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與中原地區的流行寬衫大袍、褒衣博帶的袍服不同,以滿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而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選擇】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中華民放牧傳統藝術、為國際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婦女代表服裝。
旗袍品種如此繁多,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要根據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結婚禮服(旗袍)不僅面料質地上乘而且色彩鮮艷奪目,充滿喜慶色彩;迎賓赴宴禮服(旗袍)面料應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市場上成衣旗袍的規格是按大眾化的身材體型量制的。由於每個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趨於緊身、抱合性強的服裝,尺寸規格則是選購旗袍的重要指標。所以,購買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旗袍面料的選擇: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旗袍的保存和穿著】
一旗袍的整理
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們建議: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為了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二旗袍的洗燙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塊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一些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張曼玉在演的《花樣年華》中一連穿了20多套旗袍,成為旗袍公認的代言人,也使旗袍更加流行,更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旗袍趣談】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胡人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胡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
❷ 戴穎(南大「旗袍女神」)詳細資料大全
戴穎,女,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生。致力於民國史和海派文化的研究,鍾愛旗袍,傳承海派旗袍製作工藝,曾因一篇有誤導性的報導,一度引來爭議。
1、題旗袍秀
佳麗靚金枝,風采神玉秀。
織錦連衣袂,水袖映春秋。
滿腹經綸卷,一身氣質裘。
歌喉抒詩韻,彈指寫風流。
作者桑山,原名張澤芳,男,漢族,祖籍湖南耒陽,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漢語言文學中文系畢業,獲得第二屆《龍魂杯》網路文學大賽現代詩歌類一等獎、第一屆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優秀獎,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新疆頻道副站長。
2、旗袍秀
柔情似水小蠻腰,
風韻無邊步態搖。
垂柳擺條輕似舞,
疑猜瑤殿女飄飄。
作者梁錫濤,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中物理教師。
3、尤物——頌旗袍走秀《荷塘月色》
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
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
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
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
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
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
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
比夏日更火熱,
心內奔跑的激情,
瞬間雷鳴爆發。
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
月光濺落,
銀河奔流。
作者馮亞娟,筆名千紙鶴,女,1976年10月出生,遼寧省作協會員,營口市作協會員。詩歌發表於《詩潮》《海燕》《陽光》《中國詩影響》《詩意人生》《天津詩人》《四川詩歌》《遼寧詩界》,《遼河》《香稻詩報》等多家文學雜志報刊。在全國各省、市級詩歌比賽中偶有獲獎。
4、旗袍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彷彿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作者筱米(庄筱濛),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客居廣東。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陰山作家網主編,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作品見《遼河》,《山風》,《水仙花詩刊》,《土默川》,《大西北詩人》,《大楚文學》,梅州日報,南方周末及各類網路平台。
5、旗袍
一襲青花瓷,
與三月的毛毛雨和韻,
就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兩只黃鸝鳥,
為湖畔的細柳傳情,
就是碧波盪漾的江南。
竹篙在烏篷船頭咿呀一聲,
民國就從蘆葦盪里劃過來,
商末的綢緞,
從老字型大小布莊拋一個媚眼,
隋唐的公子就打馬而來,
上弦月下又多出一對戀人。
發髻高高挽起清晨,
心思縝密的盤扣,
勾畫出閨閣女子的曲線。
高跟鞋,
早已印證烏衣巷的幽深,
旗袍的裙裾,
迷離了水鄉最後一抹黃昏。
吳歌,原名:吳德傳。祖籍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定居廣州。
自九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先後發表於《詩選刊》、《延河》、《山東詩人》、《世界漢詩》等各類紙刊。
詩歌作品曾獲《詩選刊》雜志社「中國詩歌網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詩歌大獎賽三等獎。第二屆「夢.烏鎮」詩歌大獎賽提名獎。
❹ 描寫旗袍詞語
雍容華貴、光彩照人、衣冠齊楚、穿紅著綠、華冠麗服
一、雍容華貴 [ yōng róng huá guì ]
【解釋】: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也形容服飾華麗錦綉。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二、光彩照人[ guāng cǎi zhào rén ]
【解釋】: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藝術成就(也可形容衣服)輝煌,令人注目、敬仰。
【出自】: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一百十三:「乃令左右引於宮內游觀,玉台翠樹,光彩照人。」
【翻譯】:於是命令左右把在宮內游觀,玉台翠樹,光彩照人。
三、衣冠齊楚 [ yī guàn qí chǔ ]
【解釋】: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齊,漂亮。
【出自】:周.多人所作《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翻譯】:蜉蝣羽翼薄陪純如又亮,像你衣服真漂亮。
四、穿紅著綠[ chuān hóng zhuó lǜ ]
【解釋】:形容衣著鮮艷華麗。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台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
【翻譯】:台階上坐著幾個衣著鮮艷華麗的丫頭。
五、華冠麗服 [ huá guān lì fú ]
【解釋】:冠:帽子。形容衣著華麗。
【出蘆啟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全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
【翻譯】:又走了半天,忽然見街北蹲著兩個全大的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坐著10來個華冠華麗衣服的人,正門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
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
身著旗袍的女子,
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說旗袍是詩一點也不過分,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表現了女子的賢淑、典雅和溫柔,它是中國女人的一種情結、一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裡的美麗。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美麗旗袍的靚影。
喜歡這樣的畫面:江南的春天,煙雨迷濛,撐著油傘的婀娜女子,著一襲褲沖素色旗袍,挺高了脖子,略帶哀怨的眼神,恍然若有所思,就這樣在雨中漫步……我一直對旗袍情有獨鍾,喜歡它的合體,它的雅緻。
旗袍【qí páo】
1. 人生猶如穿旗袍,有了穿的韻味,沒了穿的身材
2. 我有勃朗寧手槍,你有一襲靛青色的旗袍嗎?
3. 穿旗袍打油紙傘的女子最美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女郎。
4. 你是那茶館里彈著琵琶的女子,穿著旗袍散發著迷迭香。
5. 婀娜的旗袍
6. 艷麗的旗袍
7. 精緻的旗袍
8. 高雅的旗袍
9. 華麗的旗袍
10. 紫藤花閞,願以一襲素色旗袍,許君相思年華.
旗袍,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傳統服裝,是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的代表作之一,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為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 *** 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選美等的影響,又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影響力傳播世界各地。
網路了些,你看看:
從文學作品看民國女子服飾
當上海變得最快的時候,懷舊卻也成了一種時尚。攝影師馬元浩是個有心人,他在四處采風的過程中,收集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飾。這本《飄逝的羅裙》(馬元浩攝戴雲雲著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年7月版),就是他的藏品集,也是攝影作品集。戴雲雲的文字,則對中國女子服飾的發展過程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不過,照片上那些身穿舊式服飾的模特,總讓人隱隱覺得一種格格不入的尷尬。馬元浩自己也有這樣的感慨:「當代女子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她們活潑開朗,無法表現一二百年以前女子的哀怨、滄桑和含蓄。畢竟時代不同了,環境氛圍也不同了。」
民國女子究竟是如何穿著打扮的呢?當然,泛黃變脆的老照片和存在箱子下層帶有霉味的衣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此外,還有一個途徑,即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也可告訴我們許多真實的信息。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
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上面這些文學人物的衣著描寫使我們對民國女子服飾有了大致的了解。
女子的服飾打扮,從大的方面看,反映了當時政治狀況、經濟風貌、道德觀念及生活習俗,從小的方面看,則反映了「她」的身份、地位、氣質和品位。這一點,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個帖子里還有showchina/zgwhxl/zgctfs/200703/t109532不少: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度米文庫 形容女人旗袍美的詩句【篇一:形容女人旗袍美的詩句】印象中的旗袍總是出現在江南的三月,那江南的女子,穿了絲綢的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行走在白牆青石的小巷裡,有雨,絲絲細細地飄散著,朦朧中縈繞而來的是清香的紫丁和未名的暗香……一直很喜歡旗袍文;古城馨雅遐想著在鋪著青石板的江南小巷,暗灰的天,細細的雨,女人手執絹絲竹竿的碎花傘,著一款高領青白底子、自肩頭至下擺斜斜蔓延著一串粉紅薔薇的旗袍搖曳而來……一步是一抹丁香色的詩愁,就連周遭的空氣中,也都彌漫著年華易碎的呼吸。
可我自知,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女人,都能夠穿出旗袍的風情,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旗袍的出現,那款款的高貴離我們很近,又似乎很遠。於是,許多年來就只在臆想中撫摸旗袍的冷香,隔著距離品位和迷戀著旗袍欲語還休的嫵媚。
今年的春天,因了看電視上於丹的訪談節目,聽於丹話說旗袍的趣事,突然就有了圓夢的沖動,就尋了為於丹設計並親自手工製作旗袍的師傅也為我量身訂制一款改良旗袍,就開始夢想著也會成為過去影像中驚鴻一瞥的極品人兒了。春去夏來,幾番試衣。
肥了、瘦了,前擺長了、後身折了,愣是難壞了師傅的手藝,那種華麗、清悠、古典、溫婉的韻致遍尋我通身上下就是透不出綿綿味道……罷了,旗袍原有她獨特孤傲的品性,她也挑人!煮鶴焚琴,就讓那江南雨里,著一件煙紫調子、繁復花色旗袍,腕上戴一串新摘下的茉莉,幽香里步履輕移地,一路閑閑遠去的女子,在歷史的陳香中,以夢的。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
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
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
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
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
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
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
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
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❺ 中國旗袍從本世紀20年代至今的發展演變過程
旗袍是中國女性著裝文化的典型標志,它不僅在整體造型的風格中符合中國藝術和諧的特點,同時又將具有東方特質的裝飾手法融入其中,其獨特魅力在於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因此能在中國民族服裝中獨領風騷,久盛而不衰。
今日我們穿的所謂「旗袍」,不能確定僅僅是滿族服裝的傳統款式,它是中華多個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女子的袍服,至清代滿族承襲了這種服裝。滿族入主中原後,實行的是八旗制度,凡編人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被統稱為「旗袍」,其中包括朝袍、蟒袍和常服袍等。後來則將婦女的家居之袍稱之為「旗袍」,「旗袍」成了專用名稱。
旗袍在近現代的發展來看,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服裝,凝結了整個民族幾千年來的服裝文化之精華。它之所以流傳至今與其「取捨」、「變化」有很大的關系,它在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思想觀念和制衣技巧,融合並演變出東西合壁的現代旗。無論從其外形塑造還是內部結構來看,無不蘊涵著東西方服飾風格的雙重特點,旗袍的基礎形制源自中國傳統服飾,而緊身的外形強調著形體的存在,突出表現了女性的曲線與柔美。這種適體的造型是以相應的結構處理為基礎的,特別是胸、腰、臀圍上相同數量的放鬆取值,更是鑒於東方女性的體形特點而設置的。這種純西方式的裁剪技巧,使得旗袍的整體表現力更為完美,更具有時代性。現代服裝設計作品既要有民族情感、傳統的精神,又應具有時代的氣息,從而滿足現代審美需求,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正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那樣,主旋律是越劇調兒,但整個感覺又是現代的。
❻ 旗袍的歷史從1636年算起有根據嗎
《辭海》中關於旗袍的註解:“旗袍,原為清朝滿族婦女所穿用的一種服裝,兩邊不開衩,袖長八寸至一尺,衣服的邊緣綉有彩綠。辛亥革命以後為漢族婦女所接受,並改良為:直領,右斜襟開口,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邊開衩,袖口收小。”這里所言旗袍是指滿族旗人的服裝,主要特點立領、長袍、馬蹄袖。
清朝初期,女性服飾可謂滿、漢並存,滿族女性以長袍為主,漢族女性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雍正時期最為流行;清朝中期,滿、漢互有仿效;清朝後期,滿族效仿漢族服飾的風氣更盛,史書中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女性服飾的樣式及品種呈現多樣化。
❼ 關於旗袍優美的詩句
1.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文學作品》
2.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文學作品》
3.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文學作品》
4. 柳風中擺,新荷雨中搖。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文學作品》
5. 夢回邂逅,終難 ,忘天下華服 ,不相識,又何妨?——《美篇》
6. 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得體地穿在身上,風姿綽約,盡顯妖嬈。就像有一段隨心的愛情一樣,舒適地存在著,亦是一種安然。——《美篇》重生翔
(7)旗袍文激情擴展閱讀:
美篇是一款圖文創作分享應用APP,由南京藍鯨人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產品覆蓋web及移動各端。美篇解決了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能上傳9張圖片的痛點,為用戶創造了流暢的創作體驗。
美篇在蘋果應用市場社交類排行前十,是千萬用戶發布游記、攝影大片、美文,記錄美食,生活,情感的選擇。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美篇
1、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出自《文學作品》,作者:月色靜好。意思:穿著青色衣衫的人,映襯著滿樹的碧綠。
寬大飄逸的兩袖,是絕代的優雅美人啊。形容絕代風華,遺世而獨立,不染纖塵。
2、旗服雅緻襯嬌容,藍底白花雅韻生。東方佳麗多絕代,款款飄忽步履輕。
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旗袍很是雅緻,襯托容貌很是嬌美。
藍色的底布生滿白花,雅韻油然而生。東方很多麗人,風華絕代,步履款款。
用來形容旗袍和穿著旗袍的人都非常的好看。3、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
意思:錦袍很是華貴,襯得淑女很是嬌美。玲瓏、身材苗條。
媚態應然而生,惹得他人皆銷魂,款款而來,像極了樑上的飛燕,輕巧美麗。4、新巧藍袍軟腰肢,拈花一笑惹情痴。
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有新意的藍袍,柔軟的腰肢,輕輕一笑,便惹來了一群花痴。
形容漂亮的旗袍穿在身傷,笑起來非常的好看。5、腰瘦襯裙袍,袍裙襯瘦腰。
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腰身很小的人襯得旗袍很美,反過來,旗袍也稱的腰身很小。
因為旗袍尤其能掩蓋掉中國女人腰長、胸部不太豐滿等身材缺陷,更能突出中國女性特有的風情與魅力。
一襲青衣,
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
身著旗袍的女子,
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說旗袍是詩一點也不過分,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表現了女子的賢淑、典雅和溫柔,它是中國女人的一種情結、一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裡的美麗。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美麗旗袍的靚影。
喜歡這樣的畫面:江南的春天,煙雨迷濛,撐著油傘的婀娜女子,著一襲素色旗袍,挺高了脖子,略帶哀怨的眼神,恍然若有所思,就這樣在雨中漫步……我一直對旗袍情有獨鍾,喜歡它的合體,它的雅緻。
贊美旗袍的好句子
1、旗袍還是古典的,它穿過光陰的隧道來至你我身邊,透出古意,那些女子,穿著綢緞或者棉布的旗袍,走在路上,不緊不慢,不疾不徐,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如若再配上一雙高跟鞋,莫不是極致的妙。那些光陰都變得綿密起來,妖嬈地似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讓人動容,讓人珍惜。
2、一股濃濃的古典情趣在我全身彌漫開來:高高豎起的衣領盡顯纖細的脖頸,似露非露;盤旋扭結而成的花扣兩兩相和,欲說還休;兩擺高高叉開的縫隙里,白皙的雙腿,若隱若現。女人的萬種風情頃刻間搖曳無盡,而我心底的愉悅與滿足,也如洞房花燭、金榜題名一般,升騰開來,浸透著每一寸肌膚。
3、多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得體地穿在身上,風姿綽約,盡顯妖嬈。就像有一段隨心的愛情一樣,舒適地存在著,亦是一種安然。
4、看電影《花樣年華》,裡面的女子穿著各式旗袍,那些旗袍,招搖成了一朵花,在歲月里風情萬種的開著,真有味道。我能感覺到流年的暗香,歲月的美好。
5、旗袍是穩妥的女子穿的,舒緩閑適,安然靜謐,穿上顯得又高貴又端莊,分外地吸引人。坐、立、行、走中規中矩,不似張揚,自有一份攝人心魄的氣場。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端然與雅緻,一顰一笑間,自有一份似水的嬌羞。
6、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麼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製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
說旗袍是詩一點也不過分,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表現了女子的賢淑、典雅和溫柔,它是中國女人的一種情結、一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裡的美麗。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美麗旗袍的靚影。
喜歡這樣的畫面:江南的春天,煙雨迷濛,撐著油傘的婀娜女子,著一襲素色旗袍,挺高了脖子,略帶哀怨的眼神,恍然若有所思,就這樣在雨中漫步……我一直對旗袍情有獨鍾,喜歡它的合體,它的雅緻。
旗 袍
作者:徐東風
--
你是歲月嫵媚的積淀
凹凸起伏著歷史的綿延
你是塞北的黃沙中飛來的( 文章閱讀網: )
一隻雛燕,在歷史的拐角中
飛進了江南的雲煙
--
修長的玉腿被長叉走光
暴露了女人羞澀的曖昧
讓無數人產生神秘的遐想
媚態橫生飄然如飛燕
錦袍嬌艷玲瓏了東方的曲線
舞步輕盈醉了檐下的紫燕
華貴絢麗如怒放的牡丹
--
你羞澀了出水的芙蓉
純潔的百合也感到無地自容
大氣的蘭花也只能在幽谷里
發出暗香,優雅的月季
關閉了花蕾,錯過了季節
你溫婉了鬱金香的芬芳
典雅的玫瑰也不敢散發芳香
--
你是江南煙雨里走出的一簇美艷
花摺扇遮不住東方女子的神韻
煙是你的思,雨是你的念
手中的絹扇,讓思念悠遠纏綿
青石板上彈奏出歷史的足音
白牆黛瓦上定格了
一張永不褪色的底片
你用長長的等待復制了
一段張愛玲的幽怨
粘結在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
你是天青色里的一個等
你是烏篷船上的一個盼
你是小橋流水裡的一個媚
你是深宅大院里的一個怨
你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嘆
你握住蒼老,永駐了容顏
--
旗袍,你是東方女子的清雅秀嫻
你生動了塞北的粗狂,更美麗了煙雨江南
(一)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二)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三)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四)柳風中擺,新荷雨中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1、《旗袍風情 -----題萬年女子文學會會員旗袍秀》作者:趙德穩在半島幽靜的小徑, 一陣香艷的旗袍風徐徐吹來。
繽紛開放的傘花, 半遮半掩嫵媚的笑靨。把民國的風俗穿在身上, 色彩就會隨時流動。
滿滿的江南風韻, 東方的婉約之美。最是裙衩搖擺的風情, 禁錮的身體驟然蘇醒。
能聞得見香氣, 看得見溫柔性感。旗袍修身文學修心, 自戀的張愛玲曾經把旗袍穿成范。
在寂寞中訴說孤傲, 大雅即大俗。大俗亦大雅, 大雅大俗的旗袍就這樣一路走來。
被一群文學的女子張揚成風景, 一不留神。還會在詩詞歌賦中走來走去。
2、《旗袍秀》作者:張耀明畫扇斜持伴月盤, 一身旗服值長看。柳絲托出腰尤細, 風刃裁余胛不寬。
西域或無香繞桂, 東方獨有碧描蘭。凝然片刻還稱好, 況待從容走玉壇。
3、《頌旗袍走秀》作者:馮亞娟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比夏日更火熱心內奔跑的激情,瞬間雷鳴爆發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月光濺落,銀河奔流4、《旗袍秀》作者:牧遠杏花白,桃花紅,一紙薄扇,幾度春秋,一個穿越世紀的記憶,一場別開生面的走秀。輕施粉,唇更濃,一把油傘,幾分嬌柔。
一群愛美的女人,一次天性的鼓舞。5、《東方旗袍秀》作者:周鈞清水芙蓉造化工, 綽約仙子若驚鴻。
旗袍盡展風神韻, 倜儻少年白首翁。
❽ 瀵規棗琚嶅崗浼氱殑寤鴻鎬庝箞鍐欑畝鐭涓鍙ヨ瘽
絳旓細瀵規棗琚嶅崗浼氱殑寤鴻鏄鍔犲己瀹d紶鎺ㄥ箍錛屼績榪涙棗琚嶆枃鍖栦紶鎵誇笌鍙戝睍銆
❾ 關於旗袍的詩詞有哪些
1、旗袍的風韻
作者:柳風 現代
歲月的典雅,款款而來
歷史的積淀,步步幽深
中國旗袍,風度翩翩
華夏國粹,韻味無限
在世界的舞台上,東方女性
儀態萬千,風情萬種
擎著花傘的小蠻腰
體態輕盈,步入柳煙
高貴的氣質,優雅的身段,風靡江南。
沿著民國的雲煙,沿著醒目的青磚白灰牆
沿著小橋流水,沿著一葉窄窄的烏蓬船
沿著絲綢的質地,沿著腰身的動感
中華旗袍,款款而行,步步驚艷
猶如出水的芙蓉,望春的玉蘭
雨巷的男子,在等青石橋上
那把仙姿裊裊的油紙傘
等旗袍上那朵綻放笑容的花瓣
在迎風而動的綢緞上,開出羞澀的初戀
橋下的波瀾,在等倩影搖曳的素淡
穿旗袍的女子,是江南行走的景點
纖細的身材,蓮步款款
一朝行雲流水,幾度花枝招展!
立領的旗袍,收放得體,自然而然
含而不露,露而性感
水蛇的纖腰,突顯臀部的圓翹
修長的腿,在走光的長衩上流露曖昧
堅挺的乳房,隆起詩意的夢幻
凸凹的人體曲線,風韻內斂
盡善盡美的體現了中國人的美學觀
一把摺扇,展開旗袍的風情
收緊烘雲托月的氣質
泄漏風光的肢體,無言勝有言
含蓄而又隱忍的露出——風雅的誘惑
就像穿過煙雨的飛燕,吟風弄月的幽蘭
既有青蛇的細腰,又有白蛇的豐滿!
2、旗袍
作者/徐東風 現代
你是歲月嫵媚的積淀
凹凸起伏著歷史的綿延
你是塞北的黃沙中飛來的
一隻雛燕,在歷史的拐角中
飛進了江南的雲煙
修長的玉腿被長叉走光
暴露了女人羞澀的曖昧
讓無數人產生神秘的遐想
媚態橫生飄然如飛燕
錦袍嬌艷玲瓏了東方的曲線
舞步輕盈醉了檐下的紫燕
華貴絢麗如怒放的牡丹
你羞澀了出水的芙蓉
純潔的百合也感到無地自容
大氣的蘭花也只能在幽谷里
發出暗香,優雅的月季
關閉了花蕾,錯過了季節
你溫婉了鬱金香的芬芳
典雅的玫瑰也不敢散發芳香
你是江南煙雨里走出的一簇美艷
花摺扇遮不住東方女子的神韻
煙是你的思,雨是你的念
手中的絹扇,讓思念悠遠纏綿
青石板上彈奏出歷史的足音
白牆黛瓦上定格了
一張永不褪色的底片
你用長長的等待復制了
一段張愛玲的幽怨
粘結在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你是天青色里的一個等
你是烏篷船上的一個盼
你是小橋流水裡的一個媚
你是深宅大院里的一個怨
你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嘆
你握住蒼老,永駐了容顏
旗袍,你是東方女子的清雅秀嫻
你生動了塞北的粗狂,更美麗了煙雨江南
3、旗袍
作者/潘肖珏 現代
你是
北國飄來的一朵奇葩
在時光深處盛開
江南的甘露
摩登了你
雅緻的領窩內斂矜持
盤鈕疊扣疏而不漏
脈脈的情思
緊鎖其中
婀娜的柳腰委婉含蓄
凹凸中起伏著一份遐想
歲月的痕跡
深藏內里
奪眼的開衩風姿綽約
緊守的尺度
似露非露若隱若現
欲語還休的嫵媚
呈與而外
你
繪就了神態淺笑輕盈
培育了蓮步搖曳暗香
飄著曼妙多姿
不遠也不近
醉倒情郎無數
你
是多變的詩
吟唱
不一樣的意境
T台上
演繹
東方女性的風情
現實與迷幻
在時尚中流淌
煙雨里
抹上
丁香色的情愁
剪不斷理還亂
在心靈深處感懷
在異國
你便是故鄉
在他鄉
你便是國粹
你是
永恆的經典
沒有遲暮
你
被多少女人愛
卻不是
愛你就能親吻你
4、月色旗袍
文/龔航宇 現代
聽見這夜的布匹織得緊密
弦樂絞著布的邊角
星星縫制的針線
閃爍晶瑩
哪裡需要鑽石的偽裝
更哪堪認為修繕
揮一揮手臂
攬下這夜的布匹
要趁這夜色還濃
為愛人縫一件
月色旗袍
清輝的色靜謐的愛
縷縷微皺的把弄好久的
這自然的傑作
沾上最濃的夜的墨汁
點了一滴淚記著思緒
抹了一筆柔表述情意
若你也能多看我一眼
只是一眼
想起這旗袍還未成形
早已價值連城
還是罷了罷了
如果一件炫衣
能留住芳心一顆
我願隨月色夜夜不停休
紡織加縫補
了此一生
5、歲月的旗袍
作者:採薇人 現代
歲月的旗袍
籠罩著誰不朽的婀娜腰身
纖細且溫婉窈窕
江南的櫻花,塞北的瑞雪
都嵌綴在其中
妖嬈成天南地北的風騷
曾經的煙花未冷
依稀綻放炫舞在夜空
誰還記得那一張張熟悉的笑臉
曾經的傷痛未眠
若那半睡半醒的長夢
卧在床上,往事卻吊掛在半空
如今老了,秋霜抹白了鬢發
只是風還在耳邊呼嘯
掀動著若明若暗的裙角
歲月的旗袍只是輕輕一扯
便抖落了一地花魂
祈盼著有黛玉荷鋤而來
過往如昨,豈敢淡忘
好想再與你約紅酒三杯
卻怕染了這身潔凈純美的衣衫
❿ 穿旗袍的奶奶們
文/山月 圖/張鳳群
說到旗袍,自然想到民國,想到舊上海,耳邊便會飄過李香蘭的《夜來香》和周璇的《夜上海》這些典型的「靡靡之音」,還能聞一陣陣香軟之氣......
聯想到同學會時,一做演藝服飾生意的同學說,她的旗袍批發生意處於逐年上升的態勢。當時只當是聊天的話料而已。無非就是一群「三圍」失守的中老年婦女們,在社區的各種活動中,自娛自樂一下罷了。並沒有預想到,旗袍這一「最中國」的文化元素,已煥發出勃勃生機,深深地嵌入進了我們的生活。
某日,在網友的朋友圈裡看到一組旗袍秀的照片,完全顛覆了我對旗袍秀的舊有看法。這幫奶奶級的女人們了不得啊,不但秀得那麼專業,秀出了國門,居然還秀回了不少國際獎項!
好奇之心油然而生。筆者通過網友,順藤摸瓜,找到了「崇州老協名媛旗袍隊」的發起人、會長張鳳群女士。身著時裝的張「奶奶」精神飽滿,氣場強大,仍有婷婷玉立之感。
說起旗袍協會,感覺她就像在誇自己的大胖孫子一樣,滿滿的是驕傲和幸福!
崇州老協名媛旗袍協會,於2013年3月,由張奶奶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姐妹牽頭創建。其宗旨是傳承中國國碎,弘楊中華旗袍文化!大有鐵肩擔道義的意思!
幾年來,旗袍協會吸引了100餘名黨政企事業單位的女性退休人員,平均年齡58歲,最大的62歲,最小的55歲。經過長時間艱苦訓練,沉澱和打磨,旗袍協會承載著傳統文化,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展示著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和氣質。既豐富了退休後的精神生活,又增強了體質,把生活與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美的風韻灑滿崇州大地,甚至揚名國際舞台......
自2016年以來,簡直就成了旗袍協會的收獲季節:
2016年在香港百樂門參加一帶一路100國百年中國旗袍文創節目展中榮獲團體二等獎和個人二等獎;
2018年11月24日在深圳香港參加一帶一路100國中國旗袍文創展國粹秀海選榮獲金獎;
2019年1月21日在成都參加一帶一路100國中國旗袍文創節目精品展塈江旗袍全球春晚慈善晚會中榮獲金獎,銀獎,金茶山花獎,網路人氣團隊冠軍獎;
2019年4月28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參加一帶一路100國中國旗袍文創展全球國粹展演中榮獲金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15日,在首都北京星光影視園演播廳,參加"感動中國2019群眾文化藝術周塈群文杯第九屆走秀電視展演中,崇州名媛旗袍隊榮獲金獎,金冠獎。她們將崇州美名包括道明非遺竹編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比賽結束後,中國大眾音樂協會副主席、著名舞台表演藝術家王香珠為崇州名暖旗袍隊頒發了獎杯和證書。中國模特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 濤和中央電視台製片人丶導演李春來對崇州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欣然與隊員們合影留念。
一張張獲獎證書、一樽樽獎杯,都有點看得人眼花!
這些奶奶們收獲的自信、美麗、快樂、 健康 ,又遠遠超出了證書和獎杯的承載能力,成為名媛旗袍協會的最核心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