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關於旗袍介紹

關於旗袍介紹

發布時間:2023-05-23 23:24:48

A. 旗袍什麼類型

按旗袍的開襟來看: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
按旗袍的領型來看: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一下八種樣式:傳統立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按旗袍的袖型來看:
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等。

B. 旗袍 求關於旗袍的各種介紹~ 要求內容豐富,言簡意賅 不要長篇大論,點到為止~

旗袍簡介
旗袍(qipao,cheongsam)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

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編輯本段]
旗袍起源
現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旗袍]
旗袍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滿族旗袍的起源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時期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編輯本段]
旗袍形成過程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30年代末又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具有中國趣味(或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所顯示)的one-pieie dress(以合身者為多)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編輯本段]
旗袍穿著特點
特徵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製作
1.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2.縫制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
(3)襟邊貼牽條
(4)縫制
[編輯本段]
旗袍旗裝旗服
現在的旗袍,盡管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或稱「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二者更不存在你包括我或我包括你的關系。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而旗裝,則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
為便於區別與理解,以下也對旗裝進行「特色」概述:
特徵: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
[清末女子]
清末女子
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
色彩: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盤滾設計: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
圖案: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C. 關於旗袍的款式

    01/旗袍開襟樣式

旗袍的衣襟分為:圓襟、單襟、雙襟、直襟、曲襟、方襟、琵琶襟、斜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和雙圓襟等。

圓襟、單曲襟、廠子襟、雙襟,雙曲襟這四種襟型在現在手工旗袍製作和日常旗袍穿著上運用比較多。如意襟也有,只是工藝要復雜很多。

02/旗袍領型樣式

旗袍的領型有:低領、鳳仙領、元寶領、方領、V字領、圓領、水滴領和連立領(筒子領)等。

V領和水滴領是屬於改良旗袍工藝這里就不多介紹了。

矮領,方領一般用於比較日常,穿著舒適度也很高。

上海領(圓領)和元寶領一般用於旗袍穿著比較正式的場合,穿著舒適度是屬於中高領型,但是很顯氣質,領子一般稱為旗袍的魂。

這個筒子領這現代旗袍工藝中比較少見,但是穿著美觀度也還算比較時尚。以後可以復刻一下。

03/盤扣的種類

在結構花式上,盤扣一般分為直扣、琵琶扣和軟花扣、硬花扣、四大類。口頭也可以用很多很多不同的材質。

直扣 也稱為「一字扣」,是最簡單的盤扣。

04/緄邊分類

「緄」是針對服裝邊緣的一種處理方法。

按照縫制工藝劃分,自古有十八鑲嵌緄,是最考究製作著的審美,和主料的色彩搭配,也是非常考究工藝難度和細致度的。運用純色,或者花色的真絲緄邊面料,刮漿柔軟處理後,斜裁。分為暗線緄邊和明線緄邊。按照顏色劃分分為單色緄邊、雙色緄邊和多色緄邊。

05/旗袍子袖型,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要求,可以做不同的造型變化,也是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同一塊面料製作旗袍,工藝一樣,版型一樣,就是袖型不一樣,就可以產生不一樣的風格。

5/旗袍的紋飾種類

1).幾何紋樣

包括幾何式、折線式、波形式、斜線式、直立式和散點式。

2).現在布料印染工藝的提花,壓花,印花雙縐。

3).包括最後各種綉的飛鳥,花草,山水、等寓意美好的事物。

D. 請介紹一下旗袍的歷史。旗袍是滿族原創服裝還是漢族文化的延伸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一種能很好體現女性曲線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西方審美觀的完美結合、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為什麼它會成為永恆的時裝經典,答案也正在這里。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
間。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風格時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把婦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這里

那麼最能說明一切奧妙的關鍵字眼就是「表
現」。把美好的體貌表現出來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裝。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女性的服裝也隨著歷史不斷改變。比起科技帶給世界
的巨大變化,人體卻頑強地保持了原狀,這雖然不能算是奇跡,卻為服裝發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

E. 清代的旗袍有什麼特色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這是最普遍的旗袍起源的說法。

旗袍的特點、款式、接觸的社會層次也在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

F. 旗袍的寓意和特點

1、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的變化並不復雜。

2、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旗袍的款式幾經變化,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臀的舊貌,讓女性的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適合了當時的風尚,促進了女性解放。旗袍的誕生幾乎成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

3、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傳到了外國,被西洋女子效仿穿著。

4、發展至今,旗袍的樣式花色都逐漸繁多,隨著復古風尚的流行,旗袍重新演繹昔日的精彩。作為中國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旗袍,有著悠久的歷史,象徵著華夏文明,襯托東方女性的優雅氣質,仍然在樣式上不斷創新,在時尚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二、袍的寓意和特點

旗袍樣式多樣,基本都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為開襟半襟形式,立領盤組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是美麗典雅的代名詞,展現女性的端莊優美與迷人曲線,非常適合突女性柔美的特徵。旗袍是傳統的象徵,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作為時裝,章顯女性的婉媚,承載著女性身上的雋永和優雅。

三、旗袍的花紋樣式

1、花草圖案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花草圖案,就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了,再有就是蓮花等,具有美好象徵意義的花紋圖案。

【梅】

梅花凌寒獨自開,所以堅韌、經霜傲雪等特質在人們心中具有美好的印象;梅花有五瓣,象徵福祿壽喜財;梅花和喜鵲一起出現時,又代表著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

【蘭】

蘭花清新淡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在旗袍上以蘭花作為裝飾,也能夠凸顯女性的溫婉氣質。

【竹】

高風亮節,堅韌不拔,是想到竹的第一印象。旗袍紋樣中的竹的形象,大多是翠綠的竹葉點綴在旗袍上。

【菊】

菊花的花型十分的飽滿,雖然菊花的印象屬於悠閑恬淡,但是在旗袍上的菊花圖案卻有著富貴長壽的寓意。

花草圖案是旗袍紋樣當中運用最多的花紋,既可以簡單簡約,也可以富麗華貴。

G. 旗袍款式大全介紹,每款都夠驚艷!

喜歡 旗袍 的人會知道,選擇旗袍的時候,款式有非常多,而且每一款旗袍都會有每一款旗袍的特色,那麼你會認為自己穿什麼樣的旗袍更好看呢?畢竟每一個人的眼光不同,所以,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旗袍都有哪些款式吧。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說:「有些人質疑旗袍是滿族服飾……我認為這些認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漢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滿族的袍和褂的歷史淵源又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國學大師章太炎亦認為:「昔諸葛亮造筒袖鎧……襪卜滿洲之服,其筒袖鎧之緒也。」將滿族灶槐服飾的源頭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服飾。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隱好友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所以他倡導旗袍改名為「祺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祺袍研究會」。多年以來,台灣服裝界人士一直呼籲為「祺袍正名」。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

H. 旗袍是怎麼來的啊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
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I. 旗袍分為哪幾派

旗袍分為京派、海派、蘇派,其中京派旗袍更加原汁原味地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J. 旗袍的由來和歷史 關於旗袍的由來介紹

1、旗袍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清代後期,滿漢互相效仿達到巔峰。

2、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旗袍被漢族婦女不斷改進並流行起來,進入千家萬戶。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與關於旗袍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衣女孩褲子 瀏覽:567
拉稀沒忍住拉褲子里 瀏覽:284
calabasas褲子抽繩 瀏覽:356
最流行七分袖旗袍裙 瀏覽:822
雙流哪裡有旗袍賣便宜的 瀏覽:595
女生米色風衣裡面搭配 瀏覽:248
la薄風衣外套 瀏覽:945
能外套搭短褲嗎 瀏覽:615
羽絨服乾洗後有味道 瀏覽:555
涪陵五中校服多少錢 瀏覽:464
褲子有香味為什麼 瀏覽:665
綠襖配什麼顏色帽子 瀏覽:177
男寶寶和女寶寶拉拉褲有什麼不同 瀏覽:276
老思域發電機皮帶怎麼換 瀏覽:984
品牌男裝庫存尾貨服裝 瀏覽:139
橫看女人穿旗袍 瀏覽:855
羽絨服怎麼搭配運動褲 瀏覽:315
高粱色裙子配什麼衣服 瀏覽:666
冬天女生上班穿什麼褲子 瀏覽:424
白色褲子染圓珠筆道怎麼辦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