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穿旗袍吃河豚的人美文

穿旗袍吃河豚的人美文

發布時間:2024-11-03 19:40:23

1. 【星月】老饕東坡(散文)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宗主,也是笑傲食林的食文化大師。詩人祖籍四川眉山,青少年時代主要是在家鄉度過的。四川物產豐富,川人有「尚滋味」的傳統。詩人的母親能夠讀懂《漢書》,尤擅烹飪。蘇軾曾作《老饕賦》,稱自己是貪吃的「老饕」。在他之後,不少追逐美食的文人雅士便多以「老饕」自喻。如明清之際的食文化翹楚張岱、袁枚,都公開宣稱自己有風味之好。
胸襟、才情和宦遊經歷,是蘇軾成為食文化大師的重要主觀條件。黃州是他一生的重大轉折。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台詩案」貶黃州團練副使。「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魚美筍香,是黃州給予詩人最強烈的印象。「為口忙」固然是語帶雙關,但政治上的挫折顯然絲毫未能影響詩人追求美食的熱情。哲宗紹聖元年(1094),詩人又一次遭到迫害,被貶到廣東惠州,三年後更是遠謫「天涯海角」之地的海南儋州。但是,盡管命運一次又一次向他亮起黃牌,卻始終保持隨緣安適、樂觀曠達的心態。美食在其中或許起到了開解和慰藉的作用。
蘇軾特別喜食河豚,他的為此「直那一死」的逸事,是詩壇食林千年傳誦的佳話。中國人食用河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山海經》卷三《北山經》中,就有「赤鮭」的記載,赤鮭即河豚。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收錄了當時人們食用河豚的內容。但似乎只有到了宋代,河豚才真正受到士人的追捧,尤其是在宋代吳地,食河豚魚成為一種時尚。
在柳花飄墜、蔞蒿泛青的仲春,河豚魚逆江而上產卵,此時的河豚最為肥美,價格亦不菲。宋代名士梅堯臣在《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詩中雲:「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張耒《明道雜志》記載:「河豚魚,水旅之奇味也……在仲春間,吳人此時會客,無此魚則非盛。」河豚魚因腹腴甘美,甚至被人們冠以「西施乳」的別名。胡仔、洪駒父在他們的詩文中多有記錄:「吳人珍之,目其腹腴為西施乳」,「蔞蒿短短荻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時,甘美遠勝西子乳,吳王當日未曾知。」
但是,河豚是一種含毒素的魚類。倘若廚師處置不當,對含毒素的物質清除不凈,食客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據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明道雜志》中記載:「子瞻在資善堂,嘗與人談河豚之美者,雲:『也直那一死。』其美可知。」說的是元佑初,有一次擔任經筵的官員在資善堂聚餐,大家對東坡特別喜歡河豚覺得好奇。其中,呂元明就問東坡河豚的味道怎麼樣?東坡回答說:「直那一死」。即吃了味美的河豚,哪怕是毒死了,也是值得的。這個典故在宋人的著作中多有記載,且有不同的版本流傳。「直那一死」,這固然是蘇軾戲謔的一面,是對河豚魚作為奇味美味的機趣的表達,同時也可以看成是對來自於食用河豚的心理過程的美感的一種表述。也許正是河豚的味、毒兼備,大大增加了飲食過程的刺激性和新奇性。「直那一死」的興奮和快樂,不僅來自於味蕾的感覺,更來自於美感形成的心理歷程和心理機制,來自於一種心靈的探險。當然,這種心靈的探險,或者說有驚無險,其實是以嚴格、嚴謹的烹制技藝作為支撐的。
在廣州惠州,蘇軾第一次吃到荔枝,歡欣不已,寫下了《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貶謫之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真如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所說的,「『飲食之人』無論到了什麼地方總是不能忘情口腹之慾。」此後,荔枝滋味之美在他的味覺記憶中一直占據重要的地位,「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荔枝與河豚一樣,都為詩人所念念不忘。生長南方的荔枝在北方則物以稀為貴。漢唐貢荔之禍,反映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詩人在自己的詩中多有反映。《荔枝嘆》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尤其引人注目。詩中前十二句可視作上篇,是對漢唐貢荔之禍的歷史敘事,從「君不見」開始轉入現實政治批判,從諷古變成刺今。詩人在對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食風,以及當時的權臣「爭新買寵」的卑劣行為進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時,對底層民眾的食生活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他大聲祈願:「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表達了詩人關注國事民瘼的憂患情懷和民生關懷。詩人以貶謫之身,正直敢言。千年以後,仍然讓我們不能不為之動容。
飲食的快樂,不僅關乎吃什麼,尤其關乎怎麼吃。「從來佳茗似佳人」,這是蘇軾對茶的態度,也是他對待一切食物的態度。他對待食物,無分貴賤,豐儉由人。詩人常常從尋常菜把、家常風味中體驗和創造審美快樂。他對「牛糞火中燒芋子」的烤山芋的新香是那樣興味盎然。極其普通的園蔬如蔓菁、蘆菔、苦薺,在他看來也是「信凈美而甘分」,「與五鼎其齊珍」(《菜羹賦》)清醇甘美,是天下至味。在他的食生活中和璀璨的筆下,頻繁出現並擔當主角的是被袁枚稱之為「廣大教主」的豬肉,以及尋常水產、環餅、冷淘、菜羹、豆粥等。由於包括蘇軾在內的不少文人士大夫崇尚簡朴、清淡的飲食觀念,促成有宋一代食風的轉變。
蘇軾不僅精於烹飪之道,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烹飪實踐中,隨時隨地搜集和記錄食譜。他所記錄的餚饌製作方法大約有近30種之多,涉及肉、魚、蔬菜、豆腐、粥、面點各類。以詩人名字命名的名餚亦不勝枚舉,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等等。蘇軾貶謫黃州時,當地豬肉價賤,「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作《豬肉頌》,介紹烹飪方法,人們競相仿製。詩人「好自煮魚」,作《煮魚法》一文詳介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常法,以松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卜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片,乃食。」這種烹魚方法,類似今天的「水煮魚」。詩人作為「才大如海」的文化大家,其食譜記錄,食味與詩味交融。他的飲食美文名篇《菜羹賦》,將原料淪洗、菜羹烹飪、火功掌握等娓娓道來,意趣橫生,讓人神往。
蘇軾一生差不多一直處在險惡的政治旋渦之中,但卻能光風霽月,屢貶不屈,保持天真淳樸,且終生不渝。他以飲食為主題的詩文,不僅拓寬了中國古代詩學表現的疆域,也是這位食文化大師為後世留下的一份珍貴的食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副主編)

2.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意思是什麼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意思意為: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饞嘴的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3. 詩歌文言文抄寫

1. 求幾篇文言文的美文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獃獃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寒花葬志 (明)歸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

一日,天寒,〔艹熱〕火煮荸薺熟,婢削之 盈甌;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 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譯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於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們沒了緣分(命不好)么? 當初,寒花剛陪嫁過來時才十歲,梳著兩個環形發髻,拖著深綠色的長裙子。一天,天很冷,她點火煮熟了荸薺,削了滿滿一瓦盆。

我從外面回來,要取荸薺來吃,她端著荸薺,轉過身去,不給我吃。妻子魏孺人見了便取笑我們。

妻子常常讓她靠在小桌子旁邊吃飯,她吃飯時,眼眶慢慢地翻動。妻子又指著她那樣子對著我笑。

回想當時的情景,轉眼又是十年了。唉,真可悲呀!再游烏龍潭記柳宗元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靜,筏宜穩,亭閣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夜賓客宜幽適無累。

然造物者豈以予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風妒之,不得至荷盪,旋近釣磯系筏。

垂垂下雨,霏霏濕幔,猶無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蓋立幔中,濕透衣表。

風雨一時至,潭不能主。姬惶恐求上,羅襪無所惜。

客乃移席新軒,坐未定,雨飛自林端,盤旋不去,聲落水上,不盡落潭,而如與潭擊。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處。

電與雷相後先,電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於雨,作金銀珠貝影,良久乃已,潭龍窟宅之內,危疑未釋。

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而客之有致者反以為極暢,乃張燈行酒,稍敵風雨雷電之氣,忽一姬昏黑來赴,始知蒼茫歷亂。已盡為潭所有,亦或即為潭所生;而問之女郎來路,曰不盡然,不亦異乎?招客者為洞庭吳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許子無念、宋子獻孺、洪子仲偉,及予與止生為六客,合凝甫而七。

譯文:潭水應當清澈見底,倒影在潭中的樹木應當幽靜,在潭裡劃行的竹筏應當穩當,潭邊的亭台樓閣應當明朗舒爽,七月七日這天應當星河燦爛,七夕之夜賓客應當恬靜無所牽累。然而造物者又豈會以此美景賜予我這個執著於紅塵俗世的人! 茅生,是越中人氏,他家的書童善於劃船。

我們劃到了潭的中心,也許是風在妒忌我們的閑情雅興吧,吹得我們到不了河盪,不久靠近釣魚台了,將竹筏系在垂楊下面,細雨迷離沾濕了帷幔,我們還沒有上岸的意思。不一會大雨如注,七個男士,六位女士,各個拿著雨傘站在帷幔里,衣服被雨打濕了。

忽然風雨交加,竹筏在潭中搖搖欲墜了,那些女士驚恐萬分想趕快上岸,也顧不上他們精緻的鞋襪了。

2. 古詩詞大全600首抄寫

1 《詠柳》——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2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 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4 《絕句》——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5 《江畔獨步尋花》(選一)——杜甫(唐)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 , 當春乃發生 。

隨風潛入夜 ,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 江船火獨明 。

曉看紅濕處 , 花重錦官城 。7 《漁歌子》——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8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9 《竹枝詞》(選一)——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10 《烏衣巷》——劉禹錫(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11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 , 一歲一枯榮 。

野火燒不盡 , 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孫去 , 萋萋滿別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13 《絕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14 《題都城南庄》——崔護(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17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18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宋)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19 《春日》——朱熹(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20 《游園不值》——葉紹翁(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歸。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2 《春曉》————孟浩然 (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3 《晴景》—— 王駕(唐) 雨前初現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疑是春色在鄰家。24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25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26 春望——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7 約客 ——趙師秀(南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28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9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30 月夜 —— 劉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31《春遊湖》——徐俯 (宋)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32《春遊曲》——王涯 (唐)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33《春雪》——韓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34《春興》——武元衡 (唐)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35《春詞》 ——劉禹錫 (唐)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37《城東早春》——楊巨源 (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38《蘇溪亭》——戴叔倫 (唐)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39《悵詩》——杜牧 (唐)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40《喜張沨及第》——趙嘏(唐) 九轉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雲軒。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41《春。

3. 【古人寫有關讀書的文言文,求一些古人寫的有關的文言文,古詩也

您好!【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1)牛隴上,竊(2)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3)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4)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5)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6)出坐佛膝上,執策(7)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8).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9),冕小兒,恬(10)若不知.(《宋學士文集》) 【注釋】(1)牧:放牧牲畜.(2)竊:偷偷地,暗中.(3)輒:總是(常常)、就.(4)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為什麼.(6)潛:暗暗地、悄悄地步.(7)執策:拿著書.(8)達旦:到早晨,到天亮.(9)獰惡可怖:猙獰凶惡,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滿不在乎的樣子.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賞析】文章告訴我們: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於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得到啟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原文 余幼時即嗜[1]學.家貧,無從[2]致書[3]以觀,每假借[4]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6].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7],益慕聖賢之道.又患[8]無碩師[9]名人與游,嘗[10]趨[11]百里外,從鄉之先達[12]執經叩問[13].先達德隆望尊[14],門人弟子填其室[15],未嘗稍降辭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7],俯身傾耳以請[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禮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復[21];俟[22]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24]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勁不能動,媵人[28]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30],燁然[31]若神人;余則緼[32]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33]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37],縣官[38]日有稟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39]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40]甚稱其賢.余朝京師[41],生以鄉人子謁余.撰[42]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43].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也.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44]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注釋[1]嗜:特別愛好.[2]無從:沒有辦法.[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鬆抄寫.「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6]走:跑.[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8]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禮,表示已經成年.這里即指二十歲. [9]患:擔心,憂慮.[10]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11]嘗:曾經.[12]趨:奔向.[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問.[15]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17]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20] 叱咄:訓斥,呵責.[21]至:周到.[22]復:這里指辯解.[23]俟:等待.[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嚴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這里指女僕.[30]湯:熱水.[31]沃灌:澆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33]容臭:香袋.[34]燁(yè)然:光彩閃耀的樣子.[35]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36]口體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38]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廩食,即伙食費用. [39]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輩:同輩的人. [41]朝京師: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 [42]撰:同「撰」.長書。

4. 與「揚中河豚」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宋)梅堯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為鏌鋣。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謢復矜誇。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餐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與穿旗袍吃河豚的人美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織錦緞旗袍好 瀏覽:598
黑色襯衣搭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447
男人戴綠色的帽子是怎麼回事 瀏覽:42
男士領帶易拉得多少錢 瀏覽:796
男裝加盟如何挑選品牌 瀏覽:537
男士睡衣絲 瀏覽:234
150個子適合穿多長的褲子 瀏覽:504
呢子外套有靜電怎麼辦 瀏覽:703
褲子28是多大尺碼的 瀏覽:49
米杏色褲子配什麼上衣 瀏覽:935
棒球長羽絨服怎麼搭配 瀏覽:22
黑色西裝可配粉色帽子嗎 瀏覽:154
文胸75c是多少嗎 瀏覽:606
迪克熊童裝品牌秀場 瀏覽:138
倩女幽魂手游魅者神兵帽子外觀 瀏覽:47
青島盛錫福帽子電話號碼 瀏覽:567
白衣染色能用84嗎 瀏覽:139
外套帶帽拉鏈拉到頭頂 瀏覽:438
不戴帽子的衛衣穿什麼外套 瀏覽:70
秋冬圍巾玫紅色品牌及商品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