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格仔中年布紐扣外套

格仔中年布紐扣外套

發布時間:2023-05-12 15:34:45

1. 漳州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民間工藝品

漳州人的生活習俗
    漳州人的生活習俗與中原的漢族差別不大,生活中的禮俗基本上一樣,只是由於地理氣候條件與中原迥異,故而該地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與北方有所不同,顯示出南方和沿海的特點。
第一節  飲  食
    漳州背山面海,地處亞熱帶,自然條件優越,食物的來源與種類十分豐富,居民對食物的烹調和製作向來十分考究。
    主食
    漳州古屬閩越地,以稻米飯為主食由來已久。該地居民傳統的一日早、午、晚三餐,主食都是大米。中午吃粒飯(干飯),早、晚吃糜(粥)。境地人多輕早餐,重午餐。早餐的粥比晚餐稀,僅佐以小菜。午餐吃干飯,菜餚較豐。
    從前,漳州干飯多用鼎(圓底鍋)煮成,農家則在熬粥時,用竹製「飯籬」撈出部分干飯供主要勞動力吃。漁民和鐵匠慣食粘稠的粥,稱「打鐵仔糜」。農民常用草編小袋裝米煮成飯包,在外出時吃,稱「茭制飯」。
    甘薯曾經是漳州最主要的輔助糧食,漳州人多稱其為「番薯」。番薯在漳州的食用方法很多,新鮮的番薯可以烤熟或水煮或蒸熟吃,不過人們多將番薯放置一段時間,吃起來特別甘甜。番薯洗出澱粉叫「番薯粉」,可以用來做成多種食物和在烹飪時用以勾芡;也可以抽絲或切成薄片曬干貯存,供以後食用,分別叫「番薯簽」或「番薯柿 (pe5)」。番薯、番薯簽和米煮粥吃。沿海地區過去不少是以番薯為主糧,即所謂「食番薯,配海魚」。市上的番薯干以黃皮紅瓤番薯蒸熟曬干而成,香甜可口,價格不菲。
    木薯(Manihot esculento)也曾是漳州的雜糧之一,漳州人稱其為「樹葛」、  「樹薯」。樹葛含有氰基苷,必須靠久煮才能解除毒性,不可生食,多數是用來洗得澱粉,叫「樹葛粉」。但樹葛粉質量不如番薯粉,過去大多用來做麥芽糖、涼粉,或作為製作線面的填充料。
    漳州居民有時也煮菜飯,如芥菜飯、高麗菜飯、番瓜飯、芋飯、鴨飯、肉飯、豇豆飯等干飯和芋粥、魚粥、鴨粥、蚝粥、蚶粥、鹹粥  (雜燴粥)等。粳米和糯米均可作混合飯的主料。
    主食除米飯之外還有面條、面線、米粉、豆簽等。漳州的面條多加上食用鹼,呈黃色,煮熟後上市賣,叫「生面」,盤成薄餅狀叫「面份」,抓成拳頭大的一團叫「模仔面」,拌上少量食用油後,不規則地堆在一起叫「油麵」;也有未煮,曬干後賣,叫「面干」或「面球」。線面是以麵粉加鹽等輔助材料拉制而成,曬干後盤成小束,食用前在沸水中煮一兩分鍾,方便而易於消化。米粉、豆簽是輔食。
    舊時,番薯、芋頭都可作主食。漳州人喜歡趁熱吃番薯,芋頭則涼了再吃,俗諺雲:  「番薯燒,芋仔冷。」民間刮生芋頭皮時,為避免被芋奶咬(刺激皮膚),刮前要先咬芋頭一口,念:  「芋仔芋仔我咬汝,汝??(bbang『)咬我。」
    菜餚
    舊時,漳人素重海鮮和野味,「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鯧」是餐桌上的上品,其中的獐實際上指的是麂。漳州人慣食豬肉,尤喜食豬內臟,婦女做月子多吃豬肝和豬腰。漳俗重龜鱉,以為清補滋陰,多吃可長壽。還有人喜食蛇、蛙等,以為清補解毒。
    該地調料品種繁多,酒、醋、辛辣、醬、蔥、姜、蒜各得其所。炒盤講究火候,湯菜多為清燉,並喜歡加入枸杞、黨參、當歸、黃芪等中葯。從季節上說,冬尚濃醇,夏求清淡。
    漳州民間喜食腌菜,農村家家戶戶自製腌菜,多以芥菜腌成「鹹菜」(酸菜),入冬以蘿卜腌成「菜脯」(蘿卜干),供全年食用。雲霄、詔安一帶腌制的菜脯尤為上品,藏得越久越香,而且還有消積食、健脾胃等葯效。漳州人還將筍煮熟後任其發酵,變成酸筍,煮鮮魚時配上酸筍,鮮美而無腥味,老少都愛吃。
    飲食禁忌
    漳州的俗諺雲「飯神皇帝大」,當別人在吃飯時,不得隨便打擾,自己吃飯時也不要講話,以免沖犯飯神。
    民間進補之後忌食蘿卜、白菜和喝茶,以為這些涼性的食品會抵消進補的效力。身上有膿瘡時忌吃魚蝦、芋頭、狗肉等「濁性」食物。老人一般忌食牛肉,因為牛助農耕,食之者不祥。漳州民間認為柿子和酒、柿子和螃蟹、柿子和番薯、番薯和石榴、番薯和香蕉、毛蟹和
柑桔、毛蟹和茄子、芹菜和鱉、芹菜和黃瓜、黃瓜和花生、鱔魚和紅棗、狗肉和綠豆、羊肉和番瓜都是相剋的食物,同食有礙健康。
    在宴席中移轉酒樽將酒灑出是犯忌的。飲食中站起或脫衣,邊吃飯邊走動,都是要忌諱的,也即在吃的行為方式方面要有禁忌。
    吃飯時,桌上的菜必須是雙數,不能是奇數,尤其忌諱吃三個菜,認為只有死囚臨刑前才吃三個菜。
    吃飯時,忌撒出飯粒或吃完飯碗內殘留飯粒,俗以為糟蹋糧食會遭天懲罰,尤其在作客盛飯時,應估量好自己的食量,否則留下剩飯,等於糟蹋五穀,作踐主人。此為民間對穀神敬仰的延伸,宣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古訓,可謂淳俗。
    吃飯時,不能趴在飯桌上,忌換座位,尤忌女孩換位,俗以為如此則日後有改嫁之虞。不得坐在門檻上吃飯,飯後不得躺卧不動或立即洗澡、飲茶。進食時不得照鏡子以免日後口吃。進食時不得發出咀嚼聲,俗以為豬狗進食才會發出響聲。
    此外,吃飯忌將筷子豎插在飯中,因為祭死人才這樣插。吃飯忌敲響碗匙,也不得用手掌平托碗底或用手攥著碗邊,以免被譏為「乞食相」。飯後不能倒扣碗,只有吃過葯才倒扣碗。洗碗時,忌將筷子在灶台上頓戳整齊,認為這樣是在打灶君。忌將不同顏色或長短的筷子配成一雙使用。忌使用單只筷子進食,以免婚嫁後喪偶,不得折斷筷子,不得用筷子指人,也不得用嘴咬筷子。吃完飯後,筷子要放在桌上。進餐時,掉筷子被認為不吉利,不得俯身去拾,應另換一雙使用,還要說聲「筷落」,諧音「快樂」來加以禳解。
    飲料
    茶  北宋曾任漳州幕廳軍事判官的蔡襄的《茶錄》一書,就是專門講鬥茶藝術的著作。其中提到鬥茶時茶的加工、鬥茶工具、鬥茶方法等。
    漳州人好飲茶。自古以來「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壺,杯極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種為尚……飲必細啜久咀,否則相為嗤笑」。
    漳州有鬥茶的風俗,有人認為始於蔡襄。乾隆版《龍溪縣志》記載:「以五月至則鬥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管溪之箑,盛必以長竹之筐。凡烹茗,以山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民泉次之,龍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
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貲歲數千。」
    飲茶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消閑方式,稱為「吃小盅仔茶」,其特點是茶濃、盅小,細斟輕啜,慢慢品嘗。飲茶也是待客之道,曾習軒的《客至汲水烹茶》這樣描寫以茶迎客的情況:「松齋清晝永,客至自關情。水可呼僮汲,茶因待友烹。荊扉今日啟,花逕此時迎。共啜龍湫味,閑參雀舌名。耳鐺聞語細,鼻觀覺香生。陸羽三經好,盧仝七碗清。竹爐湯已沸,槐火夢猶縈。句好緣多飲,詩脾沁一泓。」
    客人進屋主人必沏茶相迎,有話也要先喝兩杯茶後再說,主人請喝茶,客人不能不喝。沏茶時,先用沸水燙茶壺、茶盅。沸水要高高沖入茶壺藉以攪動茶葉,直到水漫壺口為止。用茶壺蓋子將壺口泛起的泡沫雜質等颳起來倒棄。蓋上蓋子,用沸水淋罐,使茶壺內外都熱透。迅速倒出茶壺中的水,謂之洗茶,俗諺雲「頭遍腳??(腳臭),二遍茶箬」,第二遍水才開始飲用。茶液要低低斟人茶盅,以免茶液多泡沫。盤中有幾個茶盅,要來回斟至七八分滿,謂之「關公巡城」,使各杯中的茶湯濃淡一致。最後幾滴濃茶也應分滴各盅,謂之「韓信點兵」,務使各盅中茶液的色香味完全一致。敬茶時,則杯不可倒滿,要讓客人慢慢品嘗,以示敬重。
    斟茶畢,主人不能吃第一杯,要雙手捧茶依尊卑長幼順次奉於客前。客人也須以雙手接茶,充分體味茶香後方能將茶咽下,飲完後要向主人「亮杯底」,以示領受主人厚誼和對主人茶藝的贊美。如果以小盅茶敬客,沏完茶後主人伸手錶示請客飲茶,客人先伸手回禮,然後持盅飲茶,主人隨後才持盅飲茶。主人添茶時客人將手放在杯邊,有的還用手指輕叩桌面以表謝意。每次飲完,主人都要重新沖洗茶盅,再沏再飲。
    《漳州府志》雲:「凡烹茗,以水為本。」傳統的茶道最重視水質,品茶時要不惜代價去汲取最好的泉水。現在家家戶戶都用門來水,水質也就無法考究,便完全以茶葉的品質取勝。本地居民習慣喝烏龍茶,主要有鐵觀音、黃旦、水仙、白芽奇蘭等品牌,很少喝紅茶、綠茶、花茶等。舊時泡茶的水用青櫟木硬炭火燒為佳。
    漳州人強調茶要沏濃,俗諺雲「茶著食厚,某著娶老」,認為「薄茶、暗火(燈)、散熏吹(劣質煙袋)甲(配)口口king6—5kong6(搖晃)桌」是不好的兆頭。斟茶時,壺嘴不得對著別人,因為與祭祀時酌酒澆地相似,故壺嘴沖人似有生祭之嫌。茶沏後不得留過夜再喝,俗以為「隔暝茶」有毒。
    過去也有一些家庭用大茶壺沏茶,將大茶壺放進稻草編成的容器中保溫,供全家人喝一整天,這種容器叫「茶岫」。
    舊時,鄉間小路邊和十里長亭里都有賣大碗茶的攤子;大街上也設有茶亭,免費供應體力勞動者茶水,稱為「奉茶」。
    台灣地區飲茶的習俗和漳州相似,也崇尚功夫茶,重視茶具的質量和品味。
    酒  漳州稱飲酒為「食酒」,宋有「蠻酒」,元有「畲酒」,節慶、婚喪、生育、迎賓、餞行、農事、祭奠、奉客等都離不開酒。也有行文人酒令和擲骰、抽簽、劃拳的勸酒形式,即使有宿怨積恨,也可通過「食酒」而杯酒言消。稍有不同的是,給人敬酒時,杯中只倒八分滿,表示為人留有餘地,俗諺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說。
    曾習軒的《開瓮忽逢陶謝》描寫漳州舊知識分子飲酒的樂趣:「呼僮攜美酒,此日瓮初開。忽見陶潛至,還逢謝眺來。獨留外方客,同覆掌中杯。興到婆娑樂,詩成笑語陪。曲神寅日合,酒聖卯時催。竹葉新浮蟻,葡萄舊發醅。飲凝金盞滿,醉倒玉山摧。共有酩然思,同心宴幾回?」
    舊時,漳州愛喝酒的家庭常備有一兩壇自釀的米酒或荔枝酒。婦女懷孕後,家裡都用紅曲自釀糯米酒,供坐月子時用。釀制的方法和釀白米酒相同。農村還釀番薯酒、甘蔗酒等,或用於自飲,或用於冬季灌牛禦寒,故俗稱「牛酒」。台灣地區的民間造酒用酒的習俗與漳州並無二致。
    冷飲  夏天,漳州人消暑解渴的傳統飲料有石花凍和田草凍,是以石花菜和田草熬成的膠凍,製成之後,要沉在井水中浸涼,或者放到屋頂上隔夜「凍露水」,然後食用。還有—種「栟櫇凍」,薜荔又名「木蓮」、「鬼饅頭」,漳州話叫「栟櫇」或「愛玉仔」。從栟櫇洗出果膠,凝成凍,切成小塊和以糖或蜜,清涼可口,而且有多種醫療保健作用。
    暑天,漳州城鄉居民常用乍前草、  芳草、鬼針草、蘆根、綠竹心、山葡萄、牛頓草等煎成青草茶,用以解暑。
    夏天,漳州人也經常喝綠豆湯消暑解毒,大暑日則必須吃綠豆湯解暑。綠豆的吃法有兩種:  一是以綠豆—把洗凈放在杯中,沖進沸水後蓋上杯蓋,過一段時間後開蓋喝湯;二是以綠豆熬煮爛後加糖吃,煮時鍋中要放一支瓷湯匙,俗以為可以化解「豆鬼」  (煮不爛的綠豆粒)。
    漳州傳統冷飲經過歷史的考驗,無副作用且具有清暑解毒的諸多功效,實在是價廉物美。
    吸煙
    漳州話稱「抽煙」為「食熏」,漳州人抽煙種煙的歷史在全國是最早的。明代中晚期,漳州月港的商人到日本、東南亞進行貿易,在西班牙統治的菲律賓學會了吸食和種植煙草。到清代康乾年間,煙草在漳州已是「無地下種,無人不食」。
    舊時,漳州人抽煙多用細竹管或野生柑桔的枝製成的「熟熏吹」(旱煙袋),也有人使用銅制的「水熏吹」 (水煙袋)。凝在煙管內的焦油稱為「熏吹膏」,民間用以塗治無名腫毒及毒蟲咬傷。民間認為,蛇和其它毒蟲都忌怕「熏吹」和「熏吹膏」,所以,老年人都是熏吹不離手,甚至教訓晚輩時也以「熏吹頭」敲其後腦勺。幫本地話「老貨仔用熏吹頭仔??」就是相當於「長者教訓」的意思。
    民國時期,開始有人吸食紙煙或機制的卷煙。以後,水煙斗和旱煙管逐漸絕跡,城鄉的吸煙群眾多吸自卷的喇叭狀煙支。
    漳州吸煙者向來有以煙敬客的習慣。舊時,敬煙前要先用手掌將自己的煙袋嘴擦拭乾凈,再裝上煙絲點上火遞給客人,忌以煙頭直遞對方。
    舊俗,劃一根火柴不得點燃三支煙,因為在繁體字中「災」字就是三折下一個「火」字。
第二節服飾
    漳州地處亞熱帶,上古土著斷發文身,著「卉服」  (穿葛纖維織成的衣服),以蕉、葛纖維織成的布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有人用來做衣服穿。漢代以後,中原移民逐漸人閩,麻、絲、棉花(非洲草棉)等的織物也傳人閩南。唐代漳州「歲五蠶,吳越皆不能及」。宋初,漳州歲貢葛布二萬匹,紡織業與中原地區同步發展,漳州居民的服飾逐漸與中原一致。北宋時,印度傳人的「吉貝」(棉花,木棉,亞洲棉)在漳州廣泛種植,該地居民的穿著已經和最發達的地區無異。明代中後期,漳州月港海外貿易的興盛導致漳州人的服飾「跨越定製」,「人無貴賤,多衣綺綉」,甚至「曳綉躡珠」,比官員還氣派。清代,漳州服飾奢侈依舊,「俗有誇多斗靡者,於舅姑餉婦之日,終席之間換衣數襲」。一些人將財力都花在服飾.上,以致漳州俗話有「只怕跌下屎?(糞坑),不怕火燒厝(房子)」之譏。
    服裝
    一般服裝  平民男子穿長衫或對襟短衣或大襟上衣,多以棉、麻質粗布為料,袖寬,大前襟由左至右。體力勞動者常穿短打,用寬布前後對折,前襟縫一布袋,稱「橐袋仔」,正面縫五對布紐扣。冬天內加一件棉背心,外加右襟的「棉裘」。男子下著深襠闊腿的「裸巾褲」,無口袋和門襟,前後不分,加接四五寸的粗布褲腰,穿時將褲褶緊,以各種褲帶扎於腰間,或直接將褲頭擰成結以代替腰帶。有的用一條長布袋扎褲,布袋裡可放銀元、銅板等,稱「褲頭龍」。
    農民夏天多穿短褲,以便下水田勞作,故稱「水褲」。男子衣服以藍、灰、青色為主,老年人多穿黑色。沿海漁民的衣服染過薯莨汁或荔枝樹汁,耐海水浸泡,呈棕褐色,與眾不同。台灣地區的漁民也穿同樣的衣服。
    女子穿旗袍或高領右衽大襟衣(俗稱「大袉衫』』)或窄袖短襖,內裹束胸馬甲。大袉衫的下擺呈弧形,長過膝蓋,衣扣釘在右胸邊,衣襟邊和袖口滾邊綉花,有的還鑲上闊花邊。女子下著長裙或長褲。「裙」字由「群」字而來,群者,多也,當時布帛門幅狹窄,裙子要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所以長可曳地。舊時,漳州女子在出嫁、歸寧或出門拜神時必須加扎長裙。長褲無門襟、無搭扣,褲管肥大,和男子穿的無大差別,只是褲管口綉花,褲長及腳踝。女子出嫁時,著紅襖加黑裙或紅裙,平常多穿青、藍、黑色衣服。纏足婦女在「腳白」(腳帛,裹腳布)之外還套有「膝siak7褲」,即由白布縫成圓筒狀,半尺來高,底部綉有—圈寸把高的花,上部套入褲管內,其效用一為襯托小腳,二為顯示綉花的技藝。
    民國時期,男子穿長衫、馬褂、布紐對襟上衣,也有穿西裝、工人裝、學生裝、中山裝或行業制服的。男式的上衣多在左上角縫一個胸兜,以插自來水筆或裝細小對象。女子穿大襟的短衣、襖、學生裝或改良旗袍,下著長裙或短裙。農村男女仍穿「棵巾褲」,城鎮居民有的穿起有門襟的「洋裝褲」。殷富階層不穿土布,多穿絨、綢緞等;上層社會的女子也穿連衣裙。男學生穿童子軍裝,女學生穿藍衫配黑裙。
    特殊服裝  傳統的嬰兒服稱「和尚衫」。這種衣的前襟為斜形,腋下兩側綴布帶用以束腰,袖口和下擺卜擺均不縫邊,以防磨破嬰兒嬌嫩的皮膚,也寓意嬰兒長得快。嬰兒用的「散幔」  (音sam5-3mua1)為無袖的棉披風,面料為紅綢或紅底印花布。披風上連綴—個兔耳形的風帽。舊時還喜給嬰幼兒帶兜肚,兜肚紅布做成,並用金蒼線綉上一個萬字,護住幼兒的肚臍。漳州方言「臍」和「財」同音,護臍也寓意護財。還有用黑白相問的格子布做成的「花帕」,格子有大、小兩種,中間綉一個「?」字,俗以為此帕可以辟邪,民間抱嬰幼兒出門時多蒙蓋花帕。
    民國時期,漳州人夏天愛穿「香雲紗」,又叫「香紋紗」。這種布料透氣、透濕,穿在身上特別涼爽,顏色多為黑色,稱「油綢」,穿久褪成暗棕色。香雲紗價格不菲,不是貧寒人家所買得起的。
    舊時,農民雨天多穿蓑衣,俗稱「棕蓑」。通體以棕製成,無袖,披在肩上能蓋住胸背。—種後背長過臀部;—種後背較短,但下綴棕裙,穿著時既能活動自如,又不致淋濕衣褲。
    民間忌反向穿衣,因為只在為死人「套tap7衫」(穿壽衣)時才將衣服先反向套在孝男身上。也忌諱穿一身白衣白褲或白衣配白鞋,因為會聯想到喪服。年輕婦女不得全身穿黑色衣服,尤其是在出外探親訪友的時候。過年期間,忌諱穿白色和青色的衣服,以為不吉利。洗衣服時,男衣必須放在女衣之上,民間忌諱從晾著的女人衣服下走過,女人的褲衩尤其不能晾曬在過道上。夜間不得露天晾衣,竹竿尾端不得晾衣。俗以為,衣服晾乾從竹竿上取下後,不能直接穿在身上,以免變成「竹籬鬼」,先折迭後有了「折氣」,即可禳解。衣服忌諱被人跨過或踏踩。民間忌縫補穿在身上的衣服,俗以為,此舉會使穿衣者日後受誣陷。上衣上的紐扣數要奇數(陽數),而且穿衣時必須扣上紐扣。
   第三節  居舍
    漳州的民居建築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都是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民族精神和鄉土性、地域性相結合的產物。
    磚瓦房  漳州舊式的大型住宅稱「大厝」,一般有三進,前後三個大廳,各以大埕(用磚或石板鋪成的院子)隔開,兩旁為巷道,兩邊各建兩三套兩房一廳的廂房,一些大宅前有門庭(俗稱「大埕」)。廳的前沿、台階、天井、門庭、牆基等鋪砌平整的條石,四周牆面磚石混砌,構成各種吉慶的圖案。更多的是四合院結構,設上下廳堂、左右廂房、左右邊房(稱「護厝」)、天井、側廊便門、後堂、大門等。屋架採用穿斗式、抬梁式和承重牆等三種結構,屋頂多為懸山式曲線燕尾脊。廳房正面的門框、窗框、橫額多用質地堅硬、琢磨光滑的青石鑲嵌。庭院或後院有花木、假山、亭閣、花園。這兩種住宅多為城鄉的富家大戶所蓋。農村中更多的是一廳二房一埕的三合房,左右是廂房,可住人或當廚房、儲藏室。如人口多,兩廂再延伸接建左右多—房,合一廳四房。農村以廣置田宅為顯耀,故寧肯減衣節食建房,不願豐衣足食而居破屋。但城鄉還是有很多貧苦人家住宅又矮又小,農村多建「土角仔厝」  (以土墼砌牆店房子)。
  窗欞的格數也必須是奇數。房屋如有幾落(進),後一落房屋則必須高於前一落,整座房屋前低後高,寓意後代比前代發達。如果兩家的房子一前一後,也忌諱前面的房屋高過後面的房屋,俗以為如此會堵了後面人家的「風水」,容易引起糾紛。如果前面的房屋又需要高度,工匠會建議房主將房屋的地基線放低。
    房屋喜前窄後寬(俗稱「布袋厝」),忌前寬後窄(「畚斗厝」),建左右陪屋時都注意使外段向里收三分,即使建「竹篙厝」,也要讓:後牆寬於門面,俗渭前者聚財後者散財,這實際上是中國人內斂文化性格的體現。
    漳州舊式住宅大門外常有「掩格仔」,實際上是一個大竹屏,用粗篾皮編成,以竹管為框。門楣上固定—支粗竹管作為滑道,竹屏在這滑道上可左右推動,以遮掩或露出大門。「掩格仔」既遮陽又通風,既可擋住外來的窺視,又不影響從屋內向外觀望。隨著漳州人移居台灣,這種竹屏也東渡海峽,在台灣的—些地方流行到六七十年代。
    室內布置
    傳統建築祖堂在上,上下廳堂,  長輩居上,晚輩居下,男左女右,體現了對長輩的孝道以及男女長幼的分別。廳堂是家長起居和祭祀、接待賓客的場所,世傳為朱熹所作的《家禮》雲:「凡為人子者有賓客,不敢坐於正廳(有賓客坐於書院,無書院則坐於廳之旁側),升降不敢由東階,上下馬不敢當廳」,房屋的使用有嚴格的長幼尊卑限制。
    廳堂  舊時,前廳是奉祀神明和家長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寬敞明亮,正面擺一隻長方形的香案桌(稱「幾桌」),中間供觀音或其它神像,兩邊擺花瓶、時鍾等,「幾桌」後的牆上掛神像或名人字畫,案前擺八仙桌,兩邊擺接待客人的太師椅。後廳的中間設神龕,龕中擺祖先的神主,龕前也有「幾桌」,擺香爐等用以祭祀祖先,幾桌前擺八仙桌和條凳。八仙桌祭祀時用以擺放祭品,平時也可用作飯桌。富家的八仙桌前張掛著刺綉精美的「桌裙」,—般人家逢年過節才掛桌裙。
    卧室  舊時,卧室房門懸掛布簾或竹簾,其中—般有床、櫥、櫃、桌、椅、臉盆架等,床前橫—踏腳的長方凳,俗稱「腳椅」,供脫履登床之用。大戶人家的床很考究,上有木頂棚以擋塵土,前有透雕的橫楣, 三面有「遮風」  (圍屏),後面的遮風上有一橫排抽屜,其上可擱小的箱子。床上懸掛羅帳,兩端放置床頭櫃。床的安放有諸多忌諱:床不得正對門口和鏡子;櫃不得正對床;床不擺在房間中央,床位上方忌開天窗,床頭後方忌有窗;床安放方向應與梁和檐平行,俗認為床「擔楹」(與梁交叉)會鬧窮,出現凶兆,如確實無法讓避免擔楹,則要在床上方的支架上擱一把扁擔將梁「挑起來」。在大婚或喬遷安床的吉時,放上床板後要拜床公婆,求健康安睡。卧室中的櫥櫃多用以存衣服,桌子上常有梳妝台,較講究的臉盆架上還有花框鑲鏡。
    廚房  「灶腳」(廚房)
    也是住宅的重要部分。以前廚房一般設在廳後或「護厝」內,以免外人一進屋就看到。廚房裡有水缸、米缸等,但灶是最重要的,灶口的方向有講究,灶口忌向東,俗語說,灶口向東財空空。人站在灶台前舀飯的方向要與大門的方向相反,以免將飯往大門方向舀而財氣外泄。
    廁所  廁所當地話叫「屎?」或「仔?」。舊時,城鎮里唯有富貴人家有才建有廁所,一般是在後花園或後埕的角落裡蓋間小屋,屋裡埋一個邊大缸,缸的上方搭一個架子,上設一個蹲位供人方便。缸邊的牆留有—個大洞,以便從牆外掏糞。廁所邊一般有個後門或側門,專供下人和掏糞的農民出入。多數的人家只在宅中的偏僻角落置兩個帶蓋的陶缸,一個裝尿,一個裝糞。平時方便只用木製帶蓋的馬桶,馬桶多放在卧室內,在床邊留一條「尿桶巷」,上遮一條布簾,有印花或綉花,比較講究的再用一個大櫃子將馬桶隱蔽起來,櫃子和房裡的其它傢具一樣擦得很乾凈,可以當椅子坐,稱為「尿櫃仔」。鄉下的農產多建有自家的廁所,一為方便,一為攢肥料。農村的廁所多建在戶外,埋一個缸,缸口與地面平,上擱兩條木踏板即成廁所。農村還有一種「大?」,在野外挖一大方坑,砌上磚以防泄漏,坑的一半以矮牆圍起來,上擱兩條石板作蹲位,只供男子使用。坑的另一半裸露在外,可將廄肥、雜草等物填入漚肥。
    門  門在傳統住宅中也佔有重要的位置。門有大門、邊門、廳門、房門、側門、後門之分。大戶豪宅的正面有三道門,中間的大門常年關閉,僅在婚喪喜慶或迎貴賓時才開啟,家人平常從大門兩旁的邊門進出,下人、掏糞的農夫、賣菜收破爛的小販等則只能從宅後的側門或後門進出。老式門多笨重,上下有軸,由石制的門框和門楣支持,以開啟時發出大的響聲為佳。大門多蓋成門樓,稱為「門屋仔」,門上方掛八卦圖,有時還有姜太公像。邊門或者各與大門垂直,或在門後設屏風、照壁擋住外面的視線。俗以為門是「眉」(楣),窗是「眼」,所以窗不能安得比門高。

2. 請問男士大肚腩穿拉鏈還是帶紐扣的外套好看

穿帶拉鏈的啊,因為肚子大稍微緊一點的外套也能拉上,但是紐扣就不行了,兩顆扣子直接會掙開,很難看。

3. 中老年春秋馬甲外套都有哪些新款式

隨著季節的變化,上衣可製成單的、夾的、呢的、棉的等。中國一般按用途分為內上衣和外上衣兩大類。內上衣包括汗衫、棉毛衫(見針織服)等。外上衣一般以款式、用途、工藝特點、外來語或人名等命名,常見的有中山裝、西裝、學生裝、軍便裝、夾克衫、兩用衫、卡曲、獵裝、T恤衫、中西式上衣等。此外,如毛線衣、棉衣等,既可內穿,也可外用。
學生裝日本傳入中國,是當時青年男學生穿用的外上衣。特徵是立領,3個口袋,衣長齊臀,多用素色卡其、白帆布或麥爾登、嗶嘰等毛料製作。衣扣在早期多採用校徽圖案,50年代後則為一般紐扣。
軍便裝由中山裝沿革而成的外上衣。特徵是立翻領,4個對稱有蓋開袋,袋蓋不開紐眼,無背縫,衣長齊臀,多用素色毛料或卡其製作。
夾克衫男女老幼都可穿用的輕便外上衣。由英語jacket的譯音而得名。特徵是下擺用橡筋、羅紋織物或本色料收口,袖口裝袖頭或搭扣等附件收口;款式隨流行趨勢經常變化;製作時多採用鑲色、嵌線等裝飾工藝。夾克衫有單、夾和加絮料的3種,也可正反異色或異款組合,兩面穿用。夾克衫多以卡其、化纖、粗紡毛料、皮革等製作。
兩用衫一種衣領可關駁兩用、無背縫、直腰身的男女外上衣。女式兩用衫自20世紀50年代起為中國中老年婦女的主要著裝。兩用衫以長袖為主,前門襟 4粒扣,款式簡潔,多用混紡毛料、中長纖維、滌卡等製作。
卡曲男子秋、冬花式外上衣。是英語car coat的譯音,意即轎車司機上衣。特徵是衣身略長,直門襟,寬袖口,寬下擺,通常以短駁領的多塊結構(裝過肩,前後衣片分割)為主。款式多變。多用粗花呢、燈芯絨等製作。女子也可穿用。
獵裝由18世紀西歐男子狩獵服演變成的外上衣。特徵是短駁領,裝有袋蓋的貼袋,多在後背或兩側下擺開衩,背部設腰帶。其款式變化主要在衣身(分割衣片及裝各種過肩)、領(駁領造型)、袋(設各種褶襇)等部位。多用素色粗紡毛料、絲麻、化纖或化纖混紡織物製作。
T恤衫夏季運動型短外衣。又稱T形衫。多用針織物製作(見針織服)。
中西式上衣中式與西式上衣融合的女上衣。特點是領和門襟是中式,袖是西式裝袖,有肩縫。面料一般以絲綢、化纖為主。中西式上衣有單、夾、棉3種,其中中西式棉襖通常以駝絨、羊絨、棉花、絲綿、化纖綿等為絮料。

4. 作為中年女性,可以選擇穿怎樣的外套能好看又顯氣質呢

年輕女孩的穿搭主要是希望能夠展現出時尚感,但是對於那些50多歲的女性來說,僅僅是時髦還不夠,更需要能夠釋放出自己的優勢以及自己的魅力,下面我就給中年女性推薦幾件時髦的外套,穿起來很有檔次。

1.針織衫

不得不說,最近小香風外套真的是太火了,年輕女孩子穿會顯得很有優雅氣質,成熟女性穿也會彰顯出自身的地位和自己的品味,看起來十分的高級。小香風外套的標志性特徵就是粗花呢的設計,會從細節中體現出你的個人品味。身材微胖的話,可以選擇深色系的小香風外套,比如博主給自己搭配的這類黑色外套都很沉穩大氣,能夠極大程度修飾你的身材。

5. V領紐扣長款純棉開衫外套要怎麼搭配

你可以去我的淘寶店鋪看看,很多搭配方式。店鋪:伊衣世界

與格仔中年布紐扣外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袍太極拳 瀏覽:833
風衣加帶領襯衫 瀏覽:668
匡威配卡其色褲子好看 瀏覽:745
胯寬穿什麼中性褲子 瀏覽:458
睡衣連體皮衣熱舞 瀏覽:572
巴寶莉的風衣真假 瀏覽:502
皮帶提升機批發 瀏覽:192
背心針織馬甲的搭配 瀏覽:896
男孩藍色上衣配啥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910
紅白海魂衫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677
女裝羽絨服品牌有什麼品牌 瀏覽:393
石原里美綠衣動圖 瀏覽:621
韓版軍綠外套 瀏覽:584
暖膚色顏色圍巾好看嗎 瀏覽:964
灰男士大衣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842
黑色修身裙子冬天配什麼鞋 瀏覽:50
男士花襯衫的賣點 瀏覽:485
絨衣外套女 瀏覽:433
黑色套頭衣搭配襯衫 瀏覽:153
發飾帽子鉤針圖解視頻教程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