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元素在平面設計中最常用的就是水墨風、毛筆字等
從近幾年的設計作品中不難看出,國內的設計人員已經開始對民族的設計風格進行了吸收和改進,借鑒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加以改造和利用,變成我們的東西。
其次就是典型的中國古典花紋,比如祥雲花紋之類的,唐裝的福壽花紋、古典造型等
有了以上兩種元素,基本上就是中國風。
從近幾年的設計界中國風應用趨勢來看,已經從最初的瘋狂趨向了冷靜,不是一窩蜂的中國風,說明國內的設計人員進行了理智的思考,讓中國風的東西更多的出現在世界范圍內。
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較典型的就是奧運會的一系列相關設計(福娃、火炬、獎牌等等)
跟書上差不多,但是也不是很一樣。。。
主演 |孫晶晶, 張峻寧, 賈一平, 王雅捷, 張超, 王媛可, 張儷, 王璇, 李艷冰, 何賽飛
年份 |2007 地區 |中國內地 語言 |國語 色彩 |彩色
電影介紹:
孫晶晶——林 嵐
張峻寧——顧小北
賈一平——陸 敘
王雅捷——微 微
張 超——白 松
王媛可——聞 婧
張 儷——姚姍姍
王 璇——火 柴
李艷冰——李茉莉
何賽飛——林 母
朱 鐵——武長城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有友情、愛情和夢想,這也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有痛苦、傷痕和磨難。總之,這是一個關於年輕人的故事,是一段你曾經經歷卻又曾經遺忘但最終還是選擇珍藏的如夢歲月。
青澀卻又充滿朝氣的大學時代,是林嵐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因為在這里,這個漂亮、豪爽卻又不乏痴情的女孩,終於成功地「撞」到了她的「白馬王子」——顧小北。時間是大一這一年,為了追求那個喜歡穿白襯衣、騎著山地車從校園里飄然而過的顧小北,在死黨微微和聞婧的策劃下,林嵐導演了一起「自行車相撞事件」,結果是假戲真做——她真的撞斷了腿,顧小北真的送她去了醫院,然後這個帥氣卻又有些憂郁的男孩真的成為了她的男朋友。到大學快畢業的時候,這段愛情發展到了近乎完美,完美得近乎成為「豐碑」的地步。
⑶ 張思逸的演藝經歷
曾拍攝50分鍾長,校園DV劇一部,在劇中擔任女主角。(劇角映畫電影公司製作)
09年為中國移動拍攝平面手機廣告一組。(奧美廣告製作)
某彩妝平面廣告。
某韓國女裝平面廣告。
某運動服裝平面廣告。
某羊絨衫服裝平面廣告。
旗袍平面廣告。
某酒品牌代言,平面及TV廣告。
MOKO美空網平面模特
武漢大學校花
非主流校花比賽冠軍
中國第一美女公會妖姬宅成員
《非誠勿擾》女嘉賓
參加期數
2010-08-22第54期 2010-09-04第57期
2010-09-05第58期
⑷ 阿奴沏·薩潘彭的中國之行
2010年5月中國香港
2010年5月,O首次來到中國香港旅行,隨之同行的有眾多泰國粉絲以及3個中國粉絲,在粉絲的陪同下度過了5月1日的生日,這也是O和中國粉絲的第一次零距離接觸。
2010年12月上海2010年12月11-13日,O首次來到中國內地-上海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旅遊。
2011年3月北京
因為《明天我依然愛你》在中國的熱播,引發無數皮貢(PK)粉絲的熱烈追捧,由粉絲自發組織的O+Fluke(Fluke the star,劇中「貢」的扮演者)海外首次見面會在北京舉行,OF首度攜手登陸中國同台參加粉絲見面會,首度聯袂演出公開合唱!2011年9月北京
應邀出席參加了「月宴千里,愛傳萬家」安徽衛視2011豫約十年中秋晚會的節目錄制,這消息給無數的中國粉絲帶來了一份意外的驚喜,他也成為了首位參加安徽衛視中秋晚會的泰國明星。
2012年2月中國香港
2012年2月21-29日,O隨同新劇《旗袍》劇組來到香港取景,在此期間,也有中國粉絲前往探班。
2012年8月1-4日北京
在眾多粉絲經過了幾個月的漫長等待後,O哥8月北京的行程最終敲定,他帶領了部分泰國粉絲來北京,和中國粉絲一起進行三天兩夜的北京之旅,給8月的北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2012年8月23-25日北京
在一位中國粉絲的牽線搭橋下,O哥在8月份第二次踏上北京之旅,不過此行O哥是來工作的,專程為國內著名乳品品牌「伊利」旗下的「味可滋」拍攝平面廣告。
2012年11月23-25日上海
應邀出席參加了「神奇泰國 精彩無限」的上海粉絲見面會及演唱會....
2013年2月4-6日中國香港
協同泰國電視3台的工作人員帶領《旗袍》劇的幸運觀眾進行3天兩夜的香港之旅,足跡遍布2012年2月在香港取景時拍攝的地方...
2013年3月30日-4月1日北京
距2012年8月拍攝著名乳品品牌「伊利」旗下的「味可滋」平面廣告後,時隔半年多的時間,他再次踏上北京之旅為國內著名肉製品「金鑼」脆脆腸拍攝電視及平面廣告,該廣告已於2013年5月開始在國內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山東衛視、黑龍江衛視、遼寧衛視等各大衛視播出.
⑸ 旗袍的由來是什麼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