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的服飾

旗袍的服飾

發布時間:2022-07-04 11:32:36

旗袍算不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服裝

旗袍,顧名思義,就是旗人穿的袍,是滿族女人的服裝,所以旗袍不能算是漢服。

現在的女人穿的旗袍,是在原來旗人穿的旗袍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而來的,改良後的旗袍使女人穿起來顯得更有女人味。旗袍從原版到改良是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創作結晶,所以現在的旗袍應該算是中國特色服裝,或者也可說是華人的服裝。

Ⅱ 旗袍風格分類

旗袍的款式千變萬化,簡單歸納如下:

領型: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開襟:斜襟、 中開襟、半圓襟等。
扣型: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等。
袖型: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擺型: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鋸齒擺等。
滾邊:雙滾、單滾。
旗袍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飾,它的存在與發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與社會環境下完成的,對旗袍的這種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們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以此作為我們改良現代生活方式(特別是現代服飾)的基礎。
其中旗袍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服飾,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代也是眾多女性推崇的對象。它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的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作為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旗袍的設計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情趣愛好的演變而變化的,在個過程中,強調民族因素成了人們首先要把握的重點。
1旗袍的發展演變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女性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前期有滿族女子違禁穿著漢族服飾,但清後期,漢族女子也有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女性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逐漸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①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女性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因而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②旗袍的演變
旗袍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服飾,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代也是眾多女性推崇的對象。它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的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
旗袍作

Ⅲ 旗袍是什麼樣的衣服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Ⅳ 旗袍是哪個民族的傳統服裝

滿族。

起源於滿族女性的傳統服裝,經民國初年的改良,逐步定型為現代旗袍的基本式樣,成為中式女性禮服和常服的重要品類。

旗袍的由來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

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Ⅳ 旗袍是清朝的服飾嗎

旗袍不是清朝的服飾,這是肯定的答案。但是旗袍來源於滿人服飾,注意與不是清朝服飾,這是兩個概念。

我們今天講旗袍,也就是旗袍的概念是中華女性的服飾,不是清朝服飾。卻不否認旗袍的來源於旗人之袍旗人之袍也可稱為旗裝,注意不稱呼旗袍。

中華女性的新形象由於旗袍的出現,被塑造出來,新時代、新女性、新風采。

不要再說旗袍是清朝的服飾,它就是漢族女性的服飾,是民國共和思想與文化影響下,綻放出的服飾奇葩。

Ⅵ 旗袍的特點有哪些

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旗袍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六、七十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文革」前夕,王光美隨劉少奇出訪四國,穿過旗袍,到後來文革期間被當成罪遭到被紅衛兵批鬥。

八、九十年代——逐漸復甦

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它,在八十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Ⅶ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旗袍是左襟壓右襟還是右襟壓左襟

左襟壓右襟。

旗袍是中國傳統的服飾,有兩邊衣襟的穿法,一直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上面穿搭,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被稱為右衽,在穿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穿錯了。

旗袍一般都是比較緊身的,所以在穿搭旗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為舉止文雅,不要做大幅度的動作,包括走路、吃飯、喝水等,都要溫文爾雅,整體的氣質才能和旗袍協調起來。旗袍適合身材苗條、凹凸有致的人穿搭,像身材比較臃腫的人是不適合穿搭的,會更顯身材臃腫。

旗袍保養注意事項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

Ⅷ 旗袍怎麼穿看起來才會有民國范

旗袍算得上是最具中國代表性的一個服飾,魅力無限,甚至風靡全世界。

Ⅸ 旗袍的傳統文化知識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很多我們現在年輕人都不曾了解到的文化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旗袍的文化歷史。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來源於滿族,屬於滿族的代表性服裝,後來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繹,一直流傳到現在,旗袍是一種非常女性化的服裝,特別的好看。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越來越大,旗袍在現在也是一種興起的服飾。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作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2、旗袍的文化

旗袍,作為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的代表之一,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論,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為當今世人所認可和推崇的中國服飾之代表。旗袍不僅擁有獨特的形式美感和裝飾美感,更是傳統中國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例證與產物。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近幾年旗袍風開始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粹的東西,很多明星也是帶起了旗袍風,例如:張予曦、宋軼等人,她們穿起來像是畫里出來的一樣,很美。

曼妙的身段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就袍服的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蘇醒,一種懷舊情懷。

纖細的腰身

旗袍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雖然現在已很難看見身著旗袍、左手執油紙傘、右手執香扇的雅緻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舊嚮往。

Ⅹ 旗袍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怎樣選擇一款合適自己的旗袍

30-40歲的美人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渾身上下散發著優雅,高貴,溫婉,成熟的氣息!選擇旗袍會比較沉穩,大多選擇傳統旗袍,優雅大氣!

蕾絲的很好看,但是會顯胖,絲綢的純色很顯老氣,印花無論是對對布料還是對身材的要求都更為嚴格,身段氣質必須優雅苗條,因為胖了,就把花撐大了。所以還是穿棉麻素色格紋的吧。小清新,既文藝又休閑,還修飾身材。長度膝上5厘米,小洋裝風格的旗袍,最好有雪紡材質的拼接,既有格紋的文藝休閑,又有雪紡的輕柔浪漫,這樣的服裝,搭配一頭俏麗的短發會靚麗些。

與旗袍的服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件未織完的衣全文 瀏覽:321
比較好的帽子的品牌 瀏覽:646
一尺九褲子腰圍多少厘米 瀏覽:823
棕色男衛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153
紅色外套藍色衣怎麼搭配 瀏覽:100
普通品牌褲子的利潤高嗎 瀏覽:858
合肥旗袍勵志故事 瀏覽:157
手工樹葉做個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226
戶外夾克怎麼挑選 瀏覽:709
衛衣綠色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251
刺激戰場黃金風衣美化包怎麼用 瀏覽:655
怎麼做娃娃衛衣戴帽子 瀏覽:128
黑上衣黑褲子白皮鞋 瀏覽:914
女仕風衣 瀏覽:492
旗袍可以當晚禮服穿嗎 瀏覽:471
初中生校服暴露 瀏覽:222
一身紅風衣走過來精美詞句 瀏覽:811
上海最大的帽子店 瀏覽:449
男士冰絲全透明襯衫布料 瀏覽:208
連衣裙如何配小外套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