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成都香防房旗袍

成都香防房旗袍

發布時間:2024-01-03 06:26:02

❶ 香雲沙真絲旗袍染上黑顏色什麼東西來洗才洗的干凈

真絲衣物材質特殊,不可長時間浸泡,因此與其他衣物混洗出現搭色的現象,這種情況建議到專業的洗衣店咨詢是否可嘗試恢復。
清洗絲綢織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真絲綢品種繁多,建議清洗前查看衣物的洗滌標簽。有些品種不宜洗滌,如花軟緞、織錦緞、古香緞、天香絹、金香縐、金絲絨等;有些品種適合乾洗,如立絨、漳絨、喬其紗等;有些可以水洗,洗前先在冷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深顏色一般易掉色,冷水或溫水洗滌,不宜長時間浸泡;輕柔捏洗,切忌大力搓洗。機洗時選擇輕檔。
2、不耐鹼,應選用中性不含酶或絲綢專用洗滌劑;
3、不可使用含氯助洗劑浸泡,可用含氧助洗劑去色漬;
4、採用擠壓洗,忌擰絞,擠壓除水,懸掛陰干或折半懸掛陰干,勿陽光下暴曬,不宜烘乾;
5、要使用柔順劑維護柔軟手感和抗靜電。
6、真絲衣物宜懸掛存放,存放衣物的箱、櫃要保持清潔、乾燥,盡量密封好,防止灰塵污染,不要灑除臭劑或香水,不要放置樟腦丸。保藏真絲服裝,對薄型的內衣、襯衣、褲子、裙子、睡衣等,先要洗滌干凈,熨干後再收藏。對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裝、襖面、旗袍要用乾洗法洗刷干凈,熨平為止,以防止發生霉變、出蛀。經過熨燙,還可以起到殺菌滅蟲的作用,熨燙時將衣物晾至七八成干再均勻地霧噴清水,待3-5分鍾再燙,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30度至140度之間,熨斗不宜直接按觸綢面,以免產生極光,必須在上面加蓋一層濕布再燙,以防高溫使絲綢發脆,甚至燒焦。

❷ 成都哪裡旗袍做的好

香居坊
地址:春熙路科甲巷伊藤陽華堂斜對面

❸ 小區附近做什麼生意好開什麼店好

現在做生意的話,那一定要有好的眼光,一定要能找到好的產品或者好的項目,要看看當地的市場情況如何,看看在當地做什麼項目會比較有吸引力,做什麼產品大家比較接受,最好是考慮那種小本投資的項目,小投入的項目比較靠譜,風險也比較低的,就算做不好也沒多大事。

可以考慮做牆繪師,這門生意還不錯,而且現在牆繪行業普通人也可以從事了,因為已經有工具可以去印畫了,都不用美術功底了,像下面這種牆畫都是用工具印出來了的,做牆畫師已經成了大眾創業的一個新方向了。

❹ 旗袍漢服潮牌換不停,景甜這朵富貴花終於在《司藤》大開特開

豆瓣開畫7.6,最高升到7.8,誰都沒想到,開年以來服化好評度最高的竟然是這部曾經被嘲「必撲」的A級網劇 《司藤》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司藤》 沒有任何服裝品牌贊助 ,女主大多數衣服都是造型師 李萌 的私人訂制,剩下一小部分則來自她的個人收藏,只有個別幾件是劇組直接買來的成衣。

不得不說 娛樂 圈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比起某些只會吃老本的「大師級」造型師,現在才二十多歲的李萌不管是業務能力還是敬業精神都非常值得表揚。特別是她的動手能力真的太強了,導演臨時加場次,她也能現扯布料做衣服。

再加上景甜本就盤亮條順前凸後翹的外形優勢,更是將劇中那些絕美設計推到了滿分的程度。

趁熱打鐵,今天草莓就和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 司藤那些奪人眼球的專屬造型

首先來說說前期反響度最高的 旗袍 部分吧。

眾所周知司藤誕生於民國復生在現代,因此在初步設計時,李萌就將劇中的旗袍利落地分為了 民國 現代 兩款——前者完全參考民國資料走傳統風格,後者重在體現女主慢慢融於現代 社會 的改良審美。

至於細節處理方面,考慮到 「司藤原身白藤」 這一貫穿全劇的身世設定,景甜在劇中的 大多數服裝或首飾都與花草樹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以開場的 珍珠白旗袍套裝 為例:

民國最時髦的手推波浪紋長卷發,精緻的珍珠刺綉小披肩,再加上一襲柔軟修身的真絲旗袍,司藤一出場便奠定了她又貴又美的大女主地位。

甚至即便當她發現自己意外復活於人跡罕至的野外時,臉上亦是滿滿的驕矜:

同時仔細觀察她內搭的 倒大袖旗袍 也能發現,不管是領口精緻的樹葉型盤扣還是延伸至小腿處的藤蔓圖案都在暗示著她白藤的身份特點。

不過相對來說,草莓還是更喜歡她後面所穿的這件 蕾絲綴珠旗袍

一是香檳色和珍珠更能襯托出景甜「人間富貴花」的外形特質,二是造型師手也太巧了,真不知道這又是蕾絲又是綴珠和刺綉的她得做多久。

另外頗具反差萌的一點就是和特寫時的高雅婉約不同,這身裙子遠看竟讓景甜多了幾分慵懶和狡黠感,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隻金貴的小貓咪而非白藤精變的「怪物」。

類似畫風的還有司藤逛商場時所穿的那款 薄荷綠旗袍

捨去了傳統旗袍的全布質地,新式蕾絲和透視風的混搭既點出了當代審美的巨變,又再次突出了景甜優越的身材曲線。與此同時,考慮到剛復生的司藤還未能完全接受所有新鮮事物,造型師還為她安排了一件保守的藤紋大衣進行遮擋,氣質滿滿又邏輯自洽。

不過要論起來,最挑人的還是下面這件 姜黃色絲絨旗袍

硬質布料、大面積絲絨、半高領加長袖版型……如果說純絲絨旗袍的顯胖程度是七成,那疊加以上種種元素之後絕對奔九成去了。

好在景甜夠瘦,李萌也在後期設計時加入了琵琶襟搭配鏤空元素的顯瘦組合來幫助演員更好地展示這套旗袍。

最絕的是這身打扮真的太白藤了,尤其是那延伸至小腿的珍珠扣和隱約藏在編發里的小珍珠就像是樹木結的果子一樣,分外貼合司藤的形象。

除此之外,造型師為其在形制上添加的清初馬蹄袖和樹葉刺綉元素也都十分獨特,讓人根本移不開眼。

說到馬蹄袖,本劇還有許多優秀的 漢服元素 ,其中最出圈的就是下面這件完美融合於古風民宿當中的 藍白真絲紗帔

而且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件淺藍色外袍靜時滿滿的溫婉,動起來卻莫名帶了點夢幻的紫調和飄逸的美感。

於是為了配合這副渾然天成的「穿越美人圖」,司藤在劇中首次舍棄了從前的冶艷風格,不管是發型還是妝容都淡雅了不少,個人非常喜歡她的藤枝發卡。

不過就像我們在開頭所說的那樣,隨著司藤入世程度的加深,她的造型也開始從純國風走向了 古今結合 的道路,所以劇中純中式風格的漢服造型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就比如說瓦房出事後她所穿的 旗袍雲肩套裝 吧,很明顯是融合了旗袍加雲肩的形制以及偏現代風的潮流材質。

同理她讀書寫字時的 亞麻色家居服 ,既沿用了漢服的形制和刺綉手法,又在加工時注入了當代年輕人喜愛的紗裙和鏤空元素,堪稱混搭界的高手。

反觀對戰劇情,雖然依舊是熟悉的中式形制加西式材質,但很明顯此刻司藤的氣勢已經和之前天差地別了。

並且與上面提到過的姜黃色絲絨旗袍不同,這件 深藍絲絨長裙 並未使用常見的「整體修身顯瘦」原則,而是選擇在常見版型中加入了喇叭袖和邊沿紋綉的設計,以確保最大程度彰顯絲絨富貴屬性的同時,又能帶出幾分歐洲宮廷的摩登氣質。

後來等到了真正的酣戰場面,李萌又安排司藤穿上了一件極具傳統韻味的 流蘇雲肩披風 提升氣場。

一方面成全了劇情所需的暗黑氣質,另一方面又為後續的打鬥場面帶來了更多樣的視覺享受。

當然,司藤也有很多幾乎 純復古宮廷風 的造型組合,並且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它們 大多集中在需要司藤展現出自身強大實力的劇情

以請客時的 紫羅蘭套裝 為例,雖然大面積的深色絲絨會帶來足夠迫人的氣場,但考慮到其過分顯眼可能會帶來的老氣缺陷,李萌又為景甜加入了金屬含量極高的瑪瑙耳墜、寶石項鏈和鑽石戒指來進行元素對沖。

如此一來,既保留了絲絨披風本身的復古感,又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了景甜「人間富貴花」的形象特質。

說到復古,司藤和秦放一起去尋找邵琰寬後人時所穿的那件 提花外套 也不遑多讓。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外套是李萌的私藏,之所以會貢獻給劇組也是因為看上了那些與秦家老宅極為相稱的牡丹紋飾。

不過和上面的紫羅蘭套裝一樣,復古元素的問題就是偏中性風。

所以出於增加司藤女人味的目的,李萌先是為景甜選擇了這件頗具性感風情的蕾絲透視拼接裙,又在細節處為她搭配了更能體現柔美特質的流蘇耳線和珍珠發夾作為加持。

重回達那的 巴洛克造型 和這套的處理方式相似,都是在原有暗黑風格的基礎上增加頗具點睛作用的珍珠和流蘇元素。

尤其當司藤行走之際,下擺的黑色流蘇隨風而動,平白讓她多了幾分搖曳生姿的美感。

不過美歸美,這套造型不管是服裝還是發型的復制難度都太高了。

相對來說,一樣是帶有民族風的流蘇造型,下面這組 紫紅色盤扣套裝 就接地氣多了,包括司藤的雲型耳釘也很好get類似款。

同理雲溪寨的 綠色蛋糕裙 ,雖然裙子很難穿出景甜的氣場,但李萌給她搭的這個藤葉發箍還是比較容易模仿的。

尤其是春天馬上來了,長發女孩搭個這樣簡單的發箍又甜又靈,非常好配小裙子。

不得不說《司藤》的造型真是太絕了。

不管是前期高冷強勢的絲絨暗黑風格:

還是漸漸融入現代 社會 後被觸動的混搭文靜套裝:

女主身上每一處都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司藤》這個劇組活生生用A級資金拍出了一部堪稱S級服化的優秀成品。

同時這個「殘酷」的事實也再次證明, 一部劇好不好從來不完全取決於它的定級或資金多少,真正能拍好戲的往往都是那些懂得把錢用在刀刃上的良心班底。

真的拜託 娛樂 圈停止那些所謂流量演員加封神造型師的流水線ip吧。

換句話說,既然都是花錢,多分點資金給靠譜的幕後團隊做優質作品賺更多的錢它不香嗎?

你喜歡司藤的造型嗎?除此之外,還有哪部劇的造型令你久久難忘?快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❺ 滿族風俗 有急用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發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厘米、寬約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綉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綉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這種高底鞋走起路來顯得姿態優美。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滿族的帽子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過去,滿族人常戴一種名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稱「帽頭兒」,其形狀上尖下寬,為六瓣縫合而成。底邊鑲一約3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甚至無檐,只用一片織金緞包邊。冬春時一般用黑素緞為面,夏秋則多用黑實地紗為面。帽頂綴有一個絲絨結成的疙瘩,黑紅不一,俗稱「算盤結」。帽檐下方的正中釘有一個「標志」,稱「帽正」,有珍珠、瑪瑙的,也有小銀片、玻璃的。相傳這種帽最早始於明代初期。因其為六瓣縫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統一」之意,故盛行起來。滿族入關以後,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統一」之意,開始戴用此帽,而且頗為流行。現在,在有關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電視、電視劇中,我們仍能經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滿族男人多穿雙脊臉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種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緞布料。鞋前臉,鑲雙道或單道黑皮條。鞋尖前凸上翹,側視如船型。婦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綉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綉有「雲頭」)外,還有一種「千層底鞋」。「千層底鞋」用多層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為布料,一般不綉花卉等圖案,多在勞動中穿用。

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鞋,叫烏拉(靰鞡)鞋,多為滿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豬皮縫制,內絮靰鞡(烏拉)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和跑冰。

住行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台、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牆,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牆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樑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炕上擺有長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鋪有氈褥子以待賓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砌圍牆。院內東南豎「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後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牆,牆頭飾有雨搭。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築,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牆,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建築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和林海雪原居住環境,滿族聚居地區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後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寒冷的北部山區偶爾使用。滿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獨木舟(滿語稱威呼),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人。還有一種樺樹皮船,製作較為麻煩。先做龍骨,里外附上樺樹皮,一人可以扛著行走。相當輕便。現在已經不多見,被現代船隻所取代。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形式為彈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彎,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並問安。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復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則推謝再三,男方家堅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由於各地區滿族風俗不同,也有新郎與迎新隊伍直接到新娘家迎親的。還有的地方有"旗俗不親迎"之說)。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檐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娘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這些繁雜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滿族聚居地區已經簡化,並且融合了現代形式。比如插車,演變為男女青年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各自由婚慶隊伍陪伴,從自己的家裡出發,行進至中途相遇時,兩人交換自行車或摩托車,再一同到新郎家。還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變為新人拜雙方父母。雖然有變化,但仍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滿族的婚姻儀式因居住地區不同而略有變化,並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娘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周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一般在16歲時,男孩剃發,女孩盤發髻。至今在東北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葬俗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桿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合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歷單日,抬靈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周年時要燒周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如清明節燒口袋、插佛托、燒七、燒百日、燒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尚。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喂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宗教信仰

滿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佛教。薩滿教同佛教在滿族中同祀供奉。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薩滿」有男有女,並分家薩滿和跳神薩滿。

祭祀時主持禮儀的家薩滿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為業的神巫,在一些偏僻鄉村還偶有活動。早在清代就屢有禁令,但屢禁不止。建國後,國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動,但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騙取錢財。

滿族還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樹神。崇拜以動物為圖騰的鵲神、烏鴉神。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鄉村,每逢年節還燒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順利。

現在有的滿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數不多。宗教信仰:滿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佛教。薩滿教同佛教在滿族中同祀供奉。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薩滿」有男有女,並分家薩滿和跳神薩滿。

祭祀時主持禮儀的家薩滿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為業的神巫,在一些偏僻鄉村還偶有活動。早在清代就屢有禁令,但屢禁不止。建國後,國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動,但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騙取錢財。

滿族還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樹神。崇拜以動物為圖騰的鵲神、烏鴉神。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鄉村,每逢年節還燒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順利。

現在有的滿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數不多。

飲食

滿族飲食品種繁多,風味獨特

(一)主 食

主食最大特點是「粘」。早自清代,滿族人就喜歡粘食。取其易存放、耐飢餓、便於游獵和遠途征戰攜帶之利。

今河北各地滿族家庭,普遍喜歡用粘米面做餑餑、涼糕、切糕、炸糕等食品。

樟欏葉餅:青龍滿族自治縣的一些鄉村,夏季喜歡用粘米面做「樟欏葉餅」。方法是把粘面和好攤在楞葉上,中間放餡,合上後蒸熟,其味清香。

小餑餑:多在冬季以粘米面製作。餑餑小如雞蛋,一做幾缸幾簍,蒸熟後放冷屋凍上,隨吃隨熱。

荷葉餅:易縣西陵滿族鄉滿族家庭有農歷二月吃「荷葉餅」的習慣。荷葉餅用白面做,為扁圓形,裡面放香油、鹽,熟後掰開成兩片(有一面連在一起)、 裹雞蛋、肉片、芥菜等,捲成荷葉形,即可食用。荷葉餅在長城以北和遵化縣東陵叫「春餅」,其做法與西陵大體相同。

(二)副 食

滿族人喜食酸菜。

火鍋:以酸菜、粉條、蘑茹、豬肉或其它禽獸之肉做的「火鍋」,是滿族傳統的飲食風味。自清代以來,一直傳承不衰。

血腸:滿族喜吃豬肉。逢年節殺豬時,都要請客,名曰「吃血腸」。豬血兌上溫水放上調料,灌到豬腸里,煮熟即可食用,名為「血腸」。

鹿尾(yer):易縣西陵滿族鄉忠義村、龍里華村、泰和庄村居住的滿族,還有一種叫「鹿尾」的特殊食品。其做法是將豬肝切成泥,用煮肉湯加東北大松籽、薑汁、香油、麻醬、雞蛋等原料調成糊狀,灌到豬大腸里,煮熟後即可食用。待客時切成手指厚小塊,放到碟里,每碟八塊。吃時必剩兩塊,否則為不敬。

樽(n)菜:選細嫩白菜心,用線繩捆成拇指粗,捆一節切一節,長約二寸,用開水焯後,擺放好,用小米米湯澆在上面,放酸為止。吃時用水洗凈,放入盤內,撒上白糖後食用。其味酸甜可口,又脆又香。

(三)糕 點

薩其瑪:滿族傳統糕點。用麵粉、大油、白糖、鮮蛋、麻仁、桂花、果料等製成,色澤金黃,綿軟香甜,軟硬適度。具有百年歷史的保定四美齋糕點鋪製作的「薩其瑪」,至今盛名不衰。

大八件:易縣「大八件」糕點,每種上面都打有紅戳。大八件為:薩其瑪、饊子、大餑餑、雙麻、福壽糕、蜜食、扒拉餅、蓼化。

姓 氏:

滿族姓氏有670多個。清代,滿族人習慣於只出名不冠姓。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曾下令滿族人一律冠姓入籍,於是滿族老姓逐漸消失,逐步簡稱或譯為漢字姓。據調查,今河北省境內,有的滿族人上推三代,還稱滿族老姓。今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的滿族,共有七個大姓氏,或按滿族老姓譯為漢字姓,或以本姓的第一音節為姓,其中瓜爾佳氏譯姓關,鈕祜祿氏譯姓郎,愛新覺羅氏譯姓趙,完顏氏譯姓王,伊爾根覺羅氏譯姓趙,章佳氏改姓章,富察氏改姓傅。承德縣滿杖子鄉李氏,原姓薩克達氏,石灰窯鄉白氏系瓜爾佳氏。承德市區佟山和兩家滿族鄉、滿杖子鄉、八家鄉的佟姓系佟佳氏。三溝鎮壯孤山村劉氏系寧古塔氏。崗滿族鄉何姓系赫舍里氏,趙姓系伊爾根覺羅氏。六溝鎮南房申溝黃氏系烏雅氏。太平鄉、十道河鄉王氏系完顏氏。圍場護圍滿洲兵丁後裔有佟(佟佳氏)、 白(巴雅拉氏)、 那(那拉氏)、 安(安佳氏)、 張(章佳氏)、 趙(伊爾根覺羅氏)、富(富察氏)、關(瓜爾佳氏)等八大姓。簡稱或譯為漢字姓的還有易縣的巴氏、戴氏,定興縣的聞氏,邯鄲的葉氏、文氏,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海氏、桂氏、那氏等等。

還有的以先輩名字的頭一個音節為姓氏的。定興縣周家莊村的馬氏,其始祖伊爾根覺羅馬離賽。滿驚習俗續家譜時,對長輩稱名不稱姓。從第四代起,就以其始祖馬離賽的馬子為姓,現已傳15代。

在清代,滿族有用數字取名的習慣。該人名字根據出生時其祖父年齡而定。如《直隸易州志》職官姓名中載:「蘭翎侍衛頭等伯六十一。」今青龍滿族張氏保存的地契文書中記載:「正藍旗滿洲佐領四十九。」以數字取名的方式有紀念意義,是滿族的傳統。建國後這種取名方式已經消失。

❻ 什麼是天齊廟及其廟會

舊時的天齊廟,是盛京城官府和民間集會活動的一處重要場所。

晚清沈陽著名詩人繆潤紱在光緒初年刊行的《沈陽百詠》中,有一首寫天齊廟前舉行迎春活動的詩:

律轉勾芒又一春,

青鞋忙煞看春人。

儂家別有春心在,

不看迎春看咬春。

天齊廟牛頭馬麵塑像

詩人又自注道:「立春前一日,地方官於天齊廟前,高搭彩棚,置芒神(即春神)於內,兼(奉天府) 尹京兆、學使,屆期舉行迎春。賣痴呆者,呼擁夾道焉。又俗於立春日,咬蘿卜,謂咬春。」在此之前, 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劉世英出版的《陪都紀略》一書中,有寫天齊廟廟會的一首詩:

東岳天齊,三月之間。

鄉村城裡,聚在東關。

天齊廟,又稱東岳廟,坐落在盛京古城內治門外(小東邊門里)大街路北,規模宏敞,體制森嚴。天齊廟是一處由眾多的殿、閣、樓、台等組成的宏偉建築群,有山門、天王殿、鍾鼓二樓、前中正(大) 後四殿、東西偏(配) 殿、地藏閣、禪堂等,佔地一萬三千八百五十二點五平方米。

《沈陽縣志》卷十載:「天齊廟,為漢武帝時建(公元前140年—前88年),今碑記猶存邑中。」又《沈陽縣志》卷十三載:「漢平帝時建(公元1年—公元5年)。」兩說雖然年代相差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兩漢時沈陽天齊廟即已存在。天齊廟原址是在大東邊門里,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遷到小東邊門里大街路北,仿其原貌重建。

天齊廟,有東西兩院。西院是殿堂,有三進院落,東院是禪堂。

山門外,有兩根高大的夾石旗桿,離老遠就能看見。相傳,是民國初年張作霖的五姨太張壽懿(又稱王雅君) 捐立的。迎面是兩扇高大的紅漆山門,山門的正上方掛一金字匾額,上書「五嶽獨尊」四個大字。三楹山門的兩側,有用方形石柱砌築的高牆,在山門的東西兩面,有便門各一楹。

走進山門,有四大天王高坐東西兩廂。四大天王塑像身高都是一丈二尺,他們各執一件兵器,有傘、槊、鞭、琵琶。四大天王為: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西方廣目天王魔禮紅、北方多聞天王魔禮海、東方持國天王魔禮壽。他們掌風調雨順之權。相傳,他們全是商周時代的大將,現在這里為東岳大帝當門官。四大天王塑像青面獠牙,看去都很兇。遊人到此,多不敢仰視。

進了山門,由山門走向後殿逐步升高,先是一條甬道,再走幾步是一片空場,有兩座高樓聳立東西兩側,這就是鍾鼓二樓了。樓前有梯可登其上,但已封鎖。樓四角翹檐上掛有不少鈴鐺,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大風時連響不斷。古時,廟宇、宮殿都裝有此鈴,名叫「風珮」,是測定風力的儀器。大風時,禁止燒香,防止火災。「風珮」還能防止鳥雀在樓頂上落下鳥糞,對神靈不敬。

接著,是前殿牛馬殿,有牛頭和馬面,手執長矛等武器站立。舊時,鼓書中有兩句唱詞——「初一十五廟門開,牛頭馬面兩邊排」,說的就是它們。和牛馬殿並列的,有「善惡司」和「查察司」,是地府衙門。有鬼卒塑像,手持木牌,上寫「你可來了,正要拿你」。還有「土谷祠」「速報祠」。土谷祠,又稱土地祠,舊時,人死三天,要到天齊廟土地祠和當地的土地廟向土地神報到,也叫報廟,俗稱「送三」。在鍾鼓二樓的後邊,是一片空地,是當時為亡人燒化紙錢和紙扎的車、船、牛、馬等祭品的地方。

中殿,有哼哈二將。他們騎的是像獅子形狀的怪獸,頭上有犄角。二將相貌奇醜,一個鼻孔有碗口大,將鼻一哼響如鍾聲,噴出二道白光;一個嘴大如盆,自腹中哈出一道黃氣,因此叫「哼哈」二將。吐白光的是殷商投周武王的鄭倫,吐黃氣的是殷紂王的部將陳奇。此說原出自《封神演義》。

相距不遠,是偏殿,也叫配殿,又稱兩廊,供的是十殿閻王。東廂長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的是:一、三、五、七、九王;西廂長廊按序排列為:二、四、六、八、十王。這十殿閻君分別是: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各殿的塑像全是頭戴王冠,身穿王服,栩栩如生。各殿的閻君塑像,多很和善,唯有五殿閻君,滿面怒容,猙獰可怕。他的座前多一塊匾,上寫「森羅森」三字。相傳,五殿閻君很喜歡花卉,因而舊俗有人在死亡五七三十五天時,家屬必須來到閻羅殿前,燒花環或花盆(皆為紙製品)。十殿閻王的泥塑像,都是以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為藍本,由歷代畫師和泥塑匠中的高手精工製作的。

在十殿閻君殿里,還有數以萬計的泥塑,擺在十殿之中。這其中有鬼卒、判官、刀山、火海、蛇池、油鍋……的泥塑造型。這有的可能是表現殷紂王時的殘酷刑罰,也有些可能是表現佛教傳說中的地獄里的故事:有的是用金銀液汁往貪官的嘴裡倒;有的則把奸商們頭朝下,吊起來;有罵人的被割舌,瞪人的遭剜眼;有的因作惡被鋸為兩半,塞到磨盤里磨碎;有的因罪行被扔到刀山上和火海里;還有因傳舌、偷東西、做壞事……而受懲處的各種泥塑像。一個個活靈活現,使人望而生畏。總之,都是懲辦各種壞人的刑罰。也有些是善良人,上金山走銀橋的場面。最後,無論是行善的還是作惡的,都走過「奈何(河) 橋」,喝了「迷魂湯」,忘掉生前之事,到第十殿閻君「轉輪王」那兒去報到。生前行善的人,來世或為公卿將相,或為庶民百姓。生前作惡的人,來世變為牲畜、飛禽、爬蟲。走進「轉輪城」時,是人形,出城時則變為各種生物。相傳,這些反映的都是佛教的「輪回超生」的傳說。

在東廊房(配殿) 的南頭,是施公祠。祠內塑有一個矮小泥人叫「十不全」(施不全)。他全身瘡疤,瘸一條腿,拄著拐杖,一條腿站立。每逢廟會或初一十五,傳說,身上哪塊兒生瘡長癤或病傷時,就到這兒給「十不全」身上那塊兒貼膏葯,這樣病就能好。來這降香叩頭的人不少,有的降香人還把長串咸蘿卜掛在「十不全」身上,祈求本人和家人早日病癒。

天齊廟廟會

在西廊房的南端(也有說是在東廊房的北頭),有月下老祠。相傳,月下老人為掌管人間婚姻之神,在月下老人的神座前,有幾對頭戴方巾的公子和窈窕少女,被用一條紅線給拴在一起。

每當廟會時,有欲求偶的少男少女,來這里叩頭的不少,他們在此祈福,寄望月下老人為自己牽線搭橋,早日結成良緣。

正殿,也叫大殿,是天齊廟的主殿,一進山門很遠就能看見它的雄姿。大殿翹檐上拴著許多「風珮」(鈴鐺),金碧輝煌的殿門旁,有兩條金龍盤在大紅柱子上。大殿內,擺著不少祭品。正中有一塊金字牌匾,上書「東岳大帝」四個大字。神龕上端坐著一位金身金飾塑像,王服王冠,冠冕上的串串珠旒直垂到臉前。在東岳大帝和娘娘的兩旁,排列有儀仗隊和樂舞隊。儀仗隊都是金盔金甲,各執斧鉞鉤叉等武器。樂舞隊,由手拿笙管琵琶的艷裝少女組成。

天齊廟大殿,供奉的天齊大帝,其全稱為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相傳,東岳大帝為閻羅王的上司,民間說他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須東岳勘對,方可實行。因此,天齊廟建於各地,為天齊大帝之行宮。

傳說,天齊大帝原是殷商時武成王黃飛虎,因紂王無道迫害其妹致死,遂使武成王造反,參加了周武王平定紂王的戰爭。紂王被滅後,因黃飛虎功勞大,被封為五嶽之首、東岳天齊大帝,並世代建廟供奉祭祀。天齊大殿的長廊和四壁全是彩畫,是全部的《封神演義》,從「紂王寵妲己」「火燒琵琶精」「周文王在渭水河訪姜太公」,直到周武王滅紂止,共有百多幅畫面。

從長廊往北行數百步是後殿。殿內有一方金字匾額,書「目光如電」。這里供奉的是三位女神,有說是子孫娘娘、眼光娘娘和痘神娘娘的,也有說是瓊霄、碧霄、雲霄三霄娘娘的。她們容貌端莊,服飾華麗,頭戴鳳冠,身著霞帔,手執玉圭。娘娘殿當中,懸一金大錢,直徑有一尺左右。每當廟會時,一些善男信女為了求子,在此燒香、祈禱、施捨錢財。還有沒兒沒女的夫妻,雙雙在此跪拜,乞望生子。還有不少婦女向那「金大錢」上的方孔中投擲銅錢。對此,清代盛京著名詩人繆潤紱,在《沈陽百詠》中有詩道:

焚香拜起倩花扶,

阿嫂輕輕問阿姑。

一個金錢憑亂擲,

不知能保子孫無。

在詩後,詩人又自注道:「天齊(廟) 及娘娘廟會日,廟祝騙財,天神座前懸一金大錢,上書『子孫保重』四字。謂能用錢擲過此錢者,其人當生子。村夫婦則中計焉。」在大殿後,東北側有地藏閣,又稱地藏王殿,是座用青磚砌築的六面兩層類似塔形的建築。閣裡面有一水池,岸上有菩薩塑像三尊,當中的是地藏王。相傳,地藏王就是目連和尚。傳說,目連自幼為僧,他的母親也吃齋念佛,但是長年生病,求神佛保佑也無靈驗。她一怒之下,就開了葷,喝酒吃肉,眼也瞎了。佛祖怪她心不誠,把她打入地獄受罪。目連得知母親受罪,查了不少地獄,仍找不到他的母親。後來,他的「諦聽」(獅子獸,能隔牆聽聲,嗅覺很靈,好像後來的軍犬) 聽知目連的母親在「枉死城」中,目連就用他的寶貝「九環錫杖」,一道金光砸開枉死城的城門,救出母親。相傳,在地藏閣東側地下,有地剎即地獄,俗稱為十八層地獄,故以地藏閣鎮之。當年掛匾一方,書有「神靈默佑」。

禪堂,在天齊廟的東院,月亮門上有副木刻對聯:「善游此地心無愧;惡過吾門心膽寒。」禪堂是和尚念經、休息之處。禪堂內也有副木刻對聯:「暮鼓晨鍾,驚醒塵寰名利客;談經說法,喚回世上夢迷人。」橫聯是「指示迷津」。

舊時,天齊廟的廟會,歷來是沈陽最大的廟會。從農歷三月二十五日起,到四月初一日止,其中的三月二十八日,相傳為東岳天齊大帝的生日,所以這天就成為廟會的正日子。每至此日,一些商鋪、作坊都放假,城鄉沸騰,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特別熱鬧。

每年一到三月上旬,天齊廟的住持和地方官們,就都格外忙碌起來,開始籌備廟會應辦的各項事情。當年,從內治門(小東門) 到小東邊門大街,要搭起四座牌樓。牌樓是由轎房(或扛房) 的工匠用腳手桿子搭好,上頭再插上新鮮松枝,並用綵綢和花燈裝飾,雄偉壯觀,十分好看。從小東門到小東邊門大街和天齊廟里的空地上,全是搭的席布大棚,櫛比相連。在布棚之間,道路兩側,還有密集的攤床,成為臨時的大市場。廟會的會期一到,城鄉遊人蜂擁而至。一切車輛都要繞道而行,廟會期間,街頭廟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官府派人維持秩序。

廟會之時,官紳士農,城鄉百姓,婦孺翁嫗,少男少女,都爭相來趕廟會。這里有北京來的「五香堂」,專賣各式各樣的香草和綉花荷包,五顏六色的香草荷包掛滿布棚。操著一口京腔的售貨人邊唱邊賣,有時是眾人合唱,有時是二人對唱或一人獨唱。遊人被他們的賣唱聲吸引到布棚前,人們爭先恐後地交錢,買爭奇斗艷的各式各樣香草荷包。買到荷包的隨即掛到旗袍或馬褂的衣襟上。有不少人還要多買幾個荷包捎回去,送給親友。

天齊廟會的舞龍隊伍

還有從滄州、吳橋等地來的武術團和馬戲團,男女演員們或躍馬飛馳,或揮刀比武,異常精彩,觀眾場場滿座。還有撂地打場子耍猴的、摔跤的、變魔術的、賣葯的。還有評書、京劇、相聲、大鼓、皮影戲、西洋景…… 形形色色, 分別在棚內或露天表演。還有耍龍、舞獅、老漢推車、耍大頭人、踩高蹺和扭秧歌等,也匯聚於廟會一處。鑼鼓鈸的聲音非常響亮。到了民國年間,在各種音響之中,還有些西洋樂器,如手風琴、薩克斯、黑管、洋鼓、洋號等的吹奏,鼓樂喧天,再加上商販各種腔調的叫賣聲,混雜的遊人的喧囂聲,吆喝開路聲,買賣之間的討價還價聲,各種器物的碰撞聲,觀看各樣玩藝的喝彩聲……匯成了關東廟會上的一組奇特的民俗交響樂,在早春的沈陽古城中回盪。

在街巷和廟里空地,擺攤售貨的也非常多。他們中間有賣日用百貨、針頭線腦、布頭鞋襪、絨線絹花、婦女頭飾、兒童玩具的,還有賣活蝌蚪(青蛙幼蟲) 的,有人買來,喝進肚裡,說是能治病。尤其是賣各種小吃和吃貨的最多,人們飲食嬉遊,盛樂於一時。

入民國後,舉辦廟會時,空中還飄著許多五彩繽紛的氣球。善男信女們手拈「金錠高香」和蠟燭,向廟上涌來。在密集的人流中,有負鞍銜轡代親人作馬牛的,也有從外地和四鄉趕來許願和還願的,他們從小東門的二里長街上,走一步叩一個頭,站起來,再走一步,跪下來再叩頭……在趕廟會的五行八作的行列中,孝子賢婦虔誠祈福,偷兒和無賴也混充其間。善惡詭譎,皆現於廟會。

由於遊人太多,擁擠不堪,小偷趁機掏包,乞丐則變著法兒伸手討錢,算卦的也用他們慣用的語言吹噓:能斷人生的吉凶禍福。在一片喧囂聲中,人們涌進天齊廟。在逛廟會的人群中,有些人好奇地趕著去看十殿閻君的塑像,膽大的挨個兒看個遍,膽小的瞧了一眼,見其相貌,猙獰恐怖,扭頭就走。廟里的銅鼎香煙繚繞,和尚們敲打著木魚作響,念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每念完一段,又敲幾下銅缽。古城沈陽的天齊廟會,有如一幅《清明上河圖》,極其生動傳神地展示了關東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卷。

夕陽西下,遊人陸陸續續散去。等七天的廟會一過,天齊廟就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古城沈陽的天齊廟,曾經有過多次修繕。據碑刻文字記載,僅清代就大修過七次。民國十六年(1927年),張作霖當政時期,也大修過一次。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天齊廟還保存完好。1949年(也有說是1952年),天齊廟被拆除。在其舊址處,建起了小東第四小學。

❼ 成都文殊坊簡介

玩法1:淘古玩

地點:博古山房、雲成古傢具、全蜀藝文史書局

如果厭倦了古玩市場的嘈雜和三教九流人群,但恰恰又喜歡收藏點舊時的物件,建議到成都廟街精緻的古玩店轉轉。印刻著歷史痕跡的物品琳琅滿目:古珠寶、古門窗、古木雕、古石雕、古玉器、陶瓷器、金銀青銅器,高檔木、石刻藝術品,竹木牙雕、古傢具、雜件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家專注於巴蜀地域歷史典籍的專業古舊書籍店值得一去。書局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搶救性收集了大批地理方誌、鄉邦文獻、人物傳記、佚文稿本、詩集文篡、碑刻拓片、掌故民俗、古屋營造、遺跡紀勝等各門類古舊文獻資料書籍。

特色:博古山房集經營、收藏、修復、加工、製作、代購代銷為一體的古藝術品的老字型大小店;全蜀藝文史書局店名由老作家馬識途親筆題寫,店內還有流沙河、黃稚荃等文化名人的專門題詞。

玩法2:領異域風情

地點:卡多那漫畫西餐吧、天竺工坊

在中國傳統的川西民居建築中,西式餐廳和印巴風情工藝品店散落其間,更體現著過去與現代的一種融合。我們坐在屋檐下、院壩里,聽著歐洲音樂,享用西餐,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特色:卡多那是一位來自美國德客薩斯州,由布希總統親自簽名,並授予他「諷刺幽默專家」稱號的知名人士,他把美國的漫畫設計理念帶入中國。攜中國妻子,打造一個具有異國風情、別具一格的集卡通漫畫和歐洲音樂為一體的西餐吧;天竺工坊專賣印度和尼泊爾特色的手工藝品,西域民族文化盡收眼底。

玩法3:觀民間工藝

地點:景福隆、老粗布、蜀錦、四川皮影館、羌家綉品、希瑞竹編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豐富的民俗文化帶來了精湛的民間工藝。文殊坊里,匯集了鄉土特色的中國布鞋、服飾、手工刺綉商品、布藝生肖玩具、泥塑年畫、天津泥人,藏羌風格的刺綉製品、堪稱「東方瑰寶、神州一絕」的蜀錦、生動的皮影、手工編織的瓷器竹編……

走進這一家家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店,可盡情觀賞,也可選購幾件裝飾居室,一些工藝品製作過程,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現場親自體驗。

特色:觀看四川皮影演出,歷史、神話、傳說、諧劇等劇目;現場觀看羌家女刺綉工藝:挑綉、納花綉、纖花綉、鏈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綉等;觀賞蜀錦、土布的紡織過程。

玩法4:坐特色茶館

地點:郎河、山子茶莊、敘府龍芽茗茶、鹽茶道

坐茶館是成都人最喜歡的休閑方式。舊時,有滿大街的茶鋪,一元錢的蓋碗茶,茶客們坐在街沿上擺龍門鎮、看報紙、逗鳥、打瞌睡……生活的節奏很慢,悠閑而舒適。如今,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人們更需要偶爾到茶館里放鬆身心。文殊坊的茶館各具特色,或茶道表演、或濃縮地方文化特色。約三兩好友,在這里散漫地談天說地,或是靜靜地發發呆,豈不是人生愜意。

特色:山子茶莊有精彩茶藝表演,在音樂上加入了川劇的元素,在表演形式上多方位融合;一家名為「鹽茶道」的茶樓,濃縮了自貢鹽文化,茶館里微縮景觀展現2000多年的自貢井鹽文化、傳奇故事。

玩法5:品四川美食

地點:夫妻抄手、芙蓉豆花、一品黃粑、懷遠三絕、牛肉煎餅、天主堂雞片、宜賓燃面

四川人好吃,除了享譽全國的火鍋,四川小吃色香味俱全,更是叫人垂涎。來到文殊坊,逛累了特色小店,趕快到香味撲鼻的各種小吃店裡坐下,飽償店家精心烹制的各類美食,經濟實惠。

特色:牛肉煎餅外酥內嫩,松軟可口;宜賓燃面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味美爽口,獨具一格;芙蓉豆花為手工石磨製成,清新自然,既有回味,且韻味悠長,成為具有特色的獨家風格;夫妻抄手皮薄肉嫩、咸甜微辣、鮮香爽滑,適合中華南北食客之口味;懷遠凍糕、葉耳粑、豆腐簾子;天主堂雞片薄葉大張、入口爽快,雞味油泣細嫩,麻辣中略呈甜味。

玩法6:購居家飾品

地點:東方記憶、香馨閣、中國結

無論走到哪裡,注重生活情調的人總是希望把所見的可愛之物帶回家中,裝點生活。即將開街的文殊坊有幾家獨具品位的飾品店。中式風格的掛飾、擺件、燈飾,佛具工藝品、工藝蠟燭、陶瓷,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應有盡有。這些小玩意,融入在文殊院這個歷史文化氛圍中,有一種懷舊尋古的氣氛。

特色:東方記憶的金石軒仿古居家飾品取材於古老的東方神話、佛教故事等。每一個造型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及典故,特別是仿拓片碑帖,顯露出華夏民族獨有的文化情調和東方禪韻;香馨閣的佛具工藝品、工藝蠟燭、陶瓷大部分為自己設計及製作,造型獨特、新穎。中國結最大的特點是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制而成,每個結都有它的編造規律,每個結又都根據其形、意而命名。

玩法7:選貼身配飾

地點:龍藏福緣、晶玉軒、天工坊、香居坊

也許不算名貴,沒有復雜的款式,不是名師設計,但是對於追求超凡脫俗的女人,文殊坊幾家女性飾品店和服飾店裡的東西值得擁有。佛教珠寶首飾、翡翠玉石雕琢而成的飾物、晶瑩剔透的琉璃飾品,香居坊里的旗袍、新娘妝、晚裝、晚清裝、時尚休閑裝等服飾,足以把一個女人裝扮得典雅時尚,獨具東方神韻。特色:晶玉軒飾品天然純凈,主張獨一無二的時尚,帶給女人「如花似玉、不可方物」極至之美的全新感覺;龍藏福緣的首飾具有文化內涵,讓佛教走入生活,讓更多的人與佛教接上法緣;香居坊的服飾秉承東方傳統服飾文化精髓,演繹時尚現代生活情韻。

玩法8:賞佛教繪畫

地點:五色渡緣堂

文殊坊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浸潤,這里有一家店專門經驗傳統工筆佛教題材繪畫,更是與文殊坊的佛文化不謀而合。對於喜歡宗教繪畫的愛家,可以到這里來賞畫,買畫,在畫中參悟人間的真、善、美。

玩法9:泡吧品酒

地點:映象酒吧、竹之韻

如果說,坐茶館更受中老年人青睞,那年輕時尚一族就是不折不扣的泡吧一族。文殊坊是泡吧的新去處。下午,背靠著文殊院的紅牆,茶和咖啡氤氳,歷史與今天在這里匯合。夜幕降臨,淡淡的酒香充斥著迷離夜色,醉和醒就在一念之間。

特色:映象酒吧里一副副老照片,展現成都本土文化。

竹之韻生態竹酒中富含有17種純天然氨基酸、維生素、纖維素、木質素、天然有機物等純天然營養成分。

文殊坊剪影

川西民居

還原兒時記憶

青磚黑瓦,雕梁畫棟,朱紅的大門,布滿青苔的水缸,花團簇擁的門斗,坡屋頂房檐上的滴水瓦當,青石砌的地板,雕花的窗欞,黑色的楠木柱……文殊坊的建築為兩進式院落、三圍式院落以及四合院。在原有建築的地基上,按照原來的風格、風貌進行「克隆」,大小、佔地、高度與原有建築一模一樣,街、院、巷、鄰里保持了親和的尺度關系。

文殊坊以禪文化、民俗文化為主題,以川西街院建築為載體,充分體現老成都人文歷史精髓,其一期工程包含成都會館和成都廟街兩大部分。成都會館院落總佔地面積為7460平方米,均為清末時期的木質建築,通過落架整合修建進行保護後,老院落里破舊的木柱、木樑等已被修復;成都廟街與成都會館一街之隔,同樣為傳統老建築。開街營業後的成都廟街主要包括旅遊精品古玩、旅遊民俗用品、文化餐飲休閑、老成都味道四大核心部分。

城市新名片

刷新成都品位

文殊坊提出的打造以文化休閑旅遊為主的城市遊憩功能區(RBD),與城市商務功能(CBD)和城市居住功能區(LBD)相融合。它有別於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豫園、崑山的周庄,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純」歷史文化旅遊景點也不同,它是以古建築、古廟遺跡、民俗景觀為核心的現代體驗式旅遊,打造觀光、休閑和可參與性旅遊,形成集佛教文化、旅遊、餐飲、休閑、購物為一體的多功能都市旅遊商業文化區。文殊院片區有自己特有的川西民居文化和佛禪文化根基,建築在此基礎上再加以復興就顯得更有生命力,而城市也因此增添了一道獨特的景觀。這里,將成為成都城市的又一新名片。

文殊坊坐標

文殊坊位於文殊院歷史文化保護區內,與千年古寺文殊院一牆之隔。文殊坊「成都廟街」處在文殊院街、五嶽宮街上,東向從草市街穿醬園公所街、西珠市街,西向從人民中路穿文殊院街即可抵達繁華都市的清幽之地「文殊坊」。

❽ 夢見穿著旗袍的預兆

1、夢見穿著旗袍的預兆

得境遇安全,能逃災厄,成功運佳,順利成功發展,配置良好,但只怕人、地兩格,若有凶數者:家庭變成諸多不幸,因之導致失敗之慮,若無凶數,則可免憂也。 【大吉昌】

吉凶指數:79(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

2、夢見穿著旗袍的宜忌

「宜」宜會舊友,宜攝影,宜買基金。

「忌」忌當機立斷,忌喝碳酸飲料,忌看展覽。

3、夢見穿著旗袍是什麼意思

本命年的人夢見穿著旗袍,有住址轉變或職業改變的現象,順利如意在後頭。

出行的人夢見穿著旗袍,在冬天去,否則延期出發。

戀愛中的人夢見穿著旗袍,性情難容,互相忍讓婚姻可成。

夢見穿著旗袍,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綠色,財位在正南方向,桃花位在東南方向,幸運數字和岩衡是0,開運食物是榛子

懷孕的人夢見穿著旗袍,生女,伐木忌動土,動胎氣。

夢見穿著旗袍,今天是探知伴侶未來經濟狀況的好時機哦!幸福生活,如果能有物質做保證就更PERFECT了,不是嗎?今天的你就有這樣的機會,和伴侶談談經濟方面的話題,可以讓你了解他的理財觀念,乃至初步喚做估計到伴侶未來的財務狀況哦!

做生意的人夢見穿著旗袍,近幾年稍不順,退守重新整頓再經營。

戀愛中的人夢見自己穿著旗袍,說明親人有意見,不可灰心,終有希望成婚。

本命年的人夢見自己穿著黃色旗袍,意味著有誠信心、親近善智誠則有吉祥,不可固執。

夢見媽媽(母親),代表你現在沒有什麼安全感,對於周遭的事物有無助的感覺,很需要受到關懷、需要一些明確的指引才會做此夢。但如果經常棗孫夢到媽媽表示你的依賴性太重,無法獨立走出媽媽的庇護,心中常有不安全感。

夢見穿著旗袍在廣場中心,原本你對手邊的事情,有許多創意和理想,只是受到整個大體制的影響,導致你必須有取捨,最後只能把事情按照標準的方式,做到不會被挑剔的程度。雖然有許多可能性,可以去嘗試突破,但遷就於現實的無奈,也只好暫時將就將就了。

本命年的人夢見自己穿著旗袍,意味著順利如願有財利。慎防官司。

夢見黃色旗,暗示生意興旺,財源廣進。

出行的人夢見自己穿著紅色旗袍住新房,建議過一些日子再外出。

夢見穿著旗袍跳進金魚池,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綠色,財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東南方向,幸運數字是6,開運食物是菠菜

紅色在夢里,通常象徵財運、熱情、能量,有時也表示憤怒和危險。

懷孕的人夢見穿著旗袍在廣場中心,預示生女,冬占生男。登高小心。

夢見結婚也代表新生活的開始,人生新階段的開始,做此夢可能跟成長有關,也代表肩負起重大的責任,反映你的責任感,使命感,還代表受到了約束,失去某種自由。

出行的人夢見媽媽穿著旗袍,建議途中有凶災,延後日期再出行。

夢見穿著旗袍跳進金魚池,別人的經驗能夠幫助你成事!今天的你座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多點請教別人,謙虛一些就沒有錯了!不過實際執行能力還是有點弱,一向穩重的你座今天似乎有點毛躁多動呢!負責創意性較強的策劃工作/學業會對你更加有利。

與成都香防房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粉格子圍巾配什麼色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171
裂帛羽絨服商城 瀏覽:302
黃景瑜黑西裝搭配花襯衫 瀏覽:449
大學女生喜歡穿什麼褲子 瀏覽:847
楊貴妃的睡衣在哪個博物館 瀏覽:249
做系統彩超穿裙子還是褲子 瀏覽:417
男牛仔外套配襯衫圖片 瀏覽:278
褲子的大小號怎麼分字母 瀏覽:277
格子大衣男配什麼褲子 瀏覽:625
酒紅色外套配什麼顏色衛衣好看嗎 瀏覽:667
紅色羽絨服什麼鞋子 瀏覽:81
幼兒園帽子先生找朋友 瀏覽:801
二次元女穿校服流淚 瀏覽:249
番茄汁弄牛仔褲上怎麼洗掉 瀏覽:557
穿什麼睡衣讓男人激動 瀏覽:544
廣州有哪些羽絨服品牌 瀏覽:400
女士睡衣冬款怎麼樣 瀏覽:439
胖人適合什麼健身文胸 瀏覽:678
白色的衛衣配黑色外套 瀏覽:592
小朋友疊褲子簡筆畫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