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古人旗袍

古人旗袍

發布時間:2023-04-15 20:02:16

㈠ 唐裝、旗袍是不是漢服漢服和唐裝的區別是什麼

唐裝和旗袍都是漢服,它們都是漢服的一種,是經過了時代的演變,慢慢改良而來的。而漢服和唐裝是由很大區別的,像是兩個歷史不同、概念不同、文化也有所不同,這兩種服飾雖然都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瑰寶,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唐裝和旗袍,還有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唐裝是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泛指唐制漢服,它是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唐裝的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唐裝的代表代表服飾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其中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比較寬松;襦、襖有窄袖和長袖兩種而唐裝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它是一種服飾,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文化傳承。

㈡ 旗袍是怎麼來的

旗袍原是我國滿洲旗人婦女的服裝,並隨清朝建立引入中原。起初式樣寬大、平直、衣長至足。在綉花紅緞的旗袍上,領、襟、袖口的邊緣都鑲有寬邊。20世紀20年代末期,式樣有了改變,衣長縮短到膝下。到了20世紀30年代,旗袍盛行,成為女子最時髦的服裝。式樣也各異,領有高有低,袖子也時長時短,衣長有下擺至曳地的,也有短過膝的。20世紀40年代的旗袍大都不要袖子,衣長縮短,領子減低,穿起來輕便合體。改革開放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方式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旗袍又回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現在的旗袍,式樣色料愈加豐富多彩。有的也與裙子、馬甲等其他服裝樣式組配或融合,更富有現代氣息。

㈢ 古代人穿旗袍,裡面穿什麼

中衣,我看著覺得像現在的睡衣,當然了,女人的話,應該還有個肚兜

㈣ 古代人為什麼要穿旗袍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㈤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旗袍是左襟壓右襟還是右襟壓左襟

左襟壓右襟。

旗袍是中國傳統的服飾,有兩邊衣襟的穿法,一直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上面穿搭,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被稱為右衽,在穿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穿錯了。

旗袍一般都是比較緊身的,所以在穿搭旗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為舉止文雅,不要做大幅度的動作,包括走路、吃飯、喝水等,都要溫文爾雅,整體的氣質才能和旗袍協調起來。旗袍適合身材苗條、凹凸有致的人穿搭,像身材比較臃腫的人是不適合穿搭的,會更顯身材臃腫。

旗袍保養注意事項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

㈥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為什麼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壓右襟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

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

而左衽由於將右側衣衽掩蓋在衣服內側,反而不會勾住弓弦。 古人穿著右衽服裝的時候,也有解決勾住弓弦問題的方法,就是「袒左」。

㈦ 古代旗袍和現代旗袍的區別

清代旗袍與民國旗袍的差別[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 | 發布日期:2013-06-15 | 瀏覽(21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編者按: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清代旗裝

⒈ 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⒉ 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⒊ 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

40年代——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㈧ 古代女人穿旗袍裡面穿內褲嗎

可以不穿內褲。理由如下:
(1)一般內褲是在穿褲子時最需要穿,特別是面料硬的。但旗袍多為絲制,不穿內褲問題不大。而且女生的陰部需要良好透氣,不穿內褲也有利於陰部透氣 ,避免在褲襠內滋生細菌。
(2)穿旗袍時不穿內褲,上衛生間也會更 方便,可以省去穿脫內褲的時間,腿也會更自由些。
(3)既然是旗袍裙子,本來就是在腰和大 腿之間開叉(這是製作旗袍的慣例)。如果穿上內褲會在開叉處露出半邊內褲,有礙觀瞻。特別是開到腰以上的高叉旗袍,內褲露出來比較難看。
特別問一下,你的旗袍開叉是開到哪裡?

㈨ 古代正室與偏房的成婚旗袍區別

命題錯誤,旗袍近代才產生,古代不存在旗袍。

衍生知識點:
1、旗袍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2、正室
嫡妻。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鍾會字士季 」 [南朝·宋]裴松之註:「鍾繇於時老矣,而方納正室。」
3、偏房
妾,小老婆。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只一個兒子,完婚過了。女兒到有四個,這是我第四個了,嫁與徽州朱八朝奉做偏房,就在這北門外開鹽店的。」

㈩ 古代做旗袍,為什麼要兩邊開叉

滿人擅長騎馬射箭,女子自然不甘示弱,可是普通的裙子非常阻礙活動,他們就想到注意在裙子兩邊開個口。最開始這樣的方式只是為了生存,滿人打下江山後,進入中原的滿人要求漢人改變服飾,和滿人一樣穿旗服,因此就有了後來的長袍,但是長袍整體呆板且有失美觀。
旗袍在民國20年代,成為女性穿著最普遍的服裝,有學者認為旗袍是由清朝的旗服發展演變而來,後來清朝被推翻,女性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為了是尋求思想的獨立女權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長袍,女性的服裝也發生徹底的變化,傳統笨拙的旗服也變得性感不失優雅,因此旗袍逐漸流行起來。
但是後來為什麼旗袍兩邊開叉越來越高呢?主要是因為後來的女性大多都不從事勞作,旗袍越來越受女性的追捧,雖然旗袍凸顯女子的身材曲線,但正是這樣,旗袍緊身也就意味這女性如廁及其不方便,因此為了方便女性如廁,才會將開叉上升高度。
不過旗袍開叉高度也是有講究的,不然很容易引起誤會,恰到好處的高度既方便了自己出行生活,也展現了自己若隱若現的腿部,又將女性慾說還休的美展現恰到好處。

與古人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洗衣機外套怎麼擺 瀏覽:62
麗麗女裝適合搭什麼鞋 瀏覽:391
你有一個帽子嗎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450
米白色襖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299
黑色馬甲和粉紅色衛衣怎麼搭配 瀏覽:351
神探柯晨襯衫 瀏覽:221
藍色的外套翻譯成英文造一個句子 瀏覽:241
帆布鞋搭配牛仔褲可以么 瀏覽:388
什麼褲子不用洗水工藝 瀏覽:541
駝色衣搭配外套顏色 瀏覽:217
從哪買蒙口羽絨服便宜 瀏覽:767
奇跡暖暖鍾情舞曲搭配可愛的睡衣 瀏覽:329
女士冬季女上衣外套 瀏覽:874
摸進旗袍小說 瀏覽:543
牛仔襯衫秋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416
格子褲男生怎麼搭配外套 瀏覽:110
寶寶帽子車子壓過怎麼辦 瀏覽:256
女裝高跟鞋鞋子的碼數表 瀏覽:317
紅格子裙子配什麼上衣外套 瀏覽:286
襯衫帥氣的男生圖片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