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么多人抵制漢服還不如送給韓國吧,反正韓國已經給漢服申遺了
所以中國需要漢服復興啊。
但是也不能否認掉旗袍、馬褂,畢竟和漢服一樣融入過我們祖先的生活。
Ⅱ 旗袍是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目前旗袍還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申報並未成功。
二,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遲慧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扒配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春旦指、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Ⅲ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展天津優秀特色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和諧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30項)
民間美術
(共計2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1 楊柳青木版年畫(含東豐台木版年畫) 天津楊柳青畫社西青區寧河縣
02 泥人張彩塑 天津市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張氏傳人
民間舞蹈
(共計8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3 掛甲寺慶音法鼓 河西區
04 楊家莊永音法鼓 河西區
05 大沽龍燈 塘沽區
06 漢沽飛鑔 漢沽區
07 劉園祥音法鼓 北辰區
08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寶坻區
09 海下文武高蹺 津南區
10 蟲八蠟廟小車會 北辰區
傳統戲劇
(共計3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天津京劇 天津京劇院
12 評劇 天津評劇院寶坻區
13 衛派河北梆子 天津河北梆子劇院
傳統手工技藝
(共計2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 風箏魏風箏 南開區魏氏傳人
15 楊村糕乾製作工藝 武清區
民俗
(共計3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天津皇會 南開區
17 天津天後文化信仰 南開區河東區
18 葛沽寶輦出會 津南區
曲藝
(共計6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9 天津時調 天津市曲藝團
20 京東大鼓 寶坻區
21 天津相聲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22 駱派京韻大鼓 天津市曲藝團
23 李派快板書 天津市曲藝團
24 雷琴拉戲 天津市曲藝團
雜技與競技
(共計5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回族重刀武術 紅橋區
26 攔手門武術 河東區
27 霍氏練手拳 西青區
28 北倉少練老會 北辰區
29 北少林武術 薊 縣
傳統醫葯
(共計1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 天津隆順榕中葯生產技藝 河北區
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
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共計50項)
民間文學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 排地歌謠東麗區
2Ⅰ-2 秦城歌謠寶坻區
傳統音樂
(民間音樂共計3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Ⅱ-1小王莊民間吹打樂 大港區
4Ⅱ-2韓家墅上善道樂 北辰區
Ⅱ-3鑼鼓藝術
5北塘飛鈸 塘沽區
傳統舞蹈
(民間舞蹈共計5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Ⅲ-1東於庄同樂花鼓河北區
7Ⅲ-2金獅大轎河北區
8Ⅲ-3塘沽河頭落子塘沽區
9Ⅲ-4高王院蓮花落武清區
10 Ⅲ-5寺各庄竹馬會武清區
傳統戲劇
(共計1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Ⅳ-1寶坻皮影戲寶坻區
曲藝
(共計0項)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雜技與競技,共計9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 Ⅵ-1競技麻將和平區
13 Ⅵ-2無極拳東麗區
14 Ⅵ-3鮑式八極拳北辰區
15 Ⅵ-4李式太極拳武清區
16 Ⅵ-5畢式"一指禪"拿手推和平區
17 Ⅵ-6永良飛叉武清區
18 Ⅵ-7大六分村登桿聖會靜海縣
19 Ⅵ-8獨流通背拳靜海縣
20 Ⅵ-9古典戲法和平區
傳統美術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Ⅶ-1剪紙
21 楊柳青剪紙 西青區
22 大鄭剪紙 東麗區
傳統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共計23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 Ⅷ-1盛錫福氈禮帽製作技藝和平區
24 Ⅷ-2老美華手工製鞋技藝和平區
Ⅷ-3服裝製作技藝
25 老美華中式連袖男裝製作技藝和平區
26 老美華津派旗袍製作技藝和平區
27 Ⅷ-4匯蚨源吉祥手工布藝技藝 紅橋區
Ⅷ-5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
28 義聚永高糧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Ⅷ-8配製酒傳統釀造技藝
29 義聚永玫瑰露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30 義聚永五加皮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31 Ⅷ-9天津"狗不理"包子製作技藝 和平區
32 Ⅷ-10 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 河西區
33 Ⅷ-11 天津"耳朵眼"炸糕製作技藝 紅橋區
34 Ⅷ-12 大福來鍋巴菜製作技藝 紅橋區
35 Ⅷ-13 子火燒、一品燒餅製作技藝 薊縣
36 Ⅷ-14 赤土扣肉製作技藝 東麗區
37 Ⅷ-15 獨流老醋釀造技藝 靜海縣
38 Ⅷ-16 沙窩蘿卜種植與窖藏技藝 西青區
39 Ⅷ-17 古銅(銀)鎏金器修復及復制技藝 河西區
40 Ⅷ-18 津門蔡氏貢撣製作技藝 南開區
41 Ⅷ-19 劉海空竹製作技藝 南開區
42 Ⅷ-20 周記宮燈製作技藝 東麗區
43 Ⅷ-21 皮影雕刻技藝 薊縣
44 Ⅷ-22 盆罐村制陶技藝 寧河縣
45 Ⅷ-23 "一掌金"速算技藝 寶坻區
傳統醫葯
(共計1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6 Ⅸ-1 達仁堂清宮壽桃丸宮廷 天津中新葯業集團股份
秘方及其傳統制劑工藝 有限公司達仁堂制葯廠
民俗
(共計4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Ⅹ-1廟會
47 潮音寺民間廟會 塘沽區
48 獨樂寺廟會 薊縣
49 Ⅹ-2運河文化(楊柳青段)西青區
50 Ⅹ-3天津茶樓文化南開區
(註: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類別和編號根據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和項目代碼設定)
Ⅳ 北京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
本次北京市公布的名錄(民間文學類空缺)包括:民間音樂5項、民間舞蹈11項、傳統戲劇5項、曲藝6項、雜技與競技5項、民間美術3項、傳統手工技藝7項、傳統醫葯1項、民俗5項。其中,已經入選國家級名錄的同仁堂中醫葯文化、廠甸廟會、京劇等13個項目列入其中。另外,備受關注的相聲、象棋、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等耳熟能詳的的民間文化項目也列該名錄。
第一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48項) (共計1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BJⅢ―1 京西太平鼓 門頭溝區文委 7. BJⅢ―2 延慶旱船 延慶縣文化館 8. BJⅢ―3 昌平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昌平區文委 9. BJⅢ―4 密雲蝴蝶會 密雲縣文委 10. BJⅢ―5 米糧屯高蹺 豐台區王佐鎮政府 11. BJⅢ―6 海淀撲蝴蝶 海淀區文委
海淀區文化館 12. BJⅢ―7 白紙坊太獅 宣武區文委 13. BJⅢ―8 大柵欄五斗齋高蹺秧歌 宣武區文委 14. BJⅢ―9 沙峪村竹馬 懷柔區渤海新鎮政府 15. BJⅢ―10 通州運河龍燈 通州區漷縣鎮政府
通州區文化館 16. BJⅢ―11 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 門頭溝區文委 (共計6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2. BJⅤ―1 相聲 市文化局 23. BJⅤ―2 岔曲 西城區文化館 25. BJⅤ―4 京韻大鼓 市文化局 26. BJⅤ―5 密雲蔡家窪村五音大鼓 密雲縣文委 27. BJⅤ―6 平谷調 平谷區文委
平谷區文化館 (共計5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 BJⅥ―1 天橋中幡 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藝術團
宣武區文委 29. BJⅥ―2 抖空竹 宣武區文委
宣武區廣內街道辦事處 30. BJⅥ―3 帽山滿族二貴摔跤 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政府 31. BJⅥ―4 圍棋 市體育局 32. BJⅥ―5 象棋 市體育局 (共計3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3. BJⅦ―1 象牙雕刻 崇文區文委 34. BJⅦ―2 北京玉器工藝 北京市玉器廠
京城百工坊 35. BJⅦ―3 曹氏風箏工藝 海淀區文委
海淀區文化館 (共計7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6. BJⅧ―1 景泰藍製作技藝 崇文區文委 37. BJⅧ―2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朝陽區文委
朝陽區文化館 38. BJⅧ―3 木版水印技藝 北京市榮寶齋 39. BJⅧ―4 雕漆技藝 崇文區文委
懷柔區文委 40. BJⅧ―5 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1. BJⅧ―6 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 42. BJⅧ―7 絨布唐工藝 東城區文化館 (共計43項) 序 號 項 目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東來順飲食文化 北京東來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 天福號醬肘子製作技藝 北京天福號食品有限公司 3 鴻賓樓全羊席製作技藝 北京鴻賓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4 北京烤肉製作技藝 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聚德華天烤肉宛飯庄 5 壹條龍清真涮羊肉技藝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 6 「廚子舍」清真菜民間宴席製作技藝 北京市崇文區崇文門外街道辦事處 7 月盛齋醬燒牛羊肉製作技藝 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8 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 9 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 10 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廠 11 張一元茉莉花茶窨制工藝 北京市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 12 北京二鍋頭酒釀制技藝 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13 牛欄山二鍋頭傳統釀制技藝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 14 「菊花白」酒釀制技藝 北京仁和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15 長哨營滿族食品 北京市懷柔區長哨營滿族鄉政府 16 板栗栽培技術 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政府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政府 17 紅都中山裝製作技藝 北京紅都集團公司 18 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 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有限責任公司 19 京式旗袍傳統製作技藝 北京紅都集團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委員會 20 盛錫福皮帽製作技藝 北京盛錫福帽業有限責任公司 21 馬聚源手工制帽技藝 北京步瀛齋鞋帽有限責任公司 22 內聯升手工布鞋製作技藝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23 北京金漆鑲嵌製作技藝 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 24 北京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北京市通州區工藝美術協會、北京市通州區文化館 25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 26 北京戲裝製作技藝 北京劇裝廠 27 京劇盔頭製作技藝 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北京市玉海騰空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28 北京補花技藝 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 29 北京宮廷補綉 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藝品廠 30 「京作」硬木傢具製作技藝 北京龍順成中式傢具廠 31 北京宮毯織造技藝 北京市地毯五廠 32 戴月軒湖筆製作技藝 北京市戴月軒湖筆徽墨有限責任公司 33 王麻子剪刀鍛制工藝 北京市昌平區文化委員會、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 34 榮寶齋裝裱修復技藝 北京市榮寶齋 35 一得閣墨汁製作技藝 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 36 肄雅堂古籍修復技藝 中國書店 37 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 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紫石硯廠 38 琉璃渠琉璃製作技藝 北京西山琉璃瓦廠、北京明珠琉璃製品有限公司 39 孫氏祖傳糕點模具製作技藝 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人民政府文化體育活動中心 40 「瞎掰」(魯班枕)製作技藝 北京市密雲縣文化館、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文化服務中心
北京市密雲縣十里堡鎮文化服務中心 41 北京哈氏風箏製作技藝 北京漢風文化發展公司 42 費氏風箏製作技藝 北京市崇文區體育館路街道辦事處 43 綉花鞋工藝(王冠琴) 北京現代力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共計5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BJⅠ-1磨石口傳說石景山區文化館
2BJⅠ-2曹雪芹(西山)傳說曹雪芹紀念館
3BJⅠ-3鳳凰嶺傳說北京鳳凰嶺自然風景公園
4BJⅠ-4天壇的傳說崇文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5BJⅠ-5前門的傳說崇文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共計1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BJⅡ-1京都北韻禪樂北京市佛教協會 (共計7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7BJⅢ-1蘇家坨太平鼓海淀區蘇家坨鎮人民政府
8BJⅢ-2西鐵營花鈸挎鼓豐台區西鐵營村村委會
9BJⅢ-3高蹺秧歌朝陽區高碑店村委會
海淀區西北旺鎮人民政府
昌平區文化委員會
順義區北小營鎮人民政府
10BJⅢ-4北窖村獅子會房山區佛子庄鄉政府
11BJⅢ-5永寧南關竹馬延慶縣永寧鎮南關村
12BJⅢ-6小紅門地秧歌朝陽區小紅門鄉政府
13BJⅢ-7六郎庄五虎棍海淀區海淀鄉人民政府
曲藝
(共計3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4BJⅤ-1數來寶 崇文區文化館
15BJⅤ-2梅花大鼓北京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曲藝團)
16BJⅤ-3太平歌詞海淀區曙光街道辦事處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共計10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7BJⅥ-1口技北京雜技家協會、北京愛韻文化藝術中心
18BJⅥ-2八卦掌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八卦掌研究會
19BJⅥ-3孫式太極拳北京市西城區體育總會、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孫式太極拳研究會
20BJⅥ-4吳式太極拳大興區興豐街道辦事處、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辦事處
21BJⅥ-5六合拳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六合拳研究會
22BJⅥ-6通背拳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通背拳研究會、石景山區武術協會
23BJⅥ-7傅氏幻術魔幻天空工作室
24BJⅥ-8三皇炮捶拳石景山區武術協會
25BJⅥ-9珍珠球首都體育學院
26BJⅥ-10 意拳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意拳研究會 (共計11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7BJⅦ-1京綉北京雲龍京綉藝術中心
28BJⅦ-2北京刻瓷北京玉器二廠有限責任公司、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9BJⅦ-3北京扎彩子崇文區龍潭街道辦事處
30BJⅦ-4北京磚雕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1BJⅦ-5北京仿古瓷鼎盛陶琦(北京)藝術品有限公司
32BJⅦ-6通州骨雕通州區梨園鎮政府
33BJⅦ-7彩塑京劇臉譜北京市玉海騰龍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34BJⅦ-8毛猴製作技藝東城區和平里街道辦事處
35BJⅦ-9北京絨鳥(絨花)崇文區東花市街道文化活動中心
36BJⅦ-10北京絹人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
37BJⅦ-11彩塑「兔兒爺」雙彥泥彩塑工作室 (共計15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8BJⅧ-1北京木雕小器作、北京市工藝木刻廠有限責任公司
39BJⅧ-2王氏裝裱技藝、北京畫院
40BJⅧ-3吳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41BJⅧ-4正興德清真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北京市正興德茶葉有限公司
42BJⅧ-5宏音齋笙管製作技藝北京昌平區沙河吳氏管樂社
43BJⅧ-6傳統葯香製作技藝北京羽亮手工制香研究工作室
44BJⅧ-7北京蒙鑲北京吳中鳳蒙鑲藝術品有限公司
45BJⅧ-8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
46BJⅧ-9護國寺清真小吃製作技藝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
47BJⅧ-10砂鍋居全豬席製作技藝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
48BJⅧ-11柳泉居京菜製作技藝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
49BJⅧ-12仿膳(清廷御膳)製作技藝、北京市仿膳飯庄有限責任公司
50BJⅧ-13頤和園聽鸝館壽膳製作技藝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51BJⅧ-14大順齋糖火燒製作技藝、北京大順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52BJⅧ-15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北京鈞天坊古琴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共計4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3BJⅨ-1王氏脊椎療法 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
54BJⅨ-2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北京世紀壇醫院
55BJⅨ-3程氏針灸北京大誠中醫門診部有限公司
56BJⅨ-4清華池修治腳病傳統技藝 北京翔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清華池浴池 (共計3項)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7BJⅩ-1花市元宵燈會崇文區崇外街道辦事處
58BJⅩ-2丫髻山廟會平谷區文化委員會
59BJⅩ-3幡鼓齊動十三檔北京民俗博物館
Ⅳ 漢服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嗎
漢服是中國的文化遺產。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分類
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
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
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
Ⅵ 韓國申遺成功項目是
截止2015年韓國共有18個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此前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次是:
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板索里、江陵端午祭、圓圈舞、男寺黨表演、靈山齋、濟州Chilmeori堂靈登巫術、處容舞、傳統歌曲、大木匠、鷹獵、傳統武術跆根、傳統技藝走繩、韓山薴麻紡織工藝、傳統民謠《阿里郎》、越冬泡菜文化和韓國農樂。
另外,濟州海女文化的申遺結果於2016年揭曉。
(6)旗袍能申遺么擴展閱讀
2003年,韓國啟動了民俗文化振興項目,把風水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後來還准備將風水學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中國風水大師王教授在2006年研討會上拿出來3000多年前的文物證實了風水就是我們中國的東西,這才讓韓國人收了手。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韓國還有女子組合熱衷於在造型、服裝和舞台上使用中國元素,稱其為東洋風,而非中國風。把旗袍改良當成打歌服,把園林窗花當成舞台背景,卻不肯承認這些都是中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