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袍的解釋
戰袍的解釋[campaign gown]
古代士兵在戰時穿的 袍子 詳細解釋 戰士穿的長衣。亦泛稱軍衣。 唐 孟棨 《 本事 詩· 情感 》 :「 開元 中,頒賜邊軍纊衣,制於宮中。有兵士於短袍中得詩曰:『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纖叢裂為眠?戰袍經 手作 ,知落鄭磨 阿誰 邊?』」 唐 馬戴 《出塞詞》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 臨洮 。」 陳毅 《孟毀閉良崮戰役》 詩:「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
詞語分解
戰的解釋 戰 (戰) à 打仗:戰爭。戰機。戰績。 戰略 。戰術。戰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 泛指爭斗,比高下:論戰。爭戰。 發抖:戰抖。寒戰。 膽戰心驚 。 姓。 和 部首 :戈; 袍的解釋 袍 á 中式長衣:袍子。長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舊時軍人相稱)。袍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誼」、「袍袍故舊」)。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筆
『貳』 一種衣服,就只有上衣,然後下半身就被兩塊布給遮住了,就像街霸裡面的春麗那種,那叫什麼
春麗的設定就是中國人,穿著是根據旗袍改的。因為傳統旗袍下半身束縛的比較緊,連跑步都會比較吃力,作為格鬥家,穿這樣的旗袍肯定不合適,所以春麗的著裝上半身基本保留了旗袍的特色,下身經過修剪配上緊身褲,可以讓腿部動作更靈活,而且還保留濃郁的中國風。
至於你說祭師或者巫師有穿的,那就是另一種服飾,一般在西方中世紀、魔幻類型的電影、游戲中會出現。比如在魔獸世界中,這種服飾就叫做戰袍,戰袍的顏色有很多種,胸前印有行會的徽章,從徽章就可以辨認出這個人是魔法行會、皇家守衛之類的。
『叄』 服裝文言文
(一)、裳 讀音:cháng/shang 出自:戰國 屈原《楚辭·離騷》 意思:本義是指(夫君、君長穿著的)裙。
引申義是指男女穿著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示例: 1、下裳: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2、朱裳:古謂紅色的下衣。 3、玄裳縞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
用以指鶴。 (二)、袍 讀音:páo 意思:直腰身、過膝的中式外衣。
一般有襯里。是中國傳統服裝——漢服的重缺汪要品種,男女皆可穿用。
示例: 1、有夾層、中著棉絮的長衣 衣敝縕袍。——《論語》。
意思是穿著以亂麻棉絮成的衣服。 2、又如:袍子 中式長衣的通稱。
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為閑居之服,漢以後用作朝服 。
如:長袍;旗袍;袍帶(錦袍腰帶。古代君王和貴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
清代官服的主要組成部分) 3、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稱。——《正字通》意思:袍就是外衣。
4、戰袍 如:袍鎧(戰袍與護身鐵甲);袍甲(戰袍和鎧甲);袍仗(戰袍和兵器。借指軍容);袍袴(戰袍,袴靴。
軍戎之服。亦指穿著軍服的人);袍襖(袍和襖。
古代軍戎服飾。指比鎧甲輕便的戰袍和戰襖) 5、衣的前襟 。
如:袍襟(衣襟) (三)、襟 讀音:jīn 意思: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示例: 1、形聲。
從衣,禁聲。本義:古代指衣的交領。
2、同本義。後指衣的前幅,上衣或袍子前面的部分。
例:大襟、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對襟、底襟、襟帶(衣襟和腰帶,亦比喻山川屏障環繞,地勢險要)、襟要(亦喻軍事上險要的地理位置)、襟子(衣襟)、襟兒(衣襟)。 (四)、衣服 讀音:yī 意思: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 示例:衣服,衣著(zhuo),衣冠,衣架,衣錦還(huan)鄉。
(五)、裙 讀音:qún 意思:裙,圍扮首穿於 *** 的服裝。廣義上包括連衣裙、襯裙、腰裙等。
裙自古以來就通行世界,如原始人的草裙、樹葉裙,中國先秦時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古謂下裳,古時男女同用,今以婦女兒童服用居多。
(六)、襖 讀音:ǎo 意思:有襯里的中式上衣。 通常分為3類:一面一里兩層的夾襖,裡面之間加絮料的棉襖,以鞣製的動物皮製作的皮襖(見裘皮服)。
按衣長又可分為大襖和小襖。大襖即長襖,擺線在膝蓋上下;小襖即短襖,擺線在腰際至臀部之間。
(七)、褂 讀音:guà 意思:中式的單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長衣。 示例: 1、中式的單上衣。
2、罩在外面的長衣。 如:大褂(身長過膝的中式單衣);小褂(中式的貼身穿的單上衣);長褂;短褂 3、古時軍裝的一種,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4、清代禮服外服的名稱。
禮服加於袍外稱外褂,短的稱馬褂。
1.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 2.啟示: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齡、相貌、體型的特點,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點,甚至揣摩到當時的官場習性和士林風氣,可謂調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時髦,翻新花樣,而「不知長短之理」,難以裁剪出美觀而合身的衣服.從唯物的觀點來看,一切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必須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反過來,只有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規律性,掌握對象的一切特徵,就不會脫離客觀實際.。
原文
成衣【清】錢泳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寧波尤多。今京城內外成衣者,皆寧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並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長而後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需前短而後長。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緩者宜衣長。至於尺寸,成法也,何必問耶!」
余謂斯匠可與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不論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詩所謂「穩稱身」者,實難其人焉。 (選自《履園叢話·藝能》伏缺仔)
翻譯
裁縫這行當各地都有,而寧波人尤其多。現在京城內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寧波人。從前有個傭人拿一匹絲綢讓裁縫剪裁做衣服。(這個裁縫)於是問主人的性情、年紀、長相,而且問哪年參加科舉考試通過的,卻唯獨不提衣服的尺寸。這個傭人對此感到很奇怪。這個裁縫說:「少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著胸,衣服需前身長而後身短;老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心情一定消沉,背一定彎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後身長;胖人他的腰寬,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適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適合穿長衣服。至於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問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與這個裁縫談論做衣服的道理了。現在一般的裁縫,總是比照舊衣服定尺寸,拿新樣式當時髦,不懂得衣服長短的道理,倒先存著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論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詩里所說的「穩稱身」那麼妥貼合身,實在太難為現在的裁縫了。
1.作者認為「今之成衣者」難以做到「穩稱身」的原因是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2.你從那位成衣者身上學到了什麼?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1.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
2.啟示: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齡、相貌、體型的特點,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點,甚至揣摩到當時的官場習性和士林風氣,可謂調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時髦,翻新花樣,而「不知長短之理」,難以裁剪出美觀而合身的衣服。
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寧波尤多。
今京城內外成衣者,皆寧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並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長而後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需前短而後長。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緩者宜衣長。至於尺寸,成法也,何必問耶!」 余謂斯匠可與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不論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詩所謂「穩稱身」者,實難其人焉。
翻譯 裁縫這行當各地都有,而寧波人尤其多。現在京城內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寧波人。
從前有個傭人拿一匹絲綢讓裁縫裁剪。(這個裁縫)於是問主人的性情、年紀、長相,而且問哪年參加科舉考試以及等級等,卻單單不提衣服的尺寸。
這個傭人感到很奇怪。這個)裁縫說:「青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著胸,衣服需前身長而後身短;老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懶,背一定彎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後身長;胖人他的腰寬,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適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適合穿長衣服。
至於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問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與這個裁縫談論做衣服的道理了。現在一般的裁縫,總是比照舊衣服定尺寸,拿新樣式當時髦,不懂得衣服長短的道理,倒先存著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論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詩里所說的「穩稱身」那麼妥貼合身,實在太難為現在的裁縫了。 啟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齡、相貌、體型的特點,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點,甚至揣摩到當時的官場習性和士林風氣,可謂調查研究到家了。
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時髦,翻新花樣,而「不知長短之理」,難以裁剪出美觀而合身的衣服。 從唯物的觀點來看,一切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必須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
反過來,只有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規律性,掌握對象的一切特徵,就不會脫離客觀實際。
古詩詞中的中國古代服裝秦宮詩【唐】李賀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綉麻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服裝詞語梳理:羅衫、腰帶、衿、袖、綉、麻。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唐】王維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服裝詞語梳理:幘、尚衣、翠雲裘、衣冠、冕、旒。陌上桑漢樂府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服裝詞語梳理:籠、緗綺、下裙、紫綺、上襦、帽、鞽頭。
麗人行【唐】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
服裝詞語梳理:綉羅、衣、裳、蹙金孔雀、銀麒麟、翠。永遇樂【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服裝詞語梳理: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簇帶:妝扮之意。
漢宮春·立春【宋】辛棄疾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服裝詞語梳理:春幡。
國風·邶風·綠衣《詩經》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服裝詞語梳理:綠衣、黃裹、絺、綌。衣:外衣。
裹:內衣。絺:細葛布。
綌:粗葛布。孔雀東南飛漢樂府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
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當。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服裝詞語梳理:綉夾裙、絲履、流紈素、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柳腰輕【宋】柳永英英妙舞腰肢軟。
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
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
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服裝詞語梳理:錦衣、冠蓋、霓裳、霞袖。
永遇樂(為洛濱橫山作)【宋】張元干飛觀橫空,眾山繞甸,江面相照。曲檻披風,虛檐掛月,據盡登臨要。
有時巾屨,訪公良夜,坐我半天林杪。攬浮丘、飄飄衣袂,相與似游蓬島。
主人勝度,文章英妙,合住北扉西沼。何事十年,風灑露沐,不厭江山好。
曲屏端有,吹簫人在,同倚暮雲清曉。乘除了、人間寵辱,付之一笑。
服裝詞語梳理:巾屨、衣袂。於飛樂【宋】歐陽修寶奩開,美鑒靜,一掬清蟾。
新妝臉,旋學花添。蜀紅衫,雙綉蝶、裙縷鶼鶼。
尋思前事,小屏風、仍畫江南。服裝詞語梳理:蜀紅衫、雙綉蝶、裙縷鶼鶼。
甘州遍【唐】毛文錫春光好,公子愛閑游。足風流。
金鞍白馬,雕弓寶劍,紅纓錦襜出長楸。花蔽膝,玉銜頭。
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調是甘州,醉紅樓。
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秋風緊,平磧雁行低。
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
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
服裝詞語梳理:紅纓、錦襜。霓裳羽衣(和微之)(節選)【唐】白居易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服裝詞語梳理:霓裳、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羅綺、裾、風袖、袂。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寧波尤多。
今京城內外成衣者,皆寧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並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長而後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需前短而後長。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緩者宜衣長。至於尺寸,成法也,何必問耶!」 余謂斯匠可與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不論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詩所謂「穩稱身」者,實難其人焉。
(選自《履園叢話·藝能》)翻譯 裁縫這行當各地都有,而寧波人尤其多。現在京城內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寧波人。
從前有個傭人拿一匹絲綢讓裁縫裁剪。(這個裁縫)於是問主人的性情、年紀、長相,而且問哪年參加科舉考試以及等級等,卻單單不提衣服的尺寸。
這個傭人對此感到很奇怪。這個裁縫說:「青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著胸,衣服需前身長而後身短;老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心情一定消沉,背一定彎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後身長;胖人他的腰寬,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適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適合穿長衣服。
至於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問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與這個裁縫談論做衣服的道理了。現在一般的裁縫,總是比照舊衣服定尺寸,拿新樣式當時髦,不懂得衣服長短的道理,倒先存著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論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詩里所說的「穩稱身」那麼妥貼合身,實在太難為現在的裁縫了。注釋 成衣匠:裁縫。
俱:全,都。 匹(pǐ)帛(bó):絲綢。
心慵:意氣消沉。 傴:彎曲。
仄(zè):窄。 性之急:性子急。
性之緩:性子慢。 蓄:存著。
覬(jì)覦(yú)之心:這里指壓縮尺寸,偷減布料的想法。 穩稱身:指衣服貼身,不至於被風掀起。
輒(zhé):總是。 怪:對。
感到奇怪。
心慵:意氣消沉。 穩稱身:指衣服貼身,不至於被風掀起。
啟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齡、相貌、體型的特點,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點,甚至揣摩到當時的官場習性和士林風氣,可謂調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時髦,翻新花樣,而「不知長短之理」,難以裁剪出美觀而合身的衣服。
從唯物的觀點來看,一切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必須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反過來,只有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規律性,掌握對象的一切特徵,就不會脫離客觀實際。
『肆』 張飛的旗袍是什麼顏色
對不起。
張飛是武鎮殲將,歷旅鉛不穿旗袍。
穿的是戰肢好袍。
是紅色的。
😓
『伍』 袍組詞,用袍字怎麼組詞
旗袍
袍澤
袍子
袍笏
袍界
綈袍
袍袖
皮袍
韋袍
宮袍
袍帶
袍鎧
豸袍
袍鞾
袍絝
袍襺
同袍
毳袍
紫袍
鵲袍
袍花
緋袍
鵠袍
衲袍
袍鉀
袍甲
鶴袍
春袍
沾袍
田袍
夾袍
袍哥
睡袍
袍仗
袍表
征袍
枲袍
袍杖
襦袍
披袍
青袍
袍絝
黃袍
褞袍
袍褂
袍襖
素袍
長袍
貂袍
袍領
靴袍
袍帔
袍套
方袍
袍服
藍袍
袍魚
錦袍
衫袍
縕袍
(5)穿的了旗袍穿的了戰袍擴展閱讀
【漢字】袍
【拼音】páo
部首筆畫
部首:衤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衤包 漢字部件分解
筆順讀寫:捺折豎撇捺撇折折橫折
基本字義
1. 長衣:~子。長~。。棉~。皮~。同~(舊時軍人相稱)。~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之誼」、「~~故舊」)。
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詳細字義
〈名〉
1. 有夾層、中著棉絮的長衣[Chinese-style robe or gown]
衣敝縕袍。——《論語》。按,衣有箸者,今之綿衣,或曰箸以亂麻曰袍。
纊為繭,縕為袍。——《禮記·玉藻》
2. 又如:袍子
3. 長衣的通稱。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為閑居之服,漢以後用作朝服[robe;gown]。古代君王和貴官的常服);袍褂
4. 外衣[jacket;outer garment]
袍者,表衣之通稱。——《正字通》
5.戰袍[war-gown]。如:袍鎧(戰袍與護身鐵甲);袍甲(戰袍和鎧甲);袍仗(戰袍和兵器。借指軍容);袍袴(戰袍,袴靴。軍戎之服。亦指穿著軍服的人);袍襖(袍和襖。古代軍戎服飾。指比鎧甲輕便的戰袍和戰襖)
6. 衣的前襟[the front part of a Chinese garment]。如:袍襟(衣襟)
『陸』 娛樂圈中的旗袍女星,小夥伴們都知道哪些呢
第一位,秦嵐,
秦嵐是天生的古典美人,鵝蛋臉,五官精緻,眉眼秀氣,無論是古裝還是民國服飾,都給人一種美麗溫柔的氣質,展現東方女性恰到好處的古典美,更因為一部延禧攻略被許多人當作心中的白月光。瓊瑤阿姨對秦嵐的評價是,秦嵐一滴淚,天上一顆星。
『柒』 每天一個故事|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冬天穿什麼
最近換了辦公場所——沒有暖氣。每天凍得兩條腿像不是自己的,回家第一件事情是縮在被窩里暖著。
卧在被窩里想到一個問題:在沒有暖氣的古代,大家是怎麼過冬的呢?於是,連夜秉燭,查閱了大量的文史古籍,又請教了多位「鑽家」。
如今各式各樣的禦寒冬裝可謂五花八門,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古代,人們冬天都穿什麼禦寒?從史料來看,上古三代人們已普遍開始穿棉袍;唐代開始出現比襦長比袍短的「襦襖」。古代最早的棉褲都是開襠的,叫「袴」;漢代才開始提倡穿合襠褲「褌」……
裘是皮衣,毛向外,所以《說文》在「表」字下說:「古者衣裘以毛為表。」上文說過,貴族穿裘,在行禮或待客時要罩上裼衣以增加服飾的文采。這是因為獸毛外露,通體一個顏色,不好看。例如《周禮·司裘》:「掌為大裘,以共(供)王祀天之服。」鄭眾註:「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所謂質,即朴實無華。
用以做裘的皮毛多種多樣,例如狐、虎、豹、熊、犬、羊、鹿、貂,後來還有狼裘、兔裘等。其中狐裘和豹裘最為珍貴,為達官貴人所服,鹿裘、羊裘則最一般。例如《呂氏春秋·分職》:「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zōu,鄒)隅(屋角)有灶,是以不寒。民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傳·襄公十四年》:「右宰谷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谷是衛國大夫,衛獻公逃往齊國,他先跟從逃亡,後來又回到衛國,國內反對獻公的一派要殺他,他說當初就不願意出亡,並以狐裘羔袖打比方,衛人果然饒了他。杜預解釋道:「言一身盡善,惟少有惡,喻己雖從君出,其罪不多。」狐裘是珍貴的,只有袖子是羔皮,所以用來比喻過失是局部的。
狐裘的價值也並不一,狐腋下之皮毛最為輕暖,因而是最高級的。狐腋純白,所以又稱狐白裘。古書中提到這種裘的地方很多,都反映了服之者的高貴身份。如《晏子春秋·外篇》:「[齊]景公賜晏子狐白之裘,玄豹之茈(cǐ,此。同*[衤+此]、[上「此」+下「月」],指衣邊),其資(價值)千金。」《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一裘千金並非誇張,齊景公賜給晏子的也是如此昂貴。《墨子·親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yì,益。二十四兩)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說苑》等書中也有這類的說法。)就是李白《將進酒》中說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也並不能以「吹牛」視之。
狐、貂、貉所制的裘既然名貴,所以在古代作品裡就拿來做富有的象徵。例如高適《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毛亂的樣子)獵城下。」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論語·子罕》:「子曰:『衣敝組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由:子路的名)也與?』」「衣狐貉」即穿著名貴的狐皮或貉皮的裘。
因為這些皮料又輕又暖,所以又統稱輕裘、輕暖。《論語·公冶長》:「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孟子·梁惠王上》:「抑輕暖不足於體與?」蔡邕《衣箴》:「今人務在奢,嚴志好美飾。帛必薄細,衣必輕暖。」
上面提到的「羔裘」是羊皮衣中的高級品,與一般的羊裘不能並論。《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魯昭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玉名)於齊侯,遂入羔裘,齊侯喜,與之陽谷。」齊侯因得一件羔裘而把陽谷邑給了公衍,雖不能說這羔裘價值連城,但其貴重也很可觀了。《論語·鄉黨》:「緇衣,羔裘。」皇侃疏:「是君臣日視朝之服也。」至於羊裘就不同了。《淮南子·齊俗訓》:「貧人則夏披葛帶索」,「冬則羊裘解札」。因此衣羊裘常常說明一個人的貧困。《史記·劉敬列傳》:「婁敬(後改姓劉)脫挽輅,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指劉邦)言便事。』虞將軍欲與之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婁敬把羊裘跟「褐」(粗麻、毛的編織品,詳下)相提並論,而又與「鮮衣」、「帛」相對而言,可見確為貧者所服。《後漢書·馬援傳》:「[援]至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乃盡散以班(頒)昆弟故舊,身衣羊裘皮絝。」這是說馬援自己生活簡朴。羊毛可以做氈,羊裘日久,毛變得板硬也像氈,所以羊裘又稱氈裘,多用以表現北方的生活。《史記·蘇秦列傳》:「君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戰國策》略同。)蔡琰《胡笳十八拍》:「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
鹿裘也是粗劣之裘,大約是因為上古中原地區鹿較易得而皮又不如狐、羔輕暖的緣故。《列子·天瑞》:「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用繩子系腰)。」《史記·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淮南子·精神訓》:「文綉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堯布衣揜(掩)形,鹿裘禦寒」。《晏子春秋·外篇》:「晏子相[齊]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何)衣之惡也?』」
《禮記·玉藻》記載:
「纊為繭,縕為袍,禪為,帛為褶」
棉袍,是古人過冬禦寒的主要冬裝之一,穿著時間最久。
袍原本是一種禦寒內衣,《釋名·釋衣服》稱:「袍,苞也;苞,內衣也」。袍是上衣和下裳連成一體的長衣,是在古代「深衣」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有內外兩層,夾層里放入柔軟的禦寒填充物,就成了袍。
古人最早說的袍,指的就是禦寒的棉袍。但起初棉袍寫作「綿袍」或「綿」,概因所用填充物的不同,並非是現代常用的棉絮,而是蠶絲質地的綿絮。
中國何時開始穿棉袍的?從史料記載來看,上古三代人們已普遍開始穿袍子。在周代,袍的地位並不高,屬於一種生活便裝,而不作為禮服穿。由於禦寒性能好,當時野外作戰的士兵在冬天都「標配」有棉袍,所謂「戰袍」即因此而來。這時袍的功能類似現代士兵所穿的「軍大衣」。
然而,冬天能擁有一件棉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詩經·秦風》中有一首詩歌叫《無衣》,詩的開頭即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誰說我沒有軍服,我和你共有戰袍呢,反映了當時秦國軍隊在物資困難的冬天,前方士兵只能兩人合披一件棉袍抵禦寒冷的情形。
當然,袍也有高檔與低檔之分。如果夾層里所填的是「纊」,即新的高級天然蠶絲絮,稱為「繭」;如填充的是「縕」,即絮頭、細碎枲麻這些粗劣、陳舊的填充物的才叫「袍」,此即《禮記·玉藻》中所說的「纊為繭,縕為袍,禪為,帛為褶。」這種袍是窮人的禦寒棉衣,但袍里這些低劣的填充物,並非現在所說的「黑心棉」,完全是貧窮所致。
《莊子·讓王》記載:
曾子「縕袍無表」遂有成語「捉襟見肘」
在先秦時期,人們冬天穿袍子很有講究,外面必穿一層罩衣,此即《禮記·喪大記》中說的「袍必有表」。只有處於社會底層的窮人,才將袍光著穿。
編撰《論語》的曾子,當年客居衛國時窮得10年買不起一件衣服。據《莊子·讓王》記載,曾子便曾「縕袍無表」。成語「捉襟見肘」,就因曾子而來,他沒有像樣的衣服,「捉襟而肘見」。由此可見,當年窮人過冬天有多難!
在漢代,袍已特別為女性所喜愛。在1972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身上穿裹了20層衣物,春夏秋冬衣服全了,其中便有綿袍11件、夾袍1件。
自漢代起,袍的穿法不再像先秦那麼嚴格,女性在家裡時也可以將袍子直接當外套穿。因為沒有罩衣,出於好看便有意在袍子的領、袖、襟等部位加以點綴,袍漸漸成為一種體面的冬裝。魏晉時期,袍子已取代之前同樣流行、功能差不多的襜褕,連皇帝都愛穿。
其實,在東漢後期袍已成皇帝的常服之一,唐朝開始黃顏色的袍子即「黃袍」成為皇帝專用裝。在唐代以前,朝臣貴族,甚至士子庶人都可以穿黃袍,限制並不嚴格,黃帝的袍也不限於黃色。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唐高祖李淵代隋建唐不久,出於禮制尊卑的需要,「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後來皇帝穿的袍子綉上「龍」的圖案,黃袍變身為「龍袍」。
需要注意的是,在袍由內衣變成外衣之後,以前單一禦寒功能的袍出現變化,不再限於冬裝。至於現代女性喜愛的旗袍,與早期女性所穿之袍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白居易詩雲: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與棉袍相比,棉襖則是古今皆穿的短式棉衣。
棉襖,源於一種叫「襦」的綿衣。東漢劉熙的《釋名·釋衣服》稱:「襦,也,言溫也。」因穿起來溫暖柔軟,這種棉衣又稱「溫襦」。
質料粗劣的襦衣稱為「褐」,是下層人穿的。《詩經·豳風》中《七月》詩稱,「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意思是,連粗布衣破棉襖都沒有,怎麼挨到年底?
襦的長度一般至腰間,故有「腰襦」之稱。與袍一樣,襦也有單、復之分,復襦有里子、夾層填綿絮,也寫作「復襦」,就是溫襦。漢樂府詩《孤兒行》:「冬無復襦,夏無單衣。」
復襦已接近於如今的棉襖,單襦似現代襯衫。在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便曾發現一件這種漢代「棉襖」。據發掘報告,此復襦為大襟、窄袖,用淺藍色絹做成,內外兩層,層間填上絲綿。當時女屍骸上身穿復襦,下著絲綿長裙。待准備出土時,很快風化成粉末。
保暖功能更好的綿襖里子用毛皮做成,又稱為「皮襖」。皮襖是高檔棉襖,《金瓶梅》里,西門慶大老婆李大姐便有一件,讓潘金蓮羨慕得想借來穿。
明清時棉襖已成為過冬禦寒的主力服裝,從窮人到貴族都喜歡穿棉襖。如《紅樓夢》第六回中,一進榮國府的劉姥姥就看見鳳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
古人習慣穿開襠棉褲「袴」
《急就篇》記載:
「袍襦表裡曲領裙,襜褕袷復褶袴褌」
古人冬天是否都如「燕紫瓊」那般穿棉褲呢?這就涉及到國人何時開始穿褲子的問題了。有人認為,穿褲子始於戰國時北方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但這種觀點似有不妥。褲,古代寫作「袴」、「絝」,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已穿褲子。早期的褲子只有兩條褲管,稱為「脛衣」,沒有褲腰,用繩帶系縛。脛衣沒有遮羞功能,是出於禦寒保暖需要而設計的。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古人穿的褲子都是開襠的。早期的棉褲,不論老少、不分男女都是開襠,已為現代考古發現所證實。1982年發掘的湖北荊州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一大批戰國時期的絲織品,其中就有一條棉褲。這條棉褲穿在女主人的裙子裡面:褲管以紅棕色絹為面料,上綉鳳鳥花卉圖紋;襯里是深黃色絹,層間填以絲綿,褲襠沒有縫起來,臀部也留有較大缺口。這種設計,明顯是考慮上廁所的方便。那麼,穿開襠棉褲不擔心冷風鑽進下體?不用擔心,外面還有長袍或裙裳罩著呢。
從漢代開始,提倡穿合襠褲。為了區別,古人稱開襠褲為「袴」,合襠褲為「褌」,西漢史游編撰的《急就篇》里即列出「袍襦表裡曲領裙,襜褕袷復褶袴褌」,供啟蒙孩童識辨。或因習慣使然,一直到宋元時期都是袴褌共存。如在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男褲、山東鄒縣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女褲,也都是開襠的。
《滇海虞衡志》記載:棉花「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
過冬衣著第一強調的是保暖,用什麼保暖材料是最要緊的。利用動物皮毛、禽鳥羽毛做冬裝,是古人禦寒最早想到的辦法之一。上古堯帝便冬天穿裘皮衣,夏天穿粗布褂,此即《韓非子·五蠹》中所說的「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在棉花沒有普及種植前,蠶絲及其絲絮是古人製作冬裝的重要材料,所以古人將棉袍寫作「綿袍」、棉襖寫作「綿襖」。絲質冬裝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穿得起的,窮人棉衣都用葛、麻這些植物粗纖維來做,一直到禦寒上品棉花的大量種植才改變。
中國人到底何時穿上真正的棉質冬裝,一直存在爭議。此因棉花的產地而起,主要有「原產說」和「引進說」兩種觀點。
持「引進說」者認為,棉花是從印度、西域引種中原的,元初《農桑輯要》即持此觀點。有人甚至認為,中國引種棉花在宋元間,按此說,中國人穿棉質冬裝只有700多年時間。實際上,中國也是棉花的原產地之一,吉貝、木綿、白梧桐、白疊、草棉等都是棉花的古稱。最早的夏書《禹貢篇》中即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的記載,「卉服」、「織貝」都是棉織品,在福建崇安曾出土過距今三千多年的棉織布片。
但中國普遍種植棉花的歷史似不太早,清代學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的觀點即是「宋元間……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可這就有疑問了,既然中國是棉花原產地,早有棉布,棉花禦寒性極佳,又價廉物美,為何宋元以前朝廷不推廣種植,而讓黎民受凍?
盡管疑問待解,但從史料看,中國人確實在宋元以後才普遍穿棉質冬裝的,並在明清得以流行。
在保暖方面,我們都知道,只是衣服穿厚是沒有用的,露在外面的手、頭如果沒做好保暖作用,也會冷。在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露指短手套,或用信期綉,或用朱綾紋羅,古樸而美貌。至於北朝和明代,也都有手套出土,且為全部包住的樣式,刺綉的花紋讓人覺得,放到現在用,也很時尚。
至於頭部保暖,花樣更多。民間女性在明代以前多在頭上戴帕頭保暖,有學者研究,漢代時期,士庶男子在冬天用裁成長條,內絮絲綿的帛巾扎在額間,用作保暖。元代,上層婦女戴抹額,到了明清時期,這種抹額又被成為勒子,成為民間婦女最愛的禦寒物品,普通貧民和士庶階層相比,只在材質、珠寶使用上有不同。
除開抹額,貴族婦女還有「卧兔兒」或「昭君套」,「卧兔兒」是一種用動物皮毛做成的女式飾品,冬天戴在頭上,在頭頂像卧著小兔子。
在《中華文化習俗辭典》中,「昭君套」是古代一種無頂的女式皮帽,後來也成為一種富家女在冬天的首飾。
至於男子,冬天也不是光著頭出門的。
五代至宋朝,騎馬出門的男子會頭戴風帽,禦寒且擋風沙。
元朝,忽必烈有不少皮暖帽,銀鼠暖帽。
至於明代,每年冬十一月,「入朝百官賜暖耳」,沈從文在書中介紹,暖耳多用狐皮類製成,和今人所用耳套相似。
清朝,官員冬季戴暖帽,多為皮製。
『捌』 穿上旗袍的女明星,誰最美
鄧麗君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唱過唐詩唱過宋詞的鄧麗君與旗袍也有不解之緣,在她的演出服里,旗袍佔了多數。她成全了它的美麗,它成就了她的傳奇。李玟旗袍穿在洋派的李玟身上,如果不是那個小立領,已不大容易認得出是旗袍,但是,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演唱,中國女星不穿旗袍又穿什麼呢? 汪明荃 從穿泳裝唱火辣性感的《熱咖啡》到穿和服演粵劇《蝴蝶夫人》,汪明荃在舞台上的服飾變化多端。而一身旗袍的阿姐居然也有著不遜於年輕人的活力。 莫文蔚 在舞台上穿旗袍上的女歌手不少,但已漸漸失去了鄧麗君那樣的低柔溫婉,旗袍穿在莫文蔚身上與穿在李玟身上都是一樣的——特別顯穿著者的窈窕身段,但,也僅止於此。TWINS 現代女性的便裝已不再是旗袍,只有大日子裡,旗袍才會偶露崢嶸。唯一給老禮老作派容身之地的春節,像TWINS這樣乖巧懂事的小女孩穿著旗袍笑呵呵給你道萬福,有幾個人能忍住不喜笑顏開? 陳慧琳 該前衛的時候就前衛,該傳統的時候就傳統。旗袍一遇紅色與金飾,隆重的味道呼之欲出,「電音女王」陳慧琳穿起喜氣洋洋的紅旗袍在配飾上也和諧統一,穿得這樣,這天必是「大日子」。 張柏芝 人人都說她是「玉女」,但她說「我從15歲開始就抽煙喝酒。我不想騙人,也從來沒說過自己是玉女,更不介意人家怎麼看我。」這個時代「玉女」不再是唯一的流行,一如張柏芝身上的旗袍雖然有著淡雅的色調與花樣,可是裙擺卻短到膝上數公分,這份叛逆真是掩飾不住——她亦不屑掩飾。 鍾麗緹 連中文都說不好的鍾麗緹也許從來不知道,與旗袍相配的傳統肢體語言應是輕柔順的、內斂的,不適合這樣門戶大開、硬橋硬馬。她不知道,但有什麼關系?這個時代已經顛覆了太多的傳統與規條,再多一條怕什麼?設計師喜歡把這叫「前衛」。 蕭薔第一眼,很傳統很傳統,可是就在最平淡無奇的底下有最大膽的挑逗。旗袍向來有最保守的脖子和最開放的腿,蕭薔的紅旗袍裙擺在第二眼才畢顯出它的狂野本色。 楊紫瓊 穿旗袍的邦女郎,是這個東西方互相調情的時代特有的景觀。因為楊紫瓊,柔媚的旗袍才跟拳腳扯上了關系。 鄭希怡 鄭希怡需要的不是一件露背旗袍,而是一件護甲——如果她真的想玩西洋劍的話。旗袍本不是戰袍,它見不得血,所以也防不了身。】
『玖』 當年戛納紅地毯,范冰冰的旗袍造型一戰成名,你覺得美嗎
范冰冰一直都是非常有氣質的女明星,當然,范冰冰也不只有氣質,可謂是顏值身材氣質樣樣俱佳。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范冰冰穿旗袍真的是非常好看的,我覺得在國內所有的女明星當中都可以排在前面,我相信未來范冰冰還會有更多好看的服裝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樣好看的服裝和美女,我們只要欣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