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費主義是怎樣的陷阱
第一,就是損失厭惡,意思就是比起能得到什麼,人們對於損失更為敏感,這種套路最典型的就是:包郵,多少人認為包郵東西比不包郵的要劃算,真相那都在價格裡面,
第二,鉚釘效應。比如電商平台經常會進行打折大促
還有各種各樣的券,大家都會覺得占很大的便宜,有些甚至是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只要不買就感覺吃了虧,這種情況就是一種典型的鉚釘效應。
第三,叫麥克蘇爾定律,網購什麼面霜,這種東西的時候會顯示庫存僅剩多少件,往往容易激發消費者搶購或者秒殺的這種沖動,所以現在很多的平台都講秒殺。
第四,叫鳥籠效應,這個更狠,比如你買了一件睡衣,但是你會感覺,我這個睡衣跟傢具好像格格不入,然後就會相應的換地毯,換沙發,換餐桌,就把房間布局全換掉了,這個更花錢。
第五,從眾心理,之前很多網友都會曬什麼,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話題熱度越高就會越吸引人去買奶茶。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為了喝奶茶,他就是為了曬個朋友圈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入坑兒呢?給大家支幾條招兒啊。
一、設置預算、合理消費
為了控制花銷,想把錢花費在刀刃上,消費就需要合理化。而想合理化消費,自然是先做好家庭預算,要不然消費透支收入,那麼才能控制消費。
這時我們就要給自己設置一個消費預算。設置了消費預算,直觀理性的控制消費的慾望,開始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堅持一段時間,可能自己的消費慾望就會降低,用做預算的方式幫自己省下了錢。當然這也需要很強的自控力,畢竟現在提前消費的方式太多,需要時刻提醒自己。
二、消費前考慮物品對個人的需求性
超市促銷、商場滿減再或者是理發店辦法,每個人可能都吃過這些虧,所以在消費前一定要考慮好這件商品對自己的需求。不要為一些不能給自己提供使用價值的商品付費,這往往就是在浪費金錢,想省錢就一定在購物前做好功課。
我們想要避免消費主義的陷阱,就要從根本上區分想要和需要,在購物時購買需要的物品,而非購買想要的物品,從而達到理性購物,把錢花的物超所值。
如何做預算呢?根據我們一段時間消費情況,生活中各方面開支情況做一個仔細的分析,這里也提倡大家能夠有記賬的好習慣。
這里建議我們每個月預算最好不要超過年度控制的月預算目標,每月的消費最好不要超過預算金額。這樣一直設置預算、合理消費,就會直接避免過度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