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弘揚傳統文化之「旗袍秀」
華南區: 孔榮 報道
旗袍作為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美的經典服飾,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中一個璀璨的明珠。將女性賢淑、典雅、柔美、清麗、嫵媚、高貴的氣質和風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旗袍秀,是弘揚傳統文化活動,秀出中老年人獨特韻味,展示優雅幸福的活動。
2020年11月21日下午,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東望廣東深圳寶安寶田課堂志願者,與尚德子課堂的志願者計20多人,應邀來到深圳龍崗五和社區,參加由五和社區黨委主辦的中國紅「旗袍秀藝術節」大型公益活動。
志願者們來到社區就開始忙碌起來,化妝的化妝、換衣的換衣,然後由社區黨委張書記集合綵排。此次活動群英薈萃,應邀參加的有黑玫瑰旗袍隊、紅舞鞋旗袍隊、雅韻夕陽旗袍隊、淸英旗袍隊、古典傘舞隊、旭景旗袍隊、木古風華旗袍隊和媽媽旗袍隊,還有五和新村合唱團,以及東望志願者合唱團。
舞台上,各路旗袍隊表演者,將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民族服裝,分別以《紅古韻》《我的祖國》《好一朵女人花》《心戀》《又見雨夜花》《秋水伊人》《秋蝶紅》《中國贊》等中國傳統旗袍秀節目,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中國紅大舞台,就是讓普通老百姓展示生活多姿的舞台,表演台上中老年人邁著優雅的台步,盡顯成熟、優雅,大方的古典和妙曼,紅色艷麗又不失妖嬈,黑色神秘又顯性感,白色男士的襯托更顯女性的風姿卓越。
此次旗袍藝術節,不僅展示了女性的獨特氣質魅力,更展示出旗袍作為具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已出現在各種禮儀場合,在國際舞台上也是頻頻亮相。而東望志願者合唱團帶來的合唱《五和歡迎你》,唱出改革開放以來五和社區的發展成果,一片欣欣向榮景象。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共享、共建、共治的時代,志願者們積極響應配合社區黨群,營造和諧家園。東望志願者別樣的演出,贏得到社區領導和市民的高度贊揚!
群眾的口碑是東望志願者不斷向前的動力和源泉,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時代呼喚。她們不但是一群傳統文化愛好者,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傳播者,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她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自我奉獻精神!志願者助力此次中國紅旗袍秀藝術節,在公益付出的路上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B. 誰了解中國粵劇服裝的變化和歷史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嘉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歷史
元朝以前
粵劇的起源於中國民間齊言民歌的興起,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詩經》,但這是中國全部板式變化體戲曲如京劇、粵劇,以及詩贊類戲曲如上海越劇、黃梅調的共同起源。
中國齊言體民歌,發展至中古時代,即魏、晉和唐代,達到空前的高峰,更形成了一代的文學體式——唐詩。這些講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齊言體民歌,在唐代佛教寺廟的俗講表演中,不但形成說故事的內容,也加入了節以木魚的節拍特色。可是,由於長期處於社會低層,加上受外來音樂影響的宴樂〔或稱燕樂〕,在唐代一直為統治階層所欣賞,所以並沒有很大的發展。而由宴樂發展出來的詞樂,歷經唐宋,更形成了律分宮調的戲曲。
元朝
到了元朝,雜劇成了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當時稱一幕戲為一折。以後只選演一幕戲便稱為摺子戲。粵劇有很多劇目是由元朝雜劇流傳下來的,甚至某些粵劇的傳統戲碼是跟雜劇完全相同,例如《西廂記》(被稱為元雜劇之冠)、《竇娥冤》、《踏雪尋梅》、《倩女離魂》、《趙氏孤兒》等。
明朝
明朝歸有光所編寫的《庄渠遺書》卷九記錄了明代正德16年(1521年)欽差魏校的《諭民文》,內有「倡優隸卒之家,子弟不許妄送杜學。」「不許造唱淫曲,搬演歷代帝王,訕謗古今,違者拿問」等說話。這可以說是廣東有關戲劇最早的文字記錄。據《新會縣志》記載,明成化初年,當地的「鄉俗子弟多不守本業,事戲劇度日」。明代嘉靖40年(1561年)《廣東通志》便有所記載:廣州府「二月城市中多演戲為樂,諺雲正燈二戲」,並有「搬戲難成器,彈弦不是賢」的俗語,所以「江浙戲子至,必自謂村野,輒謝絕之」。這證明當時已經盛行大戲。
到了明代,南戲的弋陽腔已在廣東流行,昆班、徽班及江西、湖南戲班經常進入廣東演出。根據《粵劇史》,廣東出現一個女花旦,名叫張喬,南海人,是一名青衣(戲子)。原籍蘇州的她出生於廣東,因為她母親是蘇州崑腔戲子的緣故被記載為崑腔班女戲子。可見各地戲班中人開始在廣東落地生根。[2]雖然廣東人受了外來的薰陶而開始學習演戲,但是在成化年間,學戲仍未被保守人士所接受,石灣太原霍氏族譜曾有禁止良家子弟學戲的家箴。後來漸漸才出現組成本地人為主體的戲班,並過渡到本地人為全體的戲班。為區別兩者,前者被稱為「外江班」,後者被稱為「本地班」。
粵劇不但吸收了弋陽腔的特色,並且與徽劇(安徽)、漢劇(湖北)、湘劇(湖南)、祁劇(湖南)、桂劇(廣西)有血緣的關系。因為所演的劇目、唱腔、音樂、表演方式等等,與徽、漢、湘、祁、桂劇大致相同。例如:《晴雯補裘》和《獨占花魁》這兩出戲碼,《鏟椅》、《跳台》、《夜戰馬超》等南派武打劇,桂劇和粵劇完全相同。雖然說外江班接近徽班,本地班接近西班,但其實本地班建立的初期,主要區別在組班的人。本地班是由本地人組成,主要是指本地藝人組成的專業戲班。可是有時候也可以包括一些農民在進行季節性演出活動而臨時組成的戲班。
「未有八和,先有瓊花」在戲行中是無人不懂的。瓊花會館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根據《佛山忠義鄉志》的記載:「鎮內有會館凡三十七,瓊花會館建築瑰麗,為會館之最。」。當時瓊花會館坐落於「優船聚於基頭,酒肆盈於市畔」的大基鋪(即佛山市紅強街區)。當時會館門口有四條大柱,還有個亭子。館門口的牌匾是「會館」兩字,全館的面積比當時的祖廟還大。全館共分三進:第一進是鍾鼓,繼後有可拆可合的臨時舞台;第二進是瓊花宮大殿,大殿前是天階;第三進是會所。華光誕時戲行中人匯聚瓊花宮大殿祭祀華光帝。瓊花會館附近就是佛山大基尾河邊的瓊花水埠,方便坐紅船的伶人上岸或到其他地方演出。據說伶人最初僱用紫洞艇作為戲船,後來加上帆哩,在船身繪畫龍鱗菊花圖案,船頭髹成紅色,因而稱為紅船。
清朝
廣東本地戲班早期活動的中心在佛山。順治十五年(1658年)在靈應祠祖廟前建華封戲台,台上演戲鼓桌什物俱全。康熙年間改名為萬福台,是廣東現存最華麗精巧、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古戲台,見證粵劇發展歷史。戲台分前後兩部份,前台以金漆木雕為布景,具有強烈的舞台效果。整個萬福台還採用拱型結構,無論站何處,所能聽到的音質基本相同。
雍正年間,廣州更出現「土優」、「土班」。有文獻記載:「廣州府題扇橋,為梨園之藪,女優頗眾,歌價倍於男優。……能崑腔蘇白,與吳優相若。此外俱屬廣腔,一唱眾和,蠻音雜陳。凡演一出,必鬧鑼鼓良久,再為登場。…… 榴月朔,署中演劇,為鬱林土班,不廣不昆,殊不耐聽。探其曲本,止有白兔、西廂、十五貫,余俱不知是何故事也。」
乾隆年間,廣東一帶比較安定,商貿發達。佛山更是商幫薈萃,因此娛樂要求而更加興旺,吸引百多個外省戲班來廣東演出。這些外江班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安徽、姑蘇等地。他們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合作在廣州創建「粵省外江梨園會館」。而本地班在他們的集中地-佛山成立了「伶人報賽之所」的戲班同業組織——瓊花會館。另外粵西「下四府」(指高州、雷州、廉州、瓊州四府)的演戲活動都很頻繁,每年的關帝、天妃、冼夫人一類神誕,均有「演戲迎神」的習俗。
咸豐四年(1854年),粵劇藝人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在佛山經堂古寺率領梨園弟子,編成文虎、猛虎、飛虎三軍。清政府為了消滅三軍勢力,殘殺藝人,火燒瓊花會館,禁演粵劇15年之久。在禁演期間,本地班藝人逃亡省外海外,有些粵劇藝人為了生活,加入徽漢等劇的外江班,掛京、漢、徽、湘等皮黃戲班招牌演出,因而促成梆子與二黃的合流。咸豐十一年,李文茂、陳開先後敗死,清政府禁令稍弛,本地班乘機再度興起。同治九年(1870年),高要縣紳士馮光緯等人曾經上稟請求准許演出夜戲,而知縣亦表示同意,可見禁令鬆弛的情況。
同期大批華工被押騙往海外,隨著出國華工的大量出現,廣東戲曲逐漸傳播海外。《美國華人史》記載粵劇為華人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民間文化。當年從舊金山請來的青年男演員(當時尚無女演員)經常來往於巴特和瑪麗斯維爾等礦區,為當地華工演出傳統的舞蹈和摺子戲。擁有123名演員的鴻福堂劇團在美國大劇院首次登場,上演粵劇,大獲成功,並在唐人街建立自己的劇場。另一方面,移居到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的大量華僑仍然保持了固有的習慣,僑民當中以廣東人為多,他們愛好粵劇。因此越南西貢有粵人劇團。新加坡的戲劇,也是由廣東人來演出。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印尼出版爪哇文譯本《薛仁貴》、《楊忠保》、《狄青》、《貴夫人》,後來更有馬來文譯本的《乾隆君游江南》。
粵劇解禁後,本地班表演方式改變很多,聲腔已經吸收了二黃,並能以梆子、二黃為主,兼用大腔演出。當時表演角色分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總生、公腳、正旦、花旦、凈和丑十大行當。後來經鄺新華、獨腳英、林之等人努力,粵劇得以重生,並組成了粵劇仝人的新組織——八和會館。當時建築八和會館的費用都是透過全行在每年閏月休業的時期舉辦義演,扣除工資後所籌集而成。另外,凡是入會會員都需要付出白銀一兩作為「份金」。終於在清朝光緒十八年(1889年)八和會館在廣州黃沙舊地海旁街落成。八和會館共分八堂,作為粵劇藝人住宿之用:兆和堂、慶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不同的行當被安排居住不同的分堂。小生、正生及大花面具在兆和堂。二花面、六分住在慶和堂。花旦住在福和堂。丑角在新和堂。武生在永和堂。五軍虎及武打家在德和堂。接戲賣戲的在慎和堂。棚面的音樂人員在普和堂。由於工作人員有很多,八和會館更設有方便所(醫療室)、養老院、一別所(安排身後事情)、小學、何益公司(戲箱行)。八和會館會員總多,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後期實行行長制度,各行行長都是全體人員推舉出來。
雖然粵劇開始恢復演出,但是在劇目內容和表演藝術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劇目不斷涌現,如《梁天來告狀》、《王大儒供狀》、《蛋家妹賣馬蹄》等,並在戲棚官話中加插廣州方言演唱。當時廣州先後建成河南、廣慶、海珠、樂善、南關等戲院,其後出現調制戲班演出的寶昌、宏順、怡順、太安等公司,全都活躍於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文獻記載「廣州班為全省人士所注目,其名優工價,至於二三千金,聲價甚高,然大概以擅演男女私情……為第一等腳色」。
清朝末年,中國的知識分子激發戲曲改良的浪潮席捲全國。光緒24年,中國日報副刊之旬報特辟鼓吹錄一門,由楊肖歐、黃魯逸幾名記者撰作戲曲歌謠來諷刺時弊政治得失,引起廣州香港等地的報刊注重戲曲歌謠。[光緒29年,一篇觀戲記猛烈批評當時的戲曲曲本迂腐,不能激發國民之精神。不久,反映時弊的作品陸續出現,譬如:《新廣東女兒傳奇》、《黃蕭養回頭》及梁啟超的《班定遠平西域》等等。這些新編的劇本之中,有些是由富有舞台經驗的藝人編撰。對粵劇影響深遠的應該是同盟會所組成的「志士班」。辛亥革命前後十年間,在港澳廣州等地曾出現了30多個這類的「志士班」,例如:采南歌班、優天社、振天聲社、仁聲劇社、民鏡社、國魂警鍾社等。最早使用廣州方言來演唱粵劇的春柳社影響了其他的志士班,為了便於宣傳革命思想,改用了廣州方言來唱梆黃,演出了《周姑娘放腳》及《盲公問米》,使宣傳效果超出預期。[為了加強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更編演了《文天祥殉國》、《戒洋煙》、《虐婢報》、《秋瑾》、《溫生才刺孚奇》等戲。
民國初期
在辛亥革命前後,一些粵劇老倌包括金山炳、朱次伯等人開始對粵劇進行革新運動。原因是光緒三十年(1905年),廣州繼道光三十年(1850年)第一間戲曲戲園出現後,再次興建戲院,並稱之為「戲院」。戲院改變了粵曲的演唱方式,令到原來需要滿足野台演唱,需克服風急聲弱的情況改變過來,令到以平喉演唱成為可能,而戲院由於令到觀眾的流動情減低,不像過往戲班坐紅船到不同地方演出,觀眾的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紅伶需要爭取觀眾。是次,初出茅廬的朱次伯,因為原擔的小生小生聰,不願演出尾戲,由他瓜代,他便以平喉白話演唱一出《寶玉哭靈》,大收旺台之效,令到演唱平喉白話成為風尚。
據廣州粵劇研究者陸豐先生的研究,粵曲唱腔的舞台語言是在1921至1927年產生轉變,又因為演唱平喉白,不但可以吸收廣東的說唱音樂如南音、木魚等,目今最早記載結合南音和梆黃曲的是1924年由陳小漢之父陳醒漢演唱的《芭蕉島》之憶美。也因為演唱平喉白話,粵曲的調門也變為降B調。
白駒榮主要的貢獻在於1917年和千里駒在國中興班,把十字句二黃改為「八字句二黃」,令到粵曲出現一種新的曲式,並成功把廣東白話引進粵劇及降調。因為從前粵劇全部都使用中州話演唱,後來是金山炳首先局部將白話帶入粵劇,朱次伯與白駒榮努力將白話引進過程中也下了不小功夫。至於降調方面,戲棚做戲是要高調地大聲唱戲,而與白駒榮同期的小生太子卓還是唱子喉,白駒榮已開始將聲調降低唱平喉,唱腔自成一格。到了1920年左右,終於把戲棚官話全面改為廣州話,由子喉(假音)演唱改為用平喉(本嗓)演唱。梆子和二黃一律唱低八度,使梆子、皮黃在風格上統一起來。
及後薛覺先率先引入新的化妝技巧及西樂樂器。在同一時期,省港班的崛起,薛覺先與馬師曾的競爭進入白熱化,促進了粵劇的改革和興盛。例如:薛覺先與小提琴家尹自重合作設計「薛腔」。來自上海的呂文成將北方二胡的絲弦改成鋼弦,創出了高胡,音色高亢明亮。名伶陳非儂邀請梁以忠擔任其戲班的音樂領導。當時更出現了如盧有容、梁金堂等著名編劇家,先後為馬師曾及薛覺先寫作了不少名劇,手法也著重與當時流行的電影與話劇非常接近。
其實據歷史資料記載,1925年廣州有40多班大型粵劇戲班,當中每一班的人數可以多達150多人。廣州出現「海珠」、「樂善」、「太平」、「寶華」、「民樂」、「河南」等十所大戲劇場。同期,開始產生「薛馬桂白廖」五大流派。當時大老倌的收入相當可觀,在每圓可購米兩擔的時候,他們的年俸可以高達18000圓。因此很多人認為演粵劇可以名成利就,令人趨之若鶩 。據不完全的統計,這個時期活動於穗、港、澳的專業和藝人兼任的編劇家有100多人,新編劇目高達四五千個。可說是粵劇的黃金時代!
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香港立法局有法例禁止男女同班,所以歷年來粵劇中只有全男班、全女班之分。及後羅之錦爵士在立法局中提議,說及男女既能同坐,為何不能同班。於是在1933年秋,香港總督貝璐取消男女合班禁令。雖然廣州曾出現男女同班的「共和樂班」,演出僅十個月就被廣州公安局禁止,但是廣州也在1936年10月左右跟隨香港解禁。陳非儂和馬師曾因為接了越南及緬甸之約,離開了太平劇團。太平劇團的班主源杏翹適逢其會,在原本的班底下(馬師曾、半日安、馮醒錚、馮俠魂、袁是我、謝醒儂、馮玉君)聘請譚蘭卿、上海妹及麥顰卿三位女藝人為花旦,令觀眾耳目一新,盛極一時,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於是男花旦漸遭淘汰,是粵劇歷史大轉變之一。
從此粵劇在香港非常流行。當時演出主要集中在利舞台、高升戲院、太平戲院及新光戲院等舊式戲院。差不多一個星期七日都有不同的劇目上演。當時粵劇不但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由於很多中國人移民海外,以致東南亞、大洋洲、美洲的廣東華僑聚居地區都有粵劇演出。東南亞一帶更有些世代相傳的粵劇藝人、固定的劇團、行會和演出場地。例如新加坡的「慶維新」及吉隆坡的「普長春」。除此之外,海外華僑對粵劇需求吸引了很多粵劇戲班到海外演出。可是,大型戲班的人數往往超過一百人,支出龐大,導致精簡人手,開始出現大約50-70人所組成的小型粵劇劇團。這也促使了戲班「六柱制」的形成。
共和國建國初期
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積極挖掘優秀劇碼、繼承粵劇傳統,在藝術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養了一批新藝人。1958年,廣東粵劇院正式成立。1960年和1962年先後創立廣東粵劇學校和廣東粵劇學校湛江分校。在粵劇歷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養接班人的綜合性專業學校。
同時期電影開始蓬勃,粵劇吸引力大減。可是後來創作的粵劇電影重新把粵劇帶入電影院,使粵劇重獲昔日光輝。當時著名的粵劇電影有「蟹美人」、「龍王三宮主」、「黃飛虎反五關」、「萬里琵琶關外月」、「四郎探母」、「寶蓮燈」、「雙仙拜月亭」、「紅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魚」、「香羅冢」等等。
五十年代末,香港的粵劇形勢不妙,當時紅伶芳艷芬因為結婚而退下來,薛覺先、馬師曾、紅線女離開香港,連紅透半邊天的新馬師曾都不大熱衷於演出。幸好後來麥炳榮和鳳凰女組織班霸「大龍鳳劇團」,有譚蘭卿加入,並由林家聲擔當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劇目《百戰榮歸迎彩鳳》、《刁蠻元帥莽將軍》、《彩鳳榮華雙拜相》、《鳳閣恩仇未了情》等。不久,陳好逑與林家聲另立新班「大龍鳳劇團」。及後新的劇團紛紛迭起,包括羽佳的慶紅佳劇團、何非凡的非凡響劇團、林家聲的慶新聲劇團。
文化大革命期間,粵劇備受摧殘,很多曲譜幾乎付之一炬,被抄家的藝人多不勝數,很多藝人紛紛逃亡到香港及澳門,而全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樣板戲才可以演出。1976年後,粵劇才能夠重生,伴奏在民樂基礎上吸收了西洋樂器,尤其是爵士樂器,包括電吉他及薩克斯。劇本方面更有些是改編自話劇或電影的優秀作品。例如:《關漢卿》、《牡丹亭》等。
在這個時期的新加坡卻因為韓戰的關系而樹膠價格猛漲,導致收入增加,娛樂事業也一片蓬勃,當地的粵劇亦因此受惠不少。這段期間,相繼到新加坡登台的粵劇伶人有陳笑風、梁瑞冰、羅劍郎、新海泉、馮峰、陳惠瑜、許英秀等。1952年,薛覺先再組覺先旅行劇團二度來新加坡。五十年代末期,有很多香港粵劇藝人到新加坡演出。例如蘇少棠、葉昆侖、關德興、石燕子、秦小梨、余麗珍等。由於名氣關系,門票價格驟增幾倍。到了六十年代,新加坡各種新興娛樂事業如雨後春筍出現,電影和電視很快成了主流。生活節奏變得急促,觀眾開始不願看冗長的地方戲曲。一九六八年,新加坡的本地職業粵劇班已不能生存,許多職業粵劇團亦告解散。
現代
香港為了加強粵劇教育,香港八和會館(Canto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屬下[八和粵劇學院][The Cantonese Opera Academy of Hong Kong LTD]與[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在1996年合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1998年改為與[香港演藝學院]合辦夜間粵劇培訓證書課程。1999年,[香港演藝學院]在[粵劇培訓證書課程〕的基礎下,聘用全體夜間課程的教職員,舉辦兩年全日制粵劇文憑課程,訓練專業粵劇演員。為了提升學員的水準,更在2000年協辦粵劇進階課程。2004年,由於合作上的考慮,〔香港演藝學院〕主動解除和〔八和粵劇學院〕的合作關系,八和粵劇學院只有十二名學生及兩名導師繼續留在八和粵劇學院,搬到深水埗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繼續舉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由於學生大量流失,香港藝術發展局曽一度考慮終止八和粵劇學院的資助,但八和粵劇學院隨即轉型,不但在2004年開辦鑼鼓課程,在2005年亦開辦粵曲伴奏課程及社區粵劇學院季度短期課程,學院學生迅速由十二人増至一百八十餘人,並且開設少年兒童粵劇班.2006年亦准備開設粵劇編劇班.八和學院亦有專業班學生高軍翔,高軍濤在2006年正式接受康樂及文化署邀請,擔任文武生,與粵劇名伶王超群,呂洪廣,敖龍演出〔寶蓮燈〕及〔雙仙拜月亭〕.
近年來,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開辦粵劇課程給兒童及青少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籌辦「粵劇文化使節計劃」來向社區推廣粵劇。劍心粵劇團也舉行《南國紅豆育新苗》的兒童粵劇推廣及教育計劃。
現代粵劇開始受到外國人歡迎。創始人黃展華為首的粵劇海外名伶為了讓外國人參與並且繼續對外推廣,以英語為表演語言的英語粵劇應運而生。同時新加坡的英語粵劇由黃仕英開創。
行內演員為了改良粵劇,開始考究戲服、道具及布景的式樣及色彩是否配合故事的朝代。例如: 漢風粵劇研究院於2005年11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所演出的銅雀台。
由於香港社會重視粵劇發展,除了一些民間的戲曲研究中心外,香港各間大學也紛紛設立粵劇學術研究中心。例如:成立於2000年3月1日的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及成立於1998年的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香港大學音樂系也有有關粵劇的課程。
[行當]
花旦常見造型
粵劇的行當原為末、生、旦、凈、丑、外、小、夫、貼、雜10大行。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凈」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編輯] 化妝
早期流行濃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妝品比較簡單。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劃黑少許眼眉毛,花旦只是塗上粉末。根據行內習慣,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鏡子化妝。一般舊式化妝是先拉起臉部皮膚,用布條扎著頭發,用白色顏料畫了個底稿,確定線條對稱公正,然後才正式填上其他鮮艷顏色。對於凈角(例如:張郃)的化妝,行內稱呼為「開面」。先用白色顏料描畫底稿,在眼睛及口部附近塗上黑色,把眉毛畫得長長並向上翹來表現威嚴,在其他的地方塗上紅色,就完成整個「開面」過程。當然不同行當就有其獨特的化妝方式。丑角常有一個大白點在臉的中央。其實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干鏈。
到了二十年代,薛覺先把京劇、話劇及電影化妝法和傳統化妝法結合。化妝轉趨輕描淡掃,朴實自然。最常見的化妝就是「紅白臉」,先把整個臉塗上白色粉底,然後圍繞著眼睛及顴骨塗抹紅色胭脂。有時候畫了長長的眉毛,並使用鮮紅色的口紅。
戲服
粵劇早期服飾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樣,並加以改良為戲服。清朝時期,京劇越來越受歡迎,交流逐漸增多,服裝制度亦漸受京劇影響,而且當時新劇目加入朝廷官員角色,部分戲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樣。傳統京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帔、衣。而然傳統粵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子、開氅、官衣、帔、衣。
材料方面以布質為主,後期增加了膠片或者銅托小鏡點綴戲服。在50-60年代初珠片戲服大行其道。根據《廣東戲劇史略》對服裝的描述:「粵尚顧綉,大率金錢為貴,於是金碧輝煌,勝於京滬所制。自歐美膠片輸入,光耀如鏡,照眼生花。梨園名角,競相採用,奇裝異服,侈言摩登,斗麗爭妍,漸流詭雜」。可見其瘋魔程度如何如何。到了60年代末,綉花戲服開始受到歡迎,直到今日仍是戲行中的主流。
不同行當需要不同的戲服。例如:小生通常飾演文質彬彬的角色,有時候甩袖,所以長袖稱呼為文袖。小武需要打鬥,短袖才方便演員動作,所以短袖亦稱呼為武袖。因此文武生(小武加小生)的戲服會出現文武袖。
頭飾
粵劇發飾之特色主要是片子、頭套、發髻、飾物,並有系統地上片子、戴頭套及插頭飾飾物。不同種類頭套、發髻、發辮、發包也有自己的特色、用法、製作方式、配戴及保養用具。
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頭飾,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頭飾種類繁多,用料各有不同。公主及貴妃配戴的頭飾也有正鳳和鳳冠之分。上片子需要特殊的用具、基本手法及技巧,並利用片子改善面型及令片子牢固面部的技巧。
其實男角亦有頭飾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類。紅樓夢中賈寶玉及洛神中的曹子建所配戴的便是太子盔。根據《香江梨園:粵劇文武生羅家英》,太子盔又名「紫金冠」,為太子或年輕將領作用的。冠頂作雲龍吞珠圖紋,加上大紅球纓,插上雉雞尾的則是軍中的主將。
[編輯] 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同時,粵劇也會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獨特唱腔,例如來自福建的廣東南音、木魚、廣東的本地民謠粵謳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即表演。當中包括手勢、台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等等。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發、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唱腔
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崑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但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後來隨著崑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的改良從演唱語言入手,在將官話變為廣州方言,又稱為新腔。抗戰時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鑽研粵劇並發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覺先的「薛腔」。馬師曾的「馬腔」。紅線女的「女腔」。新馬師曾的「新馬腔」。
身段
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交代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
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台、開門、拉山、上馬及背供。小生的台步是丁字步,要表現氣宇軒昂。花旦的台步是撇步,要表現輕盈。為了作猶豫不決、考慮如何應對等心理狀態或搜索物件、覓路等情節時,演員便會運用「水波浪」程序來表達。
不同行當有自己獨特的基本功。穿上「大靠」的武生必要懂得「跳大架」。跳大架是由一連串的身段動作組成,包括演員上場、拉山、掛單腳、亮相、七星步、水波浪步、撮步、小跳、踢腿、踢甲、車身、洗面、順風旗、走圓台等一連串的動作。
表演程序
「自報家門」 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引子」、「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引子」 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念「引子」。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
「定場詩」 當角色念完「引子」以後要念的四句詩,為定場詩。內容大半是介紹劇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坐場白」 主要角色念完"引子"、"定場白"以後所念的一段獨白。內容是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身世、經歷、心理等。
「跑龍套」 "龍套"是指戲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宮女等隨從人員,因穿特殊形式的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就是扮演這些角色的意思。
說白
說白可以分為獨白及對白,又可以分為押韻及不押韻。押韻的包括詩白、口古、白欖及韻白。不押韻的有口白、鑼鼓白及浪里白。
音樂
粵曲的唱腔音樂主要分板腔類、曲牌類和詩贊類三種。其實這都和戲曲及粵劇的發展相關。詩贊類一般又稱為說唱類。
廣東本地的戲曲音樂,應以說唱類的南音、木魚、龍舟、板眼、粵謳等為主,因為這是根據廣東話的語言特色組成,在語分平仄、句分上下的基礎上,廣東說唱類的唱腔,曲詞句格必須分為兩組上下句式,因為廣東話分陰陽平,這和北方語系的陰陽平不同,語音上有很大的差異。
粵曲唱腔音樂的基本特色是板腔類,即梆子和二黃,俗稱「梆黃」
C. 湛江世貿有旗袍賣嗎在幾樓
湛江世貿有旗袍賣,在湛江世貿大廈第二層15號鋪,湛江市赤坎區愛都服飾世貿專賣店由李金鳳在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赤坎分局注冊登記,注冊時間是20030415。
D. 湛江遂溪哪裡有賣旗袍的地方
遂歷讓租溪縣上洋鎮茂盛路。根據網路地圖查詢可知,遂溪縣滑扮上洋鎮茂盛路是茂盛服飾城的所在地,這里是一個集時肢兆裝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服裝批發市場,有大量的旗袍供應。
E. 央視春晚節目單!
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部分節目單如下:
1、開場賀歲歌舞「生肖鬧春中國年」《老鼠愛上你》表演:李現、周冬雨、張若昀、李沁、朱一龍、宋丹丹、張一一、申霏霏、楊臣剛、藍天幼兒園藝術團
2、中外歌舞薈萃表演:國外藝術家
3、歌曲《過年disco》表演:陳偉霆、張藝興、寶石老舅
4、小品《風雪餃子》演員:賈冰、秦嵐、張若昀、沙溢、吳磊
5、現代舞表演《舞林追夢人》:表演:易烊千璽、王嘉爾、羅志祥
6、小品《每逢佳節被催婚》表演:張凱麗、楊立新、王鷗、吳海龍、張維威、魏大勛
7、分會場拜年
央視春晚導演介紹:
楊東升,男,出生於廣東湛江吳川人,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 。
中國中央電視台導演,中央電視台大型節目製作中心製片人、主任。1982年進入中央電視台,199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導演組導演、199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導演組導演、200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導演組導演、200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導演組導演。
F. 贊旗袍秀的詩句
1、題旗袍秀
佳麗靚金枝,風采神玉秀。
織錦連衣袂,水袖映春秋。
滿腹經綸卷,一身氣質裘。
歌喉抒詩韻,彈指寫風流。
作者桑山,原名張澤芳,男,漢族,祖籍湖南耒陽,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漢語言文學中文系畢業,獲得第二屆《龍魂杯》網路文學大賽現代詩歌類一等獎、第一屆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優秀獎,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新疆頻道副站長。
2、旗袍秀
柔情似水小蠻腰,
風韻無邊步態搖。
垂柳擺條輕似舞,
疑猜瑤殿女飄飄。
作者梁錫濤,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中物理教師。
3、尤物——頌旗袍走秀《荷塘月色》
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
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
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
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
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
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
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
比夏日更火熱,
心內奔跑的激情,
瞬間雷鳴爆發。
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
月光濺落,
銀河奔流。
作者馮亞娟,筆名千紙鶴,女,1976年10月出生,遼寧省作協會員,營口市作協會員。詩歌發表於《詩潮》《海燕》《陽光》《中國詩影響》《詩意人生》《天津詩人》《四川詩歌》《遼寧詩界》,《遼河》《香稻詩報》等多家文學雜志報刊。在全國各省、市級詩歌比賽中偶有獲獎。
4、旗袍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彷彿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作者筱米(庄筱濛),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客居廣東。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陰山作家網主編,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作品見《遼河》,《山風》,《水仙花詩刊》,《土默川》,《大西北詩人》,《大楚文學》,梅州日報,南方周末及各類網路平台。
5、旗袍
一襲青花瓷,
與三月的毛毛雨和韻,
就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兩只黃鸝鳥,
為湖畔的細柳傳情,
就是碧波盪漾的江南。
竹篙在烏篷船頭咿呀一聲,
民國就從蘆葦盪里劃過來,
商末的綢緞,
從老字型大小布莊拋一個媚眼,
隋唐的公子就打馬而來,
上弦月下又多出一對戀人。
發髻高高挽起清晨,
心思縝密的盤扣,
勾畫出閨閣女子的曲線。
高跟鞋,
早已印證烏衣巷的幽深,
旗袍的裙裾,
迷離了水鄉最後一抹黃昏。
吳歌,原名:吳德傳。祖籍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定居廣州。
自九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先後發表於《詩選刊》、《延河》、《山東詩人》、《世界漢詩》等各類紙刊。
詩歌作品曾獲《詩選刊》雜志社「中國詩歌網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詩歌大獎賽三等獎。第二屆「夢.烏鎮」詩歌大獎賽提名獎。
G. 急求元宵節燈謎,簡單一點的,小學生能猜出來的
1、河邊相會 (猜一字)
2、水落石出 (猜一字)
3、會走沒有腿,會吃沒有嘴,過河沒有水,死了沒有鬼 (猜一物品名)
4、笑死人 (猜一四字成語)
5、氣球升空 (猜一四字成語)
6、烏龍 (猜一人名)
7、芳草千里來相聚 (猜一字)
8、九點 (猜一字)
9、欲罷不能 (猜一字)
10、拆信 (猜一中國地名)
11、空心樹 1、湘 2、泵 3、 4、樂極生悲 5、遠走高飛 6、 7、董
8、丸 9、四 10、開封 11、村(猜一字)
愛好旅遊(打一成語)——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會計(打一成語)——足智多謀
逆水劃船——力爭上游
快刀斬亂麻——迎刃而解
翹翹板(打一成語)——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自力更生
脫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是道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四分五裂
節日的焰火(打一成語)——五彩繽紛
乖(打一成語)——乘人不備
相聲(打一成語)——裝腔作勢
逆水劃船(打一成語)——激流勇進
槍桿子,筆桿子,革命就靠這兩桿子 打一成語 雙管齊下
(2)心存怨氣問莫答 打宋詞一句 不應有恨
(3)九點 打字一 丸
(4)大陸親人盼團聚 打幾何名詞一 內切圓
(5)天涯任我行 打三字電信名詞 全球通
(6)迷途無人幫 打成語一 失道寡助
(7)遊子身上衣 打五字口語一 別來這一套
(8)九死一生 打金融名詞一 存單
(9)二話不說 打猜無線電名詞 單聲道
(10)產房在哪 打五字常言一 人生地不熟
(11)說話和氣 打體育名詞一 柔道
(12)錯拋媚眼 打足球術語 傳球失誤
(13)粒粒皆辛苦 打三字糧食品種 珍珠米
(14)上了年紀話題多 打成語一 老生常談
(15)來往不逢人 打二字法律用語 走私
(16)站了兩天 打字一 暗
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字)——許
進水行不成(打一字)——衍
上下一體(打一字)——卡
半導體(打一字)——付
熙熙攘攘(打一字)——侈chǐ
內里有人(打一字)——肉
一一入史冊(打一字)——更
兩點天上來(打一字)——關
祝福(打一字)——詰jié
池塘亮底(打一字)——汗
雨(打一字)——池
血盆(打一字)——唬
刃(打一字)——召
思(打一字)——十
武(打一字)——斐
書簽(打一字)——頰
四個晚上(打一字)——羅
陝西人十分好 打一字 附
送走觀音使不得 打一字 還
入門無犬吠(打一字)——問
半耕半讀(打一字)——講
畫中人(打一字)——佃diàn
豐收(打一字)——移
彈丸之地(打一字)——塵
鳳頭虎尾(打一字)——幾
矮(打一字)——射
抽水泵(打一字)——石
頂破天(打一字)——夫
後村閨中聽風聲(打一字)——封
另有變動(打一字)——加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打一動物名) 兔子
粽子臉,梅花腳。前面喊叫,後面舞刀。(打一動物名) 狗
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打一動物名) 螢火蟲
一支香,地里鑽。彎身走,不會斷。(打一動物名) 蚯蚓
一樣物,花花綠。撲下台,跳上屋。(打一動物名) 貓
溝里走,溝里串。背了針,忘了線。(打一動物名) 刺蝟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動物名) 鱉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槳,慢慢搖。(打一動物名) 烏龜
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名) 魚
一星星,一點點。走大路,鑽小洞。(打一動物名) 螞蟻
腳兒小,腿兒高。戴紅帽,穿白袍。(打一動物名) 丹頂鶴
小小船,白布篷。頭也紅,槳也紅。(打一動物名) 鵝
長胳膊,猴兒臉。大森林裡玩得歡。摘野果,搗鵲蛋,抓住樹枝盪鞦韆。(打一動物名) 長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個釵子。(打一動物名) 蟹
進洞像龍,出洞像鳳。鳳生百子,百子成龍。(打一動物名) 蠶
尖尖長嘴,細細小腿。拖條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動物名) 狐狸
為你打我,為我打你。打到你皮開,打得我出血。(打一動物名) 蚊子
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名) 蛇
背板過海,滿腹文章。從無偷竊行為,為何賊名遠揚?(打一動物名) 烏賊
日飛落樹上,夜晚到廟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腸。(打一動物名) 麻雀
說馬不像馬,路上沒有它。若用它做葯,要到海中抓。(打一動物名) 海馬
海上一隻鳥,跟著船兒跑。沖浪去抓魚,不怕大風暴。(打一動物名) 海鷗
小時像逗號,在水中玩耍。長大跳得高,是捉蟲冠軍。(打一動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間一塊眠。到老不分散,人誇好姻緣。(打一動物名) 鴛鴦
姑娘真辛苦,晚上還織布。天色蒙蒙亮,機聲才停住。(打一動物名) 紡織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裳。誰要欺負她,她就戳一槍。(打一動物名) 黃蜂
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打一動物名) 螞蟻
頭頂兩只角,身背一隻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打一動物名) 蝸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動物名) 馬
穿著大紅袍,頭戴鐵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動物名) 蜈蚣
沙漠一隻船,船上載大山。遠看像筆架,近看一身氈。(打一動物名) 駱駝
身穿綠色衫,頭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蓮。(打一動物名) 蟈蟈
頭胖腳掌大,像個大傻瓜。四肢短又粗,愛穿黑大褂。(打一動物名) 熊
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又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名) 長頸鹿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動物名) 象
遠看像黃球,近看毛茸茸。嘰嘰嘰嘰叫,最愛吃小蟲。(打一動物名) 小雞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邊。日日做漿賣,漿汁更值錢。(打一動物名) 蜂
皮白腰兒細,會爬又會飛。木頭當糧食,專把房屋毀。(打一動物名) 白蟻
身上滑膩膩,喜歡鑽河底。張嘴吐泡泡,可以測天氣。(打一動物名) 泥鰍
長得像**,引誘小魚蝦。觸手捕食物,舞爪又張牙。(打一動物名) 海葵
像魚不是魚,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物名) 鯨
兩眼如燈盞,一尾如只釘。半天雲里過,湖面過光陰。(打一動物名) 蜻蜓
黑臉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專拿飛天將。(打一動物名) 蜘蛛
駝背老公公,鬍子亂蓬蓬。生前沒有血,死後滿身紅。(打一動物名) 蝦
像貓不是貓,身穿皮襖花。山中稱霸王,寅年它當家。(打一動物名) 老虎
身長約一丈,鼻生頭頂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動物名) 海豚
遠看像只貓,近看是只鳥。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覺。(打一動物名) 貓頭鷹
腿長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沒人不吭聲,有人它亂竄。(打一動物名) 螞蚱
頭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終日到處游,只知樂逍遙。(打一動物名) 蝴蝶
身子輕如燕,飛在天地間。不怕相隔遠,也能把話傳。(打一動物名) 信鴿
腳著暖底靴,口邊出胡須。夜裡當巡捕,日里把眼眯。(打一動物名) 貓
頭前兩把刀,鑽地害禾苗。捕來烘成干,一味利尿葯。(打一動物名) 螻蛄
四柱八欄桿,住著懶惰漢。鼻子團團轉,尾巴打個圈。(打一動物名) 豬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動物名) 田螺
頭戴周瑜帽,身穿張飛袍。自稱孫伯符,脾氣像馬超。(打一動物名) 蟋蟀
身穿綠衣裳,肩扛兩把刀。莊稼地里走,害蟲嚇得跑。(打一動物名) 螳螂
叫貓不抓鼠,像熊愛吃竹。搖擺惹人愛,是貓還是熊?(打一動物名) 熊貓
播種(打一動物名) 布穀
多兄長(打紅娘子,上高樓。心裡疼,眼淚流。 (打一日常用品) 蠟燭
一棵麻,多枝丫。雨一淋,就開花。(打一日常用品) 雨傘
小小狗,手裡走。走一走,咬一口。(打一日常用品) 剪刀
一隻罐,兩個口。只裝火,不裝酒。(打一日常用品) 燈籠
左手五個,右手五個。拿去十個,還剩十個。(打一日常用品) 手套
有硬有軟,有長有寬。白天空閑,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 床
生在山崖,落在人家。涼水澆背,千刀萬剮。(打一日常用品) 磨刀石
一物三口,有腿無手。誰要沒它,難見親友。(打一日常用品) 褲子
又白又軟,罩住人臉。守住關口,防止傳染。(打一日常用品) 口罩
頭大尾細,全身生疥。拿起索子,跟你講價。(打一日常用品) 秤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又甜又蜜。(打一日常用品) 月餅
一隻黑狗,兩頭開口。一頭咬煤,一頭咬手。(打一日常用品) 火鉗
外麻里光,住在閨房。姑娘怕戳疼,拿它來抵擋。(打一日常用品) 頂針
口比肚子大,給啥就吃啥。它吃為了你,你吃端著它。(打一日常用品) 碗
猛將百餘人,無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燒身。(打一日常用品) 火柴
有頭沒有尾,有角又有嘴。扭動它的角,嘴裡直淌水。(打一日常用品) 水龍頭
一群黃雞娘,生蛋進船艙。烤後一聲響,個個大過娘。(打一日常用品) 爆米花
一隻黑鞋子,黑幫黑底子。掛破鞋子口,漏出白襯子。(打一日常用品) 西瓜子
身穿紅衣裳,常年把哨放,遇到緊急事,敢往火里闖。(打一日常用品) 滅火器
前面來只船,舵手在上邊。來時下小雨,走後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 熨斗
一隻沒腳雞,立著從不啼。吃水不吃米,客來敬個禮。(打一日常用品) 茶壺
中間是火山,四邊是大海。海里寶貝多,快快撈上來。(打一日常用品) 火鍋
樓台接樓台,層層疊起來。上面飄白霧,下面水花開。(打一日常用品) 蒸籠
一隊鬍子兵,當了牙醫生。早晚來巡邏,打掃真干凈。(打一日常用品) 牙刷
半個西瓜樣,口朝上面擱。上頭不怕水,下頭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 鍋
生在雞家灣,嫁到竹家灘。向來愛干凈,常逛灰家山。(打一日常用品) 雞毛撣子
站著百分高,躺著十寸長。裁衣做數學,它會幫你忙。(打一日常用品) 尺
一隻八寶袋,樣樣都能裝。能裝棉和紗,能裝鐵和鋼。(打一日常用品) 針線包
一藤連萬家,家家掛只瓜。瓜兒長不大,夜夜會開花。(打一日常用品) 電燈
你打我不惱,背後有人挑。心中亮堂堂,指明路一條。(打一日常用品) 燈籠
生來青又黃,好比水一樣。把它倒水裡,它能浮水上。(打一日常用品) 油
一顆小紅棗,一屋盛不了。只要一開門,棗兒往外跑。(打一日常用品) 油燈
遠看兩個零,近看兩個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 眼鏡
對著你的臉,按住你的心。請你通知主人翁,快快開門接客人。(打一日常用品) 門鈴
食品類:
1.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蓋被
2.寶寶不怕曬,穿衣真奇怪,里邊套紅衫,外面披麻袋
3.春天不下種,四季不開花,吃起來有味兒,嚼起來無渣
4.喝了池中一碗水,又笑又罵又軟腿
5.紅口袋,綠口袋,有人怕,有人愛
6.金一桶,銀一桶,打得開,關不攏
7.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
8.青蓬蓬,蓬蓬青,青蓬樹下出個白妖精
9.身穿紅袍,頭戴綠帽,坐在泥里,呆頭呆腦
10.生根不落地,有葉不開花,街上有得賣,園里不種它
11.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
12.一頭實,一頭空,一頭白,一頭青
13.一物生來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盤菜,娘死它才生,它死娘還在
14.紫紅樹,紫紅花,紫紅花袋包芝麻
答案:1.石榴 2.花生 3.鹽 4.酒 5.辣椒 6.蛋 7.花生 8.葫蘆 9.胡蘿卜 10.豆牙 11.蒜 12.蔥 13.木耳 14.茄子
動物類:
1.大姐樹上叫,二姐嚇一跳,三姐拿棒打,四姐點燈照(4個昆蟲)
2.地里走,溝里串,捎著針,忘了線
3.骨頭骨腦骨眼睛,骨腳骨手骨背心
4.鬍子不多兩邊翹,開口總說妙妙妙,黑夜巡邏眼似燈,日里白天睡大覺
5.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
6.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分大和小,只會叫「媽媽」
7.山上一盤磨,世人不敢坐
8.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
9.頭上兩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勞動,只知樂逍遙
10.彎彎一大弓,頭上一撮纓,活著穿重孝,死了穿大紅
答案:1.蟬、蚱蜢、螳螂、螢火蟲 2.刺蝟 3.螃蟹 4.貓 5.蜘蛛 6.羊 7.蛇 8.鵝 蝴蝶 10.蝦
11.為我打你,為你打我,打破你的皮,流出我的血
12.先修十字街,後造八卦台,主人中堂坐,恭候客人來
13.學狗坐,沒狗高,又沒耳朵又沒毛
14.一把刀,順水漂,光有眼睛沒有毛
15.一個雞蛋一身毛,只會跳來不會跑
16.一粒米,打三截,又沒骨頭又沒血
17.一位老頭背袋豆,一頭走,一頭漏
18.站著沒有坐著高,一年四季穿皮襖
19.嘴尖尖,尾巴長,我到南園去偷糧,家裡拋下兒和女,不知回鄉不回響
20.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走也坐
答案:11.蚊子 12.蜘蛛 13.青蛙 14.魚 15.麻雀 16.螞蟻 17.羊 18.狗 19.老鼠 20.青蛙
用品類:
1.不大不大,渾身凈畫,背個紙口袋,走遍天下
2.長的少,短的多,腳去踩,手去摸
3.弟兄幾十個,分成幾面坐,見到有人來,從你頭上過
4.古怪老漢,肩上挑擔,為人正直,偏心不幹
5.看看沒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6.兩個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長膘
7.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她先嘗
8.沒到手搶它,到手就扔它,越是喜歡它,越是要打它
9.生在山嶺中,顏色都相同,到了你們家,有綠又有紅
10.鐵打一隻船,紅娘在里邊,小雨嘩嘩下,船到水就干
答案:1.郵票 2.梯子 3.跳棋 4.天平 5.玻璃 6.筷子 7.筷子 8.籃球 9.茶葉 10.熨斗
11.小白雞,托長尾,走一步,啄一嘴
12.兄弟四五人,各進一道門,要是進錯了,定會笑死人
13.一家分兩院,兩院姐妹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
14.一件東西來回走,只有牙齒沒有口
15.一頭牛,兩個頭,這邊喝水那邊流
16.有人不用它,無人用到它,出門總要用,進門放起它
17.有山不見樹,有河部件水,有路不能走,要走跑斷腿
18.在家臉上白,出門臉上花,遠近都能到,一去不回家
19.嘴有城門大,牙有七八斤,渾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
答案:11.針 12.衣扣 13.算盤 14.鋸 15.抽水機 16.門鎖 17.地圖 18.信 19.魚網
以下100個[答案附後]
1、非典,非典,攜手清除(打一字)
2、看上去很美(打一我國足球運動員2字)
3、「玄德請二人到庄」(打2字古禮儀用語)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詞)
5、七日速變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賓客盡脫帽,灑淚來反思(打一音樂人,2字)
7、細雨如絲正及時(打古稱謂二)
8、玄德先來,雲長未到(打一田徑運動員,2字)
9、此章節錯誤較少(打5字口語)
10、元宵隔日始營業(打4字出版名詞,紙張類型)
11、戰亂重圓何感嘆(打9筆字)
12、不肖遭父笞,葯療得痊癒(打公安名詞二)
13、太陽出來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詞)
14、吾與一家人,離散又重逢(打一黨史人物,2字)
15、「有連山」(打2字國際名詞)
16、娘娘懿旨:刀下留人(打7字成語)
17、介入一部分(打2字音樂名詞)
18、「夫妻本是同林鳥」(打4字電視劇)
19、滾滾長江東逝水(打2字手機品牌二)
20、文章不寫半句空(打2字文學名詞二)
21、不要江山要美人(打汽車品牌二)
22、寄人籬下為糊口(打16筆字)
23、「煌煌太宗業」(打一相聲演員,3字)
24、做事手段好精明(打|3字教育機構簡稱)
25、曲意奉承不可取(打一港台歌星,2字)
26、還是分開吧(打一2字外國名)
27、這一章情節純屬虛構(打5字口語)
28、棄曹會劉本為雲長心願(打《三國演義》歌詞一句)
29、高不成,低不就 (打一金融機構名稱)
30、早穿皮襖午穿紗 (打醫學名詞一)
31、大會 (打成語一)
32、 不舒服 (打成語一)
33、人比黃花瘦 (打農業名詞一)
34、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打近代烈士一)
35、天下誰人不識君 (打我國地名二)
36、薦之於平原君(打成語一)
37、東京北京通貿易 (打成語一)
38、未成油團 (打外國著名小說一)
39、卷尾猴 (打字一)
40、貞觀之治 (打電影演員一)
41、唐代瑰寶 (打古代科學家一)
42、兒童節放假 (打中成葯名一)
43、並非陰歷初一 (打廣西地名一)
44、孟母三遷 (打雜志三)
45、家中添一口 (打字一)
46、湖光水影月當空 (打字一)
47、百病不單由口入 (打外國故事片一)
48、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打字一)
49、因 (打諺語一)
50、 甜咸苦辣各味俱備 (打字一)
51、魏蜀相爭 (打經濟名詞一)
52、只公開謎目 (打出版名詞二)
53、重點支援大西北 (打字一)
54、到黃昏點點滴滴 (打氣象術語一)
55、座中泣下誰最多 (打文學名詞二)
56、山中無老虎 (打法律名詞二)
57、大膽改組 (打魯迅作品篇名一)
58、巧立名目 (打字一)
59、專吃金木火 (打醫學術語一)
60、天蒼蒼、野○○ (打白居易七言詩句一)
61、減四餘二、減二餘四 (打字一)
62、遇水則清、遇火則明 (打字一)
63、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 (打故事片二)
64、丫丫 (打文藝名詞一)
65、長安美女 (此謎用心方能猜中,打詞牌一)
67、鳳凰台上鳳凰游 (打數學名詞一)
68、為什麼要控制人口 (打成語一)
69、半價出售 (打字一)
70、伐 (打《十五的月亮》歌詞二)
71、攔河壩 (打字一)
72、羊叫 (打詞牌一)
73、蟋蟀對鳴 (打《木蘭辭》句一)
74、曲 (打曹操詩句一)
75、分 (打廣告用語一)
76、他有你沒有,地有天沒有 (打字一)
78、有鳳凰而沒有孔雀 (打字一)
79、畫中不是田 (打字一)
80、(謎面空白無字)(打字一)
81、 說與旁人渾不解 (用紅筆書寫,打現代散文家一)
82、百年松柏老芭蕉(打成語一)
83、塞外秋菊漫野金 (打中葯名三)
84、謝絕參觀 (打常用語一)
85、夫人何處去(字)
86、 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字)
87、推開又來 (字)
88、高爾基 (打一字)
89、日近黃昏(打一中國地名)
90、珍珠港(打一中國地名)
91、大熱天,貓,狗等都在氣喘吁吁,只有羊在吃草 。(成語)
92、有頭無頸,有眼無眉, 無腳能走,有翅難飛。(打一動物)
93、夏前它來到,秋後沒處找, 摧咱快播種,年年來一遭。(打一動物)
94、前有毒夾,後有尾巴, 全身二十一節,中葯鋪要它。(打一動物)
95、同穿衣服同穿鞋(打一與人有關的東西)
96、一線相通,飛行空中(打一物)
97、一片全是草的地(打一植物名稱)
98、兩對聽覺器官(打一音樂家名)
99、劊子手的嘴臉(打一兩字官名)
100、開花結桃,桃不能吃(打一物)
答案:
1、排 2、張帥 3、備座 4、封面秀 5、周迅 6、洛兵 7、在下、小的 8、劉翔 9、這回差不多 10、十六開張
11、哉 12、嚴打、治安 13、日心說 14、伍豪 15、峰會 16、置之死地而後生 17、音階 18、難舍真情 19、波導、海爾 20、成語、實錄
21、愛麗舍、皇冠 22、噙 23、李國盛 24、高招辦 25阿杜26、古巴27、沒有那回事28、離合總關情29、中行30、日服二次
31、年幼無知。32、適得其反.33、植物肥。34、黃興。35、常熟、大名。36、引人入勝。37、日中為市。38、羊脂球。39、電。40、唐國強。
41、李時珍。42、六一散。43、陽朔。44、《為了孩子》《健康》《讀書》。45、豪。46、古。47、《白痴》。48、伯。49、有火就有煙。50、口。
51、專利權。52、封面、封底。53、頭。54晚間有零星小雨。55、獨白,悲劇。56、申訴、自首。57、《明天》。58、啰。 59、水土不服。60、兩處茫茫皆不見。
61、園。62、登。63、《李雙雙》、《絕唱》。64、二人轉。65、憶秦娥。67、相似三角形。68、多難興邦。69、催。70、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71、匯72、聲聲慢73、唧唧復唧唧74、對酒當歌75、時間就是金錢76、也78、幾79、十80、迷
81、朱自清82、粗枝大葉83、天冬、前胡、地黃84、不同意見85、二86、拿87、攤88、尚89、洛陽90、蚌埠
91、揚眉吐氣(羊沒吐氣)92、魚93、布穀鳥94、蜈蚣95、人影96、風箏97、梅花(沒花)98、聶耳99、宰相100、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