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婚禮旗袍子孫帶的綁法

婚禮旗袍子孫帶的綁法

發布時間:2023-05-08 20:59:37

1. 閩南結婚風俗有哪些 古今結合有特色

所謂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就算是在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也是有所差異的。閩南婚俗在傳承過程中既延續了傳統文化,也不斷受時代影響而加入許多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南婚俗,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閩南結婚風俗所包含的內容。

一、初識階段——相親。

雖說現如今提倡自由戀愛,男女青年皆較為開放,但大多人仍選擇走“相親”之路,這時媒人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了。一般相親分兩個階段:第一、先四處托媒人“探聽”看誰家有女(男)到婚齡了,一旦“目標”出現,託人方就先去偷看下,這一步驟稱之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點選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覺得還好的話,就叫媒人安排男女雙方正式地見面,地點一般選在女方家,屆時男女雙方皆會“派出大隊人馬參加”,共同參考,俗稱:“對看”。當然啦,也有的則跳過“初瞥”這一階段而直奔“相親”主題。

二、發展階段——探家風。

如果“相親”成功了,那麼接下來女方就要到男方家裡“探家風”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嬸組成的的“親友團”就在媒人的帶領下浩浩盪盪地開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況。回到家後相互聽取意見,有的不放心的還托朋友或是親戚詢問其背景以及年輕人的情況。

三、確定階段——談聘金和衫褲錢、系紅包。

如果“探家風”後女方覺得不錯的話,媒人就要再次發揮重要作用——談聘金和衫褲錢。這時事情已經是差不多了,這一階段比較好說,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過分,一般男方是會接受的,當然也有個別討價還價的(怎麼有點像是在做買賣?)。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褲錢則一般在10000元左右,意取吉祥,當然這其中有包括給女孩子買金器的錢。聘金和衫褲錢談攏了,接下來男方就要選一天到女方家系紅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錢給女方父母,土話就叫“系三帶”。女孩子則要從中拿出一小部分給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買一身新

四、送小定(訂婚)

送小定完成就代表這樁親事已經確立下來了,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如果沒有充分理由卻退婚的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可見這一程序的重要性。 “‘放小定’較簡單,男方擇卜吉日,當事人與親人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送上若干聘金為‘定金’。早些時候定金為82元(方言‘二’與‘字’諧音,‘八二’即‘八字’,象徵好的生辰八字),後隨著物 價上漲增至820元,8200元。” 在閩南地埋梁返區送小定時,男家會帶戒指,糕點,糖果等禮品(不同地方禮品的種類數量不盡相同)到女方家給女方戴戒指,當然之後女家也會回禮。之後雙方將禮品分贈給親親朋好友來宣告婚事。

五渣歲、放大定

放大定也被稱為“納采”、“完聘”。它意味著婚期已經不遠了。放大定的彩禮包括婚書、牲醴、首飾、衣裙、禮餅、貢糖、聘金和全豬(“女方可收下豬肉,豬腿不能收,要退還給男方,這是循俗行事, 俗話說‘肉給人吃,骨不給人啃。’”[4] )等。在晉江,泉州一些地方會以花包代替禮餅。花包是一種以冬瓜條、花生、白糖、肥肉為餡的大包子。但是現在很多都折成錢或餅票送過去。

五、婚禮階段——擔盤,上頭,舉行結婚典禮。

喜宴結束後,等好友都散後,新娘還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給雙親和直系親屬敬“烏糖茶”。敬茶應按長幼順序逐一進行,新娘在敬茶時還需准備給公公和婆婆的禮物,並第一次叫聲爸和媽,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稱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兩人還要同喝“合歡茶”,要以紅棗、花生、桂圓、龍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貴子跳龍門”之意。有的地方晚上還安排“鬧洞房”、“認親同”等節目,大家都會玩得很盡興。

六、結束階段——回娘家,請女婿,請親家。

婚禮結束後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也叫“頭桌客”)女方父母要張羅著請女婿,到時參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個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親戚。男方那天還要帶足那天用的煙和錢,因為那一天請客的煙和錢要由男方出。宴席結束後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則要等到即將天黑後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為甜密和節節高)回婆家,取義為“入門烏,生搭補”(入門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時新郎的家屬仍需迴避(不能看)。

結婚後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其他彎飢親人會到男家探房,請新娘回娘家作客,新郎和新娘會在當天帶著禮物去女家,並在當晚回來,這象徵“暗摸摸,生查埔” 婚後,女家還要“請女婿”。新郎會和幾位親友一同前往女家而不與新娘一起去。“請女婿度,禮儀甚多,賓主座位和斟灑均嚴格有序,雞、鰻兩菜上席,女婿應即離席,故民間有‘見雞飛,見鰻趖’之 說。青陽一帶尤其忌上‘烏賊’,否則即會觸發事端。”[9] 但是如今很多地方請女婿都提到婚前與轎前盤同時舉行。 唐以後陸續有許多中原人因為各種原因遷移到閩地,他們與當地原住民共處﹑融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閩文化。所以閩南婚俗既深受中原禮俗影響又具有其獨特之處。

七、閩南婚俗的特點

(一)念四句

“念四句”是閩南婚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以閩南歌謠,諺語為主的吉祥話伴隨整個婚禮過程,“念四句”概括了婚禮的一些情景和細節並通過諧音等方式來表示對婚禮的祝福,使得婚禮氛圍更為喜慶熱鬧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

1.人未到,緣先到。 在新娘到男家之前,媒人要先到男家向新郎的家人“撒鉛錢”。鉛錢是一種用鉛粉鑄成的小圓形薄片,“鉛”與“緣”諧音,象徵著結緣。媒人在撒鉛錢時還要念些“人未到,緣先到”,“鉛錢撒門口,夫妻吃到老,鉛錢撒高高,生子中狀元,鉛錢撒落地,米粟無埭夏(放不下)”等吉祥語。這些都蘊含著新娘日後與新郎和諧相處,闔家平安,興旺發達的祝願。

2.新扇換舊扇,上轎十八變 女兒出嫁前,娘家要准備兩把扇,一把事先給女兒帶上轎。女兒上轎後,母親把另一把扇伸入轎窗,讓女兒將所帶的扇扔出來讓新娘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撿回來,這就是“新扇換舊扇,上轎十八變”。因為 4 “扇”與“性”諧音,所以放心扇意為“放心性”是希望女兒放下性子改變不好的習慣。

3.過火熏,年年春(剩),明年好抱埔孫(男孩) 新娘到婆家後新娘要跨過燒著的“風爐”。送嫁娘這時要念“ 過火熏,年年春(剩),明年好抱埔孫(男孩)”人們認為火可以燒去新娘沿路招惹的晦氣,祛災驅邪,還帶著紅紅火火之意據說這一習俗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傳宋末昺帝南下流亡之時,曾在南安官橋席里山駐蹕。當地有一青年叫曾如水,為人誠實厚道,幫忙宋營送柴草,宋帝昺送給他一個取暖的小火爐。曾如水將這只“烘爐”收藏家中, 結婚時在爐中點燃木炭,讓新娘跨過,據說婚後生活紅火。”

4.除了這些婚禮上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念四句”,像女兒拜別父母時的“吉日良時來娶親,拜別父母養育恩,今日過門從孝順,雙竹透尾發萬金”;新娘蓋頭紗時“紗巾掀過來,添丁大發財,紗巾遮頭前,子孫代代出人前”;新娘上轎時“新娘坐乎正,入門才會得人疼”;新娘花轎啟程時“佳偶良緣天註定,目屎流落心著驚,轎內坐椅要端正,阿母吩咐著愛聽,向望入門翁姑疼,勤儉富裕有名聲,期待翁婿有官名,水潑落地轎起行”;新娘出轎時“今日轎門兩邊開,金銀財寶一直來,新郎新娘入房內,生子生孫做秀才”;新娘跨過門檻時“戶碇跨乎過,新娘吃甲百二歲”; 新娘進入廳堂時“新娘帶入門,金銀財寶滿滿床,新娘帶入廳,新郎好名聲”;鬧洞房時“新娘真古意,鬧久會生氣,大家趕緊走,新人著歡喜”等等。

(二)閩南婚禮中的茶文化

當男方到女家相親時女方父母會叫女兒端茶給客人喝,雙方就趁這機會來觀察對方以考慮這樁婚事。定親時,待嫁女會出來奉甜茶,男方客人喝完甜茶會送“壓茶瓶”。在閩南有些地方會以雞蛋茶或桂圓干茶等來替代合巹酒。並且在閩南鬧洞房也叫“食新娘茶”。結婚第二天(有的地方時第三天),新娘要和新郎一起拜天公和家神然後給公婆和親族尊長敬茶,這就是“拜茶”。如果有親友長輩在他鄉不能來參加婚禮,那麼新郎家就會用紅紙包一點茶葉寄去給遠方的親人以告知喜訊。

可見茶在閩南婚禮上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閩南茶是堅定不移,純潔,多子多福的象徵。在郎英的《七修類稿》和陳躍文的《天中記》有記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舊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明代許次紓在其《茶 流考本》中也有‘茶不移本,植必生子’的表述。” 茶樹只能用種子種植不能移植,人們認為這可以表示對婚姻堅定不移,長長久久的祝願。而且因為茶樹多籽這又可以表示多子多孫。所以茶就成了閩南婚禮的必備品之一。

(三)奢華的彩禮

送彩禮、嫁妝也就是所說的送大定(納征)。“在城市和部分較發達的農村地區,明確的‘彩禮’已大致 消失” 金錢成了彩禮的主要部分。女方出嫁陪嫁妝是一種風俗,在閩南這種風俗被流傳下來並且產生了攀比的現象。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晉江、石獅地區。在閩南的晉江、石獅等地“嫁妝的價值一般是 聘金的數倍,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甚至上千萬。” 聘金和嫁妝的多寡是由家庭收入水平直接決定的,但是有的人家為了不失面子,就算借錢也要拿出相當的聘金或嫁妝。 高額的嫁妝、聘金給新人和社會都帶來不小的危害。

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父母親常常是傾其一生的積蓄用於子女的婚姻,甚至是通過借債的方式,致使家庭負債累累。這種婚俗助長了通過婚姻謀求財富的想法,金錢成了擇偶的首要條件,其次才是感情。而且許多人都想通過婚姻來取得財富,可以少奮斗幾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們的奮鬥力。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婚俗造成的悲劇不少。陳埭有一人家娶媳婦訂婚時借了幾十萬的高利貸用來當聘金,結果結婚時女方沒按婚俗如數返還聘金當嫁妝。男方母親知道後昏倒在婚禮上。

石獅有一新娘在結婚當晚一氣之下返回娘家,就是因為男方母親在新婚當晚質問新娘嫁妝為何這么少。為什麼出現這種嫁妝,聘金攀比現象呢? 首先良好的經濟基礎是前提,改革開放後晉江、石獅的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家庭經濟能力都不錯。再次如果有豐厚的嫁妝或聘金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一件很體面的事。還有就是對於兒女的補償心態,在閩南有許多出國經商或打工的,收入可能很高,但他們長期不在兒女身邊,就會想要用金錢的方式來補償兒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的,許多古老的婚俗儀式已經逐漸被新時代所淘汰和替換,“所謂男女擇吉日同時裁衣、安床、合帳、把盞、放心扇、喝合房酒、吃合房丸以及換房、送點心、包嘴餅、合桌、住月、雙人還等等,也只是少數上了年紀的家長為了討個吉利而偶爾為之,絕大部分青年男女已不在乎, 婚禮過程中不少禮儀已被省略不用。” 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些變化。對於一些不利於社會發展阻礙社會進步的陋俗應該廢除、禁止,像巨額的彩禮,它對於家庭婚姻都會造成很多傷害。對於那些符合社會要求有利於保存傳統文化的習俗要好好保護。

像“念四句”、“拜茶”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需要我們好好的保護和傳承下去。 現代的婚禮即傳承了傳統文化又被賦予新的文化元素,隨著與世界的更多交流,許多國外的婚禮習俗也被融入閩南婚俗中,像婚紗、婚宴等。現在很多結婚禮服都是婚紗式的,閩南結婚忌穿白色的衣服,人們就將婚紗改為紅色並與旗袍融合,設計出獨特的婚紗款式。照婚紗照也成了結婚的必需要做的一件事。 閩南婚俗是閩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閩南文化也通過閩南婚俗呈現出來。我們在了解這些閩南婚俗的同時實際上也在了解閩南地區的文化。閩南文化十分顯著的特色文化就是它的海洋文化,閩南人敢拼愛拼,從古時候開始就與海外交流頻繁,現在隨著閩南地區的發展,與其他地區的交流也更多,閩南婚俗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走向多樣化。

2. 中式婚禮流程

婚娶之禮。古時於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故稱。古代婚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禮記·昏義》篇對中國古代的昏禮的形式及意義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婚禮是漢傳統文化精粹之一,大紅花轎、浩浩盪盪的迎親儀仗隊、拜天地、掀蓋頭,身穿"鳳冠霞帔、狀元服"的中式婚禮,"追尋文化根源、重視傳統民俗"成了現代人的新"時尚",這就是中式婚禮。

五、中式傳統婚禮之必備九要素

1、傳統中式婚禮充滿了喜慶色彩,紅色桌布實乃點睛之筆。

2、新人一起點燃象徵愛情的紅燭把婚禮氣氛引上了高潮。

3、身著鳳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給婚禮帶來活潑的氣氛。

4、為了使宴會的布置更有層次感可以加上一些紅色的漿果作為點綴。

5、中式婚禮的主色調是紅色,因此鮮花的首選最好是玫瑰。

6、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用鮮花裝點的迎接牌。

7、婚禮蛋糕上可撒些紅色玫瑰花瓣進行點綴,襯托主題

8、為了表示誠意,可以在重要賓客面前放置小桌花。

9、喜糖可根據包裝選擇,送給賓客一款具有濃濃中國風的喜糖,給賓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式傳統婚禮之必備禮儀

六、中式傳統婚禮之必備禮儀

新郎在新娘吃完午飯後,派轎子到新娘家接新娘。一般兩三點到夫家。

新娘梳妝完畢後,頭戴鳳冠,披上蓋頭,讓媒人領著上轎。上轎之後,新娘暫時不能開口說話。

新娘坐的花轎十分別致,外面是看不到新娘的,而新娘可以透過薄紗看到外面。花轎一般由兩人抬,花轎前頭是樂隊。清末,迎親的隊伍一路還有笙、鼓的樂隊一起前行;到了民初,就改用洋號、洋鼓了。

在花轎的後面是新娘的嫁妝,共有「八扛」、「八擔」。「八扛」是兩人扛箱,因為箱子里都是瓷器等易碎品,必須靠兩人扛著。「八擔」是一人為一擔,挑的是木桶、木盆之類的木製品及被褥。被褥一般為八件套,至今仍保留著這一習俗。

到新郎家後,開始婚禮儀式—拜天地。

拜完天地之後,新郎新娘休息一會兒,接著開始敬酒,新人要一一向長輩敬酒。完畢後,新人回到新房。宴會結束後,由新郎父母送客,發還部分禮金並送上紅雞蛋。

晚上八九點,新人的朋友要開始鬧洞房了。儐相會在一個小時以後宣布鬧新房結束,讓大家離開新房。

婚後第一天,新娘要早起向父母敬茶,父母則會送新人紅包。

婚後第三天,也叫望日。新郎帶著新娘回娘家。新郎要拜訪岳父岳母。新娘告知母親婚後的情況。這一天,新人早去晚回。

過了這三天,新人就開始步入正常的生活。

3. 滿族婚禮服飾特點有什麼

滿族服飾特點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2] 所謂的京派旗袍,就是我們所說的早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裝。 2007年,滿族旗袍製作工藝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滿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內蒙古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松峰被列為傳承人。 2011年,劉淑芬、陳玉秋被評為滿族旗袍製作工藝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滿族婚禮服飾特點

(一)男子旗裝

歷史上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用馬褂的習俗已盛行,青年喜著馬褂以示武勇。以後,由於清帝提倡騎射,經常以馬褂賞賜臣下,竟成為一種“禮服”。皇帝賞給“黃馬褂”也成為極高的榮譽。

(二)女子旗裝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在旗袍領口、衣襟、袖邊等處要鑲嵌幾道花條或彩牙兒,有的還要鑲上18道衣邊,這樣縫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三)鞋子特色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化很大,姑娘時代,只簡單地把頭發在腦後挽一下。長到快出嫁時,就要把頭發梳成辮子並挽成單發髻,結婚後的發式有雙髻式、單髻式等多種,雙髻式發型把頭發從頭頂分梳為前後兩部分。前髻梳成平頂狀,以便戴冠,頸後髻梳成燕尾狀,在脛後伸展開來,它使得頸子總要保持挺直的狀態,因此,滿族婦女走起路來就更顯得高貴、尊嚴。

滿族服飾組成

帽飾。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鞋飾。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

4.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看到這個的時候我也是不知道古代喜服到底叫什麼,我也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並不知道吧。那麼我收集了一些有關於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1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純衣纁袡: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為周禮昏禮禮制中新婦的禮服描述。纁,拼音:xūn,有淺紅色等釋義。袡:衣邊。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禮服中沒有明確記錄關於的蔽膝的配件,作為衣緣理解更為普遍。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

鈿釵禮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是唐代命婦禮服的一種。鈿釵禮衣包括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並以鈿釵數目明確地位身份。唐代禮典史書如《通典》、《會要》、《舊唐書·輿服制》等中都有記錄。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

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質孫"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1)鳳冠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

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2

在周朝的時候,是以黑色最為尊貴的,所以新人們的喜服就以黑色為主,紅色搭配,遵循的是周禮的玄纁制度。在古代,婚禮是在黃昏時分進行的,所以喜服又被叫做「昏服」。

男子頭戴冕,上身著黑象徵青天,下身穿紅代表大地,還要有黑色的邊來表示陰陽的調和。女孩子則穿著一身的黑衣,表示的是專一,頭飾則是以編發為主,中間摻雜這假發,婚禮同樣簡單沒有大肆的鼓吹慶祝,整體風格以古樸端莊為主。

到了唐代,新人的喜服開始走向了顏色鮮艷,制式喜慶而又華麗的路線,婚禮也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張燈結綵,鳴鼓相慶,整個儀式都洋溢著喜氣。此時的喜服配色變成了「一紅一綠」,男子身著大紅長袍,威武逼人,女子則是要身穿數層,層層精美華貴

最後再在外面罩一件寬大的袍子,此時依然沒有頭冠,而是佩戴精細的發飾朱釵。直到宋代依舊延續這種配色,樣式更為簡單,女子喜服也是以青綠色為主,在前段時間大火的影視劇《知否》當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穿著配色。

鳳冠的佩戴風俗起源於明朝,此時,男女對調,男子身著青綠色九品官服,俗稱「小登科」,女子則是要身穿大紅喜袍,頭戴鳳冠,以紅布遮面,身上還要佩戴子孫袋,天宮鎖等等具有各種寓意的飾品,而我們今天很多的關於婚禮的習俗也都是從那時候留下來的。

清朝雖是滿人政權,但是婚禮依舊是以漢族為主,並融合了滿足的元素,女子的嫁衣更多的是綉著花紋的襖裙或者旗袍,新郎則是要身著青色的長袍,外面是藍紫色的馬褂

騎著馬走在婚禮的隊伍當中,所以有時候我們看電視劇裡面新人男女都是一身大紅,這是不對的。而婚紗的出現則是要到了民國時期,並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喜服,延續到了今天。

古代結婚喜服叫什麼3

1、古代新娘的衣服叫什麼

1. 周制昏禮服--純衣纁袡

2.唐制婚禮服--釵鈿禮衣

3. 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2、古代的新娘是怎麼穿戴的?

鳳冠霞帔,這是中國古代貴婦的官服,從皇後到有誥命的貴婦都有相應等級的鳳冠霞帔,用於正式的場合。也被用於新娘的服裝,實際上新娘如果不是貴婦的話是沒有資格用鳳冠霞帔的

但是古代人認為結婚那天新人最大,可以超於禮制,所以新娘們一般都會穿鳳冠霞帔作為結婚的禮服。 鳳冠,就是指新娘頭上的那個裝飾物,按照貴婦的誥命等級不同也有許多不同的樣式規格。霞帔是指新娘身上穿的類似披風和飄帶的那種服飾,一般鳳冠霞帔是一整套穿著的

3、古代婚禮新娘的服飾

周制婚禮服飾:爵弁玄端——純衣纁袡

周禮婚制中的婚禮服飾崇尚端正莊重,與後世婚制中有所不同。婚禮服飾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飾】 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禮服: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發飾: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纚」(寬二尺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發,有一尺二長的笄。

唐朝婚禮服飾:梁冠禮服——釵鈿禮衣

唐朝婚禮服飾融合了先前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烈喜慶;唐制是男服緋紅,女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是也。

【釵鈿禮服】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襦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釵鈿禮服。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宮廷和服「十二單」就是從此款禮服演變過來的。

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鈿釵禮衣常作為為唐代通用的歸嫁禮服。唐以後,繁復的釵鈿禮衣有所簡化,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

明朝婚禮服飾:九品官服——鳳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

據說紅色婚禮服飾 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飾 ,而且根深蒂固。

5. 結婚女方有什麼講究 女方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婚姻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人生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那麼結婚都需要准備什麼呢?在中國傳統的婚禮的習慣中,房子之類的大部分傢具都是由男方准備的,但是有些細節女方也應該做足,結婚時女方都需要准備什麼呢?結婚時,女方需要准備的事情主要有購買一些物品和一些禮儀,來看看下文是如何進行羅列的吧。
結婚女方有什麼講究
一、女方已經懷孕的,結婚擺酒必須選日子
為什麼呢?因為女方如果懷孕了,就有了我們所說的「胎神」,胎神就是寶寶未出生之前的一種狀態。如果不選日子,有時候無意之中選的日子會有犯到胎神或沖到胎神的情況,這樣祥橋就容易有一些懷孕不穩定的情況出和宴陵現,這是一定要注意的,這種情況下,必須選吉日。
二、男女雙方八字沖的比較厲害,通過選日子可以制化
有的情況是,男女在合婚的時候,遇到雙方八字相沖的情況,生肖相沖、或是配偶宮相沖、又或者是大運相沖,一般人遇到這種都比較的擔心,擔心是不是會刑克對方、會給對方帶來不好的。如果在結婚擺酒選日子時能結合一下這種情況,通過日子進行一些制化,是可以減緩或減輕這些影響的,不是說化解雙方的這一沖,而是通過日子來主動加強雙方八字裡面中有利的部份或力量,這是可以的,這是一種調節的作用,有其益處。
三、結婚擺酒時,涉及到要安新床、鋪新床的,要選日子
有的地方風俗里,結婚擺酒時有重新安新床或鋪新床的習慣的,這種時候要告知命數師一起選擇吉日,而要安新床,就涉及到風水、方位吉凶的問題,這裡面就有一個旺氣、煞氣、衰氣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日子去調整,方為完備,以化煞催吉之用,這是有道理的。
四、擺酒結婚時家裡有老人久病的,要選日子
這一種情況,有些人會忽視,因為會以為,家裡有老人病了,結婚是喜事,能沖喜,這是一般的想法、觀念。但從擇日的角度來說,初病之人,沖喜一沖就好;但是對於久病的老人,元氣已傷、衰氣已久,一沖,往往最容易出事。所以,擺酒結婚擇日時應該告知命數師擇日時候有這個問題,家裡有人老人是久病了的,一定要選好日子,選日子時,不能沖久病老人的年命、或八字等等,這也是重要的。
五、再婚時,結婚擺酒最好選一個日子
生活中,有些人在再婚的時候,結婚擺酒,無論是儀式還是場面,都比較的簡單,這是對的。但是對於再婚來說,自然命中就有不利於婚姻感情的信息,在再婚的時候,最好選一個好的日子,對於婚姻,也是有一定的制化、調節作用的。
1、在新郎的服裝上面,女方准備回禮的時候,也可以准備襯衫、皮鞋、皮夾等等,也可以根據新郎的喜好而定,回贈的物品最好能夠暗示良好寓意,代表著吉祥幸福美好。你們的婚禮也會在這些吉祥、充滿祝福的回禮中得到認可。
2、紅色臉盆。一個紅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幫阿公、阿婆買的各一雙的皮鞋和襪子及帽子各一。鞋子里需放置襪子、3節花生、糖各2塊。 另一個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帶籽萬年青一盆;兩盆中均放置些紅棗子、桂圓及柏樹枝(小捆)。並覆蓋紅喜字在上面。
3、紅色桶、子孫桶,外面用大紅布包裹,桶內放置8樣物品。 分別為:紅花生、紅棗、桂圓、五個紅鴨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衛生紙、柏樹枝一小捆。另一個桶放滿米,上面放置的是紅棗、桂圓,兩桶上面均放置柏樹枝(小捆)和紅喜字,紅布包裹。
4、糖罐子:這喚戚個也是要一對的,裡面放一些糖,寓意甜甜蜜蜜。
5、床上用品准備2套。一套帶去夫家給公婆的:紅色百子被1條、枕1對。 一套鋪新床上的,由以下4部分組成:
(1)傳統紅色百子被、綠色龍鳳被各1條;
(2)墊被3床、蓋被3條(羽絨、羊毛、蠶絲各1;
(3)枕頭2個,雙人枕1個;
(4)鋪床用紅色床品一套;
6、女方家事先可以准備搪瓷臉盆2個,並且在盆內放置栗子、桂圓、錢幣、紅棗、花生等等東西,這些都起到良好的寓意,希望夫妻二人早生貴子,幸福圓滿。
7、紅箱子: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壓箱底。
8、也可以准備水晶餃子,建議包的餃子精緻小巧一些,新娘子因為當日是帶妝狀態,所以盡量讓新人方便進食,避免擦掉新娘子的口紅。在禮餅、禮炮、香燭這些物品上,都要回贈給男方,最好是半數退給男方。
現在結婚,幾乎沒有不擇日的,根據中國的位理學原理,結婚擇日要以女方的「生辰八字」為准,同時參看男方的生辰八字,以及考慮男女雙方父母的情況等,才能挑選出一個好日子。可見婚姻擇日要以女方為准。位理學上擇日的一條原則是,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為主,並參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俗話說:「子靠出生時,女靠行嫁年」,可見女方擇日之重要。若是把此原則顛倒或不顧,將會導致婚後的婚姻出現問題,甚至離婚,新人們萬萬不可忽視。
女方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一、具體標准
1、廚房用具
1、大家電:空調、電視一般都是兩個。冰箱、洗衣機。
2、小家電:電飯煲、餐具一套(有一百多頭的,也有八九十頭的,還有五六十頭的)、筷子兩盒、熱水瓶兩個、掛燙機之類的可以看需要購買。
2、紅色臉盆
一共准備兩個臉盆。
一個紅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幫阿公、阿婆買的各一雙的皮鞋和襪子及帽子各一。鞋子里需放置襪子、3節花生、糖各2塊。 另一個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帶籽萬年青一盆;兩盆中均放置些紅棗子、桂圓及柏樹枝(小捆)。並覆蓋紅喜字在上面。
3、紅色桶、子孫桶
外面用大紅布包裹,桶內放置8樣物品。 分別為:紅花生、紅棗、桂圓、五個紅鴨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衛生紙、柏樹枝一小捆。另一個桶放滿米,上面放置的是紅棗、桂圓,兩桶上面均放置柏樹枝(小捆)和紅喜字,紅布包裹。子孫桶,又稱子孫寶桶。故名思義,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與子孫對碗,紅木箱櫃一起成為姑娘的嫁妝三寶,陪嫁時必不可少的。
4、糖罐子:這個也是要一對的,裡面放一些糖,寓意甜甜蜜蜜
5、床上用品准備2套
一套帶去夫家給公婆的:紅色百子被1條、枕1對。
一套鋪新床上的,由以下4部分組成:
(1)傳統紅色百子被、綠色龍鳳被各1條;
(2)墊被3床、蓋被3條(羽絨、羊毛、蠶絲各1);
(3)枕頭2個,雙人枕1個;
(4)鋪床用紅色床品一套;
6、小孩肚兜的數量根據男方家族代數確定
當然,女方家在准備女兒嫁妝的時候也要適自身的經濟條件而定,畢竟給女兒的嫁妝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對女兒婚後幸福生活的一種美好祝願,關於結婚嫁妝用品的一些禁忌,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哦。
7、紅箱子: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壓箱底
結婚女方陪嫁清單——其他非鋪床用床品若干
喜糖:男方准備好糖,送到女方處,換取紅蛋以及小孩肚兜3個、鞋子、襪子、帽子。官帽(要有帽沿的,買鴨舌帽就行)
二、新娘的行頭
1、結婚禮服一件
2、小禮服一件
3、鞋子兩雙
4、回門衣服一套
5、首飾若干
現在大多數的新娘婚禮到當天都是准備兩套衣服。一套婚紗和一套中式的旗袍或格格裝。
在婚禮當天的早上,新娘在自己的家裡或酒店,就已經換上了婚紗,等待新郎接親的到來。這身婚紗,從接親開始,一直穿到婚禮儀式的結束。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去酒店的化妝間,去換已經准備好的中式服裝。換好中式的服裝,可以穿這身衣服給來賓敬酒,一直到婚宴結束。婚宴結束後,新娘就可以穿這套中式的服裝回家了。
三、新娘出嫁當天帶的東西
床上用品2套、拖鞋兩雙、睡衣兩套、 襪子兩雙、內衣褲兩套(都是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個、牙膏1支,沐浴露洗發水護發素、紅色臉盆2個、帶蓋紅桶2個、 小孩洗澡紅盆一個、毛巾兩條、浴巾兩條、化妝箱一個含鏡子頭梳(鏡子要圓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個、喜娃娃一對、痱子粉、廚房圍裙、 化妝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0件、錢若干、喜碗、喜杯等、准備裝禮金的紅包一個。由於陪嫁物品較為瑣碎的,需要在籌備整理時,按類分好,並交由專人保管。一般由家中較穩重、有經驗的長輩管理更為妥當。
1、婚禮前一天男女兩家大人不宜見面,所以送嫁妝時女方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親屬相隨。
2、女方得派一近親男童(一般為新娘胞弟或近親族弟)手執陪嫁之箱櫃鑰匙前往,現在一般只要隨同前往即可,名為「押嫁妝」。
3、所有陪嫁物品以及送嫁妝用的各式車輛工具一律系以紅綢布,以示吉慶。
4、送嫁妝的人員、車輛宜為雙數。
5、男方得給送嫁妝的人員喜煙、喜糖和喜錢。給押嫁妝男童的喜錢應略多。
6、忌陪送床、鍋、鍾。
7、可由新郎新娘分用的物品,如被褥、臉盆、面鏡、茶杯、枕巾、椅凳、花瓶等,宜為雙數。

6. 中式婚禮的禮儀常識

1.中式婚禮的禮儀程序是什麼我想舉行中式婚禮,但是不知道中式婚禮的
不知你想知道哪個地方的呀,中國的婚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候是有不同的禮儀程序的 我就說說我的家鄉的禮儀吧 首先男方要准備六大樣的禮物,用喜慶的袋子裝著送到女方家,表示吉祥順利 然後結婚那天,新娘要一大早起床准備洗頭洗澡,換好內衣及一些套頭的衣服,化妝師給新娘梳好頭化好新娘妝,等著新郎官的喜車來接 喜車來後,由舅舅背著新娘從房間到大廳,大廳的地方擺著一個篩子,篩子里放著些新郞官送的六樣禮物,篩子邊放著一張凳子,新娘的腳不能著地,要放在篩子里,坐在凳子上,由喜娘給你梳頭,因為新娘事先已由化妝師梳好了,所以喜娘只是象徵性的用梳子在你的頭發上比劃一下,然後要有一小孩給你拿新鞋子,穿好鞋後,准備出發,由伴娘打傘,放著鞭炮,再由舅舅背著坐上喜車,送到新郎家 我說的這是較簡單的,現在的程序要簡單多了,要是我母余乎親的那一輩的人程序可要更麻煩呢,結婚是很累人的事啊,而且南北各地的婚俗差距很大啊,我現在的夫家他們的婚俗可就不是這樣的,我一同學嫁的不同地方,婚俗又是不一樣了。
2.中式婚禮有哪些禮儀
迎親 吉日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親.要先進雁為禮,《儀禮》中稱之為 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以此表達夫婦堅貞不移、琴瑟合鳴、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

清代北京的婚禮.大多有模仿帝王儀仗的趨向,一人在最前邊盛裝騎馬負責開路然後依次是迴避牌、吹鼓手、鍘鑼綴燈、旌旗等.同時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各種兵器也都排列在儀仗的行列里。歲消新郎騎馬或坐綠幃轎在前.新娘的綉花大紅轎隨行於後,真是威風凜凜,此時此地的新郎好比狀元及第難怪說結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轎抵達女家門前時,女家一定大門緊閉.這叫攔門。男方在外叩門,催請新娘上轎。

這時,便要有一番禮節性的對答,女家院內必有人隔門要紅兒」。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男方才能進門。

進門後除了特別的寒喧,男方要送上禮品。這些禮品因時代和地域不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都有喜慶的意義。

娶親的歸途.必須走另一條路.表示「不走回頭路」。如果路上碰到廟、井、祠,墳、大石和大樹等,都要張氈把轎子速起來為的是辟邪。

拜堂 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門開開之後,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八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舊時.新娘進門後.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三煞忙於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現在新娘下轎(車)撤彩色紙屑,或許就是由此而來。

下轎的時辰一到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此時新郎先向轎門作三個揖.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由伴娘攙新娘下轎。

然後遞給新娘一個小瓷瓶瓶內裝以五穀及黃白戒指兩枚或四枚。新娘把寶瓶抱在懷里然後由伴娘及送親太太攙扶,姍姍而行。

另由兩人前後接鋪紅氈使新娘腳不沾地。此時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輕射三箭.藉以驅除邪魔。

射箭的姿勢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盆,這些禮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進洞房拜過天地之後,就引新娘進入洞房。

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後.儀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帳.亦稱坐福」.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該壓倒女人一頭。

還要撒喜果於帳中稱為「撒帳「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子」、花著生「。 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

吃過子孫餑餑,又吃長壽面,長壽面是由男家准備的,取子孫萬代.長生不老」的意思。然後是「合巹」酒又稱交杯酒。

用一條紅線繩子.兩頭各系一隻酒杯,新郎新娘各飲半杯.再交換杯子喝盡杯中酒。交杯酒禮是在洞房之內舉行的.然後在大廳里又擺一桌酒席.俗語叫」團圓飯」.席問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賓客均坐陪座,表示從此成為一家一姓。

「鬧洞房」習俗古已有之自兩漢以來一直盛行不衰。鬧洞房除逗樂之外.還有其他意義比如把洞房鬧得熱鬧紅火,驅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歡樂氣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稱」暖房舊時男女結合多經人介紹彼此並不熟知鬧洞房能夠讓他們消除拘謹。

在現代乎毀知的中式婚禮里.喝交杯酒和鬧洞房的習俗基本上保留了下來但都挪到了婚禮儀式當中。比如婚禮游戲就是鬧洞房習俗的沿襲與演變。

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男女成親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書六禮。「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親時由男方交給女方。

「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是:納禮.男家請人預備禮物向女家提親、說媒。

問名:男家在大紅庚帖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寫上請人占算。

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沖相剋,則婚事初步議定。納徵:又稱過大禮.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

迎親: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巾式婚禮習俗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將新人的新床擺放到新房裡,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

鬧洞房舊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嫁妝嫁妝是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當然各地的風俗和講究都不一樣。

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出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花轎花轎成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的。分四人抬。

八人抬二種。又有龍轎、轎之分。

轎身紅幔翠蓋,上面綉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旗鑼傘扇:在迎親隊伍之中,花轎之前。

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鞭炮:迎親花轎在行進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鳳冠霞帔:嫁女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十分講究,內穿紅襖.足蹬綉履.腰系流蘇瓤帶.下著一。
3.中式婚禮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式婚禮主要表現出一種古樸、喜慶、熱烈的氛圍,中式婚禮越來越受新人的歡迎,但是大家卻不知道,在中式婚禮場地選擇上面也是很有講究的。

中式婚禮場地選擇的注意事項一:會場環境 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現場通常都會張貼大幅紅喜字,新娘能穿婚紗也能穿旗袍。 中式婚禮場地選擇的注意事項二:菜餚 一般提供的都是上海菜、粵菜。

盡量能按照選好的菜單試吃一次,以確認菜餚的口味和色面。 中式婚禮場地選擇的注意事項三:會場環境 傳統婚俗需要新人逐桌敬酒,所以杯子不宜大,加上新人空腹喝酒,應該准備一些解酒飲料。

另外,婚宴可以考慮舉行自助餐形式,你不必局限在宴會廳內,可選擇草坪、露台、游輪這樣浪漫的戶外場地,在此類場地舉行自助婚宴,不僅可以享受陽光、美景,還可以自由暢談,不必限於方寸間,隨意性更加濃重。
4.中式的結婚禮儀有哪些內容
我就說說我的家鄉的禮儀吧 首先男方要准備六大樣的禮物,用喜慶的袋子裝著送到女方家,表示吉祥順利 然後結婚那天,新娘要一大早起床准備洗頭洗澡,換好內衣及一些套頭的衣服,化妝師給新娘梳好頭化好新娘妝,等著新郎官的喜車來接 喜車來後,由舅舅背著新娘從房間到大廳,大廳的地方擺著一個篩子,篩子里放著些新郞官送的六樣禮物,篩子邊放著一張凳子,新娘的腳不能著地,要放在篩子里,坐在凳子上,由喜娘給你梳頭,因為新娘事先已由化妝師梳好了,所以喜娘只是象徵性的用梳子在你的頭發上比劃一下,然後要有一小孩給你拿新鞋子,穿好鞋後,准備出發,由伴娘打傘,放著鞭炮,再由舅舅背著坐上喜車,送到新郎家 我說的這是較簡單的,現在的程序要簡單多了,要是我母親的那一輩的人程序可要更麻煩呢,結婚是很累人的事啊,而且南北各地的婚俗差距很大啊,我現在的夫家他們的婚俗可就不是這樣的,我一同學嫁的不同地方,婚俗又是不一樣了。
5.請大家詳細說一說新婚禮儀知識有哪些,謝謝
(一)規范的站姿 頭正。

兩眼平視前方,嘴微閉,收頜梗頸,表情自然,稍帶微笑。 肩平。

兩肩平正,微微放鬆,稍向後下沉。 臂垂。

兩肩平整,兩臂自然下垂,中指對准褲縫。 軀挺。

胸部挺起、腹部往裡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內向上收緊。 腿並。

兩腿立直,貼緊,腳跟靠攏,兩腳夾角成60度。 這種規范的禮儀站姿,同部隊戰士的立正是有區別的。

禮儀的站姿較立正多了些自然、親近和柔美。 (二)服務崗位中的幾種站姿 1.規范站姿(如前文介紹)。

2.叉手站姿:即兩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 這種站姿,男子可以兩腳分開,距離不超過20厘米。

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腳稍微向前,腳跟靠在另一腳內側。 這種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鄭重中略有放鬆。

在站立中身體重心還可以在兩腳間轉換,以減輕疲勞,這是一種常用的接待站姿。 3.背手站姿:即雙手在身後交叉,右手貼在左手外面,貼在兩臀中間。

兩腳可分可並。分開時,不超過肩寬,腳尖展開,兩腳夾角成60度挺胸立腰,收頜收腹,雙目平視。

這種站姿優美中略帶威嚴,易產生距離感,所以常用於門僮和保衛人員。如果兩腳改為並立,則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4.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後面,貼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彎曲,中指對准褲縫,兩腳可以並攏也可以分開,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這種站姿,男士多用,顯得大方自然、灑脫。

以上幾種站姿密切地聯系著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運用,會給人們挺拔俊美、莊重大方、舒展優雅、精力充沛的感覺。 要掌握這些站姿,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聳肩,雙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腳不要不自主地抖動,身體不要靠在門上,兩眼不要左顧右盼,以免給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穩健 走姿是一種動態美。

每個人都是一個流動的造型體,優雅、穩健、敏捷的走姿,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產生感染力,反映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一)規范的走姿 頭正。

雙目平視,收頜,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

兩肩平穩,防止上下前後搖擺。 雙臂前後自然擺動,前後擺幅在30~40度,兩手自然彎曲,在擺動中離開雙腿不超過一拳的距離。

軀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傾。

步位直。兩腳尖略開,腳跟先著地,兩腳內側落地,走出的軌跡要在一條直線上。

步幅適當。行走中兩腳落地的距離大約為一個腳長,即前腳的腳跟距後腳的腳尖相距一個腳的長度為宜,不過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著裝,都會有些差異。

步速平穩。行進的速度應當保持均勻、平穩,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況下,步速應自然舒緩,顯得成熟、自信。

行走時要防止八字步,低頭駝背,不要搖晃肩膀,雙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擺臀,左顧右盼,腳不要擦地面。 (二)變向走姿 變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採用合理的方法,體現出規范和優美的步態。

1.後退步 與人告別時,應當先後退兩三步,再轉身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轉身後轉頭。 2.引導步 引導步是用於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

引導時要盡可能走在賓客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保持兩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並提示請客人上樓、進門等。 3.前行轉身步 在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方向遠側的一腳落地後,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後邁出另一腳。

即向左拐,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舉止禮儀的標准(2) (三)穿不同鞋子的走姿 穿平底鞋走路比較自然、隨便,要腳跟先落地,前行力度要均勻,走起路顯得輕松、大方。

由於穿平底鞋不受拘束,往往容易過分隨意,步幅時大時小,速度時快時慢,還容易因隨意而給人以鬆懈的印象,應當注意防止。 穿高跟鞋的走姿 由於穿上高跟鞋後,腳跟提高了,身體重心就自然地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膝關節要綳直,胸部自然挺起,並且收腹、提臀、直腰。

使走姿更顯挺拔,平添幾分魅力。 穿高跟鞋走路,步幅要小,腳跟先著地,兩腳落地腳跟要落在一條直線上,像一枝柳條上的柳葉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柳葉步」。

有人穿高跟鞋走路時,用屈膝的方法來保持平衡,結果走姿不但不挺拔,反而因屈膝、撅臀顯得非常粗俗不雅。 有這種毛病的人,要訓練自己,注意在行進時一定保持踝、膝、髖關節的挺直,保持挺胸、收腹、向上的姿態。

◎坐姿端莊 坐是一種靜態造型,是非常重要的儀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離不開這種舉止。

對男性而言,更有「坐如鍾」一說。端莊優美的坐姿,會給人以文雅、穩重、大方的美感。

(一)女子八種優美坐姿 1.標準式 輕緩地走到座位前,轉身後兩腳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後,兩膝並攏的同時上身前傾,向下落座。如果穿的是裙裝,在落座時要用雙手在後邊從上往下把裙子攏一下,以防坐出皺折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 *** 過多。

坐下後,上身挺直,雙肩平正,兩臂自然彎曲,兩手交叉疊放在兩腿中部,並靠近小腹。 兩膝並攏,小腿垂直於地面,兩腳保持小丁字步。

2.前伸式 在標准坐姿的基礎上,兩小腿向前伸出兩腳並攏,腳尖不要翹。 3.前交叉式 在前。
6.中式婚禮有哪些禮儀
迎親 吉日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親.要先進雁為禮,《儀禮》中稱之為 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以此表達夫婦堅貞不移、琴瑟合鳴、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

清代北京的婚禮.大多有模仿帝王儀仗的趨向,一人在最前邊盛裝騎馬負責開路然後依次是迴避牌、吹鼓手、鍘鑼綴燈、旌旗等.同時把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各種兵器也都排列在儀仗的行列里。新郎騎馬或坐綠幃轎在前.新娘的綉花大紅轎隨行於後,真是威風凜凜,此時此地的新郎好比狀元及第難怪說結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轎抵達女家門前時,女家一定大門緊閉.這叫攔門。男方在外叩門,催請新娘上轎。

這時,便要有一番禮節性的對答,女家院內必有人隔門要紅兒」。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男方才能進門。

進門後除了特別的寒喧,男方要送上禮品。這些禮品因時代和地域不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都有喜慶的意義。

娶親的歸途.必須走另一條路.表示「不走回頭路」。如果路上碰到廟、井、祠,墳、大石和大樹等,都要張氈把轎子速起來為的是辟邪。

拜堂 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門開開之後,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八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舊時.新娘進門後.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三煞忙於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現在新娘下轎(車)撤彩色紙屑,或許就是由此而來。

下轎的時辰一到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此時新郎先向轎門作三個揖.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由伴娘攙新娘下轎。

然後遞給新娘一個小瓷瓶瓶內裝以五穀及黃白戒指兩枚或四枚。新娘把寶瓶抱在懷里然後由伴娘及送親太太攙扶,姍姍而行。

另由兩人前後接鋪紅氈使新娘腳不沾地。此時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輕射三箭.藉以驅除邪魔。

射箭的姿勢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盆,這些禮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進洞房拜過天地之後,就引新娘進入洞房。

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後.儀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帳.亦稱坐福」.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該壓倒女人一頭。

還要撒喜果於帳中稱為「撒帳「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子」、花著生「。 接著的節目就是吃子孫餑餑.子孫餑餑是送親太太從女家帶來的。

吃過子孫餑餑,又吃長壽面,長壽面是由男家准備的,取子孫萬代.長生不老」的意思。然後是「合巹」酒又稱交杯酒。

用一條紅線繩子.兩頭各系一隻酒杯,新郎新娘各飲半杯.再交換杯子喝盡杯中酒。交杯酒禮是在洞房之內舉行的.然後在大廳里又擺一桌酒席.俗語叫」團圓飯」.席問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賓客均坐陪座,表示從此成為一家一姓。

「鬧洞房」習俗古已有之自兩漢以來一直盛行不衰。鬧洞房除逗樂之外.還有其他意義比如把洞房鬧得熱鬧紅火,驅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歡樂氣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稱」暖房舊時男女結合多經人介紹彼此並不熟知鬧洞房能夠讓他們消除拘謹。

在現代的中式婚禮里.喝交杯酒和鬧洞房的習俗基本上保留了下來但都挪到了婚禮儀式當中。比如婚禮游戲就是鬧洞房習俗的沿襲與演變。

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男女成親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書六禮。「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親時由男方交給女方。

「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是:納禮.男家請人預備禮物向女家提親、說媒。

問名:男家在大紅庚帖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寫上請人占算。

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沖相剋,則婚事初步議定。納徵:又稱過大禮.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

迎親: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巾式婚禮習俗 安床 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將新人的新床擺放到新房裡,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

鬧洞房 舊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嫁妝 嫁妝是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當然各地的風俗和講究都不一樣。

撐紅傘 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出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花轎 花轎成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的。分四人抬。

八人抬二種。又有龍轎、轎之分。

轎身紅幔翠蓋,上面綉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 旗鑼傘扇: 在迎親隊伍之中,花轎之前。

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鞭炮: 迎親花轎在行進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鳳冠霞帔: 嫁女的人家無論貧富對嫁衣都十分講究,內穿紅襖.足蹬綉。
7.中式婚禮形式習俗
現代中式婚禮習俗主要有哪些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西式婚禮--高雅或者韓式婚禮--浪漫。

說到喜慶,再也比不上咱中式婚禮阿響亮地嗩吶聲,火紅的布置,高掛的燈籠,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喜慶的氣氛。那麼,中式婚禮的流程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還珠格格里,永琪騎著高頭大馬,小燕子坐在轎子里的一幕。

下面就和我們一起預習下中式婚禮的一些細節吧~,當然結合了現代情節,稍稍改編了~ 抬轎起程:在鑼鼓、嗩吶、舞獅的伴隨下,花轎開始起程。按傳統,新娘應該被兄弟背出來送上轎子。

不過現代人多獨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勞,通常也變背為抱了,男士可以輕鬆些。呵呵。

花轎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兩家特別近,要不從南京這頭抬到那頭,肯定累趴下了。時間上也不允許呢~不過按照慣例是要給轎夫紅包的,否則他們會有意顫動花轎,讓新娘夠受了 跨火盆和射箭:古禮中是新娘坐花轎過炭火盆,不過現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攙扶下直接跨了。

然後在下轎之前,新郎還得拉弓朝轎門射出3支紅箭,用來驅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氣。這個嘛,可以用飛鏢阿,在轎頂上意思下。

注意可要注意新娘的安全哦:)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後有的還要跨過馬鞍,徵兆新人婚後合家平安;然後才由新郎用條紅布包著的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這時,一對新人就該正式拜堂了。拜堂後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巹酒),而是給雙方高堂敬茶,要下跪誠心誠意的給父母敬茶哦。

最好用大紅色對杯。 同心結發和謝媒:現代的娶親儀式,很多都是把該在洞房裡的事搬出來展示。

比如說結發,應是新人在洞房裡相互剪些頭發,作為夫妻關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現在則是當眾表演。之後雙方母親同點龍鳳燭,新人交換香書美玉做信物,再請出媒人贈送蹄膀。

中式婚禮,幫忙的人員可不能少。更要有很多「專業人士」鼎力支持。

跟妝可能一個不夠了呢,因為除了新人,還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妝。至於主持人,不但要提前准備復古婚禮套詞,而且也要預習中式婚禮流程,還要又唱又吆喝。

最好再請一位懂得中式婚禮的策劃,協調扮演各種角色的人。 找個可靠的人作總導演吧。

因為花轎的路線以及酒店方面的協調始終得有人去搞定。 辦一場地道的中式婚禮,婚慶布置方面也要注意呢~可以少些鮮花,但是道具可要准備充分哦。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樣的場景想必一般人都會感覺熟悉。 中式婚禮之必備元素 鳳冠霞帔服裝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紅衣服穿在身上怎麼看怎麼喜氣,尤其是頂帶花翎,身著蟒袍玉帶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禮中的黑西裝,另有一種富貴氣。

大紅花轎根據古禮,新娘拜堂後被送入洞房,再揭開喜帕,才會知道自己未來的伴侶是如何模樣。那種心情,現代轎中人肯定無法體會。

或許,只有看到對方身著古裝時的有趣模樣才會眼睛一亮吧。 朋友們都清楚了嗎? 坐在花轎里,等待你的新郎踢轎門的那一刻;等待新郎用秤桿揭起喜帕的那一刻吧~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

可能由於我們家鄉落後了一點吧,我從來沒有見過西式婚禮,後來來到重慶,我才真正的見到了傳說中的西式婚禮,覺得別有一番滋味,那個時候很流行的!不過時下的新人,也慢慢的開始選擇以中式婚禮作為結婚的慶典,復古的潮流也在慢慢的擴大,西式婚禮看起來很尊貴,中式婚禮看起來就更喜慶。這就得因人而議了! 蔓茉莉婚禮專業策劃公司!擁有專業的中西式策劃團隊,為您打造屬於您的喜慶! 願您幸福,浪漫一生!!(本文屬於轉載)。
8.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儀有哪些
新郎新娘是婚禮的主人,是婚期的重要對象。

因此必須具備得當的禮儀,一般說來,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儀表著裝新婚喜慶,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儀表,可適當化妝,做好發型。新郎一般穿西裝系領帶,新娘一般穿婚紗,並適當佩戴項鏈、耳環等金銀飾物,但不可過多,以免俗氣。

迎賓待客新郎新娘應手持鮮花雙雙立於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適時地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客人,然後依輩分按次序讓座。

敬煙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並為吸煙的長輩或平輩客人敬雙數煙並點火。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恭,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遜;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更不可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後左右經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或快步疾走,要注意走姿和節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要雙出雙入,應注意禮節,例如應相互向對方介紹各自的長輩或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於親昵;如有賓客取鬧,應相互為對方解圍;人座時,應讓新娘先坐;送客時,應一起同客人告別。

7. 滿族婚禮流程

滿族人很講究結婚禮儀的程序和進行流程的。他們注重禮節,講究禮貌。所以結婚習俗禮節挺繁雜的。

問門戶

滿族女長大,開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長包辦。先是「年老為媒」,或「親友作伐」,議定婚姻。由男方託人到女方家說親,女家如有意,方可開列某旗某佐領下人及三代情況,還要寫清地址、功名、職業、屬象、生辰八字等,這叫「門戶帖」。由媒人黑轉交,男先於女,兩家藉此了解對方家世等情況,其帖必壓置於家奉灶神前三日,這是古禮中問名之義,謂之「問門戶」。


相看

又稱「看門戶」。媒人為男女兩家提親後,雙方家長在媒人陪同下,分別到對方家中相看。一般是男家主婦先往看婦方,同意後再由女方家長往看男方,此為「明相」。男有「暗相「,由媒人將男女之一方安排在某處,再指給另一方家長看,有直接見面,相後是否同意通過媒人轉告對方。


合婚

「相看」後,如雙方同意,便開寫生辰等情況,雙方還要問卜確認屬上中下何等婚姻,並有叢老無妨克翁姑你母之相,這叫「合婚」。


放小定

又稱「下小茶」。議婚雙方「合婚」後均無異議,即由男方家長輩攜少量定禮送至女家。如女家收納並對來人以禮款待,即表示允婚。定婚物一般為簪環首飾、荷包、如意等(均為雙數)。由放定人(婦女)給女方戴上。


放大定

又稱「下大茶」、「納聘」。「放小定」後數日,由媒人與男女兩家商定聘禮數目,然後男家擇吉日將聘禮送至女家。聘禮必備豬與酒。殷實之家要送雙豬雙酒,即兩口大豬,兩提酒(每提24公斤)。此豬稱為他哈豬,非為飼養,而是女家在出嫁前,擇定時日,「跳神以誌喜」之際,作為牲品,然後宰饗親朋鄰里。現在,新賓地方的滿族放大定時也送他哈豬,但不用大豬,而是送小豬崽,女方家留之飼養。聘禮中還有如意和扁方、耳挖、耳鉗、排桿、壓髻針、翠花、戒子、手鐲、指套等首飾。


換盅

男家送聘禮至女家時,女家受之並將手飾等物品陳於祖先位前,兩親翁並跪,以盅斟酒互相遞換,然後醮祭,表示兩家正式定婚成為親家,亦有在訂親宴上,兩親翁於席間行換盅儀式的。


裝煙禮

裝煙是訂親女子在結婚前後給公婆和長輩往旱煙袋鍋里裝上煙草,並親自為其點燃,以示尊敬。有的是在「放小定」時,也有的是在「放大定」時。結婚的次日晨要給公婆裝煙。初次裝煙,長輩一般給「裝煙錢」。平時來貴客時,晚輩亦裝煙示敬。


拉單

由雙方父親擇吉日良辰下婚期。之前,女方向男方開列嫁妝衣物在紅箋上。男方按單購置結婚之物,並送至女家,待結婚時帶回。


開剪

男方按女方拉單所要之布匹,提前送到女方家。女方則將這些禮品陳列於祖宗案前,由長輩將布匹用剪刀剪開,之後由女方縫衣裳,俗稱「開剪」。


聘女開鎖

滿族兒童多經祭神戴線鎖(索)於頸。女子在出嫁前須將幼時所戴之「鎖」摘下,其家要為之舉行摘鎖儀式和祭祀。用豬祭。領牲時須由待嫁之女親以水酒灌豬耳,並於摘鎖儀式中親向祖先神位叩頭行禮。此項儀式之費用一般由男家負擔,稱為「給開鎖銀」。


過櫃箱

滿族結婚舉辦三天。第一天叫「過櫃箱」,也有叫「櫃箱日族鄭皮」的,俗稱「送嫁妝」。女方向男方送嫁妝,其中包括描金櫃、衣物等。送嫁妝時離夫家近的抬著去,每一組為一台。夫家遠的有數人去送嫁妝,也論台,但不是抬著去而是乘車,只是快到夫家後再抬。富貴人家送嫁妝最多的24台,嫁妝送至半路,男方派人來接,叫「接鞭」,送到夫家後,擺好,俗稱「亮嫁妝」。還要把新婦綉好的枕頭頂、幔帳腰等圖案用紅繩連掛在新房,以示女方闊氣和新娘子心靈手巧。


響棚

男方家這天要殺豬,在室外搭喜棚子,吹打起來,以使四鄰能知道這家開始操辦喜事,稱謂「響棚」。


掛彩子

嫁家以紅綢布或紅布懸兆差結自家大門門楣,藉以增添喜慶氣氛。男方家掛「硬彩子」,女方家掛「軟彩子」。所謂「硬彩子」,即於門首搭架,扎出重檐等樣式。下以兩根紅漆木柱支撐,謂之「彩墩」。「軟彩子」則只在綵綢布後托以架,再於綢布兩端結成綵球。現多以貼紅雙喜字代替。


插車

第二天,新娘在送親奶奶和諸親友的陪同下離家。臨走前,向祖先及佛托媽媽叩頭,祈禱保佑。新娘登彩車時,換去娘家鞋,換上踩堂鞋。雙方迎送親車午夜相向出發,新娘胞兄或族兄同送親隊伍一起出發,稱之「護送」。兩車相遇時,車轅相錯,由新夫兄從送親車中將新娘抱上迎新車,俗稱「插車」。


打下墅

又稱「打下處」。雙方將車趕到離夫家不遠的一處預先借好的房子,新婦和陪親先生在此暫信一宿,俗稱「打下墅」。也有許多新婦,此時認這家房東的老人為乾爸、干媽。


親迎

婚禮正日,男家備喜轎彩車,新郎騎馬及父率本家親族、儐相、吹鼓手、儀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發前還要「亮轎」,去時不空轎,轎里坐一小男孩叫「壓轎」。迎親隊伍的人數必須是單數,以便回來時加上新娘成雙成對,以示吉利。


閉門禮

新婦在下墅處時並不立即梳妝,而是坐在炕上吃娘家給煮的雞蛋。炕上要放銅錢,這叫「壓炕錢」。男方花轎抬至下墅時,該家故意將大門關閉,娶親隊伍遂停於門外,由吹鼓手按女家所指曲牌吹打,同時男家主司迎親之人要向門內作種種懇求之詞(早年用滿語),並遞「紅包」,女家隨即開門允其入內。


拜妝披紅

入院後,前導儀仗列於門前兩側,中鋪紅氈,新郞下馬於紅氈上給親友叩頭,稱為拜妝。親友受拜後,將所備之紅布或紅綢,俗稱「紅小布子」,披於新郞肩上,統稱「披紅」。如接紅布較多,則由儐相等人將其中一部分編為坎肩使新郞著之,余者馱於新郞所乘馬上。


蒙蓋頭

新郞進屋後,便有全科人給新婦梳妝,穿上紅棉襖,紅棉褲(不論冬夏),頭上蓋紅布,統稱「蒙蓋頭」。同時由主司高喊著,讓新郎拜女方父母,這叫「改口」。兩位老人也得給新郞饋贈禮品。這家還要在別的屋擺些糕點,讓新郞家的所有接親的人都吃幾口,這叫新郞「吃上馬飯」。之後,要新婦手抱銅鏡,由長兄抱入轎內。迎親隊伍開始返程。


遮轎

轎往男家時,須有人持紅氈於旁跟隨。途中路過井、廟、墳墓等處,將紅氈遮住轎,謂避煞神之意。新娘下轎之際,亦用紅氈從側面遮擋,以防被「犯忌」之人所「沖」。


勸性

當車到新郎家門口時,男方暫不讓進,如在冬天,送一火盆給新婦取暖,少頃,開門放進,俗稱「勸性」。


射三箭

新娘未下轎時,新郎於院內要連射三箭。弓、箭由司儀遞與新郞,射畢再由其接過。新郞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儀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儀唱:「二射地妖!」向轎前射一支,司儀唱:「三射紅煞!」所用之箭為無鏇者,以免意外。


拜北斗

又稱「拜天地」。新娘由陪親婆扶下轎,蒙著「蓋頭」,胸前胸後掛銅鏡,腋下挾著麻桿,由司儀引領新娘沿所鋪紅氈走至院中預設天地桌前,與新郞同跪。司儀在一旁高唱:「一拜阿布凱恩都哩!」「二拜納丹屋什哈!」「三拜阿瑪和額娘,」「夫妻對拜」。此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新婚夫妻向北三叩首,謂在北斗七星前表態之意。


抱寶瓶

拜完北斗,由司儀將「寶瓶」遞於新娘抱入懷中。「寶瓶」一般為木製或錫制,其形有似花瓶,有似壺樣。過去瓶內裝金銀錁子、制錢及「金銀米」(黃米和白米),現農村有的寶瓶里裝大米和小米。瓶口覆紅綢布,以五色線扎之。此俗寓婚後多福多財之意。


坐賬

過去滿族有坐帳風俗。俗稱「坐福」。事前在院內搭一個帳篷,新婚夫妻要在帳篷內住一、二宿。坐帳時,帳內點兩根蠟燭,夫婦進入後禁止說話,一直坐到辰時,坐帳時,還由女察瑪用滿語致頌詞。有的新娘坐帳時,屁股下還坐把斧子,用墊子放在斧子上,寓意坐福。晚上,新郞身上背包,繞帳篷三圈,問「留不留宿啊?」新娘回答:留宿。如不答,新郞便要再繞三圈再問。此俗今已不見。但在農村拜天地後,到幔帳里坐在斧子上表示一下的還有。


開臉

坐帳時要開臉,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後開臉。又稱「絞臉」。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鑷子和五色彩絲線為新娘拔去臉上的汗毛,同時開齊額發和鬢角,以標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揭蓋頭

辰時,吹鼓手又開始吹打,鞭炮齊鳴,由新郎家的長輩全科女人端來紅糖水,讓新娘子喝下,意味著以後「嘴甜」。還把雞蛋煮熟,剝掉皮,給新娘子擦臉,意味著新娘子臉上今後不生麻子。之後,叫新郞上前,以秤桿或馬鞭子將新娘「蓋頭」挑下,拋於屋頂或帳篷頂。新郎揭蓋頭後,立即用手撫發,象徵「結發夫妻」。此時新郞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對方的模樣。現在農村揭蓋頭的儀式僅是一種形式。


合巹禮

滿語稱「阿察布密」,俗稱「飲交杯灑」。拜天地、坐帳一會後,進入婚禮廳。廳內設一矮桌,上置酒壺和以紅繩相連的兩只酒杯;另設一桌陳羊烏叉(尾骨)連後腔,並熟肉絲兩碗,黃米飯兩碗,新郎、新娘至矮桌左右跪,由娶、送親婦女為之斟酒,兩人換飲交杯酒三次。再由男方族中一老者捧肉絲米飯各一碗至索倫桿前,祝誦吉語,或唱阿察布密歌,擲飯肉於屋頂或拋向四周,凡三次,新郞新娘亦於屋內三嘗飯肉,仍由斟酒婦女喂之。儀式結束後,由女司儀將子孫餑餑煮熟,分給新郎新娘吃,但不吃盡。由一小童於窗外連向屋內高聲問「生不生」,新郞需答「生」,以寓婚後能生兒育女。子孫餑餑略小於餃子,均為雙數,一般為20個,由女方家做好送入男方家,同時送筷子和碗,稱「子孫筷」、「子孫碗」。


過火盆

新娘入洞房時,要從門前所設火盆上跨過。據說可使婚後生活過得紅火興旺。


過馬鞍子

亦稱「跨馬鞍子」。新娘入洞房時門檻上放置上馬鞍子,上覆紅氈,寓意平安。


拜席

合巹禮後,便開筵席,款待娘家客人,各桌都要安排幾個人陪吃。席間,在鼓樂吹奏下,新人雙雙敬酒,叫「拜席」。娘家人還要給廚師賞錢。將娘家客人送走後,其餘參加婚禮的人才分批開始吃飯。陪娘家人吃飯叫「第一悠」,接著是「第二悠」,以此類推。悠少時新人給挨個敬酒,悠多時由司儀人給喊:「客人聽真,現在不一一敬酒了,新人給諸位三鞠躬!」以此拜席。


團圓飯

客人都走後,新郞全家人坐在一起進餐,叫吃團圓飯。


認宗

新娘入洞房後,脫下紅衣裳,換上彩色旗袍,頭戴宮花陪新郞向祖先磕頭,俗稱認宗。


望日頭

傍晚,由大姑姐或嬸婆、姨婆領新娘出外邊看日頭,寓意過日子火紅。回來後抱幾塊柴禾,俗稱「進門抱財」。進屋捅捅灶坑,意在「鍋底不倒風」。攪一攪水缸,意在「大發財源」。和弄和弄泔水缸,意在「養豬肥」。還有晚間「鬧洞房」、「吃五大碗」的風俗。


認大小

結婚後第一天,即婚禮第四天,新娘在新郞或小姑、婆家嫂子引領下至男家祖塋叩拜,並將裝好的煙袋點燃於墓前。事畢歸家時逆河水流向而返。如居處距祖塋較遠,亦可先於家內祖先神位前行禮,事後再至祖塋補行。此禮也有在「回門」後進行的。拜祖後,新娘在新郞陪同下,雙手捧鑲好枕頭頂的長方形枕頭,依次拜見長者、親友,俗稱「認大小」。


回門

結婚的第三天,新娘要領新郞回娘家,這叫「回門」。「回門」之前,頭天晚上要倒「寶瓶」。此時新婚夫婦對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狀,由親友家中一年長婦女將婚禮時新娘所抱「寶瓶」取來,向兩個衣襟內左右各倒三下,接連三次,同時口念「一倒金、二倒銀、三倒兒女一大群」為祝願之詞。倒畢,以瓶內原裝之「金銀米」熬粥,稱「金銀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回門」時,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東,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娘家。在時間上,回門必須帶日頭走,帶日頭回,不能起早貪晚。新郎要帶上四合禮品,以示對岳父岳母的敬重。到了第七天,新娘還要回趟娘家,可以住一宿,叫做「接七送八」。


住對月

到了一個月,新娘要回娘家住一個月,這叫「住對月」。從娘家回來要給婆家每人帶一雙新布鞋。


改鎖

結婚後,婆家要備兩頭豬,兩壇酒、兩斗黃米送媳婦回娘家祭佛托媽媽,將系在娘家索繩之上之綵線解下,拿回婆家系在索繩上,為「改鎖」。根據姓氏不同有的家在婚前,有的家在「回門」或「住對月」時,也有的在生育後進行「改鎖」。但許多貧者,無力改鎖。

8. 結婚流程

中國傳統的結婚流程(一)

1、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詳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2、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則隱含不盡之意。「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4、鬧洞房:舊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5、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除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胡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等等。當然各地的風俗和講究都不一樣。

6、上頭: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

7、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中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8、換庚譜: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換家譜,作為定親的憑據。媒人提親後,如男女的時晨八字沒有相沖,雙方就會換庚譜。

9、過文定,過大禮: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著一些禮品到女家,禮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禮等,並正式奉上聘書。「過文定」舉行後,就會舉行「過大禮」的儀式,這是訂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儀式;因為這儀式過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約。跟「過文定」一樣,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同聘金和各種禮品到女家;而女家亦會准備回禮禮品。禮品皆是均雙數以取其「好事成雙」之意。

10、哭嫁: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桐侍」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見到家人。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培睜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蓋頭:新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叫「蓋巾」,俗稱紅蓋頭。通常是男掀女的紅蓋頭(比如說任泉和李冰冰)。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2、迎親: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找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13、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並不屬於古「三書六禮」,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配輪歲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齊入洞房。」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

14、出門: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現在的新娘出門時,由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取其開枝散葉的意思。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會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15、過門: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16、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歸寧,就是回娘高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離娘家後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門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機會。亦因為如此,人們十分重視歸寧這一個婚禮習俗,回門時,男家需要預備:燒豬一隻 、西餅兩盒、酒一對、竹庶兩支、雞一對、生菜 、生果兩籃、荵、伊面兩盒、雞仔燈籠金、豬肚及豬肉各兩斤。

17、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18、送妝: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19、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義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21、合酒: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制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

22、鬧房: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婚禮流程:

1、婚前禮,即「訂婚」;三個階段

2、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

3、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里,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基本流程

亮轎:花轎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昭示。

發轎:新郎來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轎。

起轎:轎夫起轎,兩面開道鑼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顛轎:意在擋煞。

新娘下轎:地鋪紅氈,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未來的生活美滿幸福。

過火盆:象徵日子紅紅火火。

跨馬鞍:馬鞍上放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掀蓋頭: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

喝交杯酒: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

敬茶改口:改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進入洞房:上棗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中國傳統的結婚流程(二)

古代迎娶禮節

出發: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准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征: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後並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後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於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並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訂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並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並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 。


婚禮前的准備工作即十分繁復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將舉行。

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禮當天更是千頭萬緒--

一、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應該先祭拜祖先。

二、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尤以6的倍數最好。

三、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都要說吉祥話。

五、請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車後,應給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六、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之後,應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攔住新郎故意阻撓,不準其見到新娘,在經過新郎苦苦哀求後,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都以999元紅包禮成交,意喻「長長久久」。

七、蓋頭紗:新郎給予捧花之後,應將頭紗放下,將新娘挽出大廳。

八、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九、出門: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所以頭不能頂天見陽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這一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十、禮車:禮車上方懸綁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以示「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篩,用以驅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禮。

十二、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門時,絕對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說再見。

十三、潑水:在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潑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十四、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可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則燃「炮城」慶賀告喜。

十六、摸橘子:禮車抵達後,由一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讓新娘親自來剝,意謂可招來長壽。

十七、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褔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十八、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十九、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過火盆意謂去邪,踩碎瓦片則比喻過去時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一員。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進洞房:以竹篩覆床上,桌上置銅鏡以壓驚,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揭開新娘頭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共吃由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觀禮、喜宴:目前一般人均採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時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餐廳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離去後,由男方家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二十七、鬧洞房:雙方新人可借故戲鬧新人增添新婚喜氣。


婚宴座位如何編排

主席: 男女家各設一席主席,可免顧此失彼。 新郎、新娘座位應是男左女右。 伴郎和伴娘的座位應安排在新人身旁。 長輩和比較親近的親人如雙親的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的兄弟姐妹,都應該盡量安排在主人席或重要的位子。

副主席:安排給其它長輩及親戚,如︰伯父、舅父、同輩或表兄弟姊妹等。

其它座位:根據男女主桌的位置,把女家和男家的賓客分為左右兩排,男左女右。 把賓客分成姊妹組、兄弟組、同事、同學、普通親友和社團朋友等類別,盡量給同一類別的賓客分配一至兩席,並編定台號。 將座位表張貼在接待處,方便賓客對號入座。

請賓客在簽名布留名時,可順便記下賓客到達的情況,遇有太多賓客臨時缺席,就可在入席前將已到場的賓客巧妙地集合在一起了。婚典俗信

禮、俗不可分,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禮儀的一大特色。許許多多的禮節、儀俗都是靠俗信來支撐的。

婚禮上的"道具"很多,其中大項的是喜棚和喜房。喜棚是為了設宴招待客人所搭的臨時建築,也叫"酒棚"。這是喜事的門面,所以要搭得講究、 漂亮,突出喜慶的氣氛。比如窗框要漆成紅色,窗的四角繪彩色的蝙蝠象徵"福",娶親的正中繪紅雙喜字;嫁女的正中繪單喜字。門框上要貼喜聯,比如"易白乾 坤定矣,詩雲鍾鼓樂之","吹笙堪引鳳,攀桂喜乘龍",橫批則寫"天作之合","龍鳳呈祥"。

喜房:也就是洞房,是新婚夫婦的居所。通常做新房的是正面靠東的房間,民間說新婦娶到東房則"敦敦實實"。新房的門口照例要貼喜聯,窗上 要貼雙喜字,就屋頂角也要貼幾個喜字。桌上則要放一些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貴子的紅棗、花生、石榴、桂圓等等。

撒喜床是在鬧洞房時,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種邊歌邊舞的游戲,嫂嫂手托盤子,盤內鋪紅紙,紅紙上放栗子、棗、花生、桂元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乾果往床上撒,邊撒邊唱。鬧洞房的眾人聽了嫂嫂的歌唱,也隨聲附和,洞房中歡聲笑語徹夜不斷,嬉笑打鬧聲一浪高過一浪。

撒喜床的游戲是一種群體民間游戲,所有鬧房的人都是演員,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因為主角要擔負起活躍洞房氣氛的任務,責任重大。所以,這個主角是要經過娶親人家精心挑選的。其重視程度,與選擇婚禮司儀一樣慎重。在娶親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鄰居的嫂嫂輩中逐個挑選。有些地方選一個,有些地方選兩個。

選出的這個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兒女雙全的"吉祥人";還要能唱曲,會編詞;再者,要口齒伶俐,頭腦靈活,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另外, 因為,撒床時間長,歌詞篇幅也長,況且有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臨場發揮,故而撒床人記憶力要強,能正確運用歌詞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場景描繪出來,受這些條 件的約束,篩選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籌了。 作為嫂輩們,能受到娶親人家的器重,

馬鞍 :多放在男家門口,花轎來到的時候,新人從花轎中出來,必須雙雙從鞍上跨過,取"平安"之義,故而有些地方的儀式歌說:"新人跨馬鞍,一世得平安!"

斗 :放在男家院中或香案上,盛五穀、紅紙封口,或插入弓箭、秤桿。意思是"糧食滿倉"。

鏡子 :或用來裝飾花轎,或由新娘來的時候揣在懷里,或放在斗中,意思是照妖驅邪。 「回門」知多少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後,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新娘的父母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應象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得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

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入洞房是「黃帝」定的規矩。

與婚禮旗袍子孫帶的綁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女裝如何根據100 瀏覽:228
衣晾曬拉長後怎麼縮短 瀏覽:646
酒紅外套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793
天藍色衣搭配圖男 瀏覽:68
薄風衣外套女長袖 瀏覽:60
120童裝褲子多大孩子穿的 瀏覽:274
搭配襯衣馬甲 瀏覽:81
旗袍美女玉原高清晰度私拍人體 瀏覽:788
狗咬著主人的褲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817
男生圓領風衣怎麼搭配襯衫 瀏覽:136
美國褲子尺碼xs 瀏覽:92
深圳校服少年微博 瀏覽:489
卡邦尼服裝女裝如何加盟 瀏覽:923
化纖的衣怎麼樣 瀏覽:454
男孩被扒褲子露小雞 瀏覽:467
一個做衛衣和睡衣的服裝品牌 瀏覽:557
一個運動品牌帽子 瀏覽:743
女生應該如何選圍巾 瀏覽:127
針織衫材質比例一般是什麼 瀏覽:479
藍褲子蘿莉叫什麼名字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