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覺得中國的旗袍文化和漢服文化,哪個才是國人的最愛
談不上最愛,漢服是漢族民族傳統服飾,是漢族人民特有的服飾,而旗袍文化形成於民國時代,且為女性服裝,與漢服沒有可比性。倒不是說旗袍文化不好,也不是稱贊漢服文化,而是兩種服飾文化形成的年時代、隱含的文化積淀,以及樣式有很大差別,喜愛漢服文化的人群要高於旗袍文化。
咱們再回過頭來看旗袍文化,旗袍文化形成於上世紀20年代,但如果從樣式上分析,有專家認為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的服飾裝飾,但這都不重要了。隨著旗袍文化的興起,它可以完美的凸顯出女性的身材,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可以說是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飾。不過隨著歷史文化的變遷,雖然旗袍仍然有很多女性青睞,但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所以,漢服文化要比旗袍文化更受世界華人喜愛,這也包括國人在內。此外,旗袍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服飾的分支,與漢服文化同宗同源,可以說旗袍文化就是漢服文化的變種、分支。
Ⅱ 旗袍吧是什麼情況呀
表示旗袍吧的吧主真的很不可理喻~~表示我這個號壓根也不是漢服吧的會員~~~因為我買了件旗袍不知道怎麼搭配就在旗袍吧提了個問題~~莫名其妙就被封號了~~~~~這真的是旗袍粉而不是旗袍黑么~~~
Ⅲ 旗袍和漢服誰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她挽著簡單的小發髻,穿著一件淡雅的白色旗袍,上面是雛菊的淡淡花紋,領口、袖口與裙擺處鎖著精緻的白邊,整個人就像是一朵恬淡美麗的雛菊。」
電影《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各式各樣的旗袍在她完美身段下被演澤的淋漓盡致。每一款旗袍穿在她的身上,舉手投足間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
在如今旗袍和漢服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漢服和旗袍這兩種服飾到底誰更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呢?
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漢服黨和旗袍黨爭論不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種不同風格的服飾相關知識。
風姿綽約、意境仙美的漢服
漢服
漢服又叫漢衣冠、華服等,是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漢服」這一詞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在這裡面「漢服」是指漢代的衣冠服飾禮儀制度,現在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個這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都被稱為漢服。
漢服
漢服常見寬衣大袖,線條流暢飄逸。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祛、袖、衿、衽、帶、系。
其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漢服注重形制,有點類似於西服、領帶的感覺。這就是古人的正裝吧!
漢服衣制特徵
在這幾千年的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
漢服之美,是一種規范的美。
性感窈窕、大家風范的旗袍
說完漢服,我們來談一下旗袍。旗袍也是中國的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
這是一種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
民國旗袍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影響的清代,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完全不可能的。
傳統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在民國時期,改良旗袍順勢而生,風靡一時。
在我們看到的許多反映民國時期的書籍記載、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旗袍的身影。張愛玲的許多小說中都有描寫旗袍的片段。
旗袍將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覽無遺,結合了滿族與西方服飾的特點,有著社會風氣的開化和進步意義。
旗袍的美,是一種優雅而高貴的美
漢服和旗袍都承載著文化蘊意
在中華五千年璀璨的文明中,服飾文明占據著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尚書正義》中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左傳.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這就是「華夏」一詞的來源。
可見漢服其歷史淵源之久,承載文化之厚重。近些年來興起「國學復興」運動,隨之漢服也漸漸活躍在人們眼中,漢服和國學也經常聯系在一起,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可見一斑。
而旗袍則可以稱作是民國的一個「關鍵詞」了。西方對中國旗袍的認同感很強,在現代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有時候穿漢服會被一些西方人認為是韓服甚至被當成和服,但是穿上旗袍是絕對不會認錯的!
漢服的歷史更加悠久,形制規整,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旗袍雖然歷史較短,但是在國際形象中更能代表中國;中西合璧體現了中國海納百川的大氣,兩者都是中國文化的結晶。
Ⅳ 旗袍風刮進了娛樂圈,你認為漢服和旗袍哪個更美
在我看來兩種服飾都不錯,各有各的特點,就看你自己喜歡穿什麼了,畢竟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漢服的歷史比較悠久,目前通指所有朝代的服飾都為漢服。所以它這裡麵包括的種類還是比較多的。有很多種選擇,比如襦裙,齊胸群裙,而且啊,漢服的選擇跟你的妝容,還有發飾要搭配,不然穿起來就沒有那種味道。
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身材來定的。就像你喜歡旗袍,那麼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身材穿上才好看,不然的話,就有可能是嘩眾取寵。不管怎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時候我們不能管自己喜不喜歡,而是要看自己適不適合。
Ⅳ 如何評價旗袍是漢服吧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不屬於漢服(即華夏衣冠)體系。
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旗袍因其代表新時代知識女性的形象而受到歡迎,由上海開始流行至全中國,成為當時中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裝。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並作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統一的一種袍式服裝,所以叫旗裝,滿語稱「衣介」。「旗裝」又叫「旗服」,分為單、夾、皮、棉四種。女子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腳著長筒白絲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
Ⅵ 漢服和旗裝/旗袍的區別
漢服是漢族人的傳統服裝,是漢族人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衣著服裝的總稱,主要特徵為交領右衽,衣間多系帶。風格可素雅可端莊(注意漢服不是漢朝的服裝,漢服的漢不是漢朝的漢。漢服也不是影視劇中的服裝(更不是古裝),影視劇中的服裝不符合漢服的形制規定,稱為影樓裝。)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
Ⅶ 搜唐刀無意進入漢服吧未免太激情了。。
漢服界這邊也希望兩邊可以和平共處,我們也盡量怎麼做了,現在討厭旗袍的事情只是吧友們的個人喜好,太過度的言論吧里會打壓,漢服吧也有大神是旗袍粉,還是不是被奉為大神
「一件衣服能有什麼錯,做錯事的只會是人」這道理誰都明白,況且復興之路道阻畢前枝且長,誰也不願意多一個敵人少一個朋友
可是無奈,我們單方面這么想有什麼用,旗袍吧的人一定堅持要說旗袍是國服,那也就罷了,可悔岩是他們的理由是旗袍歷史源遠流長,甚至我見過有人說旗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我們認為旗袍只是一件時裝,可旗袍吧的人偏偏要鳩占鵲巢這誰忍的了啊
而且,如果我們作為民族服飾復興起來了,基本等於就手敏是在用事實否認他們的話(如果旗袍歷史夠長的話為什麼不能作為民族服裝什麼的....)
所以,想讓兩方和解,關我們努力是沒用的
Ⅷ 為什麼漢服吧的人討厭旗袍
呵呵,大家可能主要是覺得旗袍不能完全體現我國幾千年的服飾特色,而且現代有些旗袍有迎合外國審美的傾向吧。畢竟漢服的歷史可比旗袍要長的多,而且旗袍是從滿族服裝演變而來的。
Ⅸ 從漢服和旗袍選擇一種作為民族服裝,對抗和服,你選哪一個
沒出嫁的女兒穿漢服已婚女性穿旗袍。
在我的書中,我曾經對中國的民族服裝漢服做過闡述,我想這是你看到的最好的解答了。
漢服,都認為是我們的民族服飾,日本有和服 ,韓國有韓服,但他們的 歷史 較短,這種服裝也是唯一能代表他們國家的民族服飾。但漢服不一樣,中國的 歷史 長河中,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飾,都是漢服,現在的中國人總是把漢代的服飾作為我們的漢服,實際上是有失偏頗的。唐朝的唐服,宋朝的宋服,明朝的明服都各有其特色,卻不能被認可為漢服。旗袍由清朝的旗人服飾演變而來,頗受大眾的喜愛,也成為中華民族認可的服飾之一。
我選擇漢服,畢竟中華民族的漢服有幾千年的 歷史 ,也傳承中華文化。
我應該會選擇漢服吧,畢竟漢服的 歷史 更悠久
當然是漢服,選個清朝滿族旗袍怎麼能代表五千年泱泱大中國。我沒有名族歧視,我只是認為旗袍不能代表中國。
首選旗袍。旗袍溫文爾雅,體現出女性的曲線美。尤其是高檔面料製作的旗袍,更是一件藝術品,早就享譽中外。我一女同事,曬了一張穿旗袍的生活照,馬上被遠在瑞典的小伙看上了。雖然,旗袍是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既然我們承認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接受旗袍為國服,有何不妥?!漢服,也好看。但,其服飾過於繁瑣,再加上,現在的所謂漢服,都是想像出來的!誰也不知道真正的漢服是什麼樣的。最主要是太繁瑣!拖泥帶水的。不適合現代 社會 的快節奏。
選漢服,如果作為民族服飾,那就要考慮大眾性,選漢服是因為胖子也可以穿的很美![捂臉]
漢服好一點能遮擋身材的缺陷,旗袍要求身材好,穿的好看,一般都是身材沒那麼好的,還是漢服好
漢服吧,自我感覺,旗袍挑人,不能全面推廣,而且漢服是和服的前輩
選旗袍
Ⅹ 漢服和旗袍的區別在哪呢怎麼分辨旗袍和漢服
漢服和旗袍在我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非常有特色的傳統服飾。很多人在平時拍照的時候,都喜歡穿漢服和旗袍來拍照,看起來就像是穿越到古代一樣。雖然說漢服和旗袍都是屬於我國的一種傳統服裝,但是它們二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漢服就不一樣了,漢服是漢族人的一種傳統服裝,從黃帝時期就已經有了漢服,漢服的歷史相對於旗袍來說更加悠久。並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漢服在穿著的時候大多是採用系帶的方式,整個漢服上是沒有任何扣子的。漢服的風格並不像旗袍那麼鮮艷復雜,大多數漢服的風格都是比較素雅的。並且二者的概念也各不相同,旗袍是以旗裝為基礎,結合了一些西方的元素進行改良的,而漢服一直都是漢族的傳統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