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文化的旗袍的傳說
從前在鏡泊湖畔有個漁家姑娘,由於她從小跟著阿媽在湖邊打魚,臉曬得紅里透黑,人們都叫她黑姑娘。這個黑姑娘不光人長的俊俏,而且心靈手巧,炕上的針線活做的好,打魚的本事更是百里挑一。那時候,滿族的婦女都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可是黑姑娘打魚常在湖邊上轉,樹棵子常刮扯衣服,很不方便,她就剪裁了一種連衣裙的多扣袢長衫。這種長衫兩側開叉,下河捕魚時可將衣襟起來夾在腰間,平時扣袢一直到腿彎兒,當裙子用,既合體又省布。這本來是件好事兒,哪曾想,這樣的長衫卻送了她的命。
有一年,皇上夢見先王告訴他,在北國故都有一位身騎土龍,頭戴平頂卷沿烏盔,手托白玉方印,身穿十二扣錦袍的姑娘,能幫他治理天下。皇上就派欽差下去選妃。因此,八旗姑娘都被招進渤海故都坍塌了的牆圍子里候選。派來選娘娘的欽差,左挑右挑也沒選中一個。正急得沒法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臉蛋黑黑的姑娘,頭頂泥盆,手托一塊方豆腐,身穿多扣袢長衫,站在一垛土牆上。這姑娘正是黑姑娘。她上姥姥家串門,穿著自己做的那件長衫,給姥姥買豆腐,回來時路過這古城,見人山人海,不知出了什麼事,也擠上前來,站在那土牆上看熱鬧。因是三伏天的日頭曬得人頭暈,黑姑娘就把豆腐托在手上,騰出泥扣在頭上遮蔭涼。欽差指著黑姑娘喊:「娘娘在這里!」
有人問欽差:「怎麼說她是娘娘呢」欽差說:「你們看她站在那土牆不正是一條土龍嗎?她頭上頂的那小泥盆不就是平頂卷沿烏盔嗎?她手托的那塊豆腐不就是八角玉方印嗎?她穿的那件十二個扣袢的長衫便是十二錦袍嗎?」
說完,欽差大人就吩咐隨從硬是把黑姑娘抬進北京。來到宮廷,皇上一看,這黑姑娘雖然黑一些,可長得很俊俏,又非常窈窕秀美。就土封她為黑娘娘。
黑娘娘是勞動婦女,過不慣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她想念家鄉父老、更留戀那真山真水的漁獵生活,進宮後整天擦眼抹淚的,皇上為了安慰她,拿來她家鄉產的人參、貂皮、鹿茸等,黑娘娘一見這「三寶」,想起了當初為了這些稀有的貢品,有多少家鄉父老冒著危險到深山老林里去採集獵取,甚至有人喪了命,於是她起了很多辦法使皇上把徵收關東的「三寶」由珍貴稀有的人參、貂皮、鹿茸改為隨手可得的草莓、湖鯽、煙袋草了。這一來可把關東的人民樂壞了,到處響起八角鼓,跳起滿族舞,來歌頌黑娘娘的功德。
黑娘娘在皇宮里運用她的智慧,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後來見宮廷空的山河地理裙又肥大又長,在地上拖拉半截,腳踩、鞋蹬的,實在太可惜,她就動手把這裙子剪開,改製成她從前穿的那種既節約又方便的衣裝。哪曾想這一來惹了大禍。那些娘娘、妃子們本來就很嫉妒她,這回一見她剪了裙子就一齊上殿向皇上告她的狀,說黑娘娘剪掉山河地理裙,這是有意剪斷我主一統江山。皇上聽了就把黑娘娘叫上宮殿來,對她說「穿上這珍貴的絲綢,是做娘娘的福份,節儉二字,在宮廷里用不上。你擅自改變宮廷服裝是有罪的。
黑娘娘不認罪,還提到她過不慣這宮庭生活,要求放她回家鄉打漁。皇上一聽氣得離開了龍墩,走到黑娘娘跟前,喊了一聲:「你給我滾出宮去!」
黑娘娘自從進宮以來,對皇上沒說過一個「謝」字。當她聽到皇上讓她出宮,她一高興說了一句「謝謝皇上」。轉身就要下金鑾殿,皇上罵了一句「真是個賤人」,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一腳,正好踢在黑娘娘的後心上。黑娘娘就這樣死在皇宮里。
關東人聽說黑娘娘慘死了,大哭了三天。旗人家的婦女為了紀念黑娘娘,都穿起她剪裁的那件連衣帶裙的系扣長衫。後來,這種長衫就被稱為「旗袍」了,非常神奇。凡是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秀美、漂亮,人們都說這是勤勞儉朴、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幫助打扮的。
『貳』 何晴主演《女子別動隊》,集合三種流行題材,為什麼說放今天必成爆款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影視產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大量腦洞清奇的類型影片不斷涌現,這中間有能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也有隻能在小電影院賣個夜場的。
就因為彼時的電影市場泥沙俱下良莠不齊,這就導致一些優秀創意的影片或者因為製作粗糙浪費了創意,或者因為市場原因埋沒了精品。
當時光流逝,年華老去,不得不說,《女子別動隊》里的劉威何晴才是最般配的一對,無奈造化弄人,戲里戲外,兩人都沒能修成正果。
最後,不妨讓我們通過影片回顧一下何晴在《女子別動隊》里的青春魅力,不論是身著學生裝、軍裝還是旗袍和舞裙,她都是那個光芒四射的林曼雲。
『叄』 看過<風聲>的評價一下這部電影
號稱「華語第一諜戰巨制」的《風聲》,在諜戰題材電視劇泛濫熒屏的時候,可謂殺出重圍,第一次用諜戰題材大製作電影,殺向了大銀幕。好看!
『肆』 最小的抗日烈士小金子:臨刑前面毫無懼色,高呼媽媽我不害怕
本文來源公眾號: 紀人物
1937年4月15日,5歲的小金子目睹了父親死在日軍的刀下後,伸出滿是傷痕的手,撫摸母親的臉安慰她說: 「媽媽我不害怕,一會兒你抱緊我。」
話音剛落,一顆子彈就射穿了母親的身軀,看著倒在血泊里的媽媽,小金子哭了。可沒多久,日軍的槍彈一顆、兩顆、三顆地射向了他,這位史上最小的抗日小戰士終於倒在血泊之中。
而他的父親也是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王鳳閣 。
王鳳閣,字阿停,1895年出生於吉林通化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教師,所以他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母親經常為他講岳飛的故事,在他母親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影響下, 王鳳閣從小便有著"精忠報國"的理想。
王鳳閣中學畢業 時,擺在王鳳閣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遵從父母安排,繼承家業,這顯然是份「美差」。另一條則是他很早之前就萌發的革命之路,這顯然是份「苦差」。
換做常人,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一條路。但 一心想要救國救民的王鳳閣直接拒絕了父母留給他的幾百畝良田和幾間商號,選擇了後者。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於是遵從兒子的選擇。
1923年,26歲的王鳳閣參了軍,成為步兵第五十八團當副官。
事與願違,王鳳閣參軍的初衷是保家衛國,希望祖國能夠變得更加強大起來,為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力。可在那個軍閥混戰、政府黑暗的年代,王鳳閣"參軍報國"的志向很快就打了水漂,自己卻成為軍閥混戰的「幫凶」,各地軍閥之間只為自己的一己私利,經常發起戰爭,他看清了這些軍閥的真面目,於是毅然辭官回家。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便展開了全面侵華戰爭,面對日本鬼子的醜陋面容,面臨亡國的威脅中,許多中國人都躍入了抗戰之中,而王鳳閣便是其中的一位。並在通化拉起了一支抗日救國的隊伍,後於1932年,該抗日隊伍被改編成了抗日自衛軍,而王鳳閣便擔任了自衛軍的最高長官。
1932年5月8日,王鳳閣率部攻克柳河,一路收編了原金川公安隊、迫擊炮分隊以及民眾抗日領袖方春生的隊伍,名聲大噪。為表示抗日決心,王鳳閣在柳河利用繳獲的發報機通電全國:
不久後,王鳳閣所部與唐聚伍遼寧民眾自衛隊合編為十九路軍,王鳳閣出任司令一職,繼續轉戰海龍、柳河一帶廣大地區。
同年秋,日本侵略者為了掃平遼寧民眾自衛隊第十九路軍,發動了飛機和大炮。王鳳閣率軍撤往蒙江、撫松境內集結,日軍緊追不舍。
一些部下建議入關求援,但王鳳閣表態:「 人不離鄉,手不離槍,打回通化,抗日到底。 」後來在王鳳閣的組織下,第十九路軍在紅土崖、大羅圈溝一帶建立抗日據點,對日本侵略者進行長期抗戰。
1933年王鳳閣有了第一個孩子,在戰爭的歲月里,王鳳閣希望孩子的生命比任何東西都可貴,因此為他取名叫小金子。但小金子出生後就和父母過起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戰爭條件非常艱苦,王鳳閣的母親奶水不足,是戰士們想盡一切辦法把高粱米搗碎做成糊糊之後喂給小金子吃。這一年王鳳閣夫妻沒有享受孩子出生的喜悅,他們必須要抵抗日軍的重兵圍剿。
小金子從小就在隊伍中長大,跟著隊伍爬各種山坡,在後方看著隊伍打仗。他的玩具也都是些子彈殼、炮彈皮,戰士們對這個活潑的孩子也十分喜愛。每次下了戰場,都爭先恐後要抱小金子,然後講起自己打仗的事情。
枯燥無味的軍營中,因為小金子的到來,總有歡笑聲傳來。父親時常不在身邊,就是為了保護百姓和國家。小金子也從一個小團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懂事聰明的孩子。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剛學會說話的小金子就明白 「寧死不做亡國奴 」 的道理。
百姓將王鳳閣稱為英雄,不少孩童聽著他的故事,心中也燃起了當兵的念想,而他帶領隊伍打仗的故事迄今還在流傳。日軍也將王鳳閣視為心腹大患,多次在他手上吃虧,還是派出不少隊伍進攻,但總是被打回來,雙方恩怨越加深重。
為了打擊義勇軍,日寇關東軍開始增大兵力、使用重武器,對民眾自衛軍進行瘋狂的「討伐」,這期間有些自衛隊因寡不敵眾,要麼遭到了嚴重破壞,要麼自行解體。
王鳳閣的十九路軍,處境也很艱難,但民族危難之際,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打出了「抗日救國自衛軍」的旗幟,繼續和日寇血拚。 迫於無奈,王鳳閣帶領一家人和軍隊退到了蒙江、撫松境內,但敵人依舊緊跟緊後。
王鳳閣堅決不進關求助, 為了鼓足士氣,鼓舞士兵們的鬥志,王鳳閣更是打出了 「抗日需在東北,槍不離人,人不離鄉,失地不復,決不入關 ,一定要打回通化,和敵人反抗到底 」的誓言。
1935年,日偽軍逮捕了王鳳閣的岳母,威逼她給王鳳閣寫下勸降信,王鳳閣在收到信後發出冷笑,他看不起日偽軍的卑鄙伎倆,便將勸降信當中朗讀,並對部下說:
「日軍就是將我老母和妻子捕去,也決不能動搖我抗日的決心,我的任何親友同情我抗日者親之,給日本當漢奸者殺之!」
從1931年到1937年間,在這六年時間里,王鳳閣帶領他的隊伍戰斗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打擊日寇。
期間還與楊靖宇將軍的隊伍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消滅日寇,給予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王鳳閣將軍誓死抗日,鐵骨錚錚,他曾說過,自己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且在國家危難之際,大丈夫理應以保家衛國為己任,不能看著國家淪陷而不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936年年底,抗日隊伍的處境更加艱難,形勢嚴峻, 大雪封山,王鳳閣部缺衣少糧、舉步維艱。日軍趁機向他們發起了新一輪進攻。 日偽軍討伐隊兵分五路,採用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拉網梳篦子式的方式對王鳳閣的隊伍進行圍剿。王鳳閣誓死抵抗,日軍也蒙受很大損失。終於氣急敗壞的日本人開始使用飛機,不停在紅土崖投放炸彈和燃燒彈,王鳳閣他們只能冒著炮火突圍,期間日軍多次派人威逼利誘,但是王鳳閣誓死抗擊, 逃亡了將近兩個月 ,王鳳閣還剩下18位戰士。
在抗日部隊中不屈不撓,硬骨頭的戰士比比皆是,但這並不阻礙一些軟骨頭的「發展之路」,鍾連長起初誓死不從,堅決不肯透露半個字。當他被扒光衣服,死死摁在雪地里時,鍾連長感到了死亡在逼近,不堪折磨,供出了王鳳閣和妻兒的下落。
為了討新主子歡心,還透露山上只剩十幾人,王鳳閣等人已陷入彈盡糧絕之境,此言一出,果然取悅了新主子。
在一個叫果松川、十三道溝的地方,日軍窮追不舍,王鳳閣部被日偽軍包圍,他率領戰士們與鬼子血戰,戰士們本想突圍,奈何子彈已經打光了。18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王鳳閣面對鬼子的誘降,堅決不從。次日清晨,王鳳閣在戰斗中手臂受傷,一條腿也被敵人打斷。隨後,一家人不幸被俘,被押送到通化第一憲兵隊本部的一處秘密監獄。
第二天一大早,日軍將王鳳閣等人押到通化日本混成第一旅的憲兵隊本部。在通化縣,日偽軍為了誘降王鳳閣,在通化春江飯館擺了宴席,隆重邀請王鳳閣一家去赴宴。王鳳閣當場掀翻宴席桌子,誓死不做亡國奴,不投降當漢奸。
日寇害怕王鳳閣會逃跑,就用大鐵釘把他的手釘在磨盤上,每天用各種酷刑變態審訊,剛學會走路的小金子也同樣受到了敵人的迫害,手上被刺穿直流鮮血,但是小金子很勇敢很堅強,從來沒喊過疼。王鳳閣還沒說什麼,小金子趕緊大喊:爸爸不怕!小金子不怕!刺刀劃過手臂,怎麼會不疼呢。
可小金子為了不讓父親擔心,硬是咬緊牙關一聲不吭,硬生生地忍了下來。小金子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從來都不吃日本人給的東西,王鳳閣痛心又自豪。
日寇看到即便抓住了他們一家人,也不會獲取任何有用的線索,於是他們決定要殺害這一家人。
1937年4月15日,從通化憲兵隊到城東北玉皇山下柳條溝六里長的路上,日偽戒備森嚴。偽軍也敲鑼打鼓喊各家各戶都要前來圍觀,還給他寫了牌子——「罪大惡極地反滿抗日匪首王鳳閣伏法」,把他搞得很狼狽,他雖然身上的衣服破得一條一縷,但臉上凜然的正氣卻讓敵人無法直視。
老百姓們能夠看到日軍為了任務能夠順利執行動用了一個車隊,車隊的前兩輛車上都裝滿了士兵和武器,第三輛車押送王鳳閣,而第四輛車就押送英雄的妻子和小金子。這天王鳳閣知道他們一家人即將踏上死亡之路,便昂首挺胸,看到路邊的群眾他淡淡地笑著,而小金子在母親的照顧下也沒有露出任何恐懼。
當王鳳閣一家三口抵達了設在柳條溝的刑場。日偽軍已經早早地在那裡挖好了兩個坑。王鳳閣一家人被押下了車後,他的妻子遲鳳英下車後還抱著孩子讓他撒了最後一泡尿,然後輕輕地走到王鳳閣的身邊。
當時,日軍一個中尉手握軍刀,示意王鳳閣跪下,王鳳閣硬是不跪,隨後,日本軍官直接將王鳳閣殺害。 那一年王鳳閣僅42歲,將軍的頭顱被裝進一個盒子示眾。
日本人揮刀殺害王鳳閣後,一個日本兇手回憶說: 「王夫人那天穿著藍色旗袍,她一直看著懷里的孩子,眼淚不斷的流下來,孩子用小手給母親擦去淚水,我無恥的笑著說,該輪到你們死了」。
敵人的黑洞洞槍口,對准了小金子和王夫人,小金子年紀雖小,卻也知道自己即將面臨什麼, 他用稚嫩的聲音對母親說:「媽媽,我不害怕,你抱緊我一點!」
槍聲響起,王夫人應聲倒地,沒了氣息。小金子看到母親慘死在身邊,撕心裂肺地嚎叫起來, 向坑裡的爸爸媽媽爬了過去。 旁邊的老百姓也都攥緊了拳頭,可他們面對屠刀,仍然毫無辦法。 槍聲又響,打中了小金子上身,小金子哇哇大哭著繼續向爸爸媽媽爬去。鬼子又補了兩槍,小金子的哭聲沒有了,停止了,他與自己的父母近在咫尺,卻沒能進入他們的懷抱中。
解放後,王鳳閣將軍正式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通化市的玉皇山上還樹立起了紀念碑。在高聳的玉皇山頂,在蒼松翠柏之中,將軍的豐碑傲然挺立, 歷史 煙雲遮掩不了他的風骨,民族精神永遠在這天地間升騰。
在抗戰戰爭時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像小金子一家一樣的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和犧牲,才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復興,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值得後人永遠緬懷。
緬懷英雄,向英雄致敬,他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