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的叉口是怎麼做的

旗袍的叉口是怎麼做的

發布時間:2023-11-16 08:45:08

❶ 為什麼旗袍要「兩邊開叉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旗袍開叉其實經過了很長時間的 歷史 演變,但是一直被流傳下來,一定有其中的玄妙之處。

從美學角度。

兩邊開叉更加貼合中國女性的體型,開叉顯得更加柔美優雅。 在行走之間若隱若現的風光無限,既體現了女性的摩登美,也不失含蓄美。開叉突出女性優美的身體曲線讓身著旗袍的女性更加優雅性感。

從實用角度。

開叉也是為了便於活動, 旗袍為了凸顯女性的身材,正常情況下是緊緊地貼合身體的,版型瘦長,與身體的空隙很小,如果不開叉,穿上旗袍活動就會受阻,無法活動開,甚至連坐下的動作,上廁所等基本活動都無法順利完成。旗袍開叉了,女性的行動也自如了許多。

思想的開放度影響。

最早期的旗袍有著高翹掩面的立領,肅穆修長的衣身,封閉包裹的底襟中,強烈地反映出幾千年來封建的倫理道德和保守禁錮的審美意識。 但是隨著思想的解放,以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的設計也越來越短,開叉也越來越高了,這也反映了女性的地位的提高。

歷史 淵源。

最初滿族人她們為了方便勞作,在袍子的左右兩側開衩,她們擅長騎馬,騎馬時就把袍子下擺扯起來系在腰間以便於自如行動。 在平時又把開衩的地方用紐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顯示出女性的風姿。由於滿族人都被納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滿人也被稱為「旗人」,婦女穿的這種服裝被稱為「旗袍」,滿語則稱為「衣介」。

我是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先人憑借著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隨著時間的沉淪和 社會 的滌盪,很多寶貴財富已經銷聲匿跡,那些留存下來的卻成為我們智慧的結晶,在中國文化中,相信很多人對於旗袍不陌生吧,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尤其是在民國時候很多女子都喜歡穿旗袍,但是旗袍在設計的時候為什麼要兩邊開叉呢?原因令人害羞,接下來跟著我一起來看看。

旗袍最早出現在滿族人,因為他們生活在關外,常年都是要騎馬,所以這種衣服就開始流行起來,並且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熟知這種衣服,在民國時期越來越多的女性都喜歡穿這種衣服,而且人們將這種衣服設計的更加貼合女性身材,兩邊的叉也開的比之前還高,在這個喜歡旗袍的年代,不管是富家女人還是窮家女人都喜歡穿這種旗袍,看起來也非常高雅有氣質。

從滿族到民國,衣服也有著很大的提升,從原來寬松類型到現在緊緊貼合女性身材,但是唯獨不變的就是身材兩邊的叉,那為什麼這個叉沒有廢除掉呢?其實之所以留下叉是因為能更好展示女人的美,都知道女人是比較愛美的,所以在這方面保留這個叉,可以展現出更完美的身材,而且這種改良過的衣服更能受到女性的歡迎,令女人看起來高雅有氣質。

另外一方面就是這種旗袍已經很緊,畢竟是按照女性的身材量身定製的,穿起來肯定多多少少有些麻煩,旗袍兩邊有個叉的話就更能方便女性上廁所,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民國人們的思想要比現在人思想先進很多,很多問題他們都提前能想到,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看到的旗袍就是現在穿的這種。

旗袍「兩邊開叉」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兒,我細細了解,原來原因竟是這樣:

一、旗袍原型本來就開叉

眾所周知,旗袍脫胎自少數民族 滿族的傳統服飾 ,這個民族一開始生活在草原,那時候女性們穿這種外褂袍子,就把衣服兩邊做了開叉,因為這樣才好 騎馬勞作。 夏天熱了捲起來、冬天冷了蓋腿,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把旗袍做開叉,也是理所當然的。

二、清朝貴族女性沿襲了旗袍開叉傳統

後來滿人入關,作為當時貴族婦女最愛的著裝,旗袍開始精美起來,各種刺綉、錦緞美輪美奐,貴夫人不用勞作,所以把旗袍做窄,做成像上面這樣的款式,仍保留了兩邊開叉的傳統。

三、民國旗袍開叉有理由

到了民國時期,女性地位相對提高,也受西方解放思潮的影響,改良式旗袍開始大方異彩,成為當時的 社會 風尚,並改成大家熟悉的修身款:

這種款式貼合身材,體現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美,但是太過於緊身,如果不側開叉,行走也會不方便,而且上廁所也會很麻煩,你懂的哈~所以從便利的方面說,旗袍還是得做成兩邊開叉。

從美觀 時尚 的層面來講,旗袍兩邊開叉,展現優美腿部線條,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賞心悅目的觀感很讓人驚艷。

從思想解放層面來說,旗袍兩邊開叉彰顯了女性個性和優勢,越是文明的 社會 ,女性越不會裹得很嚴實,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旗袍因下面小如不兩邊開叉就從不開叉那邊歪,註:因旗袍緊身,(小)那麼,衣服下面就會打轉轉,(土話往一邊遷),這樣就很難看的?因為腿在向前走,腿要動啊?

因為不懂,所以不做文字解釋,其實穿起來的感覺,也挺不錯呀!

勝哥,條裙嗰叉我想開高啲

❷ 旗袍叉的做法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❸ 旗袍開叉是常見的設計,但是為什麼旗袍要「兩邊開叉」呢

第一,方便行走;第二,兩邊開叉使得旗袍更加有特色凸顯女性魅力;第三,增加了旗袍的視覺沖擊感;第四,方便女性上廁所下蹲等動作;穿上旗袍非常能夠凸顯女性身材和氣質,在旗袍設計初期袖子比較長,裙子下半身也是過膝蓋的也沒有那麼修身,中國女性穿的旗袍最開始是源之於清朝男性穿的袍子,那時候的中國女性受到西方文化熏陶開始潛移默化的認為男女應該平等女性也要像男子一樣穿袍子,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設計的越來越漂亮,款式越來越多顏色也越來越鮮艷,而且越來越貼身,與原先的袍子有很大的區別。

怎麼做旗袍 最好有詳細的步驟 有圖更好

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其中的要領卻不曾改變,那就是精細。首先,旗袍面料的選擇很有講究,真絲的柔軟貼身,織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適價廉,選擇合適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驟。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講究的是師傅的手工。就說盤扣,纏好一個經常要2、3個小時,盤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據客人的年齡、穿著的時節以及出席的場合進行搭配:春節配如意扣、鳳尾扣,老太太過生日配壽字扣,年輕女人喜歡簡單柔美的蘭花扣、盤香扣。講究的客人,會要求隨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盤扣的花型,一年12變。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製作一個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電影里那種6、7厘米的高領其實現實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領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高領穿起來實在不舒服,轉個頭人要跟著一起轉過去。一般人平時都穿低領,一粒扣子就夠了。到了現在有的旗袍連這個扣子都省去,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個尺寸,一點也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須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給人量身要非常仔細.

❺ 旗袍工藝總結怎麼寫

具體工藝
1.打線釘:前片、前側片、掛面、駁線、串口線、袋位、腰節線、扣位、袖標點、底邊、後片、後中線、後叉位、底擺折邊線、腋下片、底擺折邊線、袖大片、袖口線、袖肘線、裝袖點、袖大片、袖口線。
2.做胸襯:收省、組合、歸拔、冷卻定型。
3.前片工藝:收省、組合側片、前片推門(歸拔工藝)、做大袋、做手巾袋、裡布收省、掛面工藝、開里袋、復胸襯、復牽帶、復掛面、扳止口。
4.後片工藝:緝合後背中線、歸拔後片、劈後背縫、拉袖籠牽條、作背開叉、做後片裡布。
5.擺縫工藝:縫合里子擺縫、面布擺縫、滴針、做貼邊。
6.肩縫工藝:定扎肩縫、緝合肩縫、歸拔肩縫、定扎肩縫。
7.做袖、裝領工藝:做領里、做領面、縫合領止口、縫合掛面、領面串口線、縫合前片、領里串口線、面與衣身領圈縫合、領里與衣領圈縫合、做領缺角。
8.做袖、裝袖工藝:拔歸袖大片、縫合內袖縫、拔歸內袖縫、扣燙袖貼邊、做袖叉、縫合外袖縫、收袖山吃勢、做袖裡綢、定扎袖子、緝袖子、裝彈袖棉、扎燙袖子
9.鎖扣眼、釘鈕扣。
10.整燙。
要是單做你一件,加急的話,不管是大服裝生產廠還是個體店面,一天差不多。 自己改下就行了

❻ 滿族時期人們穿的衣服,為什麼都是開著四個叉

分叉設計是為了表現東方女性的意蘊。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也方便當時的婦女到外工作。

有人認為叉子的設計是為了表現東方女性的意蘊。一眼望去,她們不禁想起女人迷人的姿態。更重要的是,上廁所更重要。沒有這兩個叉子,蹲著不方便。旗袍從古裝演變而來,自然解決了這個可恥的問題,但事實上,大多數人認為旗袍雖然是為方便而設計的,但與上廁所無關。據說旗袍的概念起源於清代先秦時期的深衣。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服裝。旗袍之美是內涵之美、柔美之美、魅力之美。誰不想擁有這么漂亮的旗袍。

❼ 裙子下擺開叉的做法

給裙子開叉的位置取決於裙子原來的縫線位置,如果是側邊縫合的裙子,就做成側開叉,後中線縫合的裙子就做成後開叉。

用拆線器或小剪刀把裙子縫線從下往上拆開10厘米長度。縫線拆除後,在裙子叉口頂端燙貼1厘米的用針線縫合,對頂端起加固作用。用針線(或縫紉機)從裙子叉口頂端上面2厘米開始對叉口鎖邊縫。有了這個叉口後,穿著裙子又可以輕松走路了。

裙子開叉就如同旗袍一般,開叉裙的美在於她的若有似無,好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總是讓人不斷側目。在炎炎的夏日裡,做一個神秘嫵媚的美人。

❽ 旗袍為什麼要分叉

正解
旗袍中國民族服裝的代表,能體現出中國女性的嫵媚和文靜,也比較適合中國女性的體型。旗袍最初是清朝男人們穿在身上,在馬上打仗時用的,後來逐步形成現在的女性穿著的樣式。旗袍一般合體度要求很高,所以開叉一來可以方便穿著,另一方面顯示女性的柔美。

外傳
旗袍原是清朝洲旗人婦女的服裝,據考證,滿人的旗袍下擺是不開叉的。最近書店"老照片"系列泛濫,仔細看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叉,樣式很土。特別是那領子很特別,立領,極高,高到腮邊,硬邦邦很不舒服的樣子。據我想來,估計是為了約束婦女的頭部運動,使小腳女人更加顯得"端莊"。本世紀初的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了。特別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叉,那時的漢族男人都說這種服裝很漂亮,很美。可是我在想,開叉無非是為了露出女人的大腿,當時的意識形態中女人的身體絕不是"藝術",民國時的劉海粟幾乎被認為是個流氓。就算今日,畫個女人大腿之類的藝術還未為全體國人所接受。可是為什麼這種服裝在將近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是"美"的呢?原因無非是男人喜歡,開叉能看到大腿,我想看旗袍開叉處裸露的大腿的男人,投入視力最多的肯定是開叉的最上方,就是靠近大腿根部的那片,而絕非是腳踝附近。於是就能聯想到那看不到的腿根、私處,進而是床、是做愛。旗袍被認為是時裝,只要穿的起,所有丈夫、父親都不反對家裡女人穿旗袍。但是極力反對自己的女兒或老婆穿開叉很高的旗袍。心裡卻希望的旗袍開叉高一點、再高一點。因為不好意思直接說:"對面的女孩給我看看大腿",只好間接說開了叉的旗袍好看了。

❾ 下擺開叉的做法

製作步驟如下:

1、在要開衩的位置用記號筆做標記,畫出要開衩的大小。

2、沿所畫的記號剪開。

3、打開開衩的兩邊,讓它變成一條直線。將一根包邊條用針珠固定到開衩邊緣。用1 / 4英寸的縫量縫在一起。

4、Press the other edge of the bias to the wrong side 1/4" and then fold it over the seam allowance and pin the the wrong side. Stitch in the ditch along the seam to sew the folded edge of bias to the vent.(翻譯不下不去了,直接上英文,看不懂的朋友直接看圖應該也能看懂)

5、With right sides together, at the top of the vent , sew a diagonal stitch line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sleeve from the corner of the vent to secure it in place.

與旗袍的叉口是怎麼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ta5怎麼讓連帽外衣拉下帽子 瀏覽:791
長袖夾棉皮質旗袍排行榜 瀏覽:489
女裝長款衣爆款圖片 瀏覽:294
褲子鋪怎麼量褲長是什麼意思 瀏覽:434
韓風女裝探店 瀏覽:119
女裝店怎麼放衣服顯得檔次高 瀏覽:504
針織衫馬甲怎樣搭配 瀏覽:847
e井女裝店 瀏覽:558
愛馬仕皮帶帶鑽款男士 瀏覽:745
男士保暖上內衣價格圖片 瀏覽:650
松緊腰半袖怎麼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975
地鐵睡衣女視頻教程 瀏覽:251
吳昕潘瑋柏情女裝照 瀏覽:694
男士紅色衛衣搭馬丁靴 瀏覽:768
裙子是啥顏色衣服好看圖片 瀏覽:522
捷豹皮帶如何松開 瀏覽:384
編織衣開衫方法 瀏覽:991
女款羊絨衣編織花樣 瀏覽:713
特大號男款波司登羽絨服 瀏覽:393
中國品牌風衣男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