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種種 歷史 和現實原因,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中國人就徹底丟棄了自己的民族服裝,由各種「胡服」取而代之。諷刺的是,西方人偏偏喜歡具有東方韻味或華夏鄉土氣息的東西,從中國的水墨畫到山東的紅高粱。由此,在上世紀初就有嗅覺敏銳的華僑設計製作了既符合美國人直觀身材的愛好,又具有些許中國風格的女式長袍。
除了幾個清式盤扣和領子,旗袍根本上就和中國傳統服裝沒有關系。其前凸後撅突顯身材的設計,以及越來越大的開叉,不僅和中式無關,而且與傳統歐式也不符,是20世紀美式的風格。也正是這種美式裸露風曾在中東地區引起當地人士的強烈反感,並引發了日後一系列不該發生的故事。
旗袍在上個世紀初受到上海灘演藝圈女性的喜愛,部分原因是投美國人喜好,之後又成為上流 社會 女性,尤其是那些具有留學美國經歷女性的喜愛。她們穿旗袍不是要繼承發揚華夏服飾傳統,而是要引領新 時尚 ,這種 時尚 則是隨著美國人成為世界最富強國家而產生的。
上世紀中葉開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旗袍在中國大陸被壓在了箱底,取而代之的是模仿老大哥的一種軍裝及幾種變體。上世紀末隨著中國的開放,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各類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男士的正式禮服從中山裝變為西服,旗袍再次成為一種交際場合的禮服。由於美國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旗袍迎合了美式口味,旗袍受到新一代演藝人士及 時尚 女士的鍾愛。
旗袍雖然有些許中國文化元素,但其主調和追求凸現著美式風尚。由於美國人的喜好在上個世紀得以流行,時至今日旗袍的新風格仍然是美式的。有些人把它當作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笑話。
喜愛的原因就是:女性突出的身材,線條輪廓感強,凸凹有致,視覺沖擊力強大。這可能是不少人喜歡的原因吧。不過,目前當下穿旗袍的,年輕女性非常少,並沒有十分接受,而且她們普遍認為旗袍都是老年婦女服裝。一般情況下,年輕女性穿旗袍,多是什麼慶典或者其它活動場所,個別的因為拍照需要才穿。所以,你基本上看不到年輕女孩子去穿這個服裝的。
現在你經常看見穿旗袍的,主要是中老年女性,並且還具「規模」,比如有群體,培訓班,專業人士帶隊指導等,如果搞得好的,她們會常常出現在不少公共場所,給商家表演演出等。中老年女性穿旗袍多了,於是形成一個看法,旗袍就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屬服裝,旗袍,就是中老年女性的服裝代名詞。不過,旗袍貌似已經成為一個「復古」現象,尤其成為攝影日常。
知性而又愛美的女士,沒有不喜歡旗袍的。
旗袍的美,美在對女性特徵的「知曉」。
生理學上講,女性身材的肌肉走勢,呈S型。
旗袍加身,其特徵表露無遺。
如果「叉」再開得恰到好處,走動起來,那真是風情萬種。
旗袍的美,還在於和文化的相依相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無論是色彩,圖案,還是造型,講究的都是文化的含義與引申。
舊時的女子,旗袍加身,手上還不忘拿一把摺扇、手絹什麼的,邊走邊搖邊舞。
無風不起,無浪不涌!
到了現在,更是融入了許多現代的元素。
在大的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加入了繪畫的成分,音樂的成分,甚至是詩詞的成分。
女性的美,因此大大的上了一個台階。
而旗袍,儼然如雲朵,無拘無束,飄忽不定。
露與不露,全是分寸說了算。
一個朋友的紅顏知己,就最愛穿現代旗袍。
只要聚會,她准來。
來就必須穿旗袍。
人漂亮,氣質極佳。
一襲旗袍加身,在我們這群老年人中間走來走去,感覺風都是熱的。
她把旗袍的美,演繹到了極致!
旗袍,代表了中國女性的美!從古到今,旗袍一直以中國女性的國服延續。旗袍,象徵著東方女性的柔美,優雅韻味。現在的旗袍,對女性的美的線條更加嚴格了些,能駕馭旗袍的可以說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吾獨愛旗袍!願與旗袍共鳴一生!
歡迎關注懶寶寶,點擊上面即可
旗袍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服裝,早在1984年,旗袍就被指定為女性外交禮服。
近幾年這種「中國風」更是使許多外國人「被圈粉」
旗袍為何廣受中西方群眾的喜愛?
1. 中國政府有意宣傳這種非文化物質遺產 。如「5月江蘇無錫總會大型公益活動旗袍走秀」
2. 旗袍本身能展現女性的端莊典雅,含蓄知性。
3. 各種電影的旗袍展現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秋·張穿著旗袍緩緩走進舞會;《花樣年華》張曼玉慵懶而不失性感的靠在牆壁上。
4. 旗袍設計理念的多元化和 時尚 元素的融入。
作為中國人,看到旗袍文化不但廣受中國人的喜愛,而且收獲了一疊又一疊的「洋粉」,特別驕傲和開心。
我是懶寶寶,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幫助你解決了問題,或者你也想發表你的觀點,歡迎下面評論留言。
因為是一種文化。
對設計旗袍先人五體投地,女人著旗袍,你會發現,所有對女人贊美的語句都恰如其分,且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貳』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旗袍
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已的文字,沒有民族服裝的卻不多,中國56個民族中,藏、蒙、維等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民族服裝,唯獨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卻沒有。這種現象在人民幣圖案中可窺視一斑,舊版10元幣(俗稱大團結),票面上各民族穿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中山裝。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以上的各民族圖案,其它各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元券上的漢族與一角券上的滿族,卻穿同樣的服裝。這就難怪人們把滿人的族服當成國服了。
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沒有自已的民族服裝是讓人很難理解散的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漢民族的服裝就已基本定型為寬衣肥袖式。寬大的衣袖是漢裝與其它各族服裝的主要區別。漢裝的另一個特點是不用衣扣,用一根寬腰帶將衣服束住,就不至於敞胸露懷。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穿短衫,上身稱「衣」,下身稱「裳」,這也是衣裳一詞的由來。士人們穿上衣下裳連為一體的袍服,漢以後到明各朝代,均採用衣袖寬肥不用衣扣的典型漢服作為朝服。
漢裝是有其文化底蘊作為依託的。漢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追求悠閑清凈的安祥生活。寬衣大袖的漢服適合觀月賞花、吟詩作賦、撫琴下琴。卻不適合騎馬打獵之類的劇烈運動,漢族與周邊各族的文化差異在服裝中就明顯的體現出來。可是這么說,漢裝是中原文化的產物,也是漢文明的象徵。
直到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漢人在這些關外女真人的刀下被迫改飾易服。他們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方式強迫漢人剃發梳辮,並禁止漢人穿漢服,強制推行滿族旗人的緊身長袍馬褂(即旗袍)。就這樣延續了兩千年的漢服從此滅絕,漢族成了沒有自已傳統服裝的民族。
直至今日,滿清朝庭早已退出的歷史舞台,而漢民族服飾卻始終沒有恢復,當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革命黨人提倡的中山裝也沒有被百姓認同,外國人因中山裝太為西化沒有東方特點而沒有將其當成中國服裝來理解。反之滿人的旗袍因東方風味濃厚,被認為是中國的民族服裝,旗袍的英文單詞是「china dress」,也就是中國裙子的意思,這些洋人並不知道,這種所謂的「中國裙子」對佔中國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漢族來說,不僅沒有什麼關系,還是漢民族恥辱的象徵。
傳統的漢服在中國絕跡,卻在東鄰日本得以延續。漢服在唐代傳入日本,並得到推廣與發展。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大唐服飾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歷史這個角度來說,和服更應稱為漢式服裝。和服的歷史比漢服短,而且完全沿襲了漢服的寬衣大袖、不用衣扣的特徵。日本人將和服視為自已的民族服裝。每逢節日慶典時都會穿上和服。中國人已無法討還和服的發明權,世界共認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將中國人在外族屠刀下強行穿上的旗袍當成中國民族服裝。更可笑的是 ,中國人不僅不抗議,反而欣然接受。
『叄』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3)世界華僑旗袍美篇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肆』 中國旗袍協會合法嗎
中國旗袍協會合法。
旗袍會,一般指中國旗袍協會,由海外華僑汪泉先生成立。以旗袍服飾文化為載體精準的解釋東方女性的優美,從而帶動民族服飾文化產業鏈的提升和發展。
近年來,隨著絲綢行業有了蓬勃的發展,這源於中國的女性每個人都喜愛旗袍。中國旗袍大賽這一國際品牌,已經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最高的盛典平台,重振一帶一路,展現紅顏雅韻,美麗中華,最有舒適度的傳播中國夢。
意義: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 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有滄桑變幻的往昔,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會
『伍』 李宇春有什麼風俗習慣什麼風俗習慣
2019年東方衛視的春晚舞台上,李宇春在現場表演了三弦彈唱《茉莉花》。這首極具東方韻味的歌曲也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令人感動。當然,更讓無數粉絲感嘆的是李宇春當日的造型也十分有看頭,一件大紅色的旗袍非常的精緻典雅。
每年的新春佳節的日子,紅色總是充斥著最熱烈的節日氣氛,也最能體現中國人對新年的期許。將傳統和紅色穿在身上,不僅有著傳統的復古韻味,也是將濃濃的年味穿在身上,更是將福氣貴氣財氣帶給家人。其中,旗袍,尤其是海派旗袍成為「中國年」的符號。
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30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更是「中國年」和「中國風」的標志。
如今,伴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融入中國。每逢新春佳節,居住在海外女華僑,穿旗袍成為傳承中國文化最好的方式;熱愛中國文化的國際女友人,也將穿旗袍成為過中國年的最重要儀式。同樣,在國內的女性朋友,也開始流行穿旗袍,過一個別樣的春節成為時尚。
此刻,我輕輕觸摸著我珍愛的金枝玉葉旗袍,ADD:重慶渝中區化龍橋瑞天路128號重慶天地商業主樓D103 。我,又聽見了豫園邊婉轉的崑曲,又聞到了上海灘上的那一縷梔子花香……
『陸』 簡述中山裝或旗袍的特點和影響。從他們的演變中你怎樣理解民族服裝的繼承和發展。
中山裝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一度成為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准服裝之一。 由於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經常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西方也習慣稱呼中山裝為「毛裝」。在1960和1970年代,億萬中國成年男性大多穿著中山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裝和其他時裝逐漸開始流行。雖然您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席國內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比如國慶大閱兵等等!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胡錦濤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身著中山裝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http://ke..com/view/1647.htm
旗袍
http://ke..com/vie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