵鏡公主見四郎俊貌,留之治傷,救其一命,更芳心暗許,四郎因以為語焉已死,此生不再他愛,故毅然將計就計,迎娶公主,成為駙馬,一面笑臉迎人,一面搜集軍機,過程艱辛痛苦。
六郎逃返汴京,遭潘仁美以逃兵之罪扣押。八賢王和柴郡主拚命保奏之,暫得不死。潘仁美以六郎「誤戎機」為由,火速判案,將之發配南方,二人慾在路上暗殺六郎,時有一樣貌和六郎相似之「任堂惠」,曾受楊家之恩,救了六郎,甘以己代六郎發配。
六郎逃入山中,分遇山賊焦贊、孟良,二人終被他收伏,招為家將。太宗死,真宗即位,大赦天下,招賢納士,六郎重出,帶同焦贊孟良回汴。
時丞相為寇準,欲為楊家平反,知六郎苦況,使出計謀,柴郡主到潘家盜其帥印,將其擒拿。潘仁美由劉御史開審,但潘妃賄賂之,潘美得以逃脫,八賢王得悉,遂打死劉御史。改命寇準全力追捕潘仁美,時潘妃又想賄寇準,但寇準堅決不受,六郎等人前去追捕潘仁美。
潘仁美欲逃去遼國,終被四郎擒獲,四郎乘機偷走,把潘仁美押帶返大理寺審問,最後仁美落得身首異處。
四郎重遇語嫣,彷如隔世,開心不已,但未幾又再心事重重,原來多情的他已不知不覺愛上鐵鏡公主,苦惱不已……
真宗為「天波府」重光,並允其與柴郡主婚姻。六郎從此誓死效命。遼兵再侵,四郎及六郎掛帥上陣,四郎陣上遇鐵鏡公主,難以面對,竟然以身犯險,以求解脫,終死在陣前,宋軍大亂,六郎陷於苦戰之中……
時六郎一直擔心的遼國猛將,有神兵之稱的耶律天哥終於出現,六郎兵敗如山倒,陷於苦戰,幸五郎及時出現,兄弟同心,終將耶律天哥打敗。
婍芸以為五郎還俗,但五郎卻因再次殺戮,感罪孽更深,決往天竺學法,從此一刀兩斷,婍芸亦飄然而去……
語嫣則決定長伴四郎墳頭……
天波府從此便由六郎獨力支撐,為宋國效力。
評書中經常提及的「十二寡婦征西」,這是一個經典片段。「十二寡婦」眾說不一,因評書派系不同,人物也不盡相同。
郝艷霞、王潤生編寫的《十二寡婦出征》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的十二寡婦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張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馬賽英、六郎之妻王蘭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榮、楊宗保之妻穆桂英、楊宗英之妻姜翠蘋、楊宗勉之妻焦月娘
明代小說《楊家府》中有:大郎之妻周夫人,二郎之妻耿金花,三郎之妻董月娥、鄒秀蘭,六郎之妻黃瓊女、重陽女,八郎之妻馬賽英等。後來的評、鼓書中有:大郎之妻張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屏,三郎之妻朱月梅(或稱作花謝玉),四郎之妻林素梅(或稱作林月英),五郎之妻馬賽花(或稱作馬翠玉),六郎之妻柴美容、王蘭英,七郎之妻杜金娥(京劇中,有的稱作杜玉娥;另稱作呼延赤金),八郎之妻周淑榮(或稱作班秀英)及八姐、九妹、楊排風等人。京劇《雁門關》中,四郎化名木易,娶碧蓮公主(《四郎探母》中稱作鐵鏡公主);八郎化名王司徒,娶青蓮公主。
傳統楊家將評書中:楊繼業生七子二女,收一義子,分別是:大郎楊延平,取妻張金定;二郎楊延定,取妻李翠萍;三郎楊延光,取妻花謝玉(有書稱朱月梅或花似玉);四郎楊延輝,取妻雲翠英(有書稱林素梅);五郎楊延德,取妻羅賽英(有書稱羅氏女或羅剎女);六郎楊延昭,取妻柴美容(即柴郡主)、大刀王蘭英(又稱王懷女);七郎楊延嗣,取妻杜金娥;八郎楊延順,取妻肖金蓉(有書稱周淑榮);八姐楊延琪;九妹楊延瑛。
純是佘太君率領的楊門女將出征,在傳統楊家將評書中也是罕見的情節。上面介紹的郝艷霞演出本的《十二寡婦征西》,描寫了這段故事,佘太君與八個兒媳(其實應是十三寡婦,因柴郡主柴美容非武將,故末列其中),加上楊宗保之妻穆桂英、楊宗英之姜翠蘋(劉蘭芳老師的楊家將中姜翠蘋在天門陣中陣亡,與此書有沖突)、楊宗勉之妻焦月娘稱為十二寡婦。楊家女將除十二寡婦還有八姐、九妹(因終身末嫁,不能算為寡婦)和燒火丫頭楊排風。
在大多數敘述楊門女將的故事中都沒有提到楊門女將的結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懷女是在平定儂智高叛亂時被敵人用車輪戰,筋疲力盡之後不慎掉入陷馬坑,被敵人亂刀砍死。楊門女將中的楊八姐則是在一次平定湖北當地土著叛亂的戰斗中陣亡。比較系統的有關楊門女將的結局故事出自甘肅武威地區。
大破天門陣之後,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峽(今古浪峽)遭到西夏的阻擊。英勇的穆桂英,眼看從峽正面奪關難以突破,便舉目向峽西山峰望去,只見頭頂上紫霧祥雲繚繞,古松翠柏依崖托雲,那險峻的石峰直插雲空,在層巒屏嶂之中,向東橫空伸出一個懸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觀察敵情,可是上崖無路,大隊人馬難以登攀。穆桂英只好帶了兩名女將,尋到一條微徑山道,緊緊扒著峭壁的光背,彎彎曲曲,從山腳伸到山頂她們便沿山徑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時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終於爬到那座突兀的懸崖。登高遠望,視野頓開。
穆桂英向峽口瞭望,只見峽口處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西夏的兵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陣密集的冷箭射來。穆桂英等三名女將當場中箭身亡。原來西夏見此崖地勢險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見穆桂英攀上來觀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幾名女將見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趕緊一起上來救援。但是懸崖實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楊門功夫最好的女將爬了上去。西夏伏兵見只有幾個人上來人就一齊殺出,要抓活的。楊門女將們揮劍跟西夏兵將展開一場廝殺。由於寡不敵眾,女將們最後全部犧牲在崖頂。
穆桂英死後她和其他幾位女將的首級被西夏人割去號令。無頭屍體則拋到滴淚崖下。後來楊家從另一路進攻的女將楊滿堂率領援兵趕來將穆桂英等人的無頭屍體收殮安葬。這就是楊家將墳。佘太君聞訊趕來祭奠,追悼亡靈,悲慟而哭,聲震山嶽,感動了鷹嘴山崖,山神流淚不止,淚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滾下。後來,此崖就被人們叫做「滴淚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