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海貝羊絨外套

海貝羊絨外套

發布時間:2021-06-03 15:27:46

Ⅰ 海貝的共性是什麼

海洋中的軟體動物,俗稱海貝。海貝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極廣,寒、溫、熱三個海域,上、中、下三層水深,都有它們的蹤跡。盡管海貝的形狀各不相同,色彩各異,生活習慣不一,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共性是身體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臟、外套膜和貝殼五部分組成。

Ⅱ 海貝是怎麼把進去的石頭變成珍珠

河蚌怎麼把石頭變成珍珠
河蚌把石頭變成珍珠的過程 河蚌為什麼能把石頭變成珍珠 河蚌怎麼將自己身體的元素注射到石頭里?????
展開
我來答有獎勵共1條回答
落淚瀟雨
2008-08-22
蛤蚌具有左右兩瓣貝殼,背緣絞合,腹部分離,貝殼內軟體部主要有外套膜、內臟團、足等,外套膜位於體之兩側,與同側貝殼緊貼,構成外套腔。當我們掰開一個河蚌的殼後就可看到貼在貝殼上的這一片狀結構。蛤、蚌類的貝殼的結構分三層,外層為角質層,中層為稜柱層。這兩層是外套膜邊緣分泌而成的,最裡面一層,也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最裡面的與珍珠光澤類似的一層,叫做珍珠層。珍珠層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質而構成的。從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質的功能。
當蚌殼張開的時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蟲等異物進入蛤、蚌那堅硬的小房子,處在了外套膜與貝殼中間,沒辦法把它排出來,沙粒等異物就會不斷刺激該處的外套膜,就如同人的眼睛被灰塵迷了一樣,使得又癢又痛。則該處外套膜的上皮組織就會趕快分泌出珍珠質來把它包圍起來,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層又一層,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異物外麵包上一層厚厚的珍珠質,於是就形成了一粒粒圓圓的漂亮的珍珠了。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蛤、蚌自己的有關組織發生病變,導致細胞分裂,接著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機物質,漸漸陷入外套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珍珠。

Ⅲ 各民族的 服飾、飲食、民居、節日

滿族982萬人。遼寧佔50.4%,其餘分布在冀、黑、吉、內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區。17世紀中葉清朝定都北京後大批滿族人入關,滿漢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為祖國的統一、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出現了康熙帝玄燁、曹雪芹、老舍、程硯秋等傑出人物。曾有滿文,現普遍慣用漢文漢語。滿族重視禮節。曾信奉薩滿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體育活動有跳馬、滑冰等。

獨龍族0.6萬人。雲南佔95.3%,主要聚居區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黔、川、粵等地。無本民族文字。主要從事農業,兼事採集、狩獵業。獨龍族人好客、講信用。過去有紋面的習俗,相信萬物有靈。民族節日臘月過年,跳牛鍋庄舞。

侗族251萬人。貴州佔55.7%,集中分布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區。1958年曾創制拉丁字母為基礎的侗文字。現在侗族人多能用漢語漢文。侗族擅營杉木林業。婦女善織侗錦。有優良的木結構建築藝術傳統,侗鄉風雨橋、鼓樓獨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揚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風有敬老愛幼、熱心公益的傳統。侗族節日有春節、祭牛節、吃新節等。民間崇拜祖先,信奉聖母神靈。

鄂倫春族0.7萬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佔51.9%)、內蒙古的鄂倫春自治旗(佔44.5%),其餘散布在遼寧等省。自稱鄂倫春,為山嶺上的人之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興安嶺山區,現基本定居,狩獵馴養結合,多種經營。一般通用漢語漢文。鄂倫春人純朴好客。男女都善騎射。婦女善刺綉和製作皮製品和樺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編唱民歌、仿動物起舞。

瑤族213萬人。廣西佔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馬、大化、恭城等瑤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湘、滇、粵、黔等省。是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形成的民族。過去有過山瑤、盤古瑤、茶山瑤等多種稱呼。解放後統稱為瑤族。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另有一些人操漢語或者苗語、侗語、壯語。瑤族多經營農林業,狩獵業也佔有一定地位。還精於染織、刺綉。瑤族愛唱歌,節日幾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盤瓠,是原始圖騰信仰的殘余。

赫哲族0.4萬人。88.2%分布在黑龍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漢文。赫哲族長期在三江平原完達山區從事漁獵生活。解放後在國家扶持下,民族興旺起來。有豐富的口頭文學傳說故事,普遍喜好音樂、即興編詞歌唱。

白族159萬人。雲南佔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餘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稱白尼。明清以後稱民家。白族歷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普遍使用漢語漢文。白族擅長農業,並創造了燦爛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劍川石窟、雞足山佛教建築群等。三月街又稱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節日和街期,另一個盛大節日是六月「火把節」。白族的民族音樂、戲曲獨具特色。信仰佛教。

門巴族0.7萬多人。95.4%聚居在西藏東南部地區。門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現也成為門巴族的自稱,意為住在門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曉藏語藏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牧業和狩獵業。有少量手工業,擅長製作木碗、藤器。門巴族與藏族長期往來,生活習俗相似,關系密切。男女都著氆氌長袍,足登軟底皮靴。吃大米飯、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土家族570萬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區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絕大部分人通用漢語漢文。土家人織造技藝較高,與「擺手舞」被稱為土家藝術之花。土家族受漢族影響較深,許多習俗同於漢族。大端午、六月六等節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對於土家人幾乎是人人會編會唱。

珞巴族0.2萬多人。96.8%集中在西藏東南部地區。其餘散布在川、黔、遼等省。少數人通曉藏語藏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狩獵,擅長射箭,竹編工藝精巧。婦女戴銀、銅制耳環手鐲。主食大米飯,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傳佛教)。

哈尼族125萬人。雲南佔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稱。自稱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稱*尼的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和瀾滄。1957年創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種梯田,有的高達數百級。常用自己染織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頭,婦女系綉花腰帶。宗教信仰多種自然神。哈尼歷法以農歷十月為歲首,過十月節即是過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基諾族1.8萬人。99.0%在雲南省。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鄉。其餘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諾族自稱基諾,過去漢譯為攸樂。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本民族文字。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普洱茶)。關於基諾族的漢文記載始於18世紀。傳說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地方遷到基諾山區的。20世紀50年代基諾族尚保留氏族社會的古俗,長老在村社裡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人喜歌舞,每當節日興會,長者乘興高歌,少者隨之翩翩起舞。三月間過年,是基諾族重要節日。

哈薩克族111萬人。新疆佔99.8%,主要聚居區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其餘分布在甘肅。哈薩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長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解放後創制並推廣使用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蘭教。民族體育刁羊、摔跤、騎射、姑娘追等大都為馬上功夫。

土族19萬人。青海佔84.8%,主要聚居區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甘、滇、黔等省。舊稱青海土人。該民族的形成發展與古代吐谷渾、蒙古諸族有淵源關系。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漢語,用漢文。土族早期從事牧業,長於養羊,明代以後多經營農牧業。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長歌舞體育,一年多次的花兒會是他們對唱花兒的盛大節日。

傣族103萬人。雲南佔98.4%,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川、粵等省。關於傣族先民早在漢晉時就有史籍記載。傣族有本民族語言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適當改革。傣族善種水稻和熱帶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婦女傳統著裝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樓頗具特色。清明前後的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傳統節日,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傣族能歌善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彝族657萬人。雲南佔61.7%,其餘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區還有撒尼、阿西等自稱。彝族與隋唐時的烏蠻民族有淵源關系。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確定800多個規范彝字,在涼山州推廣使用。彝族文化絢麗多彩,發現有許多彝文抄本、碑刻、鑄銅、醫學著作,天文歷法、音樂舞蹈、民間文學等都有獨特的創造。彝族過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並受道教、佛教影響。服飾男裹布帕包頭,右前方扎英雄結,婦女頭復綉花瓦式方帕,外出時男女常穿黑色「擦爾瓦」(似斗篷)。夏歷六月廿四日的火把節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保安族1萬多人。甘肅佔97.1%,主要聚居區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青、新等省區。是元明時期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設保安營,在同周圍回、漢、藏、土各族長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個民族。通漢語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手工業(冶鐵、製作保安腰刀有名)。習俗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擅長吹奏絲竹樂,喜唱「花兒」和宴席曲,舞姿剛健。

黎族111萬人。海南省佔92.0%,主要聚居區在海南島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從古代百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的,唐時稱黎人。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1957年曾創制黎文。許多黎族群眾兼說漢語。黎族對海南省農業開發做出了貢獻。黎族婦女精於以木棉紡織黎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頭文學豐富,人們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調優美。

普米族約3萬人。雲南佔95.3%,主要聚居區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1960年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正名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邊區的游牧部落,後來農業逐漸占居主要地位,兼營畜牧。通用漢文。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喪喜慶都舉行對歌。普米族大過年即過春節,屆時要舉行賽馬、摔跤等活動。

阿昌族近3萬人。雲南佔99.7%,兼通漢語或傣語,使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擅於種植水稻,打制鐵器技藝高。阿昌族民間口頭文學十分豐富,對歌和象腳鼓舞、猴舞廣為流行。工藝美術刺綉、染織、雕刻、銀器製作等做工精細。

裕固族1萬多人。甘肅佔96.0%,主要聚居區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新、青等省區。是古代河西回鶻後裔同蒙古、漢等族長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漢語漢文。宗教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裕固族從事畜牧業有豐富的經驗。擅長織綉、造形藝術。多民間傳說故事。民歌曲調優美、內容豐富。

與海貝羊絨外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色皮衣要陪什麼衣服好看嗎 瀏覽:467
男士冬天圍巾搭配服裝圖片 瀏覽:591
制服絲襪高跟美女視頻 瀏覽:493
馬甲配戴帽衛衣 瀏覽:129
深藍闊腿牛仔褲搭配黑色英倫鞋 瀏覽:866
褲子包邊 瀏覽:61
如何辯別t恤衫面料成份 瀏覽:247
針織褲子褲腿不一樣長 瀏覽:42
臉大女帶什麼帽子好看 瀏覽:418
女式冬裝加絨加厚褲子 瀏覽:326
棉衣褪色後如何處理 瀏覽:374
藏青色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959
女裝韓版羽絨服長款紅 瀏覽:381
兔子耳朵風衣 瀏覽:235
秋季寬松衣連衣裙搭配圖片 瀏覽:877
不知道自己腰圍怎麼買褲子 瀏覽:393
明星戴的方形的帽子 瀏覽:880
5歲寶寶帽子起多少針 瀏覽:903
羊羔絨外套搭配百褶裙 瀏覽:653
兒童開身衣外套織法視頻教程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