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配什麼發式

旗袍配什麼發式

發布時間:2024-12-17 10:47:16

A. 滿族服飾的服飾特點,滿族人的服飾是什麼

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為日常服飾。在明朝中期滿族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清朝建立後由於滿族貴族統治者的強制性推廣,旗裝在全國通行,但很快與漢族傳統服裝相融合。到民國時期又加入了現代西方時裝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旗袍。二十世紀以來,滿洲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滿族先民是游獵民族,在理發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為了適應長期游獵跋涉的生活,滿族男子選擇了辮發作為發式。其做法是先將額前部的頭發剃光,以避免遮擋視線,便於射箭或格鬥。後部的頭發不作發籍而是梳成發辮,以適應騎馬顛簸。這種發式曾在清代為統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國強制推行。

古代,滿族先世的服飾,一年四季皆穿袍服,分為光皮和毛皮兩種。其後,「女工所織,只有麻布」。清初,在寧古塔地方,「滿洲富者績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衣狍皮,不知有布帛」。直到康熙年間,「今居寧古塔者,衣食粗足,則皆服綢緞,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猻、狼皮大呼。惟貧者乃服布」。這與從前衣皮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明朝南遷到遼東地區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皮兼用。到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後,他們的服飾雜亂無章,出現「上下同服」的現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製。入關之後,從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製,不可逾越。至於閑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綢緞或布製做,外套馬褂,直到辛亥革命,一直是這樣。

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展,喜用綢緞製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可算是清朝的時裝。

辛亥革命後,旗袍的樣式由肥變瘦,並有長、短袖之分。經過不斷改進,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我國婦女穿上合體的旗袍,既表現出身材美,又文雅大方,現已成為我國婦女所喜愛的中式服裝。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政權,推行八旗制度以後,滿族人均在旗,因此他們所穿的袍服便稱為旗袍

滿族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後,清太宗皇太極認為清朝帝王應當維持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尤其是維持統治者的民族標志的服飾制度,以此作為固國之本。於是便著手制定和完善清朝的衣冠制,並三令五申,不許親王大臣學漢人穿褒衣博帶、寬袍大袖等。要求在宮廷里的侍女奴僕都著滿族服裝,漢人成年男子衣著發式必須遵從滿族的習慣,只有在死後入殮殯葬時方可用漢人衣冠。

舊時滿族男子留發束辮,穿馬蹄袖袍褂,女子穿寬大直筒旗袍,天足,著花鞋。滿族婦女不纏腳,所著鞋子綉有漂亮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化很大,姑娘時代,只簡單地把頭發在腦後挽一下。

長到快出嫁時,就要把頭發梳成辮子並挽成單發髻,結婚後的發式有雙髻式、單髻式等多種,雙髻式發型把頭發從頭頂分梳為前後兩部分。前髻梳成平頂狀,以便戴冠,頸後髻梳成燕尾狀,在脛後伸展開來,它使得頸子總要保持挺直的狀態,因此,滿族婦女走起路來就更顯得高貴、尊嚴。

B. 旗裝怎麼穿的到底有幾層

旗裝的特點,髻作橫長式,呈一字形,當時稱為「兩把頭」或「一字頭」。王瑤卿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演《坐宮》時,即用此種發式。到了清末,「兩把頭」衍變為用青緞製成高大的橫架置於頭頂,側垂流蘇,腦後之發梳成燕尾式,稱「大拉翅」。王瑤卿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演《坐宮》時,就用了這種後期的發式和頭飾,後來梅蘭芳等也都依此裝扮。滿族婦女穿衣、裳不分的長袍,稱「旗袍」,領間圍以領巾。早期旗袍樣式身袖都很寬大,鑲滾較寬的花邊。以後腰身逐漸改小。穿旗袍時,外罩琵琶襟或大襟、一字襟的小坎肩。30年代以後,更改得纖細入時。劇中扮鐵鏡公主者,除穿旗袍外,還穿經過藝術加工的清式蟒袍,加硬領,掛朝珠。扮蕭太後需穿清式龍袍、龍褂,掛朝珠,頭上戴大鈿。旗裝婦女腳上都穿高底鞋,鞋底厚二、三寸,似一倒置的花盆。梅巧玲、陳德霖、王瑤卿等,都擅演旗裝戲,因服飾與傳統的不同,故在身段動作上也有新的創造。

C. 穿旗袍做禮儀應該注意什麼

1.要根據自己的身材、氣質去選旗袍

肩膀圓溜,腰細,臀部豐滿,脖子長,胸部大小要合適,個頭適中1.60-1.70米,是穿旗袍的最佳身材。當然手臂粗的,可以穿中袖旗袍;腿粗,穿過膝的。脖子短的選短領。

2. 根據自己的膚色挑選顏色,皮膚白皙的可選范圍很廣

膚色偏黃色:適宜穿粉紅、桔紅等柔和的暖色調衣服。

皮膚黃棕色:適宜穿藍調或淺藍色服裝。皮膚黝黑:宜穿白色、淺灰色、淺紅色。

3.穿旗袍場合

比如日常生活,就不要穿長旗袍,最好是及膝蓋的。

其次,年紀長或出席隆重的場合,穿過膝,長一點的旗袍。

年紀不大,平常的話,短一點無所謂。

4. 穿上旗袍後,女人言談舉止要溫雅,要不然就很煞風景

5. 發型、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配件,都要與旗袍搭配

D. 小女孩穿旗袍應該扎什麼發型

齊劉海的蘋果頭最可愛,梳倆小辮兒也行。小女孩穿旗袍的發式,只要不類似成人,不盤起來,都可以。

E. 如何把旗袍穿出自己的氣質

旗袍是用肢體語言詮釋的,穿出旗袍韻致的人一定是讀懂旗袍的人。她的審美品味每每茌旗袍的花色選擇上己經體現,高雅並不花俏的選擇,配上得體的舉止和曼妙的身段,人們己經讀出了她們身上的美。女人味是歲月的沉澱,更多的是源於自信和自然

最愛期旗袍的歌星鄧麗君!旗袍是她每次登台必穿的。上身給人一種溫婉可人,大氣莊重的感覺,修身具有美感!

1.首先就需要旗袍合身!能把自己的曲線很好的展現出來,旗袍合身還不夠,還需要花色合適。鄧麗君這一身非常平常的旗袍,更是給人典雅不失莊重的感覺

2.旗袍要與穿旗袍的人要有極好的契合,整個人從妝容,發型到舉止行為,必定大方端正!

3.旗袍的不同就要適合不同的發型,同時,旗袍的樣式又要與穿者的臉型有很好的互補作用。

來看看各位明星的旗袍秀!來分析一下應該怎樣穿出大氣得體端莊的韻味!

偶像來了,曾做過一期節目!大家隨意感受!

6



講真,那時的林青霞真的可以說是天姿國色了!這一身旗袍更是高雅大氣!
看了這么多,可有感受?選好適合自己體型的還不夠,還要布料款式,以及花紋顏色等也要考慮!現在有很多旗袍款式已經更新穎,在大家追趕潮流搶限量款的時候,不妨多了解自己名族的文化,嘗試一下旗袍未嘗不可!

旗袍美,有個好身材你能穿出美感嗎?穿旗袍要的是整體美,從頭到腳,穿旗袍不要穿涼鞋,蓬散著頭發在好的旗袍也穿不品味來,一雙好看的皮鞋,精緻的發式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化個美美的淡妝,行走不要邁大步,坐像更要講究,顯現出女性優雅與嫵媚。

適合穿旗袍的女孩子,要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凹凸有致才有品味,旗袍雖美,可不是一般的女孩子能駕馭得了的,懂得欣賞也是一種優雅。

我沒有身材,也沒有氣質,更不漂亮,但我也嘗試著買了旗袍穿一穿,那是個人的忠愛,自己之前並不敢穿,去年過生日,愛人給驚喜,他偷偷的給我買了旗袍,本人是粗人一個,也不是什麼金枝玉葉,喜歡嘛穿一穿,管她身材與氣質,穿過了就沒有什麼遺憾了,反正旗袍又沒有規定女人不能穿,看看以前影視劇里那些穿旗袍的女人,胖的瘦的都有,她們穿出了各種風格,各有各的美,不過真正漂亮端莊的美女穿出來的效果是比我們好看幾十倍,我也不去比什麼,自己喜歡就好,總的來說,嘗試過了才知道自己穿旗袍的樣子和感覺。

親,要把旗袍穿得漂亮,首先你知道你的風格,在女士8大穿衣風格裡面,有兩個風格穿旗袍特別的漂亮,一個是優雅型,一個是古典型。

古典型的張曼玉穿旗袍是一絕。

優雅型的劉亦菲穿旗袍也是一種風景。

古典型的李小冉穿旗袍很美吧!

優雅型的趙雅芝穿旗袍一直是一道風景。

優雅型的湯唯穿旗袍也美吧!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古典型或者優雅型,可以盡情的穿,當然你是其他風格也可以穿旗袍,可是怎麼穿,適合什麼樣的旗袍,需要做專業的測試才知道的,

旗袍一直都是大家喜歡的穿搭類型,旗袍對女性的身材要求非常高。張雨綺的身材比例非常好,她身穿改良版旗袍,盡顯女性魅力。旗袍的面料一般都是綢緞的,但是張雨綺的這款旗袍是牛仔面料。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她的搭配技巧。

張雨綺一直都是非常敢穿的,她的這次搭配女團風十足。她身穿藍色的半袖旗袍,蓬蓬肩的設計,很好的修飾她的手臂線條。張雨綺的腰也就A4紙那樣寬頻吧!現在以瘦為美。張雨綺的旗袍採用手工製作,刺綉是中國的傳統技術,很多人對刺綉一知半解。刺綉會讓一件以前氣質改變。

氣質是內在的

韻味十足寶石藍

穿做工和質感好的,適合自己風格的就ok。化不化妝,盤不盤發,戴不戴寶石耳環,穿不穿高跟鞋都不是太重要。

我常年穿棉布旗袍,只綰發,穿平底鞋,不帶耳環,不化妝只擦口紅,我也覺得挺好的。

F. 平時穿的旗袍配什麼發型比較好

你才15歲,要是你要展示你的天真秀美你就把頭發分成兩半,各梳一個小辮子,梳的高一點。 要案市你要給人「艷」一點的感覺,就直接把頭發束起來,當然也要高一點,不過不要到頭頂去啊~ 還有一種,頭發梳的低一點,一角辮,斜著梳,這樣看起來會比較溫柔。 其實這幾種都是平時女生會梳的發式,你要去演出,主要是要找對扎頭發的繩子。一般是紅色或墨綠的,記住是繩子,綢的當然最好。切忌不要用隨便的發圈

G. 滿族都有什麼風俗

滿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發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厘米、寬約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綉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綉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這種高底鞋走起路來顯得姿態優美。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滿族的帽子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過去,滿族人常戴一種名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稱「帽頭兒」,其形狀上尖下寬,為六瓣縫合而成。底邊鑲一約3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甚至無檐,只用一片織金緞包邊。冬春時一般用黑素緞為面,夏秋則多用黑實地紗為面。帽頂綴有一個絲絨結成的疙瘩,黑紅不一,俗稱「算盤結」。帽檐下方的正中釘有一個「標志」,稱「帽正」,有珍珠、瑪瑙的,也有小銀片、玻璃的。相傳這種帽最早始於明代初期。因其為六瓣縫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統一」之意,故盛行起來。滿族入關以後,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統一」之意,開始戴用此帽,而且頗為流行。現在,在有關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電視、電視劇中,我們仍能經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滿族男人多穿雙脊臉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種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緞布料。鞋前臉,鑲雙道或單道黑皮條。鞋尖前凸上翹,側視如船型。婦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綉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綉有「雲頭」)外,還有一種「千層底鞋」。「千層底鞋」用多層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為布料,一般不綉花卉等圖案,多在勞動中穿用。
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鞋,叫烏拉(靰鞡)鞋,多為滿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豬皮縫制,內絮靰鞡(烏拉)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和跑冰。
住行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台、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牆,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牆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樑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炕上擺有長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鋪有氈褥子以待賓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砌圍牆。院內東南豎「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後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牆,牆頭飾有雨搭。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築,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牆,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建築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和林海雪原居住環境,滿族聚居地區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後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寒冷的北部山區偶爾使用。滿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獨木舟(滿語稱威呼),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人。還有一種樺樹皮船,製作較為麻煩。先做龍骨,里外附上樺樹皮,一人可以扛著行走。相當輕便。現在已經不多見,被現代船隻所取代。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形式為彈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彎,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並問安。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復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則推謝再三,男方家堅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由於各地區滿族風俗不同,也有新郎與迎新隊伍直接到新娘家迎親的。還有的地方有"旗俗不親迎"之說)。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檐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娘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這些繁雜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滿族聚居地區已經簡化,並且融合了現代形式。比如插車,演變為男女青年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各自由婚慶隊伍陪伴,從自己的家裡出發,行進至中途相遇時,兩人交換自行車或摩托車,再一同到新郎家。還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變為新人拜雙方父母。雖然有變化,但仍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滿族的婚姻儀式因居住地區不同而略有變化,並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娘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周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一般在16歲時,男孩剃發,女孩盤發髻。至今在東北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葬俗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桿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合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歷單日,抬靈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周年時要燒周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如清明節燒口袋、插佛托、燒七、燒百日、燒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尚。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喂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與旗袍配什麼發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性格睡衣圖片大全 瀏覽:914
鈴原愛蜜莉灰衣百度雲盤 瀏覽:115
秋天媽媽適合穿什麼外套 瀏覽:433
男生米白色羊衫配什麼顏色外套 瀏覽:892
米白的褲子搭配什麼顏色的堆堆襪 瀏覽:287
睡衣材質什麼最舒服 瀏覽:509
沒外套在外面射的會懷孕嗎 瀏覽:567
綠色裙子搭什麼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161
女式皮草馬甲怎麼裁 瀏覽:968
茵曼棉襯衫外套 瀏覽:499
黃金外套演出服 瀏覽:661
西裝夾克陪什麼樣的體恤 瀏覽:137
呼和浩特仕奇校服賽罕 瀏覽:35
美麗純服飾有限公司冬裝外套女 瀏覽:699
秋女針織開衫外套批發 瀏覽:47
兒童吊帶睡衣 瀏覽:49
繪本小鬼的帽子 瀏覽:722
女風衣搭配什麼平底鞋好 瀏覽:743
哪裡有最便宜的睡衣批發 瀏覽:209
歐仕咔羅男裝品牌口碑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