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民國旗袍圖片插畫

民國旗袍圖片插畫

發布時間:2023-05-21 07:19:37

旗袍款式大全介紹,每款都夠驚艷!

喜歡 旗袍 的人會知道,選擇旗袍的時候,款式有非常多,而且每一款旗袍都會有每一款旗袍的特色,那麼你會認為自己穿什麼樣的旗袍更好看呢?畢竟每一個人的眼光不同,所以,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旗袍都有哪些款式吧。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說:「有些人質疑旗袍是滿族服飾……我認為這些認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漢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滿族的袍和褂的歷史淵源又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國學大師章太炎亦認為:「昔諸葛亮造筒袖鎧……襪卜滿洲之服,其筒袖鎧之緒也。」將滿族灶槐服飾的源頭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服飾。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隱好友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所以他倡導旗袍改名為「祺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祺袍研究會」。多年以來,台灣服裝界人士一直呼籲為「祺袍正名」。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

❷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最為迷人的地方在於她是一種“襟懷”,她是經過沉澱後的歷史產物,但同時她又有了現在的表達;她是傳統的東方美,但同時也融合了西方美的精華。因此當女人穿上旗袍,也不再是單一的表達,青澀與成熟、純真與性感、端莊又風情,旗袍女人可以帶著少女般的單純懵懂又能有成熟女人的妖嬈嫵媚。

旗袍作為民國服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民國時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徵,直至今日都擁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當代大量的影視作品以及婚慶場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藝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從遮掩身體曲線到呈現出玲瓏有致的女性身材,使旗袍擺脫了束縛和約束,成為獨具特色的服裝。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將生活與藝術相結合,將美的風韻散滿人間。旗袍中有著含蓄的東方美,也表現著中國的大氣端莊。歲月變遷,祖國強大,旗袍也慢慢的走向世界,成為了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源泉。祝願旗袍能夠在孕育她的這片大地上繼續煥發的光彩。

❸ 欣賞三款好看的旗袍馬甲圖片 關於旗袍的幾個特徵介紹

旗袍馬甲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民國旗袍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❹ 旗袍,從司藤景甜、古力娜扎、倪妮到張曼玉,演繹了不同風韻的美

旗袍, 合體的剪裁,姿敗念展現女性的曼妙身姿,東方的美。

旗袍是民國時代的女性服裝,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 1920年到1929 ),到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50年代後,由於 歷史 原因,旗袍漸漸被冷落。直到80年代後 ,傳統文化再度受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選美等枯譽帶來的影響,旗袍又逐漸興起。

民國, 一般指中華 民國 (1912年—1949年) ,所以旗袍的形成與流行都是在民國時期。

在影視作品中,不同明星的旗袍裝,有著不同風韻的美。

《司藤》景甜

網劇《司藤》正在熱播,改編自尾魚同名小說,玄幻愛情題材。在這部劇中,景甜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景甜飾演的司藤小姐各式各樣的民國旗袍造型也廣受好評,網友直呼驚艷,看不夠。

這些旗袍,刺綉精美, 做工考究,通過不同的顏色、質地、 式樣和配飾,襯托出或是柔美、或是高冷、或是傲嬌的司藤小姐。

司藤初登場,一件珍珠白真絲重緞倒大袖旗袍,搖曳生姿;

薄荷綠色珠綉蕾絲旗袍,司藤:「因為貴,符合我的身份!」原來是高貴的仙女本仙啊。

這件香檳色藤紋蕾絲綴珠旗袍, 恰到好處的溫柔,優雅端莊的典範。

湖藍色訂染刺綉綴珠真絲絨旗袍,外面配湖藍色訂染刺綉拼接蕾絲斗篷,劇中旗袍沒有單獨亮相;

植物紋樣流蘇針織旗袍,配上絲絨的流蘇斗篷,成熟穩重,氣場強大。

《十二譚》古力娜扎

電視劇《十二譚》3月27日開播,差評如潮,特別是5毛特效遭到網友嚴重吐槽。該劇 改編自作者尼羅的同名小說, 民國愛情劇。古力娜扎飾演的女主夜明在劇中同樣有很多的 民國旗袍造型 ,難免有網友拿景甜的《司藤》進行比較,引來微博上民國旗袍科普,大意就是娜扎的旗袍造型,符合民國旗袍特點。該劇走的是甜美風,古力娜扎顏值和身材出眾,旗袍裝也自然是很美的。以下是古力娜扎微博曬出的旗袍造型,隨著劇情的發展,期待有更多好看的旗袍造型。


《金陵十三釵》倪妮

電影《金陵十三釵》由張藝謀導演,2011年12月 在中國內地上映。《金陵十三釵》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秦淮河畔十三位風塵女子為救女學生而犧牲自己的故事。劇中女子的旗袍造型不僅是美,也代表著人物的不同性格。這部影片使倪妮以謀女郎的身份晉升 娛樂 圈知名女星。

穿著旗袍的秦淮河畔女子,搖曳走來~

倪妮扮演的玉墨嫵媚動人,棗紅色大花朵旗袍,更襯出秦淮河畔頭牌的風情萬種。


《花樣年華》張曼玉

說到旗袍,不能不提張曼玉,她在2000上映的電影《花樣年華》中,演繹了一場漂亮的旗袍秀 , 端莊優雅又不失性感嫵媚氣質,有著獨特的韻味。 在當時一度掀起了旗袍熱。

《花樣年華》導演王家衛,主演梁朝偉/張曼玉。劇中張曼玉換了23件旗袍,旗袍統一採用高領、圓襟、十字袖、過膝的設計。每一件不同花色、不同剪裁的旗袍都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或優雅、或溫柔、或哀怨、或悲傷 。 張曼玉完美詮釋了舊上海時期的旗袍造型,這種美,跡困溫柔了歲月,驚艷了時光。

轉角處,街燈昏黃, 身著旗袍的美人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嬌羞。

張曼玉的背影看上去有些清瘦,但阻擋不了骨子裡的女人味。

旗袍下的曼妙身姿,西裝里的儒雅沉穩,伴著優韻的旋律,兩顆心始終徘徊在倫理的邊緣直至錯過。「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盤點就到這里了,誰才是你心目中的旗袍女神呢?

❺ 民國風:旗袍的魅力,你get到了嗎

作為中國 歷史 上最特殊的時代,民國在飲食、服飾等諸多方面深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其中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男裝逐漸從長袍馬褂轉變為中山裝和中山裝,而女裝開始從傳統的中國服裝向旗袍傳播,民國時期的許多女裝風格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近年來,民國影視劇逐漸成為熱點,包括、趙麗穎、劉詩詩、在內的許多當紅女演員都參與了類似題材的影視劇創作。這些女演員穿著民族旗袍,身材優雅迷人。此外,它們還有自己非凡的價值和中國古典美人的味道,可以說是真正的美,但最美麗的是民國的風格。

在眾多的民國影視中,個人認為趙麗穎塑造的民國形象實在令人驚嘆,在《老九門》,趙麗穎扮演尹新月,每個人的形態都是蘿莉,可愛,一絲絲的男子氣概。趙麗穎在劇中其千變萬化的風格完美展現了民國女性不同的風采。其中,蕾絲搭配非常昂貴的白色皮草領外套,但也不失女孩的清新,生動詮釋了民國富家的 社會 名流氣質。在《胭脂》中,其帶有輕微"柔和可愛"氣氛的"優雅"風格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在間諜片《密戰》中,趙麗穎飾演知性、溫柔、大膽、勇敢的的蘭芳,以其高超的演技,將民國時期獨立女性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國服裝,民國服裝中的旗袍是中國乃至世界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民族服裝。盡管對它的定義和產生時間有很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麗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一些學者認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期的深服。

除了中國服裝之外,民國時期的制服造型基礎還加入了西服或中西合璧的元素:中國傳統、西方現代和中西合璧。女裝只是反映了當時女裝的三種主要類型。第一件是夾克的下裙。年輕女性通常穿窄而細長的高領裙和黑色長裙。裙子下面沒有刺綉圖案,衣服也比較簡單。這是民國初年的女裝 時尚 。第二種是夾克衫下的褲子,和夾克衫下的裙子相似,只是夾克衫下的裙子換成了褲子。第三種是旗袍,屬於滿漢交融的類型。最初旗袍比較寬松,甚至袖子和版直的樣式。其它的特點是寬、直、長款。但不久,旗袍的長度縮短了,腰部收緊了,曲線明顯了,更好的展現出女性的特點,優雅中夾雜著性感,深受女性的喜愛。

對於民國旗袍來說,不管是明星穿搭還是普通人,都值得我們所展示旗袍最美的一刻,傳承中國服裝。

❻ 民國時期的旗袍美女:坐姿風情萬種,站立更顯誘人

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是從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中國處於特殊時期,軍閥混戰,但此時的文化發展倒也沒慢下來,還是有許多仁人志士涌現,女性在這段時間也逐漸登上歷史舞台

民國美女穿旗袍,從後面拍著視角,顯得更加誘人,圖為一群穿旗袍的民國美女,個個在江邊眺望,誰能猜到她們都在幹些什麼嗎?

❼ 被海清的旗袍劇照驚艷到了,體態端莊氣質優雅,姐是東方古典美人

有著「國民媳婦」之稱的海清,從年輕時候開始就是一副成熟女人的形象,這么多年過去,已經是44歲的海清越發沉穩大氣,這張「少年老成」的臉如今美得剛剛好。海清雖然不算是標準的美女,但都市劇中的各種職場和生活穿搭,卻成了許多人的穿搭模板,簡約又大方。

5月13日,海清曬出了一組電視劇《奔騰年代》的劇照,大膽挑戰民國旗袍造型,著實讓人驚艷。旗袍作為民國劇中標志性的女性穿搭,端莊的體態,優雅的舉止,溫婉內斂的氣質,被滑李海清詮釋得恰到好處,盡顯東方女性的古典美。連海清自己都調侃:「旗袍絕對是糾正脊椎的最好正骨利器。」

雖說人到中年,但海清的身材一直都保持得不錯,旗袍上身勾勒出纖細曼妙的身姿曲線,正如海清本人的說法,旗袍確實能矯正人的體態,不自覺地抬頭挺胸,氣質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不同於當下流行的改良旗袍,海清身著的旗袍都是比較古典的風格,色調沉穩懷舊,古韻濃郁,很考驗女人的本身的氣質。

深藍色與黑色的碰撞,氣韻深邃靜謐,不過海清選擇的是絲絨旗袍,氤氳著華美的光澤感,很能襯托出高貴的氣質。絲絨旗袍適信答遲合成熟的女人,嫵媚又貴氣,譬如酒紅色的絲絨,散發著濃濃的女人味,深情嫵媚,墨綠色的絲絨靜謐盎然,頗舉棚具故事感,如果是全開襟的古典旗袍,則更顯民國風情。

幾何紋的旗袍一直都是經典,畢竟幾何元素比較簡單,在過去印花技術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幾何紋旗袍最是顯日常,知性文藝。橫條紋與豎條紋也有區別,相對來說,豎條紋的旗袍更顯瘦些,而條紋的寬度也是細條紋更加顯精緻靈動感。海清選擇的這襲橫條紋旗袍,顏色比較懷舊,年代感十足。

旗袍雖然是修身的服飾,但也沒有那麼考驗身材,現在的改良旗袍線條感太過緊綳,所以給人造成的誤解是穿旗袍要身材足夠好才行。事實上,穿旗袍要適當留有餘地,既方便行動,也更具包容性,可以很好地掩蓋掉身材上的缺陷,太過緊綳的旗袍還容易勒出內衣痕跡,而顯得有些「低俗」。

穿旗袍也很講究搭配,尤其是古典旗袍,海清身著的這襲綠色印花旗袍,依舊是年代感很強的懷舊色調,長款的旗袍優雅知性,而開叉也沒有現在這么高,更加內斂,很符合那個年代的保守思想。海清搭配的波浪卷發髻,溫婉又飽含女人味,精緻的珍珠耳環小巧矜貴,妝容也比較素雅,將東方女人的優雅知性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上一次看海清穿旗袍,還是「洞庭湖麻雀」童文潔為孩子高考特意穿的紅旗袍,寓意「旗開得勝」,還是很寫實的。大紅色的旗袍看著比較喜慶,加上金色的印花圖案,雖說顏色搭配比較俗氣,但為了孩子,童文潔還將兩邊的開叉開得很高,寓意「叉開得越高,分數越高」,說出了多少高考媽媽的希望。

對比海清的古典旗袍造型和現代改良的旗袍造型,很明顯,古典旗袍更加具有年代感,端莊的舉止和優雅的姿態,更能襯托出東方女人的古典美。當然,現代的改良旗袍也更符合流行審美,不過在色調搭配和改良設計上,需要多花些功夫,就別學童文潔穿得跟服務員制服似的,太廉價。

❽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拍迅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好賀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❾ 古代旗袍和現代旗袍的區別

清代旗袍與民國旗袍的差別[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 | 發布日期:2013-06-15 | 瀏覽(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編者按: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清代旗裝

⒈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⒉ 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⒊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

40年代——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❿ 民國時期的旗袍和現在的旗袍有那些不一樣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一般慾望的實現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得到滿足,一種是得不到滿足。當人的慾望得到滿足時,則有愜意的情感體驗 ;而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則有焦慮之感。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滿清政權,一夜之間旗女裝束銷聲匿跡。一種追求新穎時髦、強調女性曲線的新式旗袍在亂世中釀成,擺脫了封建文化的制約,摒棄硬朗造型的滿清旗袍,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體現。

西方立體結構的裁剪方式傳入中國以後,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西方服飾強調表現甚至誇張人體線條,往往不惜採用極端的方法,誇張人體的臀和胸,緊收腰,製造修飾後的曲線造型,提供以人為本的審美意識。民國旗袍以人體為主要設計對象,開省收腰,縮短長度,表現體態,襯托出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讓女性散發出誘人的魅力。由於民國婦女走出庭院參與教育和工商等社會活動,功能性的要求逐漸突出,旗袍的造型兩邊開出高衩,對女性行為約束已經開始大大放鬆,身心發育的文化環境得到改善,審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狀態的習慣,將衣服裁剪趨向合身適體,採用黃金比定位,在強調與女性身體曲線吻合的同時,一掃清朝矯飾之風,去繁就簡,其造型特點是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裝飾鑲滾免了,趨向於簡潔,力求淡雅,在滿足當代婦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崇尚人體的自然曲線美,讓婦女從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

民國旗袍經歷了經典和改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傳統的直身平面裁剪為主,開省道使旗袍合身;第二階段引入西方立體裁剪,裝袖,裝墊肩和拉鏈形成立體造型。這些造型接近東方人的審美理想與習慣,含蓄端秀,「露」而不「妖」。古代詩人認為「詩以若有若無為美」,因此,人體自然三圍曲線造型的旗袍被稱為中國女裝國粹,講究的也是含而不露的神韻。

旗袍造型的美感沒有固定的量化指標,它是順其自然地由主體意識不斷調節,而使之同外界的條件相適應,達到美與人體自然曲線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國人的審美要求。

與民國旗袍圖片插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襯衫洗了後版型不好了 瀏覽:981
風衣暴走八神圖片 瀏覽:997
米色短皮草配什麼褲子 瀏覽:483
簡單褲子陳列圖片大全 瀏覽:581
穿白褲子配什麼顏色的鞋子好看嗎 瀏覽:589
抓絨外套女款淘寶 瀏覽:145
淺綠褲子搭配襪子 瀏覽:886
哪個牌子的旗袍時尚 瀏覽:117
時尚棉衣外套 瀏覽:590
蔻馳男士皮帶不帶頭 瀏覽:215
四歲寶寶插間袖衣怎麼織 瀏覽:852
什麼地方有賣牛皮夾克的 瀏覽:648
本色花衣怎麼綉 瀏覽:529
蘇州買婚紗禮服的在什麼路 瀏覽:31
巴寶莉風衣孫儷 瀏覽:243
森馬女裝棉外套 瀏覽:920
漢服裙子的腰帶怎麼系 瀏覽:569
兩件制服的英文怎麼寫 瀏覽:217
16576a褲子是多少碼 瀏覽:401
拼多多上能買羽絨服嗎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