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棒球手在擊球前為什麼要把球棒指向前方呢
棒球規則
關於投球的規定 投手可以採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後,動作必須連續,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後,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鍾。違反投球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關於擊球和跑壘的規定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關於防守截殺規定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著名球隊和球員
球隊:紐約揚基隊,波士頓紅襪堆,西雅圖水手隊 ,紅雀隊,水手隊 ,亞利桑那響尾蛇隊,白襪隊,北京隊,等等。
球員:貝比·魯斯, 瑞吉·傑克遜,保羅·奧尼爾,羅傑·馬里斯,懷迪·福德,朗·吉德利,羅傑·克萊門斯,比爾·迪奇,王建民,布賴恩·沙克福德,王貞治,辛普森,朴贊浩等等
【常見術語】
規則術語:
促請裁決、保留比賽、截止比賽、褫奪比賽、提訴比賽、好球、壞球、好球帶、本壘(本壘板)、投手丘、投手板、內野、外野、打擊區、三呎線(三呎線規則)、壘包、觸擊(短打)、安全觸擊、犧牲打、確實接捕、雙重賽、擦棒被捕球、突襲投球、內野高飛球、局、妨礙、死球、活球、出局、安全(未出局)、雙盜壘、夾殺、和局、雙殺、逆向雙殺、順向雙殺、三殺(三連殺)、打擊順序(打序)、保送、代打、代跑、代守、先發投手、後援投手、滿球數、滑壘、滑壘離位、牽制、假性牽制、強迫取分、打帶跑、揮臂式投球、固定式投球、軸心腳、自由腳、投球、傳球、野手選擇、主隊、客隊。
記錄術語:
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盜壘成功率、出賽數、打席數、打數、安打、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壘打數、打點、得分、故意四壞球、四壞球、觸身球(觸身死球)、四死球、三振、不死三振、盜壘、盜壘被刺、盜壘成功、攻擊指數、勝利打點、妨礙打擊、妨礙守備、妨礙跑壘、犧牲觸擊、犧牲飛球、雙殺打、雙殺守備、三殺打、三殺守備、勝率、防守率(守備率)、刺殺、封殺、觸殺、接殺、助殺、失誤、捕逸、防禦率(自責分率)、三振率、保送率、滾飛比率、投手犯規、投球局數、完投、完封、勝利投手、敗戰投手、救援成功、救援點、中繼點、失分、自責分、暴投、暴傳、盜壘阻殺、守備機會、完全打擊、完全比賽、最有價值球員(MVP)。
人員術語:
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內野手、外野手、總教練、教練、跑壘指導員、裁判、主審、一壘審、二壘審、三壘審、左線審、右線審、壘審(內野審)、線審(外野審)、擊球員、跑壘員、擊球跑壘員(擊跑員)、指定打擊、記
錄員。
第一章 比賽目的、場地和器材
一.○一:棒球運動是在規定的場地范圍內,兩隊各出九名隊員,在各自的教練員指導下,按照規則在一名或一名以上裁判員的裁決下進行比賽的一項體育運動。
一.○二:比賽的目的是爭取得分多於對方隊而取得比賽的勝利。
一.○三:在規定的有效比賽局數結束時,按照本規則判得分較多的一隊為勝隊。
一.○四:比賽場地
(A)比賽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區域,直角兩邊是區分界內地區和界外地區的邊線。兩邊線以內為界內地區;兩邊線以外為界外地區。界內和界外地區都是比賽有效地區。界內地區又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呈正方形,四角各設一個壘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尖角上
的壘位是本壘,並依反時針方向分別為一壘、二壘和三壘。內場以外的地區為外場。比賽場地必須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圖1)。
註:如果在規定的場地上有觀眾或障礙物時,應由裁判組根據情況訂出臨時或特定規則並通知比賽隊。
(B)場地大小
內場每邊壘間距離為27.43米。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和本壘尖角的距離為18.44米。本壘後面和兩邊線以外不少於18.29米的范圍內為界外的有效比賽地區。兩邊線至少長76.20米。兩邊線頂端連結線的任何一點距本壘尖角的距離都不應少於76.20米(圖1)。
本壘尖角後18.29米處應設置後擋網。網高4米以上,長20米以上。場地周圍設置圍網,高度1米以上為宜。
註:1.1958年7月1日以後由職業球團建造的棒球場,兩邊線應至少延長至97.54米,本壘經二壘伸向中外場的距離至少達121.92米。
2.根據我國場地情況,如有困難兩邊線長度可規定為91米,本壘經二壘伸向外場的距離可定為108米,本壘到後擋網和兩邊線到野傳球線的距離可定為15米。
(C)場地劃法
應先確定擊球方向和本壘位置。為避免陽光照眼,本壘最好位於場地的西南偏西的位置。然後在本壘尖角處釘一小木樁,樁上系一長繩(至少長54.86米)並在18.44米、27.43米、38.79米及54.86米處各打一結(記號),把繩拉向東北偏東的地面。首先在18.44米處釘一小木樁,該處就是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在38.79米處再釘一小木樁,就是二壘的中心點。接著再把54.86米的繩結系在二壘的木樁上,另一端系在本壘的木樁上,手執27.43米處的繩結,向右拉直,在27.43米的繩結處釘一小木樁,就是一壘的外角,然後依照上述方法向左拉直,就是三壘的外角(圖1)
為檢查各壘的位置是否合乎規定,可以再把長繩的一端系在一壘的木樁上,以54.86米處系在三壘上,然後再拿27.43米的繩結向左、向右拉直,用以檢查本壘和二壘的位置。現圖示(圖2)如下:
第一步:定甲(本壘)乙(投手板前沿中心)及丁(二壘)
第二步:以甲戍線定丙1(一壘)
第三步:再以甲戍線定丙2(三壘)
(D)場地布置
場地應布置接手區、擊球員區、跑壘指導員區、跑壘限制線、擊球員准備區、野傳球線、本壘打線和草地線。(圖1)
1.接手區:自本壘尖角後2.44米處畫一條橫線,線長1.10米,線的兩端距本壘中心線各0.55米。然後再從兩端向本壘方向各畫一與本壘中心線平行的線,與擊球員區界線連接,這個區域叫接手區。(圖2)
2.擊球員區:在本壘的左右兩側,各畫一個長方形的擊球員區。該區長1.82米,寬1.22米。兩區相鄰近的內側界線各距本壘板邊沿為0.15米,以本壘橫中心線為准,擊球員區前後部分各長0.91米。(圖2)
註:擊球員區(包括標出該區的白線)為界外地區,但擊出的球如停止在擊球員區和邊線所形成的三角區內時應判為界內球(圖3)。
3.跑壘指導員區:在一、二壘及二、三壘壘線與邊線相交的點以外4.57米處向本壘方向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長6.10米的線,再在線的兩端向場外各畫一條長3米的垂直線,這三條線以內的區域為跑壘指導員區。在一壘一側為一壘跑壘指導員區,在三壘一側為三壘跑壘指導員區。(圖1)
4.跑壘限制線:由本壘和一壘的中點和沿邊線至一壘後0.91米處各向場外畫一條長0.91米的垂直線,並將兩垂直線的終點連接在一起,就是跑壘限制線。這條線和邊線所構成的長條區域就是跑壘限制道。
5.擊球員准備區:在本壘尖角3.96米處向本壘縱向中心線兩側各量11.28米,並以該處為圓心各畫一直徑為1.52米的圓圈,此圈就是擊球員准備區。(圖1)
6.野傳球線:距兩條邊線外至少18.29米處,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的線,該線一端與後擋網相連,另一端與本壘打線和邊線末端相交的延長線相連,此線是野傳球線,用以區分界外比賽有效地區和無效地區。(圖1)
7.本壘打線:以二壘壘位為中心為圓心,以圓心到邊線頂點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弧線與兩側邊線末端相交,此弧線即為本壘打線,作為判斷本壘打的標志。
8.草地線:在草皮場地上,從投手板前沿中心為圓心,28.93米為半徑,在界內連接兩邊線所劃弧線,即為草地線。此線以外的外場地區為草地,以內為土地。(圖1)
註:1.場地上各線的寬度為7.6厘米,線的寬度包括在各區域的有效范圍之內。
2.邊線通過擊球員區的部分不應畫出。
一.○五:本壘板
用白色橡膠製作,呈五角形,(圖2)應固定在地上,與地面齊平。本壘板尖角兩邊應與一壘和三壘邊線外沿交角疊合。
一.○六:壘包
一、二、三壘壘包均為38.10厘米見方,厚7.6至12.7厘米的白色帆布包。一、三壘壘包應整個放在內場,二壘壘包的中心放在兩壘線的交叉點上。壘包內裝棕毛等細軟物。壘包應釘牢在地上。
壘包釘置的方法: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用十字帆布帶和帶勾的長釘固定。
在壘包的正中下面用帶勾的長釘(約30厘米)鉤好扎牢,並將長釘釘入地下,以便滑壘時壘包不致移動(但可以轉動),同時也可避免碰傷。
一.○七:投手板和投手區
投手板用白色橡膠製成。板長61厘米,寬15厘米。投手板周圍應有86.4厘米寬,152厘米長的平台。投手板應與平台齊平。投手板和平台置於高出地面0.25米、直徑為5.48米圓形土墩內的投球區(圓心在投手板前沿中心正前方0.46米處),投手板前的斜坡應為平台前沿起向前1.83米,每向前30.5厘米降低2.54厘米,然後向四個壘位逐漸
傾斜並與之齊平。(圖3)
一.○八:隊員席
一壘及三壘兩側各設一個隊員席,設於距兩邊線至少18.29米的野傳球線外側。隊員席上面應安置頂棚,背後和兩側都應是封閉的。
一.○九:球
棒球是圓形軟木、橡膠或類似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以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克至148.8克。圓周圍22.9厘米至23.5厘米。
一.一○:球棒
呈園柱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握棒部分的棒帽末端可以製成直徑為2.4_5厘米,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厘米。為便於握棒,從握棒的一端起至45.7厘米的長度內,可用布條、膠布帶或橡膠包纏。
一.一一:服裝
比賽時,同隊隊員應穿著式樣和顏色整齊一致的比賽服裝(包括內衫和外露部分)。服裝上不得有閃光的鈕扣或附飾物,服裝上衣背面應有不小於15.2厘米的明顯的號碼,上衣和褲子的號碼要一致。隊員穿著與同隊隊員不一樣的服裝不得參加比賽。每隊應有深淺不同的兩套服裝,先攻隊穿深色,後攻隊穿淺色。
隊員可穿有平扁鐵釘或橡皮頭的棒球鞋,但不得是園尖的金屬釘。長扁鐵釘長不得超過1.5厘米。
註:教練員、跑壘指導員均應穿著與本隊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
一.一二:接手手套
接手所用的連指手套,周長不得超過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過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2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
一.一三:一壘手手套
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5厘米,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3厘米;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8.9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7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
一.一四:分指手套
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圖9)。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一.一五: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條、縫線和指蹼都必須是同一種顏色,而且不得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與手套顏色不一樣的附飾物。
一.一六:護具
接手必須戴護帽、護面、護胸和護腿。擊球員和跑壘員都要戴帶有護耳的護帽。
註:裁判員如果發現隊員有違反以上各條規定時應即令其改正,如經勸告後一分鍾內仍未見隊員改正時,裁判員應取消其比賽資格。
第二章 術語定義
二.○一:判定(Adjudged)
裁判員根據判斷所作出的決定。
註:本判定沒有抗議的餘地,但裁判員運用規則錯誤時不在此限。
二.○二:申訴(Appeal)
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
二.○三:投手犯規(Balk)
壘上有跑壘員時,投手的不合法行為叫「投手犯規」。這時判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
二.○四:壞球(Ball)
投手合法投出的沒有直接通過「好球區」而擊球員又未揮擊的投手投球叫「壞球」。
註:如果落地後進入「好球區」的「壞球」打中擊球員則判為「投球中身」,擊球員安全進到一壘。如果二擊後擊球員揮擊這種球未中,即使被接手接住,仍判作接手漏接,按規則六.○五(B)和六.○九(B)處理。如果擊球員把這種落地球擊出,則同於把未落地
的球擊出,繼續比賽。
二.○五:壘位(Base)
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順序踏觸的、位於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壘位通常放置帆布壘包或塑料膠板作為標志。
二.○六:跑壘指導員(Base Coach)
穿著與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站在一、三壘外跑壘指導員區內指導擊球員擊球和跑壘員跑壘的同隊成員叫「跑壘指導員」。
二.○七:四壞球上壘(Base on Balls)
擊球員擊球時得四個「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壞球上壘」。
二.○八:擊球員(Batter)
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
二.○九:擊跑員(Batter Runner)
完成擊球任務後向一壘跑進的攻隊隊員叫「擊跑員」。
二.一○:擊球員區(Batter's Box)
擊球員擊球時站立的區域叫「擊球員區」。
二.一一:投接手組(Battery)
投手和接手二人組成的小組叫「投接手組」。
二.一二:隊員席(Bench or Dugout)
為上場隊員、替補隊員和其他穿著運動服裝的本隊成員准備的座位叫「隊員席」。
二.一三:觸擊球(Bunt)
不揮動球棒但有意等球碰棒或使棒輕觸來球,使球緩慢地滾入內場的擊球叫「觸擊球」。
二.一四:中止比賽(Called Game)
不論任何理由而由主裁判員宣布中止的比賽叫「中止比賽」。
二.一五:接住(Catch)
守場員沒有用他的帽子、護具、口袋或運動服裝的任何部分來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為叫「接住」。但如果在
② 棒球手為什麼戴手套
早期的棒球手套
19世紀中葉,在棒球的初級階段,隊員們是赤手空拳參加比賽的。 於是,在家把能否從泥地上拾起疾速如飛的地面球作為凌晨斷該隊員優劣的嚴格依據。
接球手幾乎每一擊都要處理來球,因此當擊球手後面的接球手成為第一個尋求保護措施的隊員時,人們並沒有感到驚訝。1896年,辛辛那提的道格·阿利森為自己找到一副手套,成為第一們在棒球 比賽中使用手套的人。早期的比賽手套有左右兩只。
早期的手套基本上由一塊適度緊綳的皮革期待成,樣子很像現在的板球手套基本上由一塊適度緊綳的皮革做成,樣子很像現在
的板球手套。隊員們普遍地將手套的手指頂端切掉,以便更好的處理來球。後來,手套有了更多的材料:手套的手指用皮革連在一起,又將很深的皮囊、絲網縫在手套上。
1919年,美國棒球主投手比爾多克建議將大拇指的們置做得 與其它手指的位置幾乎一樣齊,並將它與食指用皮革相連。 這種必進促成了第一隻現代棒球手套的誕生。棒球手套已從最初的保護用品演變為體育運動的輔助用品——它使得接球成功率上升。
現代棒球手套
棒球手套可是棒球的象徵之一,與球棒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1.接球手套
接球手套是最常見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製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場員使用。接手所用的連指手套,周長不得超過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過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2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其主要功能有:1.緩沖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棒球手套在場上的不同位置有著不同的形狀。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為特殊。其相對於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點為:除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是連在一起的,為了緩沖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裡面的海綿內襯也相對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2.擊球手套
擊球手套是專供擊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脫手。2.在某種意義上說起到了保護手的作用。擊球手套這一偉大發明在棒球運動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一壘手手套
由於一壘關繫到出局的次數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 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為夠大才 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而且會給一種錯覺 好像球先進去了。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5厘米,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3厘米;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8.9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7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
4.二壘手手套
二壘手由於打來的球都比較軟弱(因右打者多),還有需要搭配演出雙殺 ,因此接球的口袋都會比較淺,有一點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 後可以較快把球拿出來再傳給一壘。
5.叄壘手手套
多會做成十字型的,口袋會比較深,因為打向叄壘的球都相當的強勁,做 深一點可以穩當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6.游擊手手套
性質正好介於二壘跟叄壘之間,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是為『工 』字型的為多。
7.外野手手套
由於外野防區極大,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
球。
8.分指手套
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圖9)。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③ 棒球運動中,一壘手和二壘手戴的手套有什麼特點
棒球運動中,一壘手和二壘手戴的手套有什麼特點?各個位置棒球手的棒球手套手套都是不一樣的。一壘手和二壘手戴的手套的特點是這樣的:
棒球比賽開始時,所有的運動員都赤手空拳參加了比賽。1896年,第一副棒球手套出現在棒球比賽中,最初是為了保護接球手。後來隨著棒球手套的發展,逐漸成為棒球運動中必備的裝備之一。棒球手套的類型根據位置可分為以下幾類:
二壘手套,二壘手,因為他打的球比較弱,有時候需要打雙殺,所以接球的口袋會比較淺,有點像微型投手的手套,這樣他接到球之後就可以快速地把球拿出來傳給一壘。6.三壘手套三級手套一般做成十字形,口袋會深一些,因為打到三壘的球比較結實,深一點的手套方便牢牢接住球。7.游擊手然就在二壘和三壘之間,所以手套的圖案也在他們之間,而且工字手套也很多。