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裝品牌有卓簡、江南布衣、裂錦、五月幕馬等!
民族服裝是具有傳統民族形式的服裝。又稱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的反映,體現著民族心理素質。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❷ 什麼是民族風女裝
民族風女裝就是帶有民族風、圖案特點的服裝。
❸ 中式風格,氣質不凡,有哪些中國風女裝分享呢
1 less
極簡風格,其中衣服部分有典型的國元素,特別適合喜歡簡約風格衣服的女生。less的表達方式,個人認為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的融洽搭配與新生,在less的衣服上,你可能找不到一處明顯的中國元素,但整體看你卻可以感受到這種風格的存在,這就是厲害之處。
6 初蟬衣事
復古棉麻中式原創設計女裝。5年老店了,發展不溫不火,目前為四鑽級,原因其實在於款式不多,但款款都有獨到這處。很喜歡初蟬衣事的這種風格的衣服,如若有女生著這樣的衣裳,復古清新、淡雅地走來……那畫面絕對美哉!美哉!
❹ 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
2.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
3.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
4.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
5.朝鮮族: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蓋)。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貌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
❺ 56個民族的服飾各有什麼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檐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志。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使用蠟染、刺綉工藝。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團編織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系圍裙,青布包頭,背手工縫制掛包,頭戴「噢樂」。
6、藏族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幫典」。牧區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帶;婦女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呢鑲寬邊。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扎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下著黑色寬肥褲子。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滲穿寬腿、肥腰、大檔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女服則為短布長裙,叫「則、契瑪」。喜歡用黃、白、粉紅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斷骨啊,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頭戴木製八角頭盔。喜歡佩戴飾物。
10、納西族
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歡黑色。女子喜穿紅藍紫色、釘雙排扣字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擺著長裙。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情不綉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現在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頭飾因年齡有所差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背「簡帕」和「戶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男子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衣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喜歡用紅藤做纏頭或腰箍。
14、鄂溫克族
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
15、鄂倫春
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長袍。皮帽用狍油皮頭精製而成。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淺穗。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數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
17、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皆穿藏式的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腳穿筒靴。墨脫地區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長發,佩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以彩色的線裝飾。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活藍色手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或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圓頂小帽;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喜愛紅色、綠色等色彩,一般要戴蓋頭。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飾。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足蹬尖鼻綉花鞋。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飾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婦女以布衣為主。顏色多為藍色、黑、灰。婦女擅於手工刺綉。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衣褲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兜領」;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銀質飾物。衣料多為自織自染「侗布」。
25、獨龍族
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話毛巾,項戴料珠。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婦女夏季習慣於穿粗布襯衣,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為棉布衣裙和長、短褲。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襯衣、長褲多用白布。婦女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婦女的帽子、頭巾頗有講究。
29、基諾族
男子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長布包頭,戴竹木或銀質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內襯緊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綁腿,頭戴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31、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對襟短衣。褲子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用白布包頭。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婦女上衣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綴滿銀袍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護腿,喜佩銀質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黑布沿邊。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女子服飾寬大無領,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便帽或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叉長衫,下著長褲,頭纏長頭布,兩端彩色長穗,裹綁腿。婦女戴銀環,掛「普巴」。男子則佩戴葫蘆、火槍。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穿黑色圓領貫頭衣,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或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頭系黑布頭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佩掛弓箭、腰刀。婦女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圍緊身筒裙。男女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36、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褲邊。上衣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衣料多為青、藍色。」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樸素。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婦用青布包頭,腰扎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紡自織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穿大襟短衣,長褲,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圍裙,梳辮子。寧蒗、永勝一帶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發辮以粗大為美,沖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掛火鐮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腳穿雲雲鞋。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圓頂帽。婦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綉花布鞋。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42、畲族
畲族男子過去一半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畲族對自然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紅、黃、黑也是常用的顏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綉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喜穿連衣裙。男戴黑絨布圓形高筒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婦女擅長手的工技藝是刺綉。
45、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男子多套頭、寬袖、綉花邊白襯衣,齊腰黑色坎肩或對襟、無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婦女穿寬大荷葉邊連衣裙,多黃、白、紫紅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綉花小帽或圓形平頂花帽。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頭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佩戴金、銀、玉質飾物。現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穿傳統服飾。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長。用一幅布圍於腰際,無褶皺,如桶狀,謂」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他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穿綉花布鞋。婦女坎肩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緋紅色鑲白邊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頭飾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檔寬筒褲,黑、青、白、紅色布包頭,出門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領緊身無袖短衣,條紋筒裙,披發,戴銀、竹、藤製飾物。
50、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綉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婦女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綉花背心,男女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頭皮靴。用料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
51、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春秀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三角形的綉花腰帶。冬穿毛衣毛褲、羊皮襖。婦女夏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褲、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錫伯族
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喜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喜歡穿多褶連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喜歡戴各色頭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
53、瑤族
瑤族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主,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或交領長衫,扎頭巾、打綁腿。婦女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圓領短衣,百褶裙;或長衫配褲。服飾挑花構圖,頭飾特點更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婦女長袍下擺開衩,以綠、藍色為主,套高領坎肩,系腰帶,配手帕。冬戴狐皮風雪帽,夏秋戴圓通平頂白氈帽或禮帽。
55、彝族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華夏族成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形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❻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有哪些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
現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沒有共同的語言、歷史來源的人群。現代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語言。
國族:國族是以政治目的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國族概念有中華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堅民族等。
從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在年滿18周歲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❼ 女裝有哪些類型風格
女裝的風格有:百搭、淑女、日風、韓版、民族、歐美、學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園、朋克、街頭、OL、簡約、波西米亞、簡潔、華麗、前衛、鬆散、瑞麗、嘻皮、嚴謹等服裝風格。
1.百搭風格:百搭,一般為單品,可以搭配各類衣服,很實用的單件服飾,與其他款式、顏色的服飾均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一般都是比較基本的、經典的樣式或顏色。如純色系服裝,牛仔褲等。
2.淑女風格:自然清新、優雅宜人是淑女風格的概括。蕾絲與褶邊是柔美新淑女風格的兩大時尚標志。
3.民族風格:民族風格更趨向於中國的民族風格的服飾,包括純民族盛裝華服、演出服飾、符合日常穿著的改良民族服裝和含民族元素的服裝。服裝以綉花、藍印花、蠟染、扎染為主要工藝,面料一般為棉和麻,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徵,或者在細節上帶有民族風格。目前流行的經典唐裝、旗袍、改良民族服裝等是主要款式。
4.歐美風格:主張大氣、簡潔,面料自然,比較隨意,比較簡約搭配感和設計感強。
5.田園風格:田園風格的設計,是追求一種不要任何虛飾的、原始的、純朴自然的美。以自然隨意的款式、樸素的色彩表現一種輕松恬淡的、超凡脫俗的情趣。純棉質地、小方格、均勻條紋、碎花圖案、棉質花邊等都是田園風格中最常見的元素。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服裝風格
❽ 民族風女裝店有哪些如何才能選到心儀的寶貝
1 怪獸匣子Monster Box
其實淘寶民族風服飾的店有很多,但真的是逛這家就夠了。這家種類特別齊全,從衣服包包到配飾一定俱全,而且質量都很贊,可以選到很多心儀的寶貝,出遊必逛。
8 兩人故事
可以說是非常有彝族味道的了,喜歡民族風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哦,右上角的紅色短T也是非常適合日常!
9 ZWMH旅行路上
性價比店而且還有其他風格的衣服,顏值都很不錯。雖然沒有模特的加持。但是衣服還是很有自己的風格啊,很適合度假旅遊來一套。
❾ 微胖MM春節怎麼穿
大碼女裝胖妹妹春裝胖mm民族風刺綉連衣裙
絕對方便的一件百搭款,HOLD住各種場合,知性滿滿女人味,誰說設計繁雜才是美,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❿ 民族風格服裝特點
民族風格服裝特點
民族風格服裝特點。民族服裝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裝,這樣的服裝也是各個民族的傳承,服裝的特徵也是非常有個性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民族風格服裝特點吧。
一、整體性
1、形式美的統一。少數民族服飾中,衣服與飾品相依相存,構成完整的形式美。少數民族的配飾造型與色彩在服裝整體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造型一般大而突出,色彩在整體搭配中常常起到強調與對比的作用。比如黑彝男子基本著裝是身穿黑衣黑褲、黑披肩(察爾瓦),左耳戴綴有紅絲線蜜蠟玉大珠,手腕戴銀龍大鐲,頭頂黑布英雄髻。細長錐形的英雄結,高高地伸出帕外,配上肩上披的「察爾瓦」,襯托得彝家漢子格外英武。倒向右側的英雄結與左耳的大型耳飾形成不對稱但卻均衡的關系,紅黃色的耳飾還起到點綴與強調的作用。
2、裝飾性的統一。裝飾是飾品的最主要功能。主體的審美需求是民族飾品發展的原動力與總體趨勢。比如蒙古族的頭飾、藏族披掛於全身的裝飾,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滇南彝族臘魯姑娘的銀泡圍腰具有突出的裝飾性,圍腰色彩鮮艷,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排有一顆顆銀泡,周圍有花邊相配,圍腰下部用花邊花線鑲制而成,每塊圍腰上鑲嵌銀泡最少200顆,多的達684顆。每逢節日,姑娘婦女繫上銀泡圍腰跳舞賽歌,銀光閃爍,耀眼奪目,別有一番風情。水族婦女的綉花圍腰打破水族服飾的黑藍色調,其裝飾意味十分顯著。
3、實用性的統一。少數民族服制形式的產生常常是與其勞動生活密切相關的,因此在服裝中還有一類如披肩、背墊等等,因其常常與身相隨,事實上已成為民族服飾的—種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從實用還是審美出發都可將它歸為飾品的一部分。如風格獨特的獨龍麻毯是獨龍族的一個特殊標志,五色麻布製成的獨龍毯自肩斜披至膝,顯得粗獷豪放的風格與古樸原始的風貌。還有納西族的羊皮披肩,彝族的「察爾瓦」等等都具有將實用與裝飾融為一體的效果。
二、文化性
民族飾品的文化特徵可以從宗教、社會與民俗幾個方面分析。
我國少數民族所佩戴的飾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著該民族原始崇拜的意義。苗族是蚩尤的後代,因蚩尤愛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頭飾是牛頭從草間花叢中冒出。苗女銀角頭飾中高高揚起的兩彎水牛角,是苗族美麗至尊的象徵,具有明顯的牛崇拜的色彩:在戴上由銀泡、銀片組成的銀冠後,還要戴上兩支連在一起的銀制水牛角,就象一個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條龍,龍頭朝內,呈二龍戲珠之勢。兩支銀角中間,有扇形銀芒。它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習俗風尚和古老的文化傳統,是崇拜圖騰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祭儀是許多少數民族的重要社會活動。祭儀活動中需要許多道具,服飾特別是配飾是道具中最具強化神性的物質實體。祭儀中重要角色巫師的形象便是由特殊而神秘的服飾體現,頭部往往需要神秘面具或是誇張的頭飾。民間的祭儀活動更多的則是演變為一種社交活動,而這種社交活動中的主角便是青年男女。少數民族男女交往通常以對歌開始,發展為互贈信物,信物常常是腰帶、手帕、荷包等隨身的飾品。
納西族婦女的羊皮披肩是最精緻也是最富有文化內容的。納西婦女的主體服裝異常樸素,缺乏裝飾,最具特色的飾品便是用作背墊的羊皮披肩,這與納西文化習俗有很大的關聯。納西民族是一個崇尚文化的民族,文化的主要承擔者是男性,男性一般居家學習經文,而大大小小的農活主要由女性承擔。圍裙與披肩成為女性的主要配飾,納西族婦女所披羊皮上方,有兩個大型圓飾,代表日月,下方有七個小形圓飾,名為七星。一方面羊皮有蛙崇拜的象徵,兩個大圓飾與東巴文化的象徵「黃金大蛙」的眼睛有關,另一方面有「日月」:與「七星」的披肩稱為「披星戴月」,反映了納西婦女勤勞能乾的個性和美德。
三、歷史性
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網路全書」,更是民族發展的「活化石」。民族配飾的歷史性可以從象徵性與地域性兩方分析。
1、象徵性。服飾往往可以反映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的等級差別和一些特殊的財產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階級差別逐漸消除,而配飾在財富的象徵意義上依然十分顯著。
以藏飾為例,西藏傳統首飾的表現形式,取決於藏民族的思想觀念、社會形態,以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需要將全家,甚至幾代人所積累的財產轉化為珠寶首飾滿身披掛,而四處搬遷去尋找水草豐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掛的不僅是服裝飾件,而且是一筆巨大的財產,顯示的不僅是美,而且象徵著豪華與富有。
每逢有祭祀活動,高山族人便喜愛戴高大的銀盔。每一個高山族人成家以後,就用實物換來銀幣,製成銀圈,然後做成頭盔,從此便父子相傳,代代相承,繼承人必須在銀盔上增加最少一個圈。因此,銀盔是財富積累的記錄,是勤勞、節儉和有本事的象徵。
苗族姑娘全身的銀飾常常達二、三十斤,全身閃亮的銀飾一方面使姑娘美麗出眾,另一方面則是顯示家裡的富裕情況。
2、地域性。特殊的地理環境往往構成特殊的文化環境,而歷史文化的發展反過來又受地理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由於所處地理環境特殊,配飾在不同程度上都保持了民族歷史發展的地域性特徵。即使是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區亦有不同的表現。
貴州自古以山高路險,氣候惡劣多變,構成一個封閉的自然環境,造成支系繁多的服制形式。即使相隔百里之遙,也有不同的裝扮,同樣都有大量的銀飾,但造型、圖案等卻各不相同。如西江型的銀角上插有白雞羽毛,而施洞型銀角呈扇形,頂端為蝴蝶。不同地域的配飾都記載了各支系的`圖騰崇拜與文化習俗。
四、民族配飾對現代服飾形式的啟迪
少數民族服飾的這些「附加物」豐富多彩,它們作為服飾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更具有代用物、補充物、保護物的多種功用,因而顯得十分實用,不可或缺。從更深的文化層次考察,它們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歷史、愛情等象徵意義。
配飾為民族服飾增輝添彩,成為民族服飾的精華,服中有飾、飾可成服是民族服裝的一個特色。而從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嬉皮風格,到近幾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風格,配飾對服裝風格個性的強化作用越來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駁而陳舊的鑲有天然石頭、珊瑚、動物骨頭的充滿異域風情的銀質藏飾,平實的材料散發出濃烈的古味、土味,將現代時尚與異族風情搭配得完美而協調。從我國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中,我們應進一步挖掘設計靈感,在民族風格的大前提下創造符合潮流的新的穿作風格與新的搭配形式,將中國民族風格發揚光大。
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阿昌族: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仫佬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漢族服飾特點: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族服飾特點:
在服飾上,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甲申之難。1644年清軍入關後,建立了以滿族為核心的高度集權政府。統治者下令全國剃發易服,引起全國性的憤怒、不滿及武裝抵抗,隨後清王朝進行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漢服也因此逐漸消亡。1683年,清軍入台灣滅鄭成功余部,從此漢服從漢族的日常生活中徹底消亡。在經歷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後,今日的漢族逐漸忘記了自己曾經擁有的華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古老民族。今天人們看到的「唐裝」和旗袍、長衫馬褂都不是漢族的民族服飾,而是滿族的民族服飾或是其改良服飾。
由於漢服的消亡,清朝時期長袍等開始在漢人中傳播,服裝的式樣發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內裝為對襟衫和長褲,外穿大襟長衫,講究一點的外加一件馬褂,謂之「長袍馬褂」。褲子都鑲有八寸闊腰。後來中山裝流行,但農村仍穿長袍馬褂短衫長褲,至今偏僻的山區仍有老人穿長袍。婦女清末穿喇叭狀齊膝中長衫和長褲,民國後上穿「斧口衫」,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之別,下著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後旗袍流行,但農村婦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長褲。現代漢族的服裝,多興西式服裝。
其中,上衣右衽(大襟)的特點始終保留。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領衣的樣子。後雖有胡服傳入,出現短衣短褲,但不管是西漢的「深衣」,還是唐宋的「交領袍」,甚至包括清朝「長袍」,上衣總是以右衽為特點。近代男裝長袍或現代女裝旗袍都繼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千層底的布鞋,圓口低幫,輕便、透氣、舒適,也是漢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著之一。發式,古代漢族男子不剃發,結發於頂加冠;清代滿族統治者強迫漢族人民剃發結辮;民國後剪辮留短發,多西洋式、平頂式或光頭。
1、阿昌族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2、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3、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4、布依族女穿著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5、傣族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10)春裝女裝民族風格擴展閱讀: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在一些民族國家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的時間雖然多以西裝打扮為主,但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
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漢族的古傳統民族服飾是漢服。相傳為黃帝發明,西周起漢服已具基本性質,到了漢朝已經全面完善並普及。這一時段直到明末清初,漢族人著漢服到漢朝已有幾千年歷史。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
滿族服飾分旗裝與馬褂。當今滿族一般著時裝,節日才會穿滿足特色的服飾。其中改良後產生的旗袍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
說到旗裝,人們往往會把它與婦女聯系在一起。其實,旗裝是滿族一種很有代表性的服裝,它的穿著不只限於婦女。旗裝,因為它是"旗人"(滿族人又稱旗人)所穿的一種袍子,所以後來被稱之為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