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愛玲的旗袍上,為何會爬滿虱子
張愛玲的旗袍上並不是真的爬滿虱子,而是到了晚年的張愛玲,在精神上方面出現了問題,甚至出現了幻覺,覺得她的旗袍上都是虱子。這和張愛玲以前寫過的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席華麗的袍,裡面爬滿了虱子”,簡直就是一種現實的諷刺。也許寫出了那些驚艷於世的作品,其精神世界也是非常豐富的。
其實張愛玲的童年生活也不是很開心的,父母離婚,一生漂泊無歸。到年老時,一直想要逃離,在美國也沒有什麼親人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愛玲的精神也一天不如一天,最後竟得了臆想症,總是覺得自己衣服上爬滿了虱子。甚至還作出了驚人的舉動,逃到沙漠中,覺得到那裡,就沒有虱子困擾了。
『貳』 張愛玲的旗袍上為什麼爬滿了「虱子」,她到底得的是什麼病
你是在逗我嗎?
晚年,張愛玲在美國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仍然無法擺脫生活中「咬嚙性的小煩惱」,因為跳蚤他多次搬家,甚至住在酒店,晚年張愛玲怕與人來往,怕接電話,怕寫回信,晚年的張愛玲,被牙病,皮膚病,頭痛,腳腫等疾病纏身,張愛玲的晚年她不斷的放棄人生中多餘的東西,用減法捍衛自己的尊嚴。
這是是張愛玲的《天才夢》里的句子。《天才夢》為張愛玲18歲時的創作散文,也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該散文為當年的上海《西風》雜志獲獎徵文,當時的張愛玲尚為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原文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是說人生看起來光鮮亮麗很美好很風光,但在享受這些美好的同時,不得不忍受各種各樣的煩惱。「虱子」,是我們穿「袍子」的代價。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世俗的如此精緻,無人能及。
糖尿病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天才夢》里的句子。
晚年,張愛玲在美國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仍然無法擺脫生活中「咬嚙性的小煩惱」,因為跳蚤他多次搬家,甚至住在酒店,晚年張愛玲怕與人來往,怕接電話,怕寫回信,即使姑姑的來信也積壓了好長時間拆閱。
晚年的張愛玲,被牙病,皮膚病,頭痛,腳腫等疾病纏身,張愛玲的晚年,他不斷的放棄人生中多餘的東西,用減法捍衛自己的尊嚴。
公主病啊!!!
但題主貌似更有「病」。病就病在——讀文章只看字面意思,然後就去瞎琢磨了。而且一句話還沒看明白。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袍子!!並不是一定是旗袍,而且未必是張愛玲的旗袍。爬滿的也不一定是虱子,也很難證明是爬在張愛玲身上。即便是身上生了虱子,那也只是臟、不衛生,難說有病。
一句文學作品中的話,往往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但過渡解讀又會上升到哲學層面。不過像題主這樣直白地解讀,iN的確是第一次見到,啞然失笑之餘卻也覺得題主沒啥錯的,萬一是旗袍、萬一是張愛玲長了爛瘡吸引了一身的陰虱也未嘗是沒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按照普遍大多數的解釋,張愛玲僅僅是在贊美生命的美好,感嘆生命的光鮮,可是也在抱怨著生命中的細碎瑣事給自己帶來的煩惱。所以iN說張愛玲患的是公主病。
人生其實是不存在意義的,哪怕你某一時刻幹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不能證明你的整個人生都是有意義的事情。但從張愛玲的角度來說,這個鴛鴦蝴蝶派的作家卻會認為存在先於本質,是一個典型的存在主義者,從張愛玲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很多早期作品中都能看到大她15歲薩特的影子。
舉個例子《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在討論什麼?不論是蚊子血還是米飯粒其實都是在說「真正讓人困惑的不是存在的形式,而是形式的存在」。
按照存在主義觀點來說「存在」先於「本質」。人首先存在,遇到自己,在世界上涌現——然後定義自己。人的行為是自己選擇的自由,但人需要接受選擇的結果,最終用這些結果來定義自己。但可悲的是存在主義者假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的選擇會影響到具體的個人。最終會影響這個人的選擇。就這個悖論來說,薩特有句名言叫做「他人既是地獄」,在張愛玲的作品中這種思想也比比皆是。
所以張愛玲覺得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但上面爬滿了地獄里來的虱子,這就是張愛玲的絕望了。
對於秉承著享樂主義的iN來說,張愛玲的思想就有那麼一點不能接受了。用天津話說叫做「矯情」,很多人都認為張愛玲是上海人,其實她的兩歲到八歲就是在我們天津度過的。張愛玲的天才用iN的解釋就是斤斤計較的上海人在一群「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的天津人氛圍內徹底地落下來童年的陰影。人格分裂,於是開始「矯情」起來了。張愛玲這句話的出處《我的天才夢》裡面說三歲背詩,不就是在我們天津背給一群人黃家花園門口的乘涼愛貓小狗雞兒大爺的嗎?大爺們搖著蒲扇一句句「介小閨女能背詩,倍兒哏」徹底地讓張愛玲從幼年就種下了懷疑人生的種子。後來去英國留學不就接觸了薩特的學說,童年的陰影加上「他人即地獄」的哲學思想,後來作品中出現的種種大家是不是就能對上號了?要說病——就是「矯情」,這是天津本地方言,換成普通話,就叫「公主病」。
從享樂主義的角度來看,人生要豁達一些,嘛虱子不虱子的,袍子漂亮,穿上美誒!
你知道虱子哪裡來的?人自己可以生虱子,人生粉瘤,毛瘤,虱瘤 ,你們肯定不信 ,俺誆別人去。
強迫症
「意」病,聽說有這么一種病
得道之人!
『叄』 戚薇的中國旗袍裝扮太美,除了她之外,還有哪些明星穿旗袍讓你驚艷
中國穿旗袍的女子總是最美的,有一段時間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實是很考驗身材,同時也能特別凸顯身材,不同的人會把旗袍穿出不一樣的氣質,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別的美,不過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來的韻味也是完全不輸的。
1、宋軼
花樣年華里的劇照,張曼玉在這部電影裡面換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種60年代的感覺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看的時候我就覺得張曼玉就是蘇麗珍,那種特別的氣質就隨著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裡。
所以要說誰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會想到張曼玉,但要說誰穿旗袍最有感覺最有韻味,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她。
『肆』 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擺脫不了虱子纏身,到底真相如何
其實這個事情,那還真實挺有趣的,因為張愛玲這個人她一生都酷愛旗袍,對穿旗袍這件事情可以說充滿了無盡的興趣,但是她的每件旗袍上都是有著斑斑點點,全部都是被虱子做出的窩。
這些虱子就好像是專門來與張愛玲爭奪對旗袍的愛一樣,為旗袍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對此,張愛玲也是恨死了這些虱子們,發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幹掉這些虱子。可惜的是,在張愛玲離世的時候,這些虱子還是依然健在,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人生遺憾。
對此,曾經張愛玲還特意說了這么一段至理名言,用來表明她對虱子的憎恨。
這句話所描寫的就是她童年的生活,她的母親不愛她,她的父親又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終日沉迷於鴉片,有時候一個看不順眼,就會對張愛玲大發雷霆,讓她痛不欲生。直到後來胡蘭成的出現,才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一道曙光,可惜,胡蘭成很快又有了別的新歡將她給拋棄了。所以,對於這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張愛玲就把她們比做成了虱子,在慢慢地吞噬著自己的生命。
『伍』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最為迷人的地方在於她是一種“襟懷”,她是經過沉澱後的歷史產物,但同時她又有了現在的表達;她是傳統的東方美,但同時也融合了西方美的精華。因此當女人穿上旗袍,也不再是單一的表達,青澀與成熟、純真與性感、端莊又風情,旗袍女人可以帶著少女般的單純懵懂又能有成熟女人的妖嬈嫵媚。
旗袍作為民國服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民國時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徵,直至今日都擁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當代大量的影視作品以及婚慶場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藝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從遮掩身體曲線到呈現出玲瓏有致的女性身材,使旗袍擺脫了束縛和約束,成為獨具特色的服裝。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將生活與藝術相結合,將美的風韻散滿人間。旗袍中有著含蓄的東方美,也表現著中國的大氣端莊。歲月變遷,祖國強大,旗袍也慢慢的走向世界,成為了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源泉。祝願旗袍能夠在孕育她的這片大地上繼續煥發的光彩。
『陸』 霓虹燈下(霓虹燈下的旗袍)
#我在頭條投稿創作#
霓虹燈給城市裝飾了一層奢華的璀璨,這邊余信天黑了,旗袍歲月還是溫熱的。帶著不染纖塵的氣息,卻又步步走向煙火紅塵。
城市的夜晚,身邊人來人往,各色的衣服維持著各色的風度,唯有那一襲旗袍里的背影,看不完,說不盡。
張愛玲曾說:一襲旗袍臨水照花,半生蒼涼絕代風華。
看過《沉香屑第一爐香》、《半生緣》、《封鎖》、《傾城之戀》等等,可見她筆下每個女人的旗袍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布料,迥異的風格,華麗、質朴、妖嬈、知性,性格如穿衣。
旗袍陪伴了張愛玲的一生,也見證帆鎮了她一生的豎轎輪愛與愁。晚年的張愛玲無欲無求,心如止水,唯獨對旗袍還有幾分痴戀,就連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身紅旗袍,帶著上海四十年代最絢爛繁華的底色,帶著她的傾城與傲骨轉身再見。
旗袍是女人最美麗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簾幽夢;是流年渡口深情地叮嚀;是才情女子軟玉的人生。旗袍更是刀光劍影中的旌旗;是春花秋月床上的性感;是碧落蒼穹中的海誓山盟;是男人心中一道最美的風景。
我打馬走過江南,你一襲旗袍,一把真絲扇,回眸瞬間,天地獨染芳華。從此,你在我夢里,不曾離開。
#情感##情感情感##情感點評大賞##金粉社區#
『柒』 張愛玲旗袍格言
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一種袖珍戲劇。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張愛玲非常喜愛旗袍,她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織錦緞絲旗袍,傳統且略顯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她穿旗袍的形象已深深地烙印在傾慕者的記憶里。
她親自為自己設計衣服,在讀書時,就把所得的獎學金,自選衣料設計服裝,連弟弟張子靜問她是不是香港最新樣子,她笑道:「我還嫌這樣子不夠特別呢!」
對於旗袍,張愛玲偏愛鮮明的對照,承重的黑與輕盈的白,清冷與明麗,簡約的現代線條與傳統花紋。
她還獨創了很多穿法,譬如說在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在旗袍外穿上清裝大襖,引領了一時潮流。
張愛玲喜歡把刺目鮮艷的「花朵」穿上身,她留在世上最出名的那張照片:寒得沁人的深秋,張愛玲穿著無袖旗袍,袖緣還往裡裁減得很深,從這邊的肩胛骨可以看到那邊的肩胛骨,張愛玲把瘦削的旗袍穿到了刻薄。
老照片中的張愛玲,雙手叉腰,頭顱高昂。
眉眼和唇角都極力上揚,含著笑意。雖非十全十美的相貌,卻是傾城之姿。她身形修長,線條流暢如畫,從頸脖到腰身順勢而下,勾勒出一個薄而長的倩影。
身體被包裹在旗袍中,清瘦得幾乎不見,如一縷似有還無的詩魂。
『捌』 素錦旗袍之張愛玲
她穿一襲素錦旗袍穿越民國煙雨,走過季節輪回,那散落一地的是薄荷般清涼的記憶。
原以為民國煙雨能夠滋養性情,以為上海風雲能夠續寫傳奇,以為人間草木能夠成為知己,可她還是拋擲一切,丟下傾城故事,風華文章,不與任何人道別離,她選擇漂洋過海選擇一個誰也不認識她,但也不認識誰的地方,被遺忘的活著,任你窮盡人海,都不能將之尋找。
胡蘭成用一盞茶的時間就可以忘記許下一生諾言,而張愛玲卻要為一段愛情負責到底。她為他低到塵埃里,在塵埃里開出花來,這朵花開錯了時間,在他背離的那一刻,她甘願獨自萎謝。
時光無涯,聚散有時,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摘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由心敬佩高雅積極,詩意唯美的張愛玲。張愛玲的愛情,不由得讓我想起自己。
以為一輩子只你一人,卻不曾想,只是自己的心甘情願罷了,得不到回應的喜歡,別自作多情;像極了情侶之間的愛情只差最後一步,沒有等來最終的考驗,你已有了她人,為自己悔恨,為什麼要多那一次考驗?為自己慶幸,自己只不過是他漁網中眾多小魚的一條;而後第一次名正言順,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朋友,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不自信上,短短的一個月,忙著取悅對方,而忘記了自己。
後來才知道,曾經許下了地老天荒的人,有一天會分道揚鑣,曾經說好了,永不相見的人有一天會不期而遇,緣分這條河流從容流淌,從來就不是你我所能把握的。張愛玲說過: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上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願天下所有的女子被真情所待。
『玖』 張愛玲寫旗袍的詩
張愛玲寫旗袍的詩如下:
1、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亂逗舞步輕盈驚四座,醉嘩攜賣眼周郎矚小喬。
2、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3、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4、一屋子人全笑了,可是笑得有點心不定,不知道應當不應當笑。婁太太只知道丈夫說了笑話,而沒聽清楚,因此笑得最響。——張愛玲《鴻鸞喜》
8、"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等待的是什麼。——張愛玲"
9、我們也有過完美的回憶,只是讓淚水染得模糊了。
10、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來找我吧,哪怕我已經老得隱昌走不動了,我也會帶你—齊私奔的。
『拾』 張愛玲凄涼後半生:中年漂泊海外,臨終無人知道,骨灰揚在太平洋
對於許多人來說,張愛玲不僅僅是文壇女神的代名詞,更是一種展示生活情調的,彰顯 時尚 的一個名詞。
張愛玲最喜愛的就是她各式各樣的旗袍,新中國成立後的人們都穿上了勞動衫,張愛玲也因為自己不能穿自己鍾愛的旗袍而去了香港。
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灘,一直都流行著自己的 時尚 ,她的作品當中也多次有旗袍的描寫。
說起張愛玲,不免想到她的家世,她的父親張志沂是張培倫和李鴻章長女李菊耦的獨子,母親黃逸梵則是清末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這段看起來郎才女貌的婚姻中,對於張愛玲來說,卻似乎沒有那麼令人驕傲。父母的愛情似乎就是一場錯誤的結合,也給年幼的張愛玲帶來了很大的陰影。
張佩綸因為清流享譽官場,李菊耦也因為是李鴻章的女兒,貌美賢惠,天作之合,這樣的天作之合卻生出了一個不學無術,沉迷鴉片的孩子。
因為是獨子,母親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張志沂身上,張愛玲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在屋子裡背誦古文,雖然沒有太大用處,但是這似乎成為了自己的習慣和日常工作。
身處在貴族之家的張愛玲,既沒有對出生於這樣的官宦之家感到一點點榮耀,也沒有對自己出身有過刻意隱瞞,她生來性格如此,在文字上肆虐但是在自己性格上確實矜持內斂。
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張愛玲的出身,也成為自己一個"污點",因為自己出身在封建家庭,李鴻章還因為多項喪權辱國的條約飽為人詬病,張愛玲也經常與自己的家庭保持一定的距離,但這也不代表張愛玲不尊重他們。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了,第二年弟弟張子靜出生。
張志沂和黃逸梵的愛情,在當時的人看來真的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設的一對,但是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婚後的黃逸梵和張志沂幾乎每天都在爭吵中度過,出身高貴的她看不慣丈夫不學無術的樣子,看不慣他吸食鴉片,嫖妓,娶妾,最後導致二人婚姻的破裂,黃逸梵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走的娜拉",一生都在漂泊,客死他鄉。
張愛玲性格的養成與母親有很大的關系,張愛玲很小的升渣時候,母親就離開了這個家,張愛玲十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由父親的姨太太負責的。
張愛玲十四歲的時候,張志沂在娶,孫用蕃。都說後母是天下最歹毒的女人,張愛玲經常遭受後母的折磨,父親又經常站在後母這邊,張愛玲敏感奇怪的性格也大多是來源於此。父親又一次竟然因為自己和後母的矛盾,而將張愛玲關了半年,使張愛玲差點命喪黃泉,幸得下人解救,張愛玲才可以離開家。
17歲,張愛玲中學畢業,擁有新式思想的她,想要出國去見識一下廣闊的天地,學習下西方文化,她留學的意願,自然母親是支持的,只是作為監護人的父親不同意,繼母還對她冷嘲熱諷。
不久之後,七七事變爆發,張愛玲的出國夢也就破裂。
被後母梁笑凱和父親一個接一個的巴掌,幾乎恨不得將張愛玲打死,也因此張愛玲要去巡捕房驗傷,被父親幽禁了起來。那個時候張愛玲恨不得想"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
這個時候的父親簡直就是一個惡魔,張愛玲得了很眼中的痢疾,父親也不會請醫生,多虧傭人想辦法才說動張志沂。
而就在這一刻,母親的一封信,帶給了張愛玲光輝,是跟著母親受窮還是跟著父親受虐?張愛玲早就心意已決,自己寧願餓死,也絕不願意踏進父親家一步。
她奮不顧身逃到了姑姑家,這時候張愛玲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由,隨後受的委屈噴涌而出,母親看到女兒這些年受的苦,也潸然淚下。
但是張愛玲和母親幾乎從來沒有一塊生活過,母親在張愛玲眼中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但是也不曾想母親也會為柴米油鹽所難倒,加上身邊多了這樣一個拖油瓶,張愛玲甚至察覺出了母親對自己的感覺像是帶了一個拖油瓶。
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也屬實不易,在母親的建議下,她給了張愛玲兩個建議,一是嫁人二是繼續讀書,張愛玲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繼續讀書,在母親的支持下,張愛玲也不負眾望,獲得倫敦大學考試的第一名,但是因為戰亂,橡喚張愛玲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到了香港大學。
進入港大的張愛玲,也並沒有完成學業,戰火紛飛的年代,香港也淪陷,張愛玲和同學也去了醫院做看護,1942年,張愛玲返回了上海,開啟了新的生活。
從香港回到上海以後的張愛玲來到了姑姑家住,而母親此時已經去了新加坡,而她也和父親已經基本不再聯系。
姑姑和張愛玲的母親以及張愛玲一樣都是新潮的女性,她早已經脫離了這個家,自己出來工作養活自己。這時張愛玲已經要准備考聖約翰大學,但是如此在文學上有造詣的小才女,報考聖約翰大學失敗的原因卻是國文的不及格。報考聖約翰大學未果以後的張愛玲便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路,在港大苦學英文的張愛玲首先想到的是英文作品,當然,張愛玲的選擇也是正確的,在寫英文文章上,張愛玲也有了一定的名氣。
此後,她也開始了中文文學作品的寫作,並寫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這相比與英文作品的寫作,更讓張愛玲體會到了在文字里遨遊的快感,寫中文小說是更適合自己的。寫完《沉香屑》之後,張愛玲並沒有投稿,畢竟是自己中文作品的處女作,她找來了母親的好友幫自己潤色,並經過她的拍板,這兩部小說順利進入了《紫羅蘭》雜志的頭版。
張愛玲證明了自己的創作水平,此後在創作上也是如魚得水,張愛玲也將自己的作品投稿的重點放在了雜志上,《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張愛玲比較知名的作品。
在張愛玲最風光的時候,胡蘭成走進了張愛玲的生活。寫張愛玲,胡蘭成似乎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張愛玲對他的愛低到了塵埃里。
胡蘭成從來都是個風流浪子,在1943年,胡蘭成被捕入獄,此後一直是汪精衛的嚴重釘肉中刺,而張愛玲和胡蘭成便在這個時期相遇相愛的,張愛玲只是在胡蘭成失意的時候停留的一個美好的回憶,也是他生命中路過的一個女人之一,因為張愛玲的《封鎖》,胡蘭成從蘇青那裡輾轉認識了張愛玲,當看到文字的時候,胡蘭成便很快忘記了自己目前的近況,而完全將心思放在張愛玲這里,從女神形象的破滅,到一幕幕尷尬的氛圍,然後到後來的相愛,張愛玲完全陷入了愛情的漩渦里,然後舉行了一場難忘的婚禮。
但是結婚後很快因為時局動盪,胡蘭成便離開了上海,到了武漢。認識了16歲的小周,和老狐狸胡蘭成相比,16歲的小周天真爛漫,涉世未深,很快就被胡蘭成騙上鉤。而張愛玲還在痴痴等待胡蘭成回來,回來之後的胡蘭成也和張愛玲坦誠說了小周的事情,胡蘭成眼中的張愛玲是對他深深的愛情,張愛玲變得糊塗,而不知道妒忌。
但是作為一個女人來說,丈夫有第三者,怎麼可能不會妒忌。輾輾轉轉,胡蘭成從武漢到了浙江,從小周又變到了好友的繼母。胡蘭成和張愛玲也從剛開始的軟玉溫存逐漸變成了無話可談。在溫州見了胡蘭成之後,張愛玲終於下定決心要和胡蘭成一刀兩斷,胡蘭成深深地傷害了張愛玲,以至於張愛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閉門不出,蒼老憔悴的不成樣子。
張愛玲最後決定,給胡蘭成寫了分手信"我已經不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
這三年的感情,張愛玲也像小周一樣,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被胡蘭成這個老狐狸吸引,但是此刻的張愛玲也醒了。
1945年之後,胡蘭成離開上海。四處留情,而感情的悲劇,張愛玲也經常萎靡不振,作品上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這個曾經文壇上的才女,寫作手法也從帶有傳奇色彩而逐漸安穩,作品的數量也減少。
張愛玲也在1946年,開始轉型,寫劇本,張愛玲也開始了第二段感情,就是桑弧,這是一種近乎秘密情人的關系。也因為胡蘭成的傷害,張愛玲再也沒有了安全感,而桑弧是個漂亮的男人,這樣的男人是沒有安全感的。
1949年二人合作了雖有一部《哀樂中年》,桑弧就是張愛玲最貼心的人,張愛玲也說桑弧的事情她從來沒有後悔過。
此後,新中國成立,上海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張愛玲和桑弧的事情似乎也不了了之,關於桑弧,張愛玲很少說,後來她娶了一個漂亮的女人,張愛玲則去了香港,這一去,知道去世,再也沒有回來。
第二次到香港之後的張愛玲,和第一次求學不同,此時的張愛玲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在香港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她也結識了除了蘇青之外最好的閨蜜鄺文美,還有宋淇夫婦。
1955年,她申請批准,遠赴美國,輾轉遇到了自己的摯愛,賴雅。他65歲,她36歲在一個藝術大廳里相遇,二人的一次次親切的問候,都在張愛玲心中泛起漣漪。
後來,二人的關系突飛猛進,就像剛開始談戀愛的青年一樣,賴雅居住證到期以後,不得不分開一段時間。1956年,二人在紐約舉行了婚禮,開啟了彼此相伴到老的人生。婚後的浪漫溫馨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賴雅的 健康 出現了問題,幾度卧床不起,張愛玲默默守在他身邊。
二人的生活也出現了困境,因為長期沒有收入,連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隨著賴雅身體逐漸好轉,二人的小家也逐漸溫馨,張愛玲的寫作離不開賴雅的鼓勵和支持。也因為貧困多次輾轉搬家,從一個城市換到另一個城市,1960年的張愛玲終於獲得了美國國籍。
為了有更好的收入,張愛玲只能去香港找更好的賺錢機會,1961年她來到台灣,為《少帥》搜集資料,但是不久,賴雅中風再次復發,張愛玲卻沒有回美國的機票錢,只能先到香港,為電影公司寫《紅樓夢》劇本攢錢,回去照顧賴雅,她決心再也不離開賴雅了。隨著賴雅病情的嚴重,張愛玲也由兼職寫作變成了全職看護,時時刻刻在賴雅的身邊。
但是這對有情人並沒有感動上天,賴雅還是永遠離他而去。賴雅去世以後,張愛玲一直以賴雅為姓,自己是賴雅夫人。
賴雅去世後,張愛玲在美國的工作依舊不溫不火,但是在國內引起了一股張愛玲熱。在賴雅去世以後,張愛玲也不像以前一樣,1971年一場采訪記錄了張愛玲晚年的樣子。
"張女士的起居室內,有餐桌和椅子,還有像是照相用的強光燈泡,唯獨少一張書桌,這對於一個以筆墨聞名於世的作家來說,實在不可思議。"
1972年張愛玲收入也逐漸寬裕,後居住在洛杉磯,晚年的張愛玲,頻繁搬家,三年搬家多達180次,只因為躲蟲子。也因為方便搬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用一次性的,也有很多人認為張愛玲晚年心理出現了不 健康 。
從賴雅去世以後,張愛玲的母親也離他而去。她失去了愛人也失去了親人,自己也很少有朋友,一直處在自閉的狀態,一直沒有安全感的張愛玲,只有在自己封閉的空間內才有安全感。
1995年9月8日,在洛杉磯的鄰居發現很久沒有張愛玲的身影了,當報警打開張愛玲的房門的時候,大家都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她身著紅色旗袍,躺在毯子上,旁邊是一張書桌,一疊紙。這個時候的張愛玲已經去世幾天了。
這個才華橫溢的傳奇女子,就這樣凄涼離世,她的骨灰也被撒在了浩瀚無際的太平洋里,似乎自己的靈魂也隨著海水飄向遙遠的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